0%
第二卷 長江卷 第28篇 喀斯特水高原——貴州水利風採錄

第二卷 長江卷

第28篇 喀斯特水高原——貴州水利風採錄

歷史的腳步總是不斷超越自已去書寫新的輝煌。南明河沿岸的環境綠化和景觀建設工程,就是這輝煌里最耀眼的一抹。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因地制宜,因勢造景,打造了一批公共休閑空間和綠化廣場;在截污溝建設的同時,進行了綠化、植樹、硬質鋪地、噴泉、燈光等環境建設,形成了風格各異的「八景連珠」綠化工程和以甲秀樓為標誌的16公里的亮麗景觀長廊;在一中橋至南明橋河段,塑造了「民族風情」、「秀麗山川」等五組大型浮雕。
水化學的知識告訴我們,碳酸鹽岩石在常態下雖然十分完整、堅硬,但在含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的作用下,它將會受到溶蝕,形成一系列的地下溶蝕裂隙、溶蝕洞穴及溶蝕管道,因而在碳酸鹽廣泛分佈的地區,由於含水層與隔水層的互層、交替隔離,因而地下常常形成相對獨立的岩溶地下水。
胡錦濤同志第一個到的地方就是赫章縣海雀村,進行了為期3天的調研。看到當地生態環境極度惡劣、群眾生活十分貧困的情形,錦濤書記心情十分沉重,深感改變落後農村面貌既十分緊迫又任重道遠。
是的,正是因為水,地球才成為目前為止,經科學證實了的在茫茫宇宙間唯一被賦予了生命、而且是智慧生命的星球。
貴州治理水土流失工作基本上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逐步開展的;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起步時期【1954—1957年】;第二,曲折發展時期【1958—1979年】;第三,由小流域試點到成片重點治理時期【1979年至今】。六十年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2.58萬平方公里【其中小流域治理面積2.36萬平方公里】,特別是「十五」期間依託「長治」、「珠治」及國債等國家重點治理項目,完成治理面積達0.48萬平方公里;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從1989年的「長治」工程4個縣,增加到「十一五」期間「長治」、「珠治」及水土保持世行貸款項目的30個縣。經過治理的小流域,採取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的合理配置,形成了較好的綜合防護體系,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實現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但在這份驕人的成績後面,同時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嚴峻的環境污染和仍然在擴大的生態赤字,令人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從《周易》、《道德經》到康有為的《大同書》,從《太陽城》、《田園城市》到道薩迪亞斯的城市與區域規劃學,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理想生活與住所的積極探索和追求。當傳統的城市聚集的自發的生態化方法逐漸轉變為早期的生態覺醒,進而轉變為生態自覺之後,人類的環境價值觀便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深深感到傳統發展模式已不能適應今天追求和諧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新要求。
在此,我們試著對貴州水利事業六十年的光輝成就,作一個整體的概括與描述。
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共同幫扶、共謀發展的「示範區」,它致力於「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的實踐,堅持開發與扶貧並舉、生態恢復與建設並進、人口數量控制與質量提高並重,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治邦理念。
我想說的是,貴州水利人,就是高原上的當代大禹!
經專家論證,科學規劃,為「三年變清南明河工程」的實施奠定了紮實基礎。2001年春天,包括上游生態建設工程、水利設施建設工程、污水處理建設工程、南明河花溪段十里河灘整治工程、污水收集系統建設工程、河道疏浚工程、沿河企業達標排放工程、沿河景觀建設工程等八大工程,涉及水利、環保、市政、園林、交通、旅遊等44個子項目的南明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啟動。
一是統籌發展目標;近階段最基本目標就是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和建成農村人均半畝基本口糧田;
貴州省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加之地形落差優勢,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據測算貴州水能資源的理論蘊藏量約1875萬千瓦【不含單河理論蘊藏量1萬千瓦以下河流】,居全國第六位,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達2300萬千瓦。貴州省88個縣中,83個縣有農村水電資源,可開發裝機容量在1萬千瓦以上的縣有75個,可開發裝機容量在5萬千瓦以上的縣有58個。貴州堪稱全國水能資源的巨型富礦區。
新生代的新構造運動,徹底改變了地球原來海洋與陸地分佈的模樣,聯合古陸因地殼板塊運動、大陸漂移而分解成七大洲,古太平洋與古特提斯海因七大洲的分割而形成了四大洋。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由於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的俯衝,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在亞州隆起,雲貴高原跟隨抬升,中國西高東低、三級台階的地貌格局逐漸形成,也形成了我國現在的地表與地下水體系格局。
貴州水利人以大禹為崇拜偶像,將現代水科學理念與大禹精神結合在一起,新中國經濟發展建設的歷史使命,更如長鞭催促,容不得他們有半點猶豫,於是他們大喝一聲,長劍出鞘了!
貴州在地貌上處於我國西部雲南高原向東部湖南低山丘陵過渡的梯級狀大斜坡帶,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按組合不同,可分為黔東山地丘陵區、黔北中山峽谷區、黔中山原丘陵盆地區、黔南山地河谷區、黔西北山原山地區、黔西南山原丘陵盆地區等六個地貌類型區,其中以中部為貴州高原的主體。而按地貌形態成因的相似性原則,又可將貴州地貌分為三個一級區和十一個二級區。
《聖經》里的諾亞方舟,隨洪水而四處漂泊;中國開天劈地的英雄盤古,也從天漏的荒洪中走來。

長劍出鞘伏虎降龍

以人為本是核心,水仍然是重要的元素。
仁與智,聖人之道;山與水,自然之道。
開發扶貧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區生產總值從1988年的17.8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402億元,年均增長10.53%。財政總收入從1.96億元增加到69.58億元,年均增長18.51%,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省第三。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88年的182元增加到2008年的2756元,年均增長13.8%,絕對貧困人口從345萬人減少到49.89萬人【按1196元的新標準計算,現為131.41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697元增加到12286元,年均增長13.63%。
這七個梯級分別為洪家渡水電站【60萬千瓦】、東風水電站【69.5萬千瓦】、索風營水電站【60萬千瓦】、烏江渡水電站【125萬千瓦】、構皮灘水電站【300萬千瓦】、思林水電站【100萬千瓦】、沙沱水電站【112萬千瓦】。
水的故事,就是人的故事,永遠也講不完!不過,這裏不能不暫告一個段落。
因此,六十年是一個值得認真總結和盤點的吉日。
困擾貴州的水問題不僅僅是飲用與灌溉,更為重要的是鄉村家園肥沃膏脂的日益流失。
所有這些,匯成了氣勢磅礴、動人心弦的交響樂章。這是智水與仁山的交響,歷史與現實的交響,民心與德政的交響。這種立體的交響,在林城貴陽的天空和大地上構成了無形的美、無字的詩。
與此同時,加強了水資源的管理,建立了初始水權分配製度和優化水資源配置,實施了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論證制度;開展了水資源費徵收工作,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基本形成;節水型社會建設逐步推進,編製完成了《貴州省「十一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清鎮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列為全國試點縣之一】;水資源保護取得新進展,編製完成了《貴州水功能區劃》並經省政府批准,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開展了縣級以上城市90個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監測工作,實施突發性水污染事件報告制度,開展了地下水利用和保護工作等。目前,全省的水資源管理已步入依法開展、保護和管理的新階段。
現在,讓我們著重從地表再來了解一下貴州的水資源狀況。
就像歲月給南明河沉積了太多的淤泥一樣,歷史,也為南明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困難和問題。要如期實現「三年三變」的目標,貴陽人民必須同心同德、全力以赴打一場攻堅戰。
南明河的命運,和這座城市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對南明河命運的傾情關注,將政府的心與市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幾乎每一個貴陽人都在為自己的母親河——南明河重獲新生而動情、而興奮。
容量才576千瓦。防洪工程在史志上只有零星記載,全省江河基本都不設防,防洪減災能力極差。
岸綠景美,河水變清,魚蝦回遊,南明河畔成了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沿河兩岸休閑觀光的人流如織。市直機關退休幹部楊老伯告訴記者,他每天上午、中午、下午都要到南明河邊散散步,感到心情舒暢、精神爽朗。在一中橋和甲秀樓一帶,聚集著三五成群的垂釣者,成為市中心區的一道獨特風景。
如今,這個水電開發文章的「下篇」完成了。在貴州索風營水電站,清澈的湖泊和電站兩岸山坡茂密的植被,吸引了獼猴、藏酋猴在復植的果樹間自由棲息,烏江公司董事長張志孝也因此被戲稱為「猴王」。烏江流域的荒涼、閉塞、貧困逐漸成為歷史,烏江水電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形成的「烏江經驗」,已成為我國流域梯級開發的一面旗幟。
第一階段是奠基起步的前三十年【1949—1978年】;第二階段是高速發展的后三十年【1979—2009年】;
瞬間驚初見,已改舊時容。昔日沿河兩岸窄小的路面,駁雜老舊的棚戶區,像打了死結遮人望眼的違章建築……代之以寬敞、高遠、通達與流暢的風采。最喜濱河帆影廣場、瑞花廣場、人民廣場、甲秀廣場、大十字廣場等綠化廣場連綴其間,如長練上的明珠、湍流里的安瀾,在繁忙、喧囂、急迫的市容中平添著從容、寧靜與平和。在那裡,噴泉、花地、老樹,來自深山荒谷的頑石,高高的棕櫚,吐芳的月桂,古樸精巧的雕塑,入夜隱藏在燈光里的音樂,卵石鋪地神秘如夢的曲徑小路……無不透射著一個當今商品經濟時代最富崇高意義的主題:人是城市的主宰,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的管理者自覺地把城市建設同人的生存與審美需求、人文關懷緊密結合起來,這樣的城市建設才是最有生氣和最富人性化的,真正實現了城市建設以人為本的最高目的——對人的尊重與關愛。

三、地下水開發利用及勘查效益評價

建國六十年來,貴州各族人民與頻繁發生的嚴重水旱災害進行不懈鬥爭,經受特大自然災害嚴峻考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防災減災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經過六十年的建設,全省已有4九-九-藏-書3個縣城的主城區基本達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建成堤防1534公里【其中達標堤防310公里】,保護人口326萬人,保護耕地146萬畝;治理小一型以上水庫280座,有效發揮水庫蓄滯洪水防洪保安作用;開展銅仁地區窪地排澇治理;組建了84個縣的防汛抗旱排澇服務隊;基本建成貴州省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實現省、市【州、地】實時視頻會商和全省主要江河、重點水庫雨情水情自動實時監控和預警,建立健全水庫水電站防汛應急通訊網路。初步形成防洪抗旱減災體系,最大程度地減輕了洪澇乾旱對國民經濟和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
從根本上解決幾十年來造成的南明河污染問題,是一項艱苦卓絕的工作。近20年來,市委、市政府前前後後不知組織過多少次清淤、多少次整治。為了給南明河清淤,年輕的武警戰士李學章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走過三年的艱辛歷程,走過1000多個揮汗如雨的日子,今天,「三年變清南明河」的藍圖終於變為了現實,成為名副其實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工程、提高城市品位的環境工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工程、以人為本的民心工程和體現正確政績觀的德政工程,觸手可及,賞心悅目。在市委宣傳部、貴陽日報社日前舉辦的「三年變清南明河工程」市民座談會上,來自社會各界的市民代表匯聚一堂,用深情的話語暢談母親河的滄桑巨變,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們之中有年過古稀的老人,有天真爛漫的小學生,其情其景,令人動容。
這裏僅以新中國建立前的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為例。
在貴州喀斯特水高原,水是他們的舞台,山是他們的背景;這是他們人生的舞台,事業的舞台!

4.治水、旱之災,除民之大患

5.化水為電,光照千家萬戶

這不但是市委、市政府對今天的承諾,對貴陽人民的承諾;也是對未來的承諾,對子孫後代的承諾!
在美的召喚下,「森林之城、休閑勝地」真正實至名歸了。
當我們說完二十年前的那一段佳話,時代已跨入了新的世紀。錦濤書記當年首創的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如今已成為了治黨、理國、執政的重要理論和指導思想。
然而,貴州雖然降雨豐沛,水資源豐富,由於山高坡陡,地形切割強烈,蓄水保水能力差,大量水資源以地下水的形式深藏不露,開發利用的難度很大;更由於經濟貧窮,交通極度落後,使得歷史上的貴州常常處於「坐在水上沒水喝」困苦狀態。
水利是解決水文循環過程中出現的對人類生產、生活和生態不利的水多【洪澇】、水少【乾旱缺水】、水臟【水體污染】、水渾【水土流失、泥沙】等四大問題的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的總稱。
……
堯舜之時,天下洪災,鯀用壅堵之法,九年而無功。禹取而代之,以疏通之法,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因勢利導,十三年治水成功。
南明河系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清水河的源頭河流,發源於貴州省平壩縣林卡鄉百泥田,全長118公里、流域面積1433平方公里,河道風光秀美,兩岸詩情畫意,人文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在老貴陽人的記憶中,人們在南明河中泛舟垂釣、淘米浣衣、游泳嬉戲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南明河不僅養育著貴陽人民,還對貴陽經濟、文化、歷史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力,是貴陽人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在隨後一年多的時間里,胡錦濤同志走遍了貴州的許多縣、市鄉村。1987年9月,錦濤書記來了遵義市務川縣泥高鄉,深入仡佬族鄉村栗元村、青坪水庫、大岩門水電站等地考察。當他得知青坪水庫部分庫區農民因搬遷而生活困難時,當即指示免除他們三年的農業稅費,為仡佬族農民解了燃眉之急,至今當地幹部群眾對這一情形記憶猶新。這應當是最早的對農民免徵稅費的舉措,似乎為後來在全國範圍免除農業稅費的千年壯舉埋下了伏筆。
而這在今天比金子還珍貴的綠色與涼爽,除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優勢之外,與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實施「環境立市」戰略,強力推進三年變清南明河綜合整治工程、一環林帶保護和二環林帶建設工程、老城區綠化美化工程等一系列優化城市生態環境的系統工程密不可分。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方展,水的潛在功能幾乎發揮到極致:農業灌溉、水產養殖、交通航運、儲能發電、旅遊觀光、城市美化、生態改善等等。
除了開發烏江幹流貴州境內的7個梯級電站以外,烏江公司還參股了烏江幹流重慶境內彭水電站【裝機容量175萬千瓦】,並相對控股和承擔了烏江支流清水河幾個梯級電站的開發工作。同時,還在煉鋁、建材、房地產、航運、製藥等領域作了一些嘗試性開發或參股,先後建成了30萬噸水泥廠和10萬噸的遵義鋁廠,設有一個房地產開發公司,參股了貴力航運公司、漢方製藥公司、貴達公司等十余個企業。目前水泥企業運營良好;遵義鋁廠2005年的開工只能達到生產能力的50%左右,主要是氧化鋁市場被控制以及電力直供問題無法解決導致成本太高,烏江公司已對遵義鋁廠進行股權重組,中國鋁業公司控股51%,而烏江公司只參股20%。烏江公司的房地產開發公司目前主要是為滿足公司內部需求而進行的一些項目開發。
旱災是貴州常見且危害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其成因是受大氣環流的影響、水土分佈不平衡、田高水低、岩溶發育、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差,其類型有:春旱,發生於每年3至5月,夏旱發生於6至8月,秋旱發生於9至11月,其中以夏旱最為嚴重。旱災造成農田乾涸、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及城鎮和工礦供水緊張。
緊緊圍繞以解決工程性缺水難題為核心,「十一五」以來,貴州省以興建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為龍頭,以「滋黔」工程為骨幹,以實施「三小」為主的雨水集蓄利用「益民工程」為基礎,積極整合財力、物力、人力等各類資源,全面開啟了興水富黔的新篇章。黔中水利樞紐工程已於2008年11月獲得國家批准立項,總投資60餘億元,有望今年10月份動工建設。該工程建成后,將使黔中地區半個世紀以來解決缺水難題的夢想變成現實,並從此改寫貴州省沒有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的歷史。黔中水利樞紐一期工程可解決5個縣城、27個鄉鎮的生活、工業用水及3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51.17萬畝,並向貴陽市區供水。
烏江是貴州第一大江,被譽為貴州高原的母親河!烏江為長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發源於烏蒙山東麓,橫貫貴州中部,在貴州東北部出境,入重慶市,于涪陵市匯入長江。烏江全長1037公里,其中,貴州境內802公里,貴州、重慶界河段72公里,重慶境內163公里。幹流總落差達到2124米,平均徑流量達到534億立方米,接近黃河的流量,是水能集中的水電富礦,為我國十二大水電基地之一。
然而,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口迅速增長,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市政排污系統相對滯后,加上人為因素污染,沿河兩岸特別是市中心城區段各類工業廢水和大量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南明河,歷經多年污染,南明河變成了一條污水河,水質和環境狀況不斷惡化,市區內河道嚴重淤塞。這不但對市區的環境質量和城市景觀造成了極大損害,嚴重地影響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貴陽經濟社會的發展,被污染的母親河成為全市人民的一塊心病。人們望河興嘆,人們真切渴盼:哪一天能讓母親河生機重現,哪一天能讓母親河再顯風采。
人民的呼聲就是第一信號。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著眼于提高城市品位、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市委、市政府將南明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列為「一號工程」、「一把手工程」,並於2000年底向全市人民莊嚴承諾:舉全市之力,使南明河一年一個樣,三年內水變清、岸變綠、景變美。這一決策代表了貴陽人民的利益,順民心、合民意,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時代潮流,得到了全市上下的廣泛認同和支持,市民們親切地稱之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基本查明調查區內的環境水文地質條件現狀。調查區內環境水文地質條件總體良好,但畢節地區內煤礦山、煤化工分布區地表水乃至部分地下水已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並有惡化的趨勢,水環境現狀及趨勢不容樂觀。
——作者題記

林城玉帶休閑畫廊

貴州省地礦局組織數百名精兵強將,在省國土資源廳、水利廳、財政廳的支持、配合下,跋山涉水、夜以繼日、艱苦奮鬥,出色完成了1:5萬水文地質調查15000平方公里;水文地質鑽探19220米;水文地質試驗2268台班;水質檢測289組【1156件】等實物工作量。取得了一系列有關地下水開發利用的可喜成果。
六十年來,貴州累計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274.6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481.11萬畝,農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積從1949的0.16畝提高到0.52畝,為全省糧食安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人說,貴陽旅遊是「冬天賣綠色,夏天賣涼爽」。當「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時節,位於中國西部的貴陽依然一派鬱鬱蔥蔥,綠意盎然;當全國乃至世界許多地區和城市難敵高溫「烤煉」的時候,成千上萬來築旅遊避暑的外地人卻感到「真涼快!」彷彿這座城市的整部歷史就隱藏在綠色與涼爽的氛圍里,使人想起那過去的時光,想起深深沉積在這片美麗土地上的永不衰老的故事,想起先人們與今人們的勞作、拼搏和奉獻。
貴州省地礦局2008年度探采結合成井100口,井群出水量6.5萬立方米每天,水量豐富,水質良好,可直接開採。機井全部開發后,可為相鄰地帶規劃的飲水安全工程提供水源,解決當地26.77萬人【含飲水安全規劃10.33萬人】、15.42萬頭大牲畜飲水,並可為至少16.72萬畝耕地提供補充灌溉水源。
放眼今日貴陽,城市變得越來越亮麗,環境越來越美,也越來越富有靈性和生氣。而這一系列巨大的變化,與「南明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實施三年來所取得的重大階段性成果有著密切聯繫,與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理念密不可分。這種理念叫做「環境立市」。
貴州對砌石拱壩施工技術的探索與實踐,突破了岩溶地區建壩的「禁區」,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成為貴州省水利科技發展史上的驕傲。1973年修建的修文縣「七一」水庫【后改九*九*藏*書名為岩鷹山水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提起該水庫的建設,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現年已82歲高齡的貴州省水利廳老廳長李家平。修建「七一」水庫時,李家平是當時的水利技術骨幹,他以高度負責任和敢於冒險的精神,提出了以砌石拱壩代替原定的重力壩和土石混合壩方案,以節省工程投資和增加水庫蓄水量。
貴州省「滋黔」一期工程中的18座中型水庫已經開工建設16座,其中4座水庫已完成大壩樞紐工程的建設。18座「滋黔」水庫總庫容達3.15億立方米,建成后可新增灌面48.49萬畝,改善灌溉面積9.41萬畝,解決農村26.88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滋黔」一期之外的遵義水泊渡水庫、銅仁道塘水庫兩座中型水庫也已開工建設。
依照《貴州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地下水開發利用布局規劃》,在畢節和銅仁兩地區規劃地下水開發利用建設工程1277個,擬通過地下水解決111.52萬人飲水安全。2007年,貴州興建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地下水開發利用試點項目104個,工程總投資2990萬元,解決了7.7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2008年繼續實施了以解決農村飲水安全為主要目的的地下水找水勘查工作,完成探采結合孔126個,成井100口,可解決48萬餘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兩年來,地下水勘查項目提供的地下水源點可為規劃中501個地下水開發工程【其中畢節313個,銅仁188個】提供水源地,並可解決當地142.8萬人【含飲水安全規劃人口61.54萬人】飲水安全問題。2009年水利、地礦兩部門進一步密切配合,正在實施100個地下水取水工程。
貴州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蝕為主,主要發生在陡坡耕地、荒山荒坡、疏幼林地和部分喬木純林地等地類上,是全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西部省份之一。據2000年全國第二次土壤侵蝕遙感調查資料,全省水土流失面積73180.05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41.54%。年土壤侵蝕量25215.38萬噸。侵蝕模數1432t/【km2.a】。按流失程度劃分,其中輕度流失面積41416.34平方公里,佔總土地面積的23.51%;中度流失22424.44平方公里,佔12.73%;強度流失8016.86平方公里,佔4.55%;極強度流失1322.41平方公里;佔0.75%。按流域劃分,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58166.0平方公里,占流域總面積的50.25%,年土壤侵蝕量23104.86萬噸,平均土壤侵蝕模數1997t/【km2.a】;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18516.4平方公里,占流域總面積的30.67%,年土壤侵蝕量5461.07萬噸,侵蝕模數904t/【km2.a】。
查明了調查區地下水資源空間分佈、開發利用現狀和潛力。總計調查地下河134條,岩溶泉961個,調查期總流量475.63萬立方米每天。地下水現狀總開採量45.42萬立方米每天。主要用於農村分散飲水和灌溉,現狀開發程度低,開發潛力大。
貴州水利人,將與喀斯特水高原同在!
就貴州水土流失的地域分佈看,西部、西北部及東北部流失最為嚴重,強度等級以上的水土流失主要分佈在這一區域。從水土流失的流域水系分佈看,長江流域水土流失以烏江水系和赤水河水系及珠江流域南北盤江水系最為嚴重。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大於50%的縣【市、區】有近20個;中部、東部地區較為嚴重,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一般在30—50%範圍內;南部、東南部地區水土流失程度略有減緩,流失面積一般在30%左右,主要為輕度流失強度等級。
貴州實施了瓮福、烏中、銅東、安西、湄鳳余、黎榕、金黔、興中8個大型灌區配套改造工程,累計完成節水改造與續建配套渠道3000公里及其渠系建築物2500餘座,累計新增有效灌溉面積97萬畝,在已實施的項目區農業人均有效灌面平均從0.38畝提高到0.58畝;累計新增糧食生產能力9.2萬噸;渠系水利用係數從過去0.35左右提高到0.7以上,灌溉保證率從過去38%左右提高到80%以上。
高原在,水長流;水的事業只有起點,沒有盡頭!
通過大量的野外實地調查和專家們研究分析,貴州高原水土流失的特點主要有三:
六十年來,幾代貴州水利人在這片特殊的舞台上,用青春與熱情、用聰明與智慧、用汗水與生命,舞出了事業的燦爛和輝煌!舞出了人生的榮耀與風采!
為開發烏江水電,國家借鑒國際水電開發成功經驗,推行水電流域梯級滾動綜合開發。1992年經國務院同意,原國家計委、能源部批准,正式成立了我國第一家流域水電開發公司——烏江水電開發公司。1999年,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改製為貴州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烏江公司」】,該公司是為烏江流域綜合開發特別是水電開發而專門組建的國有大型企業。
貴州是名符其實的水高原,當地表水資源出現鞭長莫及的情形,地下水資源便大顯身手,一展優勢。
一方的山水養一方人,貴州這一方山水養育了貴州水利人。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地方電力逐步突破了「小水電」的局限,向「中小並舉」發展,從單站開發走向河流梯級滾動開發。其中楓溪河、舞陽河、打邦河成功實現梯級開發。2008年底,農村小水電累計裝機達到1814兆瓦,全省80個縣擁有農村小水電,建成21個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及13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完成了5個小水電代燃料試點縣建設。農村小水電的建設,大大促進縣辦工業及鄉鎮企業的發展,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保護了森林植被,促進了農民增收。
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的接力棒代代相續,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薪火相傳。今天,一場以解決貴州廣大農村工程性缺水為目標的攻堅戰正悄然打響,這場戰役是由現任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樹森親自導演和指揮的。
貴州西北部的畢節地區,地處烏蒙山區,烏江上游,有貴州屋脊之稱。這裏屬高寒山區,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生態條件惡劣,經濟、交通落後。
實施小水池、小水窖、小山塘為主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1949年到2008年投入資金21.72億元,建成「三小」工程69.61萬口,解決了248.01萬畝耕地的灌溉問題。
貴州的山與貴州的水,相依相承,山高流長。
從水力資源角度來看,貴州境內河流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超過1000億立方米,其中,長江流域約為680億立方米;珠江流域約為382億立方米。另有省外入境水量約153億立方米;貴州地表水資源總量【境內水量及入境水量之和】共1200多億立方米。
烏江水電開發公司成立之時,國家將已經建成的烏江渡水電站和在建的東風水電站划給其作為初始資本。烏江渡水電站產權屬於中央,東風水電站為中央和地方合資建設項目,由中央和地方分享產權。烏江渡水電站於1979年開工建設,3台老機組分別於1979年至1982年全部建成,為我國在岩溶地區修建的第一座水電站。東風水電站於1987年12月開工建設,1994年8月31日首台機組投產發電,同年第二台機組投產,1995年12月25日第三台機組投產。
目前,洪家渡電站、索風營電站、烏江渡擴建工程和東風擴機工程已建成投產,新增發電裝機200.5萬千瓦。自此,烏江公司發電裝機容量從1999年底的114萬千瓦,增加到314.5萬千萬。同時,其他項目正在抓緊開發。
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區人口出生率從1988年28.09‰下降到2008年的14.25‰,人口自增率從19.47‰下降到7.1‰。「兩基」攻堅通過國家驗收,農村孩子上學難問題得到解決,建成了畢節學院,職業技術學院今年開始正式招生。人均受教育年限從3.8年提高到6.2年。
中生代末期的侏羅紀,是陸生恐龍稱霸地球的時代,如此個體龐大而數量繁多的食草類動物的興盛,必然與水的豐沛程度有密切關係。天地因果,應時而變,地球環境條件歷經數千萬年的演化而出現重大改變,使不可一世的恐龍種群滅絕了,結束了地球中生代的繁榮,迎來了更加波瀾壯闊的新生代,即人類出現的時代。
根據1989年國家批准的《烏江幹流規劃報告》,烏江幹流可興建11座大中型水電站,依次為北源六衝河上的洪家渡水電站,南源三岔河上的普定、引子渡水電站,幹流上的東風、索風營、烏江渡、構皮灘、思林、沙沱、彭水、大溪口等水電站。除彭水和大溪口【三峽電站興建后取消】外,其餘電站均在貴州境內。
查明近期可集中開發供水的地下河38條,岩溶泉111個,調查總流量108.06萬立方米每天。
從2005年開始實施煙水配套工程建設,2005至2008年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9.9億元,完成煙水配套灌溉面積359萬畝,工程實施有效解決了煙葉生產灌溉用水和其他農作物生產用水,有力地推動了全省農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積的提高。
如今你漫步南明河邊,看著日益變清的河水,嗅著沿岸花木的幽香,呼吸著清新的河風,使人們不由感受到了中國傳統的「天人和諧」思想與當今「科學發展觀」、「生態立省」、「環境立市」理念的水乳|交融。這種追求「人類與自然共存」的生存大智慧,彷彿是從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黃河的源頭流來,從貴陽人民的母親河南明河的源頭流來,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啟示著人們,直達人們靈魂的深處……
烏江流域包括貴州的貴陽、遵義、畢節、銅仁等重要地區,流域內探明的煤、鋁、磷、錳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是我國長江以南一個重要的能源基地。1987年,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水電專家羅西北、貴州省顧委何仁重等老同志在經過充分考察之後,即給國務院領導提出建議成立烏江水電開發公司。1998年國家計劃委員會和國家水利電力部、貴州省人民政府聯合請示國務院要求成立烏江水電開發公司。同年底,貴州省成立了烏江水電開發公司籌備處。1990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能源部和國家計劃委員會聯合批複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烏江水電開發公司,負責開發貴州省境內烏江河段共7個梯級的水電資源和從事電力生產,並可興辦與水電開發有關的橫向經濟聯合項目。1992年,烏江水電開發公司正式註冊成立,由貴州省人民政府和能源部雙重領導,以貴州省為主組建和進行行政管理,能源部實施行業九*九*藏*書管理。根據有關方面的要求,烏江水電開發公司確立了「梯級、流域、滾動、綜合」的發展方針。
1985年4月,有一位叫劉子富的新華社記者在對海雀村進行了深入調查后寫了一篇內參,內參寫到:「在海雀村3個村民組,幾乎家家斷炊。苗族老大娘安美珍瘦得只剩枯乾的骨架支撐著腦袋,一家4口人,丈夫、兩個兒子和她,終年不見食油,一年累計缺3個月的鹽,4個人只有3個碗,已經斷糧5天了。」這篇內參驚動了中央領導,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勛同志專門作了重要批示。
工作目的:為2008年勘查區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農田灌溉等提交一批優質、清潔、可供開發利用的地下水源地。
2008年地下水勘查項目投入經費4000萬元。提供成井100口;地下河134條、岩溶泉961個。預計提交勘查區地下水允許開採量101.5—125.5萬立方米每天【3.70—4.58億立方米每年】。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到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可將貴州水利建設划為兩個歷史發展階段:
業績在這裏不需用太多的羅列,當人們知道貴州是在怎樣一個基礎和起點上完成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壯舉,這就夠了,它足以說明貴州水利人面對數千年橫虐于高原的水旱災荒,所體現出的睿智和忠勇。
為了我們的母親河長治久清,許許多多的市民踴躍獻計獻策。有的說,要實現南明河長治久清,需要政府主導,市民、社團參与,全社會關注。有的說,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和建立市場化運作和社會化管理的新機制。有的說,完善法制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環境,全民動員,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有的說,實現南明河長治久清,人人有責,每一個貴陽人都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所有這些,體現了廣大市民對南明河綜合整治工程的關注與擁護。市民們的心,與黨委、政府的心息息相通。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自古以來都十分重視水利的興修、利用,有防水患而利灌溉的傳統。創造了農耕文明無數的水利奇迹:神話傳說的大禹治水,信史時代的都江堰、大運河等等。
畢節試驗區經過二十年努力,取得了明顯的社會與經濟效應。
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資源保護、《中國3356》、長防林、坡改梯、水土保持、農業綜合開發等工程建設,開展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全區森林覆蓋率從1988年的14.94%增加到2008年的37.26%,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913平方公里,土壤侵蝕模數從5466噸每平方公里下降到3389噸每平方公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貴州僅有一座由原民國政府41兵工廠1945年建成的桐梓天門河水電站,裝機規模才數百千瓦。
貴州省解決工程性缺水難題的工作,得到了水利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水利部陳雷部長等部領導多次深入貴州省調研水利工作,指導和幫助貴州加快水利發展,並從政策、資金、項目以及人才等方面對解決工程性缺水予以重點扶持。
從全省情況來看,貴州在水利開發利用上,歷史的「欠賬」是很多的,可稱負債纍纍,尤其是工程性缺水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到1949年底,全省蓄水工程總庫容僅2133萬立方米,農業有效灌溉面積僅206.5萬畝,其中保證灌面僅148萬畝,占當時全省稻田面積的12.1%。城鎮供水工程僅有貴陽水廠一家,設計年供水能力為70多萬立方米。解放前,貴州建成的電站僅有桐梓縣天門河水電站,兩台機組總裝機
貴州高原群峰聳峙,山系發育。全省海拔平均1100米左右,最高處2900米,最低處137米,自西向東逐漸降低,變化明顯,形成三級地面。除苗嶺外,貴州北部有大婁山、西部有烏蒙山、東北部有武陵山等著名山脈。千山萬壑,河流縱橫密布。流域面積大於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烏江、六衝河、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八大主幹河流;長度在10公里以上河流有近千條;境內分屬長江流域的主要水系有烏江水系、赤水河水系、清水江水系、舞陽河水系、錦江水系及牛欄江等水系;珠江流域的主要水系有北盤江水系、南盤江水系、紅水河水系、柳江等水系。
前三十年受制於客觀條件限制,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奠定基礎,培養人才,摸索經驗,初有成效和規模;
貴州高原是世界著名的沉積岩王國、古生物王國和喀斯特王國,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區,地表岩溶面積達70%以上。在高原的地下深處,還埋藏著從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十多億年來沉積的多層的、大面積的喀斯特岩石含水地層。
從地貌學角度,貴州可以稱之為喀斯特高原;
水很柔弱,流而無形,所以人們常說柔情似水;但水又很堅忍,能滴水穿石,所以人們將其與猛獸相提並論:驚呼洪水猛獸!
更有先哲聖賢稱譽:水可載舟,也可覆舟。可見水之力、水之能不是人們所想象的局限。

二、提供了一批有開發前景的地下水水源地

貴州的水與貴州的山,相照相映,水秀山清!
1.機井開發利用
水文地質專家認為,勘查區地下河、岩溶大泉的開發利用程度較低,開發利用潛力大。其中,有集中開發價值的地下河及岩溶大泉149條【個】。開發利用后,可為相鄰地帶420規劃飲水安全工程提供水源,解決當地72.03萬人【含飲水安全規劃36.21人】、22.71萬頭大牲畜飲水,並可為至少31.57萬畝耕地提供補充灌溉水源。
在整個古生代的漫長地質歲月里,在地質時代的演化進程中,貴州這一片土地總是在海進與海退的淹沒和暴露中,演奏著高山與流水的交響。
水的故事總是生動而感人的,有一些水的故事被埋得很深,需要我們去挖掘,這裏也許就是一個:
貴州省位於雲貴高原東部,長江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嶺地帶,東接湖南,南界廣西,西連雲南,北鄰四川、重慶。
與旱災相對應的水災是貴州在雨季時常發生的主要自然災害,集中在每年5至9月發生,其類型分為:山洪暴髮型、岩溶窪地內澇型和河道漫溢型。全省每年均發生不同程度的水災,造成農田沖毀、房屋倒塌、城鎮進水、交通中斷,對國民經濟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危害,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六十年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它即是農曆曆法的一個甲子周期,也是天干地支組合的一個完整單元。
一條河的命運與一座城市的命運也許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密切過,中國的林城、避暑之都貴陽與貫城而過的南明河便是如此。
歐陽黔森/陳躍康

1.民以食為天,民以水為命

以上地質科學理論的論證充分說明,稱貴州高原為喀斯特水高原言之有據,當之無愧!
一位世居在南明河畔的72歲的老人,把南明河幾十年來的變化寫成了三首歌詞,用貴陽民間小調配曲並自己演唱和錄音。在他那蒼老的嗓音吟唱出的歌聲里,流淌著—個普通市民對綠色家園的質樸的情感,蘊藏著對母親河的眷戀和對未來的憧憬。在我市舉行的公開徵集「歌唱母親河」新創歌詞活動中,不僅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積極支持,還吸引了省內各地、州、市的作者踴躍參与。他們之中既有專業詞作者,也有業餘作者,既有工人、農民、幹部、學生,也有個體工商業者、下崗工人以及在築工作的外地人員。從古稀老人到10多歲的小學生,都紛紛用筆抒寫對南明河的讚美。我國著名作曲家徐沛東譜曲的《南明河,美麗的河》已在林城傳唱,那舒展、優美的旋律讓市民的心與南明河貼得更近。
通過全面深入調研和實地考察,錦濤書記為探索一條貧困地區如何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致富道路,使中國無數個像海雀村一樣窮困的鄉村早日擺脫貧困而冥思苦想、殫精竭慮,親自倡導、創立了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1988年6月9日,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獲得了國務院批准。至此,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個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和人口控制」為主題的綜合性試驗區誕生了,海雀村也因此而成為畢節試驗區的發祥地和科學發展觀最早的實驗地。
如今,經過海雀人20年的不懈努力,昔日的荒山禿嶺已是鳥鳴山幽,海雀村的森林覆蓋率已從1988年的5%上升到67.3%,人均擁有林地12.9畝,林場價值3000多萬元,人均4萬元。全村的人均純收入也從當時的33元上升到412元,人均佔有糧食從107.5公斤上升到213公斤。1995年海雀村還榮獲了「全國綠化千家村」的光榮稱號。
貴州省面積176167平方公里,分屬長江、珠江兩大水系。以貴州中部近於東西走向的苗嶺山脈為界,苗嶺山脈的北部、東部屬長江水系,略佔全省面積的66%;苗嶺山脈的南部、西部屬珠江水系,略佔全省面積的34%。
富於創新的水電人,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竟用市場經濟的方式開創了自我開發、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先河。這是原水利水電規劃設計院院長羅西北等老同志提出開發烏江的新思路,於是,在原能源部、國家計委的支持下,我國第一個按流域組建的水電開發公司——烏江水電開發公司應運而生。
高品位的城市文明不僅是對未曾有過的生活的開掘,還有對歷史的尊重與珍愛。在今天的亮麗風景中,也穿行著歷史之美。南明河兩岸風光帶的景觀建設,十分注重文化的含量和藝術的升華。從每一個局部去鍛造城市的美,力求把人文勝跡同水光山色的自然景觀融匯一體,使之相得益彰,渾然天成。貴陽的城市建設由此走上了高品位發展的快車道。
貴州是我國嚴重水土流失省份,據統計調查上世紀50年代初全省水土流失面積為2.5萬平方公里、60年代為3.5萬平方公里、80年代為5.0萬平方公里、2000年達7.31萬平方公里【衛星遙感數】。
2006年9月,水利部和省政府聯合明確銅仁地區作為全國唯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利扶貧試點地區,5年內投入銅仁地區水利建設資金30多個億,實施飲水安全等十大類水利扶貧項目。2008年8月,水利部又與省政府簽署《共同推進畢節地區試驗區水利重點扶持對口支援工作合作備忘錄》,部省合作的內容包括全面加快農村水利建設、防洪減災體系建設、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水資源保障體系建設、農村水能資源利用、水利改革、水利信息化、水利幹部隊伍建設、典型經驗總結和推廣等方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貴州地方電力部門遵照中央「兩條腿九九藏書走路」的辦電方針,從試辦農村小水電站起步。1956年7月,裝機100千瓦的興義獅子山水電站投產,成為全省地方電力試辦階段的起點。此後,歷經起步發展階段,至1978年,全省地方電力建設有了很大發展,水電站裝機容量達到了21萬千瓦。1978年後,貴州地方電力建設進入了一個以實現農村電氣化為主要標誌的嶄新時期。
后三十年得益於改革開放,思想解放,體制創新,大規劃、大投入、大項目、大成效、大改觀、大發展。
貴州六十年的水利建設歷程,在艱難、曲折中奮進,經過幾代水利人的拼搏奉獻,取得了興利除害、富民興黔的輝煌成就。初步形成了防洪抗旱、水利灌溉、城鄉供水、地方小水電和水土保持五大工程體系;為貴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地下河、岩溶泉開發利用
地球演化史告訴我們,雲貴高原這一方山與水,是地球上滄海桑田相互變換的典型地區之一。在距今五億多年的古生代寒武紀,這裏就是一片汪洋大海,三葉蟲等海生生物十分繁盛,沉積了巨厚的沉積岩層,為喀斯特高原鋪墊了最早的堅實基底。

2.灌溉是農業的生存之本

如果從更本質的水文地質角度,貴州應當稱為喀斯特水高原!
人的困苦,往往源於生態的困境,生態的困境也總是水的原因。在這裏,錦濤書記代表黨和政府所作的改善生態、關注民生的種種努力,已然化作了與鄉親父老水乳|交融、魚水相親、口碑相傳的生動故事。
今天的水電人,不僅要治理水害,還要變水為電,造福社會。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水電建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水電開發規模不斷邁上新台階,水電壩工技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水力發電設備國產化水平顯著提高,水電的開發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綜合效益。
3.勘查工作效果評價
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來到烏江索風營建設工地,在聽取彙報后,他十分高興地說:「我在貴州當省委書記時,就考慮整個烏江要綜合開發。現在貴州境內八個點都已開發、開工了,到2010年幾個點基本開髮結束了,但是你們烏江的事業沒結束,下一步怎麼做,怎麼圍繞貴州能源優勢這篇文章做大做好,這就是你們的下篇了。」
因此,我們有理由說,水是貴州省的生態之本,動能之源。
這樣,我們就可以想見,在貴州高原的地下,有著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多層次、無數個碩大無比的大水缸、大水窖、大水庫、大湖泊及大大小小的地下河水系。
一是以水力侵蝕為主,兼有重力侵蝕、滑坡、泥石流。
如今的烏江,不僅是一條水流之江、航運之江,而且更是一條電流之江、能源之江!

山高谷深水為雙刃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如今在黔北鋁土礦開發、栗元草場旅遊開發及洪渡河水利水電開發中已呈現方興未艾的喜人勢頭。
二是統籌資金使用;統籌使用中央投資、煙水配套專項資金及地方各級財政資金投入,集中財力搞好水利建設;
2008年,貴州省人民政府以黔府專議[2008]37號「關於研究地下水資源勘查與利用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向貴州省地礦局下達了2008年地下水勘查任務,年度勘查經費4000萬元。
根據烏江公司自身發展規劃和工程建設進度,將在2011年左右全面完成7個梯級的水電開發,而原計劃7個梯級的開發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7個梯級開發完成後,烏江公司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約900萬千瓦,資產總量達到400億元左右,所有者權益可達100億元左右。屆時預計年均發電量約305億千瓦時,將佔貴州全省發電總量的25%左右,按2004年上網電價和盈利水平計算,可實現銷售收入約61億元【含稅】,稅利17億元。
南明河的成功整治,成為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範例,給貴陽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改善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為全市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田紀雲、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副部長仇保興和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玉慶等先後到貴陽實地視察南明河整治工程,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認為是「切合貴陽特色,以人為本,打造精品林城的重要舉措」,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多次報道南明河的治理情況。
據李家平老廳長回憶,他和同事們日夜加班趕出大壩設計資料后,修文縣組織全縣3000餘人,自帶乾糧,分兩班日夜築壩;動員受益社員約10000餘人,修建20公里的乾渠。受益社隊的隊員們自力更生燒石灰、取砂石、砌乾渠,開展勞動競賽,沿渠各段還刻上各隊名字以示對工程質量長期負責,整個勞動場面蔚為壯觀。壩高56米、壩體砌築量5萬方左右、總庫容1755萬方的「七一」水庫僅用了250天就修建完成,成為貴州省水利建設史上速度最快的砌石壩,吸引了全國22個省市的同行前來現場參觀學習。
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貴州省解決工程性缺水、打造民生水利的首要任務。在2005年以前累計解決1673.02萬人飲水困難的基礎上,2005年至2008年全省累計下達飲水安全工程投資計劃23.19億元,解決了417.74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作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直接惠及廣大農村群眾,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一是通過提高飲用水水質,降低腸道傳染疾病等發病率近50%,提高了貴州山區廣大群眾的健康水平;二是節省了農村挑水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三是提高了群眾生活用水保障率,有效改善了農村生活環境;四是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在2008年「貴州改革開放30年30事30人」評選活動中,「解決1867萬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入選貴州改革開放30年30件最具影響力事件。
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畢節試驗區,從一個側面向世界無可爭議地表明: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政府和人民憑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即令在中國最貧窮,生態、人口壓力最重的落後地區,也能夠依靠改革開放提供的強大動力,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全面推進小康建設,把「以人為本」從理念變為實踐。

以人為本人水相融

水高原,為貴州水利人立下永遠的豐碑!
軍民共建成為貴州省解決工程性缺水難題的成功實踐。貴州省軍區各級積極為地方黨委政府分憂,為人民群眾解難,成建制組織動員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100餘萬人投身地方水利建設,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軍民魚水情新篇。省軍區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軍民共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指揮部」,省軍區各師團級單位建立健全相應的軍地協作機制,組織民兵預備役部隊廣泛參与到煙水配套、病險水庫治理、大型水利建設等工程中;銅仁軍分區黨委下達建國后武陵山區第一道部隊動員令:工程性缺水問題一天不解決,就一天不收兵!都勻軍分區、水城軍分區組織30多個民兵連投身務勞水庫等病險水庫治理……貴州省軍民團結治水,成為全國水利建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烏江公司的綜合實力大為提高,成為我國一個重要的水電開發企業。特別是1999年以來,公司成功改制,並趕上國家西部大開發和「西電東送」的大好時機,烏江公司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2000年以來,烏江公司先後開工建設了洪家渡、烏江渡擴建工程、索風營、構皮灘、東風擴機工程,啟動了思林、沙沱工程的前期相關工作。
貴州水利建設在六十年的崢嶸歲月里,歷盡艱辛,創造輝煌。
此後,貴州各地大小不一的、各種類型的砌石拱壩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到70年代末,全省已建和在建的壩高15米以上的砌石拱壩達233座,占當時全國總量的40%,成為貴州建壩技術發展的驕傲。1978年在全國首屆科學大會上,省水利局砌石壩建壩技術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李家平本人獲得「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獎。「七一」水庫漿砌石拱壩的設計與施工同年也獲得「貴州省科學大會獎」。
1999年,烏江公司真正按照「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了改制,確定產權比例為原國家電力公司51%,貴州省49%【貴州省金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為貴州股東方產權代表】。烏江公司設立董事會、監事會。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由國家電力公司委派;副董事長和監事會召集人由貴州省委派;總經理由董事會提名聘任。2002年12月,隨著國家電力體制改革重組,烏江公司原屬國家電力公司51%的股份及權責,整體划轉國家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3.家園不可水土再流失

水似乎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就看你是否能緊緊握住它的劍柄,為我所用!
有一個叫海雀村的地方值得特別一提。
貴州各級地方黨委、政府紛紛立下解決工程性缺水難題的「軍令狀」。銅仁地區召開了地、縣、鄉、村四級幹部千人誓師大會,眾志成城打響了「十年治旱」攻堅戰;貴陽市計劃利用亞行貸款投資24億元全面提速水利建設,並提出在全省率先實現基本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目標;畢節地區確定,全面落實水利項目地級配套資金,並在每年財政增收中安排不少於3%的資金用於水利建設。遵義、黔南等地也都根據本地實際,提出了解決工程性缺水的目標和具體舉措。
三是水土流失具有隱蔽性。貴州省水熱條件好,有利於植被的生長,但現有林地大多結構不合理,林種單一,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如馬尾松純林,具有「遠看綠油油、近看水土流」的特點,形成了青山綠水掩蓋下的水土流失。

一、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基本查明

關於水的故事,在貴州繁如天上的星星,多似高原的河流。我們只選最動人的來說。
貴州省地處中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東南俯瞰長三角、珠三角廣袤的平原,西北眺望世界屋脊之蒼莽青藏。
貴州由於山高水低、岩溶發育,農村飲水困難和飲水不安全問題點多面廣。1997年以前,沒有專項資金投入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在此期間,結合各類大、中、小、微型水利工程的建設,解決了693.8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問題。從1997年開始,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貴州省先後實施了「一期渴望工程」【1997—1999年】、「二期渴望工程」【2000—2004年】、「農村飲水解困工程」【2000—2004年】,基本解決了全省飲水困難問題。從2005年起九九藏書又啟動實施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從1997年至2008年底止,國家共補助貴州農村人飲工程資金28.73億元,省級財政安排了4.85億元。
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六十年來,在幾代水利工作者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努力下,按照「大、中、小、微相結合,以中、小為主;蓄、引、提、排、節並舉,以蓄、節為主」的水利建設思路,興建了一批水利工程,建成中型水庫38座,新增庫容約9億方。

母親之河無私奉獻

林樹森省長多次深入缺水地區調研,併到貴州省地礦局等相關職能部門現場辦公,提出破解工程性缺水難題的「三個統籌」行動方案:
農民生產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區公路里程從4484公里增加到18546公里,等級公路從950公里增加到6346公里,89%的鄉通油路,89.11%的村通公路。實施的渴望工程、解困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煙水配套工程等,解決了390餘萬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實現了村村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
專家們指出,水土流失的危害在於:泥沙淤積,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土壤涵養水源功能下降,農村人畜飲水困難;表層土壤營養成分大量流失,土地生產能力下降;生態環境失調,自然災害頻繁,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表土流失,基岩裸|露,使土地出現「貧瘠化」和「石漠化」。
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相生、相剋、相制、相化的辯證關係,揭示了無數事物的客觀規律。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南明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決策者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正確政績觀上,顯現了可貴的自審意識和前瞻意識。
【歐陽黔森: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貴州文學院副院長】
根據《貴州省2008年飲水安全工程地下水開發利用布局規劃》,將勘查區主要布置在畢節地區、銅仁地區和遵義市東北三縣,並適當兼顧黔南州的甕安、黔東南州岑鞏縣。其中畢節地區的畢節市、金沙縣、威寧縣,銅仁地區的松桃縣、沿河縣、石阡縣,遵義市的正安縣、務川縣、鳳岡縣為貴州省2008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規劃中地下水的重點。
【陳躍康:貴州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1986年,胡錦濤同志從團中央調到貴州任省委書記。臨行前,習仲勛同志特別向錦濤書記交代了海雀村的事情。錦濤書記來到貴州,沒有按常規那樣,先在省委機關、各級政府部門了解、熟悉情況,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和效率,深入到貴州最邊遠、最貧窮、最基層的農村了解情況,送去黨的溫暖。
自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法規以來,貴州省也結合本省實際相繼出台了《貴州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貴州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和《貴州省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使水政管理工作基本上做到有法可依。同時水政執法體系試點開始起步並逐步推廣,全省各地從組建水政監察隊伍入手,逐步形成一支「關係協調、組織嚴密、紀律嚴明、運行有力」的專職水政監察隊伍,基本建立起省、地、縣三級水利執法體系。取得了維護水事正常秩序和社會穩定、加快水利工作依法行政步伐的成績。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以下事實:
二是在水土流失的地類上以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最為嚴重。貴州是全國坡耕地最為集中的山區省份,全省現有坡耕地面積4643.49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63.13%。其中6—15度1548.41萬畝,佔21.06%;15—25度1825.44萬畝,佔24.82%;25度以上1269.64萬畝,佔17.26%。根據1999年第二次土壤侵蝕遙感調查,全省耕地的水土流失面積為3.1萬平方公里,佔全省水土流失面積的42.36%,是我省水土流失的主要地帶。
如果我們從天宇的深處回望地球,地球因水的覆蓋而顯現藍色,成為星空中最為迷人的天體,充滿了魅力和靈性。
水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經濟性的戰略資源,公共性的社會資源,不可替代的生命性資源;水是農業的命脈,工業的血液,環境的支柱。
在烏江幹流上的梯級電站組建完成後,全流域的灌溉、航運、旅遊等條件也隨之改善,惠及沿江30多個縣、上千萬人口。而大型水庫群聯合優化調度系統也極大地提高了水能資源的利用率,每年可以增發電量15億千瓦時,相當於不增加一分錢投資,不淹沒一畝土地,不遷移一戶人家,便可獲得一個裝機容量20萬千瓦的中型電站的效益。烏江公司董事長張志孝表示:「烏江的滾動開發,實現了資金、人才和管理的滾動,形成了投產一個電站,開工一個電站,再籌備一個電站的良性循環、滾動增值的科學的開發機制。」
水是大自然最為單純的物質,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就構成了水的分子式;水又是大自然最為神奇的物質,冷則凝結成冰,熱則蒸發為汽。她不但是孕育生命的源泉,也是世間萬物演化不可缺少的基本成分。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城市低保達到74492人,農村低保達到757537人,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559.7萬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2.63%,在全省排第三位,群眾健康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施工探采結合孔126個,成井100口,機井總涌水量6.5萬立方米每天。
在實施三年變清南明河綜合整治工程的進程中,那些依附著重大歷史事件和古老文化神韻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從未有過的尊重與保護。以民俗風情、民俗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主題的人文景觀走廊建設,突出表現了貴陽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的文化氛圍,既開發了新的景區景點,又保存了貴陽特有的面貌。南明河流域內的古建築、文物、古樹、環境受到充分重視、保護和管理;貴陽大劇院、圖書館等一批文化設施的建成,形成了既融合功能需求又彙集人文要素的新景觀,城市文化品位不斷提升。陽明路花鳥市場搬遷后,正規劃建設黔明廣場,使黔明寺這一文物古迹更加醒目地凸現在繁華的市中心。「江河暢,民心順;河水清,市運興。」人們如是說。
貴州水利人爬過貴州千座山,涉過貴州萬條河;他們的足跡印滿了貴州江河的兩岸,他們的汗水融進了貴州江河的浪波!
從人類文明的初始狀態來看,水幾乎就與人有著不解之緣。
斗轉星移,潮起潮落。地球的古生代在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之後,進入了生機勃勃的中生代。三疊紀時期,聯合古陸和諧統一,外面被古太平洋所環繞,裏面懷抱著美麗的古特提斯海,也稱古地中海。古地中海寬闊、博大,風輕浪平,陽光明媚,穩定、良好的古生態環境使貴州地區及相鄰周邊沉積了大面積的碳酸鹽岩、生物礁等地層,各種龍類、魚類海洋脊椎動物,海百合類的海洋棘皮動物等海洋生物群,活躍在貴州古地理環境的淺海與海灣,為貴州留下了豐厚絕倫的喀斯特、古生物遺產,喀斯特高原的物質基礎至此基本奠定。
從地理學角度,貴州被習慣地稱為貴州高原;
解放前,在兵荒馬亂、動蕩不安的歲月,黔南州水利設施處於無錢建設、停滯不前的狀況。歷代遺留下來的簡易小型水利工程多為民間自發修建,規模小、效率低,多年失修,或毀或廢,發揮不了什麼作用。據統計,至1949年,黔南州共有水利設施近6000處,有效灌溉面積32.45萬畝,保證灌溉面積22.21萬畝,分別占當時全州耕地面積的11.9%和8.1%;全州沒有小二型以上蓄水工程,僅有少數的蓄水塘,總容積4萬立方左右,上規模的引水工程僅9處,總灌面僅2.3萬畝;州境內沒有人畜飲水工程,也沒有機械提水工程,農田灌溉都是採用龍骨車、筒車、扯水筒等簡易的傳統提水工具提水灌溉。由於水利灌溉工程設施的匱乏,農田灌溉得不到保證,靠天吃飯,農業生產水平低下,人民群眾生活困難,農村經濟非常落後。
建國初,全國水電裝機容量僅為36萬千瓦,而到了2008年底,中國水電裝機容量已達到1.72億千瓦,穩居世界第一。目前,水電佔據我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22%,占我國總發電量16%,在整個電力結構比例中僅次於火電,在眾多可再生能源當中,水電在電力結構中比例最大,在能源平衡和能源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中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三是統籌利用水資源;包括充分利用已建成各類水利工程的綜合利用效益、統籌開發和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實施長距離管道輸水和地下打井等等,實現水資源的高效、集約化利用。

地下之水勘探成井

在畢節人民為慶祝「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二十年的活動中,已成為中國共產黨總書記、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同志仍心想試驗區,情系烏蒙山。

生態之本動能之源

6.水要造福於人,人要善待於水

水土的流失就有如人的營養成分的無端排泄,天長日久,人將不人了。土地也是一樣,土地水土流失帶來的將是土地的「貧瘠化」、「石漠化」甚至「沙漠化」!
三年變清南明河,這項前所未有的生態工程、環境工程、帶動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讚譽。貴州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近日公布的《貴陽市南明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環境影響后評價報告書》就很能夠說明問題。這份涉及1000餘人、200餘個單位團體的大型調查報告顯示,86.57%的團體和69.38%的個人表示了解南明河綜合整治工程,公眾對該工程的實施表示充分贊成,對工程的完成情況表示滿意。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在對南明河綜合整治工程進行視察后,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視察報告,報告充分肯定了整治工程取得的成效,認為這項工程暖民心、順民意。
總之,六十年來堅持以人為本,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用水困難,特別是在解決農村飲水安全上實現突破,累計解決2090萬人的飲水困難,為農村民生問題作出了貢獻。
於是,在破解貴州廣大農村工程性缺水難題的攻堅協同戰中,有一支以勘查、開發地下水聞名的隊伍就進入了人們的視線——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貴陽是貴州的省會所在地,南明河穿城而過,河水清麗沉靜,川流不息,為城市帶來了寧靜和詩意。
海雀村,距離畢節地區赫章縣城90多公里,平均海拔2300多米,全村現有5個村民組208戶824口人,其中:苗族198戶,其它族10戶,47口人,屬於典型的深山區、石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