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卷 長江卷 第29篇 嘉陵江記

第二卷 長江卷

第29篇 嘉陵江記

下篇 艱辛與悲壯:治水的故事

所謂渠化,就是根據地形、坡降、地質等條件,將河流分成若干不同水位而又相互銜接的梯級,下一級閘壩的回水與上一級閘壩相銜接,極大滿足通航水深的要求。它的特點是:增加航道水深,減低水流流速,使航道的通過能力得到較大的增長;能夠綜合利用水資源,除改善航行條件外,還可取得防洪、灌溉、發電等綜合效益;對於枯水期流量小,灘多流急的中小河流,特別是改善丘陵山區型的中小河流和河流上游的品質效果顯著,從根本上改善河流的航行條件。世界上不少國家已經較早地對一些河流實施多目標的渠化工程,興建一系列渠化樞紐,使之成為渠化河流,造福于社會。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美國密西西比河的上游以及支流的渠化,已成範例。密西西比河在未開發前自然條件並沒有優勢。歷史記載平均每7年發生一次大洪水,上游水深僅0.3米,中遊河道遊盪不定,淺灘水深1.4米左右,下遊河口攔門沙水深也只有2.7米。一些主要支流自然通航條件也較差,田納西河部分河段寬淺異常,有「河寬一英里,水深一英尺」之說,阿肯色河有「野馬」之稱,河道變遷頻繁。密西西比河的渠化採取統一規劃,擇地修築閘壩、渠化河道及疏浚炸礁、人工裁彎等措施,改善河道通航條件。密西西比河上游千余公里及其支流俄亥俄河、田納西河、阿肯色河等劃分17個梯級,經過多年建設,密西西比河水系已形成江、河、湖、海貫通、水深標準統一的內河航道網路,在美國社會經濟發展及國防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每年三月,參加龍舟賽的行會、商號和富豪之家,擇選吉日,會集在行會的鋪店門前,張掛龍旗。旗上書某某行會、商號,某家、某龍船、某某負責等等,燃放鞭炮,正式公布參加今年龍舟賽。這個儀式性的活動叫做掛旗。非常有趣的是,每年都有一些行會對是否參加真假難辨地遲疑不決。有真的是覺得今年經濟狀況不好打算放棄,也有故意半推半就以便在這個時候考驗一下本行會年輕人的上進精神。無論出於什麼考慮,那些行會的青年人都會挺身而出,精心策劃一個瞞著會首偷旗的方法。雖說是偷,但實際上都是與龍旗保管人串通一氣,或者保管人借故離家,或以其它方式明偷暗取,只要龍旗到手,急忙趕去掛旗的地方掛上,燃放鞭炮,宣告偷旗大功告成。龍旗一經掛出,就是向外宣稱本行會要參加今年的龍舟賽,誰也不能再反對,即使會首不論真假與否,都不得不表示贊同,否則下屆就職位難保了。還有一偷,偷龍船上最重要的一個部件,就是龍脊椎骨。這個東西木質要求高,長六丈,最好是筆直輕巧的紫杉樹條桿。龍脊椎骨順放在龍船的中間,把龍船分為兩等分,起到固定龍頭龍尾的作用。這樣長的圓木一般都價格昂貴成本高,加上時間急,最捷徑的辦法就是偷嘉陵江上停泊武勝的船隻的桅杆。這個季節,這個風俗一直沿襲下來,即使外地過路的船隻的桅杆被偷了也不得去索要,還得一起慶賀。所以所有船隻從三月開始就全力守護自己船上的桅杆,以免成了別人龍船上的龍脊椎骨。曾經有外地來的一隻商船,停靠在武勝沿口鎮碼頭。船老闆知道這個規矩,很慎重地叮囑水手捆好桅杆,將水手分兩班輪流值班看守。就在第二天中午,烈日當空,岸上來了兩個賣香煙、瓜子和賣炒米糖開水的小販,他們提著東西先後上船,邊喊邊把香煙和炒米糖開水送到水手手上,天南海北與水手神侃。這時的江中一隻打漁船掩護下的人靠近商船,只十幾分鐘的時間,就順利地把桅杆弄到了手。而且上岸以後立即宰紅公雞鮮血祭龍椎骨,鞭炮一響,宣告偷龍脊椎骨勝利。船老闆知道了也不生氣,還特地趕來參加了慶賀,說偷龍筋,越偷越興旺;偷龍脊越偷越吉祥。
合川已經進入嘉陵江的下游。在這裏,嘉陵江接納了最大的兩條分支流,渠江和涪江。遠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初期,這裏就是巴人定居之地。春秋末期,楚國犯進,巴國曾遷都於此,故合川有巴國別都之稱。其後又有濮人在此休養生息,濮岩、濮湖、濮子墓等地名流傳至今。秦滅巴、蜀後置墊江縣,南朝宋文帝時改置東宕渠郡。西魏恭帝三年【556】改置為州,因其地三江匯合,起名合州。民國二年【1913】,改為合川縣。新中國以後,於1952年設合川市,1958年改為縣。舊時的合川城,是在涪江和嘉陵江的交匯口形成的。沿著兩江都建有很長的碼頭,停靠著幾百條躉船和木船。碼頭附近密集客棧,無例外地在門上掛著紅燈籠。沿嘉陵江邊南北走向的一條街最長,兩公里有多,沿涪江方向街市綿延也有一公里余。城裡有街道二三十條,小巷一百多條。現在的合川已經是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現代化中等城市。可以說,南宋釣魚城之戰以後,這裏就安靜了,民風淳樸、大俗大雅,老百姓生活得格外恬靜和安逸。即使是現在,恐怕最美妙不過的是在夏夜的嘉陵江邊,邀約幾個好友上一條漁家小船,幾兩老白乾,幾斤剛剛從江里打撈上來的各種鮮魚,讓船老闆親手給你做上幾道佳肴,杯盞之間,帶點微醺對著江風做幾次深呼吸,那才一個「爽」字了得。
傳說中的大禹治水,就是從岷江、嘉陵江開始,把興水利、避水患、與水相生相剋、以水謀福的治水方略推行於「九州」,在我國古代形成了源遠流長的「道法自然」的治水核心理念。整個嘉陵江流域循于自然,因地、因水制宜的技術創造和成功的治水實踐,為這一科學理念的完善和形成做出了特殊貢獻,也為後人治水奠定堅實的基礎。自古以來,治水的艱辛和悲壯並不亞於一場戰爭,幾乎歷代為官之人在自己屬地上的治水都有心得,因治水而留下赫赫功績者皆可傳世。
嘉陵江水資源水質的治理可圈可點,余不一一。然而,自然景觀遭到的破壞卻更讓人痛心疾首。曾經可以給長江三峽媲美的嘉陵江小三峽最近被取消了國家級風景區稱號,這個消息在重慶引起軒然大|波。從地理角度看,不管是形成原理,還是歷史脈絡,嘉陵江小三峽和長江三峽判若兄弟。在第三紀或第四紀【距離現在500至1000萬年前】,合川、北碚一帶沒有高山,也沒有峽谷,只有一些小丘陵。嘉陵江從丘陵中穿過,波瀾不驚。隨著地殼運動的擠壓,華鎣山逐漸隆起,從北向南延伸,分岔形成另外三座山,如同一把掃帚。在合川、雙橋附近形成巴岳山,在北碚形成縉雲山和中梁山,嘉陵江將這三座山一起切斷,分別形成3個峽谷——合川瀝鼻峽、北碚溫塘峽和觀音峽,這就是嘉陵江著名的小三峽。小三峽被國家級風景區除名,正是因為這裏的風景區兩岸密集的採石場、水泥廠、采沙場,植被遭到嚴重破壞,空氣污濁、山體傷痕纍纍,不但大煞「風景」,而且還不適宜人居,當地許多原住民紛紛遷居,逃離這裏的「風景」。專家為嘉陵江小三峽起死回生開出了三道藥方:一是徹底關停兩岸的採石場、水泥廠、采沙場。將兩岸的公路改成旅遊觀景公路,大量進行綠化,適量增加人文雕塑。其次,在溫塘峽修一道索橋,將北溫泉和對岸的禪岩寺等連在一起,讓市民既可以親近水,又可以親近峽谷,增大北溫泉公園的體量。第三,在合川至主城之間開通仿古木船,穿行在嘉陵江上。長江、嘉陵江上的木船一共有70多種,著名的有中元棒、南河船、船籠子、滾筒子、麻秧子等。這些船都沒有圖紙,只留在一代代水木匠的腦袋當中,如果再不加以搶救和保護,很可能失傳。現在川江號子已經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這樣一個載體,需要這樣一條河流加以展示。嘉陵江小三峽緊鄰主城,風光秀美,水運功能已大大減輕,最好的搶救和保護就是讓它成為展示的場所。「人類有些東西是不能再生的,失去了就永遠不會再來。」所幸的是,重慶已經著手對嘉陵江小三峽周邊的整治,採取堅決措施,關閉了兩岸38家採石場,清理了100多萬噸垃圾,而且動員社會力量在兩岸大量栽種樹木。儘管嘉陵江小三峽已經病入膏肓,但峽谷的主體結構還在,架子還在,山和水的格局沒有改變。我們期待奇迹出現,期待小三峽在千里嘉陵江上重現生機、綻放異彩。
源遠流長的嘉陵江與密西西比河,尤其是它的支流田納西河有著驚人的相似。這條年徑流量達672億立方米,相當於我國第二大河黃河年徑流量的1.4倍的內陸河,理論水能蘊藏量達1500萬千瓦,具有航運、發電、灌溉的巨大潛力。嘉陵江是長江上游北岸的主要支流,從海拔3000米的秦嶺南麓一路走來,縱貫陝、隴、川、渝三省一市,在重慶匯入長江。是四川河運開發最早、通航里程最長的河流。自古以來,嘉陵江就是川東北與外界聯繫的水運交通動脈。新中國成立后,嘉陵江雖經多次整治,結束了只能通航木船的歷史,卻始終未能實現航道等級的大幅提升。
嘉陵江縱貫武勝全境117公里。由於境內築壩建有兩個中型電站,江水自凈能力已經減弱。加之隨著城鎮人口的增多和工業發展,產生和排放的大量生產、生活廢水,致使嘉陵江水質由2003年前的Ⅱ類水域水質逐年下降為Ⅲ類水質。這是觸目驚心的下降,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敏感,把神經觸角深入到我們自己的身體,你自然會大驚失色。所以這裏的read.99csw•com父母官痛定思痛,痛下決心,以「壯士斷腕」的悲壯,從源頭抓起,出重拳,強化整治,打了一場治理和保護生命之源的漂亮的攻堅戰。2007年,一家廢鉛冶鍊企業意欲落戶武勝興業。經過環評不合格,最後將這個企業以不符合國家環保政策拒之門外。為了更加有效地防治和改善水污染,武勝縣工商、文體、建設、國土等職能部門把新引進企業是否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作為行政審批的前置條件。近3年來,依法對全縣88個新、改、擴建項目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一票否決了4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按照「誰破壞、誰恢復、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督促指導華潤雪花啤酒公司,投資600多萬元建成污水處理站,實現了廢水達標排放。縣人民醫院、天兆食品公司、廣安鑫光鐵塔公司等企業也先後投資近百萬元建設了治污設施並投入運行。政府也投入4000萬元資金,歷時4年建成日處理廢水2萬噸的縣污水處理廠,年處理縣城生活污水達到了219萬噸,實現了整個縣城污水處理達標排放,有效降低了縣城生活廢水對嘉陵江水體的污染。
釣魚城順嘉陵江而立,山地險峻獨特,山下天塹,山上層巒疊障,卵石成堆。南宋晚期,四川重慶知府余玠為抗擊蒙軍入侵,採納冉進、冉璞兄弟的建議築城釣魚山,並徙合州及石照縣治其上,屯兵積糧作為重慶屏障。公元1243年至1279年間,合州【合川】軍民在守將王堅、張珏的率領下,憑藉釣魚城天險,嬰城因守,浴血奮戰,歷經大小戰鬥200餘次,創造了守土抗戰36年這一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迹。據史書記載,宋開慶元年【1259年】2月2日,蒙哥汗率諸軍從雞爪灘渡過渠江,進至石子山紮營。3日,蒙哥親督諸軍始戰釣魚城下。7日,蒙軍攻一字城牆,不克。9日,蒙軍攻鎮西門,不克。一月有餘,蒙軍連續攻打釣魚城及其周圍營寨,都屢戰屢敗。4月,蒙軍繞道西北攻外城,雖曾一度登上城頭,但仍被立刻擊退。由於屢攻不克,加上夏季到來,蜀地炎熱,疫症流行,蒙軍士氣明顯低落。另一方面,城內南宋軍民在王堅的率領下,白天抵抗蒙軍進攻,夜晚則偷襲蒙軍營寨,蒙軍無計可施。7月,大汗蒙哥在督師攻城時被炮石擊中,傷重身亡。於此,征蜀的蒙古大軍全線崩潰,迫使蒙古帝國從歐亞戰場全面撤軍。釣魚城之戰以「延續宋祚、緩解歐亞戰禍、阻止蒙古向非洲擴張」的偉績震驚了世界。對於嘉陵江上的這場經典的戰役,我之所以不願意在武勝的書寫中,把他們引以為驕傲的曾經是蒙軍的前沿、重要的軍事基地寫進去,實在是我不能容忍當年蒙古大帝國的那種不可一世的殘暴和驕橫。我曾經在長詩《重慶書》里寫過這場戰爭:「撕破南宋疆域的蒙古鐵騎/在這裏,戛然而止/一路浩蕩煙塵的10萬軍帳坍塌了/元憲宗蒙哥最後的一口鮮血/在釣魚城下/漸漸變黑//黑色浸透了這裏的石頭/石頭開始變冷、變硬/堅不可摧/黑色浸透了這裏的土地/土地變得肥沃、鬆軟/插根筷子也能發芽//穩坐釣魚城上的重慶知府余玠/玩點炮仗、釣竿/支撐起一壁江山/上帝在這裏折斷了鞭子/風雨飄搖的南宋破船/因釣魚城而倖免擱淺//釣魚城被譽為「東方的麥加城」/是以後的事了/蒙哥不知道,余玠也不知道/那一場攻守成為世界史上的戰例/成為經典/只是記功碑太小/記錄不了這裏的重量。」我在想,也許只有默默無語的嘉陵江才知道它的重量。
嘉陵江源頭位於秦嶺之巔的嘉陵谷,奇峰突兀,森林茂密,水流清澈,景色迷人。七女峰蒼翠秀麗,濟公石、飛來石惟妙惟肖,飛雲瀑、黑龍潭氣勢雄偉,嘉陵江第一瀑布猶如高天錦緞,華美絕倫。這裏,幾乎每一處都是神工天成的自然景觀,因為水的滋潤美不勝收。還有大量的人文古迹保留完整,漢高祖劉邦入關時的煎茶坪、諸葛亮北上伐魏時的點將台以及宋朝吳介兄弟抗擊金兵的和尚願古戰場,代王嶺等,每一個遺迹你都可以在那裡找到舊時的恬靜與硝煙,讓你置身未曾謀面的過往。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這是老子《道德經》里「上善若水」講出的道理。都江堰滋潤天府,稻香魚肥,百姓天倫。嘉陵江千里直下,澤福兩岸,萬物欣榮。我們幾乎不敢去設想如果一條江河被嚴重污染所帶來的惡果。而嘉陵江之所以能在朝天門與長江的交匯中,以自己一江清水為品質,在這不為人知的背後,我們是否關心那些不為人知的艱辛?
這種纏綿舒展至南充開始升騰,升騰為漫天的霧,而這霧與霧的糾纏又漸漸地在這裏幻化成迷離的絲綢。千里嘉陵江以她最好的身段、最富活力的舞蹈,緊緊相擁了南充。流經南充7個縣【市】、區的嘉陵江,境內幹流長達298公里。可以說,這是嘉陵江上一條最華美的絲綢飄帶,每一個漩渦都是一個結,串連起這一片土地上無數散落的珍珠。
一頭扎進閬中的嘉陵江幾乎是圍繞這座千年古城轉了一圈,這一圈讓閬中三面有了水的滋潤和營養。所以蜀漢譙周在《巴記》里說:「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後來北宋樂史根據四面環山的城池進一步作了補充:「其山四合於郡,故曰閬中。」這三面環水、四面環山的閬中鬼斧神工般自然形成一個典型的風水福地。流經閬中的嘉陵江,宛若一條巨龍纏繞、守護著這個城市,古城正好端坐在龍背上。登高望去,整個閬中城郭暗合了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傳統風水的神秘。而且,這又是嘉陵江繼上游昭化之後的一幅太極山水圖,難怪閬中被譽為「嘉陵江第一江山」。水是有靈性的,這嘉陵江的靈性首先顯現在閬中古城的入口,那裡有一座狀元牌坊,因為這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4名狀元,116名進士。這裏還保存完好的我國僅存的兩座貢院之一的川北道貢院,院內古意盎然,連廊通達,亭園規整,堪與另一座貢院南京的夫子廟齊名。就在這個院子里,在清朝順治年間還舉行了甲午、丁酉、庚子三科考試。時過境遷,但是可以想象,沒有把嘉陵江的濤聲當做讀書聲更為美妙的事情了。如果說這是嘉陵江的文脈顯靈,那麼閬中人曾經從嘉陵江打撈起一塊石碑,上有「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八蒙,立馬勒銘」,就是嘉陵江的武功面世。據說那是張飛的書法真跡,尤其是他能用丈八蛇矛書寫出當時十分流行的「漢八分」隸書。雖然我沒有親眼目睹,但我願意相信只有這張哥哥才有這樣的氣概。一時興起,居然在此修正了前些日子「快女」過後流行很廣的網路語言:「哥就是哥,哥不是傳說。」往事已遠,古城閬中從今年的夏夜開始,嘉陵江上每晚都有密麻麻的小船上點燃油燈,逐漸向江中匯聚,構成一幅江風漁火的景觀。岸上水中情景交融,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岸邊觀看、參与這裏的情歌對唱,也可以坐上遊船和那些情歌王子、公主們一起走進某些心曠神怡的細節里。萬家燈火,水上風情,這一幕幕撩人心境的「江風漁火對情歌」的纏綿在這江面上長久地縈繞、慢慢地舒展開去。
由此,我們看到嘉陵江渠化的意義,不僅在於可以把船舶通航噸位提高5到10倍、每年向周邊地區提供95億千瓦時電能、顯著提升沿江各縣城防洪等級、通過攔砂調洪有效保護三峽庫區。更深一層的意義還在於,為扶貧開發提供了一個卓有成效的現實抓手,在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的實踐中走出一條新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啟動了田納西河流域綜合開發工程,在田納西干支流上建起54座水庫、9個梯級13座船閘,把水患連年、貧窮落後的田納西河流域變成了一個環境優美、工農業較為發達的美國中等發達地區。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非常自豪地講,嘉陵江渠化開發就是中國的「田納西工程」。
所以我時常在嘉陵江的結尾處想象上游、中游以及下游的一切,關於起源和變遷、關於繁衍和生態、關於生命和創造。
位於嘉陵江尾部的重慶,作為特大城市、中國西部的重鎮,任何一次疏忽都可能造成國際影響。所以政府從警戒和預防入手,加強對嘉陵江水源水質的保護。去年汶川大地震以後,為防止唐家山堰塞湖的下泄洪水對飲用水源造成污染,政府啟動緊急預案,高密度加強對嘉陵江水質監測,以確保市民飲用水安全。嘉陵江、涪江、渠江等都設置了密集監測點,每隔4小時監測一次。監測時採用人工和自動結合,每次至少監測分析28個項目,包括急性毒性、余氯、化學需氧量等。市環保部門還加強了巡查制度,隨時監督和提醒貯存有化學危險品的單位注意安全。重慶主城區五大流域的14條市直管三級管網已經實施改造。三級管網主要是將城市排水納入,然後接入二級管網,最後經過雨污分流,從根本上減少江河的水質污染。管線分佈於沙楊路、西南醫院至都市花園段、210國道、菜袁路至交通街段、漢渝路、沙中路和大石路等7條道路沿線,全長25公里。我們在朝天門碼頭能夠看見清清的嘉陵江水,心裏泛起的或許不僅僅是溫暖,更有發自肺腑的由衷的敬意。
同樣是治理嘉陵江流域的污染,廣元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形成「保護母親河、還嘉陵江一江清水」的共識。從20九九藏書04年起針對病灶下猛葯,全市有92家未實現達標排放的企業被列入了限期治理名單,現已有76家重點污染源企業完成污染治理,實現了達標排放。有16家企業安裝了水質自動在線監控設施,18家「十五小」和「新五小」企業已由各級政府依法責令關停。今年,政府又將9家工業企業和6家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納入重點督辦治理單位,已有4家工業企業和1家畜禽養殖場完成治理。廣元是嘉陵江的上游,一衣帶水三個省份。嘉陵江發源於陝西省秦嶺南麓,由於陝西境內採金船違規作業,導致嘉陵江【廣元段】水體泥砂含量高、水濁度高。國家環保總局出面協調解決這一跨省水環境保護問題,積極會同漢中市政府對其境內嘉陵江河道采砂、採金進行了集中整治。寧強縣境內3處機械坑采點全部停產並恢復平整了河道,10多艘採金船已規範作業,減少了尾堆和懸浮物。為了水資源的保護,兩省達成共識,一個跨省的「川陝環保聯合機制」已經形成。
公元115年,在嘉陵江上,武都太守虞詡帶領文武官員和士兵,從沮縣即今略陽到下辨即今成縣的漫長河道上擺開了治水戰場,成為嘉陵江歷史上首次有記載的治水創舉。這是冷兵器時代的治水,沒有火藥,沒有爆破,全憑人力疏導,古人給我們留下的記載是「燒石剪木,開漕船道」。可以想象當年的虞詡站在嘉陵江堅硬的巨石亂崗上,看江上火光如炬,綿延數十公里,釺撬錘砸,火焚水激,人聲鼎沸。這是何等壯觀的場面。這次治水,為四川進入嘉陵江上游疏清了航道,也為翻越秦嶺進入關中提供了水上便捷,其意義相當於今天的國道。從此,在嘉陵江的上游,就有了一條官民共用的南部聯繫的走廊。公元800年至805年,唐興州【今略陽】刺史、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主持疏導嘉陵江二百余里。柳宗元為此寫下《興州江運記》,詳細記錄了嚴礪疏通嘉陵的場面和情景,當時的棧道之險:「崖谷峻隘,十里百折,負重而上,若蹈利刃。盛秋水潦,窮冬雨雪,深泥積水,相輔為害,顛沛騰借,血流棧道。」所以必須開闢水路,而當時治水之艱難:「轉巨石,仆大木,焚以炎火,沃以食醋,摧其堅剛,化為灰燼」。彎曲的河道要儘可能疏直了,湍悍的流水要儘可能平緩了,二百里江運開通以後,嘉陵江沿岸尤其興州出現了空前繁榮的盛況。到宋明清以後,嘉陵江航運已進入一個相當發達的活躍期,成為黃金水道。特別是南宋時期,千里嘉陵江成了抗蒙的主戰道,兵馬糧草經水路絡繹不絕,臨水戰,背水戰,波瀾壯闊。據有關墓碑和家譜記載,嘉陵江甘陝上游有許多來自兩湖和四川的人,他們或商或運或當勞工定居嘉陵江畔,靠水吃水,根據不同行業,形成了葯幫、鹽幫、船幫等較為專業的商號。僅僅在民國期間,每天停靠在略陽水西門碼頭即江神廟下和白水江碼頭的船隻,少則四五十,多則百余只。嘉陵江上水道的治理,直接給當時社會帶來一片繁榮。清道光初年入川的成都府水利同知強望泰,前後宦蜀20餘年,是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水利官員,曾經對維修都江堰建立了功勛。道光十六年秋,強望泰任合州知州。得知合州嘉陵江巨梁灘水路,「船來船翻巨梁灘,閻王過路打懸懸。」的險惡,親往勘測河道,並以知州名義發起了巨梁灘河道治理倡議書。倡議一出,大得人心,贏得了合州商人和民眾的大力支持,捐錢的捐錢,出力的出力,聲勢浩大的治水隊伍很快開赴了巨梁灘。強望泰遵循「道法自然」,以利民便民為己任,餐風露宿,督陣施工,第一次疏鑿治理巨梁灘使其暢通無阻了。至今,巨梁灘附近還尚存六通巨梁灘治理、整修的碑群,記述著強望泰修鑿河道的偉績。1928年,民生實業家盧作孚新辟渝涪和渝瀘航線。入冬,嘉陵江下游再出險情,盧作孚利用枯水季節,指揮峽防局3個中隊的士兵,分赴合州各灘口進行淘灘,治理了張公灘、蔡家灘、虯門灘、黑羊石和黃家磧5個大灘之後,接著又繼續整鑿了巨梁灘。1953年底,四川省內河航運管理局第三分局,專門派人再度查勘巨梁灘,與當地船工船民幾度開會研究,制定了根治巨梁灘計劃,於1953年12月25日正式施工,其間摸索創新,創造了「牛膠竹筒水炮法」,改進了壓引法,用黑火藥牛膠引線代替黃炸藥和雷管,提高了爆炸威力,節約了人力物力,總計炸除六千公方堅石,開鑿出長一百公尺、寬五十公尺的新漕道,從根本上改變了巨梁灘險惡的面貌。嘉陵江浩蕩千里流經我們身邊,真正能夠讓我們怦然心動的絕不僅僅是她的浩蕩,更有背後那些製造這份浩蕩的細節,那些人,那些事。
五月初五,龍舟賽的正日,嘉陵江沸騰。周圍幾十里的百姓趕到嘉陵江兩岸,選擇最佳位置觀看,人山人海,震耳欲聾。沿口鎮到中心鎮這四十里河段,歷來是龍舟賽最激|情的選擇。龍舟賽時,江面上除了有競賽的龍舟,還有花船,花船又稱綵船。花船是根據自己的實力,可以一個行會一隻綵船,也可幾個行會共扎一隻綵船。花船各式各樣,彩旗獵獵,花團錦簇,環江四游。一般說來,江面綵船比龍舟還多,遊盪在河面上成為一大風景。龍舟賽最主打項目是划船競技,誰的龍舟第一個到達終點誰就是贏家。整個比賽過程你爭我趕,熱鬧非凡,岸上水中人聲鼎沸。比賽中江面還放有氣球、鴨子等讓水手們搶奪,一方面要有速度,另一方面還要看一路下來能夠搶到多少氣球或者鴨子,然後分項目根據成績好壞分別獎勵。所以排列整齊的龍舟聽到一聲令下,速度的衝刺,氣球的爭搶,鴨子的撲騰,一波接一波的刺|激,讓整個比賽處於一片尖叫聲中,不絕於耳。這樣的場景在武勝自古以來一直保留到現在,實在是一大奇迹。即使現在的主辦方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或者每年還增加了不少現代性和時尚元素,但是程序大同小異,沸點不變。「隴秦清溪匯嘉陵,千里風情百媚生」。我相信,綿長千里的嘉陵江上縱然一千年以後,這117公里的武勝段,依然是一闋絕美的華章。
梁平
嘉陵江離開南充以後,有點一步一回頭依依不捨的味道,直到進入武勝似乎才被重新點燃了激|情。這個激|情緣于自古以來就盛行於此的龍舟大賽。武勝三面環水,流經武勝的117公里的水路,從每年的三月就開始忙乎,岸上水中都在為五月的龍舟大賽精心籌備。遠的已經無從考證了,清末民初情景卻在老人們的記憶里如此鮮活的保留下來。那時的龍舟賽由行會發起,龍船分配到碼頭,分行會具體辦理;民國年間,由袍哥出面,掌旗大爺負責,紅旗管事具體操辦,龍船以碼頭、行會攤派落實。舊時的縣城中心鎮以及沿口鎮,各行業有自己的行會。每逢行會的祖師爺生辰或重大節日,都有聚餐,而這杯盤碗盞中,正是商議公益事宜的最佳場合。端午節龍舟賽就是這些行會例行的大事。
從這一個脈絡上我們可以清晰看見,嘉陵江在陝甘交界逶迤茫茫的山嶺間,一路攜百條澗溪,九曲迴腸,百折不撓,從海拔三千米的崇山峻岭飛流直下、劈山斬谷,經秦嶺腹地的鳳縣、徽縣、略陽,再進入廣元、昭化、蒼溪、閬中,后又穿行於南部、蓬安、武勝、合川等丘陵與盆地之間,至重慶匯入長江。雁過留聲,水過留痕。嘉陵江一路走來,兩岸催紅生綠,百態千姿,滋潤了綠州與盆地,養育了名城與民風。
擁有建城歷史2200年的南充,自春秋戰國以來,皆為都、州、府、路、道、署的治所。這裏「西通蜀都、東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聯重慶」的得天獨厚,就像流經這裏的嘉陵江,橫看豎看,都是滿目的妖嬈和溫潤。南充蓬安利溪鎮兩河塘,今南充市東北,是大辭賦家司馬相如誕生地。司馬相如拜中郎將出使「西南夷」回京被誣告后,攜妻子卓文君回到兩河塘居住多年。后因漢武帝復召司馬相如為「郎」而再度離鄉。嘉陵江畔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撫琴詠賦的琴台、司馬長卿祠、洗墨池等遺迹至今在江水的滋養下散發著撲鼻的墨香。或許應該讓嘉陵江出來作證:一部影響中國的《三國志》,因西晉時期的南充人、著名史學家陳壽所著,使其故土南充成為三國文化的發祥地。「一本書【《三國志》】、一個人【陳壽】、一座樓【萬卷樓,陳壽的讀書樓】」為核心的三國文化,作為南充三國文化的一張名片,當然應該成為所有三國迷的尋根地。我看過媒體一個報道,說去年電影《赤壁》在成都的首映式上,一位記者問導演吳宇森是否知道南充與陳壽,吳導的回應只是尷尬的微笑。或許我們不應該對吳宇森的茫然過於縈懷,但卻看到了南充這張三國文化名片似乎應該撒得更遠更廣闊。我相信這裏的三國文化不是最熱鬧的,但我更相信有可能成為熱鬧背後最珍貴的。比古人陳壽幸運的是同樣在這塊土地上出來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羅瑞卿,民主革命家張瀾先生以及毛澤東同志在其著名文章《為人民服務》中寫到的那個在延安窯洞燒炭的革命戰士張思德,他們已經遠遠地超過了陳壽的影響。
青梅煮酒已成定論,絲綢織錦難下尺寸。起源於遠古的南充蠶絲,現在已經成為閃爍在嘉陵江上一顆耀眼的珠寶。遠在夏周時期已經發展日盛的南充絲綢,據《華陽國志》記載,周初,南充、西充、南部https://read.99csw.com、閬中等地,桑、蠶、麻已成奉獻周天子的貢品。秦漢時期,蠶絲業已為南充社會經濟的支柱。延至南北朝及隋朝,南充各縣實行均田制,每人給20畝永業田作桑田,種桑50,蠶絲之月,女皆事蠶。唐宋的650多年中是鼎盛時期。各縣以百戶為里,設里正以課植農桑,一時形成了家家養蠶,戶戶繅絲的景象。唐開元中,南充已有綢、綾、綿、絹、絲等10多種產品被定為朝廷常貢。南充蠶絲在古代的幾千年歷史中,經歷了發源於遠古、興起於秦漢,徘徊于晉隋,鼎盛于唐宋,停滯于元,欣榮于明清的曲折過程。清末西充縣令高培谷的《蠶事備要》,既是集幾千年蠶絲生產之大成,也是南充蠶絲生產技術發展水平的刻線。寫到這裏,我想起了南充當地很流行的一個民謠:「四面都是嘉陵江,繞山繞城繞故鄉。千曲百折回頭望,還是那條嘉陵江。」就藝術而言,這個民謠寫得不是很好,但毫無疑問,它唱出了終究是這條江孕育了這座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千年綢都。實不相瞞,我現在的床上就用的是南充生產的天然蠶絲棉被,這是南充一個朋友專程送過來的,而且告訴我這是好東西,一定要自己享用。我正在美美地享用,甚至覺得不管你身在何處,只要蓋上這樣的被子,就能很清晰地聽到嘉陵江的濤聲,而且那種鬆軟、細膩的質地依附在你的身上,你的每一個夢都會是香甜的。
嘉陵江武勝段和嘉陵江合川段一脈貫穿,有意思的是,因為南宋那場聞名世界的釣魚城之戰,而讓武勝和合川成為永遠的情感對峙和遙望。在十三世紀的冷兵器戰史上,蒙古國的軍隊是一支震撼世界的瘋狂之師,三次西征,鐵騎橫掃了中亞、西亞以及歐洲四十多個國家,建立起橫跨歐亞的蒙古大帝國。羅馬教皇曾驚呼這是「上帝的罰罪之鞭」,不可一世,所到之處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在中國戰場,時任大汗的蒙哥連續征服川西北大部州縣后,親自率軍進至武勝,調兵遣將,囤聚糧草,把武勝作為他攻打南宋的最後堡壘——釣魚城的前沿,成為一個軍事的重要陣地。四川戰區的宋將、重慶知府余玠把防禦重點的前沿前置,採取守點控面,建立了以重慶為中心,以釣魚城為屏蔽和支柱的防禦措施,在一衣帶水的蒙軍軍事重地前沿的武勝,把釣魚城作為南宋抗擊蒙軍的最後防線。

上篇 浩蕩與悠遠:人文的痕迹

這隻是嘉陵江武勝龍舟賽的預熱。四月底請龍下水,掀起龍舟賽的第一個高潮。參加龍舟賽的各路人馬在江邊搭好龍船棚,擇其良辰吉日,各路水手彙集到王爺廟參拜,拜請龍頭龍尾出廟到各自的龍棚中就位。所經之路道,前面敲鑼打鼓,中間八人大轎抬著龍頭龍尾,後面燃放鞭炮,沿途店鋪、茶樓酒肆都要燃放鞭炮以示朝拜。進入龍棚,龍頭龍尾各就其位,宰殺公雞,點放火炮,道士為龍頭開光點相,供奉香燭、果品、神燈、隆重祭奠。龍船下水,在江上繞三圈后,集資最多、貢獻最大的老闆作為彩頭,登上自己的龍船以示表彰。然後,各幫口行會的會首聚齊碼頭,等候龍舟下水給龍頭掛紅、發彩禮、放鞭炮。水手上岸,會首辦酒席招待,每人送紅布三尺。
這些日子腦子裡一直被嘉陵江糾纏,居然做夢也能聽見嘉陵江的濤聲。為嘉陵江寫下這些文字,有一種釋然,有一種成就,因為這是我的母親河,因為我的生命是嘉陵江的恩賜,我身上奔涌的血脈依然保留著嘉陵江的溫熱。無論我走到哪裡,無論我身在何處,我的呼吸和嘉陵江同在。嘉陵江在朝天門加入長江家族以後,也許就不再有她獨立的稱謂,而她卻一如既往地以不事喧嘩的品質滋養和潤澤流經的每一塊土地和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這是中國的嘉陵江,是我生命的嘉陵江,是我靈魂里的嘉陵江。
四川的13個嘉陵江渠化項目從新世紀初開始,以每年開工一個或兩個樞紐的超常速度,前6年共開工建設8個樞紐,其餘全部在建。按照這個速度,川境內的嘉陵江渠化建設,將比預計的2020年提前10年完成。桐子壕航電樞紐建成后,出現了明顯的輻射效應。不僅渠化航道45公里,使年通航能力達250萬噸以上,而且每年給省網送電4.5億千瓦小時,發電收入1.2億元,增加地方稅收2300萬元。在漁業發展上,武勝縣沿江網箱養魚從原來僅120多隻箱,猛增到1200隻箱,年產魚從原來的1200多噸增至2萬多噸,產值從原來的200多萬元增至3000多萬元,產值、產量都提高了10倍。同時,航電樞紐蓄水,改變了武勝縣原「吃水難」的問題,極大地改善了當地農業灌溉條件。武勝還借桐子壕樞紐蓄水形成「秀觀湖」之機,在沿江修建了1.7公里集娛樂、休閑、旅遊為一體的臨江大道,與東西關樞紐形成的「太極湖」交相輝映,成為新的景觀。在古城閬中,金銀台、沙溪航電樞紐建成發電,每年新增5000萬元的稅收,已接近該市工業產值、稅收的三分之一。航道也由原來的六七級升至四級,對防洪攔沙、保障城市和農業灌溉用水都有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航電樞紐開發還給閬中對外展示獨特的風水格局以及歷史文化帶來了一個難逢的契機。目前閬中正在策劃「嘉陵江黃金水道游」,打造沿江兩岸景觀帶,新建碼頭,以船為紐帶,把閬中古城與沿江山水鏈接起來,使其沿江旅遊項目再度升溫。當地老百姓說,「開發金銀台,金銀滾滾來。」嘉陵江渠化伴隨航電樞紐工程的落成,巨額投入的拉動效應顯現,沿江地區城鎮化進程加速。南部縣紅岩子航電樞紐建成后,縣城擴大了6倍,從原來的3條街道3萬餘人,擴大到數十條街道15萬人。長期缺水的儀隴縣城借新政航電樞紐建設實現搬遷,縣城面積由4平方公里擴展至25平方公里。城鎮土地隨之升值。沿江各大樞紐的發電效益為財政匱乏的地方政府提供了穩定而豐厚的稅源。金銀台、沙溪航電樞紐建成,每年可新增5000萬元稅;桐子壕航電樞紐建成,年增加地方稅收1300萬以上;南部縣紅岩子航電樞紐當年發電收入達6000多萬元、稅收1000餘萬元;新政航電樞紐年創稅收4000萬元;金溪航電樞紐創稅收3000多萬元。僅僅是嘉陵江的一筆「水電經濟」,為貧困地區脫貧鋪就了一條金光大道。
「渠化」嘉陵江,就是通過建設梯級航電樞紐,提高水位,將原來灘多水急的山區河流變成一條水流平緩、通航拖載量大、安全係數高、運輸成本低、通訊及其它配套設施完善、達到四級通航標準的高等級航道。嘉陵江渠化工程完成後,隨之產生的其他巨大的綜合效益可以不一一曆數,單是千噸級船隊從廣元可直達上海這一直接、直觀的概念,就足以讓人們幸福地期待了。這對於四川而言,無疑是一劑興奮劑。而這其中,一座座規模龐大的樞紐工程是渠化嘉陵江的關鍵。翻開世界航運史,以江河渠化開發著稱的美國密西西比河,3年開工一個樞紐工程已被視為壯舉,而嘉陵江渠化開發卻在新世紀初,就創造了連續兩年每年開工兩個樞紐工程的奇迹。創造了「一年開工一個樞紐,十年完成四個五年計劃」驚人速度,被業界稱為中國江河史上的「嘉陵江速度」。嘉陵江渠化全江16級航電樞紐建設中,四川境內建設13級、重慶建設3級。經過近十載的建設,四川段渠化已建成馬回、東西關、紅岩子、桐子壕、金銀台、新政等6個航電樞紐,投入了使用;金溪、小龍門、鳳儀、沙溪、青居樞紐正在建設中,最大的亭子口航電樞紐已經啟動。重慶段的利澤、草街、井口3個航電樞紐建設也已啟動。由於船運、水電的綜合開發,廣元皇澤寺、鳳凰樓,閬中張飛廟、錦屏山,南充陳壽萬卷樓,儀隴「朱德故里」等眾多人文自然景觀也開始了進一步文化旅遊開發,沿江地方政府對綜合開發嘉陵江,提高其航運能力期望值很高,要求十分迫切。
2004年,九三學社四川省委秘書長戴曉雁在廣泛調查的基礎上,就公布了這樣的數據:嘉陵江水系81.8%的斷面滿足規定的水質標準,68.2%的斷面滿足Ⅱ類水質標準,13.6%的斷面滿足Ⅲ類水質標準,18.2%的斷面屬於Ⅳ類水質。幹流以Ⅱ類、Ⅲ類水質為主。這是非專業人士都看不懂的數據,但這是一個非常不樂觀的數據。嘉陵江流域是重要的灌溉區和農業生產區。一是由於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在夏季降雨徑流的沖刷下,大量的農藥化肥等污染物隨水流進入自然水域,水質超標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個別指標甚至超過枯水期。二是不合理城鎮化結構使得大多數小城鎮生活排放的污水、垃圾未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城鎮生活型污染十分普遍。在城鎮分佈密集區域,多個城鎮的生活污染共同導致流域性或區域性環境質量惡化。三是水電的無序開發,其特點是幹流「梯度」,支流「梯度」,支流的支流也「梯度」,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使得河流內水資源量減少,流域水文條件、生態環境惡化。我對戴曉雁的調查和提醒心存感激,我把這樣的專業分析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農藥、化肥、污水、垃圾以及名目繁多的病菌和有毒物質已經混合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嘉陵江中,或多或少,或輕或重,正在通過我們的飲用進入我們的身體,這是要命的污染,這是人類自己給自己造成的傷害。而此時此刻,我們每一https://read.99csw.com個人正在受到程度不同的傷害。
嘉陵江幾乎是至今可以認定有兩個源頭、唯一以草書方式一瀉千里的江河。站在重慶朝天門的碼頭看去,一脈浩蕩從左向右,把最後、最為抒情的一筆作為她最優美的收勢,插入長江的腹中。這是一幅人文的漫長書卷,一次精神的長途跋涉,經陝、甘、川、渝三省一市,一路驚濤拍岸,一路風花雪月,而這最後的落筆,卻是我生命的記憶,是我的永遠。
嘉陵江進入蒼溪幾乎是悄無聲息的,江面貌似平靜,而底下卻暗流湍急。這是一路奔流不事張揚的嘉陵江,唐時的杜甫送客至此,寫了《送客至蒼溪放船歸閬》,留下「江流大自在,坐穩興悠哉」的名句,南宋的陸遊也在懷舊詩中記錄了「最憶蒼溪縣,送客一亭綠」的深情。只可惜兩位大詩人都沒有領略到那一段嘉陵江平靜下面的囂張。1935年3月28日,中國工農紅軍在這裏創造了戰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迹。紅四方面軍根據中央的指示,放棄苦心經營的川陝革命根據地,組織全部力量,包括8萬多人的正規部隊,加上根據地黨政機關人員,計10萬之眾西渡嘉陵江。此刻的嘉陵江洶湧澎湃,紅四方面軍像秋風掃落葉一般,連克9座縣城后,繼續西進,最後佔據北川、汶川、松潘、懋功等地,將中央紅軍北上路線的右翼、正面完全屏蔽,成功策應了中央紅軍的北上。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作為紅軍長征十大戰役之一,名垂千古。流經蒼溪縣城的嘉陵江岸邊的「紅軍渡」在那裡整夜聆聽這裏的濤聲,它把所有的景仰置放在無邊無際的靜穆中……嘉陵江從縣城擦身而過,兩三公里后,迎面撞上試圖阻擋的西武當山,便右轉九十度,流過塔子山腳,變成一片喧嘩的淺灘,然後毫不遲疑地向20公裡外的閬中奔騰而去。
朝天門以左,嘉陵江擁抱了半島重慶的一半身軀,與另一半長江的包圍相比,這一半的可圈可點多了些神秘、奇麗、隱忍和陰柔。明初戴鼎築重慶城,建有十七門,九開八閉。從解放碑過滄白路直下嘉陵江邊到達洪崖門。洪崖門是閉門,修有城樓和門的樣子,卻沒有門進出,純粹用於軍事。洪崖門臨嘉陵江而設,視野遼闊,能控制好幾十里江面。明末曾在洪崖門左面城牆上置放大炮,現在的滄白路就是舊時的炮台街。那炮可以面對長江、嘉陵江兩江匯合處,以防入侵之敵。洪崖門擁有2300多年的歷史,是巴文化和重慶城市人文的一條根脈。洪崖洞被人稱之為站著的巴渝文化,記錄了重慶人的堅忍與頑強,是重慶歷史文化的見證和重慶城市精神的象徵。洪崖門得名于洪崖洞。從臨江門到千廝門之間,是一堵懸崖,城牆和洪崖門都建在懸崖上。在洪崖門下面靠右的懸崖下有一洞,就是洪崖洞。洪崖洞原來連接有一條小溪,那小溪發源於城內的大樑子【現新華路】,經大陽溝、會仙橋到洪崖洞,從懸崖上跌下,形成瀑布。因此,直到近代之前,「洪崖滴翠」一直是重慶的一大景觀。現在這裏保留了整個嘉陵江流域最為完整的吊腳樓群。吊腳樓屬於欄式建築,完全依山就勢,遠遠看去,它們有的層層出挑,有的高低錯落,房屋構架簡單,開間靈活、形無定式,線條輪廓含蓄而秀美,隨意的建築符號,秀盈著樸素、自然的意味。隨坡就勢的吊腳樓群,形成奇妙的線性道路空間,逼仄幽深。徜徉小巷,往往看似盡頭,拐過去,卻柳暗花明,又是一番天地。吊腳樓的下部架空成虛,上部包圍成實,剛柔相濟。它們得嘉陵之靈氣,成片生長,在山水之間,在坡壁上,錯落有致,別開生面。這樣的樓群已經絕無僅有,嘆為觀止。從2005年開始經過重新打造的洪崖洞,以擁有城市旅遊景觀、商務休閑景觀和城市人文景觀於一體而聞名,並以最具巴渝傳統建築特色的「吊腳樓」風貌為主體,依山就勢,沿崖而建。可以從解放碑直達江濱,游吊腳群樓、觀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賞巴渝文化、看兩江匯流、品天下美食。洪崖洞成為解放碑的會客廳。我原來工作的單位就在滄白路上,整整12年在那裡走動,左側抬腳就去解放碑,右側五十米就是來來往往的嘉陵江索道,門前就是滄白路與洪崖洞筆直懸崖的護欄,其間有一條石板小路可以穿過吊腳樓群直達江邊。那時的洪崖洞還沒有改造,一個人從滄白路徑直下去的感覺是怪怪的,因為坡勢很陡,就像是踩著江邊錯落有致的屋頂在飛檐走壁,很有點刺|激。那裡的居民與滄白路上的居民就因為一壁懸崖,居然有了很大的差別,恍若生活在兩個世界里。遇上心煩的事情,只要你順著懸崖上的小路往下走,下去以後,鬧市的喧囂和光怪陸離的幻覺頓然消失,會覺得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你是你自己的神,你可以帶著這樣的感覺在那裡走得自由自在。一般說來,順著江水走到朝天門的時候,心情就好了,等你回到滄白路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我說不清楚這究竟是什麼原因,但這樣的感覺在我離開滄白路以後很長的時間里,都揮之不去。
行至廣元昭化,嘉陵江匯流了從青藏高原邊際奔流而下的白龍江,成為一江浩蕩大河。這裡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號稱三國「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的古城。古城位於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處,其嘉陵江水在此洄瀾,水系神韻,太極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之美譽。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白龍江、嘉陵江在此交匯,形成了一個直徑約5公里,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自然山水太極圖,古城則位於山水太極陽極魚眼之處。難怪有人留言昭化:欣賞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體驗天人合一之精妙。今年盛夏,我有機會造訪昭化,看到一個客棧上的對聯忍俊不禁,上聯是「日過很多老陝」,下聯是「夜宿不少秦人」。這裏與陝西接壤,四川、陝西兩省的人在這裏近得如走親戚串門。這就是嘉陵江,這副對聯里暗藏的「水流沙壩」之戲居然不會讓人心生敵意,即使陝西人過來看了,也只是會心一笑,稱讚一句:「寫得好。」尤其因為嘉陵江的滋養,位於古城城西北方的翼山,山形北陡南緩,山勢獨特優美,為古城龍脈所在,登翼山之上,即可總攬古城風水之格局,感悟古城風水之靈氣;還能搜尋三國古戰場獵獵狼煙,體驗「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之悲壯。
不是所有的江河只有一個源頭。嘉陵江發源於秦嶺山地和岷山,東源出於陝西鳳縣西北大王山南側東峪溝,西源出於甘肅天水市南平南川,兩源流至陝西略陽兩河口合二為一。儘管東源、西源在歷史上有很多佐證各執己見,以為自己是正源,但是嘉陵江沒有說話,而是以她最初的包容接納了東西二源的水脈,這正是嘉陵江非凡的胸懷和品質,也正是這一條大河給予人類最本色的生命意義。
嘉陵江二源合流以後,經陽平關一路南下,從廣元大灘鄉進入四川境內,在廣元昭化納白龍江,再向南穿越蒼溪、閬中、蓬安、南充、武勝,抵達合川以後,又先後匯納左岸支流渠江和右岸支流涪江,繼續向南,呼嘯至重慶匯入長江。嘉陵江幹流全長1100公里,全流域面積16萬平方公里,成為長江上游最重要的水系之一。嘉陵江主幹明顯,其枝杈清楚,被稱之為典型的枝狀水系。在廣元昭化以上為上遊河段,穿行於秦嶺、米倉山山區,河谷深切,坡陡流急;昭化至合川為中遊河段,行切入四川盆地之中,河曲發育,江面開闊;合川以下到朝天門為下遊河段,在穿越平行峽谷區處形成新的峽谷,有瀝鼻、溫塘、觀音「小三峽」形成,灘沱相間。
秦嶺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亦是長江、黃河水系的分水嶺。從嘉陵江一路盤點下來,真可謂大珠小珠,琳琅滿目。
嘉陵江在重慶朝天門碼頭的落筆,是以自己與生俱來的清秀與長江的雄渾形成鮮明的比照。每值初夏仲秋,嘉陵水綠,長江濁黃,似乎彼此都要刻意展示出自己的性別。兩條江有點像一對分別得太久的恩愛戀人長途跋涉而來,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毫不掩飾自己積壓的情感,兩水盡興相擁、相交、相融,廝咬翻卷,雲雨嬉戲,然後合二為一奔向東海。
嘉陵江流經甘陝川渝,宛若血液滲透了這裏的土地和每一個人的生活和肌體。我幾乎是以一種虔誠、一種景仰如數家珍地把嘉陵江流域豐富的歷史人文梳理了一個輪廓,儘管我知道這種梳理因為我的固執和偏好,以及認知局限和對一些物事難以合拍的認同,遺珠之憾在所難免。但僅僅是這樣書寫下來,僅僅因為嘉陵江流域的這些堆積的瑰寶,我對自古以來關於治理這一條大江的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和人物肅然起敬,他們為之做出的努力,給我們留下了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和無比璀璨的人文財富。沒有歷朝歷代經年對這條江的保護和治理,沒有我們每個老百姓從每一個細節開始日漸強化的保護意識,我們這些引以為驕傲的瑰寶還會安然無恙嗎?我們還能夠有驕傲的理由嗎?
這是人類與水的情結。捍衛、保護也罷,治理、開發也罷,真正的關注和參与在大多數人那裡,還依然是空洞的熱情。其實我們很少有人真正知道,關於河流的治理和開發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而且其中的難度大大超過了我們的想象。回到大禹的「道法自然」,看嘉陵江上歷朝歷代年復一年的整治,真正動了真格的還是從1999年開始實施的嘉陵江渠化工程,250個億打造的「水上高速路」。
一瀉千里https://read.99csw.com的嘉陵江斷句在重慶,這應該是天意。我想任何一個城市都不足以承載起其中的分量。這是嘉陵江流域最大的一個城市,隨意翻檢,每一個地方都有嘉陵江的傑作,就像這江上的浪花,每一朵都可以綻放出它不可複製的瑰麗。這裏拔節生長的山有水的滋養,這裏拔節生長的高樓有水的滋養,這裏拔節生長的情感和慾望也有水的滋養,而這滋養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浩蕩與遼闊,深邃與久遠。
20世紀末,隨著公路運輸的迅速崛起,古老的嘉陵江航道沉寂了,我們幾乎是眼睜睜看著一江浩蕩向東而去。嘉陵江開發麵臨兩種選擇:一是維繫「深淘灘、低作堰」的老辦法,年年投入資金,保持低水平通航能力;二是梯級渠化、綜合開發,從根本上改變嘉陵江落後的通航面貌。四川選擇了後者,選擇了一條從未有人嘗試過的艱難道路。早在1989年,省交通與水電部門一起,對廣元至重慶739公里航道進行了聯合勘查,制定了流域16個梯級樞紐建設的科學規劃。十年奔走,十年論證,十年修訂成形。1999年,交通部正式批准嘉陵江梯級渠化、航電開發的宏偉計劃,省政府發文批准《嘉陵江渠化規劃報告》,確定開發從廣元至重慶16個梯級樞紐,通航標準為四級。其實,在這之前,嘉陵江渠化開發的序幕1996年就已經拉開,四川交通打破「獨家投資獨家經營」的傳統觀念,按照投資多元化、合作共贏的原則,參股中國華能集團東西關航電樞紐工程合作建設,以1億元參股,參与了嘉陵江渠化開發的啟動。這是大戰前的一種實驗,這個實驗創造了聯合建設、滾動開發、多元籌資、股份制運作等多項內河開發的新模式。繼東西關航電樞紐工程之後,1998年10月,正式復工了渠江金盤子航電樞紐工程;1999年4月,省港航公司又參股建設嘉陵江紅岩子航電樞紐工程;幾乎同時,交通行業控股的嘉陵江桐子壕水電站投入建設。新思路、新機制、新辦法的實踐為嘉陵江邊全線渠化工程提供了新鮮的經驗。一個「綜合利用水資源,航電結合,聯合建設,滾動開發,全江渠化,發展航運」的內河航運開發新戰略逐漸成熟。這一戰略在中國內河航運開發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朝天門在公元前314年,秦將張儀滅巴國后築巴郡城池時所建,為歷代命官迎接皇帝聖旨的地方。皇帝古稱天子,所以由此得名。朝天門是重慶的水上門戶,扼黃金水道要衝,襟帶兩江,壁壘三面,位列重慶十七門之首。無論遠看近瞧,石壁上藤蘿垂青,黃桷樹穿岩抱石;崖邊古亭,飛閣臨江。順勢兩排石階,比肩而降,至抵下水,與此相對應的兩江索道,凌空飛渡,左右穿梭。江面客船貨輪,鐵駁木舟,鱗次櫛比,此靜彼動。好像沒有任何記載曾留下哪一任命官在這裏真正接到過聖旨,不過朝天門一如既往地篤定和虔誠,一直在那裡滿懷理想地仰望長天,恭迎聖駕。與之相反,倒是落在民間的人文在這裏年復一年上演真真切切的長篇情景劇。嘉陵江上的縴夫和船工的號子已經消亡了,偶爾聽到的號子也只能是在華麗的舞台上的演繹,那只是留給我們記憶的碎片。前不久上映的一部票房很高的搞笑電影《瘋狂的石頭》,用鏡頭橫掃了這個城市至今依然保存的畫面,尤其是嘉陵江上的索道給人留下了許多刺|激。我幾乎每在外地都會遇到朋友的詢問,而且外地人到了重慶幾乎都有躍躍欲試的衝動。而實際上在重慶人的生活里,這是多麼自然、隨意的一種出行。滔滔江水之上,凌空幾根鋼纜,對開一節車廂,十幾分鐘時間,四五十個互不相識的人一起把呼吸、事業、愛情以及所有人間的喜怒哀樂拋向半空,無論生死,都是命運的安排。一個人有了這樣的際遇,心就可以隨緣,就可以少些瞻前顧後、隨遇而安。我相信,在土生土長的重慶人那裡,沒有一個沒有在索道上悟出這樣的心得。其實索道上的安全係數是極高的,只是我們的心理素質不能合拍罷了。在朝天門過往的人大多來去匆匆,唯有那些被稱作「棒棒」的人群常年在這裏以謀生計。他們也都是嘉陵江或者長江餵養的子民,不過和城裡的人群不一樣的是,他們的父老、姊妹、兄弟和子女都靠著這條江上人群的來來往往,靠著這得天獨厚需要人力的碼頭,僅僅是為這些人扛一點行李、挑一些貨物,就可以過上自己的日子。日子里有酸甜苦辣,但是他們很滿足、很充實。他們常年蹲守在這恭迎天子的朝天門,不僅僅成了這裏的一景,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幾乎是接替了嘉陵江邊已經淡出人們視野的縴夫隊伍,而成為朝天門碼頭區別於其他建築物的一群新鮮的、活生生的生命。
我的第一聲啼哭就是嘉陵江的濤聲。在嘉陵江匯入長江之前一公里處,江水平靜、舒緩,偶爾有幾處急流險灘,也不能改變她終年修成的婉約和神秘。岸邊有一個廠的名字很響亮,它叫長安,一個廠居然可以與唐朝的皇都同名。長安的前身是國民黨21兵工廠,新中國更名為國營長安機器廠,現在已經更名為長安集團公司了。在大型國有企業中頗有名氣。我的父親母親是這裏的產業工人,我就降生在這個廠的一個職工宿舍里。這個宿舍坐落在緊挨著嘉陵江的斜坡上。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我問過我的母親,我是從哪裡來的?母親順手往窗外一指,回答我是從嘉陵江里撈出來的。對於這個回答,儘管我長大以後知道了原委,但是我依然覺得母親給我的回答是正確的。因為是這條江養育了這個廠,是這條江養育了我,我以為我就是這江里的一個生命,一個落筆。
沒有任何人可以說自己與河流無關。故鄉的河流無論大小,我們都願意把她稱作「母親河」。我的故鄉重慶因為有長江和嘉陵江,所以從小就與江河有一種特殊的親近。後來到了成都,城區里僅有的一條府南河,也被市民稱作「母親河」。記得有一次我和彝人倮伍拉且與成都一個駕駛員發生口角,起因就是對自己母親河的炫耀。後來我想,這是對水的敬畏,在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地,而故鄉的河流就是這樣的領地。
嘉陵江出自《水經·漾水注》「漢水又南入嘉陵道,而為嘉陵水」一語,嘉陵江之稱雖然在南北朝已經出現,但並未得到流行。由於唐《元和郡縣圖志》中西漢水、嘉陵水多處交叉出現,嘉陵江才漸為人知。直到宋《太平寰宇記》中明確使用嘉陵江名,儘管所指依然是源頭的西漢水,但後來的文獻記述一直往下沿襲至今。
【梁平: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另一個奇迹就是最近建設渝【重慶】合【合川】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文物勘探在合川唐家壩遺址發現距今8萬年前的人類活動痕迹,這是迄今為止在嘉陵江流域發現的最早的人類活動痕迹。考古界過去普遍認為嘉陵江流域最早的人類活動痕迹是距今2.5萬年的「銅梁文化」。因此這個發現,將改寫嘉陵江流域的歷史教科書。這些石器主要是原始工具,它們大都選擇光滑的礫石打制而成,有的被錘擊成斜陡刃,有的打擊成弧形刃。我們能夠從這些石器中勾勒出遠古的合川嘉陵江流域人類社會的基本輪廓,對於深入研究長江上游原始文化,建立長江上游地區的舊石器文化序列,這個意義非同小可。我時常會出現一種幻覺,就是自己能夠站在嘉陵上自由行走,因為這樣的行走,你可以感受驚心動魄,更可以體驗自己滿腹經綸。而此刻,面對一瀉千里的嘉陵江,我真想問她一句,還有多少奇迹在等待我們呢?
嘉陵江流經合川一直與奇迹有緣。上面說到的釣魚城已遠,遠到至今還迷離得那麼刻骨。1893年降生落地在合川肖家鄉的盧作孚也是一個人的奇迹。成年以後叱吒風雲的盧作孚,年少卻因家境貧寒小學畢業就再也沒有上過一天課堂。由於他自幼好學,天資聰穎,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自學成才。他在家鄉歷歲開館辦補習學校,給學生講授中學數學。邊教書邊自學,自己編著有中等代數、三角、幾何學等最新講義,青年時期就著《應用數題新解》一書,由重慶中西書局出版發行。1925年,盧作孚先生在合川市創辦了自己的民生公司,由一隻僅70噸的小客輪「民生」號行駛嘉陵江重慶至合川航線開始,短短几年間,發展為擁有輪船一百多艘、總噸位5萬多噸的江海船隊。1929年又自己打制了「民用」、「民望」兩艘輪船,總噸位230噸,航線從嘉陵江渝—合線擴大到長江渝—涪、渝—滬線。一個盧作孚,幾乎是改變了長江上游的航運的歷史。抗日戰爭爆發后,盧作孚全力投身於抗日工作,不計報酬運送軍隊和物資出川抗日。僅抗戰前三年,民生公司共運了各種人員150餘萬,物資逾100萬噸,為了抗戰自己損失了16艘船舶,犧牲了員工100餘人。戰後,盧作孚把長江航線的重點移至上海,並在台灣、廣州、香港等地設立民生公司分公司或辦事處。創辦「太平洋輪船公司」,購入海輪3艘,把航線延伸到越南、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和日本。到1949年擁有各種船舶150餘只,噸位72000噸,職工9000餘人。新中國成立后,盧作孚於1950年6月由香港回到北京。毛澤東主席稱讚盧作孚是我國「四個不能忘記的實業家之一」。中共中央肯定盧作孚先生「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的」。毫不懷疑,盧作孚的水運情結創造的中國航運史上的奇迹,得益於綿長嘉陵江的滋養和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