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江山多嬌 24、大城鄉的文章可以這樣做……

第六章 江山多嬌

24、大城鄉的文章可以這樣做……

然後降旨:念爾從小學佛,誠心誠意。今命神農與爾一同返寺,繼續修鍊,躬耕學圃。並賜神農菜種,精細耕耘,定獲碩果。高僧領旨后,同神農一道,回到聚雲寺。
年輕的榨菜王,說的是涪陵榨菜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周斌全先生。這位土生土長的涪陵人,生於農村,今年43歲,看上去一臉童真,所以顯得年輕。他告訴我,直轄市沒有成立之前他在涪陵市委組織部當幹部,後來作為年輕培養對象被派到企業任職,在當地的一個上市公司工作,整天與股票打交道,腦子裡只有賺和輸兩項內容。後來突然有一天,被直轄市成立后的涪陵區委調到現在的榨菜公司來了。我們涪陵人搞榨菜人人都知道,但我的記憶中,我們涪陵榨菜總是這麼個印象:好三年,壞三年好好壞壞又三年。農民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青菜頭,但忙碌了幾年,就是沒有多少收入,原因是好的年份種得多了,賣不出去,結果全爛掉了;要不第二年就不想多種了,這樣好好壞壞、一輪又一輪,最後農民們辛辛苦苦下來,除了汗水,裝進口袋裡的沒幾個子兒。另一個基本情況是:做榨菜的人特別多,但真正賺大錢的又沒什麼人。主要是市場混亂,表現為相互壓價,無序競爭,你賣一塊錢一包,我賣九角,另外一個人就賣八角,一直壓到誰也賺不了啥錢的份上。
應該說是逼出來的。周斌全輕嘆一聲,說:他於2000年到現在的涪陵榨菜集團公司。這家公司是涪陵榨菜業的龍頭企業,其前身是川東軍區榨菜廠,有近60年的歷史,是個國有老企業。但周斌全到這個廠後上生產榨菜的加工車間一看,簡直不能相信,堂堂國有大企業,千余名工人竟然還都是用手工在製作榨菜成品,其質量如何,不言而喻。這樣的生產模式怎麼可能讓消費者滿意,怎麼可能有市場前景?國有龍頭企業是這樣,那些小作坊的榨菜製品就不用去想象了……
傳說歸傳說。不過,涪陵的青菜頭史話確實值得國人了解一下。
從藥廠改名為太極后,我們的命運就開始有了根本性的改變!白禮西在辦公室笑著向我介紹他為什麼給企業定名為太極中國的中醫藥講究的就是體質與自然的平衡,中藥所能起的作用就是調節患者的體質內部的平衡,中國的太極陰陽平衡是中藥的真諦,也是中藥藥理的最高境界,具有哲學意義層面上的科學精髓。所以,我們給企業起名為太極,既一目了然,又能突出中醫的本質。太極的橫空出世,從此給中國中藥業帶來了颶風——1994年8月,白禮西確立以急支糖漿和通天口服液為兩個拳頭產品,全面進軍全國市場的雙保險策略,並組建了10個省外辦事處。自此,太極產品一路凱歌……
今日之涪陵,恐在國人心目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榨菜和太極兩大珍奇了!太極一枝獨秀,蜚聲神州海外,一柱擎天。這是說的涪陵太極醫藥業。也有人說當今涪陵應有三傑:榨菜、太極和涪陵香煙。不過我以為,真正讓國人認識涪陵的恐怕最最第一的還是涪陵榨菜。筆者生活在京城,親朋好友間串家走戶吃頓家常便飯是常有的事。而這普通飯桌上有一樣東西幾乎少不了,這就是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前景如此可觀,也許是連重慶人自己都還不曾意識到的。周斌全的預測不是妄想,而完全是一個可以暢想並極可能實現的榨菜黃金夢。
1998年太極進人併購發展及整合時期。
醒來之後,才知道上述情況,是自己做的一個夢。第二天清早,高僧來到寺旁的菜園一看,果然看到他原來種的大頭菜,全都變了樣。你說它是什麼菜,都不大像,因為每棵菜都長了一個青黝黝的菜腦殼,僧人們就稱它為青菜頭。又因為它是天子派神農來幫助栽培成功的,所以有人便稱它為神農菜。這種菜發展很快,在涪陵地區以及大江南北很多地方都有種植,早已成為腌制榨菜的最重要的基本原料。
要是年初來涪陵,你可以看到滿城都是飄香的榨菜。涪陵人這樣對我說,那神態里滿是顯耀的自豪感。
至1899年榨菜小批量在宜昌試銷,當時由於產品新奇,每壇榨菜可盈利25元以上,銷售數量日漸增多,始終供不應求。經過多年經營,榨菜銷售在宜昌形成了一定的市場,這就是中國第一個涪陵梓菜銷售市場。
據史書記載,涪陵青菜頭最早種植始於涪陵清溪場一帶,流傳日久,涪陵長江沿岸種植青菜頭的菜農比比皆是。因其葉和莖均可利用,又便於加工貯藏,深受農家喜愛,長江沿岸農家無不種之。清朝末年,青菜頭被人們加丁利用形成商品后,陸續發展到豐都、重慶江北、巴縣、江津、忠縣、萬縣等地,20世紀30年代引人浙江,至70年代末遍及全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
聚雲寺創建歷史很早,唐代貞觀年間即已聞名。相傳,曾有帝王來此巡幸,故又名天子殿。該寺四周風景清幽,遊人不少,騷人墨客多留有題詠,曾經被譽為賽豐都。後來因故寺廟被毀,至今遺迹尚存。
現在涪陵的榨菜年銷售總量在什麼水平?筆者問周斌全。
是啊,如此這個並不是空想的輝煌前景,涪陵人已經在想了,在幹了,所有重慶人也該去想了,去迅速發力幫一把涪陵人一起轟轟烈烈地干一場榨菜大戰了!為了重慶直轄市的榮譽,為了黨和全國人民對3100萬重慶人的囑託和重慶人自己的未來!
採訪榨菜之鄉,讓我收穫最多的是與一位年輕的榨菜王共同閱讀涪陵榨菜的文章感受。
當然。白禮西肯定地告訴我僅就我們太極一家企業而言,未來的太極集團需要在三峽庫區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100萬畝以上,而現在僅為5萬畝。未來的百萬畝中藥材可產生的產值將超過50億元,至少可以給庫區農民增長收入20億元。我們再設想一下,如果三峽庫區再發展像我們太極這樣的中藥材加工企業三五個,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00萬畝的話,給三峽庫區的農民可增長多少收入?
斗轉星移,春秋代序,滾滾長江東逝水。
理由並不複雜。除了上面已經從人們喜歡榨菜和與義烏、古鎮這樣的市場形成作優勢比較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重慶人有敢幹大事、干好大事的精神。其次,重慶市是個特殊的直轄市,與北京、上海、天津完全不同,它是個農村人口遠遠大於城市人口的大城市大農業的直轄市,農村勞動力富餘又充足。其三,以三峽庫區為主要地區的農村相對落後,工業發展和城市化的前景還比較遙遠,解決好這裏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和協調城鄉關係是直轄市發展的一項根本性的戰略任務。發展榨菜業,正是既可以解決農村大量富餘勞動力,又可改善三峽庫區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能夠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的黃金大道。它對重慶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意義重大,機不可失!
太極的前身是一個僅靠國家投資7萬元辦起來的國營中藥小廠。1983年,從成都中醫藥大學畢業的白禮西回到家鄉的這個小廠時,他看到的這家手工作坊式的小廠,其廠房是水泥板和雜木架搭建的,兩台人力汽輪車,幾十個工人……一切都顯得格外陳舊而簡陋。更要命的是,當時這個名叫涪陵藥廠的廠子是個瀕臨倒閉的企業,九-九-藏-書用八抬大轎也請不去一個廠長。這時,上級領導和廠里職工卻把目光放在了年僅20歲的白禮西身上——一個大學畢業不到幾個月的年輕人,被任命為副廠長,這樣不可思議的事發生在白禮西身上。
高僧來到鑾殿,畢恭畢敬,拜見天子。施完法禮,天子見他年邁,招呼他一旁坐下。
早年間,浩陵長江沿岸種植有菱角菜、筆架菜、豬腦殼菜、獨立菜、無乳簡庄菜、棒菜等品種,當時以瘤莖的角長最好,短而次之,無瘤棒菜最差。在涪陵民間,栽培習慣於先播種,后移栽,一般不直播。多種植于通河長江風的油沙地帶。
我們的烏江系列榨菜,獲得了國家馳名商標,包括了20多種產品,如以精選大寒時節的涪陵翡翠頭為原料的,以江風自然脫水工藝,經歷三清三洗、三腌三榨,再以烏江河沙封窖腌制,後人古壇發酵長達5年之久的古法榨菜;以只選生長在向陽處的涪陵翡翠頭為原料,經江風徐徐清晾脫水,經三清三洗、三腌三榨工藝之後,再萃取其五分之一的極嫩菜心部分,精切成方丁窖腌百日的口口香;以烏江虎皮碎椒混人精選的涪陵翡翠頭,經一煎二烤三調工藝的虎皮碎椒等等產品,都是適合各類人群口味的精良榨菜。更有專為特殊人群生產的低鹽榨菜、原味菜片等特種產品,一經推出,廣受消費者歡迎。
而且我還告訴你作家同志,我認為完全可能有這種發展速度。比如我們涪陵榨菜集團公司,在我上任前的1999年,我們還是個當年虧損580萬元的企業,累計負債達1.75億元。從2000年起,我們藉著中央關於開發性移民的機遇,將集團原有的21個小作坊式企業遷建技改為8個現代化企業,全部用上了由我們與國內外最好的榨菜食品機械師設計的、德國公司製造的先進設備,徹底告別了手工作坊生產,並不斷進行產品種類和榨菜科學研究,連續幾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1999年產銷榨菜的2.4萬噸、銷售收入0.93億元的水平,到2006年產銷榨菜8萬噸,銷售收人5.16億元,6年時間,其增速分別翻了3.5倍多。就按這個速度,我們涪陵全區的榨菜業發展到年銷售100億元的水平,也就自來年的時間。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往這麼一個輝煌的前景去想呢?去奮鬥呢?
這正是一個可以實現中央對重慶的工作定位,解決好庫區人民生產生活這一重中之重的戰略任務,加快以丁促農,城鄉統籌,同步發展,使重慶真正成為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和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宏偉目標的一大舉措。榨菜王的話讓我激動起來,於是問你覺得假如涪陵榨菜業能像我們在上面展示的前景的話,真有可能使涪陵乃至整個庫區數百萬農民們富裕起來?
當時我不是沒機會,也並非未曾動搖,但我是學中醫藥專業的,自己又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涪陵人,我喜歡擺弄那兩台人力汽輪車,喜歡車間里濃郁的中藥味道。別看這衰敗的小廠,卻寄託了我對中醫藥燦爛未來的玫瑰色夢想。白禮西心存希望者,總是企盼美好的前途,並在等待機會。
三峽庫區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是種植中藥材不可替代的絕佳地區,而種植中草藥材對改善庫區土壤、植被及生態環境,都是百益而無一害的。發展這一產業,既是黨的政策給予我們重慶農民的恩惠,也是上帝給予三峽庫區百姓的恩賜,我們沒有理由不為這樣的好事而感到激動和興奮!在商界歷練多年的白禮西,已經是個不易被任何事件激動的渝商了,但談到這一點時,他仍然無法掩飾自己內心的衝動和感情。這衝動和感情,既有他自己太極的事業,又更多的是有對家鄉、對重慶大直轄市的一片深情。
眾人所知的浙江義烏,曾幾何時那裡還只是個有小火車站和一群搖撥浪鼓的農民的小縣城,10餘年時間里,靠生產紐扣起家的義烏人,在自己的那塊農耕土地上,建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場,每年的直接銷售額達400億元,由此輻射全球的小商品交易市場金額據說超過2000億元。舊時義烏沒有絲毫的本地資源,就靠匯攏別人賣不掉的小商品建起了天下第一的現代化大市場。如今義烏小商品的價格和供應量,成為全世界小商品的晴雨表。
我們想到一塊兒去了!周斌全激動地站起來,又是向我敬煙,又是給倒茶水,說:向你何作家說句心裡話,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是土生土長的涪陵人,我熱愛家鄉,熱愛重慶,希望自己的父老鄉親們都能過上好日子。但說老實話,我們三峽庫區過去大多數是國家級貧困縣區,人多地少,除了外出打工,沒有更多的可能走向富裕。但三峽這一帶適合種植青菜頭,如果我們把榨菜業做大、做強了,整個三峽庫區的農民都會獲得致富的機會。
真是不走不知道,走一趟方知榨菜之都的魅力和驚人之處一。那天到涪陵是個周末的下午,因比與主人相約的時間早了兩個小時,所以有閑暇時間參觀了一下涪陵市境。令筆者感到大為意外的是,在距重慶主城區百里之外的涪陵竟然與長江、嘉陵江匯合處的山城重慶一樣美麗如両:車過雄偉的長江大橋,即見沿江岸而疊上鋪展的城市群樓,錯落有致,一直向天邊的山巒延伸……群樓底部是一條條寬闊而明亮的街道,似網路般地將新的城市置於一個個合理的區域,現代化的工業區和充滿人情味的居民小區及沿江旅遊帶,互不干涉,又互為聯結相嵌。街頭的行人很多,一看便知這裡是個吸引四海的旅遊勝地和商賈雲集的地方。商業街和各主要路口的各種廣告牌琳琅滿目,最多也最顯眼的當然是榨菜廣告,它使你身置其中,時刻會意識到現在我是到了榨菜之鄉!
白鶴梁這樣得以保存,實為國之所幸。
真可作此比喻?
青菜頭植株莒肥、耐寒、生長期短,個重500~1000克。每年白露前後播種,至寒露后開始移栽,次年立春后即可收穫,驚蟄后即抽菴開花結實。然而,正宗的涪陵榨菜原料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水質環境、氣候中孕育出來的,產區面積不是很大,主要在重慶市豐都縣的高家鎮至重慶巴南區木洞鎮附近200公里長江沿岸地帶,其中涪陵系中心主產區。生長特別好,收穫的青菜頭肉質肥厚、嫩脆、少筋、味優良。這一範圍外的地區生長的青菜頭質地較差。這真有點兒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意味。俗話說一方水土一方特產,涪陵的青菜頭無論如何是其他地方的青菜頭所無法比擬的。
義烏和古鎮冇場都是筆者曾經多次應邀采寫過作品的地方,對那裡的市場形成了如指掌。與義烏和古鎮相比,涪陵的交通優勢和已有的知名度遠遠超過它們,尤其是具有百年歷史的榨菜資源,更是義烏和古鎮等地方無法比擬的地區資源優勢。因此筆者完全贊同周斌全對涪陵榨菜市場所具有的臣大潛力的預測和展望。
這時的白禮西又適時提出全員營銷模式,提出企業的產品開發能力和營銷能力應該遠大於其生產能力。這一觀念成為太極騰飛的法寶。懂科研又懂營銷才能研發出適銷對路的產品;懂生產又懂市場才能生產出質量過硬的產品;懂管理又懂銷售才不會瞎指揮,才能制九-九-藏-書定出適應市場規律的管理策略和方案。白禮西的全面系統的營銷管理方法,也因此獲得國家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產品之上,是市場;市場之上,則是資本。這時的白禮西在產品、市場方面連連創造了太極神話:
菜頭為涪陵特有,用它製作泡菜、鹹菜起於民間,系素食佳品,年代已相當久遠。其發明創造,一說始於天子殿僧,一說是城西洗墨溪邱氏所創。據當年數次專題考察證明,兩者說法並不確切。天子殿是按民間的加工方法,切成小塊,裝成小壇作為饋贈施主之用,其加工特色並無獨到之處。然而向外地起到宣傳作用很大,因此施主遠近皆求,朝山拜佛者絡繹不絕。天子殿僧藉此募化,因此致富,亦不枉為做菜之功。然而邱氏兄弟長期在外經商,故史傳邱氏發明梓菜之說亦屬誇之過勝。
最重要的是更新觀念,徹底摒棄農耕社會留傳下來的對榨菜和榨菜生產及榨菜商品流通的原始式思維觀念,在引導人們追求食品口味新穎的同時,日益呈現回歸自然的趨向。看一看這幾年城裡人的11味變化就知道,榨菜的消費市場不再是人們可有可無的小菜一碟,而完全可能像重慶火鍋一樣,成為老少皆宜、中外暢銷、興盛五湖四海的能進各種場合的一種大菜,一種真正有東方傳統腌制工藝特色和適合所有人口味的中國大菜。
只見神農在菜園邊,用手一指,原先種在園內的大頭菜蔓菁統統都變了。莖部長出了許多青綠色的、肉頭肥厚脆嫩的包塊,菜葉也變得更青、更肥、更大了。高僧只顧看菜,不知神農什麼時候已經離開了聚雲寺。一陣涼風吹來,高僧被吹醒了。
與義烏和古鎮兩個市場相比,涪陵榨菜市場的前景,肯定不會低於300億元的市場銷售潛力。這一點我們絕對不是痴心妄想。
而我知道,像涪陵這樣具有地區產業優勢的還有萬州、忠縣、豐都、雲陽等等;更不用說盛產柑橘、茶葉、蠶絲的合川、梁平、永川、賽江、榮昌和夏橙之鄉的長壽等地。至於像東邊的巫山、巫溪和西邊的大足及南部的武隆、秀山、黔江、彭水、酉陽這些到處皆是好山好水和旅遊名勝的地方,只要把相應的產業發展起來,還怕農民富裕不起來?還怕暫時落後的鄉村趕不上現代、時尚的渝中主城區?重慶的廣大鄉村,與眾不同。上帝賜予這裏的好山好水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及歷史和文化,是世界上任何一個農業自然社會所沒有的。而且重慶的廣大鄉村的這種自然資源和優勢,隨著全世界的現代化程度和城市化程度的越發提高,其優勢將越發顯現。我們只是需要用時間來證明這一點。當然,在這時間里有一樣東西不可少,那就是重慶人應當緊緊抓住機遇,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科學、合理和十分巧妙地將自己的資源優勢,同外界經濟的、文化的發展趨勢銜接好、配合好、利用好。
不苟言笑的白禮西這回第一次露出了勝利的微笑。
聽說你用了五六年時間,讓涪陵榨菜重放光芒。能否說說過程?筆者問。
在包裝和價格上,我們也既有適合大眾食用的一兩元包的普通榨菜,還有上得宴會的二三十元裝袋的精品榨菜,還有上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合家歡等禮品榨菜,總之,使榨菜成為能夠滿足各類消費者在不同場合下選用的生活佳品,這樣一來,榨菜的市場就會一下衝破中國腌菜市場的300億元份額,它可能是500億元、1000億元。而榨菜是中國的傳統專有產品,一旦打開和引領世界消費市場,它的市場份額就有可能是又一個500億元、1000億元的市場!
而就在這個時候,白禮西還需要作出一個重要抉擇:有了剛剛獲得的兩個產品,能不能讓患者掏錢購買它,這是他當時必須首先要考慮和琢磨的事。現在大家都知道去報紙電視台做廣告,而那時的廣告在多數人意識里是被排斥的東西。然而白禮西經過深思熟慮后,毅然在重慶電視台節目里為補腎防喘片播放了一個現在看起來十分簡陋的廣告。這是重慶境域內第一個通過媒體做的廣告。正是石破天驚,補腎防喘片名聲大噪,供不應求!1986年,僅靠這一個產品,藥廠銷售收入就達到117萬元。瀕臨破產的涪陵藥廠終於起死回生,此後銷售額年年攀升。
我們太極集團目前已經形成一支幾千人的專職營銷隊伍,營銷網路覆蓋全國959以上的地級市以及607。以工的縣級市和農村市場……但這僅僅是昨天的戰略。太極的真正發展還在明天。
周斌全開始思考榨菜是中國人都愛吃的東西,榨菜作為晻制菜的產品之一,據日本專家對中國市場的測算,大約有300億元的市場份額。而榨菜在腌制菜中又是老大,不用說,其市場空間廣闊。涪陵是榨菜之鄉,可每年把所有的涪陵榨菜產品加起來,也還只有幾噸,不足5億元銷售量。而按照這種落後的傳統手工方法製作出來的產品,其市場銷售還在不斷地被擠壓著。怎麼辦?這個時候,有人對周斌全說,榨菜有啥搞頭?你過去搞股票、金融是行家,何不重操舊業。做榨菜,是傻頭一個可已經上了賊船的周斌全不這麼想,當他越是深入到榨菜這個行業、越了解涪陵榨菜的歷史和現狀時,他的榨菜情結便越陷越深,直至不能自拔。
這裡是為巴渝故邵,扼西南咽喉,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鎖長江天險,歷來為群雄說銳之所。天府之國,巴人舊鄉,綿延三千歲,同照萬里月。歲月悠悠,往事皆付笑談;江山依舊,養育代代傳人。人傑地靈,鍾靈毓秀。兩江交匯之處,競成奇景,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然終融為一體,一路歡歌,共赴東海。昔者將軍巴曼子,求楚平亂,割頭謝楚,忠烈魂驚,刎頸高風永懸日月,舊事邈遠山河;詩仙李太白,腰懸利劍,放歌蜀中,舉杯抒懷,揮毫題寫白鶴石刻,遂成千古絕唱;別駕黃庭堅,謫居涪城,身在江湖,心系社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福祉澤被後世;學者程正叔程頤人理學至尊,感慨時弊,遁跡山水,點校易經造福蒼生,成就一代宗師;翼王石達開,逐鹿中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雖時運不濟飲馬涪城,臨末路窮途,仍不失英雄本色;管帶徐邦道,功彪史冊,馳騁韁場,甲午風雲,力挽大清國落日餘暉,碧血染黃海,鑄民族不朽之魂靈……引自涪陵賦。
白禮西的太極之路用了十五六年時間,成就了一代渝商的偉業。太極之路,其實就是白禮西本人的創業之路。
2001年後,太極進人集團化管理試運行時期,及時運作太極集團上市,收購上市公司桐君閣、西南葯業兩大著名企業。同時利用三峽庫區移民機會和相關的政策,先後將20多家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實施兼并重組,一下盤活了近40億國有資產,太極集團在這一系列的優質高效的企業併購過程中,事半功倍地搭起了放大自己的跳板,形成雙贏甚至多贏局面,從根本上構建起科工貿、中西藥生產緊密結合、互為倚重的利益共同體。
1985年,機會來了當時,計劃經濟正悄然無聲地轉向市場經濟。白禮西敏感地意識到:藥廠要想起死回生,得有適銷對路的好產品。
這年10月1日,中秋節與國慶節碰在同一日,是個雙重喜慶的日子九-九-藏-書。然而,白禮西的涪陵製藥廠非但發不出月餅,就連飯碗都搖搖欲墜。當看到涪陵地區醫藥局的同志買來最便宜的冰糖麻餅,一個職工只能捧著一個多一點的麻餅時,當聽到周圍工人中間傳來隱隱的哭聲時,白禮西這位年輕的副廠長再也忍不住自己傷心愧疚的眼淚了。這一天,成為他和涪陵製藥廠職工們最刻骨銘心的記憶……
哈哈,僅僅是未來中國榨菜之都整個市場銷售水平的一個零頭。
加工製作方面更是非常落後,幾乎所有的涪陵榨菜生產廠家,都是手工作坊,甚至有的就是在自己家門口挖個土坑,在一塊水泥板上,切切裝裝,就算是產品了……幾十年來,涪陵榨菜基本都是這個樣,所以在全國人民心目中4涪陵榨菜,既沒打出啥名,也沒多少市場份額,倒是讓其他地方的榨菜佔了市場,獲了名聲。二三百個大大小小的涪陵榨菜品牌反倒成了陪襯。榨菜王回憶往事,心頭有痛。
我這才明白,為什麼白禮西在今年的兩會上聽完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后,格外激動地針對西部發展和三峽庫區建設向政府提出了著名的兩點太極建議。原來這位重慶涪陵人心中所描述的這個藍圖確實令人激動和振奮。據我所知,白禮西的這份太極建議絕非紙上談兵,比如在重慶石柱縣有個種植急支糖漿所用的原料——金蕎麥基地,叫黃水鎮。那個鎮的農民們因為種植金蕎麥而富了起來,農民們幾乎家家戶戶買了桑塔納轎車,幸福的日子格外紅火。
通過領導的引見,白禮西認識了上海醫科大學的沈自尹教授,並獲知他擁有幾個非常有價值的中藥研究新成果,特別是急支糖漿和補腎防喘片,市場前景看好。沈教授慷慨地以10萬元的超低價將這兩個產品轉讓給涪陵藥廠。
10萬元,對處於破產邊緣的涪陵藥廠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字!夢想驅使白禮西硬著頭皮一次次找政府、銀行,最後立下軍令狀:如果不能讓培陵藥廠起死回生,願承擔一切責任!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藥廠終於貸到了款。直到現在,我只要一想起這段經歷,心裏就有些后怕。可作為一個廠長,當時的情況必須讓我作出選擇。畢竟時不我待,夢想不會等到我白髮蒼蒼的時候才會突然實現。如今身價百億的白禮西從來就沒有忘卻過創業時期的每一個台階。
涪陵榨菜之所以能夠成為現今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是因為它不僅是單單的鹹菜,而且可以作佐餐所用。不論宴席、便餐、米飯、麵食,家中、旅途,它都可以派上用場,讓你吃得津津有味,尤其是餐桌上油膩過多的今天,人們對它的喜愛程度與日俱增。幾片榨菜進口,清爽舒服。如果在涼拌黃瓜、豇豆、青椒等新鮮蔬菜時,加上少量的榨菜拌和,會使冷盤色彩鮮艷,味道更美。清末至民國初期的上海、廣州及南洋人吃榨菜,還用它作喝茶時的零食來慢慢品味。那時,富裕人家用榨菜待客算是一種時髦。客來,敬上一杯茶,擺一小碟榨菜,一邊擺談,一邊喝茶品菜,有情有味,顯得很別緻。後來榨菜成了非常普通的商品,以菜備茶便悄悄消失了,以致現在對這種吃法鮮有人知。榨菜還能醒酒。當飲酒不適或過量,吃一點兒榨菜,可以緩解酒醉造成頭昏胸悶煩躁不安的不舒服感。據說,日本人喜歡以榨菜解酒,故稱榨菜為酒之友。據說梓菜對暈車暈船者特別管用。旅行途中,拈上一片榨菜在嘴裏慢慢咀嚼,會使煩悶情緒緩解,故榨菜有天然暈海寧之榨菜的妙處,怕只有涪陵人道得清、說得透。涪陵榨菜讓中國人和全球的美食家都得餐餐思念。重慶涪陵人又如何在並不長的時間內把事做到這份上,這是人們十分感興趣的地方,帶著這一意願,筆者來到了榨菜之都一涪陵。
廣東中山有個名叫古鎮的小鎮,十幾年前,兒位想做事的農民看到香港商場里的燈具很好看,就照葫蘆畫瓢,回到自己的家裡干起了制燈,這一干竟然將默默無聞的小鎮變成了中國燈都。如今古鎮生產的燈飾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佔70的份額,達200億元左右的銷售額,而且每年還有100多億元的產品銷向國外。假如有機會去古鎮一次,你會被那裡五彩繽紛的燈飾世界所震撼。
涪陵在歷史上,因白鶴梁而出名。
邱壽安之弟邱漢章在上海開設行庄于望平街。1912年返家后,見梓菜有利可圖,便想擴大市場,立即運80壇榨菜到上海試銷,當時上海市民不知榨菜這種奇形怪狀的東西是什麼,味道如何,並無人購買。邱漢章即設法宣傳,到處張貼廣告,並登報做廣告宣傳;同時支將榨菜切成絲、片裝成小包,附上使用說明,派人在戲院、浴室、碼頭等公共場所銷售。有好奇者買回嘗試,其味可口,經擴大宣傳后,陸續有人來購買,未經一月便銷售一空。當時上海居民凡炒菜或燉湯,添入少許搾菜,味極鮮美,所以深受歡迎。有的競以梓菜作為茶會上款待上賓之用的小吃,或作為贈送友人的禮品。1913年邱漢幸又運了600壇榨菜到上海銷售,仍然楊銷無餘。到1914年,邱漢章在上海設立道生恆榨菜庄,以經營榨菜為主,兼營其他南貨,這便是中國第一家專業榨菜庄。當年銷售榨菜達千壇左右,所以上海也成了中國第二個榨菜銷售市場。邱氏的商業經營,給榨菜生產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了榨菜生產的大發展。1930年後,榨菜已行銷港澳,出口南洋、日本、菲律賓及舊金山一帶,年銷售量達3萬壇。梓菜的集散市場首為上海,次為漢口,再次為宜昌。在上海有經營出口榨菜的備和、盈豐、協茂、李保森等大商行鑫和商行並以精選涪陵榨菜的地球牌運銷國外享有盛名。
涪陵榨菜獨特,關鍵還在於加工工藝之超人一等和它的不斷創新進步。學者周睿著文榨菜工藝創始錄中有記載: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金陵大學農學院園藝學教授李家文等親自到涪陵調查后形成梓菜調查報告,該報告稱:調查費時兩月有餘……並訪晤榨菜發明人。1963年秋,四川省文史資料編委派員到涪陵進行兩月之久的採訪、座談核實后,才確定了榨菜創始於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關於梓菜緣起的內容綜述如下:梓菜起源於涪陵城西邱壽安家。邱壽安,清光緒年間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早年在湖北宜昌開設榮生昌醬園,兼營多種腌菜業務,家中雇有資中人鄧炳成負責千腌菜的採辦整理和運榆。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下邱家院一帶的青菜頭豐收,由於鄧炳成懂自己家鄉大頭菜的加工技術,與邱家婦女們商量,他試著仿以大頭菜全形腌製法,將青菜頭製成腌菜,其味甚之。有客至,主婦置於席間,賓主皆讚美。翌年繼而制之,數達八十壇……這足以說明鄧炳成就是涪陵榨菜的創始人,由於他既善於總結民間鹹菜製作經驗,又善於引用外地技術,創造了青菜頭的全形加工新技術。他為開創涪陵梓菜事業邁出了第一步,給人民創造了寶責的財富。
涪陵人過去從種青菜頭,到腌製成榨菜賣給別人換回錢的整個過程,雖然也呈現了工業社會中商品交換的一定特質,但縱觀從種植到原料產銷、再從產品製作到市場銷售的全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的僅僅是工業化社九_九_藏_書會的原始式商品交易水平,甚至從本質上講還沒餚擺脫農耕社會以物易物的基本狀態。商品是講究市場的,商品的前端是產品,產品的前端是生產製作過程,製作過程如果不擺脫農耕社會的基本模式,就無法使一個好端端的產品成為有競爭力的商品。沒有競爭力的商品,是無法促進和帶動一個產業的。沒有形成產業的某種地區物品,就無法讓一方天地的人們富裕起來。涪陵榨菜要成為涪陵特色產業,成為致富一方農民和商人的商品,不改變人們對榨菜本身的認識,不改變農耕狀態的手工製作生產流程和市場營銷的方式,就必然喪失榨菜原本應帶來的經濟效益,影響榨菜業的大發展。
看江城重慶,游三峽絕景,有一處你不能不去,這就是堪稱世界第一水文站的涪陵白鶴梁。
2006年約16億元。
與周斌全年齡相近的白禮西,其名氣卻要大得多。這是因為白禮西的太極集團是全國著名的葯業企業,排在中國500強企業之列。太極集團是涪陵除煙草行業之外的第一大企業,也是重慶和中國醫藥業的龍頭,集團擁有3家上市公司,總資產達160億元。今年的銷售量將達到100億元,是西南乃至中國中醫藥界絕對的龍頭老大。
來到重慶和涪陵,到處可見太極的宣傳廣告,這足以證明其影響力。國人也許還記得:2000年11月8日,中央電視台黃金廣告段位招標會上,年輕儒雅的白禮西微笑著舉起2041萬元的競價牌,將央視新千年的第一聲鐘聲定格為曲美時間,並以1個億的廣告總投入擊敗眾多強勁對手,一舉奪得中國標王之冠。太極從此名揚天下。
如今的太極,擁有13000人的職工隊伍。擁有一流的中藥材製造設備,擁有一流的中藥科研隊伍。集團總工程師秦少容是白禮西的妻子,這位比白禮西早一年進廠的重慶女傑,18年來,默默地將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投人在開發太極產品上,她帶領技術專家研製開發的新一代補腎防喘片、急支糖漿、藿香正氣口服液等中藥產品,都是中國百姓熟悉而常用的中藥,廣受患者歡迎,併產生巨大的市場價值。比如她領銜研製的急支糖漿和曲美等科技產品,已累計實施產值達70多億元,為國家創稅就有20億元。
周斌全有些驚喜地問筆者:你也同我有一樣的樂觀估計?
此時的太極如日中天,並且將這樣的趨勢一直延至今日。
當年,青菜頭腌菜制好后鄧炳成順便梢帶兩壇到宜昌供邱壽安嘗新。邱又用它待客,親友及同行一致認為此菜奇特,鮮美可口,為其他腌菜所不及。
白禮西話鋒一轉激|情滿懷地說道:國家把重慶定為國家級的,甚至是世界級的大城市帶動大農村的城鄉經濟發展的試驗區。我認為,這一戰略中,關鍵還是在農村、在三農和農業產業化問題上。重慶要成為西南地區的經濟增長極,成為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必須高度重視大農村發展這一關鍵。重慶的大農村發展潛力在哪裡?我認為我們涪陵做了大量有意義的探索和實踐。涪陵榨菜是一塊,芒麻也是很有潛力的一塊,而我們太極集團從事的中藥生產是促進重慶三峽庫區農業發展更大的一塊。我們都知道,三峽庫區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產地,產出的藥材品種佔全國藥材總量的五分之三。我們太極集團只不過是利用三峽庫區移民政策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家移民搬遷企業而已。太極發展到今天,成為全國最大的中藥生產企業,年加工銷售中藥材10萬噸,中成藥年產值18億元,其中從庫區採購的藥材每年約5萬噸,葯農的直接收入達2億元。隨著醫藥市場的競爭,中藥這塊蛋糕將會越做越大。胡錦濤總書記對重慶發展所作的重要講話的第一點,就是關於加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力度,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如總書記所說,重慶大城市大農村並存、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必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為重點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任務,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積極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努力做好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這篇大文章。要做好重慶的這篇大文章,發展特色農業是文章中的精彩篇章,而三峽見重慶日報2007年3月9日相關報道。
中國鹹菜的歷史源遠流長,也與南方人的生活習性和自然條件有關。涪陵出榨菜便是。涪陵出榨菜,首先應歸功於這裏生長著一種滿山遍野都能見得到的青菜頭。它莖部有膨大凸起的乳狀組織,顯得奇形怪狀。有的像圓球,有的像羊角,有的更像是小胖兒童的臉,平滑光亮特別可愛,所以當地人給它取名為青菜頭。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農業科學工作者確認,正式命名青菜頭的植物。了解涪陵榨菜之前,筆者倒是聽得一則神農菜的傳奇:話說在涪陵烏江口外的南岸上,有一座高聳人云的山峰,名叫聚雲山。山上有一古剎,名叫聚雲寺。
冬天沒法再賣汽水了,他們只能幫其他藥廠淘洗中藥材,賺加工費來維持基本開支,可是職工們勞苦半月,只有8元工資,我自己想著都覺得心酸。白禮西回憶當年創業的初期,直搖頭。同年與白禮西一起到藥廠的同學,這時紛紛調離走了,留下的白禮西別無選擇,只有咬緊牙關往前闖。
情況來得太突然,我有一種趕鴨子上架的感覺一雖然我很努力想讓藥廠扭虧為盈,但是管理和經營對於一個20歲的年輕人來說,真是一門課程。藥廠的情況實在太差,不得已,年輕的大學生廠長只好親自去武漢學習制汽水,並想靠賣自製汽水為職工發放工資。
100億元左右。
由於白鶴梁出水是每年川江上游的一大盛事,故而千百年間引來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題刻。據統計,小小一個白鶴樑上的題刻多達167段,3萬余字。內容或詩或文,或記亊或抒情,有不少書法精品,其中以北宋黃庭堅的元符庚辰涪翁來的題名最為有名。此外,朱熹、王士禎等名家的題刻也赫然在列,所以它的文物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都是罕見的。令人嘆服的是,內鶴梁的一尾石魚的魚眼恰與現代當地的水位零點相當。古人刻魚為標,與現代水文觀測原理十分接近。從目前來看,白鶴梁是世界江河水文記錄最早之地,世界第一水文站便由此而來。
邱頓生謀利之念,馬上投放市場,銷售甚好。邱是位富有商業經驗的商人,他想到這個新產品今後會有廣大的銷售市場,經營起來必有大利可圖。于當年趕回涪陵老家,精心策劃,投資建廠,安排家人大量製作。便拜鄧炳成為掌脈師,研究改革加工工藝,用風晾脫水、初腌后,用壓豆腐的木箱榨除鹽水,並將此方法製成的腌菜製品取名為榨菜。次年運宜昌骱壇試銷,並以涪陵榨菜這奇特之名廣告於市,未及半月即銷售一空。每壇榨菜重25公斤,售價大洋32元。為此,榨菜之名由此而生,運用至今。邱家榨菜試銷成功得此厚利,又令家中擴大生產,增加產量,每年榨菜遂達800壇之多。為了長期獲利,並令其家人秘守加工方法,不許傳給外人。如配製香料便要到幾家藥店購買原料秘密進行配製,以防秘方泄漏。又如風晾脫水,read•99csw•com便在自家院內栽樁扯索,製作過程更是閉門加工,不許外人參觀,如此達16年之久。
那麼你以為涪陵的榨菜業應該怎樣發展呢?
涪陵榨菜的口味讓國人著實每天離不開它!
相傳在聚雲寺內,從前有一位住持高僧,活了100多歲,仍然耳聰目明,經常堅持坐禪。有天晚上,這位高僧正在靜心打坐,忽然看見一個仙人,駕著祥雲,自天而降,飛快來到聚雲寺禪堂,清楚地對他說:天子要見你。髙僧又驚又喜,半信半疑,隨口便問:天子在哪裡?仙人說:你跟我走就知道了。高僧跟隨仙人,慢慢悠悠,進人天庭,只見天宮之中,奇花異卉,芳香撲鼻,仙樂仙舞,煞是迷人。
白鶴梁其實是滔滔長江中的一個狹長形的袖珍小島,位於烏江與長江匯合處上游約1公里的江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巨型石樑。但此島與一般的小島不同,它長年淹沒在水中,只有在枯水季節才露出江面。傳說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廣德元年763年有位道人在此修鍊,並細心地在白鶴樑上刻下兩條石魚,記錄下了當時的枯水水位。該人後來得道成仙,乘內鶴而去。白鶴梁因此得名。白鶴梁外形也酷似一條卧于滾滾江流上的大魚,因而當地人又叫它石魚。其後不斷有人效仿,或刻石魚,或題文字,記錄了一千多年間長江枯水水位變化的情況。由於江水每年枯盈不同,前人刻下的石魚並不是每年都能露出水面。人們慢慢發現,石魚露面的第二年往往是個豐年,於是乎,白鶴繞樑留勝跡,石魚出水兆豐年的說法就流傳開了。
涪陵人種了幾千年青菜頭,賣了一百多年榨菜,但至今一直是農耕時代的製作方式。從對榨菜的認識,到市場的理解上,都還是農耕時代的思維模式。認為榨菜只是小菜,而從沒有把榨菜當做可以成為人人皆吃、能上大雅之堂的中國國菜。我跑了幾十家國內腌制企業,還都是些著名老字號,看到的製作方法,幾乎都是手工作坊式的。這対我觸動很大,因為我們所處的今天這個社會,早已進入了工業社會、商業社會,一個用於人們日常食用的消費品,從原料到產品,再轉化為商品,直至成為普及和廣泛的市場消費食用品,必須首先在認識觀念上擺脫農耕意識、作坊意識。
你的理由呢?
完全可能。周斌全舉出目前涪陵榨菜產業的發展情況就拿我們公司來說,去年共實現產銷各類榨菜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16億元。我們涪陵榨菜集團公司在涪陵整個榨菜產業中佔了55的份額,約有35萬~40萬種植榨菜的農民和加工人員是在我們的產業鏈上。整個涪陵現在種植青菜頭約50萬畝,有60萬人從事榨菜業,經濟收入是16億元。像我們公司通過企業與農戶建立合作社的形式,建立榨菜基地后直接讓農民每年獲得1000多元的收人。如2006年是1130元。按照上面的幾組數字我們可以作出這樣一個預見:如果涪陵榨菜產業能夠達到100億元的銷售產值,那麼等於需要300多萬人從事榨菜,而根據國內所形成的具有100億元產值的同級市場,除專業產品的產值外,應該至少還能帶來第三產業的近百萬人的工作崗位。這就是說,涪陵榨菜市場一旦實現年產值100億元時,就能使300萬~400萬農民通過榨菜產業解決生產生活問題。而涪陵榨菜市場如果能夠達到年產值200億~300億元的話,那不等於帶來了上千萬人的就業機會嗎?這個數字不就基木等於整個重慶農村的全部勞動力呀!你想想,一個小小的榨菜,一旦形成市場,形成我們重慶涪陵特色的市場的話,它的意義將是什麼呢?作為重慶人,我能不激動嗎?而我想,所有的涪陵人、所有的重慶人,我們都應當有這樣的目光。今天的重慶火鍋產業發展得如此紅火和迅速,在十幾年前也是不敢想的事。現在,我們該認真想一想、認真動起手來做重慶榨菜事業了!真的,早想一天,早動手一天,重慶直轄市的發展就會更加速上一個檔次、一個水平。
對。100億元是個什麼概念?如果按人均年收人每人增長1000元,這項目標就可以惠及1000萬農民!如果使重慶的1000萬農民能夠人均年增長1000元,重慶的城鄉統籌發展等於邁出了一大步。這難道不是一篇很精彩的文章嗎?
急支糖漿的上市,讓涪陵藥廠品嘗到了財富的滋味。1991年,藥廠銷售額達到了1217萬元。1993年11月22日,由四川涪陵製藥廠、四川省涪陵地區醫藥公司、涪陵市通濟實業有限公司、四川涪陵太極實業開發公司共同發起,以四川涪陵製藥廠為主體改組,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了重慶太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誰說重慶大城市大農村的直轄市不能成為世界級城市?誰說重慶飛速發展的大城市與廣闊的農村不能統一協調地齊步前進?僅從涪陵二傑的周斌全和白禮西兩位年輕企業家已經走過的和正在走的發展之路,我們便能高興地看到未來的重慶農民,只要抓住了發展機遇、抓住了產業特色,就一定會在自己的土地上實現富裕,建設美好的家園……
所謂中國大菜,即它將不僅是普通百姓桌上的一碟小菜,而且還能是上國宴的一道名貴之菜,它既能放到人們就餐宴桌上,也能成為日常隨身攜帶的小食品和親朋好友甚至是國賓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榨菜的特性和現代化製作工藝已輕給這個產品提供了這種可能和實踐。比如我們近年開發的烏江系列榨菜,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其實,編織這樣夢想的人並非只有周斌全一人。在涪陵,還有一個比周斌全更早、更有宏願的人,他就是太極集團的白禮西。
就在這時候,白禮西又因出差途中不幸遭遇車禍,右手臂嚴重受傷。當時藥廠一期技改工程正處於關鍵時刻,他不顧醫生勸阻堅持在技改工地上指揮督陣,導致他的右手因沒有得到及時、徹底的治療而神經萎縮,致使日後留下了終身的殘疾。這是后話。
我相信。因為在我們這樣的外地人印象中,如果你從來沒有到過重慶的話,你能說出重慶的大概就這幾樣東西:三峽、紅岩、火鍋和榨菜了。三峽早已天下聞名,是世界旅遊名勝,紅岩作為一部小說和一種精神,記憶在我們的信仰里,至於重慶火鍋它已經辣足了我們的感受,是無法抹去的記憶。而重慶榨菜其實也早已進人我們的生活之中,只是過去重慶人沒有很好地將這小小的一碟菜文章認真閱讀和傳播而已,現在到了該認真重視和總結它的時候了。
當然。
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事!
三峽工程建設,使庫區的江水抬高,白鶴梁也將沉人江底。為了保護這一文物古迹,國家動用了3億元為卜鶴梁做了一個龐大的罩子,罩子內是過濾后的長江清水,通過專門的循環水系統與江水相連,這樣罩子基本上處於水壓平衡的狀態,負荷小,簡單、經濟,同時又能有效防止水庫內的推移物質對白鶴梁可能造成的損壞。罩子內還將沿白鶴梁建一條參觀廊道,由耐壓金屬和玻璃窗構成,遊客可沿著廊道近距離觀看白鶴樑上的水下碑林。
庫區的中藥材種植、中藥材加工就是這篇大文章中的精彩篇章。做好它,等於做好了重慶城鄉統籌發展的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