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序篇 「蘇」字里的學問 第二章 「蘇」是鄧小平夢中的「小康」

序篇 「蘇」字里的學問

第二章 「蘇」是鄧小平夢中的「小康」

「噢——」首相似懂非懂地張了張嘴,似乎再也找不到合適的問題,然後起身笑眯眯地握住鄧小平的手,說:「祝您和中國人民早日小康。」
「現在,蘇州市工農業總產值人均接近800美元。我問江蘇的同志,達到這樣的水平,社會上是一個什麼面貌?發展前景是什麼樣子?他們說,在這樣的水平上,下面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第一,人民的吃穿用問題解決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第二,住房問題解決了,人均達到20平方米,因為土地不足,向空中發展,小城鎮和農村蓋二三層樓房的已經不少;第三,就業問題解決了,城鎮基本上沒有待業勞動者了;第四,人不再外流了,農村的人總想往大城市跑的情況已經改變;第五,中小學教育普及了,教育、文化、體育和其他公共福利事業有能力自己安排了;第六,人們的精神面貌變化了,犯罪行為大大減少。
鄧小平:「你說人均800美元是不是小康了?」
「我們說沒問題是有根據的,因為當時蘇州的社隊企業發展非常迅速,心裏有底。」戴老說,「在十二大提出『翻兩番』的目標后,當時社會上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經濟底子薄的地方再用近二十年的時間,在世紀末實現翻兩番是可能的,因為他們基數低,而像我們蘇州地區這樣經濟總值相對較高的地區有難度。可我們經過討論和研究的結果是,經濟基礎較好、基數大的地方反而可能會更好地實現翻兩番,理由是:塊頭大,翻起來更有勁,所以可能好翻番。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王翻譯緊張得差點出汗,是啊,小康是什麼?他怎敢問鄧小平?於是急中生智:「就是……就是一個人身體恢復的時候。」王翻譯心頭暗暗尋思:日本人平時也講小康,這樣翻譯首相應該明白一點吧。
「喂喂,你是蘇州戴書記嗎?」在鄧小平離開蘇州沒幾日,有一天戴心思書記在辦公室突然接到一個從北京打來的「保密電話」。那邊說:「我是小平同志辦公室的,首長要我核實一個數字:你們蘇州的農民住房是人均超40平米了嗎?」
新一年的春天來了。春風首先吹綠了江南大地。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光輝,從此開始普照中華大地。
戴臉紅了,因為當時身為蘇州地委書記的他還根本不知道800美元到底是多少,更不知道小康是個什麼概念,「這個……」
同志們,這次代表大會將是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的一次最重要的會議。這次代表大會要審議和確定黨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而奮鬥的綱領……在這年9月初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鄧小平一再這樣強調。為了他心中久釀的宏偉藍圖,他向全黨同志指出: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大平正芳的兩隻耳朵豎得直直的,眼睛更是盯著中國的這位小個子巨https://read•99csw.com人不放。
鄧小平同時站起身,一臉笑容,並連聲應和道:「好好,小康,我們大家都小康。」
西方人開始警惕這頭東方睡獅的「覺醒」,他們顯得有些緊張。
「翻兩番,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做中國式的現代化。」這就是20世紀後期的一位中國聖者說的話。這位聖者叫鄧小平。
鄧小平的南方之行,特別是蘇州給他留的印象極其深刻。黨的十二大確定在20世紀末中國要實現翻兩番,有不少人對此搖頭,認為不大可能,理由是文革十年後的中國經濟處在全面崩潰狀態,要用二十來年時間實現總量翻兩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太悲觀了!」鄧小平、陳雲、李先念、薄一波等經濟老將認為持這種觀念的人太悲觀了,可當時確實誰也沒有把握用二十來年時間實現翻兩番的目標。對此,作為最實事求是的、四個現代化的掌舵人鄧小平內心不能不泛起幾分暗暗的擔憂:是啊,二十來年時間,實現翻兩番,目標是不是高了些?是不是根本就不太可能?正是懷著這樣的探求心理,1983年春天,鄧小平再也待不住了,他要到中國經濟一直最活躍的江浙大地看一看,尤其是要看看蘇南的同志怎麼看待「翻兩番」。
「好的。謝謝戴書記。」電話掛掉不幾日,鄧小平在北京找來中央分管經濟工作的幾位領導談話。
這一天,鄧小平興緻特別高,先是遊覽了蘇州的園林,對蘇州的同志說:「都說現在蘇州不怎麼樣了,我看很好嘛!你們一定要把這些園林保護好。」之後又到虎丘參觀,那時不搞「靜園」一類的事,遊客照常很多,鄧小平與夫人卓琳等在江蘇省和蘇州市領導的陪同下,很開心地參觀了虎丘。走到有400年歷史的虎丘「雀梅王」前,許多人都在那兒照相,一向不愛照相的鄧小平突然提出「給我也來一張」,於是工作人員趕忙「咔嚓」起來……
蘇州美,最美在太湖。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太湖像一位剛出閣的少女,嫵媚又恬靜。八百里浩渺碧波,沒有絲毫的人為的污染。
鄧小平看了一眼日本客人,沒有立即回答,只見他緩緩地點上一支熊貓牌香煙,又想了想,說:我跟你說這麼一個事,你們現在有一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是一萬億美金,所以你們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就是一萬美元。那我們現在,我們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250美元。我想,比如說,我們用20年的時間翻兩番,那個時候我們就是人均1000美元,是你們的十分之一,但我們的人口是你們的十倍,這樣我們的總量就是跟你們現在一樣了。
「去江南不去蘇州去哪兒?」「老爺子」話不多,但一旦說出來,就是擲地有聲。
那次鄧小平同志聽了蘇州人對「翻兩番」表示沒問題后,似乎興緻分外濃,便不時地問蘇州人:「你們靠什麼呢?」
「那一天的太陽,格外艷麗明亮,光彩耀人,把天空裝點得晶瑩剔透,一片燦爛。那天的湖色也特別的美https://read•99csw.com。遠處,群山巍巍,山巒起伏,渾厚凝重;近處的湖面金光粼粼,白帆點點,鳥兒飛得也特別的歡快。小平同志特別喜歡看水面的鳥兒飛翔,喜歡稱道岸邊的白牆黑瓦,裊裊炊煙,他說那是真正的中國山水畫卷,比西方的油畫要美。」一位當時服務過鄧小平的「老蘇州」人如此回憶道。
「江蘇從1977年到去年六年時間,工農業總產值翻了一番。照這樣下去,再過六年,到1988年可以再翻一番……」
蘇州之行,給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留下了深刻的激|情和美好的印象。黨的十二大,他代表第二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提出的要在20世紀末把中國建設成「翻兩番」的中國式現代化社會——即後來的小康社會的理想,可以說是在蘇州找到了印證。
鄧小平:「就是你們這兒農村的中等水平。」
鄧小平滿意地朝蘇州地委書記點點頭。
蘇州人:「因為一是我們這裏農村剩餘勞力較多,辦社隊企業可以分解一部分剩餘勞力。二是辦小企業後有了一些資金積累,可以搞水利工程和對社隊的一些倉庫、道路等等進行改造。而且我們還提出了進社隊企業的每個職工每月拿出10元錢來支援農業。」
「小平來之前,省委書記就打電話給我,讓我準備蘇州地區的情況彙報。當時我們蘇州有八個縣,除了現在所管轄的幾個縣市外,還有江陰、無錫兩縣。小平同志來了以後,就對省委書記說,他要了解蘇州地區的農村情況,他的工作人員告訴省委書記說要聽20分鐘的彙報。於是省委書記就將我準備的農村情況材料向小平彙報。後來彙報時間過了20分鐘,小平說:你還有什麼還可以說嘛!這樣省委書記又彙報了我們蘇州地區學習落實黨的十二大提出的翻兩番的事。對這件事,小平同志似乎一直很關心,在吃飯或其他場合,時不時地問我們對翻兩番怎麼看。我們告訴他:在蘇州翻兩番絕對沒問題。小平問:為什麼?我們回答:蘇州地區從1976年到1982年就實現了全地區工農業生產總值翻一番了。小平對這個格外關注,聽得特別認真。『五六年時間就翻了一番,你們把這個情況跟我好好說說。』看得出,小平對我們蘇州在那麼短的時間里能夠實現翻一番,非常在意,或者說感到有些意外驚喜。
鄧小平為此非常高興,不僅在蘇州用釣魚台的茅台酒款待陪同他的蘇州和江蘇領導同志,而且回到北京後幾次在有關中央領導同志面前講:我對「翻兩番」已經有充分信心了。這年6月18日,鄧小平在出席北京科技政策討論會回答幾位外籍專家關於「翻兩番」的提問時,笑眯眯地說:「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主要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條件,以自力更生為主。我們現在的路子走對了,人民高興,我們也有信心。我們的政策是不會變的。要變的話,只會變得更好。」
那天,鄧小平在江read.99csw.com蘇省委書記韓培信和女省長顧秀蓮等省領導的陪同下,乘坐一條遊船,緩緩地駛向太陽初升的太湖……
鄧小平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好事嘛!」
親愛的小平同志,您聽到了嗎?這是蘇州人向您報告的最近的一份「成績單」。呵——我看到了:遠在天堂的您,正在點頭微笑……
「在太湖遊船上,小平說,這次到你們江蘇以後,我看到老百姓喜氣洋洋,你們這兒還蓋了那麼多新房子。我跟他說,農民一富起來就是蓋房子,開始蓋平房,再後來就蓋樓房了,因為我們江南一帶地少人多。小平同志說這非常好,農民有房子住、有樓房住了,非常好。小平說,你們蘇州地區的農業是不錯的,要進一步搞好。農業是國家的重點。他說,要搞好農業,怎麼搞呢?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他說你們江蘇就要靠科技,土地少,就要走良種的路子,這樣就可以提高生產力。他說老百姓有飯吃了,以後幹活勁就足了。小平還說,你們江蘇靠近上海,如何利用這個條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是很重要的。生產力發展了,人民生活就好了。平時說話不多的小平同志,那天說得特別多,也特別興奮。蘇州的同志用太湖的魚、蝦,為他搞了個魚宴。吃飯的時候,小平說,今天你們彙報得比較好,我呢也非常高興,我從北京釣魚台帶來了陳年茅台酒,我給你們每人獎賞一杯。結果這一頓中午飯大家吃得非常高興……」
第一站蘇州之行,鄧小平從蘇州人肯定而有力的回答中找到了「翻兩番」的自信:經濟條件好、基數比一般地方要高出許多的蘇州能夠實現「翻兩番」,那麼那些基數比較低的地方「翻兩番」應該更不成問題!
次日,蘇州人安排鄧小平一行游太湖。春天的太湖說多美就有多美,常有人喜歡用「煙波太湖」來形容她,是因為春霧下的湖面彷彿被淡淡的煙覆蓋著,姑娘們形容這樣的煙波如「婚紗」一樣美,弄文舞墨的小夥子們說這樣的煙波是流動的詩章。在鄧小平的眼裡,太湖的煙波又會是什麼呢?
這次與日本人會見后的相當一段時間里,鄧小平開始多次在不同場合念叨著「小康」。鄧小平的家人告訴我,平時鄧小平在家裡不怎麼說話,可有幾回嘴裏突然冒出「小康」兩個字來,讓家人有時感到不知何意。
鄧小平轉而問:「你們發展社隊企業對農業有影響嗎?」
「小平先生,你能說說你們中國所說的要在本世紀建設成四個現代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次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目不轉睛地盯著中國現代化的總設計師,這樣問道。
鄧小平當年到蘇州論說「翻兩番」和他心目中謀划的中國式小康社會藍圖一事,一直讓蘇州人記憶猶新,並且成為一種巨大的精神動力和工作激勵。在我採訪的幾任蘇州市領導中,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用這樣的口吻告訴我:蘇州能在今天遠遠地走在全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列,應當感謝當年鄧小平在蘇州留下的殷切期望。蘇州人欣慰地告訴我:到2000年時,全蘇州的工九*九*藏*書農業總產值其實至少翻了四五番。進入21世紀的頭八年,他們又再次實現了「翻兩番」,2008年的工農業總產值高達22303.02億元。
「小康。你們蘇州的農民已經住上樓房了,這算是接近小康水平了……」鄧小平望著岸頭一幢幢白牆青瓦的農民小樓房,目不轉視,嘴裏不停地喃喃著。
時間過去兩年多,這個藍圖與夢境成了總設計師心中時刻挂念的治國大綱。
「我們當時都不敢說社辦企業,因為文革遺毒還在,社會上對我們蘇州地區搞鄉鎮企業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是資本主義的尾巴。」戴老書記回憶說。
「小康」從那個時候起,就成為了中國現代化總設計師夢中的一幅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藍圖。一個最實事求是和辦實事的大國領導者,為這藍圖與夢境尋找可能實現的途徑,他也會輾轉難眠……
「對的,我們的農民確實多數實現了人均40平方米了。」戴肯定地回答道。
「來來。」一臉堆笑的鄧小平照過相后,見戴心思站在一邊,便向他招招手。等戴走到他身邊后,兩人就悄悄說起了一段話——
戴頓時如釋重負:「噢,那應該沒問題。」
鄧小平似乎看出了對方微妙的表情,道:到那時儘管中國還很窮,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很低,但是有了這樣的總量,我們就可以做點事兒了,也可以在世界上做點兒貢獻了。
蘇州人:「我們靠一些小企業。」
「那麼,到那時我們的國民生活水平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呢?」小平像在自言自語道,「就是可以吃飽穿暖,我把這個叫小康。」說完,小平重重地抽了一口煙,然後朝向日本客人笑笑。
鄧小平:「為什麼?」
1978年12月,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共產黨在這裏召開了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會,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在會上再次向全世界明確地宣言:中國要在20世紀末初步實現現代化。
鄧小平的「小康」之夢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當他走出國門,在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看到飛速發展著的世界文明后所萌生的。那時他強烈地感受到了自己國家的落後,人民生活的貧苦……後來的新加坡之行使他有了一個東方式的「小康」概念。然而中國式的小康是什麼樣呢?鄧小平在夢中尋覓著……
蘇州人:「已經佔有全地區工業產值50%以上了。」
「是這樣。」日本首相輕輕地點點頭,又似乎並不太明白。
「我想到江南走一走。」鄧小平向身邊的工作人員提出。
蘇州人:「就是公社和生產隊辦的一些小企業。」
鄧小平笑了,說:「我在上海住過,上海人喜歡要你們『鄉下人』的農副產品。」
戴心思,原蘇州地委書記,1940年參加革命工作的南下老同志。現年83歲的戴老在醫院接受我的採訪,在談起1983年春天鄧小平來到蘇州的情形時,依然帶著幾分壓抑不住的激動。他說:小平同志一生到蘇州有據可查的有兩次,一次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另一次就是改革開放進入特殊階段的1983年春天。那次小平在蘇九*九*藏*書州共3天時間,住在南園賓館,這個賓館在市區鬧中取靜的地方,現今普通百姓只要付錢都能住得進去。
鄧小平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看著蘇州人,說:「半壁江山了嘛!」
蘇州人:「我們蘇州靠近上海、無錫,好發展。」
蘇州人:「發展這些企業不但沒有影響農業生產,相反有很大的支持和促進。」
「我們那時有個口號,叫做『為了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為農業』。辦社隊企業后,不僅農民獲得了多一層的收入,而且農業產糧不僅沒減少,反而增加了。平常一般年份,我們全蘇州上繳糧食在18億—20億斤,那些年我們最高時達到了24億斤。後來成了中央領導的當時的四川省委書記來我們蘇州參觀,我陪他參觀我們的一個農具廠,他看后很震驚,說:這就是社隊辦的農具廠?我說是。這個省委書記回去后,包了一架飛機,將全省的縣委書記都拉到我們蘇州來參觀社隊企業。」戴老對那段輝煌歷史記憶猶新。
鄧小平:「噢,這就是社隊企業。」
蘇州人開心地說:「對對,半壁江山了!」
鄧小平:「那這樣做你們花錢多不多?」
「太好了,『老爺子』(家人和身邊的工作人員都這樣尊稱鄧小平——筆者注)想到哪兒去?去蘇州怎麼樣?」
鄧小平好像也是第一次聽說,「小企業?」
鄧小平說:「這次,我經江蘇到浙江,再從浙江到上海,一路上看到情況很好,人們喜氣洋洋,新房子蓋得很多,市場物資豐富,幹部信心很足。看來,四個現代化希望很大。到本世紀末實現翻兩番,要有全盤的更具體的規劃,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也都要有自己的具體規劃,做到心中有數。落後的地區,如寧夏、青海、甘肅如何搞法,也要做到心中有數。我們要幫助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解決各自突出的問題,幫他們創造條件,使他們的具體規劃能夠落到實處。
「辦社隊企業積累起來的錢,能夠辦化肥廠、農具廠。那個時候我們全蘇州辦了不少這樣的廠子,非常有力地支援了農業生產。」戴說。
小康?什麼叫小康?首相不明白小康是個什麼概念,他將目光投向身邊的翻譯——時任中國外交部亞洲司日本處副處長王效賢先生。
蘇州人:「不多。社隊企業就是利用這些人的關係,到上海請師傅來當指導,他們也是利用星期天,我們只要給他們一點小錢,有的就乾脆不給錢,師傅們臨走時給一點農副產品帶回去就算回報了,而且上海人還挺高興。」
「你們的社隊企業現在有多大規模?」鄧小平問。
坐在他身邊的是江蘇省的年輕女省長顧秀蓮。許多年後,我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採訪已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她。關於鄧小平在1983年春到蘇州的那次經歷,當年的女省長這樣回憶——
「我們告訴小平同志:在五六十年代,城市有一批下放人員,蘇州地區就接受了十萬人左右。這些人員與上海、無錫、常州等城市的各個單位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靠這些人打通與上海等城市的關係,辦些加工企業就比較容易。」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