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部 永遠的紅樹林 第三章

第二部 永遠的紅樹林

第三章

他在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於1999年又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兩循環三增長」理論。梁言順認為,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至今並未形成系統的科學的理論,在可持續發展的標準和實現途徑方面的研究更不夠。因而他提出在發展的前提下,不論整個地球,還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或者哪個地區,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構成危害的基本條件只有兩個一是自然資源的循環使用和循環替代,二是生態環境的循環凈化。至於可持續發展的實現途徑,梁言順概括為「三增長模式」經濟低代價增長,自然資源總量和環境容量擴大增長,人口適度的零增長。
就說「廢水排放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一個單支吧。僅這裏面就包括了四大組成部分,分別是水污染危及人體健康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水污染造成的工業經濟損失、水污染造成的農作物損失、水污染對畜牧業和漁業造成的損失。再看看數據,一個是24.1億元;一個是192.8億元;一個是137億元;一個是13.8億元這僅僅是1992年一年廢水排放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中的水污染危及人體健康而造成的一個支項的損失數字:367.7億元!
再細看這群鳥兒,它們時而急速地扇動著翅膀,輪流定格在老人遺像上空鳴叫,時而俯身掠過老人的遺照,輕輕用翅膀撫摸著照片,又在空中盤旋嗚啼……在場的人無不落淚,人們感慨萬千鳥兒有靈性,好人得好報啊!
《現代漢語詞典》中「代價」的條目這樣說代價,泛指為達到某種目的所耗費的物質或精力。梁言順研究經濟增長的「代價問題」所耗費的又何止是物質與精力。
我終於明白,梁言順為什麼總把自己的低代價增長理論與紅樹林連在一起,並如此傾情。
其中的艱難與困苦可想而知。走進他的書齋,我看到的各種電話記錄、學習筆記和收集來的資料,可以毫不誇張地用「山」來形容———而且是連綿疊起的崇山!
「兮兮兮,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兮!」遠遠的歷史長河邊,一個叫荀子的人在朗讀他的《天論》。
海潮,正以其洶湧擁抱紅樹林。
梁言順的低代價增長論,最先獲得的資料和第一手「鐵證」來自那個非常配合的環境保護部門。數據統計分析是個「系統工程」,僅環境污染和自然資源浪費所形成的代價,就需要從廢水排污、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排放、雜訊污染、環境污染以及森林破壞、草地破壞、人為造成的自然災害、物種喪失、土地沙化與減少、水資源的浪費、礦產資源的浪費和不良品損失等等方面來計量,一個項目都不能拉,一個指標都不能漏,尤其對那些介於是與非、非與是之read•99csw.com間的中性指標更要精心剝離。
這一年,梁言順到南國春城昆明開會,順便對滇池進行了小範圍的考察。伴著泰山長大的梁言順很早就期待到昆明、滇池看一看,因為他在小時候就被一段讚美滇池的優美文字所吸引「……站在滇池旁的西山頂上,眺望滇池,波光浩渺,蒼蒼茫茫,儼如高原上鑲嵌的一顆璀燦晶瑩的明珠,以其卓絕的風姿著稱於世。」到滇池一飽眼福,是梁言順少時留存的夢。
老人的故事感動了春城。《山茶》雜誌社和雲南「人與自然」基金會為此在老人常去喂海鷗的翠湖邊發了個訃告,告知人,也告知鳥「海鷗老人於1995年12月20日病逝,終年71歲,為昆明化工廠退休工人……老人雖逝,卻望海鷗常飛,願老人與海鷗同在。」訃告和老人最後一次喂海鷗的那張照片就放在湖邊,許多行人見后都在照片上簽字,他們中有母親,也有與「海鷗老人」同樣年齡的老者和背著書包的兒童。人們把簽滿名的老人遺照放在草坪上,準備撒食,以代表老人再一次喂海鷗。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至,圍著老人的遺照一次次盤旋飛翔,連連鳴叫,那叫聲和飛翔的姿勢與平時完全不一樣。
梁言順的心很痛,幾天開會他都寡言少語。
再算!將這些年來中國所有年份的經濟增長代價全部算出來!只有這樣才有說服力!國家需要這樣的數據,國人需要知道自己幹了那麼多事後到底付出了多少代價,即使不可避免的代價也應該心裡有數。一個只算收入,沒有代價意識的商人,不是好商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史上如果沒有一本可知的代價簿,怎麼可能是完整的經濟發展史呢?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這樣的賬目。這既是對今人付出勞動的回應,更是對後人的交待。
這是傳統的思維模式和對經濟學認識上的缺陷造成的。梁言順以一個學者的身份,想為國家和民族彌補這種缺陷。
「照你的理論,我們在創造100元的財富時付出了幾十元的巨大代價,這種發展還有多少意義呢?GDP還有什麼價值呢?」有人這樣對梁言順說。
他知道,要發展,必須建的樓需要水泥和鋼筋。但有人把好端端的國有富礦亂采亂挖,一個百年富礦僅幾年之內便喪失殆盡,礦老闆因為不願多花幾百塊錢購置安全設施,一聲瓦斯爆炸,幾十條生命頃刻間告別人世,這難道不該譴責嗎?
梁言順在完成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代價損失尋訪后,目光轉向了如何實現「低代價經濟增長」的研究課題上。
「……」
真正的理論不是空洞無物之文,它是實實在在的。只有在鐵鑄的事實面前,新的理論才會被普遍地接受和認識九*九*藏*書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一個宏亮的聲音在回蕩:樹立和落實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對於我們更好地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具有重大意義。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是2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的經驗總結,是戰勝非典疫情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也是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
梁言順對我說,按照他的模型推導,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代價其實遠遠高於中國。可見,經濟增長代價問題已經是個全球性的問題,而且,越發達的國家其代價問題愈顯現。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用「蒸蒸日上、一日千里」來形容毫不誇張。可是梁言順現在要做的是「會診」中國經濟發展所付出的代價,難免有「不合時宜」之憂。
當他把吃盡千辛萬苦收集來的資料和數據進行綜合評估和論述時,那種艱辛與焦慮更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低代價經濟增長之於可持續發展,非常必要,但是還不夠。這就是數學上講的必要而不充分。」
他知道,要發展,必要的代價無法避免。但有人把化工廠建在老百姓的家門前,任意排放有毒的污水,致使人畜患病,草木不長,這難道是該有的代價嗎?
代價,沉重的代價它以鐵的事實告訴我們,江澤民同志為什麼一再強調「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要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使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同樣也告訴我們,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意義有多麼重大而深遠!
打電話畢竟簡單些,而上門索取資料、核實數據可就困難多了。梁言順雖然有在中央黨校工作這塊「金牌子」,但畢竟向人索要資料,或者核對數據,是件繁瑣的活兒。有幾次梁言順抽出中午時間趕到一個部委,說好的是幾點幾分上那兒等人,可一到那兒,根本找不著人。滿頭大汗的他只好獃在傳達室一小時一小時地等啊等。有一回他等了近三小時,剛要折身回走,有人突然拉住他的胳膊,大呼小驚地說:「哎呀梁博士,實在對不住,一喝酒把你這事給忘了!快快上樓吧,資料在我辦公室呢!」求人的事,能怎麼著?最後還得向人家好言道謝。
梁言順繼續潛入數據和資料的海洋中……
星光在輪復,日月在交替;沉靜與寂寞伴隨,激|情和焦慮廝守;點點滴滴,滴滴點點;驚濤駭浪,駭浪驚濤;如雨撲灑,草木變青;如雲散落,岩崖露廓;如虹紛飛,彩霞四射……
「不行,簡單的數據不能說明問題,你們最好給我提供年度統九_九_藏_書計表。」
「對,對,我要的就是經過精確計算后的資料。政府正式公布的當然好嘛!」
一項項。一塊塊。一個個相關分支,然後是橫面的統計,再進行立體的整合……
「我要數據。必須是準確無誤的。」「對,最好是實例,一絲不差的實例。」
一個新理論的誕生過程,就像一次火山爆發、一次冰川活動、一次岩層形成。裂變和掙扎,毀滅后再獲新生,否定之後又否定,幾經輪迴,無數顛覆,最後才能定型立質,拋光亮顏。
洶湧激蕩的大海波濤,掛滿瓜果、飄揚稻香的海岸,在它們中間是一片我早已渴望觀賞的紅樹林———它真的太美了!蔥綠挺拔,儘管奔騰而來的海潮會將它淹沒,但海水退去,它依然生機勃勃,綻放著獨特的異彩,因為它的根,深深地扎在生養它的土地之中,它以自己獨有的質地和能力,使大海和陸地和諧共存,亘古永生。
該到人類徹底警示自己的時候了:一個不計成本和代價的經濟模式肯定是個不完善的經濟模式。一個不懂得計算成本和代價的經濟理論肯定是個存在缺陷的理論。一個民族和國家如果不明細自己在發展中曾經或正在付出的代價那就不是一個成熟的民族和國家。
還有對經濟增長不當帶來的社會代價的分析,包括「黃、賭、毒」的代價分析,艾滋病的代價分析,假冒偽劣產品的代價分析,違法犯罪的代價分析等等。
理論有時顯得異常枯燥,但理論的價值常常能產生無可比擬的能量。
在不少人片于追求GDP時,梁言順勇敢地提出了「必須重視經濟增長中的代價」,而當人們嘴裏說著「可持續發展」其實又不很明白如何實現這種「可持續發展」時,他的「兩循環三增長」理論,使學術界和廣大實踐者眼前為之一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生態學會理事長李文華每當談起此事,都會喜形於色「『兩循環』思想,這種在複雜的事物和多種矛盾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做法,反映了發明者抓綱帶目的哲學思想在分析可持續發展問題中的具體應用。」另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林業大學的馬建章教授認為,梁言順的「三增長」理論「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後來會議組織者特意帶他們到與滇池一箭之遙的翠湖一游,梁言順聽到一則動人的傳奇,更是思緒萬千。
梁言順的額上汗淋如雨。那汗珠既是累出來的,也是被數據震駭出來的。梁言順的額上能不汗雨淋淋 怕出差錯,又不能有錯。
根據梁言順所掌握的資料和他的模型推得 由於代價的存在,經濟增長率實際上要減少四分之一。
「壓力自然很大。我一直遵循著蘇老師的話,他說要想做好經濟理論的文章,就必須從實際出發,而不九*九*藏*書要從原理到原理。正如毛澤東說過的,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不懷胎,何來分娩而分娩的過程總是充滿陣痛。蘇教授是過來人,經歷過幾十年的政治風雲,他經常教導我,追求真理確實不容易。有些搞馬克思主義的人為什麼也會動搖原因有二,一是信念不堅定,二是有私心,明知不對,或者明知是對的,卻由於經受不起各種壓力而改變航向。我選擇低代價經濟理論研究,目的非常清楚,是想讓我們快速發展著的時代列車在賓士向前時,要十分注意計算你是不是該用那麼多油是不是該開得平穩些是不是注意到了列車行進時的安全性一句話,研究代價是為了減少和降低代價。所以頂再大的風險和壓力我也要把自己的理論研究做下去。」梁言順說,「讓我特別感到振奮的是,就在那段時間,江澤民同志在談到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時,告誡人們,不僅要安排好當前的發展,還要為子孫後代著想,決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走浪費資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這段話確實解除了我的擔憂!」。
這個故事令梁言順感動,他特意到老人常去喂海鷗的地方憑弔。
那一天,我正在海南,正在海邊,正在一片紅樹林旁。
(注:本文原刊於2004年7月9日《光明日報》。)
還有黃賭毒的泛濫,制假販假,湖南會澤縣一次假酒事件致死36條人命「八五」期間,全國光破獲毒品案件就達23萬多件,涉案人數32萬多,國家投入的公安和治安經費就是幾十億花去幾十億的還有為了搗毀非法光碟和「打非掃黃」的專項經費更有人為造成的泥石流、滑坡、耕地沙化、江湖污染……那可是幾百億、幾千億的代價啊!
還有新築的馬路一年幾回「剖膛開肚」,還有閑置的樓堂館所,還有重複建設佔用大量土地的工礦企業。
梁言順不同意這種觀點。「中國如果沒有必要的GDP快速增長,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會落空。提出代價問題,並不等於GDP就不重要了,更不是要刻意製造人為因素去拖國民經濟快速列車的前進步伐。其根本點是我們在追求GDP的指標同時,必須考慮經濟增長的代價因素,實現一種以人為本的低代價經濟增長模式。」
梁言順開始了繁雜而龐大的收集與統計相關資料的工作。在那些日子里,同事們看到辦公室里的梁言順,只要一停手頭的工作,就抓起電話,四方聯繫。有時為了一個數據,他要打幾十遍電話才能得到。
他的GY=αGK+βGL-γGP+λ(低代價經濟增長模型計算公式)就像一台不知疲憊的兆兆次/秒轉的巨型計算機,日夜不停地飛旋著……
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每年冬天的早晨,車水馬read•99csw•com龍的翠湖邊,總有一個老人在徘徊。原來,這個老人在十年時間里,節衣縮食,用他微薄的退休金,餵養在湖面上飛來飛去的海鷗。1995年,當這群西伯利亞的白色小精靈再次飛臨翠湖時,守護它們的老人不幸病逝了。鄰居說,在老人家裡,沒有一樣值錢的東西,幾個雞蛋是老人生前的全部「財產」,而這也是老人準備蒸雞蛋饃喂海鷗的。
如此統計、如此計算、如此結論。
梁言順接過先哲的話,回應道:天蒼蒼,地茫茫,現代化文明古國的發展車輪勢不可擋。強本自有節用之論。天不能貧也不會貧,重要的是要覓出不貧之道。
欣喜的,激動的,悲憤的,痛苦的……梁言順思緒萬千。每一個數據都在考驗著他的理性,論證著他的觀點,撞擊著他的心弦。
說來也巧,梁言順住的房間就在滇池湖畔。他一進房間就推開窗戶,想趕緊領略滇池這顆「明珠」的風采。哪知撲面而來的不是湖風愜意,而是難聞至極的奇臭再下樓近看,水裡雜草叢生,水面上漂滿了各種污垢……這就是滇池這就是南國的「明珠」 梁言順站在湖邊,叩問蒼天。
以1995年《中國統計年鑒》為例,在其所列的19類546個指標中,負向指標不足10個,而反映經濟損失和代價指標的僅有3個。
站在斯人已去的地方,梁言順想到了污垢的滇池,也想到了斷流的黃河和泛濫成災的長江……他的心在陣痛。
1997年,梁言順的《低代價經濟增長論》作為博士論文獲得專家一片好評,並在日後榮獲中共中央黨校1995-1999年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經濟學類第一名)。1999年,他的這部學術著作被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卓元教授作序並如此評價「這是一本具有開創性的學術專著,對推動經濟學界認真研究經濟增長所付出的代價問題,有重要的意義。」蘇星教授從來不輕易對自己學生的研究成果作評價,但這回破例應邀為《光明日報》和《博覽群書》雜誌撰寫書評,指出:「《低代價經濟增長論》一書的優點,是從理論上探討可持續發展問題。作者考察了18世紀以來工業化過程中經濟增長付出的沉重代價,認為理論誤導是經濟增長付出沉重代價的重要原因。為了從理論上弄清楚問題,作者研究了從斯密、李嘉圖到凱恩斯,一直到當代西方經濟學家們的經濟增長理論,指出了他們的成就和片面性,也吸取了其中的合理成分(如索洛模式),從而形成了作者獨創的低代價經濟增長理論」,並且「具有開創性」。
「這樣就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了嗎?」
蒼天明白無誤地告訴他 明珠當年確實風姿婀娜,可如今早已黯然無光。
梁言順的後續研究就是針對這個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