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篇 蘇州:「蘇南模式」的搖籃 第二章 蘇州人的哲學

第一篇 蘇州:「蘇南模式」的搖籃

第二章 蘇州人的哲學

幾折煙蘿暗,林塘一徑迷。
人活一世,富,能富到何種地步?享受能保長命百歲?於是陳金根想到了一件事:他要為自己和自己的家鄉人民建一座永遠復活的「精神家園」——「這就是我兒時受父親影響而想到的要建一座園林。」陳金根說,他小時候常隨父親到蘇州城裡去玩,因此「兒時游那些園林所留下的美好記憶」使他內心一直裝著這樣一個夢想。
蘇州是水的世界,蘇州是由水組成的靈性之物,她因此可以永遠遊刃有餘地面對複雜紛亂、景象萬千的各種來自自然與人為的較量、搏殺,當然也有和善的媾和與敵意的誘惑。
富而思進,靜以致遠。說得多好!這不正是蘇州人幾千年來能夠長盛不衰的精神家園嗎?這就是蘇州人獨有的文化「專利」,它可以升華為政通人和、經濟繁榮、文化復興的時代標誌,彰顯樂觀向上、銳意創新、意氣風發的精神風貌和開放、開拓、開明、不拘一格的現代意識。
這是蘇州人的品質之一、精神之一。
「還用說!過去我們是為『大家』干,現在是為自己干,干多干好除了繳稅全歸自己,你說哪個好?」過河的人對河這邊的人如此說。
富有和富裕之後縱論「味道」之說,是今天的蘇州人的生活映照,也是他們追求理想和力推社會不斷發展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它包含了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永不滿足的精神姿態。
蘇州人清楚。蘇州以外的人後來也清楚——「人間天堂」並非上帝給的,天堂同樣得靠人的奮鬥與辛勤的勞動。
有一日我站在蘇州西門的老城與新城交會處的立交橋上,不由想起元代名僧釋惟則寫的這首詩,一下覺得很奇怪:幾百年前的老僧他怎知幾百年後的蘇州人會有「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的感受?
如今我故鄉的小橋已經被眾多鋼鐵大橋和盤旋式的立交橋所淹沒了。它們已經不再成為交通要員,只是存留在巷頭街尾,或者還在村前宅后的草叢之中。但我的父老鄉親們始終沒有拋棄它們,仍然將它們視為親密摯友,因為大家非常清楚一點:站在高速公路岔口處的立交橋上是不能久留的,哪怕一支煙的工夫你都會有種懼怕感。然而在小橋上就不一樣了,它永遠讓你感到安全和親切,只要你願意,就是光著身子躺在它的身上也照樣沒有一點事兒,那樣你會感到心平氣和,靜目養神,有種說不完的愜意。
「誰敢動一下我們的機器,我們就砸誰的腦殼!」那個時候恰逢全國紡織行業大調整,國家下達了「砸」幾萬萬錠紡織機械設備的指令,蘇州的鄉鎮企業又多數是紡織企業,是「砸」紡機成為首當其衝的地區。某鄉鎮的幾百名工人手持鐵鏟和鋤頭,堵在廠門口,死守三天三夜,欲與前來砸錠的幹部拼個你死我活,並聲言「願用生命和鮮血保衛社會主義成果」!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我故鄉的「小橋流水」是我永存的家園景象?
2005年,市委專門成立了富民領導小組,王榮書記親任組長,著重在就業、提高企業職工工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城鄉人民的醫療保險和看病、住房和教育等關係到百姓生活質量的十幾個方面一一做出了實實在在的有效工作。
這就是蘇州人的生活哲學,這也是蘇州人與生俱來的文化修養,如深巷子里飄出的濃濃酒香……
「一向在全國人民面前很得意的蘇州幹部們那一陣覺得面子丟光了!」王榮說。
不,沒有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碩果豐實的鄉鎮企業經濟,一切都不可能有!
蘇州人欣賞女人的另一個特別之處是喜歡欣賞她的背影。蘇州人認為女人的背影最有味道,婀娜多姿,飽蘊含蓄,讓人有無邊的遐想與尋味,並能永久地烙入腦海。
時任江蘇省委書記的李源潮同志得令后,兩年中為指導蘇州的「兩個率先」,光到崑山就跑了不下七次。「蘇州有這個能力和實力,應當負起這個使命!」李源潮每到一次蘇州,總要反覆強調這句話。
污掉的河可以治,塗了灰的桃花可以在雨後重艷芬芳,江湖清了小魚還會歡游,可是產品不對路,資金周轉不了,工廠就會關門,這才是真正的自取滅亡啊!
「你們老闆花了多少錢建這座園林呀?」這是我踏進靜思園后一直想著的問題:靜思園宏大的面積、精緻超然的建築和大批價值連城的寶石奇花和明清舊物……一個億?十個億?我想象肯定值。
吳江同里這個名字的來歷也很有味道。身處蘇州腹地的同里,自古就是「民豐物阜,商販駢集,百工之事咸興,園池亭榭,聲技歌舞,冠絕一時」的一方富土,故名曰「富土」。宋元明三朝,同里已是吳中巨鎮。於是宋代有官人閒情逸緻,說富土太招人,乾脆將其拆之:富字上去一點,中橫斷,故而「富土」成了現在的「同里」。
如今在蘇州,講「味道」的人老百姓多,官員也多,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講味道。就連我這樣的一個「老蘇州人」也有些吃驚,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講味道」的事是有的,但絕對沒有現在我的父老鄉親們那麼講得多,那麼在乎「味道」。這是為什麼?父老鄉親們笑著回答我:你小時候日子過得窮唄,過日子是不講究味道的。
「天堂」一語自古就有,這是東方人追求的最高生活境界。我們現在用「小康社會」作為現生現世的一種追求目標,「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這話出自《詩經》之中,可見「小康」概念在幾千年前的東方哲學思想里就有了。「小康」是東方人對現生現世生活的一種嚮往目標,「天堂」則是東方人對未來世界的一種夢想追求。「小康」與「天堂」,蘊含了東方人對現生和來世的全部人生哲學追求。
先說「退思園」和它的深意。
蘇州古城能夠留給今人那種永遠無法忘懷的「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情畫意,便是一種永恆的物景文化與流動的哲學深意。它的每一條河流與每一扇城門及每一塊街磚,都蘊含了深刻的歲月磨礪的痕迹與萬象人世間的悲喜。
你能想象得了在同一塊綉品上,正反面綉出同一個物體並變換顏色竟全靠綉女手中的一針一線?更神奇的是這種雙面綉還能做到在同一綉品的正反面可以綉出完全不同的景物或動物!在蘇綉之鄉的鎮湖鎮上,我看到了這樣一幅雙面綉:同一幅插屏上,一面是蹲伏的小白貓,它文靜可愛,茸毛柔順,綉面細膩和順,猶如工筆畫般清秀。另一面則是向左蹲伏的棕黃色哈巴狗,它憨厚有趣,毛絲相疊,綉面粗獷渾厚,好似油畫一樣艷麗。若不是親眼所見,你怎麼相信這是蘇州綉娘手下的傑作!
靜思園中有景無數,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吉尼斯組織評為「靈璧石之最」的「慶雲峰」。據主人介紹,為獲此峰,他八赴安徽靈璧,與當地石農用古人堆土填石之法,「日升數寸」,歷時三年之久,方使巨石得見天日。為從數百里的「慶雲峰」運至吳江同里,園主出資修路5公里,造橋兩座,並動用了原蘇聯運送載火箭的25米超長平板車以及建造上海楊浦大橋的吊車。白天車多難行,只能深夜行路,風雨兼程55個晝夜,方使巨石安然到達。高9.1米、寬2.95米、厚2.24米、重136噸的「慶雲峰」矗立於靜園院,使整個園庭有種穩坐泰山之感。有趣味的是巨石身上布滿了孔竅,有1600多眼,洞洞相連,若頂端注水,千泉瀉玉,在峰底舉燧,百竅生煙,真乃嘆為觀止。
君不見一幅絹上綉貓嚇死一窩偷糧倉鼠?
江河湖塘組合在一起,這就是蘇州人的性格,它既可是一種奔放,又可是一種吸納;既可是一種選擇,又可是一種決斷;既可去冒險,又可是避險。是理性下的激|情,是激|情中的理性,是激|情和理性|交融后的理與智、親與情。
「轉制!」
「怎麼樣?跟這邊集體的效益比哪個好?」
現在連小學生都知道,GDP是一個地方幹部的面子。蘇州的GDP自從改革開放后一直在全國地區級城市中名列最前茅,甚至超過十幾個省市區的水平。蘇州人因此更加有了富地之稱。然而現在公眾的結論是蘇州「市強民不富」。最要命的是蘇州老百姓也站出來說話:「我們就是這種感覺。」
切不要以為當代人造的靜思園就是古蘇州園林的仿製品,你進園細看,所見之物,無不古樸,件件是真,且較古蘇州園林,有更多的創新和提升,尤其是主人對造物置景的嚴謹而使其物景無不意味深長。
那是一場蛻變。一場意味著必須自我否定的蛻變。一場意味著從頭重來、另起爐灶的蛻變。
紡機仍然要砸,而且砸得稀巴爛……
聽說過蘇州太湖之濱的西山盛產一種碧螺春茶葉嗎?知道這種茶葉的味道為什麼特別地清鮮異香嗎?這是因為一是用的「種」好,據說是仙鶴銜來的種子,二是因為採摘工藝特殊。西山碧螺春講究的是採摘者全是當地少女和新媳婦,她們需要在採摘前沐浴更衣,採摘后又因為怕柔嫩的茶芽受損,往往都將茶芽放入懷中保存,葉芽一得體溫,頓時異香撲鼻,所以蘇州西山碧螺春又名「嚇殺人香」。蘇州年輕美女將茶芽放在酥|胸上焐暖是有傳統的。「蛾眉十五採摘時,一抹酥|胸蒸綠玉」的古詩為證。一位歐洲詩人觀賞到蘇州碧螺春茶葉的採摘過程后,醉倒在太湖邊的長廊內,並寫下這樣一句詩:「在清香的碧螺春湯里,我看到中國江南明媚的春色,那春色讓我留連忘返,醉死夢生……」
靜思園內除了這些標誌性大型巨景外,還有「落霞亭」、「如歸舫」等精美的石木建築景物。不過最精緻的要算那些廳院,如「花籃廳」「南木廳」「奇石館」「盆景園」等等,顯然都是主人喜愛之物造之。值得一看的是那些花木奇石都是稀世之寶,比如有的奇石形態之奇、之美實為空前絕後,價值連城。
蘇州園林里傳出的聲音,有讀書聲、有教誨聲、有議天下大事聲、有碎言細語的閨怨聲、有棋盤桌牌聲……那聲聲語語滲盡了一個文與雅、一個恬與淡。
「鄉鎮企業到了該脫胎換骨的時刻!那種政企不分、不允許私人資本進入生產領域和不注重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皆是開放型市場經濟的阻力,我們需要調整,需要繼續創新。」蘇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們清醒地意識到:90年代之後世界工業革命已呈明顯的全球化經濟特點,開放型是它的主要特徵,順其規律所行則昌與盛,逆勢而走則滅與亡。
蘇州人是孫武的後代,他們對先人留下的兵法之道是最能吃透、理解和熟用,掌握了這樣本事的人群,即使碰到再大的困難,也會戰無不勝。
這就是江河湖塘的力量之奧妙所在,這就是蘇州人的水性文化與水性智慧。
這座佔地僅九畝八分的園林,布局獨特,亭、台、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並以池為中心,如浮土水上。若站在全園主題退思草堂前環顧四周,各個景點猶如一幅舒展自如、恬淡靜意的山水長卷,如向池中擊掌,一池錦鱗便會如應而來,真是奇妙無比。而且園子的整體構造也打破了一般園林那種前宅後園的常規,左為宅,中為庭,右為園,藏錦繡于平添之中。園子的主人據說是清光緒年間,安徽兵備道任蘭生,此人是武將,在安徽鳳陽當官時宦囊充盈,就開始在同里老家建花園,以備晚年享用。園子尚未完工,慈禧就讓他鎮壓捻軍,於是任蘭生在戰場上不忍殺盡捻軍,下令部屬停止追殺,結果慈禧知道后問他罪。罷官后的任蘭生從此看破紅塵,他的好友左宗棠也送來一副對聯:種竹養魚安樂法,讀書織布吉祥聲。任蘭生乾脆將後來完工的花園叫做「退思園」。
呵,大富、大勝、大成者自然是蘇州,自然是我的那可愛、可敬的父老鄉親!
我故鄉的水與其他地方的水有時很不一樣,常理上理解「江河東去歸大海」,這流動的水總是往一個方向奔涌而去。其實在我故鄉的江河之中會常常出現江河之流逆向而流。這是為什麼?原來,我故鄉的江河離大海近,月亮和地球間發生的引力誘發了潮漲潮落而形成江河之流復去復回的特殊景象,而這使得我故鄉的江河之水非常活泛,因而更加富有靈性。
蘇綉,尤其是雙面綉,是蘇州的一張名片,其實也是蘇州人的一種性格形象。她雙面玲瓏光亮,表裡如一,既體現了一種高超的藝術,又滲透了一種為人處世之道。這就使我想起了我的父老鄉親們常講的一句俗話:面子與夾里。衣服有面子和夾里之分,人其實也有面子和內在之區別。蘇州人特別講究面子,他們認為自己幹什麼事不能讓外人說三道四,如果連面子上的事做不好、做得不夠意思,那這種人、這種家庭、這種單位肯定是差兒勁的,所以為了面子上的事,他們可以傾家蕩產,以命相抵。所以如果蘇州的哪一條街、哪一棟建築不像樣,讓前來旅遊的外鄉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那蘇州人是最受不了的,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把它完善,完美到人人都說一個「好」字為止,蘇州人不喜歡「差不多」這樣的評語,蘇州人喜歡「蠻開心」,心都開了,那便是心花怒放,那就是完美的結果。
誰都說自己的家鄉好,誰都說自己的家鄉美,然而我在言說蘇州時卻常常感到筆力不足,這是因為當代蘇州的變遷難用幾句話、幾個篇章可以敘述和篩濾得清的。這一點連生活和戰鬥在這片熱土上的父老鄉親們也都同情我。
蘇州人講究面子和裡子的例子,還可以從蘇州人怎麼欣賞美女來幫助你認識蘇州。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我故鄉人的柔性軟語總充滿了那種說不出、道不明的美感與誘惑?
與蘇州人打過交道的人都說蘇州不是一個專橫跋扈的地方,即使是那些名聞天下的園林與世界文化遺產,也只是含蓄之美。蘇州人恪守中庸之道,凡事絕不會太過分。這——皆是江河湖塘交融的水性文化所緣。
小橋流水是我夢中的樂章
同里的退思園現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而被保護起來,每年都吸引著海內外眾多遊客駐足,成為蘇州郊區一景。
「蘇州人性格中的圓融、包容等看似靜境、貌似保守的精神行態,其實骨子裡是一種強烈而熾熱的追求、向上、發力和最終為了成功的徹底張揚與燃燒……」我將這總結和提煉式的話講給一個蘇州農民聽,講給一個將自己創業而獲得的10億元財富全部花在建一座有形建築與無形家園的當代蘇州人聽。「對對,我就是想這樣表達的!」陳金根頻頻點頭,笑著握住我的手,說,「到底是文化人。」
造綠、造園是蘇州人的傳統與特長,蘇州人以其特有的聰明和智慧,再一次用古典園林的技巧,布局出現代經濟的新版圖。
呵,那歲月,蘇州像一艘漂蕩在海上的大船,突然折斷了桅杆與篷帆,不知駛向何方,在風涌浪滾的海面上打轉轉……
呵,粼粼塘溪,吸風納雨,呈現的是一種平和融合的氣度。
「金盆出水耀光芒,玻璃迸破銀瓶瀉。」有人說,蘇州是水做的,蘇州就是水神的化身,蘇州的靈性來自水的柔與動的攪和。這話沒有人深思,其實再往上遠考,就會發現蘇州「代代收金盆,朝朝銀山出」的淵源了——
我以為,蘇州的小橋和流水似乎可以比作城與鄉之間的關係,而「小橋」、「流水」加「人家」,就是這片美麗富饒的沃土上構架起的整個社會。
現在的社會裡,一般的人都特別注重表面的整齊與光澤和舒服,對內容和實質則並不在乎,所以我們有了那麼多「形象工程」和讓百姓謾罵的事。蘇州人講究面子,但更注重「夾里」,因為在他們的意識和觀念里,夾里是實惠和真實的,面子不能當飯吃,「夾里」是暖在自己身子骨上的東西,絕不能馬虎。
「來,你們看看,看看這條小河還可不可以下去游泳了……」
退思園,退而思過。
粗略走一圈靜思園,大約兩個小時。「這是第一期工程,正在進行中的第二期工程大約比現在還要大一倍。你看,那邊是我們與中青旅合資建的一家五星級賓館……」漂亮的講解員馬莉小姐指著後院附近正在忙碌之中的那個處於裝修階段的一群樓宇說道。
在蘇州的諸多園林中,千燈小鎮的「顧半街」實在提不上文端,可見蘇州古城內的那些氣派豪華、雅緻九-九-藏-書精美、人見人愛的大園林是何等的輝煌絢麗!
承載著多少辛勤與歡樂

園林、園區、圓融……

既然是開放型,我們的發展方向不能簡單地掌握一種「靈丹妙藥」,也就是說,浙江的私營經濟模式我們要,但我們更要大量吸取外資企業,走外向型經濟之路!
在吳江名鎮同里有兩座園林讓我久久回味,它們便是一座具有200年歷史的「退思園」,另一座是當代造就的「靜思園」。
「人在花中走,柳在岸邊行。」「彈石間花叢,隔河看漏窗。」「鳥啼花落屋西東,柏子煙青芋火紅。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
富了幹些什麼呢?蓋豪華樓房別墅?吃山珍海味?不停地吃、天天吃?或者享盡人間各種奢侈?否也。陳金根雖經幾十年艱辛創業後頭禿體胖,可他的思想卻敏銳而深刻……

蘇州的名片:蘇綉

呵,大富、大勝、大成者蘇州也。
老驥伏櫪,永不停步。
由同里的退思園和靜思園,使我突想起屹立在金雞湖畔的那一尊異常獨特的造型建築,它的名字叫「圓融」。
幹部們耐心地將原來是種地的農民現在是鄉鎮企業工人的群眾引到河邊,領到江堤上,讓他們自己體會發展和致富的同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陳金根——同里人,外形看上去是個標準的「老闆」。如此的外形的生意人,竟然能造人間極品,我百思不解,但這種閃念僅在幾分鐘后便消失殆盡……
靜思園的主人是現在人,他叫陳金根,屬馬者,今年56歲,同里本土人。我們先來看看他的「靜思園」——
「我們蘇州要在太湖區域中發揮走在先、走在前、走得最好、走得最可持續的典範。」從無錫市長、無錫市委書記來到蘇州當書記的王榮,對太湖和環太湖異常熟悉。無錫人一曲「太湖美」,和蘇州以外的人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以為太湖就是無錫,其實太湖水域百分之九的面積屬蘇州。現在王榮當了蘇州「一把手」,從此也就成為真正的「太湖之王」。然而如何當好環太湖之王可不是一件易事。蘇州地位突出,但東有大上海,左是無錫,右是湖州,西有常州,北有南通等,東南西北皆是強盛而繁榮之市,這些城市在改革開放的這些年裡,各領風騷,你追我趕,誰也不言敗。上海不用多說,它自揚巨輪之帆,一路高歌猛進,昂首于東海之濱,在世界大舞台上展盡中國風流。而蘇州左右前後的無錫、常州、南通、湖州等城市則如擁簇與擠貼在蘇州之四周的一隻只猛虎,稍不留神,它們會一聲長嘯,或吃掉你,或將你遠遠甩在後面……
不知外人是否注意到,蘇州女人有一個特點,不管是開心還是不悅時,她們在眨眼時眼皮總是比其他地方的女人要時間長一些,這或許是零點零零幾秒的時間,卻讓人感覺她的那雙充滿柔情的明眸里裝了更多的秘密,這秘密不管是什麼,總會給人多了一份美。
不是嗎,有人說,你張家港是蘇州的,怎麼說著軟綿綿的吳語干出的事卻如氣吞山河的山東大漢所為,尤其是那秦振華。君不知,張家港人喝的是洶湧澎湃的長江之水。那一瀉千里、滾滾東去的揚子江早已把張家港練就了一身豪氣與膽識。
於是蘇州人經過反覆醞釀和思考,最後將自己定位在與「龍頭」的上海對接和錯位發展之上。「蘇州要永遠做上海的『鄉下』,蘇州才會有自己的發展空間,才永遠不會落伍于環太湖各個城市的強勢之中。」王榮說。
鳥啼花落屋西東,柏子煙青芋火紅。
小橋流水是我奮搏的足跡
退思園,由退思進,因忙得閑。
有一種地方特產是蘇州人特別感到驕傲的,那就是蘇綉。
從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初的十幾年間,蘇州依靠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實現了大飛躍,創造了著名的「蘇南模式」。可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國民營經濟的迅速崛起,特別是「溫州模式」出現后,蘇州的鄉鎮企業經濟模式受到了極大的挑戰,甚至幾乎到了「全軍覆沒」的地步——這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這階段的蘇州人異常地痛苦。擺在他們的面前有兩條路:或繼續固守以發展鄉鎮企業為主導的集體經濟形式作最後的掙扎,或摒棄它重走一條騰飛新路子。固守老路顯然要準備接受落後的現實,重闖新路同樣將可能面臨「死亡」的命運,因為在這之前的蘇州一直走在全國經濟發展的前列並已經形成響噹噹的「蘇南模式」。
我知道,在我老家人的眼裡,口袋裡有錢並不能顯耀,但若家裡出了一個學習好的孩子是可以大大顯耀的。在幹部的嘴裏,你的DGP也非顯耀的資本,可你的學校建得好、出「狀元」多、高考分數在省里市裡平均水平高了,卻盡可顯耀。還有一件事在蘇州幹部中是可以顯耀的,那就是家中的藏書。蘇州每年有一次個人藏書展,基本上是自發的一項民間活動,屆時大家可以把家裡的藏書之寶和數量報出來,然後有「書會」評委進行評定。蘇州市委的領導和宣傳部的正副部長一說起這件事,可以跟我說幾個小時,而且手舞足蹈,因為他們都是藏書狀元。宣傳部長徐國強是讀書人、藏書人又是教師出身,他倡導下的蘇州讀書活動自然不用說了。他說在蘇州當幹部如果不提倡讀書的話,你即使領導創造了再高的GDP也會有人罵你。蘇州人重教育、重知識遠比重金錢的程度高。朱永新這個名字在中國教育界和青年學生中名氣很大,他現在是全國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之前他在蘇州當了十多年管教育的副市長。我與他有多年交往,給我的強烈感受是,這位博導出身的市長對教育特別是他一手發明和倡導的「新教育方法」,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多次私下對我說:「當官總有當到頭的時候,但搞教育你會發現沒有盡頭,而且其樂無窮。」朱永新做到了這一點,他當副市長時與同事們一起一方面把蘇州全市的教育引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水平上,同時他不停地寫書,不停地到全國各地講學作報告,推廣他的「新教育革命」,現在他的「子弟」有幾十萬人,有人稱其是「中國民間教育部長」。
當你到蘇州大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后,也許你還能找到某些不足,但你不能不承認你的心是那樣的激動和欣喜的,因為你能在這裏看到一個國家和民族是如何在短短的時間里實現了我們期望中的那種現代化和人民的那種幸福生活,你也能在這裏看到一個依靠自己智慧和能力的地區是如何把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運用到本土建設之中,並轉換為自己的特色與創新,你還能在這裏看到人類最精緻、最珍貴和看不見的精髓其實就在我們人類自己的無限創造之中——只要我們善於融古鑄今、融和通達、融新求進,我們理想中的人間天堂是一定會有的,而且一定是美麗無比!
這就是蘇州的小橋,它平和,它通達,富有構架與支撐一個社會的本領。它因此也是蘇州人的生命本質。假如你感到了塵世的喧囂,你就到小橋上停留片刻;假如你想繼續人生遠航,你就從小橋的石級上走過,它會教你如何將步子邁得更堅穩些。
「他哪來那麼多錢呀?」這是我想知道的第三個問題。
它是蘇州工業園區的象徵——這尊鋼鐵巨幅建築,是一個旋轉般的圓扇形但中間又有一個正方形的窗孔的造型,充滿了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與交流的象形,同時又有強烈的優美動感,寓意蘇州的開放和與世界對接的時代景象。「圓融」無論在朝暮時刻觀賞,尤其是霞光下的它,似一團火焰,似一瓣心葉,這火焰是蘇州人民在復興地區和中華民族偉大事業中所燃燒激|情與智慧,這心葉是對祖國和自己家園的那片真摯而赤誠的感情。
這就是蘇州的靈峰妙山。它看起來默默無言,卻時常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莫測變幻;它似乎沉靜呆板,卻突然間奔涌激|情,讓世界感動和震撼。
鳳凰能否涅槃,姑蘇城內城外頓時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就是蘇州人說的味道。
蘇州的山正是如此。於是蘇州的山讓我想起了蘇州的一位先人,當然是兵法創造者孫武。
常熟、吳江、太倉人更不用說,這兒的人種幾千年來就是地道的「吳人」,因此其血脈里流淌最多的就是河塘湖水的柔性與厚力。什麼叫水的厚力?不複雜,一掬水,柔得你放在手掌之中比絲綢還軟,可假如是一江、一湖、一河、一塘之水放在一起,瀉——能排山倒海;聚——能頂泰山壓頂,故而這幾個地方的人說好了是水做的「人中之傑」,說邪了是水造出的「人精」,他使一半心計就可平定天下事,當然他們乾的都是正道,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道。
「來,你們聞聞這江水為什麼是臭的,看看水裡還有沒有遊動的魚兒……」
繡花藝術是中國傳統工藝技術中受到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種民族工藝,它的精美之處是靠手工刺繡。而一般的刺繡都是單面綉,即針腳一面是不露給觀賞者的,但蘇州雙面綉突破了這種傳統刺繡的常規,使得刺花綉品實現了正反雙面的觀賞價值。
有人對我說:你應該寫一寫蘇州的教育發展史。我稍作涉足,就發現這塊領域的蘇州,在昨天和今天都是那樣的光彩奪目。
走出退思園,讓我感到特別震撼的是看到了同里的另一座偉大建築——靜思園。
然而,緊跟「龍頭」並不能意味著一定就是成功,成功之路需要自己的創造和實踐。筆落此處,我想起了李源潮同志在參加「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蘇州實踐研討會」上說的一段話。李源潮同志在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之前在江蘇工作七年,是江蘇省的前任省委書記,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生在蘇州,對蘇州很有感情」。對蘇州的發展,特別是新世紀以來的蘇州現代化建設,李源潮不僅熟悉,而且也傾注了許多感情和心血。他在說到「蘇州科學發展道路」時這樣說:在一個歷史階段里,一種理論的創造是非常偉大的,但實踐更偉大,所以我認為蘇州在改革開放30年的波瀾壯闊的前進中,蘇州人民的偉大實踐形成了重要作用。「我覺得如果總結蘇州的發展的意義,也還要跳出蘇州來看蘇州,這就和我們跳出蘇州發展蘇州是一個涵義。」李源潮的這句話,畫龍點睛地道出了蘇州科學發展之路所具有的經驗價值和精神價值的核心所在。
「他到底建這如此豪華精美的園林幹什麼用?」這是我最後想知道的問題。
小橋的美,其實關鍵在於橋底下的流水。假如小橋之下的水流是活的,奔流不息的,這小橋就會變得富有生命,其生命也伴著激|情,伴著生機勃勃,伴著潺潺,伴著委婉……但假如小橋下的水不動了,成死水一攤,那這小橋也將死矣,成為永固之物。
是啊,蘇州現有包括崑山、張家港、常熟、吳江、太倉等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市)」前十名的「五虎」,加上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高新區這「兩頭猛獅」;蘇州現有上萬個外資企業、15萬民營企業、30萬戶個體企業,以及600萬勤勞和智慧的蘇州人民、600萬甘心盡願為吳地奉獻的新蘇州人,他們以其各自的優勢和力量,匯聚成猶如滾滾東流的大江之水,將蘇州經濟和社會建設推向一個又一個驚天而光輝的高度,令世人無不刮目相看!
我故鄉的小橋多得叫人吃驚,民間有「一步兩橋」並非誇張。「綠浪東南西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白居易這樣說。「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杜荀鶴這樣寫。據《姑蘇志》記載:明代中期的蘇州城內有橋301座,城內外總數小橋有573座,這自然不包括蘇州各縣鄉鎮和村間的那些小橋。如果把鄉村的小橋加起來,蘇州全境舊時的小橋應該不會少於萬座。我知道蘇州城郊的一個小鎮在僅一平方公里的鎮區內,就保存了35座石橋。「橋鄉」盛景,可見一斑!
有一天我站在故鄉的一座小橋上寫下了這樣幾句話:
退思園,退而思進。
比如眾所周知的蘇州經濟在上世紀80年代的亮點是鄉鎮企業,90年代之後的亮點是開放型經濟,兩者似乎是具有機制和體制上的巨大差異,甚至是斷裂的、對立的。然而蘇州人後來只經過了幾年光景,就將這種「斷裂」與「對立」很快統一起來,如他們祖先傳承下來的那種治水的本領一樣,很快將兩股完全不同的江與河之水融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湖塘之流,為整個地區的社會發展積蓄了巨大的發展力量。
「你去問他自己吧。」馬莉小姐抿嘴一笑,將我引至一個叫「嘉會堂」的庭院內。主人出來了——哈,實在令人意想不到:竟然不是個手持檀木香扇、飄逸倜儻的風流之輩,而是個禿了頭、胖墩墩的傢伙!
回蕩著社安民樂的天籟……
回憶可以使經歷中的許多斷裂聯接起來。而一個區域的發展史如果也能像人一樣將記憶中斷裂的碎片聯接起來就非常困難了。蘇州人的本事是他們能夠完美地將這種斷裂的碎片聯接起來。
「慶雲峰」落座靜思園時,有一段精彩趣事:當日風和日麗,晴朗無雲。30多名富有經驗的石農在現場用鋼絲繩將巨石紮好起吊,由於要使巨石保持垂直,幾經周折,直到下午兩點多鍾才將其落駐,圍觀的萬眾一片歡呼雀躍,主人全家奉香膜拜上蒼恩賜。此時突然天空狂風大作,烏雲滾滾,隨後傾盆大雨,將多時裹在泥塵中的「美石」沖刷一新。轉眼間天空又晴朗萬里,霞光四射,在場人無不驚詫不已。當場有文人詩道:「天賜靈石落吳江,吉人金根園收藏。一帆風順踏實地,慶雲峰名千古揚。」詩雖一般,卻記載的是當時的奇妙一刻。
蔣巷村的農民則笑眯眯地告訴我:他們喜歡這樣有味道的新農村,這個味道就是空氣好、環境好、生活好、家庭和睦和自由自在。
那股風從東南角吹來,越吹越猛。那風裡夾著濃濃的「溫州味道」,最先吹到了蘇州鄉鎮企業走在最前面的絲綢之鄉——盛澤。
有人對我說,你還應該寫寫蘇州的城市建設改變。其實這是根本用不著爭議的問題。借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的話說:「蘇州的老城外形沒有變,但內容變了。蘇州老城的外面是蘇州新城,蘇州的新城是蘇州老城的繼承者和創新者,蘇州城外的蘇州也早已是美麗無比的城市。」這話聽起來有些繞口,可丁教授說出了今日蘇州的城市概貌。
人語潮喧晚吹涼,萬窗燈火轉河塘。
2000年,國務院對蘇州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複中明確蘇州是「長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如何理解這一定位,學問很大。蘇州人既不盲目又不自大,他們始終將自己擺在以下兩個圈層中的位置:一是蘇州在環太湖城市圈的位置;二是作為環太湖城市圈城市在整個長江三角洲區域中的位置。太湖以水為媒,使蘇州大地呈現中國最活躍和最具創造力與最具財富積蓄力的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板塊,毫無疑問,上海是這一區域的龍頭。那麼蘇州在這一區域里是什麼呢?是龍身還是龍尾?龍身便應發揮其壯實而巨大的能夠影響整個中華民族這條巨龍的能力,蘇州似乎還達不到具備如此龐大的軀體;是龍尾?龍尾便應能左右天下風雲,執掌巨龍前行後退的方向,這似乎也不是蘇州所長、所能。那麼蘇州是什麼?
王榮書記給我講了一件事:2003年初,一個叫龔堅的網民在對蘇州和成都的GDP、人均GDP、城鄉居民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私家車擁有量等統計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后發現,除GDP、進出口總額等數字蘇州大大超過成都外,在許多有關居民生活水平的經濟指標上,處於東部最發達地區的蘇州,竟然還比不上地處西部內陸的成都,於是他得出結論:「蘇州人不如成都人富裕」。這篇網民短文,在蘇州上下引來一片嘩然。不久之後,又有一篇叫《蘇州模式的反思與肯定》,更直言不諱地指出「蘇州市強民不富」的現狀。
蘇州人把這種追求和境界稱作是「味道」。
講究面子其實是為了一九九藏書種做人的尊嚴和信譽。蘇州人非常在乎這個面子,你到蘇州地面走一走,不管是鄉村還是城鎮,如果你看到哪條道、哪個地方不講究衛生、見外鄉的遊人出口傷人,你就可以當著眾人面指責和批評,一般情況下不會受到當地人的攻擊。
蘇州全市的幹部群眾不得不放下頭上的光環,開始痛苦地反省……
蘇州的山有不少是在湖中水裡長著的,比如茫茫八百里太湖中就有七十二峰。其美其妙,只有坐在湖船上欣賞或在晨暮之時靜坐在漁塢旁觀摩才可知其美不可言之妙。
小橋流水,是我生命的本色
「川曰三江,浸曰五湖」。我故鄉吳地在遠古時就有「三江五湖」,司馬遷當年登姑蘇台眺望美景時就被這裏的水色美景所迷住。古時的「三江」是指松江、婁江和東江,該三條大江是吳地最早的排水幹路,是吳人身上的主血管。「五湖」指貢湖、游湖、胥湖、梅梁湖、金鼎湖。其實「五湖」是泛指太湖流域一帶所有的湖泊,毫無疑問,古「五湖」是我們吳人最重要的胃、肝、脾和腸……沒有它們的存在,我祖先的生命就不可能繁衍到今天,也就沒有了我和我的父老鄉親。
不像二三十年前從京城回一趟老家要走一兩天,現在兩三個小時就能抵達,藉助手機和網路、電視的幫助,如果想了解故鄉的每一天情況和每一個進步與業績,極其方便和快捷。因此像「小安小富,不滿小勝,不守不成」這樣的話,我常能在這些年中聽老家的幹部和群眾說。何謂「小安小富,小滿小勝,不守不成」?言下之意是:現在的蘇州是追求的大富、大勝和大成。
靜思園和退思園只差一字,但一個「退思」、一個「靜思」卻包含了兩種近似卻又差之千里的思想境界。
「儂講蘇州味道好不好?」閻市長起身結束採訪時朝我說了一句地道的蘇州話。
「你們是龍眼啊!閃閃發光的龍眼啊!」突然有一天,一位中央領導來到蘇州,當他在環太湖走完一圈后,欣喜地對蘇州人如此說。
蘇州古今被稱作「人間天堂」,當代的蘇州又是中國社會主義特色下的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的典範和樣板,我確實有些感到筆力不足,因為你無論從哪個角度和哪個方面去講述近三十年的蘇州發展史都可能是一部鴻篇巨著。
「蘇南模式」似乎仍未降溫,「蘇州現象」則又再次成為全國焦點,並引起世界矚目。
江河湖塘之水,各有所長與習性,各有智慧與氣度,如果將這四種水性融合在一起加以發揮、發力,你想還有什麼不可戰勝、不可創造?
衡量一個地區的發展水平和速度,財政收入是最硬的指標。蘇州奇迹令人感到有些像神話,但它絕非神話,是蘇州人民實實在在干出來的。靠什麼?「靠合力。靠蘇州各種經濟形式、各個縣市的城鄉經濟體的合力。靠蘇州社會各界和各個層面的共同奮鬥精神與提升素質的合力。」蘇州幹部們這樣告訴我。
小橋還是一塊非常神聖的地方和界域。小時候,奶奶曾經對我說過:跟人吵架,不能過了橋再罵人,過橋再罵就是屬於「噁心人」,她教導我任何時候都不能做「噁心人」。「噁心人」在我們吳語中就是心眼都是壞了的大壞蛋。可見小橋還是好惡的分水嶺。
蘇州人看美女並不排除看臉蛋,甚至看胸部,但多數蘇州人在評價和欣賞美女時則更多喜歡看美女的眼睛,於是你就會發現蘇州女人的眼睛也變得多半是那種脈脈含情的美。蘇州不乏雙眼皮、大眼睛的美女,但蘇州女人的眼睛並非像張飛眼一樣滴溜溜的滾圓,而一般都是彎彎的,像一輪彎月似的樣子,看人時總忽閃忽閃的,帶著溫柔的情,目光如水,又如雨後梨花。《紅樓夢》里的林黛玉是蘇州姑娘,作者用了18個字寫了她的眼睛:兩彎似戚(錯)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閉上眼睛想一想這樣的「巧目盼兮」,你難道不想入非非?蘇州男人是幸福的,他們看到的女人即使與你吵架,也永遠不會怒髮衝冠,雙目如牛。最多也就是閉上明眸,拂袖而去。這拂袖而去留下的是那美麗的背影,那不更有味道嗎?有這樣的美女終身伴隨,所以蘇州的男人性格里也多少滲透了「女人味」——不過蘇州男人知道這種「女人味」不能太多,多了就會讓人起膩。
「有骨頭還要有肉,只長骨頭不長肉的事以後我們不會做。」這是王榮對我說的話。用蘇州土著語翻譯這話的意思是:有面子還要有夾里,只顧面子光亮的事以後我們不會做。
「蘇州幹部不好當」的后一句話應該是:蘇州幹部必須當好。
我故鄉最小的一座古橋,它全長只有2.5米,寬0.9米,跨度1.3米,橋欄更只有0.2米,其橋雖小,而形式和構造卻一應俱全,是典型的宋代小型石拱橋,故而它也是一座非常有歷史價值的吳地古橋,名「引靜橋」,位於蘇州名園網師園水池東南桂軒之側。「引靜橋」全國獨一無二。
「來,你們瞧瞧這桃花為什麼不再是紅粉色的而像是塗了灰似的……」
這是作為遊子的我對故鄉小橋流水的一種認識,其實蘇州的「小橋流水」包含的內容很多,也很寬泛和象形。
園林帶給我們的視覺感觀是精美與雅緻的風物。
君不聞一句軟綿綿的吳語頂過關公的十聲長嘯?
繼承,可以使并行者比別人多一份智慧和聰明。而不斷的創新與追求更使同行者有比他人更多超然的本領與持之以恆的耐力和勇氣。蘇州人屬於這種人,屬於這樣的一個群體。他們因此總比別人走得快些,攀得更高些,並且永不歇勁地奔走在前面——幾千年來始終如一……
畫龍點睛,是最精彩之筆。蘇州的發展與發展經驗難道不就是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之經驗與輝煌的畫龍點睛之筆?
我是蘇州的兒子,蘇州是我的故鄉,我想尋找這種答案,尋求故鄉進步與發展的靈魂與血源——
那一年,美國《新聞周刊》刊發一篇文章,推介了世界9個被認為是信息時代重要角色的新興科技城市,它們分別是美國的奧克蘭、奧馬哈、塔爾薩、漢茨維爾、阿克倫,巴西的大坎皮納,西班牙的巴塞羅納和中國的蘇州與法國的藍色海岸。無獨有偶,其後不久的《紐約時報》也評出世界最具競爭力和最佳投資的十大城市,蘇州也赫然在列。
楊柳閶門路,悠悠水岸斜。
退思園,退而思進,進不言功。
蘇州味道真是「好個來」,它包含了無數物質與精神層面的內容,就像一部百讀不厭的經典教科書。
蘇州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和嚴峻。這種危機和嚴峻不僅反映在內部的分裂狀態,更有外界機槍式的對鄉鎮企業發展實質的抨擊與爭議。
海外眾多媒體此時都把蘇州評價為中國城市投資環境的第一名。
這樣的一串數字在普通人的眼裡也許並不感覺什麼,但如果你是一個地方的執政者、領導者,你就知道它的分量。拿出蘇州2008年的GDP的數目來同其他地方的GDP比一比,你就會怦然心動地發現全國有些省市的GDP落後在蘇州這樣一個地級城市之後。再拿2008年蘇州的財政收入數目來比一比,你同樣會驚嘆地發現全國有些省市的全年財政收入少於蘇州。
蘇州美女的手是勞動之美,勞動之美是一切美之上的美,因而蘇州人的審美觀是高尚和精緻的,所以味道也就會更濃。
蘇州的水是柔的,蘇州的話是軟的,可你萬不可因此簡單地認為蘇州人缺少力量,缺少勇氣,缺少豪放。試問——
故鄉的小橋很結實,再重的擔子、再多的挑夫都壓不垮它。小橋最可愛之處是它倒映在水中的影子,隨波晃動起來更美不勝收。「橫截春流架斷虹,憑欄猶思五噫風。」你如果是詩人,你一定會站在小橋上賦詩吟誦,因為小橋之景是詩的源泉。
這就是蘇州味道。它讓你赤|裸裸地感受到什麼是發自心底和生命源頭的美……
是的,蘇州是「龍眼」,蘇州是環太湖高速經濟發展區域的「龍眼」,是屹立於世界強林之中的中國巨龍身上的「龍眼」。
蘇州的石橋,在歷史上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過驚天動地的經歷與瑣碎的雜事。
水鄉的小橋其實就是我故鄉的一個個歷史老人,它們負責記錄著本土的每一個村莊、每一個城鎮、每一個人所走過的腳印。因此人們對小橋有著十分嚴肅的敬畏感,不能輕易損害它的皮骨。
蘇州人一直這樣清醒著,一直仰頭緊盯「龍頭」大上海,一直埋頭干好自己分內的活……
又一個工人痛哭流涕的現場:一群工人們憤怒地撕碎手中的新工作證,高喊著「要當社會主義企業的工人階級,不當資本家皮鞭下的臭苦力」的口號。他們想不通為什麼轉制,想不通自己用幾十年的心血建設起來的工廠一夜之間成為某某個人名下的企業,尤其是想不通昨天還是「共產黨的廠長」,卻轉眼成為掌握許多股份的「資本家」……
在眾多大大小小的私人園林中,退思園無疑是同里鎮上最大也是最完美的一座「集江南古建築之大成」的經典之作。
小橋與流水是相映相美的一對,是一動一靜的雙景,小橋在流水的動靜中顯示力量與堅強、可靠與信譽;流水則在小橋的堅固的屹立中顯示朝氣與進取、創新與無畏。小橋像男人,流水好比女人。男人需要在女人面前表現力量,表現那種頂天立地的力量。女人要在男人的目光和愛撫中表達溫情與細語……這是我故鄉的小橋流水間的秘密與親情,只有長期生活在它們身邊的人才會有這樣的體味和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蘇州人都是小橋流水的兒女,我們的血液里因而也總是留存了堅強與柔軟的兩重基因。
可以這麼說:蘇州在過去的30年裡,歷屆政府始終把建設一個優美而獨特的現代化城市和城鄉統籌發展、市民與農民同在一個「人間新天堂」作為不懈的奮鬥目標,這也使得我故鄉的「蘇南模式」更具了金光閃爍的獨特魅力。改革初期,伴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蘇州小城鎮發展走在了全國小城鎮建設的前列。上世紀90年代之後,在外向型經濟的持續推動下,在國家宏觀政策和地方政府指引下,蘇州的城市經濟得到迅猛發展,鄉鎮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洗禮中也得到了重生和新的發展空間。於是這裏的中心城市的擴張和小城鎮的再集聚,使得廣大農村居民從「離土不離鄉」向「離土離鄉」轉變。這一階段的蘇州城鎮建設和內容上發生了質的變化,即原有的城市市民和「離土離鄉」的農民新市民開始實現了大融合,舊城鎮的改造與脫胎換骨和新城鎮的迅速崛起形成了全新的格局。全球化經濟和本土化經濟相結合形成新的高速發展的上世紀末、本世紀以來的十余年間,蘇州全市的城鄉統籌發展基本形成,以新的蘇州中心城市加5個縣級中等城市再加數十個重點集鎮為主體的全區域城市化格局全面呈現風采。此時的蘇州全境區域內,交通、衛生、教育、社會保障、工業基地、農耕土地、綠化水面等等社會與人的生存與發展要素,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用我父老鄉親們的話說,「城市更像城市」,「農村更像農村」。
小垂虹據說是根據建於宋代的吳江一座著名的垂虹大橋克隆而得,古橋現已殘落,然筆者在吳江市區見過其風貌,雖不完整,但仍可窺見當年的氣勢。靜思園內的小垂虹是主人為了表達對故鄉舊境的追憶之情而復建的一景,非常別緻而優美。
昨天的蘇州教育可以說是星光燦爛,有遠古的軍事教育家孫武,他的十三篇《兵法》傳世千秋。傳說當時的吳王想試孫武的兵法是否實戰中管用,於是令他操訓宮女,結果孫武令旗一出,吳王的兩位愛妃嬉笑亂陣,孫武當即殺之,半點沒軍事知識的宮女們頓時肅然操練,軍容整齊。孫武兵法從此名揚天下,直至被今朝中外軍學界所用。昨天的蘇州人,另一位令我敬佩的重教育者是宋代大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范公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為千古座右銘,他在蘇州為官時選了一塊地方準備安家傳后,結果風水先生一看,說「此乃龍頭寶地,范氏後裔必世代大官」。范仲淹一聽,立即改變主意,自己出資造了一座孔廟和一座學府,開創了當時中國的第一個培養高等人才的郡學,也從而開創了蘇州學風之始。「吾蘇也,郡甲天下之郡、學甲天下之學、人才甲天下之人才,偉哉!」范仲淹在《蘇郡儒學興修記》中如此讚歎道。蘇州學風從此「甲天下」,故而帶來蘇州才子層出不窮,成為中華優秀人才的搖籃。后朝的蘇州教育之風更是大盛,光有名有姓的教育家如明初的況鍾,北京故宮的設計者、文學教育家馮夢龍,建築教育學家蒯祥,唐伯虎,清代的醫學教育家葉桂、文學教育家俞樾、蘇綉教育家沈壽,近代的教育家就更多了,如顧頡剛、葉聖陶、顏文梁、夏堅伯、談家楨、時鈞、錢偉長、張光斗……一大串名士。他們的存在,使得蘇州這塊富庶的土地上始終學風蔚然盛行。在我小時候就常聽大人教誨一句話,叫做「書包翻身」,意是只有上學念書才能解放自己、獲得理想。重教和重人才是蘇州人一以貫之的理念,它也是蘇州能夠幾千年長盛不衰的一個永恆的真經。近年在他鄉採訪,總聽一句豪言壯語: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窮不能窮了教育。蘇州人不是這樣說的,蘇州說:再富你也得苦讀書,你窮就窮在不念書。過去歷朝歷代,蘇州念書人出名當官的自然不用多說,舊時的狀元蘇州一直居全國之首,甚至還有像翁同龢等一族出了兩個三個狀元的也有好幾個家門。在當代,蘇州籍的院士也是為數最多的地區。像大名鼎鼎的中國無線電創始人李強,「兩彈一星」功勛王淦昌、王大珩、程開甲和化學專家張青蓮、物理學家何澤慧、水利專家陸佑楣、電子學家韋鈺及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朱棣文及大建築設計師貝聿銘等都是蘇州人。據蘇州有關部門2005年時作過的調研,發現當時的125名蘇州籍院士中,絕大部分家境並不好,都是普通人家的子弟,但由於他們的家風好、族輩重視教育,所以成為了「書包翻身」的典範。
孫武,字長卿,後人尊其為孫子、孫武子。出生於公元前535年。在伍子胥到吳國前,孫武一直隱居在太湖邊的虎丘一帶的山林之中。后與伍子胥一起幫助吳王闔閭滅楚稱雄于中華。但後來的新國君夫差不聽伍子胥規勸,被越王勾踐的十年卧薪嘗膽而反滅。孫武冷眼時勢,尤其是對好友伍子胥的慘死而痛楚不已,從此徹底隱居於深山數十年。也正是這樣的孤獨、清消的磨礪,孫武潛心對過去所寫的13篇兵法重新修訂,使其更臻完美,也使孫武自己成為中國春秋時代與孔子、老子齊名的三位最偉大的思想家而光耀千秋。
古人形容美女的手總用「纖指」等,在蘇州人看來,女人美不美,關鍵要看她的手是否符合這樣的標準,因為蘇州人認為,手代表著女人的修養、女人的品位和女人的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蘇州女人才是美女呢?結果十有八九的蘇州人告訴我:是綉娘。即繡花的那些女人。她們的手纖細而靈巧,終日穿針引線,如在彈奏一曲曲優美旋律,猶如在古疆場上的千軍萬馬在酣戰,那垂低的彎眉和胸前絲線飛揚的動作,以及留在綉架上的那些瞬間之美和永恆之美總是令人怦然心跳、浮想聯翩……
「黨的十六大之後,我們在胡錦濤總書記的科學發展觀引領下,按照省委要求,迅速作出了實現『兩個率先』的決定和四大具體行動計劃,它們包括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行動計劃』、『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增長方式行動計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行動計劃』和『塑造當代蘇州人新形象行動計劃』等,這四個行動計劃,著重反映了蘇州建設自主創新型城市、現代化製造業基地以及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統籌城鄉等內涵,立足蘇州現有發展階段、城市定位、產業基礎和人文特徵,明確了蘇州發展特色、工作特色的總體目標,同時在時間上既與蘇州『十一五』規劃綱要配套、銜接,又在空間上按照『大蘇州』一體化發展的格局,涵蓋了全市各區域、各方面。在實施過程中又高舉、發揮了『張家港精九_九_藏_書神』、『崑山之路』和『園區經驗』等蘇州發展的三大法寶,使之成為全市奔向新的奮鬥目標的合動力,同時緊緊依靠各個區域經濟體的自身特點,讓國有企業、民營經濟、外向型經濟實體和私營企業一起發力!這才有了我們蘇州在近五年中創造了超常的高速發展。」市委書記王榮和市長閻立都是具有博士學位的學者型領導,他們都很溫文爾雅,在言及新時期的蘇州發展形勢和前景時,充滿了底氣和力量。
「雙面綉」是蘇州人認為的最有蘇州風格代表性的「味道」。
原來如此!可不是,要想講味道,就必須是建立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達到一定水平之上時才有味道可講。
呵,滾滾長江,洶湧奔涌,呈現的是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
這一蘇州新版圖在2004年、2005年全面形成:
一條小河可以隔成兩種經營制度,卻隔不斷老百姓的耳朵。於是又有十個百個盛澤人跨過那條十來米寬的小河省界,來到浙江嘉興和湖州地盤,或加入當地的私營業主的行列,或乾脆租下幾間房子自己開始幹了起來……
這便是同里退思園留給主人和後人的處世哲學,充滿了不甘、不屈和以退為進的韜略。想想細聲軟語的蘇州人在歷史和現實里所創造的一幅幅壯麗與偉業過程的表現與處世,何不是這種貌似消極、形似無聲無息、實則積極主動、轟轟烈烈也!
有一個例子令人折服:不是近幾年各地都在按照中央精神,廣大農村在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嗎?什麼樣子是我們農民兄弟想要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呢?有的地方因此給農民們大搞樓房別墅,比城裡人住的「花園」和「富人區」還要豪華和奢侈,結果搬進新樓和別墅的農民們並不感謝,相反嫌「住得不好」。蘇州人說,我們不搞那樣的「新農村」,於是他們推出了一個叫蔣巷村的示範村來推廣。蔣巷村的支部書記常德盛是我的老熟人,早在十幾年前我就寫過這位帶領村民致富的優秀共產黨人,他的事迹很感人,村子里的集體經濟也很強大。開始我很擔心他的「新農村」是不是也讓住在別墅和新樓里的村民們不念好,再次去蔣巷村參觀后我徹底地放心了:這裏的新農村實在太美,言其美並非他們也有嶄新的一幢幢別墅洋樓,也並非他們也有了四通八達、寬闊而綠化了的馬路,這裏的美在於每個百姓、每一戶農民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及習慣,尋找到自己想過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內容。比如老人可以與子女們一起住在新別墅新樓房裡,也可以住進免費的老人公寓里,甚至還允許僅有的一家不想搬進新別墅的農民依然留在自己的老宅居上。村上所有的一切建設,以從農民生活習性出發考慮,既辦企業,更把精力放在建設生態農業上,於是村上不僅保住了村民們自給自足的莊稼地,還有比過去大了幾倍的養殖家禽與水產品的湖面和魚塘,更有能讓村民們休閑和鍛煉身體的「農民公園」。有趣味的是村上還保留了一個完整的傳統農家「博物館」,在那裡80歲的老人可以重新拾起童年曾經用過的老家什,在那裡剛剛學步的兒童也可以知道以前他們的家園是個什麼樣。蔣巷村的新農村建設既有現代化的,更多的是保留了民風民俗和民意,難怪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看過蔣巷村后感嘆道:這才是我們理想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但蘇州人還告訴我,他們欣賞女人還有一個特別,就是喜歡聽她的聲音——這一點外地人似乎也喜歡,因為蘇州女人的聲音是純真的充滿一種磁性的母性聲音,柔美、溫情、關切和透著濃濃的愛。蘇州男人們與我一樣喜歡聽她的聲的原因,更多的是在關注她的聲之後的音。女人的「聲」像她的外表一樣,但更關鍵的是要注意聽其「音」,「音」是她的心,是她的情,不是有句話叫聽聲要聽音嘛,蘇州女人的說話的「聲」自然好聽,但她的「音」裏面的味道更多。
蘇州人特別講究味道,吃什麼東西,做什麼事情,都講究味道。味道在蘇州人心中就是品質,就是境界,講究味道,便是追求品質,追求境界。
蘇州園林秉承了中國皇家園林和私人園林的兩大特點與傳統,皇家園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蘇州園林則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見長,由於後者更注意文化和藝術的和諧統一,因而發展到晚清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創作思想、建築技巧、人文內容上,也大量汲取了私家花園的「寫意」手法。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又是它的一大特點,可賞、可游、可居,這樣的建築形式,是人口密集、企盼朝夕與大自然風光融為一體的又想獨處一地、不被外界所紛擾的有錢人和文人雅士所尋求的那種城市生活方式,當然還包括那些官場敗落的人。蘇州地處江南水鄉,又是吳越之後幾朝皇城,非常適合上面這些人在這樣的地方居住,所以其興建園林之風長盛不衰,一家比著一家精巧美觀,形成了千古傳世的諸多傑作。蘇州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體現在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那園林廳堂內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等,無不彰顯其主人的審美情趣與人生處世之道。在中國的諸多名著和繪畫中,以蘇州園林為題材或以此背景敘述當時社會形態的作品比比皆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便是代表,林黛玉、賈寶玉的愛情悲劇是最好的蘇州園林式的歷史小說和沒落社會的人世映照。也許因為蘇州園林的美太讓人留連忘返,也許它的美妙不可言,所以才滋生了唐伯虎這樣的風流才子,其實蘇州園林的精緻與淡雅,不僅能造就浪漫,也能鑄煉鐵骨,清代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嘆便是其中一位。被稱為「中華七十二偉人」之一的顧炎武,其故居在崑山千燈鎮,也是一座具有明清代表性的中小型園林,佔地60畝,分宅區、亭林詞和花木園林區。故居和園林融為一體,朝東坐西,有五進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築,自東而西依次為牆門、門廳、轎廳、正廳和住宅樓,北側有背弄連接的膳房、讀書樓、後花園。顧宅在千燈小鎮獨佔天地,人稱「顧半街」,也就是說他顧家在千燈鎮佔了半條街。就是這樣的鄉下小園林里,誕生了一位高聲吶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偉大啟蒙思想家。
現在的蘇州城已經成為一城三體,即原有的古城,與東、西山合為一體的「新蘇州」和東邊與上海接壤的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中心的「洋蘇州」。它們以古、中、洋三個不同特色構成了今日蘇州城的風貌,其面積已比「闔閭城」大了幾百倍,與二三十年前的蘇州城相比也完全變了樣。今天生活在蘇州城內的居民特別地幸福,他們既可享受古典風物的韻味,又可呼吸現代化城市的氣息,更可與當今世界最完美的物質文明景物融合。如果你想重溫姑蘇的市井舊景,你可搭乘免費公交車上人民路,然後到觀前街輕步漫遊;如果你想換換空氣、觀賞藍天白雲、鳥語溪流,你就或騎車或駕車到孫武亭旁的太湖岸堤上,那裡既可朝來暮歸,也可享受半時一午的浪漫情調;當然,如果你是年輕人,最好上東方的金雞湖,那岸頭的時代廣場和水上遊艇,盡可讓你激|情澎湃……
這回面子和夾里一起在蘇州幹部面前撕碎了!
紅泉回翠壁,綠葉間丹梯。
滋潤著我生命的每一個成長旅程。
人們所言及的「天堂」之意,大概就是這種具有東方色彩的獨特文化與奮進追求的精神家園和歸宿吧。
工人們嚎啕大哭。
方丈說得好。圓融其實就是一種心境,一種胸懷。
「這幾年我們蘇州百姓的生活真正富裕了、真正幸福了!」這是我在採訪蘇州時眾多父老鄉親們說的心裡話。我對這塊土地太熟悉,哪個政府、哪個幹部想說謊、做假事肯定不太可能,而我的觀察和調查也證明了父老鄉親們說的話不含水分——蘇州人民現在真的富裕多了,比其他地區的百姓幸福得多。
蘇州城的歷史性變化是在這二十多年裡,這種變化既有形體的,更是內容的,但只有一點沒有變,那就是對古城的保護。為此,蘇州人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其昂貴的。因為歷史和現實的銜接、保護和重建,其實充滿著矛盾與對立,有位蘇州官員告訴我,蘇州百姓對舊城的感情和保護意識強到你若沒有充分的理由說服他為什麼要動一塊磚、一塊瓦時,他會直接向北京中南海寫信告你狀。我聽說有一任蘇州市委書記在任三年,被老百姓罵了三年「大拆」。後來這位書記走了,他力主改造的老城老街改造好后,老百姓又經常念叨他的好。這事讓我深切體會到「蘇州幹部不好當」的真實含意。
但此時的蘇州人更清楚另一點:任何一種創新的產物都早晚會僵化,都早晚會走向反面。只有繼續不斷地創新才能永葆生命活力。思想解放的成果只有在繼續思想解放中才獲得可持續發展。「蘇南模式」是如此,其他模式也是如此,一切模式都不過是發展途中的一個路標。現實的自我否定並不意味對歷史的全部否定,而恰恰是對歷史更加尊重和未來的負責。
「我應該說是個生意人,但最先應該說是同里的一介農夫。」這是陳金根的開場白。我開始知道這位陳兄的老家就在距同里鎮不遠的龐山湖一帶,也知道了他是一個鄉鎮農民企業家出身,並且屬於起步比較早的一個。開始搞毛紡產品,後來搞冶金產品,再后連帶搞空調什麼的,由於企業的生意多數與上海大單位打交道,這使得他的事業越做越紅火。蘇州人會做生意,其中之一是善與用戶「軋朋友」。我賣你產品,還請你到蘇州、同里來「白相」(上海話,玩的意思)。上海人會「白相」,來時看蘇州景色,回時帶一車水鄉土產,其樂無窮。「蠻好蠻好」聲中,生意就「熱絡」了。於是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的陳金根也變得口袋越來越鼓起來,肚子和身子也跟著肥胖起來……
水,是我故鄉永遠搬不掉、罩不住的靈性。它是我的生命之根,是我故鄉蘇州大地的生命之根、之魂!
蘇州園林之多、之美與蘇州這塊地方獨特而富饒、人文薈萃和輝煌的歷史有著直接關係,同時與自然環境的秀美精緻有關。從遠古時代開始,姑蘇城裡修宮建亭就沒有停止過,尤其是越國美女西施到了蘇州后,夫差國王為了討這位絕代美人歡心,修了不少用現代人的話說的「休閑度假村」。那些古式「休閑度假村」講究的是有山有水有亭有橋,與院庭之外的蘇州景物要一致,所以漸成蘇州園林雛形。後來蘇州文人墨客多了,且雅興和修養不斷提升,於是園林的審美情趣和美學思想被越來越多地滲入其中,因此現在我們看到的蘇州園林無論大小,總是融建築、文學、書畫、雕刻和工藝於一爐,結合著疊石、治水、花木、裝飾等要素,為我們的中華民族留下彌足珍貴的瑰寶。
「有人將我們蘇州的發展視為『蘇南模式』。那麼『蘇南模式』是什麼呢?其實『蘇南模式』從廣義上講是一種無固定規則的模式,它容納著各種經驗,吸收了各種先進技術,聚集了各種力量,並從自己的本地實際情況出發,將其匯成一種合力,推進著蘇州整個區域的發展和向前。這樣的力量可想而知其威力……」蘇州幹部自豪地對我說。
我故鄉的萬余座古橋中最有名氣的要數寒山寺旁的楓橋了。該橋橫跨在古運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它的名聲是因唐代詩人張繼的那首《楓橋夜泊》而聞名於世。
這就是我的故鄉蘇州。
瞧,蘇州農民都知道啥是真正的好,「有味道」是他們的理想目標,「天堂」「天堂」,有味道就是好天堂。
遙知歌舞歇,可有歸烏棲。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頭腦。」相對論創立者愛因斯坦這樣說。聰明的蘇州人在嚴峻的歷史轉折關頭,他們又比別人更清楚和高出一籌:一方面派出數千名幹部全力以赴幫助鄉鎮企業全面轉制,一方面花大力氣左衝右突抓外向型經濟項目……如此握緊兩個拳頭,以萬鈞迅雷之勢,在短短的幾年裡實現了98%以上的鄉鎮企業的轉制,並將一定規模的企業又集中到鄉鎮以上的工業園區,同時調整產業結構,高調喊出「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這是蘇州人在發展鄉鎮企業過程中深刻總結出的一條血的經驗教訓,也是曾經被人在「蘇南模式」的光環上塗黑漆的一處隱痛——有痛,才能有痛定思痛。防止環境污染、保護土地資源,這是蘇州飛速發展過程中的兩大難題,巨大的經濟總量,洪流般的勞力擁入,使得蘇州人越發「雖富難安」。為這,他們給自己制定了一條鐵律:380萬畝基本農田保護是誰也不能碰的紅線,隨之他們提出了後來傳之全省乃至全國的經驗——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住宅向社區集中的「三集中」。於是,招商引資中有了一條「土地投資強度」硬性指標:每畝土地上的投資必須達到500萬以上,否則入門無路。
走過小垂虹,經「弄碧」,一路修竹萬竿,曲折環繞。來到「借紅軒」。此處西面暢豁,三面臨水,軒舉高敞,視野開闊,很便觀賞勝景。尤其是裏面設有「美人靠」,游步多時后小憩片刻,十分愜意。倚著「美人靠」,舉目環繞園內,可看到北面龐山水抱,景物清幽,雲牆繚曲,古木蒼鬱,湖石疊山,小橋流水。西面步石曲橋,亭台參差,花樹錯綜,倒影入畫,一派江南水鄉風味。南是曲廊縈紆,荷香四溢,有道是:「隔岸垂楊笑語,池荷映水新妝。」據說仲夏時這裏更是美不勝收,因為滿池荷花盛開,大有「餌之紅霞,驚之火流」的情趣。
鎮湖有一條綉品街,那裡家家戶戶都有美麗的綉娘在不分日夜地揮針綉畫,她們的作品既可是百姓家的日用裝飾,又有國家元首間的饋贈品,名揚天下。那些綉娘能將一根頭髮粗細的絲線劈成64股,這樣的技藝,中國獨一,世界無二。難怪南朝高士張率先生這樣讚歎道:「尋造物之巧妙,固飾化于百工,嗟莫先於黼。自帝虞而觀風,雜藻火與粉米,郁山龍與華蟲。若夫觀其締綴,與其依仿,龜龍為文,神仙成像。總五色而極思,藕羅紈而發想。具萬物之有狀,盡眾化之為形……」
蘇州人永遠離不開小橋,因為小橋是他們身體內的血管,架連著肢體的每個部位,那小橋下還有潺潺湍動的流水,如人的血液,源源不斷地保證著生命的延續……
「一河之隔,人家的原材料,人家的銷售成本低了又低,利潤高出我們幾倍,而且老闆可以當場付現,甚至十萬百萬的現鈔出手也沒違規、違紀一說,可我們呢,廠長請客商吃一頓飯因為沒有發票卻弄不好被說成是貪污!別無選擇,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浙江人俘虜過去了……」一位在蘇州土地上當了15年鄉鎮企業的廠長經受不起浙江人五萬元的年薪誘惑,帶著10多名骨幹跨過一道十來米的小河,在浙江嘉興的一家私營紡織廠安營紮寨,不到半年這個廠長獲得20萬元「分紅」,那10多個骨幹每年也有4萬元「紅利」。
捫石人行倦,分巢鳥亂啼。
兩行碧柳籠官渡,一簇紅樓壓女牆。
很難想象,假如伯泰、仲雍兄弟二人不是因為謙讓和忍辱負重,來到當時的江南濕地,「斷髮文身」,何來吳國的偉大紀元?何謂「斷髮文身」?就是因為當時吳地到處是荊蠻荒蕪的水域之地,長發飄然不利於勞作,於是只能「斷髮」。而當時近靠大海的吳地水害常發,處在蒙昧時代的人們以為是「水怪」,於是在自己身上刺畫花紋,打扮得像個怪物,企圖以毒攻毒抵擋水怪的侵襲。伯泰、仲雍原是王室公子,也要「斷髮文身」並終日與百姓下地蹚水,流血流汗,足見其磨礪。傳說仲雍有個小孫女叫女紅,那一日恰在隔壁內房縫衣,聽爺爺仲雍在與鄉親們商議如何減少因「文身」而引發的感染喪命的對策,不慎一針扎破了手指,血滴在衣料上,為了遮掩血跡,女紅用絲線在血跡上綉了一朵梅花,豈料這一偶然事件使她頓生靈感:為什麼不把刺在身上的花紋刺在衣裳上呢?女紅被自己的靈感所感動,連續七天七夜用五彩絲線綉成了一件圖案衣裳。這綉https://read.99csw•com上花紋的衣裳試穿的正是她爺爺仲雍。穿上繡花衣的仲雍迫不及待地跳到水裡看效果,據說水蛇等看到這美麗的「怪物」,嚇得紛紛逃遁,於是仲雍高興地下令勾吳全境推廣這種繡衣,以替代文身,從此吳國興盛刺繡,也再沒有人懼怕潮起潮落的「水怪」現象了。最早的「蘇綉」就是這樣誕生的,以前的綉娘也叫「女紅」。關於「蘇綉」誕生史,還有一種說法在蘇州的第一部地方志漢朝的趙曄所著《吳越春秋》中載道:「禹乃登山,仰天而嘯,忽然而卧。因夢見赤繡衣男子,自稱玄夷蒼水使者。」此文道的是在伯泰、仲雍兄弟之前的大禹來到吳地為與土著人打成一片,不得不整天裸身奔走,苦不堪言,於是大禹不得不苦思冥想解決方案,有一日大禹謊稱夢見一個上蒼派出的使者是穿著龍紋繡花衣。迷信的遠古者一聽皆學天使從此穿起了繡衣,替代了以往的文身。看來無論是哪位發明的繡花衣取代文身,「蘇綉」的誕生皆有一個血與淚的代價。
「浙江的私營企業火得很,為什麼我們的產品越來越成問題,人家的企業越辦越紅火?到底奧妙在哪?」
什麼叫對國家的貢獻?什麼叫對民族的創造?什麼叫偉大的時代精神?
蘇州現存最早的橋要數「寶帶橋」了,它建於城東南郊的古運河旁,跨于澹臺湖口。現在所看到的寶帶橋共53孔,均為青石砌拱券,橋全長317米。寶帶橋在建橋上有兩大特點:一是使用了柔性墩,代替了冗長的堤堍,從而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在橋中建造了剛性墩,可以防止多孔橋的連續倒塌。二是該橋拱券砌法也很特殊,既不同於趙州橋的單拱拼合法,又不同於盧溝橋的條石弧砌法,而是採用了二者結合的多鉸拱。寶帶橋因其獨特的建造特點而被列入中國16座古橋之一。「雲開霄漢遠,春入五湖深。天外虹飛彩,波心日瀉金。」明朝蘇州才子文徵明把「寶帶橋」的仙境描繪得如此出奇,令人嘆為觀止。
有人把太湖的七十二峰比做浮於水晶盤中的一顆顆青螺,此乃絕佳和出神入化的比喻。試想一下,你坐在湖中的船舶上,再閉上眼睛,然後猛然睜開,但見藍天白雲下碧漪漣漣的太湖如同一隻巨大的水晶盤,那一座座峰青翠翠的,大的如田螺,小的如螺螄,這兒一顆,那兒一顆,吸附在這個盤子上,何等悅目,何等詩意!如果你能晨暮堅守,還會發現那「盤中青螺」是活動著的,是變換著的,忽而高頂穹空,忽而藏身於地面,忽而隨浪波動,忽而凝固成湖體本身……
「科學家碑廊」可能是靜思園與所有蘇州園林最顯著的區別了。在這裏可以看到吳地古時與現代的那些著名科學家的石像與石刻箴言。在這裏,那座造型獨特的「計成亭」毫無疑問是最顯眼……
閻市長的「味道」更有趣了,他說他現在正在著急一件事:蘇州開放后,說蘇州話的人越來越少了。「許多領導和外地來的朋友都問我,你們蘇州話那麼好聽,咋現在大街上聽不到了?這讓我感到嚴重。過去蘇州比較封閉,不講普通話,只講軟綿綿的本地話,後來開放了,與外面的世界暢通了,講普通話的人越來越多,這是好現象。但蘇州是個有自己文化的城市,如果蘇州人連自己都不說很有味道的蘇州話了,那這個城市就沒有味道了……」嘿嘿,閻市長的「味道」論又來了!
先說面積:早已完工並對遊人開放的第一期工程的靜思園有66畝地,其設計是由蘇州園林設計院和上海同濟大學的幾位當代著名設計師指導建造的,其整體建築呈東宅西園格局,園林為「二湖一帶」,即北面的鏡湖、南面的小龐山湖和中間一帶的「枕河人家」,園中的水面佔地約全園的三分之一以上。園中主要景觀有鶴亭橋、小垂虹、靜遠堂、天香書屋、龐山草堂、蘇門磚雕和盆景園、歷代科學家碑廊、詠石詩廊等。
乘舟向山寺,著履到漁家。
那小橋是我父親的脊樑,

江水、河水、湖水、塘水……

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
何謂蘇州「雙面綉」?或許有人見過這樣一幅著名的《貓》綉。那綉架上的《貓》,一面是一隻灰狸貓,翹首凝視,神態逼真,從另一面看則是黃狸貓,形態一樣栩栩如生。這就是典型的雙面綉,同時還稱為「雙面異色綉」,因為它兩面的貓物顏色不同,綉這樣的作品,除了雙面繡的基本技術外,還要照顧雙面針腳、絲縷,做到兩面色彩互不影響,針跡點滴不露,其內的藏針隱針要藏得妙隱得巧,只有高超的藝人才能完成得了此類佳作。
君不知一曲孟姜女哭夫吳歌唱倒了萬里長城?
江蘇省委和李源潮是講求實際的,「兩個率先」到了他們手裡可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硬邦邦的「4大類18項25個綜合指標」,其中第一大類就是經濟發展指標,它具體包括人均GDP、二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城鎮登記失業率等幾項。「全面實現小康最核心的問題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必須以富民優先,以老百姓切身感受為依據,以廣大人民群眾滿意為標準。」省委的文件上這樣明確,李源潮說得更直白和堅決:「農民純收入不到8000元的,一票否決!」
到了2005年的蘇州更了不得:全市GDP過4000億元,等於1982年時的全國總量。這一年GDP總量統計一出,使得蘇州在全國大中城市的排名一下從第七位躍升為第四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由全國第六名躍升為全國第二名(僅次於上海),農民純收入全國第一……
蘇州便是。蘇州的發展包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部標誌。
這「味道」里的學問太深了,所有想學蘇州的人如果不懂得蘇州人講的「味道」之說,你就永遠無法學到他們的真諦。
其實蘇州人所擁有的這種超越於他人的修養、靈性、文化與哲學從他們的遠古祖先那裡就已經開始顯現——
蘇州的貢獻、蘇州的創造、蘇州的精神便如今天的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和對人類文明進步所發揮的作用一樣,你無法忽視,也無法不被它的光芒與偉大所折服。然而,許多人並不真正了解蘇州,或者並不真正認識「蘇州精神」是什麼,他們只把蘇州看成是簡單的「好地方」——自然條件好、人聰明、機會多,他們並不知道蘇州的這些「自然條件好」、「人聰明」、「機會多」並非天造的,而是蘇州人的汗珠甚至是流血犧牲以及千百年、千百回磨礪與挫折之後所換來的,是在這樣的千百年、千百回的磨礪與挫折中熏陶出的超越於他人的修養、靈性、文化與哲學。
「龍眼」——多麼準確而形象的比喻!
有。但似乎又很不夠。
現在你應該知道什麼是蘇州了!
我常想,人們都說蘇州人的性格是水做的,是水的柔性與地之肥沃及陽光的充足而熏陶出來的,似乎做什麼事都能成功。難道真是這樣的嗎?其實否也,聽了孫子的故事,也許你會有另一番了解蘇州的聰明之處是何處而來。
「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云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雲而秀媚。水以山為面,以亭榭為眉目,以漁釣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漁釣而曠落。此山水之布置也。」我的祖先這樣品評蘇州的山與水之間的關係,故而有「天下之山,得水而悅;天下之水,得山而止。」有山有水,山水相依,才能有醉人的勝境。
宋代詩人范成大的這首《晚入盤門》勾起我當年的一番在長江大堤參与治水戰鬥的悲喜交織之情。
這就是我故鄉的不敗經。來自這個地方的獨特文化與獨特精神世界,以及他們的獨特修養和氣節。
然而有誰將蘇州人的大富、大勝、大成者的品質與品質來源真正挖掘與總結出來了呢?
不管如何拆「富」,同里依然富甲吳中。由於它富而又處獨特的地理環境,一般想進同里還必須通過舟楫方可。四面環水的富甲之地,從此成了富紳避亂的好去處、各業勞動人民謀生髮展的寶地,當然也有朝廷落官到此安家隱居。同里便在這種情形下越發興旺昌盛,出了一個狀元、42名進士和90多個舉人。讀書人和官人一多,小鎮就更加繁榮富強。同里距蘇州古城只三四十里路,落戶此地的有錢人和文人墨客少不了學學蘇州城裡人的生活方式,於是造景修園便成了同里的一大古史。同里造園林,需要特別一提的是這裏主要有個名叫計成的中國造園巨匠。計成生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他所著的《園治》,是中國造園學的經典著作,不但影響中國,且傳播到日本及現代西方。同里有這麼一位造園大師,那麼蘇州園林的興盛之風和藝術風格就不一定是同里人學蘇州城裡人,而可能是蘇州城裡人學同里人了。
陳金根讓我解開了第二個疑惑。
「圓融」,又像一顆鮮紅的血滴,又如一粒晶瑩的汗珠,但細細看去,它更似我父老鄉親的崇文、融和、創新、致遠的心靈家園與精神世界……
呵,潺潺河流,川流不息,呈現的是一種通達四方的追求。
談蘇綉,必須要提到一位重要人物,她就是現代蘇繡的奠基者和蘇綉教育家沈壽。沈壽原名雲芝,因在1910年她的兩部作品在世界萬國博覽會上引起轟動並獲得「世界最高級卓越獎」而後來被慈禧太后賜了一個「壽」,故更名為沈壽。蘇州綉娘沈壽自學成才后與才氣橫溢的畫家余覺結為夫妻,倆人並蓮合作,使得沈壽的綉品藝術達到高峰,開創了蘇繡的「模擬綉」新風,沈壽后在南通辦了中國刺繡女子學院,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繡花藝術家。
多數人只以為江南水鄉的蘇州只有水與橋,或者只有江河湖塘,其實蘇州還有很多山巒,雖然這些山巒比不上神州五嶽,但蘇州的山幾乎每一座山巒都充滿了靈秀之感。如太湖邊的吳山,雖不高,但卻綿延數十里,由於它身伏太湖水域之邊,常倒映于萬頃湖水之中,彷彿是天造之畫,難怪柳宗元嘆言:「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名鎮木瀆的西北靈岩山可能是蘇州境內的山巒之代表,它四周峰巒環繞,自北向西依次有天平、塞山、銀頂、穹隆、香山、清明等山巒,自南向東依次有橫山、黃山、獅山,楞伽山,可謂峰聯嶺屬,或起或伏,而靈岩則居其間,獨秀挺拔,故有「吳中第一峰」之稱。
就說鶴亭橋,此橋是靜思園的標誌性建築,它一改蘇州園林「小橋流水」的風格,百米之長的橋體橫架湖心,氣勢磅礴,其整體樣式襲用滄浪亭的樓宇式飛檐作廊橋之頂,更顯凜凜威風。鶴象徵著人類最優良的品質,它寓意長壽、忠貞和幸福、吉祥。鶴亭橋採用一高兩低形似一展翅飛翔的仙鶴,凌空橫跨在湖水兩岸作為隔景。橋體用金石構築起的一大兩小半圓形拱孔,與之平靜如鏡的湖面貼在一起,形成三個動靜相宜的圓孔,站在湖岸遠望此景,寓意深長,美輪美奐。
崑山也說軟綿綿的吳語,但君不知崑山人一邊說吳語,一邊喝著陽澄湖水,其性格里早已融進了習慣於跟大海風浪決鬥的上海人敢闖的血氣方剛。
流水是我母親的甘甜乳汁,
蘇州的發展30年,其印痕非常清晰:第一個台階是在鄧小平同志構架的「翻兩番」和「小康」思想的影響下,通過鄉鎮企業走上了工業化道路;第二個台階是緊緊抓住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極大地推進了本區域的經濟國際化和城市現代化,率先實現了「內轉外」的歷史性跨越;第三個台階是本世紀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率先按照江蘇省委制定的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而全面發展。30年,三個大台階,使蘇州的發展進入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樣的速度和進步,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罕見的奇迹。
公元1014年,迷通道教的宋真宗率領百官到亳州去朝聖太清宮,浩浩蕩蕩的車馬路過南京,整個城市轟動,人們爭先恐後去看皇帝,惟獨有一個學生閉門不出,仍然埋頭讀書。同學見狀呼他:「快去看呀,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可這位埋頭看書的學生隨口說道:「將來再見也不晚。」便只管繼續讀他的書。果然第二年這位學生得了進士,見到了皇帝,他便是後來成為宋朝一代名相的范仲淹。范仲淹是蘇州人,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都是吳越國朝中的官員。由於父親早逝,范仲淹小時候生活十分艱苦,在襁褓時就隨改嫁的母親到了山東。寄人籬下的小范仲淹進取愛學,後來當官后一直不忘百姓之苦,并力主改革舊端和根治國家之弊病,所以才有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理想與胸襟,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人品和閃光思想在那篇傳世之作的《岳陽樓記》中淋漓盡致地得到了揚灑……
很難想象,假如伍子胥不是因受殺父滅族之痛、之恥,他身為一代名將而怎能落魂吳國街頭當乞丐?也正是因為吳王重用,他才上書「欲立強國必先立城郭」,並用七年時間「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建起了「周四十一里二十一步二尺,陸門八,其二有樓。水門八」的「吳大城」,即古蘇州城,亦叫「闔閭城」。歷時2500多年的姑蘇城,為什麼依舊被當代人所驚嘆欣賞與讚美為人間極品的「東方水城」?是因為它的設計充滿了「能進能退」、「能攻能守」和便於生活、四通八達的建築傳世經典。伍子胥其實並不是建築專家,但他內心的那份強盛吳國、復讎楚國的強烈心愿使他對蘇州城的傾注程度遠遠超越于任何一位偉大的建築學家的智慧與藝術。有興趣者現在仍可在漫步蘇州街頭時體會到當年伍子胥建城時那種因勢利導的高超藝術。「坊市棋立,橋樑櫛比」。蘇州老城的街坊與河道是并行的,一街一河,街、巷、橋、店、廟、宅、埠、衙等皆臨街、臨水布置,前門沿街,後門臨河,前門御車,後門登船的「門前石街人履步,屋后河中舟楫行」的那種現在常聽蘇州人說的「雙棋盤」格局的獨特水鄉景象。這種「雙棋盤」格局的水鄉建築是中國惟一的,後來對蘇州乃至整個江南水鄉城鎮建築都起到過示範作用。「二八城門開道路,五千兵馬引旌旗」。古蘇州城有八座城門,它們為抑制外敵入侵和通達四方濟民強國發揮了極端重要的功勛。
到過蘇州的人都見過這裏的百姓喜愛住在一條條深深的小巷之內的庭院內,而不太喜歡住在那些高樓毗鄰的地方,這是因為他們認為小巷子深處才有味道,這味道是曲徑通幽,靜謐恬淡,祥和平安。這樣的小巷子深處,白天她像一位安靜讀書的少女,傍晚她像一位依燈繡花的閨秀,即使到了只有蛐蛐叫的深夜,她也還只會像是一位熟睡的美女,總有說不盡的美意。
而蘇州人更有一個特別之點是:他們更講究面子與夾里的統一,而且常常把夾里的光亮、實惠與真實看得更重要。因為「暖不暖,靠的是夾里」。我的父老鄉親最懂得這個樸素的真理。
蘇綉作為中國四大傳統名繡的瑰寶,早已被世人所矚目和喜愛。而蘇綉中最為耀眼和名貴的要數「雙面綉」。所謂雙面綉,就是正反兩面都可以觀賞,甚至一模一樣,這樣的工藝是蘇綉獨有的高超藝術和表現形式。
小橋流水,是我故鄉的風韻
我還想起了另一個蘇州的偉大先人,他就是宋代改革派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大清官范仲淹。
蘇州園林里的人,有笑——笑出漏窗玲玲聲,有哭——哭不透三牆兩橋,有悲——悲不知天下還有更悲事;有喜——喜不知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
說蘇州,不說園林等於什麼都沒有說。可見蘇州的園林在蘇州的地位。據有關記載,蘇州園林在明代時有271座,清代尚存130座。新中國成立初期,古城和近郊可稽可查的園林有114座,亭園74處。
蘇州的園林如畫、似謎、勝仙境。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蘇州的發展與進步舉世矚目,有人也對此總結和提煉出了諸如「蘇南模式」、「蘇州精神」、「蘇州之路」等閃耀之詞,可什麼是真正的「蘇南九-九-藏-書模式」、「蘇州精神」和「蘇州之路」的靈魂與核心呢?又是什麼東西真正形成了這種「蘇南模式」、「蘇州精神」與「蘇州之路」呢?
怎麼辦?蘇州市委、市政府面臨又一場嚴峻的考驗。讓人欣慰的是他們在這場爭論中又一次清醒,又一次獲得了思想大解放,又一次勇敢地面對「市強民不富」的現實……於是蘇州便有了後來的「天堂城市掀起富民運動」的波瀾壯闊的新戰鬥、新舉措。比如2004年蘇州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了「富民強市」的口號,之後又在「富民強市」的總原則下著重強調「富民優先」的工作方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於富民,我們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實施富民優先工程,讓全體蘇州人民感受、分享更多發展成果。」這是蘇州市委在全體人民面前作出的莊嚴承諾。
河多自然橋多,我故鄉的河多如網狀,我故鄉的小橋因此也多如繁星。不用置身實地,只要一閉上眼睛,那蜿蜒交錯的河流就像飄然舞動的白練,而一座座橋樑恰似那練帶上閃光的珍珠……它們都會在我的腦海中閃現。如果把一條條河流比作五線譜,那麼一座座古橋就該是一個個跳動著的音符,它們交相輝映,交響共鳴,將吳地的美麗圖景變成可以留在人間與詩人華章里的佳作。
徹底的否定是唯心主義的。蘇州鄉鎮企業從無到有、直至成為「半壁江山」,一切講實事求是的人誰也無法否定它對國家、集體和廣大人民群眾所帶來的深刻而直觀的積累與貢獻——那些年農民們蓋的小洋樓、昔日泥濘的鄉村土埂變成了四通八達的水泥馬路,還有學校、醫院、圖書館等等公益事業的大改觀,難道是天上掉下黃金白銀后才換得的這些嗎?
然而蘇州的幹部們依靠鄧小平的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工作的指導,幾十年來很完美地完成了一棒接力一棒、一棒更比一棒強的執政任務。
「綠色蘇州」、「生態蘇州」、「文化蘇州」「平安蘇州」、「情趣蘇州」就是在這種情形下被一個個地提出來,並且一個個被實實在在地做了出來。
曾有人說過:「如果把刺繡比作工藝美術中的皇冠,那麼雙面綉就是皇冠上的明珠。」
……
架在我通向理想的道路上
「過去建園林,都是做大官的,或者是文化人,沒有聽說老百姓能去建園林的。我是個夢想者,小時候就做著有個自己的園林的夢想。但這個夢想的實現得感謝鄧小平,感謝改革開放的時代,也感謝蘇州地方的領導和我的父老鄉親們的大力支持。」陳金根說,蘇州的園林過去都是為家庭所用,不對外開放,因此精緻小巧。這樣的園林與蘇州的社會文脈相關。「但我認為,園林存在的最具價值的是它的文化性,尤其是體現著主人的文化意識和品位,一個園林就是一個人的心境、一個人的胸襟或者說是一個家庭的心境與胸襟,再說透一點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人的精神家園。其實在這一點上,富人與窮人應該是平等的,當官的與百姓也是平起平坐的,每個人、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家園,都有資格接受園林藝術的文化熏陶。尤其是中國今天進入了小康社會,我們蘇州的老百姓靠黨的政策富裕了起來,為什麼就不能去享受封建社會那些帝王將相和財主們所能夠享受的物質和精神的財富呢?這就是我有了錢后想實現的一件事。」
2004年,蘇州被入選當年「全國十大最具活力城市」之首,並獲得惟一的年度大獎。到這一年年底,蘇州市區的綠化覆蓋率達40%,人均公共綠化地達8.6平方米。古城區內的居民出行350米即有一處小遊園;全市建成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9個縣級以上風景名勝區和5個縣級以上森林公園,受保護地區面積佔全市面積的10%,整個蘇州市的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87%,在全國重點城市名列前茅。
而這僅僅是夢想而已。
蘇州人要感謝祖先的英士很多,其中最需要感謝的是那些造水、治水和利水的英士。大禹不用說了,他在太湖降龍治水傳說不僅表明了人類是可以戰勝一切自然災害,同時也給吳越先民留下了寶貴的治水經驗。其後的伯泰、仲雍是以身作則帶領土著人破除了「水怪」的騷擾而平安了這塊荒蠻之地的野性,最早開鑿的「伯泰瀆」給這裏的庶民帶來了灌溉、航運和飲水的多方面利處。還有像春秋時的范蠡、三國時的孫權包括秦始皇、主張開鑿大運河的隋煬帝、吳越小國王錢鏐、宋朝的范仲淹和趙霖,以及明朝那位以智斷「十五貫」冤案著稱的況鍾、欽差大臣海瑞及在此當了五年官的林則徐等都為我的故鄉吳地做過造水、治水的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前二十多年裡,農民出身的毛澤東是造水、治水最傑出的貢獻者。我和我父親都是他的「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擁護者和戰鬥員,我父親成為一名共產黨幹部就是因為在水利工程大戰中的突出表現,那時他22歲。至於我,就年齡更小了,17虛歲時就在長江大堤上跟著大人們苦戰了三個月,那一幕我永遠忘不了:江風吹得刺骨疼痛,雙腳踩在冰涼的爛泥中要不停地走動,因為肩膀上有一副一百多斤的擔子壓著……我們少年時是個瘋狂的年代,但我常為自己曾經為家鄉的水利所作的一份貢獻而自豪——因為現在的年輕人不可能有我們那時的這種磨鍊了。
「骨頭硬,又長肉,才是味道。」這是市長閻立的話。瞧,他也在講「味道」!
真正意義上的蘇州園林建築史是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的,那時建造了姑蘇台、館娃宮、長洲苑等。東晉以後,佛道寺觀、私家園林更是陸續興起,如辟疆園、雲岩寺、普明禪、保聖寺、玄妙觀、紫金庵、滄浪亭、獅子林等。明、清時代,蘇州的私家園林更是蔚然成風,約有500餘處,有錢人和那些文人墨客皆以修造園林為驕傲,有點像今天有錢人置地蓋莊園一般。那個時代朝廷里做大官的人也十分傾情到蘇州城裡捐錢修建園林,以標榜自己的顯赫地位和德性,如明代王獻臣的拙政園、徐泰時的留園、甫里許自昌的梅花墅,清代宋宗元的網師園、顧文彬的怡園,都是非常著名的園林。
「同里有退思園,那是一代舊臣任蘭生罷官后回故里建的一座園林,其取名『退思』,意有『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當然也含有教誨後代『退思而進』的意思,但更多的還是明哲保身。有人建議我給園林取名為『進思園』,進與退固然對稱而具有鮮明的互照與對比,但似乎『進』字少了些園林應有的雅和蘇州人的文化內涵。『靜思』二字是費孝通老先生的主意,他建議用靜思,並說:富而思進,靜以致遠,這既是一個成功企業家必須具備的,而且也是全體富裕了的蘇州人民所需要的精神境界,於是『靜思園』就這樣產生了。」
爺爺告訴我,他當年做生意時多半是在橋上「碰面」。「碰面」就是會見、會面的意思。「生意談得好不好,橋上碰面見分曉。」我現在還能記得爺爺說過的這種話。可見小橋還是與外人談判、與外界對接的地方。
……
「全是他自己掏的錢?」這是我特別想知道的第二個問題。
我所惑的一個問題解開了。
小橋的作用很大,便利河兩岸的交往和方便行人車馬是最顯著的用處。而對船航者來說也十分有用,因為蘇州離大海很近,潮漲潮落時那些出門的船艄公經常在小橋旁歇工待機。
清澈、奔涌而富有感情的水,依然在我故鄉長流……
沒有一個地方的水會有如此豐富多彩的形態。這樣的水總是富有激|情,善於創新,勤於思考,勇於運動,有激|情,有創新,有勤思考,善運動的水是世上最好的水,是我們一切生命之水。
「蘇州發展好,應當率先在全國全面實現小康,率先在全國基本實現現代化。」江澤民、胡錦濤兩任總書記分別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向蘇州發出號令。
這就是蘇州人。既有江河之勢的力量與勇氣,又有湖塘之水的包容與平和,還有春雨般滋潤大地的涓涓修養。
蘇州的水最多的一塊地方是太湖。太湖是蘇州的母親的胎腹,太湖之水是蘇州的母親的胎盤裡的洋水。沒有了太湖和沒有了太湖之水,便沒有蘇州的生命與生長的可能。
蘇州美,美蘇州。蘇州之美,美在「小橋」、「流水」、「人家」……
答案更加小了。
當代的蘇州是什麼?有人說蘇州是一種模式,有人說蘇州是一種精神,也有人說蘇州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與方向。其實,蘇州從伍子胥建「闔閶城」那天起,註定了她是一種獨特、一種文化、一個鐫刻著中國獨特文化與奮進追求的精神家園。
上世紀80年代,陳金根的企業有一定發展后,他的企業恰巧在上海舊城改造中做事,於是對古建築、老古董非常感興趣的陳金根吩咐手下:「看著有點意思的老貨色都給我留著、拉回同里去。」這一留、一拉,日久天長后,陳金根的「家」成為「老古董」的大觀園。「開始置了十畝八畝地做個小園林,後來請上海朋友來白相,他們覺得有味道,於是我就慢慢把園子做大,一直做到現在這個樣子……」陳金根說。
什麼是蘇州的最美?有人會說沃土。有人會說是這塊沃土上的歷史遺韻和人文勝跡。也有人會說是這裏一年寒暖分明的四季,尤其是春天桃花與菜花並開的田野風光。有人還會說是蘇州的女人,尤其是那些垂髮揮針的綉娘和唱著嗲里嗲氣的舞台美眉……乾脆有人說是陽澄湖的螃蟹、太湖的鮮魚和飄香的桂花黃酒。其實蘇州的美物,可以寫下千行萬句,但在我看來,蘇州之美,乃是天造之物的江湖河塘之水。
在蘇州老百姓的眼裡是另一種發展的新景象:樓房改成了小別墅、小莊園。河水開始能見底,魚兒又在水面上嬉戲,白鷺飛滿了湖塘……
「好個啊!蘇州味道肯定蠻好個來!」我用同樣的蘇州話回答他。
江河湖塘,組成了蘇州人獨特而絢麗的性格,那性格既是豪放的,又是柔美的;既是開放的,又是含蓄的;既是粗獷的,又是細膩的。是豪放中的柔美,是柔美中的豪放;是開放中的含蓄,是含蓄中的開放;是粗獷中的細膩,是細膩中的粗獷。因而蘇州人自古常勝不敗,因而吳地長盛不衰……
「圓融其實是一種心境,一種胸懷。有了它,才能致遠,才能太平,才能永恆。」這是三年前我在探訪蘇州寒山寺時,方丈秋爽所說的話。當時這位高僧並不知道我要為蘇州寫書。我出於對父老鄉親們常掛在口頭上的「圓融」二字的詞義探究,順手將它寫在手心底請教同桌鄰坐的方丈,他如此道來。
「沒啥奧妙,人家姓私,我們姓公,一字之差,效益和效率差之十倍百倍。市場經濟競爭如此激烈,我們不敗才怪!」
石橋對附近的居住者更有諸多好處。記得小時候,每到夏天季節,傍晚我爺爺總是搬著小木凳、手持搖扇端坐在石橋上給我和小夥計們海闊天空地講他年輕時的風雲歲月事。小石橋給我這樣以上的年齡的人都留下了許多童年的美好回憶,可以說,我們的小時候是在小石橋的流水聲中走過來的。
其實真正的哲學家和文化人屬於陳金根這樣的人。蘇州人幾乎個個都是哲學家,他們的為人處世便是這樣的哲學家。
然而這還不是蘇州人欣賞女人的全部,蘇州人欣賞美女的最根本的一個標準是看她的手美不美。
《孫子兵法》的偉大之處在於它充滿著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孫武不僅相信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更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運動和變化著的,強調戰爭中應積極創造條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成對立面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這是人類在遠古時代就具有的何等高超的思想藝術!我們最熟悉的孫武「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著名論斷,其深刻的哲學思想和辯證法,不僅是軍事學說,而且是能夠運用於各種人類社會活動中的法寶。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霍吉茲在《企業管理》一書中這樣指出:「《孫子兵法》中所揭示的許多原理原則,迄今猶屬顛撲不破,仍有其運用價值。」日本企業家大橋武夫在《兵法經營大全》中指出:「採用中國的兵法思想指導企業經營管理,比美國的企業管理方式更合理、更有效。」自孫武傳授兵法的幾千年來,世界各國之間的軍事、外交、經濟、文化之間的各種爭戰,很多都是用《孫子兵法》來化解的實例。
前者不易,後者更難。
蘇州是水育之地。蘇州土不露頭的時候是一片汪洋之水,蘇州的土露頭之後仍是水繞水環之地。蘇州成為九州富國時也是因為水秀湖色的烘托與孕育之下方顯繁榮的。
「2002年時,我們全市的財政收入也還在300億元左右,可到了2008年時,全市的財政總收入已經達到1500多億元。5年時間,增加了4倍。這樣的增幅在世界發展史上絕對是少有的!」一位蘇州市領導告訴我。
蘇州人對圓融格外偏愛,是因為他們的傳統文化和現實追求中深深滲透了這種心境與胸懷,而正是這種心境和胸懷,使得蘇州這塊富足之地蒸蒸日上,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著……
蘇州人沒有辜負黨的領袖和上級的期望。到2008年,全市的GDP達6701億元,財政收入66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80元。
哈哈……我們忍不住一起開懷大笑。我們一個是北京的「蘇州人」,一個是南京的「蘇州人」。
現在的蘇州城與2500多年前時伍子胥建造的「闔閭城」從面積和風格上已經有了極大的變化,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值得慶幸的是蘇州這些年在保護老城上所下的功夫和投入是空前的,你若有機會到蘇州一游,你就會發現這一點。對待古城的保護是一門大學問,對蘇州這樣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來說更是如此,一方面她是國務院發文明文規定的一座整體風貌需要保護的城市,同時,她又不得不與現代文明社會接嵌,保護和改造成為擺在蘇州人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聰明的蘇州人採取的態度是:老的不動,不動並不意味著絕對的原樣,要保持原樣就得在「動」的時候下功夫。為了這「動」與「不動」,蘇州近幾屆政府領導沒少動腦筋,甚至沒少受各種壓力。然而這種壓力帶來的效果是我們今天能夠讓世人看到的蘇州古城裡的傳統與現代、古老與創新之間流動著的那種美觀、深刻和韻味——當然是具有東方水城特色的那種暢流著文化和民風的韻味、深刻與美觀。它們仍然是我們記憶中的觀前街、幹將路、滄浪亭、獅子林、虎丘塔和粉牆黛瓦的民居、花木飄香的小巷及亭園塔斜的映月……
吳國之地的蘇州,歷史上出過無數偉大的思想家,他們的產生與存在,註定了這塊沃土的富饒與強大、豐收與壯美。

小橋、流水、人家……

比如像蘇綉,本來已是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了,可蘇州人還要努力提升工藝,他們創造了「雙面綉」,表裡如一,正反面都經得起觀賞,而這就算是精益求精了吧?可蘇州人又繼續思進,創造了「雙面異色綉」——同一幅綉品上正反兩面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美輪美奐,讓外人無任何挑剔的話可說!
園林帶給我們的思想意識是深邃與完美的文化。
呵,浩淼太湖,碧波萬頃,呈現的是一種寬闊坦蕩的胸襟。
「必須定時間、定任務地轉制!」市委的死命令。縣政府的死命令。鎮上的死命令,企業和工廠關上門也要完成的死任務!
於是,又有一批批盛澤人過河去了。這回不再是盛澤人,還有震澤人,甚至是吳江以外的崑山人、常熟人,甚至還有張家港和老吳縣人。
我故鄉的橋多,最顯著的原因無疑是河多而不得不建造的。小橋大多是鄉民們自發捐錢建造的,古橋基本都是石橋,也有少數是木質橋,還有個別是竹橋。石橋以拱橋和梁式橋為主,既堅固又美觀,尤其是倒映在水中十分好看。
有人已在私底下「悄悄革命」——把僵板的企業分配製度和產權制慢慢分解成集體的、個人的,還有企業主的,甚至是徹底的私人承包制的、部分出租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