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走向共和 第十四章 必須做皇帝

走向共和

第十四章 必須做皇帝

有人可能奇怪:孫先生怎麼說得多做得少?你誤會了,孫先生的動作還是相當迅猛的。關於孫先生「二次革命」后的反袁經歷,下章具體再講。
這兩個心懷不滿的北洋功臣,將成為袁世凱的大問題。
至於第二個版本,雖不浪漫卻更加可信。
一心想當太子、一心想繼承皇位的袁克定,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很早就進入政界的他隨著父親的倒下而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閻錫山不僅在袁世凱出山後大力鎮壓革命黨表明立場,還把老爹閻書堂送到北京做了人質。
但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袁世凱是想當皇帝的。
北洋系統公開分裂!曾經獨霸天下的北洋系統正式分裂!
他決定站出來阻止袁世凱,以匹夫之身去挑戰袁世凱背後的國家機器。他不是沒有考慮過失敗,但不畏懼失敗。
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
排在名單首位的是蔡鍔同志,此人後來第一個豎起反袁大旗。
1900年,蔡鍔的老師唐才常、梁啟超等人成立「自立軍」,計劃打到北京去營救被慈禧軟禁的光緒。因為他們堅定地認為,開明的光緒皇帝能給民主和自由保駕護航。可還沒來得及起事,唐才常和左膀右臂們便被張之洞一窩端。唐才常隨即被殺。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帶著無盡罵名去世,時年57歲,他也沒能打破袁家牛人活不過58歲的紀錄。

好大的兩個反賊

此後,他考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軍事。1904年,蔡鍔畢業回國,後進入雲南講武堂當軍事教官。
可能性二,為了保存實力。
這是由另外兩人的性格和興趣所決定的。
眾叛親離的壓力、長期的政治鬥爭和繁重的公務壓垮了袁世凱本就有病的孱弱身板。袁世凱倒下了。
這三位的觀點是一致的,都贊同君主立憲。不過就表達方式而言,後面二位要含蓄得多。
想當初,擁護袁世凱稱帝的人之中根本就沒有這二位。這麼看來,袁世凱已經有借坡下驢的意思。果然,此二人異口同聲地支持取消帝制。
就像《三國演義》中所寫,劉備被曹操軟禁后,天天躲在住處的後院里種菜養花,擺出一副安於現狀的樣子,做起了全職宅男。時間久了,曹操便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難道劉備真失去了爭雄天下的大志,甘做一田舍翁?於是殺劉備的心思不再如以往堅定了。
可換誰去?沒有選擇,只有段祺瑞和馮國璋。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通告各界:「盛情難卻,我準備做皇帝了,計劃明年1月1日登基。」
當年的意氣風發,縱馬馳騁只能在腦海中回味了。
袁世凱想一切都回到沒有當皇帝之前,重新來過。但不會有人給他這個機會。

新的開始

嚴復,這位早年的北洋水師學堂教導主任,後來的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是楊度的頭號助手。
此事史稱「五將軍密電事件」。
師徒二人秘密取得聯繫后,一致認為當務之急是儘快回到雲南,因為唯雲南有兵可用!可現在蔡鍔形同被軟禁,怎麼回雲南?
當然了,也許真正的原因永遠埋藏在袁世凱的心中。
共和在當時絕對是先進的社會制度,雖然在實施過程中有諸多不足,甚至亂象頻生,但從國人對袁世凱復辟的態度來看,足以證明民主是民心所向,共和是民心所向。
馮國璋的腦袋有些一根筋,想當皇帝的人,怎麼可能輕易明說。若馮國璋多問幾遍,憑他們的交情,也許能套出實話。
於是,1915年,君主立憲與民主共和之爭成了年度熱門話題。
這種明知艱難險阻卻一往無前、不顧小我去拯救大我的人,我們一般稱之為鬥士。他們是可怕的,是值得敬畏的。
雲南、廣西、貴州三省連成一片,護國戰爭達到高潮。
禍起蕭牆,人心離散,軍隊帶不動了。
好了,楊度的這篇論文咱們先放一放,現在給大家引見兩位博士生導師級別的人物。
雲南陸軍編成第一、二、三軍。
理由三,滿足他因為長期獨裁而日益膨脹的個人權欲。絕對的權力產生的不僅僅是絕對的腐敗,更有絕對的慾望,而且是永遠無法滿足的慾望。以袁世凱如今的獨裁地位,他也許有辦法在不交出權力的情況下坐上立憲皇帝的椅子。權力不交,皇帝照做,這個想法無疑很酷。
名單中還有之前露過臉的湯薌銘,以及一個叫陳樹藩的小馬屁精軍閥,這兩人後來都豎起了反旗。
反袁的旗手和精神領袖孫中山,第一個不答應他。

袁大頭終於昏了頭

話說袁大總統正式就任以來,一來https://read.99csw.com苦於自身的理論水平不足,二來為了裝點門面,於是高薪聘請了兩位外國法律專家做自己的高級顧問。一位是之前露過臉的有賀長雄博士,另一位是來自美國的古德諾教授。
理由二,去追尋當年的政治夢想——走英國、日本的君主立憲強國之路。只不過在當年的夢想中,他給自己安排的角色是內閣總理,而現在隨著權欲的膨脹,角色與時俱進升級為至高無上的皇帝。
52歲出山終結清朝,群雄束手,威蓋四方。
袁大公子後來再接再厲,把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梁大財神等七名「凱子」也拉進了「造皇」隊伍,湊齊了一支名字非常威風的隊伍——「七凶」,與「籌安六君子」合稱「十三太保」。
袁大總統見此奇文後,十分興奮,當即揮毫潑墨,寫下「曠代逸才」四個大字贈予楊度。也不知道袁大總統是欣賞楊度的才華,還是看到了做皇帝的機會?
袁克定貪戀權位、誤國誤民,連帶害了老父,算是一無是處。但在抗戰時期,身處北京的他寧可潦倒度日,也不接受日本人的邀請,拒絕為日本人效勞,可說大節無虧。
除了嚴復,還有四位關鍵人物——劉師培、孫毓筠、李燮和、胡瑛。這四位都曾入過同盟會,也曾為共和革命衝鋒陷陣、出生入死。這次的華麗轉身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雄心勃勃的北洋兄弟們終於逼死了老幫主袁世凱。但袁世凱死後的民國,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連敗的馬繼增非常鬱悶,自己瞧不起護國軍,結果人家跟自己玩兒命,吃了敗仗。太輕敵,太丟人。
護國軍起,平亂為重,袁世凱不得不無限期推遲登基典禮。
跟辛亥革命如出一轍,主戰場無戰事的時候,其他各省倒是熱鬧起來。
戰鬥首先在四川邊境打響!
殘陽如血,蒼穹低垂,回望自己幾十年的崢嶸歲月,他決定用下面這句話為自己的一生畫上句點:
因此,這位仁兄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專業精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辦了一件經典的事情給老頭子加油打氣。
最熱鬧的肯定要算廣西一份,因為袁世凱的老對手岑春煊出了一個狠招。他指使老部下——廣西督軍陸榮廷宣布廣西獨立,扣押借道廣西的龍覲光,導致袁世凱的第三路大軍瞬間瓦解。
最先採取行動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楊度,另一個是袁克定。
古德諾教授輕鬆完成了《共和與君主論》一文。他在文中寫道,就君主制和民主共和制而言,並沒有孰優孰劣的區分,關鍵在於是否適合本國國情,而政治制度的決定,關鍵在於本國的歷史沿脈和傳統。
答案應該離不開如下可能性:
23歲朝鮮對抗日本,金戈鐵馬,勢不可擋。
36歲天津練兵強軍,謹小慎微,青雲直上。
從日本匆匆趕回的李烈鈞任第二軍總司令,兵出廣西。說是兵出廣西,實際上只是防備可能來自廣西的攻擊。
1916年1月27日,在王文華的策動下,劉顯世宣布貴州獨立。
不管如何,眼看「民意」難違的袁大總統,並未經過艱苦卓絕的激烈思想鬥爭,只假意推託了一下,便半推半就地答應了稱帝。
雖然袁世凱熟悉戰爭,精通戰爭,有著挽救危局的能力,但他畢竟老了,且久疏戰陣,而他視為倚靠的兩員北洋戰將——段祺瑞和馮國璋又離叛而去,他的皇帝事業是真干不下去了。
他結束了一個長壽的王朝,也創立了一個短命的王朝。
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袁老大在耍他。於是,與老大的關係本就不如當初和諧的馮國璋,更加覺得老大拿他當外人,頓生異心。
強行綁架民意,只會加速滅亡。所以,袁大頭正在走向滅亡。
蔡鍔知道,只能一步一步來,第一步就是取得袁世凱的信任,再看有沒有可趁之機。而要讓一個梟雄信任你,不再覺得你是他的威脅,只有一個辦法:裝傻充愣,當然也可以稱之為韜光養晦。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數十年艱難險阻、往事故人的影子如浮雲般從他心底流過。他建立過不朽功勛,也犯下過嚴重錯誤。為了這一切,他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理想、家人、朋友、屬下、自由和愛情,而現在一切都走到了終點。
時間久了,袁世凱雖不相信蔡鍔的壯志已經消磨殆盡,但還是稍微降低了防範的力度。其實這也就夠了,一點點的鬆懈都可以有一個大的機會。

「為什麼要當皇帝」論文報告會

這當中有將軍請願團、軍警請願團、商會請願團、學界請願團、教育請願團、人力車夫請願團、清室貴族請願團……最出奇的是,還有九九藏書乞丐請願團和妓|女請願團。一時間群魔亂舞,即便金庸大師筆下的星宿派重新出山,也只能甘拜下風。
玩不轉當前局面的袁世凱趕緊找來徐世昌、段祺瑞商議。
他結束了一個時代,也開闢了一個時代。
一次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次失敗后就放棄,中國人民還將繼續為爭取自由、民主、平等而不懈努力!
作為百年難遇的拍馬屁高人,為了讓袁大總統對他放心,他隔一段時間就贈送袁大總統一個回報(主要是升官發財)驚人的大馬屁。對於袁大總統想升級做皇帝的行為,他拍著胸脯氣壯山河地表示:關外有異樣,唯作霖一人是問,作霖一身當之;關內若有反對者,作霖願率本部以平內亂!
若從權力的角度出發,當皇帝貌似不是一個好選擇。
此時,陷入被動的袁世凱並未絕望。在他看來,得到日本支持、底牌盡出的護國軍都打不過長江一線,這點小小的衝擊力不足為懼!他認為只要換將,前線的北洋軍一定能重整旗鼓。
老對頭孫中山堅定地不放過他,之前積極擁護他的閻錫山、陳宧等人更加積極地落井下石,就連他曾經可以信賴的北洋軍,眼見袁世凱大勢已去,也都打起了小算盤,沒有人站出來支持他。
8月中旬,楊度謀划許久的「籌安會」正式掛牌開張。帝制運動的帷幕終於拉開!
蔡鍔沒有靠小鳳仙打掩護,而是拿著醫院出具的證明,直接跟袁世凱請了三個月病假,理由是去日本治病。袁世凱因為比較滿意蔡鍔近期的表現,一時大意答應了,蔡鍔趁機借道日本回到雲南。
之後,這位兄台向新聞界發表談話:「有關袁總統想當皇帝的事情,我已經找他本人確認了,那純屬謠傳。以後誰敢亂說話誹謗領袖,不要怪我的槍子兒不認人!」
接下來的重要人士,是超級人氣實力天團「溜須拍馬無下限」的大牌成員——閻錫山先生和張作霖先生。
回到雲南的蔡鍔沒有休息,而是立即執行與梁啟超早就商定好的超高難度計劃:盡雲南之力,傾巢而出,佔領四川。然後再傾四川全省之力,北出祁山,東下三峽,直入中原,北上幽燕,一舉打垮袁世凱。
1915年12月25日,聖誕節。袁世凱宣布建立「中華帝國」,年號「洪憲」,行君主立憲政體。
奇怪的是,曹錕的北洋軍卻按兵不動,並不乘勝追擊,戰事進入相持狀態。曹錕明明佔據優勢,為何休兵不戰?
袁皇帝正為上面的兩項創新感到得意之際,卻收到了一個出乎意料的聖誕禮物。禮物是一個壞消息:蔡鍔在雲南宣布獨立,口號是「反袁護國」,已經誓師出征。

人生就是一齣戲

蔡鍔,字松坡,1882年出生於湖南邵陽。
日本人出於佔便宜的目的不讓中國和「一戰」有關係,但一群吃飽了沒事幹的知識分子把中國和「一戰」扯上了關係,他們說:「在戰爭中有厲害表現的國家,如英國、日本、德國,哪個不是君主立憲制?再看看咱們民主共和的中華民國,慘不忍睹!」
雲南局勢危殆!
二是廢除太監製度和宮女制度,與之前的王朝劃清界限。
含蓄,在官場生態系統中有一個別名:圓滑,俗稱滑頭。事情辦成了少不了功勞,事情辦不成問責時也便於推脫責任。進可攻,退可守,左右逢源。不過,這實在不是值得鼓勵的行為。
當袁皇帝還是袁總統的時候,蔡鍔確實對這個中國第一強力人物抱有殷切希望,覺得共和或許能在此人手中實現。可袁總統後來連出昏招,居然逆流而行做了皇帝,蔡鍔遂對其徹底失望。
第一路、第二路由天津小站出身的少壯派軍官曹錕統率,其中一路由吳佩孚、馮玉祥兩大猛|男做先鋒,入川進攻蔡鍔的護國軍主力,另一路由北洋第六師(原第六鎮)師長馬繼增率領,過湖南,進攻雲南的護國軍大本營,圍魏救趙,攻敵必救。第三路由龍覲光率領,由廣東出發,借道廣西,配合馬繼增夾攻雲南。
話又說回來,此法雖然兇殘,但效果還可以。因為閻錫山依靠不孝的「坑爹」奇招,慢慢消弭了袁大總統對他的戒心。
王文華的部隊不僅戰鬥意志堅定,而且有未來的名人何應欽這樣有潛力的將領臨場指揮,而北洋軍既不擅長山地作戰,又是驕兵,徒具人數和裝備優勢。在王文華部的偷襲之下,北洋軍連續小輸幾場。
「護國戰爭」正式爆發!
隨後,全國大練新軍。蔡鍔由於工作表現優異,得以執掌新軍十九鎮三十七協,相當於如今的旅長,手下大概有四千人。武昌起義爆發后,蔡鍔就靠這四千人馬策動雲南獨立,成為新任雲南都督https://read.99csw.com
蔡鍔的大名已經提過很多次了,卻從沒有認真介紹過,在此補上。
總之,楊度的意思就是要廢掉現行的共和制度,轉而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這五位,再算上楊度,就是名揚千古的「籌安六君子」。
曹錕休兵的時候,馬繼增那一路進攻雲南的軍隊才投入戰場。這是因為湖南和雲南的交通條件太不理想,路太難走。
前面持正秉公,卻在最後一句峰迴路轉,以「傳統」二字暗示君主立憲適合中國。進可攻,退可守,古德諾的忽悠水平還真配得上他的高薪資。
就在楊度努力「造皇」的時候,大公子袁克定也在打如意算盤:總不成把擁立之功全讓給外人了吧?皇帝可是世襲的,如果老頭子當皇帝,那自己豈不是名正言順的繼任者?
遠在江蘇的馮國璋,消息自然不如京城的段祺瑞靈通。他走了一些關係后,才打探到袁老大要做皇帝的消息。但他不相信英明神武的老大會做如此愚蠢的事情。於是從江蘇大老遠地跑到北京,當面跟袁世凱確認。
這之後,北洋軍穩駐城池,不再冒進,王文華也不敢逼迫太甚,雙方就此對峙起來。
當然了,這是未來的事情。現在的楊度正一心一意地為袁大總統登基籌劃造勢,為了他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一定要把袁世凱推上皇帝的寶座。
袁世凱忙著登基一事之際,蔡鍔創造出了機會。至於這個機會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史料提供了兩個版本的解釋。
朱德率領的護國軍先鋒部隊在棉花坡與北洋軍遭遇,小挫大意輕敵的北洋軍,未來的朱德元帥在棉花坡一戰成名。但北洋軍因此重視起了護國軍,對護國軍來說,局勢並不容樂觀。果不其然,一個月後,兵員不足、彈藥嚴重消耗,綜合實力處於下風的護國軍被迫撤退,由攻轉守。
因此在護國戰爭開始后,日本內閣就通過決議:為推翻袁世凱政權,日本將大力贊助如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以及宗社黨為代表的反對政治勢力。
可能性三,由於日本人介入戰爭,暫時觀望一下。
這麼看來,我們應該從「我爸是李剛」手中收回「坑爹」一詞的冠名權,畢竟遠在一百年前,閻錫山先生就已成功做到了這一點,對「坑爹」一詞下了準確而生動的定義。
但這二人直接一口回絕袁世凱的命令不說,馮國璋還給了袁世凱一個更大的「驚喜」——馮國璋聯合江西、浙江、湖南和山東四省督軍密電各省,請護國軍立即取消獨立,請袁世凱立即取消帝制,以安人心!
楊度寫了一篇論文《君憲救國論》,洋洋洒洒數千字。在文中,楊度將民國以來的政局混亂統統歸結為共和的弊端。他認為以老百姓目前的思想意識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還不能理解共和、法律、自由、平等為何物,而且中國也沒有民主傳統,若貿然由專制直接進入共和,會令國家陷入混亂,強國無望……而且,君主立憲還能降低為爭奪國家元首地位而發生內戰的風險。
袁大總統具有很精湛的藝術表演功力,面對馮國璋的詢問,他佯作驚異道:「絕無此事,純屬謠言!你看袁克定是一殘疾人(跛腿),二子袁克文是文人(浪蕩公子哥),都是無用之人。假如我做了皇帝,傳位給他們,天下不是立即完蛋嗎?我何至於如此之愚蠢?不要聽信謠言,我絕無做皇帝的打算。」
不過,這幾位精英可都是主動要求加入楊度團隊的,沒有武力脅迫,沒有美色陷阱,也不是經濟利益驅動。因為在他們做出這種選擇的背後,以及之前講過的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背後,都隱藏著這樣一樣東西——它既是世上最堅固的堡壘,卻也是世上最為可怕的武器,它的名字叫信仰。而他們的信仰,就是君主立憲能救國救民。
馬繼增率軍兵臨城下,而唐繼堯手頭的那點兵和將用來防守雲南一個省實在是捉襟見肘,幾乎處處是防守漏洞。
有了這三篇極具理論指導意義的開場白,實幹家們就可以依葫蘆畫瓢,開始幹活了。
若將政體改為君主立憲,有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那就是皇帝。好在皇帝的候選人並不多。論傳承,自然是溥儀;論實力,自然是袁世凱。但讓滿人世代承襲皇位,國人恐不答應吧?
一是將覲見禮由三跪九叩改為鞠躬,這算是一大進步。想當年,清朝皇帝們為了這個問題和列強們死磕,弄到最後連圓明園也給人家燒了。

「護國戰爭」

鮮血澆醒了蔡鍔,他決定改走鐵血救國路線。
跟此前介紹過的所有牛人一樣,蔡鍔的家境也是貧寒得不得了。
但他不知道,這份報紙是他的寶貝大兒子袁克定為他炮製並限量供應的。袁九_九_藏_書克定出錢印刷,版式仿照真正的《順天時報》,一期只出一份,專供老子閱讀。後來袁世凱知道此事的真相時,悔之晚矣。
袁世凱很喜歡看《順天時報》。這份報紙刊載了很多贊成復辟帝制的文章,比如,以中國當前的國民素質還是有皇帝好啊,袁大總統不做皇帝則中國必定國將不國、綱常不再、四分五裂此類,直讓袁大總統看得心花怒放。
一個大雪紛飛的冬日,蔡鍔與小鳳仙假裝出門踏雪尋梅。途中趁監視的暗探不注意,蔡鍔豎起衣領,壓低氈帽,混進人叢,登上開往天津的列車,自天津出海,繞道回到雲南。
袁世凱見招拆招,派出三路大軍進攻護國軍,他要以攻代守,以泰山壓頂之勢迅速擊潰護國軍。
不管哪個版本的解釋才是歷史的真相,蔡鍔終歸是依靠自己的智慧、膽識和洞察力,主動創造機會,歷經艱辛回到了雲南。
不過在袁老大的積威之下,這兩位做慣了小弟的人還是不敢反的,他們需要一個人領頭。
名單中有一個叫陳宧的四川軍區司令,此人曾以45歲高齡雙膝跪地、手捧袁世凱的臭腳,聲淚俱下地表達擁護之情,說讓袁大總統早日登基,說他只認袁皇帝不認袁大總統之類的極品馬屁話。就是這個演技超一流的老小子,後來率四川獨立,是力勸袁世凱退位的主力。
勢頭正盛的雲南護國軍,自然也受到了日本人的重點關照——軍火以及軍事顧問團隊(李吉奎《護國戰爭與日本》)。
隨後,王文華率軍出貴州,對抗馬繼增的大軍。
第一個版本,是流傳度最廣的文藝版本。
奇怪,理論上應該靠譜的一線北洋重要幹部如段祺瑞、馮國璋,為何不在名單中?
這二位先生沒白拿袁大總統的錢,各自貢獻了一篇出色的論文。
次日,流亡日本的孫中山發表通電,號召國民進行「三次革命」,把袁世凱這個獨裁者打回原形!
總之,這些勸進的將軍,不是為了自保就是為了往上爬撈好處,沒有一個人靠譜。
不知道是袁世凱老糊塗了,還是眾叛親離消磨了他的敏銳,袁世凱在取消帝制之後,張口就是一句有失水準的話:「我不當皇帝了,那我繼續當總統總是可以的吧?」
馬繼增先生並沒有鬱悶太久,因為他很快就徹底解脫了——在前線暴斃而亡。說是暴斃,其實是死因不明,可能是活活鬱悶死的,也可能是自殺謝罪……
雲南境內除蔡鍔外的另一名實力派唐繼堯任第三軍總司令,留守雲南看門。
袁世凱的故事就此結束了,下一個故事卻即將開始。
5月9日,孫先生又一次站了出來,發表「二次討袁宣言」:全國人民繼續起來戰鬥,徹底打倒袁世凱這種不遵守《臨時約法》開歷史倒車的大獨裁者!
王文華的家族在貴州很有實力,他舅舅劉顯世手下有兵(護軍使),跟立憲派關係也不錯,是貴州的土霸王,而且劉顯世還欠蔡鍔一個人情——當年蔡鍔派遣唐繼堯幫他擺平了強大的對手,為他在貴州稱王稱霸做出過很大的貢獻。
袁大總統不會想到,所謂的「民意」,只不過是一場綁架而已。綁匪是楊度狹隘的理想、袁克定以及袁世凱的私慾。
這些人要出風頭,搶擁立之功,但問題是袁世凱樂意當皇帝嗎?
段祺瑞曾當面告誡袁世凱:「咱們都共和好幾年了,您卻要掉頭當皇帝,這種開歷史倒車的行為十分危險,搞不好就要車毀人亡。」但袁世凱沒聽進去。段祺瑞很生氣,心想你不聽我的,我還不伺候你。於是掉頭回家,下圍棋去也。
日本人有賀長雄也寫了一篇《新式國家三要件論》,他說日本之所以迅速富強,就是因為採取了君主立憲政體。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中國實行君主立憲,那麼也會迅速強大起來。
四川、雲南兩個戰場同時陷入僵持階段。
一起來研究一下擁護袁世凱稱帝的將軍請願團名單,因為出現以及未出現在這份名單上的人對袁世凱能否坐穩皇位都至關重要。
失去了最大的底牌——軍隊,袁世凱並沒有破罐子破摔,沒有孤注一擲地將皇帝事業進行到底,理智和良知尚存的他決定懸崖勒馬。
由於袁世凱同志是一名政治家,政治家的嘴巴向來很嚴,不會輕易透露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我們只能根據非著名原理:世間所有的選擇,到最後其實都是五個字——你想要什麼,勉為其難地猜測一下他想做皇帝的原因。
而蔡鍔正是一名偉大的鬥士。
因為這二人很不爽袁世凱。不爽的理由之一前面提過:袁世凱收回了他們手中的權力。此外,還有一個關鍵理由,這二人並不支持袁世凱放棄共和。
戰鬥很快爆發。
憑此二人的種種行為,不難知https://read.99csw.com道他們的請願舉動並非出自真心實意,而是出自畏懼,畏懼袁世凱拿割據一方的他們開刀。這種人就是牆頭草,一旦出事,跑得比兔子都快。
從16歲開始,蔡鍔就輾轉于各地求學。他要用知識去改變命運。他先是進入長沙時務學堂,跟維新派的梁啟超、譚嗣同、唐才常學習新學,隨後不久留學日本。這段時間,蔡鍔學的都是維新致用的知識,走的是梁啟超那樣的路線,他想和平地改造這個腐朽的王朝。但事情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麼簡單。
在「十三太保」的輿論和金錢攻勢下,全國各地的人們懷著各種各樣的目的,紛紛成立團體,聯名請願——敦請袁大總統順從民意早日稱帝,早日行君主立憲政體強大中國。
繼續共和。
好在有一個叫王文華的,不負二人厚望。
幸好,蔡鍔並非一人孤軍奮戰。表面上擁護袁世凱稱帝的人雖多,但站出來極力反對的也有一些,蔡鍔曾經的老師梁啟超就是其中之一。
可能性一,以曹錕為首的前線軍官並不支持老上級袁世凱稱帝,但也不想拒絕出兵公然得罪對方,所以在擊退護國軍后,見好就收。
後來的事情之前提過。蔡鍔雖然反對「二次革命」,但他不像閻錫山和張作霖那樣沒臉沒皮,捨得放下身段投靠袁世凱,所以他在「二次革命」后被袁世凱調入北京,閑置到現在。
之前提過,徐世昌和王士珍擅長的是謀略,與帶領軍隊相比,他們更享受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謀士身份和榮耀。此外,他們還時不時地退隱江湖。如此一來,這兩人對軍隊的影響力哪比得上在北洋軍營的熔爐里「燒了又化、化了又燒」的段祺瑞和馮國璋。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取消帝制。當了八十三天沒有正式登基的皇帝之後,袁世凱宣布恢復民國,洪憲王朝徹底關門大吉。
最熱衷於這個話題的,當數楊度。
33歲的蔡鍔吸取前輩劉備的經驗,演起浪蕩公子哥,常常出現在八大胡同,與小鳳仙攜手打造浪漫的文藝范兒生活。不僅如此,蔡鍔還在呼籲袁世凱稱帝的請願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大名獻媚。
陷入被動的蔡鍔和梁啟超開始尋找援軍,四處求救。求救效果並不好,大部分人都推三阻四,不肯給個痛快話。
蔡鍔親率以麾下四千精銳為主力的第一軍自雲南入川,北上中原。人數是少了點,但這已是蔡鍔能拿出手的全部家當。
馮國璋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搞政治是個榆木腦袋,他想不明白這個道理。
簡單介紹一下楊度在籌安會的幾位名人同事。
肯定有人要問,北洋系統不是徐世昌、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四足鼎立嗎,怎麼少了段祺瑞、馮國璋,袁世凱就玩不轉了?

再見,結束

袁世凱去世后,王士珍等人打開金匱石室,找出了袁世凱留下的繼承者提名,只見上面親筆寫著: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並沒有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人,你在他身上看見的只有理想、勇氣、堅定和無畏,沒有懦弱。這種人無論自己多麼弱小,無論對手多麼強大,都會聆聽並遵從內心的聲音,毫不猶豫地前行,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直至到達勝利的終點。
理由一,為袁氏家族的源遠流長計,為子孫後代的幸福生活考慮。當立憲皇帝最大的好處,當屬皇帝世襲制,其傳承的穩定性遠比封建君主專制靠譜。看人家英國王室都傳承多少年了。
比起閻錫山,張作霖也不遑多讓。
因此,在溥儀和袁世凱之間做一個選擇,並不是太難的事情。
這個洪憲王朝有兩處創新。
由於袁世凱一貫的堅定反日立場,尤其是他近年來日益向歐美列強靠攏以制衡日本的政治立場,日本必除之而後快。
這場及時的勝利意義重大,不僅解決了雲南危機,更重要的是將「北洋軍並非不可戰勝」的信號傳達給了天下人!
楊度最擅長的本領是帝王之術。據他觀察,袁世凱是一顆很有希望的帝星,這也正是他棄孫中山投袁世凱的根本原因。袁世凱死後,他又加入了孫中山的國民黨。1922年,他又脫離國民黨,成了周恩來的手下,做了一名共產主義戰士。幾經波折,他最終還是猜准了誰會取得天下,總算不負生平之學。不過話說回來,他自以為把握了命運,其實是命運把握了他。
還真有這麼一個人選。此人就是正在「八大胡同」與名妓小鳳仙演戲的蔡鍔。
袁世凱此時權傾天下,權勢遠超英王、日皇、德皇,甚至是美國總統。而君主立憲的君主只是國家的象徵。也就是說,袁世凱若想當皇帝,必先拱手讓出一部分權力。
42歲直隸改革開放,奮發圖強,四海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