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北洋稱雄 第十二章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北洋稱雄

第十二章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事實上,孫中山是有苦衷的,就在江浙戰爭打起來之前,廣州出事了。
無數次的失敗絲毫沒有削弱他的勇氣,每次他都以百倍的勇氣重新站立起來,率領他的支持者們發起又一次進攻。他一次次倒下,再一次次站起。只要還能夠站起來繼續戰鬥,那麼戰鬥就沒有結束。孫中山從沒有敗給任何對手,他只是輸給了時間。
話說「三公子會議」后,孫中山並沒有按照約定去支援盧永祥,有失信於人的嫌疑。
這個觀點的背後,有蘇聯的影子。孫中山身邊的蘇聯顧問鮑羅廷起了特殊的作用。蘇聯比較迷信佔據中心城市然後輻射全國的「中心開花式」革命,因此鮑羅廷勸說孫中山放棄廣東,佔據武漢或南京或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來替代廣東。
黃埔學生軍在廣州城外與一部分粵軍以及「農民自衛軍」等武裝力量會合之後,以雷霆萬鈞之勢包圍了商團總部所在地——西關,並迅速發起攻擊。
孫中山先生的政治遺囑全文是:
雖然廣州內部不靜,但孫中山認為機會難得,還是決心北伐。
千條槍般筆直的身軀挺立在獵獵軍旗下,任狂風呼嘯,任暴雨肆虐,任烈焰滔天,無畏無懼。
偉哉!孫中山!
9月18日,孫中山在韶關誓師,下令以譚延闓的湘軍、樊鍾秀的豫軍、朱培德的滇軍為主力北伐。
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召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于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一、令胡漢民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權。
好消息是10月7日,黃埔軍校收到了蘇聯軍艦運過來的第一批軍火援助,有山炮、野炮、輕重機槍及彈藥等,這可是重武器。對於被武裝后的黃埔師生,若有人膽敢輕視,那只有一個解釋:活得不耐煩。
二、任命譚延闓為北伐聯軍總司令、樊鍾秀為先遣總指揮,繼續率軍北伐,以此作為自己去北京談判鬥爭的堅強武力後盾。
此後的手術也未能挽救孫中山的生命,他於1925年3月12日病逝,靈柩安放于北京西山碧雲寺內石塔中,直到1929年5月才由國民政府安葬于南京中山陵。
自從孫中山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之後,廣州的工人精英紛紛登上反帝的大舞台,採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不上班,而「農民講習九九藏書所」的骨幹則被放送到廣闊的農村天地,組織農民進行反對剝削和地主的運動……一切的樣板都是蘇聯。
蔣介石想都沒想,就選擇將軍械扣下。
這個陳廉伯就是廣州商團的團長。他不但跟陳炯明眉來眼去四處搞破壞,甚至還找英國人買來了一批軍火搞軍備競賽。這一批軍火數目不詳,有資料說是一萬條步槍,三百萬發子彈。反正他要招兵買馬,壯大商團,滅了孫中山的廣東政府,滅了那些造反的工人和農民,讓商團獨霸廣州城。
孫中山的厚望讓在場師生無不熱淚盈眶,熱血沸騰。蔣介石隨後發表講話,告誡全體學員牢記總理訓導,為革命努力奮鬥。
陳廉伯氣急敗壞,先是組織商人罷市,后又組織商團包圍大本營,事件愈演愈烈。
雖然胡漢民、蔣介石,甚至包括周恩來都反對孫中山北上,不過他依然堅持己見。
千張英氣的面孔莊嚴激動。
孫中山說:那你別客氣。
陳廉伯被「雪中送炭」。
表面上看起來,他失敗了無數次,也犯了無數次錯誤,甚至稱得上幼稚的錯誤,可是仔細想想,像他這樣屢敗屢戰、愈挫愈勇的人,史上能有幾個?!
就在商團事件還未解決之際,江浙戰爭打響了。
首先不滿的是有英國背景的大商人陳廉伯(此人是滙豐銀行的廣州分行行長),革命運動給他的生意造成了損失,影響了他的事業發展,他要制止這種情況的繼續發生。
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也是導致孫中山對廣東這種不生不死的局面略有灰心而急於另闢一個新天地的原因之一。
四、將最精銳的粵軍留在廣東看家以備不測。
這是絕不可能的事情,胡漢民、蔣介石連發求援電報給孫中山,請求班師平亂。
看來蔣校長「攘外必先安內」的思想向來是很堅定的。
一、與唐繼堯、陳炯明議和。
「永豐」艦漸漸遠去,載走了近代中國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雖說政治就是玩妥協,不過妥協也要講原則,也要有鬥爭。沒有原則、沒有鬥爭的妥協往往達不到效果。
二、派李濟深做李宗仁、白崇禧和黃紹竑的思想工作,力爭把這哥仨及其麾下那支戰鬥力不錯的軍隊拉入革命隊伍。
10月26日,馮玉祥電邀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四天後,孫中山在韶關發表通電響應,決定北上。

革命者逝

實際上,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們認為廣東已成絕地,應該離開廣東,把廣東還給廣東百姓,去找尋新天地(廣東九*九*藏*書已成絕地,急宜北伐以謀生活。——《孫中山全集:復蔣中正電》)。

廣州商團

政府的威信豈容挑戰!
壞消息是10月10日,商團叛亂。
今天黃埔學生,能忍苦耐勞,努力奮鬥如此,必能繼承革命事業,必能繼續我之生命,實行我之主義。凡人總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所。若二三年前余即不能死。今有學生諸君,可完成我未竟之志,則可以死矣!
白白掏錢救濟敵人的自殺行為,他當然不肯干。於是陳廉伯氣勢洶洶地找到孫中山算賬:被扣軍械已領取進口許可證,政府扣押槍械純屬違法,你們若不還給我,我就不客氣了!
孫中山的廣東大本營是不允許私自販賣軍火的,於是孫元帥在8月9日下令蔣介石全權處置商團私運軍械事件。
北伐的結果揭曉尚需一些時日,先來關心一下孫中山收到的兩個消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11月13日,汪精衛陪同孫中山登上「永豐」艦北上。
事態終於緩和下來。
總之,孫中山希望有一個穩定的後方,不拖北伐的後腿。
在他彌留之際,吳稚暉起草,汪精衛等人共同參與制定其政治遺囑,由汪精衛念給病榻上的孫中山聽,孫中山首肯后,在臨終前一日簽署,隨後由親屬宋慶齡、孫科及當時在病房守護的張靜江、吳稚暉、汪精衛、宋子文、孔祥熙、戴季陶、何香凝等依次簽字為證明人,汪精衛最後又署名為「筆記者」。

黃埔軍初試啼聲

商團的抵抗只不過半天便偃旗息鼓,叛亂在10月14日平定。
於是,商團被孫中山派軍隊驅散,陳廉伯被孫中山滿世界通緝。這老小子狗急跳牆,找來了後台老板英國人——九艘英國軍艦駛入廣州白水潭,英國總領事通告孫中山:如果你武力鎮壓商人,那麼英國海軍將進行干涉!
在汪精衛等人陪同下,孫中山乘汽艇上岸。他似乎知道很難再回到這個被自己寄予最大希望的校園了,在臨行之前一一巡視了學生宿舍、教室、食堂,觀看了學生的戰術演習。
商團的核心領導大都是富二代,而溫室中是長不出參天大樹的,所以這些少經風雨、疏於訓練的富家子弟平時嚇嚇地痞流氓還可以,真上戰場只有死路一條。
英國政府一看孫中山態度強硬,貌似不好惹,也就不想因為陳廉伯去公開得罪實力更加強大的孫中山而致節外生枝,於是趕緊撇清自己,聲稱這是https://read.99csw.com港英政府的越權行為,英國政府不會幹涉中國內部事務。
三、交代胡漢民:如果商團繼續鬧事,那就分批發還被扣軍械,解除對陳廉伯的通緝。
三天後,也就是10月13日,廣東大本營已是危在旦夕,還好盧永祥在這一天宣布認輸,孫中山終於下定決心暫緩北伐,把注意力轉向了鞏固根據地。他密令蔣介石全權指揮廣州所有武裝力量平定叛亂,同時命令韶關警衛隊立即秘密起程回廣州支援平叛。
我們向總理宣誓,牢記總理訓導!
孫中山12月31日到達北京,沒有料到竟然在北京一病不起,住進協和醫院一查,是肝癌。
在平定商團叛亂的戰鬥中,由黃埔學生組成的學生軍初露鋒芒,一舉攻佔西關商團總部,為徹底平亂立下第一功,受到各方讚譽。再也無人敢小視黃埔,再也無人敢輕視他蔣介石!
全書至此,關於孫中山的筆墨甚多,其中有褒有抑,這一切都是按照史料行筆,旨在還原一個真實的孫中山,一個有血有肉的孫中山。
北上之前,孫中山做出幾項重要人事安排:
更重要的是,這群赤誠報國的鐵血軍人將在十二年後挺身而出,用悍不畏死的血肉之軀鑄就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萬里長城。
果不其然,商團蹬鼻子上臉,居然要求孫中山退位,成立「商人政府」!
孫中山十分憤怒,當即向英國政府發出外交照會,要求英國政府說明此事件。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堅決與軍閥鬥爭到底!
蔣介石平定了商團,後顧之憂解除了,孫中山終於放心了。
不過孫中山與胡漢民都認為有張作霖和盧永祥的牽制,此次北伐很有可能成功。
民國建立已經十多年了,國家依然紛亂,軍閥橫行,戰火不休,而黨內部分同志意志消沉,忙於追逐名利。在這些同志看來,革命就是開公司,投身革命就是入股,將來等著分紅。可是我想用行動告訴他們,革命不是開公司,投身革命不是入股,不是為了分紅,投身革命是為了挽救中國,挽救民眾,因此唯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革命才有成功之希望。何況我已經59歲,死也可以瞑目了。
你可能會說,一個https://read•99csw•com商人能有什麼能量?
你太小看商人了。自立憲派上台之後,商人的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不少大商人甚至以商會的名義成立了類似軍隊的私人武裝,這就是「商團」。
幸運的是他在受到時間致命一擊之前,做了一生中最重要最英明的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然而陳廉伯的計劃走漏了風聲,運送軍火的輪船被孫中山手下的海軍艦隊發現了。
更重要的是,現在第二期學生已經入校,「教導團」(其基層軍官大都來自最優秀的教官和最優秀的學生)也正在組建中,從江蘇、安徽招的士兵正陸續前來廣州。孫中山也答應從蘇聯援助的槍械和款項中撥出相當一部分用於組建教導團。這讓蔣介石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就能組建一支雄師征戰疆場!
堅決與帝國主義鬥爭到底!
蔣介石對此早就有所準備,迅速從黃埔學生中挑出了最精銳的四百餘人,活生生就是一個「將軍團」,全副武裝悄然奔赴廣州城,對外宣稱是夜間演習。
全場近千人同時立正,舉起右手,握緊拳頭,面向孫中山,一字一句從胸腔中噴出:
在平定商團叛亂的過程中,蔣介石雖然肩頭擔子很重,工作壓力很大,忙得團團轉,但幹勁十足,心情很舒暢。
他們在這個年代接受過不錯的教育,他們在國家危亡、民族危急時沒有逃避,沒有尋找僻靜的港灣,而是無怨無悔地投入黃埔艱苦奮鬥!
蔣介石力勸孫中山說:現在根據地不穩,不適合貿然北伐,而且北伐困難很大,不一定成功,很可能北伐不成的同時又失去根據地,那時我黨便無立足之地了。咱們不說平定陳炯明,怎麼著也得把商團給鎮壓了才能揮師北伐。
孫中山只是一個凡人,他不是聖人,也不是神,他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慾和喜怒哀樂。
那所如日中天的黃埔軍校,那支依託黃埔軍校而迅速成長的鐵血國民革命軍,將幫助他實現北伐中原的理想。
他們道德敗壞,沒有革命精神,腦子裡裝的全都是錢,他們所能想到的最幸福的事,就是被有錢人包圍,讓對方拿錢把自己砸個五分死——剩下的半條命用來數錢和花錢。所以找他們辦事非得用錢開路不可,但問題是孫中山沒錢,因此這兩位仁兄非但賴在廣東不走,還不聽孫中山指揮。可佔著茅坑不拉屎也就算了,他們還四處搗亂,破壞安定團結的革命局面。更嚴重的是,這兩顆老鼠屎的兵力還不可小覷,輕易拿他們沒辦法。
「永豐」艦九九藏書途經黃埔,黃埔師生全體列隊于岸邊,蔣介石請孫中山登岸與黃埔師生話別,這是孫中山最後一次踏入黃埔。
他是這麼解釋的,北京是中國政局的中心,全國的目光都注視著北京,國民希望看到我去北京處理善後,就算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但只要我去了,就不會辜負國民的希望,還可以揭露張作霖和段祺瑞軍閥禍國的本質,讓國民看清這夥人,進而更同情革命,支持革命。
其實孫中山讓蔣介石處置此事的意思很明白:蘇聯的軍火援助還沒有到,現在的黃埔學生大都是拿著木棍在訓練,這批武器完全可以用來武裝黃埔軍校的學生。
願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流盡最後一滴血!
在此後的二十年裡,他們的血將灑滿祖國大地和異國他鄉,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活到和平來臨,可是,此刻他們只有一個念頭:救中國!
但楊希閔和劉震寰這二位就該挨批評了。
進軍路線跟「三公子會議」定下的策略別無二致——先攻江西,攻下江西之後再進安徽,借道安徽便可威脅江蘇齊燮元的老巢南京。
……
千雙堅毅的目光閃爍著耀眼的狂熱。
隨後孫中山向全體學生髮表了簡短而熱情的演講:
陳廉伯見大勢已去,隨即潛往香港。出頭鳥跑了,廣東各地的商團也作鳥獸散。
雖有離開廣東的打算,但孫中山也做了周全的考慮。出兵北伐之前,他做了四件事情:
在孫中山的號召下,很多在當地混不下去的小軍閥也來到廣州投機,加入「革命」,如先來的滇軍楊希閔、桂軍劉震寰以及後到的湘軍譚延闓、豫軍樊鍾秀等。按照正常情況,人多力量大,可這些軍閥各有各的私心,導致部隊山頭林立,互不統屬。
在這種情況下,矛盾產生了。
千個年輕的喉嚨吼出的聲音激昂熾烈。
看到孫先生的這個觀點,是否覺得有些奇怪?
廣州軍力薄弱,商團人數佔據明顯優勢,因此胡漢民想按照孫元帥的既定方法辦,與商團妥協了事。胡漢民的這個想法遭到了蔣介石的堅決反對,蔣介石認為必須平叛,要不然商團一定會得寸進尺!
一個連續奮鬥近四十年、從英姿勃發的青年一直奮鬥到生命的最後關頭仍不言放棄的人,難道不是英雄嗎?!
孫中山之所以想離開廣東,除了受蘇聯革命模式的影響,還有一個原因。
當然,譚延闓和樊鍾秀二位同志還是值得表揚的,他們雖然也打小算盤,但總體來說還是好同志,真的幹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