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蔣記王朝 第十二章 「一·二八」,碧血長流驅倭寇

蔣記王朝

第十二章 「一·二八」,碧血長流驅倭寇

接下來就是老套路了,日本僑民遊行示威,強烈要求日本政府出兵保護他們的安全。日本政府見狀,「義憤填膺」,下令海軍出馬保護僑民。
客觀地說,受制於當時的國情,這個協定已算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結果。汪精衛也認為自己做了件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人民的好事,畢竟在他當政的時候,中國軍隊用鮮血與勇氣跟日本人打了一個平手。可他沒想到的是,鋪天蓋地的西紅柿和臭雞蛋接連向他砸來。
到了28日晚十一點,日本人發出最後通告:中國方面並未準時撤出所有的軍隊和敵對設施!之後也不給國民政府分辯的時間,若再給時間,十九路軍就有可能在剩下的一小時內全部撤出,這是日本人不願意看到的。畢竟再找一個侵略的理由,實在是麻煩了些。
這當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陰謀,打死日本和尚的人是日本人自己僱用的,而直接策劃和實施此事的就是中國籍日本特務——川島芳子,和他的老闆之一坂垣征四郎。
可當日本人以驕狂心態投入戰鬥后,才發現對手的戰術水平與己相差不遠,戰鬥意志尤有過之。其實這也不奇怪,十九路軍的前線指揮官蔡廷鍇本就是中國最優秀的將領之一,更何況十九路軍還擁有「鐵軍」的血脈,「鐵軍」的稱號可不是撿來的,是靠一場場硬仗打出來的,名不虛傳。
三面夾攻下,日軍戰陣大亂,在丟下三千多具屍體后,不得不放棄廟行倉皇撤退。
原來,陳銘樞的手下——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淞滬警備司令戴戟已決心與日本一戰。三個血性漢子不想做張學良第二,他們聯名發表《告十九路軍全體官兵書》與《告淞滬民眾書》,說十九路軍寧為玉碎而榮死,不為瓦全而偷生。
宋希濂的偷襲,打得日軍措手不及,令八十八師絕處逢生。

「一·二八事變」

戰爭爆發后,或許是汪精衛發現自己的能力不足以領導中國人民贏取戰爭,又或許是想拉一個墊背的,因此召開緊急會議,邀請蔣介石重新出山。會議一致推舉蔣介石出任國民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委員長的頭銜蔣介石一掛就是十六年,「蔣委員長」從此成為人們最熟悉的對他的稱呼。
受到日軍攻擊的一五六旅,人數不多,他們本來正奉命向前來接防的憲兵十六團移交防務,可面對日本海軍陸戰隊精銳的武力進犯,毫不含糊,當即予以還擊。憲兵十六團只是武警部隊,但https://read•99csw•com也毫不畏懼,立即加入戰鬥。
不過,也正是由於付出的代價太小,得到的好處太大,從而引起了美、英、法的不滿。在國民政府的要求下,三國決定給日本施壓。
顧名思義,大家肯定以為,以稅警總團的水平也就能對付走私分子。其實大家的想法原本沒錯,這支部隊在未歸入宋子文的財政部之前,戰鬥力也就和城管差不多,但在宋子文手中,它卻幾乎發展到了與黃埔軍校教導總隊一個檔次的水平。

血戰

倭寇還就喜歡搞這一套,「九·一八」之前就弄了好幾個事件。其實強盜搶劫還需要理由嗎?!倭寇也太虛偽了!
5月,中國與日本達成《淞滬停戰協定》,日軍返回戰前防區(租界一帶),中國軍隊撤出上海市,交戰區(上海市內)的治安由警察和憲兵維持。
日本人為自己的輕敵付出了代價。城市近戰減少了日本人在武器上的優勢,而在肉搏戰中,中國軍人甚至可以身背炸彈和火油,潛入日軍陣地后拉動導火索和日軍同歸於盡,日本人根本就占不著便宜。
日本這次出兵本是為了轉移侵佔東北所帶來的壓力,並沒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因此這就給了中國外交運作的空間。在蔣委員長的請求之下,非常擔心日本在中國一家獨大的美、英、法開始強力干預這場戰爭。剛好,所謂的「滿洲國」也在戰爭期間順利成立了。於是,在這種內部沒有準備好,外部有壓力,戰場上占不到便宜,卻已經實現了發動戰爭的預期目的的情況下,日本見好就收,送了列強一個順水人情。
1932年3月3日,日本宣布保護僑民的目的已經達到,雙方停戰。
孫科上台前猛烈抨擊蔣介石不抵抗,喪權辱國,自己上任后本想來點強硬的,對日宣戰,卻基本一事無成。而且國民政府的財政空虛、軍閥的各自為政,也讓孫科頭疼不已。更慘的是,沒過幾天,日本海軍又打上門來。
面對列強的壓力,日本想了一個絕招——聲東擊西,轉移國際視線,使日本對東北的侵略與控制行動能夠順利進行。
至此,兩國精銳在膠著中打了一個多月,日軍數次增兵,數次更換指揮官,付出了與中國軍隊相近的死傷,也不過是將中國軍隊逼成了守勢而已。
注意,此張治中非西北軍張自忠,這個張治中做過黃埔軍校的總隊長和教育長,是黃埔系的骨幹將領。
汪精衛本來九_九_藏_書打算委曲求全糊弄過去,可日本人完全不給他面子,汪精衛只好下令十九路軍反擊。
孫科遞交辭職報告后,汪精衛臨危受命。
稅警總團的指揮官叫王賡,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他本人沒什麼名氣,但有文武兩大名人和他很有關係。
你汪精衛非但沒有收復東北,反而又在上海賣國,你不是賣國賊誰是賣國賊?!
中國軍人在前方捨生忘死,國民政府這邊也沒白白浪費軍人的熱血。
蔣委員長一上任,就把政府從南京遷往洛陽。他這樣做不是為了逃跑,而是為了把拱衛首都南京的「近衛部隊」抽出來參戰。
事實上,張治中和他的第五軍擁有軍事自主權。像第五軍和十九路軍的分工就很明確,兩軍各有陣地,而第五軍駐守的地方叫廟行。
日本人選擇進攻上海,自然是有原因的。
但是,中國東北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日本決心將其變成自己將來與美、英、蘇一爭雌雄的霸業基地,自然不可能放手。
這裏說的近衛部隊,是指蔣介石的絕對嫡系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和中央教導總隊,共計三萬多人。蔣委員長將這支三萬餘人的精銳合編成了第五軍,並將軍長一職交予了主動請纓的張治中。
在「九·一八事變」中,日本關東軍以極小的代價,輕鬆牟取三倍于日本本土面積的領土。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凡欲染指中國的列強幾乎都要在這裏擺攤設點,遂有萬國租界一說。要想吸引眼球,轉移注意力,沒有什麼地方比這裏更合適。再者,上海不但是中國當時最大的國際通商港口,也是日本在華最大的貿易中心,這給前仆後繼的抗日組織提供了最佳的攻擊目標——上海的日本企業和日本人的生意。簡而言之,發生在上海的以「抵制日貨」為主體的抗日運動,阻礙了日本人賺錢。
《淞滬停戰協定》喪權辱國!
開戰前,日本人照例對國民政府噴了一大通廢話,提了一堆過分的要求,諸如中國必須在1月29日之前乖乖地道歉、賠償、懲凶,解散反日組織,撤掉駐防上海的軍隊此類,若不按要求照做就開打。
前面提過,十九路軍的前身就是號稱「鐵軍」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蔡廷鍇麾下的第十師。中原大戰時,該師升格為十九路軍,現在下轄三個師三萬餘人。
話又說回來,雖然第五軍號稱裝備最好的中國部隊,但也沒有像日軍那樣的飛機、大炮和坦克撐腰。在戰鬥中,日軍九_九_藏_書竟然可以輕易地在一個小時內向廟行中國守軍陣地傾瀉三四千發炮彈!也就是說,平均下來一秒一發炮彈,這是怎樣的炮火強度!
廟行地勢平坦,一馬平川,有利於機械化程度很高的日軍作戰,所以日軍計劃從廟行實施中央突破,然後向兩翼進攻,把國軍分割包圍,各個擊破。日軍的「中央突破」策略沒錯,但這個「中央」著實選錯了,因為他們的對手第五軍是一支足以與其匹敵的精銳。
第五軍的將官大都是張治中在黃埔的學生,他們幾乎接受了所有自東征起的重大戰事的考驗,像黃埔一期的俞濟時和宋希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第五軍的士兵訓練有素,戰鬥力屬於國內的頂級水準。第五軍的裝備也不錯,是國內最早的德械部隊——自「四·一二」與蘇聯鬧翻以後,蔣介石轉而跟蘇聯的對手德國人合作,譬如聘請德國名軍官做軍事顧問,向德國供應稀有金屬原料換取裝備。
其實,這個看上去讓人費解的安排,卻是蔣介石苦心鑽研的結果。因為蔣介石一直堅定地認為,中國國力不足,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跟日本全面開戰。一旦代表國家的中央軍明著參与戰爭,就意味著中日正式交戰。所以把第五軍交給血脈為粵軍的蔣光鼐指揮作戰,可以將這場戰爭解釋為廣東地方部隊和日軍的衝突。這樣的話,戰爭就大不起來,就不大可能擴大為中日間的全面戰爭。
汪精衛這才有些理解蔣介石:領導抗日確實不易。
禍不單行,日軍不僅在廟行吃了虧,還在蔣委員長於倉促之中增調上海戰場的另一支部隊——稅警總團身上吃了虧。
但為了國家爭人格而戰,為了民族求生存而戰!雖千萬人,吾往矣!不滅倭寇,誓不生還!
日本是島國,優先發展海軍及相關工業。此刻,三菱造船廠已具備自行生產航母的能力,日本海軍的整體實力更是位居世界前三。因此,眼見陸軍在「九·一八事變」中立下如此大功,日本海軍豈甘落後。在日本海軍的壓力下,日本軍部決定讓海軍出馬,再打一仗,拿下上海。

川島芳子「立功」

可是,憲兵就相當於現在的武警,其戰鬥力無法與正規軍相比。而且華北戰局吃緊,你汪精衛不從附近調兵,調遠在上海的部隊幹什麼?
雖然汪精衛沒有當場死在孫鳳鳴的槍口下,但一顆留在其背部的子彈無法取出,此後便一直壓迫著他的背部神經。數年之後,汪精衛成了「天字一號https://read•99csw•com大漢奸」,這個隱患也惡化成了「骨髓腫」。骨髓腫在當時是絕症,無法治療。有理由相信,這就是汪精衛的主要死因。
「一·二八淞滬抗戰」的中國領袖之一汪精衛,在這場戰爭結束十余年後殞命,但日軍的指揮官、上海派遣軍司令白川義則,乘艦而來,躺棺材而去。1932年4月底,小鬼子死於中朝兩國民間組織的聯合刺殺,出手行刺鬼子的英雄是個朝鮮人,名叫尹奉吉,他的幫手是號稱「民國第一殺手」的王亞樵。
鴉片戰爭以來,近代中國對外作戰多為一觸即潰,等到「九·一八」更是離譜到不觸即潰,因此開戰之前,日本海軍狂妄地叫囂四小時佔領上海。
論資歷,論級別,張治中都不在蔣光鼐之下,但奇怪的是,蔣委員長居然將第五軍交給蔣光鼐指揮。

停戰

可以說,淞滬抗戰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陸軍表現最出色的一次戰役。它告訴日本人,也告訴全世界,中國軍人不全是孬種,中國軍人不都是東北軍,中國軍人也可以戰至最後一人,依然堅守陣地。
對於「一·二八淞滬抗戰」來說,廟行大戰是為後世所公認的一場決戰。
汪精衛本來是個主戰派,在「九·一八事變」后帶頭罵張學良和蔣介石,並宣稱若自己主政國民政府,決不以尺土寸地授人。只不過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他到了南京才發現抗日不是喊喊口號那麼簡單——國庫異常空虛,連中央軍都發不出工資。
王賡的老婆陸小曼的婚內情人是個大名人,此人是瓊瑤的表舅,金庸的表哥,他的名字叫做徐志摩。巧合的是,不僅徐志摩的筆名「雲中鶴」與金大師筆下的「四大惡人」之末的那個淫賊同名,而且在金大師的幾部鴻篇巨製中,幾乎每一部都有一個卑鄙無恥、薄情寡義、機關算盡卻落得一場空的表哥。
因此,汪精衛打算把十九路軍調離上海。汪精衛想得很美好:我在日本人說的最後期限29日之前答應其所有要求,將部隊撤走,日本人還有什麼理由打我?
1932年1月18日,位於上海馬玉山路的三友實業社,幾個日本和尚和一群中國工人發生衝突,衝突的結果是死了一個日本和尚。
可是找一個什麼樣的項目轉移注意力?答案是再打一仗。
孫科已經對自己的領導能力完全失去了信心:既然如此,那我下台好了,你們誰有能耐誰上吧。
接下來,日本人對外宣揚,這個和尚是被中國工人毆打致死。
面對兩read•99csw•com萬余日軍精銳的攻擊,八十八師師長俞濟時率部正面對抗日軍,戰況極其慘烈。三天三夜的艱苦奮戰後,師長俞濟時腹部重傷,旅長以下將官重傷、戰死者比比皆是,僅營長就犧牲了九個。但他們付出的巨大代價是有價值的,因為他們為八十七師第一六一旅旅長宋希濂率部繞道攻擊日軍側背後吸引了火力,爭取了時間。
28日,汪精衛給軍政部部長(國防部部長)何應欽下達了一項指示,讓他命令駐防京(南京)滬的陳銘樞,將其麾下的第十九路軍調離上海,上海將由憲兵十六團接防。理由是華北戰局吃緊,需要十九路軍北上抗日。
交戰首日,日軍就傷亡八百多人,占參戰總人數的四分之一。日本人只得從國內向上海增兵,最後竟然增兵至約八萬。
28日十一點三十分,日軍向十九路軍一五六旅發起進攻。
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軍隊居然不能進入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海?!
汪精衛承受不了這樣的委屈,自尊受損的他決定再次辭職出國。但汪精衛萬萬想不到,三年之後,即1935年11月,當他再次歸國主政后,他竟然會因為三年前的《淞滬停戰協定》奠定的「賣國賊」基調而遭遇一場刺殺。殺他的人是十九路軍的下級軍官孫鳳鳴,此人刺殺汪精衛的目的倒也純粹:殺掉賣國賊汪精衛。
王賡的副手是一名耀眼的軍事天才,這名天才是安徽人,畢業於與美國西點軍校並稱雙子星的美國弗吉尼亞軍校,此人剛出道時在淞滬戰場率部死扛日本人,幾年後在緬甸戰場消滅數萬鬼子精銳,于異域大放光彩,被譽為「東方隆美爾」,他的名字叫做孫立人……
2月22日,廟行大戰打響。
關鍵時刻,十九路軍的援軍也已殺到。援軍到來的時機太妙了,這正是發起反攻的最佳時機!
第五軍炮雖有幾門,但不多,更遑論其他。因此,我們的戰士必須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抵擋敵人的鋼鐵洪流!
「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
理由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是有的,更何況日本人鐵了心要打劫中國。
跟往常一樣,開戰之前,日本人又搞了一個「事件」。
1932年1月下旬,以「能登呂號」航空母艦為主力的日本艦隊駛入黃浦江。
宋大財神在稅警總團內實行高薪制,按美國陸軍的訓練模式來練兵,把稅警總團打造成了一支近三萬人的美式軍團。此刻,這支美式軍團也加入了第五軍編製,並創造了殺死殺傷日軍人數超過己方損失人數的驚人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