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殺出個黎明 第九章 鐵血遠征軍,殺出個黎明

殺出個黎明

第九章 鐵血遠征軍,殺出個黎明

西邊:印緬邊境,如印度的英帕爾。
一部分給了他的美國同事陳納德。史迪威本不打算撥給陳納德,因為陳納德老跟他唱反調。陳納德主張以他麾下的美國空軍為主力反攻日本,認為史迪威應該把大部分物資劃撥給空軍。史迪威則主張通過自己麾下的緬甸陸軍向日本反攻,自己留下大部分物資的做法沒錯。表面上看是工作方案之爭,實際上這涉及了功勞的大小和事業的前途,實屬權力和利益之爭,所以二人展開了激烈的內訌。史迪威很強勢,陳納德也不好惹,不僅把狀告到了羅斯福面前,還聯合蔣介石對付史迪威。史迪威最終只得服軟,讓出一部分物資。
理由二,在緬甸還有不少英軍,應該跟日軍有得一拼。
新二十二師師長、黃埔六期生、具備法國最好的軍校——聖西爾軍校機械化專業學歷的廖耀湘向已經病倒的杜聿明試探說:如果咱們去印度也許不會有這麼大的傷亡。
隨著中日兩國在各條戰線均進入僵持階段,時間也悄然來到了1940年年底。
中日戰爭打到1941年年底的時候,除了主帥用兵、將士用命外,中國的另一大作戰優勢也開始發揮作用。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發起反攻,是為第二次入緬戰役。
你們死去為了要活的人們的生存,
好在二○○師的戰鬥力和意志力極其強悍,依託自己搶修的防禦工事,頑強地擋住了日軍頭幾天的反覆進攻。但孤軍作戰,後援困難,補給跟不上,戴安瀾也沒有絕對的把握守住同古。
至於剩下的一小部分物資,史迪威撥給蔣介石用於國內的抗日戰場。可就連名義上留給蔣介石自由安排的那部分,這位兄台還想撥給敵後戰場的中共抗日武裝一部分。儘管史迪威的出發點不錯,他想團結一切抗日力量抗日,但他扶持共產黨的行為卻是蔣介石所不允許的。在蔣介石的全力反對下,史迪威援助中共抗日武裝的事最終沒有辦成。兩人之間本就因為緬甸遠征軍的指揮權而變得極不和諧的關係,更加勢同水火。
他問手下一個叫黃景升的團長:你有戰勝日寇的把握嗎?
1940年9月,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三國簽訂攻守同盟,是為軸心國。
蔣介石不知道,他這一次的退讓,居然把遠征軍推向了一段無比艱難的旅程。
新兵們雖然沒有打過仗,甚至絕大多數人都沒摸過槍,但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很強。加之報國心切,平日的口號就是「打回老家去」,因此訓練異常刻苦。
按照正常邏輯,鑒於蘇聯國力不如美國,那麼日本北上與德國合作,先搞垮蘇聯再談其他似乎更加合理,可為何日本人選擇南下?其實,到底是北上還是南下,日本內部也有不同意見。但最終日本還是選擇南下,不外乎這麼幾個原因。
第二次入緬作戰,中國駐印遠征軍傷亡一萬八千餘人,殲滅日軍四萬八千餘人。滇西遠征軍傷亡六萬七千餘人,殲滅日軍兩萬一千餘人。中國軍隊總共付出八萬五千餘人傷亡的代價,殲敵近七萬人,傷敵七萬五千人。日軍緬甸戰場最精銳的兩個師團一全軍覆沒(十八師團),一名存實亡(五十六師團)。
日軍設下五道防線。
於是時間定格在1941年12月7日,強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在幾小時內就被日軍徹底摧毀,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珍珠港事件」。
如果早些入緬,遠征軍是可以從容布設防守陣地的。但因為英國人的狂妄自大,遠征軍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時機,所以現在只能在哪兒碰到在哪兒打了。更要命的是,第五軍的三個師也是挺進速度不一,根本無法配合作戰。戴安瀾的二○○師已經開到仰光附近的同古,廖耀湘(接替調職陞官的邱清泉)的新二十二師還遠在臘戌,九十六師竟然還在雲南保山。這麼說可能有人不太明白,用中國的地名替代一下就清楚了:二○○師已經到了廣州附近,新二十二師還遠在長沙,九十六師則被甩在武漢。

獵殺1941

史迪威在緬甸被日軍打得大敗,落荒而逃,到了印度才有空喘氣。史迪威引以為奇恥大辱,輸得十分不服氣。於是,他對著撤退到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二十二師和新三十八師官兵發下狠誓:請你們相信我,美國援助很快就會到來,我一定會帶著你們從原路打通滇緬公路,打回中國!
宋美齡能入主空軍的理由很容易想通。一是她早年在美國生活學習十年,擅長對美外交,中國的飛機、武器基本上都是由她經手從美國進口;二是蔣介石把組建空軍的任務交給自己的老婆也比較放心;三是宋美齡也有這個資望。抗戰期間,她屢次不顧危險親往前線勞軍,前後數次徘徊在生死邊緣。
孫立人的做法確實很長士氣,但杜聿明的做法也無可厚非。他帶頭踏入無法回頭的野人山,並且在最艱難的時刻,依然拒絕逃亡印度,選擇與自己的部下一起出生入死,這維護的不僅僅是他個人,而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尊嚴。兵退野人山之悲壯慘烈,足以感天動地,何來毫無意義之說?
北逃的英軍可不都是雜牌部隊——殖民軍。殖民軍一般只有軍官是英國人,士兵多來自英聯邦(如印度和澳大利亞)。
此前,德國人只用一個多月就拿下蘇聯國土數百萬平方公里,斃傷蘇聯軍隊數百萬。但對付列寧格勒這樣一座小小的城池,他們居然花了近九百天,自己死傷五十多萬,造成對方軍民死傷近兩百萬,最終還是未能拿下。
陳納德是天才,不吃這一套。他堅信,在未來的戰場上,戰鬥機才是天空的王者!
說到這裏,有必要解釋一下幾個即將反覆出現的地名的相對位置,從北向南,從東向西,大致如此: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工事不斷被日軍的炮彈摧毀,將士們則利用殘垣斷壁、炸彈深坑與敵周旋。
第三,進入緬甸,摧毀中國的生命線——滇緬公路,掐死中國。
戴安瀾率部苦戰十二天,面對人馬超過己方兩倍的強敵,以劣勢的武器裝備,以約兩千人的犧牲,殲敵五千餘人,完美完成掩護英軍撤退的任務,這就是著名的「同古阻擊戰」。
仰光失守后,擺在中國軍隊面前的,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
滇西、緬北從此不見敵蹤。
雖然仁安羌獲勝,但也改變不了中國遠征軍兵力分散,疲於奔命的現實。
日方有生力軍加入,人數數倍於己,重武器的火力遠超己方,還有空中支援。但那又如何!戴安瀾的字典里只有六個字——誓死抵禦到底!他親自執輕機槍與日軍對戰,決心以死報國,全師各級指戰員也誓與同古共存亡。
說完了旁門左道的草根陳納德,再來看一看另一個美國人——出身名門正派的高富帥史迪威在幹什麼。
孫立人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反攻先鋒。孫立人在美國留學多年,受過美國正統軍事教育,英語講得也流利,和史迪威溝通起來全無障礙,史迪威對這個精幹的中國軍人非常信任。
戰場抗命的孫立人非但沒有受到懲處,反而被任命為副軍長兼新三十八師師長,廖耀湘仍為新二十二師師長。
孫立人狂傲之氣迸發,直接下令準備戰鬥:你讓我進我就走進去,你不讓我進我就打進去!想繳我的槍,做你們的春秋大夢!
英國人還是要繳槍。
於是,亞歷山大隻得再度向中國軍隊求援。
從道義上來講,解除中國軍隊武裝等於內訌;但從國際規則來講,不讓別國軍隊全副武裝地走進他們的「國土」也算是英國人的權力。
杜聿明則認為,讓堂堂國軍放下武器,以難民身份進入他國國境避難,是對中國軍人的莫大侮辱!尤其對方還是屢次欺負過中國的英國!
別看蘇聯和日本簽訂了所謂的互不侵犯協定,其實這都是表面功夫。就像德國和蘇聯也簽了互不侵犯協定,還不是照打不誤。所以蘇聯根本信不過日本,仍在遠東屯兵近百萬。如此看來,日本若想攻打蘇聯,按照蘇聯人在「張鼓峰事件」和「諾門罕事件」中表現出來的戰鬥力,軍隊派少了根本就是白搭。可軍隊又不能憑空冒出來,那麼打蘇聯的軍隊從何而來?
原因一,兵力不足,風險太大。
這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第一次主動出境作戰。
孫將軍在美國的幾年沒有白混,深得美國思維方式之妙——你蠻橫我更蠻橫,你霸道我更霸道,就看誰更橫!
其實,讓美國人派一個參謀長過來是蔣介石的主意。蔣介石的本意是弄一個聽話的「傳聲筒」過來,方便找美國人弄些免費的戰略物資和低息貸款,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居然請回了一尊牛氣衝天的菩薩。
第五軍的精銳二○○師也隨衛立煌參加了滇西反攻,算是告慰了戴安瀾的在天之靈。
在沿途民眾的熱烈歡呼聲中,第五軍二○○師的將士們,身穿單衣,腳踏草鞋,登上戰車,向西進發,煙塵相接,浩浩蕩蕩地踏上了緬甸的土地。
死亡率:百分之八十七。
孫立人的新三十八師一路被日軍尾隨追擊,犧牲近半人馬,好不容易到了印緬邊境。
交通工具本就不夠,再加上運輸線路遭到緬甸人破壞,遠征軍的運輸能力根本就上不來,因此各部之間拉開了很大的距離,兵力極為分散。
史先生萬分堅定地認為,蔣介石的這個立足於防守反擊的方案太過保守,中國軍隊主力應該南下,齊聚同古,反攻仰光。
史迪威根本就不是做統帥的料,完全聽不進去杜聿明等前線將領的正確意見。兵力本就分散的遠征軍,居然被史迪威再度拆分開來使用。第五軍的三個師頂在前面四處救火,第六軍則在緬甸東線遼闊的地帶上各自為戰,第六十六軍這支本來負責後方警備和預備隊的部隊,也散布在從曼德勒到臘戌再到雲南邊境一帶數百公里的土地上。
一個是美國人史迪威中將,出任戰區參謀長。
1941年6月,德國全力進攻蘇聯。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其餘的部隊在二○○師進入緬甸后,也陸續上路。情況大概如此——國軍第五軍余部為前鋒,新六軍居中,六十六軍殿後。
不是史迪威的身體出了問題,而是他的分配方案有些問題。這位老兄將大部分https://read.99csw.com物資留給自己做反攻日軍之用,剩下的物資則在無盡的爭吵和鉤心鬥角中被他分成了兩部分。
好在羅斯福是個明白人,知道這兩人的私人矛盾是不能凌駕於世界反法西斯事業之上的。於是讓史迪威和蔣介石多注意自我檢討、自我批評。羅斯福和完稀泥后,史迪威和蔣介石的矛盾暫時被壓制下來。
可陳納德也明白,行將被退休的自己,此生很難得到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了。

緬甸大反攻

原來,當時的運輸機受技術所限,其飛行高度根本不足以飛越世界屋脊,所以只能選擇穿過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一個形似駱駝背脊凹處的山口,這條航線也由此被命名為「駝峰航線」。這一地區氣候十分惡劣,強氣流、低氣壓和冰雹霜凍使飛機在飛行中隨時面臨墜毀和撞山的危險。更何況還有日機時常過來騷擾襲擊。
孤城落日,孤軍奮戰的二○○師已經到了最危險的關頭。戴安瀾決定收縮兵力,依託工事和有利的地勢,全力固守同古城。在調整兵力部署的時候,戴安瀾環顧四周,用沉重沙啞的聲音大聲對著到場的指戰員宣布:只要還有一兵一卒,亦須堅守到底。如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以某團長代之!孤軍,也要奮戰到底!
在穿越敵人的最後一道封鎖線時,二○○師在以逸待勞的日軍五十六師團的攻擊下突圍時,戴安瀾頂著密集炮火指揮作戰,不幸為流彈擊中。
在孫立人率隊西向後,杜聿明則率第五軍軍部直屬部隊和廖耀湘的新二十二師北上搶佔密支那。密支那離中國雲南邊境的騰衝只有咫尺之遙。佔據這裏,即可保住回國的通道。
這就得提到一個叫陳納德的人,一個集才氣、勇氣、痞氣和樂觀於一身的美國草根。
雖然招來的是一群散兵游勇,但陳納德壯志在胸。他知道,沙場是軍人證明自己的舞台,而他就是要向世人證明:老子44歲時還只是美軍上尉,不是自身無能,而是上級無知!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他所在的位置。業務一定要跟專長相結合。史迪威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蔣介石本來是要第五軍堅決後撤的,可看在美國是盟國老大以及錢的份上,只好萬分不情願地讓步。
本可在抗戰結束后就完美謝幕的陳納德,卻在後來參加了內戰,協助國民黨與共產黨作戰。
1942年前後,美國珍珠港之戰新敗,歐洲戰場上同盟國的境況也非常差,全世界的反法西斯事業一片黑暗。羅斯福也沒想到一群志願者竟然能將日本空軍打得落花流水,於是告訴陳納德:政府都對日宣戰了,你就把你那個志願隊解散了吧,願意留下的都留下,國家給你正式的番號——美國第十航空隊二十三大隊,你的軍銜嘛,我給你升成准將吧。
但是在緬甸戰場,第七裝甲旅一個照面就被突襲而來的日軍五十五師團打得丟盔棄甲。好在第七裝甲旅知道見機行事,一幫殘兵敗將依靠打剩下的少數機械化裝備,腳底抹油,逃出了日軍的包圍圈。
與此同時,同盟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決定把緬甸、泰國、越南、印度與中國戰區合併,成立盟軍「中緬印戰區」,由蔣介石出任總司令。
美國人的援助可不是能夠免費領取的。
開戰之初的一個多月里,蘇聯紅軍死傷無數,西部國門大開,德國人長驅直入,直抵十月革命的發祥地——列寧格勒(聖彼得堡)城下。
羅斯福為了更好地「領導」中國抗戰,他決定不把這些援華物資直接交給蔣介石,而是通過一個中間人進行分配。羅斯福的本意是藉此拿住蔣介石的命脈,自己指東蔣介石不敢向西。
除了人口劣勢之外,日本本國貧乏的資源也使其無力支持長期消耗戰。而且由於大規模的敵後游擊戰的存在,日本人「以戰養戰」也成妄想。尤其是在德、意、日結盟后,美、英公開地支持中國,對日本實施經濟封鎖,使日本的戰爭資源迅速走向枯竭。到了1941年下半年,日本的石油儲備已經捉襟見肘,似乎只有從中國撤兵一途了。
至此,第二次入緬戰役結束!
第一次入緬戰役結束后不久,英軍便在北非阿拉曼會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盟軍北非戰場的勝利,是用放棄緬甸戰場的代價換來的,是靠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戰場孤軍浴血奮戰、獨自拖住日軍換來的。
到了這時候,中國軍隊消滅日軍一整個精銳師團已經不再令人覺得驚奇,中國軍隊用自己的實力獲得了世界的尊重!
雖然大部隊依令繼續前進,但越往後杜聿明越無法收攏隊伍,他只能任由官兵們自求生路。
前面說過,中國對外聯繫的國際通道已經只剩下西南的桂越、滇緬兩條公路。而此時法國人已經投降了,日本作為軸心國,作為勝利的一方,順其自然地接收了法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越南、寮國和柬埔寨,桂越這條國際通道也就被日本堵住了。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余此次奉命固守東瓜,因上面大計未定,其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戴安瀾叔祖父)仙逝,未及送葬。你們母子今後生活,當更痛苦。但東、靖、籬、澄四兒,俱極聰俊,將來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幾年,即可有福,自有出頭之日矣。望勿以我為念,我要部署殺敵,時間太忙,望你自重,並愛護諸兒,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聞。
第五軍的前鋒九十六師,則是穿過緬甸葡萄經雲南福貢回國,中間也走過了一部分野人山。
此外,同盟國還空降了兩個大牌領導。
但問題是,唯一的輸血管道——滇緬公路已被日軍卡斷。更為要命的是,遠征軍主力還沒有歸國的時候,日軍五十六師團已從緬甸殺入了中國西南境內。雲南重鎮龍陵、騰衝接連淪陷。
英雄千古!他的生命就像燦爛的流星,雖然短暫,卻是那樣的光耀照人,他的軍事才能和功績將永遠為人們所傳頌!
一個又一個的壞消息接連傳來!
至於中國人為了阻擋日軍追兵要付出多少傷亡,即使阻擊成功又如何擺脫強敵,那就不是英國人關心的事情了,英國人只要自己逃到安全的地方就萬事大吉。
如此看來,丘吉爾不愧是能爬上總統寶座的人,眼光確有獨到之處。他知道亞歷山大擅長跑路,因此兩次把亞歷山大派到主要軍事任務只是逃跑的戰場,成功保存了英軍有生力量。
但是,日本人想出了破解當前困難局面的辦法——徹底瘋狂。徹底瘋狂的人是不可理喻的,他們不用思考自己能不能做到,只管聽天由命,放手一搏。日本人決定做三件事:
當然,如果把時間定格在進軍列寧格勒之前,德軍是天下無敵的,誰也不看好被揍得落花流水的蘇聯紅軍還能翻盤。德國的成功刺|激到了日本,日本人嚷著「不要誤了最後一班公共汽車」的口號,在這一年中向中國發動了數次大規模的局部進攻。中日雙方各有勝敗——如「土木系」二號人物羅卓英指揮的「上高會戰」的大勝、何應欽指揮的「中條山戰役」的慘敗。總體說來,日本贏多輸少,但贏得並不輕鬆。
史迪威不是放嘴炮,他還真跟羅斯福要錢要槍。
這時候,如果杜聿明下令向西突圍,依然有機會進入印度境內。

「仁安羌大捷」

擱在以往,羅斯福還真沒有心情搭理史迪威。好在日本拿下滇緬公路死死掐住中國的咽喉之際,羅斯福聽到了從太平洋戰場傳來的好消息。
杜聿明的突圍命令,事先是徵得蔣介石同意了的,而且蔣介石想得更多。
中國軍隊收復雲南全部領土,控制緬甸北部所有的軍事要地。
牽一髮而動全身。在當時中國未定的情況下,貿然北上,只會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結局。
二○○師在同古血戰十二天之後,鑒於援軍新二十二師和九十六師,要麼不是被日軍阻擊,要麼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杜聿明遂下令讓孤軍奮戰的二○○師突圍後撤,避免全軍覆沒。
杜聿明之前對這一地區的險惡環境缺乏最起碼的判斷。他在回憶錄中說:如果知道野人山如此艱險,就不會讓部隊扔下重裝備入山,而是與敵硬拼,爭取突圍。
玩鬧歸玩鬧,美國飛行員的技術確實不是吹的。這可是一幫空中「老油條」,再加上陳納德這麼個經常別出心裁的指揮官,竟把日本人打得稀里嘩啦。除了之前的怒江之戰,陳納德還曾帶著「飛虎隊」遠征緬甸,以較小的代價擊落日機約兩百架,有力制約了日軍的空中火力,可惜由於緬甸機場後來全部陷入敵手,飛虎隊不得不撤回中國。
戰況在之後的幾天里變得越來越壞。二○○師陷入了三面被圍的危險處境。
野人山又叫克欽山區、枯門嶺、胡康河谷山,位於中國和緬甸、印度交界處,位於緬甸最北方,再北是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東西皆為高聳入雲的橫斷山脈所夾峙。據說這裡是當年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地方。山巒重疊,林莽如海,沼澤綿延不斷,河谷山大林密,豺狼猛獸橫行,瘴癘瘧疾蔓生。直到如今,這塊地方還是要吃沒吃、要路沒路的原始森林。
逃軍裏面也有英國的正牌部隊,而且是王牌部隊——第七裝甲旅,號稱「沙漠之鼠」,之前與德國號稱「沙漠之狐」的隆美爾麾下精銳較量多次,互有勝負。
這個名叫陳香梅的姑娘,家世可不簡單,她的外叔祖父就是「刺廖案」中死去的國民黨左派元老廖仲愷。這個陳香梅也非常了不起,她個人的經歷就是一段關於勇氣和自信的傳奇。陳姑娘後來跟老公去往美國,憑藉祖先賦予她的優秀政治基因以及後天的努力,成為在尼克鬆、里根、老布希三任美國總統執政時期輔佐政要的實權人物。陳香梅甚至是美國人自己選出來的「全美七十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一個亞裔女性能在美國政壇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前無古人,后尚無來者。
緬甸是一個孱弱的國家,光靠自己,絕無可能扛住日本的侵襲!而它的宗主國英國,此時正被德國按在歐洲和北非狂扁https://read•99csw.com,根本無暇他顧。即使有暇,英國人最先要保住的,也是其在亞洲最大最富饒的殖民地印度。其他類似緬甸的這種小殖民地,只能由其自生自滅了。至於同盟國中最強大的美國,在失去了太平洋艦隊之後,遠在萬里之外的它想在短期內恢復曾經在東南亞的軍事存在,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沒有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掣肘,日軍隨即揮兵東南亞,掠奪戰略物資去也!
第五軍在緬甸打了半年,只損失了幾千人,而在野人山六百公里的山路上,杜聿明第五軍軍部以及二十二師從出發時的約一萬五千人,大致歷時一百一十余天的痛苦折磨后,最後生存下來的僅僅剩下兩千多人。
將為兵之膽。將士們從戴安瀾的聲音中感覺到了戰死沙場的決心和力量。
過去的是你們對死的抗爭,
美國、英國都無力發兵援救,緬甸該怎麼辦?
初到中國,就趕上了淞滬會戰,在空戰中,陳納德逐漸教會了中國戰鬥機飛行員如何對付結隊而來的日本轟炸機。原來日本人也研究過美國「正宗空軍理論」,是「轟炸至上論」的絕對擁躉。他們認為速度快、裝甲厚的轟炸機根本用不著戰鬥機護航,就可橫行中國。但是在陳納德的發明——戰鬥機攔截戰術面前,日軍沒有戰鬥機護航的轟炸機群被揍得很是凄涼。由此,後來日軍進行空襲時,都出動大批戰鬥機護航。
1944年5月,衛立煌下令戰將宋希濂等人率滇西遠征軍分左右翼衝過怒江,十戰松山,鏖戰騰衝,三戰龍陵,憑藉這三場無比慘烈的攻堅戰,幾乎全殲日本最擅長山地叢林作戰的另外一支部隊——第五十六師團,收復滇西全部失土!
記住這一天吧!1942年5月26日,「黃埔之英、民族之雄」戴安瀾在緬甸茅邦村殉國。

飛虎隊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主義須貫徹,紀律莫放鬆,預備做奮鬥的先鋒。打條血路,引導被壓迫的民眾,攜著手,向前行,路不遠,莫要驚。親愛精誠,繼續永守,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

英魂不幸羈留緬境,世人無不哀嘆痛失英豪。羅斯福向他頒發了第一枚屬於中國將領的同盟軍軍團功勳章,毛澤東亦揮筆寫下《五律·挽戴安瀾將軍》,敬祭戴將軍:
杜聿明說:你有話直說,不用吞吞吐吐,你是不是想去印度?可以帶你的部隊與孫立人一起去印度,我一人回國!
在人員、裝備、後勤全面落後的困境下,將士們在死亡面前毫不畏懼,死守陣地,半步不退!
還下著密雨,還吹著細風,
與此同時,為了配合史迪威從緬甸發起反攻,蔣介石抽調國軍精銳並輔以報國心切的知識青年在雲南建立起了第二批遠征軍——滇西遠征軍。衛立煌接替生病的陳誠出任司令,下轄六個軍,爭分奪秒地加緊訓練。
此時的蔣介石一定難抑喜悅之情,因為從1931年「九·一八」開始,十年的孤軍奮戰終於告一段落!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日本自掘墳墓,把頂級強國美國拖下水,日本人瘋得實在是太及時了!
因為缺少醫藥,戴安瀾在途經緬甸茅邦村時自感時日不多,於是叫來信得過的屬下鄭庭笈,北望故土,斷斷續續地留下最後的囑託:如果我殉國了,你一定要把部隊帶回祖國……
即便中國空軍再能打,也耗不過日本空軍的數量優勢,畢竟日軍有強大的工業為後盾,而中國空軍的飛機數量本就不多,更何況曾經的「蘇聯志願航空隊」也隨著蘇聯政府的抽身離去而離開了中國。打到後來,中國的飛機被打光了。沒了飛機,陳上校的屁股就坐不住了,每天都覺得生活太枯燥太無聊。
因此,中國的對外通道只剩下滇緬公路。一旦滇緬公路被切斷,中國的持久抗戰將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決定命運的時刻,靠別人遠不如靠自己來得穩妥。所以中國決定自己組織遠征軍開赴緬甸,保衛自己的生命線。
史迪威終於把錢和物資弄到了手,現在就差把這些東西花出去。
好在這種難受的日子沒過多久,蔣介石就召見陳納德說:你和宋子文去趟美國,想盡一切辦法給我們弄些飛機和飛行員來。
但他的兄弟部隊——英緬軍第一師,是打也打不贏,跑還跑不過,七千餘人讓日軍三千人給追上並包圍在了仁安羌。
齊從軍,凈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杜聿明和新二十二師到印度后,廖耀湘和新二十二師留在當地,杜聿明轉道回國,后明升暗降,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駐防雲南,保衛重慶。
第二天,也就是12月8日,美、英同時對日宣戰。
不過在護照上,他所填寫的職業不是退役空軍上尉,而是「農民」。這當然是為了保密。
幾天後,日本的盟友德國和義大利對美宣戰。稍提一句,德國、義大利之前已經對歐洲各國都宣過戰了。
特點三,從緬甸地形看,以曼德勒為界,以南多平原地區,以北則為山地,依託山地打防禦戰,對武器配備比較落後的遠征軍顯然更為有利。

國境之南,有士死戰

中國遠征軍的總司令是衛立煌,但衛立煌因故未到,無法入緬。蔣委員長後來才發現人事安排失當,改派陳誠的忠實小弟羅卓英前去代理,副司令則是崑崙關一戰成名的杜聿明。
而且,史迪威所有的計劃都基於同一個模式——中國遠征軍從正面發動進攻,英軍負責保護中國遠征軍側翼。
可惜,英國遠非百年前的日不落帝國,實力早被雨打風吹去,剩下的也就是表面風光和所謂的紳士風度了。
新三十八師屬於六十六軍建制,不屬於杜聿明的嫡系第五軍,因此孫立人覺得杜聿明的這種安排明顯親疏有別。
很明顯,不管史迪威想實現哪一個目的,發動中國軍隊進攻顯然是更好的選擇。所以光桿司令史迪威拿美國援助要挾蔣介石調兵進攻。
儘管指揮體系一片混亂,那也只能打了,畢竟中國抗戰的生命港口——仰光已經懸於一線。
在誓死捍衛祖國和家鄉,一波接一波冒死衝鋒的蘇聯人面前,曾經不可一世的「閃電部隊」被凍結在了西伯利亞的寒流中。
很遺憾,他選擇了一條錯誤的路線。
可是為時已晚,日軍已經深入緬甸,緬甸主要城市都已淪陷。英國人的自私和自負,令中國遠征軍錯過了大好時機。儘管如此,遠征軍還是決心馬上出兵。
好在付出的這些代價是值得的!之後三年中,平均下來每個月約有兩萬噸物資通過「駝峰航線」支援正在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
客觀地說,杜聿明在對困難估計不足的情況下指揮部隊進入野人山,確實難辭其咎。但是,他拒絕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則無可指責。中國人承受巨大的苦難、做出無畏的犧牲,與強敵血戰到底,無非是爭得做人的尊嚴。如果尊嚴可以隨意拋棄,那中國人民根本沒必要抗日,直接併入「大東亞共榮圈」做順民算了!
戴將軍雖已不在,但其身上的黃埔精神永遠不死,無數黃埔軍人還將在豪情滿懷、以死為榮的黃埔校歌聲中踏著堅定的步伐繼續前進!
原因二,國策。
怎麼消耗呢?羅斯福希望遠征軍用屍山血海般的犧牲同日軍戰鬥下去,希望中國用人口的優勢拖住甚至戰勝日本。
就在陳納德最需要一個機會的時候,宋美齡出現了。
如果是和日本人作戰,也許杜聿明還能夠想辦法鼓舞士氣,但蚊蟲毒氣根本防無可防,攻無可攻,軍無鬥志,軍心迅速渙散。
此刻,德國人以為自己勝券在握,結果等待他們的卻是無比痛苦且漫長的鏖戰!
日軍入侵后,緬甸人民非但沒有愁容滿面,老老少少都高興得不行,跟過節似的。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熱烈歡迎日本「解放軍」,痛擊殖民統治者英國和以中國遠征軍為代表的一切「幫凶」!

殉國

沒有葯,這些疾病根本控制不住,官兵死傷無數。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
雖說後半句「十萬青年十萬兵」不一定是委員長的原創,但這並不影響蔣委員長在抗戰豪言壯語排行榜上獨佔鰲頭的地位,也不影響蔣委員長的演講的強大感染力。
沒有人知道歷史曾在此走過,
中國軍人把自己的信念堅持到了最後一刻,黃埔精神笑到了最後。
遠征軍逐漸陷入了絕境。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先簡單了解一下1942年前後日軍擴編之後的兵力分佈,情況大概如此:本土駐軍(數目不詳,大概少於四十萬)、海軍(約三十五萬)、駐守東北一帶的關東軍(約八十萬)、與國軍在關內正面戰場對戰的「中國派遣軍」(約一百萬)、駐守朝鮮、台灣的日軍(約十萬)。
宋美齡派人在美國招飛行教官,結果選中了陳納德。也許不是選中,而是美方「鄭重推薦」的——一定要送走這個刺頭大爺。
此時美國還未對日宣戰,自然不會公開地、大規模地援助中國,只能是給中國貸款,然後中國再用這些貸款購買美國的飛機。
1941年5月,陳納德率領他的美國空軍志願隊進駐昆明。
伴隨這些優點的,是他的一個大弱點——性格缺陷,此人極其強勢,凡事喜歡自己說了算,別人甚至是領導反對也沒用。所以他跟領導的關係很差勁,從他給眾領導取的外號就可見一斑——蔣介石是「花生米」(意為笨蛋、沒用的小人物),羅斯福是「老軟腳蟹」。
不過這對於陳上校似乎不是難事。在美國政府的默許下,這個在美國不起眼的底層軍官,利用關係聯絡上了一批美國預備役和退役飛行員,重金聘請他們來中國上班——底薪高,月薪六百美元起,還有提成獎金——擊落一架敵機,獎勵五百美元。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去中國撈點外快。當然了,這群人也並非單純是為了錢,畢竟生命是無價的。但要說是為了偉大的反法西斯事業,恐怕也有些拔高。客觀地說,他們就是一群有正義感且樂於冒險的好鬥之人,是一群拿錢就辦事,而且拿了錢就一心一意地辦事的敬九-九-藏-書業之人。
荒無人煙,籌集糧食也無可能。
如今卻是欣欣的樹木把一切遺忘。
就這樣,六十六軍新三十八師(前身是稅警總團)孫立人麾下一一三團被派往仁安羌。這個孫立人就是「八·一三」淞滬抗戰時稅警總團的副團長,現在已經積功至師長。
目的二,史迪威想在緬甸戰場實現建功立業、升官發財的人生夢想。
英國人一是見這個姓孫的不好惹,二是還有幾分不好意思——畢竟剛被孫立人救了命,只好收回成命,讓新三十八師武裝進入印度。
第一,徹底摧毀美、英在太平洋上的軍事力量,打破其對日海上封鎖。
野人山之敗恐怕是杜聿明一輩子的遺憾。幸運的是,他雖不能重回緬甸戰場彌補遺憾,但在雲南應該會有機會跟日軍碰面。
蔣介石大出血,一口氣準備了三個軍,他自己的棺材本第五軍也在其中。
中國軍隊血戰同古十二天,總算是替英國人擋住了追兵。
你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
中國出兵緬甸的目的,本是要保住滇緬公路,尤其是滇緬公路的源頭——仰光的出海口。現在仰光失守,這一目標已難以實現。
這時候,如果杜聿明率眾強攻密支那,向東殺開一條血路回騰衝,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南下也有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那就是必須面對美國。
部隊陷入絕境。
這幫美國飛行員玩心很重,天性活潑,加上沒有軍規的約束,所以他們的表現非常散漫和隨意。他們在戰鬥機身上畫上了「亞當圍著蘋果追夏娃」、「齜牙咧嘴的卡通鯊魚」、「裸體天使」等圖案。老百姓對鯊魚最感興趣,覺得它既兇猛又搞笑,但不知道這是什麼,就說畫的是老虎。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都說這是飛虎隊。當翻譯將這個稱謂傳給美國飛行員時,他們感覺Flying tiger這個名字很有氣勢,於是飛虎隊就成了這支隊伍最廣為人知的名稱。
史迪威在緬甸當參謀長時,把軍隊指揮得一塌糊塗。若讓他搞政治,成績也未必會及格。但是,他絕對是一個一流的練兵專家。
史迪威親自上陣和年輕的中國軍人一起摸爬滾打。他說:你們中國人擁有吃苦耐勞、逆來順受的品質,能夠忍受飢餓、長時間勞作、傷病和無聊,再加上先進的裝備,我有信心把你們訓練成第一流的軍人,同世界上任何一支部隊抗衡!
綜合看來,北上對日本來說風險太大。
戴將軍將略冠軍門,從「長城會戰」到「台兒庄戰役」,從「武漢會戰」到「崑崙關大捷」,從「同古阻擊戰」到「棠吉反擊戰」,日寇回回遭重創!
從英國人目前的表現看來,他們在亞洲戰場的作用也就是一顆老鼠屎而已,而且專噁心盟軍。
平均每公里死亡:二十二人。
為快速實現這個目標,日本同時向多個國家發動了攻擊。關於日軍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的經歷,歷史書上的記載,大致是地名、淪陷時間、死傷——日軍殺死殺傷對手的人數。
1943年,蔣介石發表了著名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的演講,號召大後方的青年學生投筆從戎,舍家為國。
追擊的鬣狗是日軍五十五師團,人數兩倍于中國最精銳的部隊二○○師,重武器也全面領先。
1937年,第一夫人宋美齡入主空軍,成為中國空軍總司令。
剛好,得到消息的孫立人也派了一個加強連在野人山搜索他們,找到后帶著杜聿明他們去了印度。
英緬軍第一師向亞歷山大求援:司令閣下,趕緊給我們派些援軍過來,來晚了我們就只能投降了!
在一一三團團長劉放吾的指揮下,一千余中國軍人將七千英軍(裏面有少量西方媒體工作者和傳教士)給救了出來。
在本節的最後,特以穆旦——著名詩人、金庸大師的堂兄弟、西南聯合大學學生、杜聿明隨身翻譯、穿越野人山的幸運存活者,所作詩歌《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最後一段作為結語,藉此緬懷那些長眠于異域幾十載,至今仍無法回家的英靈。
中國遠征軍後路被日軍截斷!戰局已完全糜爛,無法挽回!
中國人常常說「九死一生」,那僅僅是一個形容,而穿越野人山的第五軍卻在數字上無限接近了這個形容詞。很多人據此來抨擊杜聿明拒絕前往印度的決策,認為是他的錯誤導致數萬中國軍人毫無意義地命喪野人山。
可是,固執的杜聿明命令部隊扔掉所有輜重,北上穿越野人山。
經過多年的課堂爭辯和理論論戰後,我需要有一個機會在戰爭中嚴格檢驗我的戰鬥機制勝理論!
說到這裏,得解釋一下,支援宋希濂的空軍從哪裡來。
這場震驚世界的大群架——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全面上演。
1937年5月,44歲的陳納德以上尉軍銜正式退役,乘坐郵船自美國抵達上海。
被逼到絕路的日軍使出了最後的大招——狗急跳牆。他們開始醞釀一個大的計劃:「一號作戰計劃」。打算掐死中國以求生!
在如此逆境下,以一比二點五的戰損比戰勝強敵,這絕對是近代中國軍隊在對日作戰史上空前的好成績!戴安瀾不負絕代悍將之名!不愧近代立功異域,揚大漢之聲威者第一人之名!
平均每天死亡:一百一十八人。
在中國工作的幾年中,陳納德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還在昆明辦了一所空軍飛行員培訓學校。總之,陳納德工作態度積極,喜歡埋頭專研,喜歡當技術能手做崗位標兵,還有很強的正義感,總體表現得到了蔣介石夫婦的認可。
沒辦法之下,二○○師只好自行向國內撤退。只是,日軍豈能放這支中國最優秀的軍隊、最強大的對手平安歸國。
曼德勒失守。
絕代悍將就此長眠異國他鄉!終年未滿38歲!
1942年6月,處於劣勢的、重建的美國太平洋艦隊頂住了傾巢而出的日本海軍,取得了中途島戰役的勝利。由覆滅中國北洋水師而迅速崛起、因偷襲珍珠港成功而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基本完蛋。此後,日軍的海上補給線也被美軍切斷,美軍逐漸從日軍手中奪回了對太平洋的控制權。
1942年3月初,遠征軍匆忙入緬。

撤退

但是,緬甸前線最高指揮官史迪威認為,中國軍隊應該撤往印度。
對於深入緬甸的遠征軍來說,四周都是敵視的眼光,找不到糧食,也沒有嚮導,自然環境惡劣,還有日軍壓過來的重兵(四個師團)。
1943年3月,美國政府將陳納德和他的麾下擴編為美國陸軍十四航空隊,陳納德晉陞為少將司令,但人們仍然習慣地稱陳納德手下的這支隊伍為「飛虎隊」。
儘管這支唱著《義勇軍進行曲》的部隊先前連連血戰,傷亡不小,但還是艱難地突破了敵人前四次瘋狂的圍追堵截。
戰場之上,求生者死,求死者生。
如果粗略計算一下,得出的數據如下:
火是英國人自己放的。一是為了不給日本人留下物資,二是利用大火阻敵便於自己逃命。英國人全部撤離仰光,一路向西北逃竄,目的地是印度。
浴血冬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蔣委員長通過電台對杜聿明說:二○○師和九十六師已經化整為零地回到雲南了,你和新二十二師去印度。
「二戰」之初,被德軍「閃電戰」(充分利用飛機和坦克的速度優勢,集中兵力,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擊破的國家名單有長長的一串:波蘭、荷蘭、比利時、法國……這給希特勒造成了一個嚴重的錯覺:閃電戰可以包打一切。所以希特勒對付蘇聯的戰術還是閃電戰。
那刻骨的飢餓,那山洪的衝擊,
這條空中生命線的起點在印度的阿薩姆邦,美國援華物資經海運到這裏后,再由運輸機運往中國。為了避開緬甸日軍的地面防空炮火,這條空中運輸線不得不選擇一條不是路的路——飛越喜馬拉雅山,飛越世界屋脊,開闢人類歷史上最為艱險的航線!
靜靜的,在那被遺忘的山坡上,
如果與蘇聯開戰的話,關東軍肯定跑不掉。當然了,這也正是關東軍所期待的。但關東軍主力北上,整個東北將處於真空狀態。戰爭進展順利的話,一切好說,若一旦受阻甚至失利,試問憑藉關東軍在東北留下的那點殘兵,如何抵擋得住百萬蘇軍南下佔領東北?既然如此,日本勢必派兵填補關東軍留下的真空地帶,保護東北這塊已經吃到嘴裏的肉。可是從哪裡派兵?唯有拆東牆補西牆。可能關內的「中國派遣軍」,本土的駐軍,甚至朝鮮和台灣的駐軍,都要抽調去東北駐防。
千鈞一髮之際,蔣委員長調兵遣將,第十一集團軍司令宋希濂親率麾下第三十六師,累死累活地趕到連通怒江的唯一通道——惠通橋,在空軍的配合下,數日激戰,全殲日軍前鋒部隊,隨即炸毀橋樑,依託怒江天險與日軍對峙。
戴安瀾的二○○師剛好在同古碰到鬣狗追兔子,兔子向國軍求救。蔣介石看在英國人是友軍的份上,尤其是看在英國人承諾援助國軍物資的份上,下令戴安瀾向英軍伸出援助之手。
既然已無力奪回被日軍切斷的生命線,達不到戰略目標,那麼保存實力、以利再戰就成為唯一的選擇。
羅斯福的指示是先歐后亞。也就是說,美英兩國的工作重心在歐洲和北非,即優先解決盟國最大的敵人——德軍。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中國軍隊在緬甸戰場消耗日本陸軍主力,牽制日軍,避免日軍主力進入印度分散英國人的力量,避免日軍佔領印度后與隔印度洋相望的北非德軍合流。
特點二,經緬北西向印度交通之樞紐。意思是說,保住曼德勒,即可保住中國經緬甸至印度的對外通道,維持獲得外援的間接途徑。同時,這也照顧到了亞歷山大心中那不可與外人道的無恥想法——放棄緬甸,保全印度,拿中國軍人的性命去給退到印度的英國人看門。
目的一,落實羅斯福總統的最高指示。
當時,蘇聯人也看中了陳納德,但陳納德沒去。原因可能是他自己所說的「預感蘇美兩國不會成為真正的朋友」,也可能是宋美齡在邀請函中對他說https://read.99csw.com的一句話:您將有權駕駛中國空軍的任何一架飛機。
蔣介石不是準備了三個軍嗎,為什麼只有一個二○○師?那是因為蔣介石先走了一步棋。之前,雖然英國人不讓中國軍隊進入緬甸,但蔣介石還是有所準備,他讓戰鬥力強悍的二○○師提前屯兵雲南邊境,以備隨時入緬。
若英國人能保得住側翼,那就見鬼了!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緊接著,新一軍被擴編成新一和新六兩個軍,孫立人和廖耀湘分別升任軍長,鄭洞國則升任駐印遠征軍副總指揮。
亞歷山大此刻真的「壓力山大」,雖然英軍投降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但發生在別人身上是笑話,發生在自己身上可就是悲劇了。第一師一定不能投降!
可是,與鬣狗經過連續五年的殊死爭奪,中國這頭獅子已呈垂死之態,僅憑自身的造血功能已難以支持後面的抗爭,只有寄希望于外部輸血。
實際上,英美殖民軍的實力不是很差,只是腐敗得太重,懦弱了太久,血性全無,沖一下便轟然倒塌。
雖說緬甸人民的思維方式比較奇怪,但他們的破壞力卻不可小視——破壞遠征軍必經的公路和鐵道,主動充當日軍的探子,爭先恐後地把遠征軍的動向報告日軍,甚至有膽大的人襲擊遠征軍……
第二○○師一直在最前線作戰,是超級救火英雄。在杜聿明下令撤退時,二○○師剛在棠吉狂揍了一通日軍,但也因此和杜聿明的軍部距離越來越遠。
那白熱的紛爭還沒有停止,

怒江之戰

北上還是南下

隨著增援部隊逐漸抵達,怒江防線日益鞏固。此後兩年間,日軍再也未能越過怒江一步。
就在此時,盟軍的內部矛盾也同時爆發。
這倒也正常,不是同一國家的人,利益出發點就不同。史先生的這個想法背後,隱藏了兩個目的。
孫立人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預科,打得一手好籃球——國手級別。后留美四年,分別拿到了美國名牌大學普度大學和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學士學位。思想比較西化,奉行實用主義,不喜歡搞政治。
戴安瀾深受感觸。深夜,在檢查完陣地之後,戴安瀾在孤燈之下揮筆給夫人寫下遺囑,他要交代一下身後事。
黃景升答曰: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
第六十六軍大部,被日軍在臘戌擊敗后,從滇緬公路原道返回國內。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那個「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的黃景升,用生命實踐了誓言,他以集束手榴彈攻擊日軍戰車時自爆,與敵同歸於盡。
這個對中國和遠征軍十分有利的主意,遭到了Mr. 史迪威的反對。
一千余日軍傷亡換來駐新加坡英軍八萬餘人舉起白旗。
主將拚命,三軍用命。日軍非但不能突破中國軍隊的陣地,還死傷慘重。
可說什麼都已晚了,一萬余遠征軍將士一頭扎進了荒無人煙的大山之中。
更重要的是,由於延誤了時間,他們在撤退中遭遇了東南亞最可怕的雨季。野人山的雨季,傾盆大雨、泥石流沖刷、洪水泛濫。不僅森林里的蚊蚋、螞蟥、毒蛇和瘴氣異常活躍,而且各種叢林疾病——回歸熱、瘧疾、破傷風、敗血病等迅猛傳播開來。
想法雖好,但實現起來有些問題。因為日本人找錯了對手,一個是被打倒無數次,卻永遠不會趴在地上的中國,一個是被打成重傷,卻依然能夠戰鬥的美國。選擇這樣的對手,只能說是日本的悲劇。
日軍無可奈何之下,又抽調五十六師團一部前來夾擊。五十六師團(由日軍第一師團主力擴充而來)與日軍十八師團都極其擅長叢林作戰,號稱「山地之王」。
從表面上看,當時的英國人有四條強大的理由說No。
你們卻在森林的周期內,不再聽聞。
中間(北邊):緬甸國土,野人山-密支那-臘戌-曼德勒-仁安羌-同古(又稱東吁或冬瓜)-仰光。
但讓陳納德鬱悶的是,到1940年的時候,他居然失業了。
孫立人的新三十八師、廖耀湘的新二十二師以及這支青年軍被整編為新一軍。
最嚴重的問題在於,深入緬甸的中國遠征軍,成了一支孤軍。

悲情野人山

靠別人遠不如靠自己

從戰術上講,撤往印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有英國人的成功經驗在前,只要向西跨一步,就可以脫險。
壯志未捷身先死!戴將軍的英靈在鄭庭笈的哽咽答覆聲中飄然遠去。
遠征軍處處為英軍擦屁股,加上不明敵情,終於被日軍的大規模穿插和長途奔襲各個擊破。
第六軍大部,穿越景棟回國。景棟是緬甸東部最邊遠的一座城鎮,從景棟向東,就是寮國,從景棟向東北,則是中國雲南景洪。
在中國軍隊的掩護下,大部分英軍逃到了印度,所謂的中英協防,變成了中國獨立防守。
這是黃埔精神與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正面對抗!
這就是所謂的「仁安羌大捷」,其實也沒殲敵多少,只是英國人被中日兩國軍人當成道具,向西方世界那些一向瞧不起中日兩國軍隊戰鬥力的人,秀了一下自己的英勇和血性而已。
七萬五千美國菲律賓聯軍放下武器,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倉皇而逃。
因此,從兵力上說,與其勉力北上,還不如趁蘇聯和德軍無暇他顧之時,抽調一部分「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精銳,配合海軍南下開闢另一個戰場。
其實,泰國、馬來半島、菲律賓、關島、香港、新加坡以及東印度群島等地的英美殖民軍也做了抵抗,只可惜他們抵抗的時間,幾乎就是被日軍那一衝的瞬間——一衝就垮。這一點在菲律賓和新加坡戰場表現到了極致。
實際上,陳納德是一個天才,44歲的他正處在一個人經驗和能力的巔峰期,只是其張揚的個性阻礙了他在美國空軍里的繼續發展而已。他的飛行技術很棒,他的戰鬥技術在美國空軍中屈指可數。這還不足為奇,真正證明其天才程度的是,陳納德敢於顛覆當時所謂的「正宗空軍理論」!
怒江,已經成為阻擋日軍打通西南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就如同英吉利海峽之於英國,不容有失。
此人桀驁不馴,老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做事也是我行我素,從不向領導請示彙報。一般這類人都被叫作刺頭。刺頭陳納德在美國空軍軍界混了二十年,還只是一個上尉,甚至因為工作環境不佳——積年累月地在引擎轟鳴聲極大的機艙里駕駛飛機,失去了部分聽覺。1937年,上司以陳納德身體傷殘不再適合工作的理由,強制要求他退役。
史迪威的優點很多。他在中國工作過一段時間,是個「中國通」。他畢業於西點軍校,學歷不錯,只是缺乏作戰經驗,但做事認真、性格堅強,是一名很有職業精神的軍人。他還有一個好靠山——馬歇爾,馬歇爾時任美軍陸軍總參謀長,既是總統羅斯福的軍師,也是拯救歐洲經濟的「馬歇爾計劃」的提出者。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極端惡劣的情勢下與日軍抗衡周旋,所賴者無非是用血肉鑄就長城的決心、為自由和尊嚴犧牲生命的勇氣。現在決心依舊、勇氣依舊,而以前總是抱怨的問題也大都得到了解決——此時的中國駐印遠征軍擁有最先進的武器,打不盡的彈藥,可靠的空中支援——變強的「飛虎隊」,充足的後勤補給,一流的訓練水準,已經是一支全新的中國軍隊。
至於戴安瀾的二○○師,走的是另外一條路——血路。
親愛的荷馨:
這批知識青年來到了陌生的印度,陌生的藍姆伽。這裏的條件甩國內好幾條街——吃得飽,睡得好,全套的美式軍裝,連內褲都是進口的。全副的美式裝備,一水兒的美國教官。
特點一,曼德勒扼緬北之咽喉,為緬北之屏障。也就是說,守住曼德勒,就保住了緬甸北部的安全,給中國大西南地區留下了緩衝,免遭日軍直接威脅。萬一作戰失利,曼德勒後面還有臘戌、密支那等據點可以退守,撤兵回國不難。
孫立人既是為了賭一口氣,也是為了給自己的弟兄們找一條更容易的生路,他審時度勢,極為冷靜地分析了各方面的情況,違抗杜聿明的軍令,率眾改道向印度撤去。
在長城、台兒庄和崑崙關等戰場表現不錯的黃埔一期生鄭洞國任新一軍軍長。
第三天,重慶國民政府對以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宣戰。中國加入軸心國的對立面——同盟國,與美、蘇、英站到了一起。
史迪威現在糧草齊備,裝備精良,手握自己親自訓練的十萬集國恨家仇於一身的虎狼之師,於是再也按捺不住。他認為時機已經成熟,要反攻緬甸。
在接下來長達三年的艱苦飛行中,在飛虎隊儘力反擊日軍飛機侵擾的前提下,美軍仍犧牲優秀飛行員近一千五百人,折損飛機近六百架,就連中國航空公司僅有的一百架運輸機也損失過半。為什麼會這樣?
抗戰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依靠廣闊的疆土,進行大、縱、深防禦,且戰且退,消耗敵人。可隨著戰爭的進程,我們的迴旋餘地越來越小。現在日軍幾乎可以從雲南湧入,直撲重慶。本來的大後方一下變成了前方。關於國民政府準備遷都西北的傳聞已經鋪天蓋地了。
但英國人勇敢地站出來搞破壞了,他們說:撤到我們這裏(印度)也行,但中國軍隊得放下武器,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由我軍收容,然後再行安排。
在陰暗的樹下,在急流的水邊,
杜聿明率領殘部在野人山裡轉了近三個月也沒走出去,成了孤軍,電台也壞了。
這個優勢就是人多。隨著戰爭的進行,這一優勢就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幾場大仗下來,中日雙方都緊急招兵以繼續作戰。中國的新兵雖然和以前一樣缺乏訓練,但日本的新兵較之以往通過了層層選拔、得到了足夠訓練且身經百戰的老兵差距更大。所以,中國的人口優勢終於轉化成了勝勢。
臘戌失守。
不過這個前美空軍上尉到中國之後,就被宋read.99csw.com司令聘為中華民國空軍顧問,掛上校銜。
日本迅速將東南亞幾乎所有的國家都羅織到了自己編織的「大東亞共榮圈」中,石油、天然氣、煤和糧食等緊缺戰略物資得到了及時的補充。緊接著,日軍進入英國的殖民地緬甸,準備實施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切斷滇緬公路,進而通過緬甸進攻雲南,拿下雲南進攻重慶。
中國危在旦夕。
日本是個島國,跟英國一樣,非常重視海洋防衛。日本由此確立了「大東亞共榮圈」殖民大帝國的國策,決定將主要力量向太平洋擴張。
蔣介石為什麼看中了曼德勒?簡單介紹一下曼德勒的地理特點。
東邊:中緬邊境,如雲南的福貢、騰衝,以及緬甸的景棟。
鑒於遠征軍形勢不妙,蔣介石左思右想,終於在同古之戰結束前,想到了一個既安全又照顧英國人面子的好點子——二○○師以及第五軍其餘各部,且戰且退,在曼德勒附近集結,與其他遠征軍在此會合,伺機而動。
理由四,實在瞧不上中國軍隊的戰鬥力。一百年前,他們在鴉片戰爭中隨便派兩艘軍艦就能把清軍給滅了。這壞印象便一直留存了下來。
發兵前,蔣介石也曾徵詢英國人意見:What can I do for you?英國人回復:No,Thanks。
蔣介石多次要求羅斯福把史迪威給弄回去。弄回去的意思就是讓史迪威滾,從哪裡來,滾哪裡去。
想法挺好,但是他選擇的這個中間人選,準確地說,是馬歇爾推薦的人選——史迪威出了點問題。
可事與願違,日軍搶在杜聿明之前佔領了密支那,斷掉了中國軍隊東向騰衝之路,直接威脅雲南。
廣大愛國學生響應蔣委員長號召,紛紛棄學從軍。短短一段時間里,就有近十萬知識青年從軍,未來的大歷史學家黃仁宇也在其中。這些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唱著既文采飛揚又豪氣干雲的《知識青年從軍歌》,走向了紛飛的戰火,也走向了他們人生的一段輝煌:
杜聿明安排第九十六師為前鋒,孫立人的新三十八師殿後。
飛機可以用錢買,可空軍飛行員呢?總不能由美國政府直接派空軍參戰吧?因此,飛行員的問題得陳納德自己解決。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無人的山間,
另一個是英國人亞歷山大中將,出任戰區英軍總司令。此人曾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沉著冷靜地帶領英軍安全回到英國,也算是個人物。
廖耀湘碰了釘子,不敢再說。
第二,佔領東南亞,以獲取那裡富庶的戰爭資源。
這倒也罷了,關鍵是緬甸人居然還在後方搗亂!
那毒蟲的嚙咬和痛楚的夜晚,
在緬甸的數萬英軍,面對歐洲人口中的「三流軍隊」——日軍的瘋狂進攻,敗得毫無紳士風度,一路狂竄。直到日本人一路追到了緬甸首都仰光,英國人這才知道著急,急呼中國遠征軍入境協防。
理由三,不到萬不得已,他們不希望第三國軍隊進入其殖民地,萬一中國人賴在那裡不走了怎麼辦?
到了這時候,空中運輸終於可以告別兇險的「駝峰航線」,直接飛過緬北上空。
理由一,英國人自己還沒有想好守不守緬甸。
簡單說來就是,中國駐印軍的單兵素質已經超出日軍精銳。後來,一個叫服部卓四郎的日本憤青(曾任陸軍參謀部作戰科科長),在其所著的《大東亞戰爭全史》中也承認了這一點。
於是杜聿明斷然拒絕了英國人的提議:我的部隊不能接受你們的好意。既然我們從中國來,就該回中國去。我有自己的國家,不必上印度去做難民。我相信日本人擋不住我的道路,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話!
仰光已在熊熊大火中陷落。
我要證明我還能再上長空戰鬥!
這批退役的飛行員為了跟美國政府撇清關係,給自己的飛行隊取了一個名字——志願隊,也就是說他們都是自願來中國的,非美國政府派遣,非政府行為。

矛盾

當時的美國空軍上層,普遍都對戰鬥機持輕視態度,認為轟炸機才是空軍的主角。受到這一思潮的影響,很多一戰時的戰鬥機好手都被迫改換門庭,開上了轟炸機。
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
就在這時,為了讓中國維持住對日本的壓力,也算是賣史迪威一個面子,同時也是為了堵住蔣介石常常向自己抱怨美國援助不力的嘴巴。羅斯福出面牽線搭橋,出錢出力,一條空中生命線被迅速建立起來。
後來美國空軍發現了他們——估計杜聿明他們用火熏螞蟥時有了煙,被美軍飛機發現了——隨後投下了供給和電台。
這支中國駐印遠征軍的總指揮自然是史迪威。
退一步講,即使日本配合德國出兵北上,由於蘇聯西南部的工業區已落入德國之手,所以日本人若想消滅蘇聯和撈好處兼顧,就得瞄準蘇聯內遷的工業區如西伯利亞工業區乃至烏拉爾工業區。可問題是,那裡靠近蘇聯國土的腹心,距日本本土甚至是中蘇邊境都極為遙遠,以日本的戰略儲備狀況——極缺石油,軍隊能不能打到那裡還是個問題。不得不說,日本人沒在東北發現大慶油田實乃萬幸,否則日軍以戰養戰,其破壞力是亞洲人民難以承受的。
此人來到「中緬印戰區」上班后,以羅斯福總統特使自居,自認使命是「監督」中國抗戰,行事十分高調。其帶兵打仗的本事另說。
英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在繼「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再一次創造了率軍撤退的奇迹——英國歷史上最長距離的大撤退,距離長達一千七百公里。
1942年5月初,腸子都悔青了的蔣介石,再也顧不上看史迪威的臉色,直接繞過史迪威,下令杜聿明將遠征軍帶回國內。
英軍屁股後面,是陸空一體、四面開花的日軍追兵——甩開兩條腿一路狂追的、開著戰車狂飆的、藉助戰機天上飛著扔炸彈的。總之,除了水裡游的,能想到的追擊方式統統都有。也就是說,英國人正和日本人比賽馬拉松。英國人是屬兔子的,除了跑什麼都不會,但日本人可不是烏龜,是鬣狗。
繼收復滇緬公路后,由中美工兵合作,為打破日軍封鎖,輸送戰略物資而修建的中印公路(即史迪威公路)通車,中國西南一帶陸上生命線全部恢復。
1944年7月7日,即抗日戰爭爆發七周年紀念日,鄭洞國下令成功穿過野人山入緬的中國駐印軍,對密支那日本守軍發動總攻擊。經過一個月的苦戰,中國駐印遠征軍收復了密支那,日本最擅長山地叢林作戰的十八師團全軍覆沒,師團長水上源藏少將拔槍自殺。
娘希匹,英國人自己不出力,居然還不讓我中國出力?
英軍拍屁股走人不說,其許諾援助國軍的物資——車輛和補給,也沒有兌現。因此,在缺乏足夠的交通工具的情況下,遠征軍的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大部人馬只能依靠步行,一路開闢羊腸小道,翻山越嶺。
大家也看出來了:領導全是大牌,關係錯綜複雜——杜聿明要聽羅卓英的指揮,羅卓英聽中將史迪威的指揮,中將史迪威與中將亞歷山大不知道誰聽誰指揮,特級上將(蔣介石自封)蔣介石則在重慶遙控指揮。
你們受不了要向人講述,
至抗戰結束,飛虎隊共擊落敵機兩千余架,擊沉或重創二百余萬噸敵商船、四十余艘大型敵艦,自身只付出了約五百架飛機的代價。戰果相當輝煌!
於是史迪威找蔣介石要人:只要你能給我把人弄到印度來,我就給你訓練出一支足以和日軍對抗的精銳之師。但有一個要求,你給我送來的人不能是文盲,好歹得有些知識,最好還會說幾句英語。
最後八卦一下。陳納德不僅在中國戰場上功成名就,還成就了一段傳奇的婚姻——和原配和平結束,娶了一位小他32歲的中國姑娘。

遠征軍入緬

杜聿明的嫡系戴安瀾等人堅定地站在了自己長官一邊,開始向北撤退。
可希特勒並沒有意識到:再高明的戰法,也有它的弱點。閃電戰的弱點就是它過於注重速度和成功率,一旦不能快速「劈」死對手,就會錯過稍縱即逝的機會,陷入拉鋸戰。一旦進入拉鋸戰,汽油、彈藥、衣服和食物等補給跟不上的「閃電」部隊,就成了深入敵陣的孤軍。那些被閃電戰擊破的國家與蘇聯相比,從國土上來說,都缺少戰略縱深,從武器裝備來看,都缺少空中優勢。蘇聯的這兩個特點,都能克制德國的閃電戰。戰爭的進程果然印證了這一點。
但問題是,中日現在已形成相持局面,日軍連發動大規模戰役都已是力不從心,如果再將關內日軍抽調去東北,又拿什麼來防備中國軍隊的騷擾和反擊?難道要放棄這幾年來已經佔領的中國土地?
留下了英靈化入樹榦而滋生。
史迪威也不是省油的燈,他通過老大——馬歇爾,在羅斯福面前打了「花生米」若干次小報告,大概內容是「花生米」既不能治國也不能領軍,對中國的現代化和國家前途也毫不關心,一切都只是為了搞個人集權,基本上就是個沒有價值的廢物……發展到後來,史迪威甚至還表示自己非但不會接受「花生米」的領導,還要代替「花生米」統率全部的中國軍隊!
二○○師是奔著保衛仰光去的,因此日夜兼程,千里急行軍。當部隊終於趕到了同古時,映入遠征軍眼帘的那片屬於仰光上方的天空,已映成了令人恐懼的紅色!
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七!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光明即將到來。
遠征軍組織完畢,隨時準備兵發緬甸。
逃,加速逃,逃到印度去!
日本想出來的解決辦法是,先幹掉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將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縮減到最小,然後趁美軍無力插手亞洲的這段時間,打通東南亞通道,迫降國民政府。等美國實力恢復到能夠進行干涉的時候,日本已經掌控了大局,消化了足夠多的利益和足夠大的地盤,具備了和美國對抗的實力。
之前說過,遠征軍各部之間距離極遠,基本就是各自為戰,因此大家都是撤退,但是具體路線並不一樣。情況大概如下:

駝峰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