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東廠衚衕有遺德 第一節

第二章 東廠衚衕有遺德

——對黎元洪故宅的尋訪
黎元洪(1864~1928)

第一節

北洋是武人的,也是文人的,但是歸根結底是武人的。所以,徒有武人外形的文人黎元洪就吃不開。
該書是這樣提到黎元洪的(括弧內為筆者注):
嗚呼!這絕非天方夜譚,而是當事人張遵埏老人親口對我講的。
中原鹿正肥。
到了民國初期,這裏成了黎元洪的宅第。
但民國十一年(1922年)6月之後,二度下野的黎元洪就在中國政治舞台上消失了,直至淪落成今天的一個可有可無之人。現在,說到北洋時代,人們想起的是袁世凱,是袁世凱旗下的段祺瑞、馮國璋乃至獨成一系的張作霖等強悍的軍人執政者,而同樣也是起步于老牌北洋軍校的黎元洪,反倒成了被遺忘的局外人。
「文化大革命」正熱鬧時,上海人民出版社出過一套「中國近代史叢書」,不足百頁的《辛亥革命》即其中一本。小書印數高達八十萬冊,定價卻只有0.17元。我至今保留著十五歲那年買的這本我的中國近代史的啟蒙書。
一進大門,即是一座又一座毫無美感可言的灰磚辦公樓。往右,是臨街的灰色院牆,鍋爐房與煤堆築起的黑壓壓的風景很是扎眼。只有往左,才有飛檐挑起的舊貌在等著我去看。
後來革命形勢一天天發展,鑽進革命政權的反動分子,也看出清朝政府是保不住了,於是加緊活動,竊奪權力,從內部瓦解革命。……就這樣,湖北反動勢力逐步擴大,革命力量日益削弱,以至後來黃興到達武漢,還不得不屈居黎元洪之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領袖,在第一個革命政權中,地位竟不如反革命劊子手黎元洪。……
據說,黎氏寓此時,曾在大門上貼上一副自己題寫的對聯,因頗有英雄氣勢,故很招世人觀賞:
正所謂「好事成雙」,就在這一年,他把早年父親在漢陽為他訂好的親事變成了張燈結綵的婚姻——這位二十四歲的海軍下級軍官娶下十八歲的吳敬君為妻。畢業后的半年內,他在北洋水師的主力艦上實習,從天津到廣州,戰船把南北各港口走了一遍,他也對清國海防有了直觀的了解。實習結束后,他被海軍衙門分配到廣東水師「廣甲」艦上任三管輪(即俗稱的「二車」)。海軍為大清國的新軍種,待遇大大高於陸軍。當上二車,月俸即高達六十兩,養家糊口全無問題。又因「廣甲」艦的錨地在清國第一大口岸城市上海,他又成了「十里洋場」的駐軍軍官。服役期間,因表現優異,他被晉為二管輪,賞換五品頂戴。
甲午年(1894年)夏,正好而立之年的黎元洪隨艦參加了極為悲壯的清日甲午海戰,而且是極少數死裡逃生者中的一個。漫漫數千年中國歷史中,不知哪一位君主比黎元洪遭受的磨難更巨大——「廣甲」艦正在黃海參加清國第二次海上檢閱時,戰爭爆發,本艦奉命參九_九_藏_書戰,卻在大連灣觸礁擱淺,因遭倭海軍魚雷艇追擊,管帶下令沉船。鐵甲轟然沉淪,將士全部墜水,絕大部分官兵悲壯殉國。後來,章太炎在《大總統黎公碑》上說,黎元洪當年「憤甚赴海」,可見當時場面之悲壯。有幸的是,這位水性不佳的海軍軍官,靠一個救生圈在茫茫黃海里漂流了幾個鐘頭后,竟被浪潮衝到岸上!
黎元洪,一個不大被現今的人們提起的名字。但寫中國近代史又不得不提到他,因為他是推翻清朝的「武昌首義」的首領,那次軍事叛變引爆了全國各地武裝反抗清王朝的炸彈,直到大清國被迫宣布退出歷史舞台,此起彼伏的爆炸聲才漸漸消停。因是年為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中的辛亥年,那一年的武裝暴動便成了名垂青史的「辛亥革命」。
威海的劉公島也不告訴我們。
黎元洪,湖北黃陂人,北洋水師學堂畢業后,在北洋海軍中任職,後來投奔張之洞,任湖北清軍馬隊營官,一直升到陸軍第二十一混成協(旅)協統(旅長),是張之洞(時已赴京任軍機大臣)等湖北統治者最得力的幫凶。十月十日晚間,他坐鎮軍營,親手殺死一名回應起義的士兵,後來革命黨人派來的聯絡人員,又被他槍殺。直到聽說瑞澂(湖廣總督)已經逃走,武昌已被革命軍佔領,他才慌慌張張躲到一個參謀家裡去。因為他平時裝得厚道、寬大、偽善的面孔欺騙了不少人,加上同盟會在《革命方略》等文件中,散布了對漢族地主、官僚的大量幻想,使相當部分人認為黎元洪「聲望高」,讓他充當湖北軍政府首腦,一定有很大的「號召力」。……後來,他被革命黨人用手槍逼著上台,就一言不發,還堅持不肯剪去辮子,表示對清朝的忠心。革命黨人只得另組「謀略處」,負責軍事指揮。至於政務交涉等事,大家也沒有足夠的重視,立憲派的頭目、湖北咨議局議長湯化龍,於是又被推舉出來擔任民政部長……新誕生的湖北軍政府,軍政要職一開始就被兩個反動傢伙竊據。
「統治者的幫凶」、「反動傢伙」、「反革命劊子手」——這就是以往的史學家教給我們的對黎元洪的認識。
我知道,明代閹黨們施虐的痕迹早不可尋,清朝豪門的美輪美奐也不會保存得比紫禁城或恭王府里更多。我只想來看看,當年受盡軍閥們的窩囊氣的黎元洪經常徘徊仰嘆的那座假山是否還在?山上那座接待過許多貴客的八角亭還能承受八面來風嗎?那道企圖超越亂糟糟現實的空中長廊還殘存幾許?
(1911年)十月十一日清晨,經過一夜激戰的革命士兵,聚集在武昌市閱馬廠湖北諮議局開會,成立革命政權,推舉都督。在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所散布的「先知先覺」論和英雄史觀的影響下,很多人認為參加起義的士兵,誰也不夠資格當都督。……混入這次會議的立憲派,看準了苗頭,就乘機舉薦黎元洪,要他出來當都督。九_九_藏_書
如同設在西安門那邊的「西廠」一樣,「東廠」也是因位於東安門而得名。有了東廠,無名小巷也就有了流傳至今的名字。

2000年元月18日那天下午,北京市東城區文物管理所的李繼寶先生領我看過面目全非的法華寺后,我們回到了車流不斷的王府井大街。我告訴他:我還想再到馬路對過兒的那個大院子里去看看。
因有文物官員作陪,我輕鬆地邁進了這座被灰牆圈得不泄一絲春光的深院。
光緒十四年(1888年)春,經過長達五年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北洋水師學堂管輪班第一期學生們參加了畢業典禮。已經改名黎元洪的他,因學習成績一貫優良且艦上實習表現突出而獲賞六品頂戴,嘉獎是學堂報稟李鴻章大人親自批准的!
東廠衚衕就是王府井大街北端的一條讓我期待一游的衚衕。

北洋時代的頑劣性質,的確沒有因這個人的存在而變得文質彬彬起來。
生於清同治三年九月十九日(1864年10月19日)的黎元洪,本名黎秉德,字宋卿。父親黎朝相乃淮軍仁字營中一名下級軍官,四處征戰,顧上不家。小秉德自幼和姐姐隨母親在湖北黃陂鄉下生活,幸有做小買賣的祖父拉扯,才勉強溫飽。四五歲時祖父過世,一家人陷入困境,他跟姐姐甚至做過乞丐,他還到親戚家當過牧童。此人一生待人寬厚、生活儉樸,想必與童年的不幸遭際不無關係。幸好父親退伍回籍,帶回一筆錢,在漢陽置地購房,一家人才過上舒坦的日子,他也得以入私塾讀書。幾年後,父親再度北上回營任職,駐防直隸北塘(今屬天津市塘沽區),官銜累晉,便將家從漢陽遷往北方,時黎秉德年方十三歲。成為隨軍家屬的黎秉德有幸入北塘名師李西霖家館繼續求學,用了五個春秋,讀完四書五經等科考必讀書目。然而,就要在科舉之路上動身時,十九歲那年的某天,他去父親的兵營,卻被正在那裡操練的行伍迷住了。頃刻之間,人生理想的羅盤發生了改變——與其走科考老路,何如棄文修武將來效命疆場?
共和國終於承認死者是上一朝代的大總統了——此前的「中華民國」似乎是不存在的,「解放前」、「舊中國」,「北洋軍閥時期」、「國民黨統治時期」即是共和國的人們對1912年至1949年的表述方式。所有在那個朝代任職的人身份前面都要加「偽」字,大如蔣介石的「偽總統」,小至村子里的「偽保長」。
尋古,有時不得不從旁門左道進入。
但要體味真切的歷史,還不是在這條從早到晚總是人潮洶湧的現代化大街上,而是在它兩側的那一條條深不可測的小衚衕里。密密地住著小戶人https://read•99csw•com家的巷子里,沒準兒會藏著一幢舊日豪門,讓你眼前為之一亮。縱橫的衚衕如同經緯,而那些豪門往往是改變歷史走向的坐標。所以,我告訴過北京的朋友:在北京,我喜歡鑽衚衕就像女人喜歡鑽商店一樣的不可理喻。
清時,大學士位同宰相。如此說來,這兒竟是兩代相府!
上世紀80年代初,我還在青島針織三廠當庫工時,張之洞的重孫張遵埏老人與我成了忘年交,那時他剛自原籍河北南皮被「落實」回青島原單位。1957年他被划為「老右」是天經地義的,因為他既有嚴重的歷史問題(除了曾祖父為大壞蛋張之洞外,他本人還在解放前擔任過天津廣播電台的公職),還有現行的反黨言行(他和妻子曾把一位哭哭啼啼的鄉下女人領進家中管了頓飯,而那位女人是與他鄰居的廠長的前妻,廠長將她拒之門外)。在車間里,這位民國時代畢業於北京朝陽大學的名門之後對我講過,「文化大革命」中他被遣返原籍后,曾眼見曾祖大人的帶著枯黃髮辮的頭顱被當地「紅衛兵」從墓中掘出來並滿大街地踢來踢去。張家祖塋好大一片,其祖輩、父輩的墓里均有不少陪葬品,唯最大的張之洞墓,棺木里卻什麼珍寶也沒有,這當然很令革命小將們失望。在場的張之洞後人,只有連當地的「四類分子」(即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也瞧不起的他,和他的一個有些瘋癲的老叔——張之洞的一個孫子。後來,他奉命用一張席子卷埋了這位老叔,再後來,又用同樣的方法埋了自己的妻子——賢妻實在受不了貧下中農對自己和丈夫的無休止的折磨,趁他實在熬不住昏睡片刻之時,自懸于樑上。話到「文革」時的經歷,老人每每搖晃著花白的腦袋哽咽起來。
李大人招收未來海軍人才的條件很嚴格,兩項硬性規定:一、「年在十六七以內」,二、「直隸本籍或外省寄居良家子弟」。超齡青年黎秉德只具備第二條資質,但為了實現「棄文修武」的人生之夢,他瞞了兩歲報考,終如願通過了天津道和學堂的面試,成為該學堂第一期管輪班學生。該班監督(班主任)為福建人薩鎮冰,也就是後來成為清國海軍統制(司令)的泰斗級人物。
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無疑是當今中國最有名的商業街之一,儘管它現在既沒「王府」也沒有「井」了,但歷史留在這條街上的遺痕,哪裡是琳琅滿目的商品所能掩盡的?王府井大街改造后,氣象一新,很有點國際大都市的模樣了。我不愛逛店,但每次從那幾尊傳神的街頭人物雕塑跟前走過的時候,就像迎頭遭遇到清末民初時代。留長辮的洋車夫和剃頭匠,以及那個穿旗袍正唱著京韻大鼓的女子,似乎專門在等我這個對近代歷史有點興趣的旅人。每次看到他們,我總要還一個會心的微笑。
是喲,比比滿街碎骨枯肉的「張南read.99csw.com皮」,浩劫過後重獲禮葬的「黎黃陂」真的算是劫後餘生了——1981年,為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武漢市人民政府在原黎墓后側重建黎的新墓。不知是選址有誤還是施工有瑕,墓丘不久即塌陷。四年後該市又撥款重修了黎墓,並在墓前立起了「大總統黎元洪之墓」碑。
繞樓南去,拐過樓角,嚄!還真有座不大的假山!上面居然還保留著一座八角亭!而亭旁的清代長廊,也十分稀奇地尚存一截!
不過,那時的大門,是在南邊的東廠衚衕北側,因為「大德堂」的門牌是「東廠衚衕壹號」與「東廠衚衕叄號」。現在,那邊已經是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與近代史研究所的辦公樓。
遙想五百多年前,此衚衕甚是了得,哪有普通百姓們安身的份兒!頗有心計的明成祖朱棣為提防皇親國戚中的敵對勢力,特意在這有諸多親王居住的皇宮東側地段設立了一處秘密警察機構——東廠。該「廠」只生產恐怖,而全體「工作人員」悉為嘴上無毛的太監,他們直接對皇帝本人負責,受命繞開正常的司法檢察官署如都察院、大理寺等,秘密偵緝、審判有可能對「當今聖上」的地位和聲譽造成威脅的任何人。所以,無論皇親國戚,還是老臣勛將,莫不望而生畏。深受帝王信任且又失了男根的大小閹人們,折磨起人來只會感到快慰,所以,在太監業達到頂峰的明代,東廠狐假虎威,廣置耳目,濫用酷刑,大造冤獄,致使慘案不絕於世。惡貫滿盈的大太監魏忠賢就曾當過東廠的領導。
大澤龍方蟄;

沉夢被驚破的黎元洪一定會對陽間的胡鬧大感震驚與惶恐,但若聞知同時發生在距武昌千里之外的另一樁毀墓壯舉,那他一定會頓感慶幸——不管怎麼樣,他還留了個囫圇屍首,浩劫過後還能被本地政府重新築墓安放;而在河北省南皮縣那邊,他的恩師、清末最主要的漢臣之一張之洞的墓穴,就不光被當地的革命小將搗毀,而且,其尚未全腐的遺骸竟然被拖出陰沉木的棺槨,拖在地上「遊街示眾」!
天下大亂的年代,只在教科書上罵遍古人還不算過癮,掘了「反動頭子」的墳才是最徹底的革命。早在風雨蒼黃的1966年,黎元洪的後輩鄉黨就「宜將剩勇追窮寇」(毛澤東詩句)地一舉搗毀了其在武昌的由國民政府修建的「前大總統黎公墓」。
黎元洪並非「偽總統」,他是根據中華民國約法和議員們的選票走上國家元首位子的。比比民國山頭上相繼出現過的那幾個人影,待得最久的當然是蔣中正先生,而「閃回」頻率最高的則是黎元洪了——他居然當過三屆副總統、兩屆大總統!

我有些難以置信地怔住了。
彼時,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治理下的天津已經是北方洋務運動的中心城市,各種洋式事物不斷出現,包括洋式學堂。九_九_藏_書黎朝相也已官至武職從三品的游擊,是駐軍當地的一名有威望的將領了。按李大人的部署,其部延聘洋人按西法操練軍隊。操場上,步伐矯健而隊形整齊的軍隊,攜帶著簇新的洋槍洋炮在操練,讓每一個百姓看得動心!回家后,黎秉德把心事向父親一說,立即得到了父親的贊同,於是,他前往天津報考了李大人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
有幸入學,卻不幸喪父,入學后,黎朝相突患惡疾撒手人寰。黎秉德聞訊趕回北塘時,父親已經魂歸西天。親人轉述了死者的遺言,要黎秉德努力求學,謹慎處世,學成後為百姓和國家服務。黎秉德垂淚銘記,並在當地草草安葬了父親。十幾年後,成為中華民國副總統的黎元洪,曾派人帶京城的風水大師回北塘為父母重選新址立墓,了卻了當年無力厚葬親人的遺憾。
想入其間久矣!因為,此地曾是明代的令人恐怖的東廠,還曾是中華民國第二任大總統黎元洪的私邸「大德堂」。
到了清代初始,滿人帝王們不屑於沿用前朝皇帝們的恐怖統治法,就把東廠這座「閹人特務處」給廢了。這座大院,成為大清王朝一位開國重臣的府邸。新主人毀牢建屋,填坑鑿河,一番折騰后,葳蕤的草木覆蓋了先朝的凝血,流淌的碧水漂洗著冤魂的瘀痂。明明一座人間地獄,居然蛻變成一處有華宇、亭閣、假山、曲溪的絕美之境。至咸豐朝,文淵閣大學士瑞麟入住此園。後來,此宅成了軍機大臣、禮部尚書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裕祿的家園。大清覆滅前的最後一位主人,是深受慈禧太后信任的榮祿。榮大人乃當朝第一實權人物,因思想守舊而遭後世詬病。其實他並非一味保守,而是有選擇地接受西方文明。從不遠處的菊兒衚衕搬來后,他即將電燈引進家來,讓光明無比的洋玩藝兒取代了黯然而嗆人的煤油燈與燭台,使此宅成為皇宮之外的第一個有電燈的宅院。其院如同主人,其焰真是灼人!
其實,黎元洪不是命里註定的「真龍天子」,他的一生,飽經磨難。他的卓然超眾,除了天資與人格外,最要感謝的,就是那個死後被其後世鄉親們拖拉成一地碎骨的張之洞——當初不是封疆大吏張大人慧目識才把那個落魄的北洋水師下級軍官收留並逐步委以重任,他黎元洪怎會有日後的出人頭地?
按說,有這樣一段為國浴血奮戰史的國家領導人,一定是值得後人尊敬的歷史人物。但事實恰恰相反,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是,黎元洪只是反動的北洋軍閥時期的全體壞人中的一個,至於他早年是否有過報效國家的光榮履歷,負責註釋歷史的人從來不告訴我們。
於是,我們站到了王府井27號大門前。
還是那道西洋式的長長的灰牆,還是那個深奧莫測的大門。只是,我最早看到的由郭沫若氏題寫的「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大木牌,不知何時被換成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小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