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部 開放年代 三六、崑山開放:答案在風中飄

第二部 開放年代

三六、崑山開放:答案在風中飄

1984年1月24日,鄧小平南下視察深圳、珠海、廈門3個經濟特區。這位當時中國最德高望重的政治家,後來被人稱為中國經濟的總設計師,人們普遍認為,正式他開啟了此後中國長達30年、而且仍在繼續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
所有這些努力創造了一個外資驅動的經濟發展城市。外資在崑山經濟發展中扮演的作用之大,僅次於同樣對外資依存度很高的新加坡、香港和馬來西亞。而一項研究表明,崑山自身的民營企業也在引進外資的同時得到了相應發展。從2003年開始,崑山的民營企業每年增加3000多家,到2006年年底,在江蘇省縣級市中,崑山市民營企業註冊戶數位居第一,註冊資本位居第二。
1997年,崑山又開始模仿台灣新竹工業園,建立中國大陸第一家高科技出口加工園。「當時全國還沒有這個模式,甚至沒聽說過這個概念。他們從1997年開始籌劃、遊說,到2000年的正式批准,整整三年時間,往北京跑了84趟,促使國務院八部委會簽,最後一直打動了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得到批准以後,他們以最快的速度,用了9個月的時間,動遷了2棟學校、184戶農戶。」宣炳龍回憶說。
鄧小平一下子就將當時盛行的對經濟特區的攻擊浪潮平息了,也平息了包括深圳、珠海、廈門在內的地方政治領導者內心的忐忑不安。這是鄧小平兩次著名南巡的第一次,他用這種方式來推動整個國家的開放。事實證明這種方式卓有成效。1984年3月26日到4月6日,根read.99csw.com據鄧小平的意見,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聯合召開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在會上,建議進一步開放包括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和北海在內的14個港口城市。在5月份,電視台播放了這條新聞,這14個城市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崑山的故事是整個中國經濟奇迹的一個代表,它們表明,開放能給一個原本封閉的經濟體帶來怎樣的福音。
1984年,工業總產值只有數千萬的崑山決定自辦開發區吸引投資,發展工業,此後利用外資尤其是台資,崑山從一個農業縣一躍而成為經濟強縣。崑山地處江蘇省東南部,在上海與蘇州之間,東距上海50公里,西鄰蘇州37公里。1989年崑山撤縣設市,下轄15個鎮,擁有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著名園區。通過主動開放、吸引外資,發展工業和第三產業,崑山連續數年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百強縣(市)排名中蟬聯第一。
他們花了50萬元在上海的虹橋機場立了一塊大廣告牌——「歡迎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崑山投資創業」,還在香港《大公報》宣傳崑山的投資政策——「歡迎資本家來剝削」。
在這一年的崑山經濟開發區大事志上寫著:
還有傳說,一次崑山兩位基層幹部到蘇州市輕工局開會,給局長彙報工作的時候,無意間看到局長辦公桌上有份文件,說有個日本人想到蘇州投資辦手套廠。兩個人馬上九九藏書給崑山縣長吳克銓打電話。吳克銓聽說之後馬上就往蘇州趕。一小時后,吳克銓推開了輕工局長辦公室的大門,開始向局長要這個項目。這就是落戶崑山的第一家外資企業,日資蘇旺你公司。
鄧小平和他領導的黨與政府肯定了設立經濟特區的正確,並且給予那些特區城市眾多的政策優惠。而這時上海周邊的小城崑山很敏銳地捕捉到了飄散在風中的答案。這一年,崑山決定,在崑山老城區東側劃出3.17平方公里土地,自費創辦工業開發區。因為不是指定的開放城市,崑山必然面臨著既沒有資金來源,也沒有政策優惠的困境。這些當地的政治領導者真稱的上是膽大包天。
與此同時,強大起來的崑山也開始有意識調整自己引進外資的質量和產業結構。他們有意識地降低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所佔的比重,而加強某些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比如崑山已經形成的IT產業群、汽車產業群和光電產業群。
崑山位於上海和蘇州之間,東邊的上海距離崑山30公里,西邊的蘇州距離崑山50公里。乘坐速度最快的動車,從上海15分鐘就可以抵達崑山,以至於在高不可及的房價重壓下,很多上海人甚至會選擇到崑山購房。距離上海如此之近,這讓上海的兩個機場虹橋和浦東也都可以為崑山所用。
原崑山市經濟開發區主任宣炳龍回憶起當年創辦崑山開發區時的情景:「第一因沒得到國家批准,沒有政策資源;第二因崑山當時是農業縣,沒有物質資源。當時帶著50萬元去建開發區,辦公室只有8間小平房,還九九藏書有幾輛自行車,一段路是人騎自行車,一段路是自行車『騎』人。大學生都是光著腳、扛著標尺去丈量土地。我們蓋房子的水泥、磚,全靠人抗進來。因為崑山是個農業縣,1984年前的工業產值只有幾千萬,財政收入只有5700萬。說搞工業,崑山老百姓都不相信,說有點想入非非、無中生有,勸告他們不要吹牛。當時我們的工業小區,都不敢叫開發區,因沒有得到國家的正式批准。當時崑山晚上6點,飯店都是關門的,外商來了沒法招待怎麼辦?最後,只好把外商帶到家裡吃飯。當時國家規定外商是不能到家裡的。如果受制於這些規定,哪還能引進外資呀。不得已,我們只能一次又一次作檢查。」
後來回憶起來,人們發現崑山當時只是個依靠種植蔬菜和水稻為主的農業縣,在蘇州管轄的六個縣中經濟發展水平排名最後,被戲稱為「小老六」,遠不如二十多年後那樣生機勃勃。一篇報道說,當時所有縣的政府官員到蘇州開會,崑山來的人只能坐到最後一排,只有聽別人說話的份兒,自己根本插不上嘴。
「1月8日中共崑山縣委在三級幹部冬訓會上,提出發展崑山經濟新思路,從單一農業經營轉為農副工綜合經營,實行思想觀念上的轉變。6月16日縣長吳克銓主持召開縣長辦公會議,討論縣城玉山鎮總體規劃,確定崑山工業今後要朝東南方向發展的構思。7月15—16日縣委書記蔡長林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會議,傳達參觀學習廣東、福建改革開放、加速經濟發展的經驗,提出城建要拓寬思路,崑山九_九_藏_書要開闢有前景的工業新區。8月21日縣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崑山縣人民政府1984—1986年工作規劃》。規劃提出在玉山鎮的東南面,開闢一個工業新區,力爭用三年時間,建設好骨幹道路和通訊設施,以逐步形成工業、商業和居民職工住宅區。9月12日縣委、縣政府組織鄉鎮黨委書記和經濟部門的負責人到江陰、無錫參觀鄉鎮企業,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確立經濟要翻翻、工業挑重擔的指導思想。9月18日日本百十四銀行行長一行5人,來昆考察設在新區的中國蘇旺你有限公司基建工地。9月28日縣政府召開縣長辦公(擴大)會議,討論研究縣城玉山鎮建設總體規劃和1985縣城城建工程。確定到2000年,縣城規模10平方公里,10萬人口,10億元工農業總產值,並建設好工業新區。12月19日縣政府發出《關於加強城市規劃管理的通知》,對新區範圍、規劃管理、申請用地、建設項目等作出規定,明確城南鄉西河、珠江、合興三個村的部分地區為工業新區的區域範圍。」
時間回到1984年。這一年對整個中國而言也具有特殊意義。
在視察時,鄧小平說,這次到深圳一看,給我的印象是一片興旺發達景象。深圳的建設速度是相當快的,蛇口更快。他為深圳特區的題詞是: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國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他在廈門特區的題詞則是:特區要繼續辦下去。一個月後,鄧小平回到北京,繼續宣揚特區的優勢:我們建立特區,實行read.99csw.com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開放政策的窗口,特區可以引進技術,獲得知識,學到管理。沿海特區搞好了,經濟發展了,收入可以高一點。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平均主義不行。
但是距離兩個著名城市如此之近,也有它的劣勢,那就是,大城市會不會對它鄰近的小城形成擠壓,甚至大城市變成吸血機,以犧牲小城的經濟發展來維繫大城的繁榮。顯然,崑山1151.8億的GDP證明,無需為崑山作此擔憂。崑山的這種成績,已經讓它連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評選的百強縣(市)中名列第一。
後來,崑山自辦的開發區得到國家特區辦的支持,14個國家極開發區開會,也邀請崑山參加,叫「14+1」會議。崑山特區就順手利用這個「14+1」的招牌,堂而皇之招商引資。這一策略一直延續到1992年,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扶正,也成為國家級開發區。
那些習慣看統計數字的人可能會覺得以下數字有問題。1949年,一個名叫崑山的南方小城工業生產總產值為0.2264億元;1978年工業生產總產值為2.8億元;2007年,崑山的生產總值為1151.8億元。
從1978年的2.8億元,如何躍變為2007年的1151.8億元?這種增長速度即使是處在高速成長行業的公司中,也非常罕見。
發展工業和設立特區成為崑山人在那一年考慮得最多的事情。後來人民回憶起來,還能想到種種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