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旌旗指江南

第一章 旌旗指江南

「江豬比老虎都凶呢!」
鄧小平報告完華東區的人事安排意見之後,請毛澤東作指示。
隨著革命戰爭勝利的接近和新中國曙光的到來,後來成為中共第二代領導的核心、共和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在黨內、軍內的地位日益重要,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他作為一個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也日益顯露出來。
鄧小平住在二進屋的東廂房,他在屋裡支了一張帆布行軍床。二進屋正中敞開的三間屋是辦公的地方,三張方桌並放,鋪上白布,既作飯桌,又作開會的會議桌。桌上,放著一台繳獲的收音機。負責收聽廣播記錄的是兩個不過20歲的姑娘——「胖子」梁艮華和「麵條」田佳禾。牆上,掛有大幅的軍用地圖。
華東軍區,司令員劉伯承、陳毅、粟裕,政委鄧小平、饒漱石、譚震林,政治鄰主任張際春、唐亮、鍾期光,參謀長李達、張震、周駿鳴。其中實際上擔任軍區工作的只是粟、唐、鍾、張、周五人。
二中全會到中央委員34人(原中央委員缺4人,由候補中央委員遞補出席會議3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列席的重要工作人員11人,中央委員及候補中央委員因交通條件等原因缺席者為20人。全會主席團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組成。
11月16日,中央軍委決定成立淮海戰役總前委,統一領導中野和華野,執行領導淮海前線軍事和作戰的職權。中央軍委在給中野、華野、中原局、華東局等單位的電文中說:中原、華東野戰軍,必須準備在現地區作戰三個月到五個月(包括休整時間在內),吃飯的人數連同俘虜在內,將達80萬人左右,必須由中野、華野會同華東局、蘇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蘇分局、冀魯豫區黨委統籌解決。望從這個觀點出發,統籌一切。統籌的領導,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5同志組成一個總前委,可能時,開五人會議討論重要問題,經常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三人為常委,臨機處理一切。鄧小平為總前委書記。
此後不久,劉伯承將第二野戰軍的整編情況和準備渡江作戰的工作,向中央軍委作了詳細彙報,受到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充分肯定。毛澤東在看了劉伯承的報告之後,壓抑不住內心的喜悅之情,說道:「我有劉伯承,蔣介石不可能不完蛋!」
1949年3月,我強大的第二、第三野戰軍,按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在渡江戰役總前委的具體指揮下,經過短期休整之後,便以排山倒海之勢,向長江沿岸開進。當時任第二野戰軍第十一軍軍長的鮑先志,對部隊向長江沿岸進軍和準備作戰的情況,曾有過生動的回憶:江北的條條道路上,滾動著川流不息的炮車、輜重車;戰馬嘶鳴,風一般疾馳在遼闊的原野上;戰士們排列成幾路縱隊,掮著槍,扛著炮,邁開矯健的步伐,唱起雄壯的戰歌;「……血戰兩年來,勝利在眼前,長江南的父老姐妹們,你們解放的日子已不遠!」成千上萬的民工們,推著小車,抬著擔架,趕著牛車,浩浩蕩蕩的跟隨著大軍向南前進!
全會指出,黨著重在農村聚集力量、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時期已經完結。
為了減少傷亡,避免渡江部隊在渡江時過多地減員,並保證登陸戰的成功,各部隊儘可能多地組織了火力隊,以用強大的火力壓制住敵人的炮火。中央軍委從其它部隊特意抽調一些大炮支援渡江部隊。畢竟時代不同了,如今已不是紅軍強渡大渡河的時代了。當時,一門迫擊炮只有可憐巴巴三、五發炮彈。而在今天,總前委要求渡江突擊部隊每門炮最少要把一百發炮彈打到敵人的陣地上。在第十一軍所擔負的攻擊的突破口,第三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曾對該軍軍長曾紹山說:「到時候給我狠狠地打,一定要打得敵人抬不起頭,我們有的是炮彈!」
鄧小平、陳毅住下的第二天,房主王世鑫的妻子到前院舀溝水澆菜,一位正在值班的士兵走過來,輕輕說:「大嫂,以後請你們不要過來。」當時陳毅正在院中理髮,聽見警衛說話,忙問原因。有人彙報,說這個房主的大哥在湯恩伯的司令部做官。陳毅聽后哈哈大笑起來,說:「怕啥子喲!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呢!」
其一,儘快完成部隊的組織調整。他說:「要把部隊按照新的編製和三三制的原則改編為兵團、軍、師的建制,這裏的關鍵,不僅僅只是原有部隊組織名稱的改編,而且是組織的變動或擴大,尤其是特種兵的組織,在正規化建設急需之中,應成為我們必須抓緊的。」
在鄧小平、陳毅所住四合院的東邊,有幾間寬敞的草房,住著10多個人,那裡是總前委機要處,處長蕭光是延安時期的老機要,他精心保存著和毛澤東的合影照片。
九-九-藏-書「無風三尺浪,有風一丈高唄!」
華東軍區與第三野戰軍的統率機構合併,第二野戰軍的統率機構仍保持。劉伯承兼任南京市軍管會主任、市長、市委書記,宋任窮兼副主任、副書記,段君毅任市委副書記。
很快,渡江部隊開展起挖引河工程的比賽。為了隱蔽我軍的行動,引河工程都在夜間進行。一到夜幕降臨,指戰員們就扛著鐵鍬、洋鎬、鐵扒,抬著筐子、竹籮,從四面八方趕到工地。個個精神百倍,千百隻鐵鍬、洋鎬在揮動,一筐筐的泥土被飛快地運走。當工程進行到一定程度后,引河裡泥水糊爛,深度齊腰,而且污泥臭氣沖鼻,天空一直下著麻杆子雨,官兵們在泥水裡一泡就是一個晚上。連續苦幹了半個多月,終於修好了引河工程。
這次中央全會,歷史意義重大,影響極其深遠。其主要內容,一是研究怎樣徹底消滅蔣介石國民黨軍隊,二是研究準備接管天下和建設一個新的國家。
從現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並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當然城鄉必須兼顧,決不可以丟掉鄉村,僅顧城市。但是工作重心必須放在城市,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在領導城市工作時,黨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團結其他勞動群眾,爭取知識分子,爭取儘可能多的能夠同共產黨合作的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代表人物,以便向帝國主義者、國民黨、官僚資產階級作政治鬥爭、經濟鬥爭和文化鬥爭,並向帝國主義者作外交的鬥爭。同時,黨要立即開始著手建設事業,一步一步地學會管理城市,並把恢復和發展城市中的生產作為中心任務,城市中的其它工作,都必須圍繞著生產建設這個中心工作併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
為了在渡江戰役中爭取當突擊隊員和水手,戰士們只穿著一條短褲,成天在冰冷的水裡當「混江龍」。「人人學泅水,個個當水手。藝高膽大,啥也不怕。」在這些戰鬥口號的鼓舞下,戰士們奮不顧身地進行著水上練兵,有的抱著一塊門板,在水裡撲騰;有的抱一根粗毛竹,在水裡扎猛子。戰士們風趣地說:「人民戰士不怕困難,『旱鴨子』定要變成水鴨子。」辦法靠人想,本領靠勤練;說不定過了長江「黑旋風」就變成「浪里白條」
當然,人民解放軍即將進行的渡江作戰,決不會只是平平穩穩地把百萬人馬用船運過江去。國民黨江南沿岸修築了幾道防線來阻擋人民解放軍過江,一當我軍萬船齊發,敵人勢必要做垂死掙扎。波濤洶湧的長江,那將是彈雨紛飛、水柱衝天的激烈戰場。部隊將是冒著炮火,淋著彈雨打過長江去。
說到淮海戰役總前委,還有著一段有趣的故事。
鄧小平緊接著毛澤東的話繼續講道,省份有山東、浙江、福建、台灣4 省和蘇南、蘇北、皖南、皖北、贛東北五個區。贛東北區與華中江西的分界線,由鄱陽、湖口沿撫河上溯,以東屬贛東北,以西及撫河線上各城市屬華中。
在談話時,陳毅提出渡江作戰的補給問題,說尤其是感到兵員補充比較困難。並向毛澤東建議,聽說薄一波講華北有3 萬新兵和3 萬俘虜,請求全部撥給第二野戰軍,毛澤東欣然同意,說:「交給你們指揮了。」
駐南京的兵團司令任南京警備司令,政委任警備政委,並均參加市委。
陳毅、鄧小平當即向中央軍委表示:本作戰我們當負責指揮,唯因通訊工具太弱,故請軍委對粟裕、譚震林方面多直接指揮。這是淮海戰役開始時的指揮系統。
中共中央華東局:以鄧小平、劉伯承、饒漱石、陳毅、康生、張鼎丞、曾山、張雲逸、譚震林、粟裕、張際春、宋任窮、陳賡、劉曉、劉長勝、曾鏡冰、舒同等17人為委員。
最後,鄧小平還提出各省、區人事安排的意見。在談到浙江省的人事安排時,毛澤東插話說:「江浙是我國的書香之地,要派一個有學問的人去浙江。」
我所在的部隊,同各路大軍一樣,滿懷著淮海戰役光輝勝利的喜悅,和在一年左右根本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雄心壯志,於3月間接受了劉、鄧首長的進軍命令,從安徽阜陽出發,轉經六安,到達長江中游的重鎮安慶外圍,對盤踞在安慶的蔣匪一七四師展開了攻擊。4月8日,我部接兵團首長命令,接受了光榮偉大的渡江任務。部隊立即開往安慶以東的馬家窩、棕陽鎮一帶沿江地區,積極進行準備,待命渡江。
陳毅住在這幢四合院頭進屋的東廂房,屋裡陳設比較簡單,一張鐵床,一張條桌,一張茶几,幾把椅子和方凳。西廂房住著華東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共華東局宣傳部部長舒同,這個人民解放軍中的大才子,這段時間的重要任務就是起草部隊進入城市后的布read.99csw.com告等文件。
在上級首長的關懷和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經過全體指戰員的共同努力,我們的船隻一天比一天增多了。在遠離長江的隱蔽的內湖中,桅杆林立,船隻成行,真是一幅雄偉景象。
「聽人說,黃河是『面噁心善』,表面上翻滾著大浪,卷著漩渦。可是,叫咱們一下子就渡過來了。長江可不一樣,是」面善心惡「,表面上沒有大浪,肚子里可有江豬暗礁哩!」
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饒漱石為第二書記,陳毅為第三書記。
啦!不管陰雨綿綿,還是陽光普照;無論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還是年歲較大的老戰士,日日夜夜都鑽在水裡練兵。在很短的時間內,部隊就湧現出許多水手,他們能夠初步駕馭船隻了。
鄧小平在會上第一個發言,他代表中央提出了華東區人事安排的意見,主要是:
本來,早在戰役發起前的10月31日,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就曾向中央軍委提出:請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此次戰役的要求。次日,即11月1日,中央軍委同意了粟裕的要求,決定:整個戰役統一受陳、鄧指揮。
戰役發起后不久,陳毅、鄧小平率中野一縱、三縱、四縱、九縱等四個縱隊進入淮海戰場,接著中野二縱、六縱也尾擊黃維兵團來到淮海戰場,這時中野司令員劉伯承已經和陳毅、鄧小平等會合在一起,統一指揮兩大野戰軍作戰。
打仗靠良將,治國靠能臣。劉伯承是統帥于軍、所向披靡的傑出將才,鄧小平則是治軍治國的奇才。
歷史已經證明,人民解放軍有廣大的人民群眾作堅強後盾,有為人民而戰、為人民而犧牲的精神,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
面對著這些情況,軍黨委召開會議進行研究,一致認為渡江準備工作做得好壞,是保證部隊勝利渡江的關鍵。準備工作必須依靠發動群眾,自力更生,就地解決困難,不能依賴向上級伸手;必須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及時解決部隊中存在的各種顧慮,幫助大家進一步認清當前的勝利形勢與人民解放軍肩負著拯救江南三億人民的光榮任務,使每一個同志都樹立為人民立功、爭取當突擊英雄的革命志氣。軍黨委同時決定,組織全體指戰員輪番到長江邊上去實地觀察,以通過實例解決同志思想上的各種疑慮。
部隊在準備渡江的訓練中,感到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部隊前進的速度太慢,將來真正渡江時,勢必會增加部隊的傷亡。因為當時我軍收集的船隻都是漁民的帆船,一張帆、兩支櫓,順風駛得快,逆風行得慢。怎麼能使帆船加快速度?全軍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獻計獻策、創造發明的群眾運動。許多指戰員整天黑夜蹲在船上,摸索著怎樣改進槳舵的裝置。在十一軍中,鐵路工人出身的戰士樊瑞來,研究出一種能加快航速的土輪船的裝置:用四塊長約三尺、寬約三尺八寸的木板做水葉子,整成十字架,在船面上裝設一個前卡子和后卡子,把十字架的軸鉗在裏面,端頭再裝一個木柄,人坐在艙里搖,既可以隱蔽身體,又可以加快航速。樊瑞來在三個木匠師傅的技術協助下,只用了兩晝的時間,就將一隻裝有新式推進機的土輪船安裝成功了。下水試驗,效果很好,又經過幾度改進,吸收了群眾的意見,使結構更趨合理,使航速達到了每小時14里,橫渡長江最多用不了20分鐘,大大縮短了渡江的時間,這對渡江是一個很大的貢獻,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全軍立刻掀起了改造船隻的熱潮。當時在船舶停靠場,一片斧頭削木聲;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抬木板、豎桅杆,勢如一座規模宏大的造船工廠。
鄧小平當時是中原局第一書記,渡江戰役總前委書記;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由他挂帥準備接管中國最富饒的東南半壁河山,無疑中央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隨後,鄧小平、陳毅等立即返回前線。3月下旬,回到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總前委。
此時,第二野戰軍司令員正隨第十軍、第十二軍一起行動,還沒有來到這個小村中。
其三,必須大力加強部隊的後勤建設。他認為,時至大兵團作戰的今日,尤其是在不久即將舉行的渡江作戰中,部隊的後勤工作顯得更加重要。從現在起,部隊必須建立起軍械、軍需補給與輸送勤務等一整套的機構及制度,方能適應部隊大縱深行動的需要。鑒於淮海戰役前後數十萬大軍雲集於狹小地域,道路不通,部隊物資擁擠和造成人民負擔過重的教訓,他指出:「正規軍軍械軍需的補給,……火車、汽車及其道路的整理,汽油線的設備,軍械修理場的建立,應有計劃的進行。但我們最主要的應照顧所處的環境條件,照顧政策,實事求是,盡量就各地已有的物資與輸送工具善於組織起來,供軍隊https://read.99csw.com急需,不可能者才仰給於後方,這應成為今後後勤工作的方針。」
頭進屋正中是值班室,常在這裏值班的是鄧小平的秘書谷奇、陳毅的秘書陶旭斌、張鼎丞的秘書沈曾華、舒同的秘書林路、曾山的秘書張華。
一條小河從村子中間穿過,將它隔成兩半。據曾為總前委選擇駐地的第三野戰軍作戰參謀李伏仇說,當初選擇瑤崗為渡江戰役總前委駐地的原因是:2月,這個村子曾駐過第二十七軍偵察營的官兵,因此周圍社會情況相對清楚;瑤崗距離合肥不遠,卻又不在合肥,可以避免敵人的空襲的危險;瑤崗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以瑤崗為中軸,劃出175公里至200公里的線,它的東北方緊靠津浦鐵路南京終點的前站滁縣,東南緊接蕪湖至九江的防線,因此,總前委的指揮位置恰恰就在聯結沿江東、西線渡江大軍的中點上。
為了徹底打敗蔣介石,迎接全國的勝利,1949年3月5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對於鄧小平關於華東區細緻而周全的人事安排意見,毛澤東深表滿意,說:「華東區人事配備,現在就這樣定,將來需變動再說。」
為了迅速地收集船隻,全軍各級參謀長、主任集中組成船舶管理委員會,四齣訪問,向群眾宣傳我黨我軍的政策,號召大家支援人民解放軍過江,最後消滅國民黨反動派。當人民知道面前的人民解放軍就是當年的八路軍、新四軍時,立即歡欣鼓舞,情緒振奮。許多船主自動地把隱藏起來的船,從內河的蘆葦叢中搖駛出來,獻給了自己的軍隊。與此同時,戰士們正在翻江倒海地從江底打撈沉船的殘骸。在玉板洲的夾江里,就撈出了三十余只大船。這些船被敵人破壞得破爛不堪,戰士們馬上自己動手修補。船主們聞訊,急忙從幾十里路以外,扛了桅杆、繩索、篷帆、槳舵、錨具趕回來。當他們看到自己的船已經擱在江灘上,有的船已被戰士們修好,紛紛拉著戰士的胳膊,激動得流著眼淚說:「大軍同志,你們真是好隊伍!船是我們漁民的命|根|子,都叫『刮民黨』給毀了。虧你們幫我們撈起來,修理好,真是感恩不盡哪!好,同志,把桅杆裝上,把槳舵安好,我們要幫助大軍過江。把我們編進船隊吧!」
張際春、李達擔任第二野戰軍的經常性工作,並參加南京市政府的工作。
當渡江部隊將船隻準備的差不多時,又碰到了新的問題:在渡江戰役打響之前,這麼多的船隻先藏在哪裡既能便於隱蔽,又能便於作戰使用?當時,部隊收集的船隻,開始都集中在內湖。內湖離長江還有較長一段距離,近的兒里地,遠的有十幾里、二十幾里。內湖與長江之間,還有兩道高大寬闊的江堤相隔。戰役打響后,怎樣使船較快地翻過長堤,引入長江,一時成為渡江部隊的難題。各級黨委專門召開會議進行研究,有人提議,作戰時將大船先運到堤下,然後抬過大壩,送到江里去。問題是,上萬隻船,小的也有幾百斤,在陸地上抬運幾十里路,再翻躍兩道幾丈高的大堤,不單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不允許,而且還會損壞船隻;更何況,這會極容易暴露我軍目標。有人還引證,說在日俄戰爭期間,俄軍曾經使用這個辦法。但事過境遷,這個辦法很不利於渡江作戰。為了集思廣益,黨委號召召開各級民主會,讓每個指戰員出主意、想辦法。俗話說,勁兒是使出來的,辦法是想出來的。一發動群眾,辦法就想出來了。在數千條建議中,「劈開江堤修引河」的辦法,最優越、實用,受到上級黨委的肯定。
當時,中野司令部隨中野二縱行動,使用二縱的電台,與華野的電台沒有溝通,所以兩大野戰軍的行動都各自報中央軍委,而中央軍委的指示、電文,同時發給兩大野戰軍。
總前委的成立,是淮海戰役取得完全勝利的重要保證。
在這種情況下,中央軍委和華野、中野根據戰場戰局的發展,及時調整原來的作戰部署,改變原來分別舉行兩個戰役的設想,準備兩大野戰軍協同作戰,一舉將敵人主力殲滅在長江以北的徐州地區。根據這一作戰要求,中央軍委遂作出了攻佔宿縣、截斷津浦線,防敵南撤等一系列部署。此時,我軍在徐州地區兵力也達60多萬。由於戰役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作戰兵力的逐步增加,這就使得我軍迫切需要有一個統一指揮中野、華野兩大野戰軍的機構,來統籌解決戰役的指揮和後勤保障等各項衛作。
渡江戰役的作戰部署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子里正緊張、秘密地進行著。
中央七屆二中全會,還解決了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對各中央局的人事作了重新安排。
敵軍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驚慌失措,待後來判明了我軍https://read.99csw.com的戰役意圖和主攻方向,為時已晚。敵60多萬軍隊,被我分割包圍,動彈不得。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及其國防部知道要按照原計劃撤兵淮河以南已不可能,只好硬著頭皮被迫與我軍在徐州地區進行決戰。因此,蔣介石臨時改變計劃,調動部隊向徐州集結。11月8日,即我軍發起淮海戰役的第三天,國民黨集結在河南確山、駐馬店地區的華中「剿總」指揮的黃維兵團,開始東進,增援淮海戰場,同時命令已開始南撤的孫元良兵團回返徐州,並組織剛從東北等地撤回的部隊組成新的兵團,進行增援。這樣,在徐州至蚌埠地區,國民黨集中了80多萬的兵力,準備與我軍進行主力決戰。
淮海戰役結束后,中央軍委即命中野、華野兩大野戰軍向南開進,組成百萬大軍,準備打過長江去,推翻蔣介石統治的老巢——南京,進而解放南中國。
按照中央的指示,在華東區方面,鄧小平、陳毅、譚震林、饒漱石、曾山等於2月28日聯袂趕往西柏坡赴會。
這時,上級首長和地方黨委的同志,又為我們動員了大批船工、水手,猶如猛虎插翅。有了船,有了水手,部隊勝利渡長江的信心更加充沛了。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共產黨人準備接管天下。「誰擁有劉伯承,誰就必定是戰場上的勝利者。」瑤崗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子,但曾創下讓斯大林不可思議的奇迹。毛澤東發出進軍令,鄧小平受命再度領銜。百萬大軍揮師南下,鐵流滾滾,勢不可擋!
我們部隊進入了江防。三十一師部隊進駐鴨兒溝、代池溝、大王廟一線陣地;三十三師部隊進駐玉板洲、鐵板洲一線陣地。布防就緒,部隊立即投入緊張的渡江準備工作。任務非常緊迫,兵團首長要求我們在兩個星期內做好一切渡江準備。擺在我們指戰員面前的是十分複雜的組織工作。橫渡長江,這不比奪取一個山頭、攻克一座城池,它將是一場激烈的水上戰鬥。在炮火紛飛中,幾萬人的部隊從江北渡到江南,需要有大量的船隻,和許多熟悉長江風浪、善於掌帆把舵的水手;同時要摸清對岸的敵情地形,火力位置,以便摧毀敵人的江防工事,掩護我軍登陸。但是,當我們到達江邊的時候,這一切都沒有:沒有船隻,沒有水手,也沒有各種必需的造船工具和器材,真正是『兩袖清風』。船隻,有的給蔣匪軍拖走了,有的被敵人破壞后沉入江底;沿江的群眾和漁民,遭受蔣匪軍的迫害,紛紛逃難去了。這時,我們除了缺少物質和水手的巨大困難,部隊在思想上也產生了一些顧慮。我們部隊的戰士,大都是生長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子弟兵,習慣於山地和平原地區作戰。在太行山、大別山,我們的戰士們曾經創造過驚人的戰鬥功績;渡長江,這卻是出娘胎來的頭一回。長江,人們都說是一道天塹,它究竟有多麼寬、多麼長、多麼深,浪濤有多大,脾性怎樣?對我們的戰士來說,這些都是猜不透的啞謎。
宣讀了華東局領導成員名單后,鄧小平解釋說,華東局實際只留鄧、張、粟、舒四人。而粟要管軍事,舒又要管上海的宣傳,因而實際上只有鄧、張二人具體管華東局的工作。在分工上,擬由張鼎丞兼組織部長,社會部長請中央派,統戰部長潘漢年,城工部(管10萬人以上的城市)部長王堯山。財經委員會由鄧(兼書記)、曾山、方毅、駱耕漠、劉岱峰任委員。
鄧小平講到這裏,毛澤東立即打斷鄧小平的話說道:「還要加上台灣省,這地方要注意。」
毛澤東沒有正面回答鄧小平的話,而是微微一笑說道:「就讓你來搞。」
在第二野戰軍的領導成員中,劉伯承、鄧小平都是七大的中央委員。劉伯承因組織部隊準備渡江作戰,向中央請假,沒有參加七屆二中全會。
以鄧、饒、陳、伯承、鼎丞、曾山、粟裕為常委。
「還聽說,長江內有九里十三磯,碰上就翻船……」
在淮海戰役發動之初,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只是設想以華野和中野相配合,分別進行淮海和徐蚌兩個戰役。原來設想的淮海戰役的規模和範圍也只限於魯南和蘇北地區,戰役目的是殲敵徐州一部。中野進行徐蚌作戰的直接目的,主要是為了在徐州西南牽制徐州敵人的兵力,配合華野的作戰。但是,戰役發起后,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敵人的兵力逐步增加,徐州周圍的國民黨軍隊紛紛撤離原來駐地,向徐州集結,兩淮和海州、連雲港等地區已為我軍解放,我軍原來設想的淮海戰役的範圍就自然地向西擴展。而這時,中野部隊由徐州以西東進至津浦線以西,並攻佔了宿縣等城鎮,截斷了津浦鐵路,兩大野戰軍逐步靠攏而聯結起來。這樣,原來中野為配合華野的戰役而準備發動的徐蚌作戰,自然地成為發展了的淮海read.99csw.com戰役的一個組成部分。到這時,我軍發動的淮海戰役在地域範圍、兵力使用、指揮關係上,都已擴大到華野、中野兩大野戰軍統一指揮、協同作戰的範圍。
瑤崗是一個不大的村子,曾使斯大林不可思議的淮海戰役,就是在這個小村子,由鄧小平和他的戰友們指揮取勝的。
渡江作戰是人民解放軍空前規模的大兵團行動,是更加殘酷的激烈戰鬥。劉伯承認為,在部隊渡江之前,必須作好三個方面的準備工作。
他還說,華東區管轄範圍,上海之外,還有南京、杭州、蕪湖、鎮江、無錫、蘇州、武進、南通、寧波,均是2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省份有山東、浙江、福建……
緊接著,鄧小平又提出了上海市委、市府和華東軍區人事安排的意見,即:上海市委,由饒漱石、陳毅、劉曉、劉長勝、曾山、劉少文、陳賡、潘漢年、宋時輪、郭化若、李士英等11人為委員,饒、陳、劉曉、劉長勝、曾山5人為常委,饒為書記。
二中全會閉幕的次日,即3月14日,中央召開了一個座談會,議題是討論各大區人事安排的方案並最後作出決定。
部隊里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論調:「喂,你知道長江風浪有多大?」
他的大哥王世炎是湯恩伯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的情報科科長。
上海市府,市長陳毅,副市長曾山、潘漢年及一位非黨人士。劉長勝任總工會主席,不任副市長,以便開展工作。秘書長劉少文,公安局長陳賡(兼,兵團職務不解除),副局長李士英,警備司令宋時輪,政委郭化若。上海市的宣傳工作,在一定意義上講,較華東局的尤為重要。現在只有舒同一人,他負責上海市委的宣傳工作,則華東局宣傳部無人,請中央調人。
此次會後,毛澤東再次召集鄧小平、陳毅等商討渡江作戰問題。毛澤東談了部隊過江后新區籌糧辦法,談了城市籌款辦法,談了貨幣使用辦法,還著重談了上海的接管工作。
鄧小平從西柏坡返回總前委時,總前委的駐地仍在安徽合肥東南的撮鎮瑤崗。
在這所四合院里裝有三盞電燈,自己發電。在二進屋通往房東王世鑫住的三進屋之間,掛有一張白布帘子。
按照中央軍委的命令,淮海戰役總前委原班人馬不變,組成渡江戰役總前委。鄧小平仍為前委書記。
在二中全會召開之前,中央責成鄧小平代表中央對華東局人事提出安排意見,毛澤東親自找鄧小平談話。在談話時,鄧小平謙虛地對毛澤東說:「主席,漱石同志是華東局書記,我看還是他來做這件事更好!」
淮海戰役發動之初,遼瀋戰役剛剛結束,國民黨軍隊在遼瀋戰役和其它戰場均遭到慘敗。蔣介石為了不使其在江北的軍隊被解放軍各個擊破,正想將江北的主力撤至江南,企圖憑藉長江天險與解放軍對峙。但把部隊撤退到江南,又怕影響軍心,所以猶豫不定。蔣介石和他的國防部,錯誤地估計我軍在解放濟南以後,需要一個長時間的休整,不會立即南下,最早也要到11月15日以後才能開始行動;也沒有估計到我軍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兩大野戰軍會會師淮海與其作戰略決戰;在攻擊方向上,國民黨最高軍事指揮部估計我軍可能經魯西南地區南下,而根本沒有估計到我軍會集中主要兵力首先殲滅黃伯韜兵團。鑒於這種錯誤的估計,國民黨國防部原來擬定的放棄徐州退守淮河的計劃遲遲沒有實施。就在此時,我軍發起了閃電般的全面攻擊。
瑤崗的環境十分安靜,村子里到處是濃蔭遮掩的大樹。總前委書記鄧小平和陳毅的住處是一幢磚瓦結構的四合院,房主姓王,叫王世鑫,是個地主。
在劉伯承主持第二野戰軍整編和精心準備渡江作戰的同時,為了配合渡江作戰的軍事行動,以及準備接管南中國華東地區蔣家政權,按照中央的部署,他的最佳搭檔鄧小平也日以繼夜緊張地工作著。
在淮海戰役發動和開始之初,中央軍委並沒有決定成立總前委,當時設想的淮海戰役也不是後來的樣子。
其二,做好兵員的補充工作。他詳細分析了補俘、補新兵、地方部隊升級與歸建等不同形式。認為原來野戰軍「兵源補充的來源是複雜的,按地區有冀魯豫、豫西、豫皖蘇、鄂豫、皖西五個地區。俘虜也是各地各兵種來的,而且有許多老弱及警察、機關、差役等非戰鬥兵;按時間說則是參差不齊的,整個整訓期間都在陸續零星的補充中,原來在中原野戰軍正規軍建設中曾提出反對游擊主義,現在又添加了這樣一些因素,就必須在一個時期內加強政治教育,提高組織性、紀律性,鞏固部隊等指導責任。同時,在正規化建設的口號下,對那些指導部隊不深入幹部隊實際活動中的官僚主義還是要反對的。」
渡江戰役總前委,實際是淮海戰役總前委的原班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