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兵勢第五 勇還是怯,不是人的問題,是勢的問題

第五章 兵勢第五

勇還是怯,不是人的問題,是勢的問題

所以,善於調動敵人的人,無論向對方展示出什麼樣的軍形,敵人總是聽從;給予敵人一點小利,敵人就必然會來奪取。用小利去誘動敵人,再用強兵勁卒去對付它。
紛紛紜紜,看似混戰卻有條不紊。渾渾沌沌,陣容圓整無懈可擊。
這一段都是講「動敵」,讓敵人感覺我很混亂,很弱小,很膽怯,實際上我很齊整,很強大,很勇敢。
最後總結:
這是講陣法。
曹操註解:「皆毀形匿情也。」這些都是假裝給敵人看,隱藏我軍實情的。
「紛紛」,是旌旗翻轉的樣子;「紜紜」,是士卒之貌。「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也」,意思說旌旗翻轉,一合一離,士卒進退,或往或來,看上去亂糟糟一片,而實際上法令九*九*藏*書嚴明,職責清晰,各有分數,擾而不亂。
華杉詳解
曹操註解說:「旌旗亂也,示敵若亂,以金鼓齊之。車騎轉而形圓者,出入有道,齊整也。」
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強弱,是一個示形的問題。劉邦派使者去看匈奴冒頓。冒頓全給他看老弱病殘,人是老弱病殘,馬也是老弱病殘。劉邦就上當了,結果三十萬大軍,在白登為冒頓包圍,差點回不來。
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
勇還是怯,是兵勢問題。所謂「驅市人以戰」,如果要把沒經過軍事訓練的人驅使九*九*藏*書去作戰,他怎麼能勇敢呢?那就置之死地而後生,不戰就得死,在這個形勢逼迫下,就每個人都變成亡命徒了。怎麼讓士兵勇敢,韓信就讓他們背水一戰。所以勇還是怯,不是人的問題,是勢的問題。
所以,「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怎麼形圓而不可敗呢?杜牧引用了《握奇文》的解釋,就是我們前面說到的黃帝兵法:「四為正,四為奇,余奇為握,先出遊軍定兩端。」
讓他看見亂,其實是治;讓他看見怯,其實是勇;讓他看見弱,其實是強。亂生於治,要軍紀治理非常嚴明,才能做到表面亂糟糟,實際井井有條;怯生於勇,要有超出一般的勇敢,才能上去假裝敗退吸引敵人;弱生於強九*九*藏*書,要有超強的實力,才敢示弱讓敵人傾巢來攻。
治還是亂,是分數問題。分數,《勢篇》第一句講過了,「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分,是分別,數,是人數,是組織架構,部曲行伍,每一部隊分別人數多少。
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這叫「陣數有九,中心有零,大將握之不動,以制四面八陳」。軍隊一共分九個部分,四部正兵,開仗時先出擊的;四部奇兵,預備隊,看戰勢發展變化,關鍵時投入戰鬥制勝的。還有個零頭,叫握兵,九*九*藏*書握在主帥手裡的,不動。
原文
「先出遊軍定兩端」,是布陣的時候,游軍舉著各個部隊的旗幟,先定地界,哪支部隊站哪兒,游軍插上旗幟,定好地界,各部隊在各自旗下各就各位。四為正,四為奇,這就是傳說中的《八陣圖》,不是諸葛亮的發明,首創是黃帝和他的大將風后,又叫《風后八陣兵法圖》。《握奇文》,又叫《風后握奇文》,孫子的用兵思想,也是繼承了風后的思想,後來諸葛亮的《八陣圖》,包括唐太宗還編成大型歌舞劇《秦王破陣樂舞》,原型都是《風后八陣圖》,距今四千五百年歷史了。
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孫子兵法》後九九藏書面有一句,叫「不動如山」,這主帥不能動,主帥一動,往前動是勝利了,戰鬥結束了;往後動那就是全軍潰敗了。所以就算敵人殺到主帥面前,有那握兵上去抵擋,主帥是不能動的,帥旗是不能倒的,主帥一動,帥旗一倒,軍心就倒了,那就大家都逃吧。
王皙註解說:「將欲內明而外暗,內治而外混,所以示敵之輕己者也。」總之是為了欺騙敵人。
曹操說:「示敵若亂,金鼓齊之。」則更有一層意思。就是讓敵人遠遠地看見我們旌旗雜亂,實際上我們輕悄悄地有金鼓之聲來指揮,對方聽不見。
杜佑註解說,「渾渾」,是「車輪轉行」;「沌沌」,是「步驟賓士」。「其行陣縱橫,圓而不方,指趨各有所應」。
當然該逃的時候也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