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篇 朱新禮:農業夢 引子

第十篇 朱新禮:農業夢

朱新禮,北京匯源飲料食品公司董事長。這位從沂蒙山區走出來的農民企業家,他的命運與國家「三農」政策緊密相連。

引子

萬榮縣總共種植了70萬畝蘋果,絕大多數種植戶都是像史兆蘭這樣的農民。2005年前,萬榮縣50萬畝蘋果找不到銷路,最低賣到五六分錢一斤,堆積如山的蘋果爛在地里了。
2005年是個分水嶺。這一年,匯源在萬榮投廠。史兆蘭,一個普通的果農,命運因另一名從沂蒙山區走出的農民企業家而改變。他的3.5萬千斤蘋果,有一萬多斤紅富士鮮果以1.3元一斤左右的價格賣給了水果商,剩餘的兩萬斤秦冠、花冠等口感差一點的蘋果賣給了匯源,大約七毛錢一斤。「有一個保底九-九-藏-書的價,不愁賣不出去。」史兆蘭說。
這是一棵主幹只有齊胸口高的蘋果樹,向四面橫逸出五六根碗口粗的分枝。史兆蘭攀著一根高過頭頂的樹枝,抬高腿,一腳踩在齊腰高的橫枝上,使勁一蹬,躍上了蘋果樹。他的右腿伸直,抵著主幹與橫枝分叉的地方,穩住身體重心。他彎著左腿,蹲伏在樹枝上,小心翼翼地撥開樹葉。他的右手戴著已經磨出好幾個窟窿的白色棉紗線手套,拿著鑲著木頭把柄的小刀,一刀、一刀地颳去黑色的腐爛樹皮,直至露出黃褐色的樹榦來,再https://read.99csw.com用小刷子塗上藥水。
朱新禮正是農村改革的受益者之一。1981年前後,他承包了村裡的一輛解放牌汽車,將沂蒙山區的蘋果拉到南京、上海去賣。家裡窮,但頭腦靈活的他從小學二年級就不再向家裡要錢讀書,暑假去山裡挖中草藥、爬樹上撿蟬蛻、翻石頭抓蝎子,把這些賣到供銷社,換來一年幾元錢的學費。一車蘋果大概能讓他賺上幾百元運費。有了錢,他接連買了兩輛車,帶上四個徒弟,輪流開著三輛解放車跑水果運輸。1983年,他就賺了30多萬元https://read.99csw.com,成為沂蒙山區第一個在家裡裝電話的人。
他的兒子在運城一家印刷廠打工,一個月工資1000元左右。史兆蘭是家裡的經濟支柱。2010年他養了五六十頭豬,賺了1000元。但餵豬要看運氣,2009年他養的豬得了口蹄疫,死了不少。地里沒活的時候,他還外出打零工。
1987年起,高村的農民開始種植蘋果。當地天太旱,一畝土地才出產小麥幾十斤。種糧食靠老天,老天不下雨就沒指望了。史兆蘭家的蘋果是1993年種下的,三年掛果,第四年開始有收成。
read.99csw.com兆蘭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名普通果農。
他穿著洗得起了球的、印著「基爾樂飼料」的紅色T恤和卡其色的褲子,腳上踩著沾滿黃土的黑色敞口布鞋。高原上暴烈的陽光和常年的田間勞作,讓他膚色呈現泛紅的古銅色。他頭髮花白,根根衝著天,脖子上繃著幾條凸起的青筋;下垂的眼角透著隱隱的愁苦。
每天早晨六點,他來到這個位於山西運城市萬榮縣高村鄉高村的蘋果園開始勞作,一直到上午十一點再回家吃飯。下午四點,他繼續在果園工作到七點。這個年產量3.5萬千斤的蘋果園,全年就靠著史兆蘭夫婦倆https://read.99csw.com打理。
五月的陽光灼燒著黃土高原。灰黃的泥土輕輕一捏就變成紛紛洒洒的乾粉。50歲的史兆蘭正在自家的蘋果園裡仔細巡視每棵蘋果樹,若果樹樹皮有腐爛的地方,他得用小刀刮掉,並塗上防治果樹腐爛病的葯。
史兆蘭算了一筆賬,水兩元一立方,一畝地一次澆水要120立方水,一年澆三次水,每年每畝地澆水費用720元。另外,每畝地化肥、農藥費用是400元,加上雜七雜八的費用,一畝蘋果地的成本約1300元,收入約四千多元。史兆蘭家的果園七畝地,年毛收入是三萬多元,利潤大概是兩萬元(不算人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