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篇 朱新禮:農業夢 「十年後誰種地?」

第十篇 朱新禮:農業夢

「十年後誰種地?」

西起重慶市江津區,東至三峽之末湖北宜昌,這一片三峽庫區被划作三峽庫區優質柑橘產業帶,匯源在庫區擁有3萬畝柑橘示範園。萬州就藏在三峽庫區腹心,在長江邊上,大巴山、巫山山脈綿延起伏。層層疊疊的柑橘林密佈於丘陵,灰磚砌成的農舍偶爾在密林的空隙閃過。
在萬州區甘寧鎮牌樓村果園基地,沈兆敏站在山坡上,看著漫山遍野的果樹,感慨萬千:這裏以前全是一片荒坡,引來水、修了路、種下樹。每逢開花的時候,都能聞到橘子的香味。到十月月底,果實成熟的時候,一片金黃。他常去村裡指導種植果樹,與農民和果樹感情都很深,有些村子會把第一個摘下來的橘子特意留給他。2006年,重慶遇上百年一遇的大旱,持續100天沒下雨。他在家裡睡覺,都盼著下雨,「水果、水果,得要水呀,沒有水得死啊。」下雷陣雨的那天,他正躺在床上,聽見屋外風聲雨聲,一躍而起,往窗外眺望大雨,激動得連眼淚九-九-藏-書都下來了。
新店村農村戶口6773人,1171個60歲以上的人。每月開會,萬久明就看到下面一半以上是老人:「有時候我想都不敢想,以後的農業該怎麼發展?」
萬州是三峽移民最多的地方,動態移民26.3萬人,佔據三峽庫區五分之一的移民量。萬州甘寧鎮牌樓村村民伏德清即是三峽移民。175米水線以下的就要搬遷,他家在148米,老家全淹完了。2001年,他移民至牌樓村。國家共給了五萬元,買房子花了兩萬元。每月每人有660元移民補助,夫婦兩人共1320元。
目前,匯源與果農合作的模式有三種:第一種是到水果收穫季節,技術人員直接到果園驗收;第二種是與果農簽保護協議,果農按照匯源的要求種植、管理,匯源負責收購,有一個最低保護價——萬榮即屬於這種;第三種是匯源直接向果農提供苗木、技術以及田間管理,這是匯源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方九*九*藏*書向。在重慶市萬州區,匯源即建立了一個無公害的柑橘苗木示範基地。柑橘的苗木從國外引進,以六元一棵的價格賣給果農,到柑橘成熟季節,匯源再收購加工。
萬久明開會的時候常問一句話:「十年後誰來種田?」基本上沒人能回答,來開會的基本是50歲以上的人。他說,我們現在做的事,就是要打造新的農業結構,讓你的子孫萬代都覺得這是個好地方,這才能留住人。
萬州區高粱鎮新店村支書萬久明,大學畢業,擁有建築高級工程師的職稱,在外工作20年後回到家鄉新店村當村支書,月工資600元,基本上是倒貼。因為他在外有公司股份,加上在建築工程擔任總工有薪酬,還有一些房產出租,能夠補貼生活。他告訴我,看到家鄉幾十年沒有變化,想用自己的人脈和資源為家鄉做一些事。
四五十歲的村民,在外面打工,見過了世面,他們對種田沒有多大的興趣了,看到了城市的變革和發展之後,就問為什九九藏書麼我們村不這麼做?二三十歲這一年齡階段的人,基本都跟著父輩在外務工,什麼叫種田他們都不知道。至於十多歲的青少年,文化結構基本都是初中、高中以上,能寫能讀。現在匯源在新店村租賃土地,再也不見之前吵架打架的現象,不用開會通知,帶上合同挨家挨戶簽字就行了。
2002年,匯源在重慶萬州建成一個年產30萬噸的果汁加工廠。中國柑橘研究所前所長、現重慶柑橘產業化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沈兆敏教授一開始建議先建原料基地、后建加工廠。朱新禮說,建10萬噸也是建,20萬噸也是建,30萬噸也是建。我要建就建30萬噸。沈兆敏問他,這樣投資是不是太大,太浪費了?朱新禮回答:浪費?要是加工的時候生產能力趕不上,怎麼辦?沈兆敏一下子覺得這是個做大事的人。朱新禮另有想法,先超前建廠,讓果農放心去種柑橘,不愁銷路。但2010年,因全國性水果價格上漲,匯源萬州工廠也面臨水果收購難的九九藏書問題。
匯源在新店村租賃了一千多畝土地,用於種植柑橘,租金一百多萬元。另外,萬久明要求匯源就近僱用務工果農。基本上村裡沒有外出打工的人,都是因文化和年齡限制,在外面幹不了活。在高峰期,匯源果園每天僱用兩百人左右;低谷期,也有五十人以上。
匯源常務副總裁趙金林曾去安徽碭山調查,當地有幾十萬畝的梨,一名果農管一兩畝地。趙金林去的時候正趕上水災,單兵作戰的果農根本無法為果園提供防洪、排澇的資金和設備,眼看著水果爛了。「包產到戶作為階段性政策是可以的,長時間不行,抵禦不了風險。」趙金林說。
萬久明認為,匯源的來到讓農民們意識到流轉土地的好處,並且解決了當地大部分剩餘勞動力。他給我算賬,一個五十多歲的婦女,在外已經無法掙錢了。但在當地,除了收土地租金以外,還可以給匯源打工,做拔草、打葯的工作,日薪25元,一個月做25天,做10個月,能掙上6250元。
https://read.99csw.com全國人均耕地面積1.39畝,新店村不足八分地。目前,新店村種田的人基本是五六十歲的老人。壯勞力基本外出務工。最初,匯源租賃土地,涉及15個生產小隊的土地。農民不幹,天天吵,天天鬧,一個生產隊至少開上30次會才通過。因為種田的基本上是老人,土地是他們的保障,萬一匯源垮了怎麼辦?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伏德清在匯源果園打工有五六個年頭了,通常早晨五點起床,七點到果園打農藥、修枝、鋤草,中午休息,下午三點到七點繼續幹活,一年工資大約一萬元。另外有幾分菜地,滿足日常生活;餵了兩頭豬,一年吃一頭,賣一頭。毛豬七元一斤,一般一頭豬有250斤。刨開各種開支,他每年能存下兩萬元。
移民到牌樓村十年,伏德清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但是,他仍念念不忘老家。他的老家在長江南岸,距現在居住地二十多公里,需從大溪渡口坐小船過去。他曾和兒子回老家,他說:我又回家了。他的家已經在江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