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一章 挫折不是問題,更不是災難——失敗在所難免,成功就在眼前 睡得地板,當得老闆,賺得大錢

第十一章 挫折不是問題,更不是災難——失敗在所難免,成功就在眼前

「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是溫州人的創業理念,是溫州人的致富秘籍。成千上萬的溫州人都是經歷了艱苦奮鬥的過程,才取得今天的輝煌,在溫州有句諺語「既能睡地板,又能當老闆」,這是對溫商創業艱辛的真正寫照。在這些艱難困苦面前,他們用自己的堅強意志書寫著一個個傳奇般的財富人生。

睡得地板,當得老闆,賺得大錢

「睡的地板,當得老闆」就是溫州人創業最真實的寫照,溫州人正是在「兩板」之間,不斷超越走向成功的。
有了一定的資本之後,他並沒有滿足於此,更沒有立刻回老家過起了清靜安詳的日子。而是有了更大的目標,第二年,他再次前往宜昌,由於資金有限,他和別人合作經營廣告公司。1996年,時機成熟,他則自己開了一家設計公司——美特普裝飾設計公司,還從溫州老家引進了一流的設備和技術,加上他吃苦耐勞和誠實守信的經營方式,很快攬下大批業務,不久便在宜昌200多家印刷企業中脫穎而出。
溫州人為什麼能賺大錢,就是因為在對待「吃苦」的態度上的差異。別的地方的人寧願端著飯碗晒晒太陽,也不願意走出去賺辛苦錢。而溫州人只要能夠賺到錢,在天涯海角也寧願去吃苦。在當地流傳著一種「五千五萬」的說法,「歷經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踏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read.99csw•com計,掙得千金萬銀」。這雖然是一則諺語,但形象地說明了溫州人的吃苦耐勞精神。
一定要摒棄的思維誤區
吳紹達一步步地登上了事業高峰,這都與這股勤勞,能吃苦,能忍受的精神分不開。成千上萬的溫州人出來創業,像吳紹達這樣取得如此大成就的人有很多。溫州人的吃苦精神在全國是非常出名的,尤其是老一輩溫商,幾乎全是憑著一股韌勁在堅持。走在溫州的大街上你都可以看到很多邊攤,通常經營到很晚,甚至是24小時營業。遇到顧客較多的時候,他們都沒有吃頓舒服飯的機會,寧願吃冷饅頭,也要等到顧客走完。生意較忙的時候,都是自己裝車,押運。
財富語錄
兩年後,在對市場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他在安徽阜陽開了一家商店,自己當起了小老闆。創業之初,十分九*九*藏*書艱苦,白天騎著一輛三輪車到各大商場推銷,晚上睡在出租房裡的地板上。五年的時間從未間斷,無論颳風下雨,從不間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功夫不負有心人,1993年終於賺到了一百多萬元。
「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正是吳紹達創業經歷的真正寫照。

精神之苦比身體之苦更大

「有小錢當小老闆,有大錢當大老闆,沒有錢借錢也要當老闆」,在溫州,人人可以當老闆。但是,老闆並不是那麼好當的,創業難,當老闆能不難嗎?尤其是創業之初,面對資金短缺,規模過小,缺乏知名度,難以與大企業競爭的各種困境,老闆需要承擔得很多。
外出的溫州人大部分都是做小生意,做生意,彈棉花,修鞋,做鑰匙,修理家電等。辛辛苦苦,一年下來也許賺不了幾個錢,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們,為什麼要自找苦吃,對於他們的行為感到不可思議,甚至看不起他read.99csw•com們,經常遭受白眼與不屑。十幾年,二十年後,這些外出的人來了個華麗大變身,他們大都事業有成,小地攤變成了大企業,小資本變成了大財富。

老闆都是「苦」出來的

2000年,他又斥資百萬元引進整套日本先進菲林輸出設備,擴大規模,他的業務量也呈爆髮式的增長。2002年,他再次投資了600多萬元,創建了宜昌紹達包裝印業有限公司,徹底做到了設計、出樣、印刷一條龍服務,從而進一步鞏固了他在當地同行業中的龍頭地位。2004年,吳紹達聯合三位同鄉用4000多萬元買下了原三峽市場,創辦了宜昌鑫昌大市場。這是宜昌市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小商品集散地。2009年6月,他又在鑫昌大市場旁邊征地249畝,準備將該市場建設為渝東鄂西最大的物流倉儲中心。
溫州人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成長起來的商人群落,20世紀80年初,就陸續有九-九-藏-書人外出打工,遠離家鄉,走到哪裡,吃住在哪裡,身體上的苦不算什麼,但是心靈上的苦卻是難以忍受的。
溫州人這種精神註定了他們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很多人在異地能夠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有人這樣形容溫州的吃苦精神「鳥不拉屎的地方,溫州人都在做生意」。的確是在這樣,1987年,16歲的羅雲遠身上僅帶著100元錢來到武漢,每天只吃清湯麵,後來連吃清湯麵的錢都沒有了,只能挨餓。當時他心中一片迷惘,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活下來。後來在老鄉的幫助下,借錢租了個簡陋的門面,賣起了服裝、皮鞋,首先解決了溫飽問題。隨著生意一天天地好轉,他有了長遠的打算,不久轉入五金行業。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武漢五金行業的龍頭。
在溫州,像這樣的例子非常多,他們明明知道擺在自己面前的是一條充滿千災萬難的道路,偏要向前進。這種野草般的頑強生命力,無論走到什麼地方,吃多大的苦,都read•99csw.com能夠努力生存下來。
溫州人傳奇
1984年,年僅21歲的張寧,隻身來到遠在萬里的西藏山南澤當鎮,當時身上的全部家當只有一把剪刀和200元錢。到西藏后,身上僅有的200元錢怎麼也不夠維持生計,她用租來的縫紉機,憑著從小學到的精湛的縫紉技術立足生存下來。1987年,他把結婚不久的丈夫也帶到西藏,開起了「夫妻」服裝店。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需要付出代價。想賺大錢,必須能受常人所不能受的罪,忍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
◎對於創業之苦,一定要能忍——苦可以忍一時,那能忍一時?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限度,對苦難的忍受應及時加以改變。否則,達到一定的程度,得不到正確的解決,則可能挫傷人的積極性。
吳紹達是溫州平陽縣的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1982年,他一心想創業,於是獨自跑到安徽,做起了印刷、設計、工藝禮品之類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