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部分 百年專題 戴夾鼻眼鏡的偵探(Gumshoe Who Wore Pince·Nez)

第四部分 百年專題

戴夾鼻眼鏡的偵探(Gumshoe Who Wore Pince·Nez)

每個參加EQMM主辦的這個小型討論會的人都毋庸置疑的清楚下面發生的事情:丹奈和李合作完成了他們的第一本書《羅馬帽子之謎》,目的是為了贏得7500美元的雜誌競賽獎金。他們沒有得到獎金,而這本書卻在1929年出版。早期的奎因作品在標題含有國名(《西班牙披肩之謎》《希臘棺材之謎》、《弗蘭奇(法蘭西)寓所粉末之謎》,等等),這些都是純粹的推理問題。丹奈設計案件中的詭計情節,而李負責故事的架構。年輕的埃勒里喜歡向他那位壞脾氣的老爹奎因探長作演講,但是他太機靈太花哨,以至於很容易被人們所忘記。
那天最熱烈的辯論是由里維斯先生提出的那個優雅的名詞「伯利斯通策略」而引發的,這個名詞涉及到別的著作,例如《福爾摩斯與鐵路狂人》。最後,由到會的另一位客人更加直白的給予了解釋。這個詭計讓那個人既是兇手又是被害人,這是埃勒里又一個運用得非常好的手法。
本文摘自2005年5月6日美國《紐約時報》,這篇報道介紹了奎因百年誕辰,特別是EQMM主辦的奎因百年研討會。研read.99csw.com討會在哥倫比亞大學巴特勒圖書館召開,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曼尼和丹尼:兩個來自布魯克林的男孩」,介紹兩位作者,演講者為斯蒂文·E.斯騰伯格、帕特麗夏·考德威爾、理查德·丹奈;第二部分「埃勒里·奎因:多面的偵探」,討論奎因的小說,參加者包括馬克·多蘭、道格拉斯·格林、愛德華·D.霍克、泰德·荷泰爾等;第三部分「全能的奎因:編輯、教師、評論家、學者」,討論EQ所扮演的其他角色,參加者包括勞倫斯·卜洛克、奧托·潘澤爾、簡·里奇特、多蘿西·賽麗斯寶·戴維斯等;第四部分「致命的合作:各持己見的天才搭檔」,弗蘭西斯·M.里維斯關於兩人合作情況的演講。
到場的除了理查德,還有弗瑞德里克·丹奈的另外一個兒子。他名叫道格拉斯,但是對於我們來說,他永遠都是「先生」:他已經在長島教高中英語超過30年了。儘管很多學生都已長大,並且成為忠實的奎因迷,卻很少有人將丹奈這個姓跟埃勒里·奎因中那個更顯眼的人聯繫起來。但是,一些父母就能九*九*藏*書夠想到。
這次會議也討論了年輕時性情高傲的埃勒里———那個自傲的「多音節的學者」(里維斯語)———隨著時間的前進而漸漸產生的變化。他在作品中一共經歷了四個時期。早期的謎題作品很蒼白(不管是兇手和被害人),但是精緻巧妙。接下來的這個時期是最容易被人忘記的,這時這兩位作家正著力刻畫埃勒里,使之在女性雜誌上更受歡迎。這種很有魅力卻很令人討厭的形象不久就因絕望而停止寫作;拉爾夫·內拉米是其中一位在銀幕上飾演埃勒里的演員。
以《凶鎮》開始,詭計設計更為精妙,埃勒里年紀增大、更為睿智;其中包含了奎因最受仰慕的作品,其中一連串的嫌疑犯過於複雜而使之不像是解謎遊戲。最終,高潮結束:埃勒里·奎因之名冠諸于很多的選集、續作和大失所望的作品(像1969年的《逃避》),它們過於粗糙甚至不像丹奈和李的作品。
多虧了解謎偵探小說的重振旗鼓,也許,新的一代將會到來!
[美]珍妮特·麥茲林/文
https://read.99csw.com偵探小說愛好者的圈子中提到貝克街、華生醫生和獵鹿帽,所有人的腦子裡都會清晰的浮現出那位大偵探的形象。但是當提起夾鼻眼鏡、杜森伯格牌汽車以及曼哈頓西87街那棟公寓,也許人們並不能立即將之與某個具體形象聯繫起來。然而就在上個月,一小群熱情的奎因迷,聚集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巴特勒圖書館,紀念了這個人物以及他所留下的功績。一場奎因大事記的展覽會將在那裡展出且持續到6月30號,即便是對貝克街小分隊(BSI,美國著名福爾摩斯俱樂部。———譯註)的會員來說這也是一場值得一看的展覽。
經過許多座談會成員———包括推理小說作家勞倫斯·卜洛克,藏書家兼神秘書店的經營者奧托·潘澤爾———的討論,埃勒里錯綜複雜的歷史被理清了。弗瑞德里克·丹奈的兒子理查德在演講中將其父稱為一個無情的編輯。
世界上最流行的謀殺故事開始於盧浮宮內,被害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留下一條隱秘的線索指向「達·芬奇」。丹·布朗對這個手法運用很巧妙,但是它的產生則要回溯到遠比這部印數達千萬的《達·九九藏書芬奇密碼》的產生要早的年代。死前留言詭計,曾經經常被埃勒里·奎因———那個博學、充滿理智、身上洋溢著名牌大學做作的學究氣的偵探———所運用。奎因今年已經100歲了!
他們都是出生於1905年。埃勒里這個小說人物也是出生於1905年,這在《最後一擊》(1957年)中———那是奎因最好的作品之一,一部經典的家庭聚會謀殺案———曾經被提到,這個話題可是引起奎因迷興趣的好方法。但是埃勒里的最初產生則要回溯到1917年,那個時候小丹尼·內森(後來他借用了肖邦的名字弗瑞德里克,並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丹奈)得了耳疾。他卧床休息,並閱讀阿瑟·柯南·道爾的作品。S.S.范·達因的菲洛·萬斯系列成為了他們的另一個靈感,其後丹奈和他的表兄合作,於是埃勒里·奎因就誕生了。
傷痕/譯
小弗朗西斯·M.里維斯是奎因的密友,他於1974年出版的《皇室的血統》是研究奎因的必讀書目,里維斯在座談會上對書中那9%篇幅的內容作出了專業的分析。九-九-藏-書他還朗讀了這對錶兄弟彼此不愉快的信件。(「曼尼」,丹奈寫道,「你在情緒上、生理上和智力上都無法接受批評!」)
也許因為其中一位作者原本是從事過廣告宣傳而另一位也曾經在廣告業工作過,這些作品都有誘人的小詭計。諸如,一旦所有的線索都已出現時,作者會插入一份向讀者挑戰狀。又如,埃勒里在最後給出完整的結案分析演講,在《羅馬帽子之謎》中這佔據了大概9%的篇幅。還有一部作品在最終給出了很長的說明,但是省去了兇手的姓名,直到這本書的最後兩個詞。
奎因迷們有很多話題要討論。埃勒里·奎因是一位多面的作家(他還以巴納比·羅斯的筆名進行創作)、偵探、雜誌編輯兼電影、電視和廣播人物;這個展覽甚至還包括了一個含線索的拼板遊戲,其中隱藏著他的名字(「The Case of His Headless Highness,Ellery Queen」)。除了這些之外,埃勒里·奎因當然還是那個小說虛構的人物。他是那對禿頂、戴著眼鏡且常常激烈爭論的表兄弟———弗瑞德里克·丹奈和曼弗雷德·B.李偉大的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