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九、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群眾工作的經驗教訓及現實啟示

一九、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群眾工作的經驗教訓及現實啟示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認為: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只有群眾才是真正的革命動力。1934年1月,毛澤東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形成、鞏固與發展過程中,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與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和發展的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套具有顯著特色的群眾工作模式和經驗。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群眾工作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寶貴財富,對當前和今後黨的群眾工作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1935年9月,王明「左」傾錯誤在西北根據地惡性發展起來,開展了錯誤的「肅反運動」。陝甘邊根據地縣以上的領導幹部和紅二十六軍營以上的軍官,幾乎無一倖免地被逮捕,200多名幹部被殘酷殺害。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甘蘇區,了解到西北根據地錯誤「肅反」的嚴重形勢后,立即下令:「停止捕人」、「停止殺人」,一切聽候中央解決。1942年,中共中央對此次「肅反」作出決定,認為:1935年九十月間在陝甘革命根據地進行的「肅反」,不僅是完全錯誤的,而且是革命的罪惡。這次錯誤的「肅反」,給西北根據地造成深重災難。王華回憶道:「……大家處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人人自危的恐怖氣氛中。黨委、政府、軍委機關都癱瘓了,各項工作都處於停頓狀態。」因為錯誤的「肅反」,大片根據地淪喪,人心、軍心空前動蕩,幾個縣先後「反水」。習仲勛說:「『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執行者的倒行逆施,引起了群眾的極大疑慮恐懼,地主、富農乘機挑撥煽動、反攻倒算……根據地陷人嚴重的危機。」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早在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就提出了「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的理論。但黨內的「左」傾錯誤使中國革命遭到嚴重挫折。在屢遭挫折的過程中,黨對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進行反思,逐漸認識到只有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左」傾錯誤。1935年的遵義會議,才真正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為了粉碎敵人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發展根據地經濟,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還制定了商業、金融、貿易、財政、糧食等方面的法令和政策,並在荔園堡設立了集市,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互通有無、調劑餘缺的市場。為活躍集市貿易,對白區商人採取了爭取和保護其利益的政策,把根據地的羊只和山貨廉價賣給他們,鼓勵他們把蘇區缺少的布匹和其他貨物想方設法運到根據地來。邊區政府還發行了「蘇幣」,禁止國民黨鈔票在蘇區流通。
2.堅持科學的群眾工作方式是實現黨的正確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根本保證
為鞏固根據地,加強對敵軍事鬥爭,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制定了各種戰鬥動員條例和一系列的軍事政策,內容包括:在擴大紅軍活動中,實行自願兵役制度;在赤衛隊、少先隊的基礎上廣泛成立游擊小組成立民間遞步哨,幫助紅軍做情報工作。群眾參加游擊隊經過戰鬥鍛煉和軍事訓練后,編人紅軍主力部隊;紅軍、游擊隊、赤衛軍的武器彈藥主要靠向敵人奪取,並收繳豪紳地主的武器,收繳到的武器歸收繳者使用鼓勵群眾購買武器,買到新武器給予特別獎勵。對陣亡的紅軍、赤衛軍、少先隊戰士均發給埋葬費,對其家屬實行撫恤政策。這些法令和政策實行后,收到了最著的成效,根據地人民立即掀起了「擴紅」運動,紅色武裝力量得到了源源不斷的補充和擴大,紅軍的戰鬥力得到提高。對於陝甘邊區黨和蘇維埃政府的工作成效和影響力,當時,著名的《大公報》記者范長江通https://read•99csw•com過在西北的實地採訪,作了如下生動的描述:根據地人民「當然贊成劉志丹之組織,使民眾更不得不為之用。更經數年來赤化教育之結果,民眾心中只知有蘇維埃、瑞金、莫斯科、列寧、斯大林等,而不知有西安、蘭州、北平、南京等名詞。某縣長曾在合水以東召集民眾訓話,數次申傳,到者寥寥。而蘇維埃召集開會,則二十四小時之內,可以立刻齊集數百里以內之民眾」。
陝甘邊黨組織制定了嚴格的組織紀律和廉政制度,對黨員提出了嚴格的紀律規範,要求每一個黨員都要帶頭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和紅軍的紀律,維護群眾利益,自覺接受黨組織的監督和批評,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決反對個人主義,防止特權思想的侵襲。習仲勛後來回憶說:「我們政權建立后,把廉政當做頭等大事,志丹同志說:群眾最痛恨反動政權的不廉潔,無官不貪。我們一開始就要注意這個問題,窮要有骨氣,要講貞操。我們定了法,貪污十塊大洋就要槍斃。」他又說:「有了這條法令,在幹部中確實沒有發生過貪污事件。對幹部,特別是負責幹部,要求更嚴格,犯了紀律,犯了嚴重的錯誤,都要處分。高崗犯過錯誤,也受到撤職的處分。」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對於黨政工作人員違法不但加重處分,而且嚴厲懲處,黨政工作人員中沒有貪污腐化現象。從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習仲勛到基層幹部,都做到了廉潔奉公,維護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受到了群眾的普遍讚揚和擁護。
4.發揮黨員的模範作用是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群眾工作成功的保證
5.建立嚴格的紀律約束制度是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群眾工作成功的重要條件
俗話說:一根筷子易斷,一把筷子難折。只有把群眾組織起來,才能形成萬眾一心的強大力量。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時期,就非常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和各類革命群眾組織的建立健全,先後建立了各級黨組織及其領導下的共青團、工會、婦女會,以及由各級工農兵蘇維埃政府指揮的赤衛隊、少年先鋒隊和兒童團。這些革命群眾組織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宣傳、動員和組織群眾開展革命鬥爭,積極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積極支援前線、踴躍參軍參戰,有力支持和配合了政府、部隊的工作。

二、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群眾工作的深刻教訓一穗

當前黨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和黨的隊伍狀況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應當清醒地看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脫離群眾的危險大大增加了。能否正確處理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能否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已成為黨面臨的最嚴峻的考驗。我們要牢記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密切聯繫群眾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不能丟。
邊區政府十分重視文化教育事業,經常組織幹部識字、學習文化知識。邊區政府在荔園堡辦起了陝甘邊區第一所學校——列寧小學,同時在一些村莊辦起了成人掃盲識字班,還創辦了紅軍幹部學校,先後培養部隊和地方幹部200餘人。中共陝甘邊特委、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還分別創辦《布爾什維克的生活》、《紅色西北》等刊物,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團結、教育人民。南梁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使根據地成了人們嚮往的地方。南梁地區的人口由根據地創建前的600多戶2400餘人,很快增加到1000多戶6000餘人。
4.堅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是實現黨的正確領導、確保黨的先進性的內在要求
3.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實現黨的正確領導、確保黨的事業成功的關鍵因素
2.凝聚群眾的革命力量是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群眾工作成功的基礎https://read•99csw.com
3.採取有效的工作方法是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群眾工作成功的關鍵
例如在土地改革方面,一些地方不僅地主的土地要沒收,甚至對自耕農的土地也加以沒收。1935年冬,慶陽縣白馬區在分配土地時,對小地主郭萬城採取了極端的措施,將其財產全部沒收分配。1932年6月,陝甘游擊隊在渭北遭受挫折后,開到正寧縣南邑、湫頭一帶休整,李艮來部隊巡視。他提出在五頃原實行土改,並要在20天內完成平均分配土地的任務。就在李艮布置土改的同時,國民黨部隊完成了對游擊隊的包圍。而李艮卻不顧敵人的「圍剿」,連續五六天集中游擊隊幹部開會,同時派黨員及戰士組織群眾分地。由於大敵當前,沒有充分發動群眾,所以土地分配不下去。敵人開始進攻,游擊隊撤退,土改宣告失敗。由此可見,黨領導分配土地的工作,必須建立在發動群眾的基礎之上,必須在鞏固的根據地內才能進行,脫離群眾、脫離實際進行土改,是註定要失敗的。
黨的事業是人民群眾的事業,只有依靠人民群眾的努力奮鬥才能實現,只有依靠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結出豐碩的成果。在陝甘邊時期,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為代表的共產黨人,通過緊緊依靠群眾,紮根于群眾,使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並進而取得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蘇聯為什麼會一夜之間喪失政權呢?根本原因就是長期嚴重脫離群眾。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一個著名論斷: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這是黨對群眾工作最深刻的經驗總結。
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過程中,寺村塬、照金革命根據地先後喪失,以及後來的錯誤「肅反」,都是「左」傾錯誤的惡果。1933年11月,劉志丹主持召開包家寨會議,實事求是地確立了以開闢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方針,從而使陝甘邊「二農武裝割據」的鬥爭走上了正確發展的軌道,根據地建設也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陝甘邊根據地創建和發展的實踐證明,什麼時候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革命事業就興旺發達,什麼時候偏離了這條路線,革命的事業就會受到挫折。
共產黨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它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無論是陝甘邊時期的浴血奮戰,還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強調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以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這為我們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指明了方向。
劉志丹同志曾總結道:「幾年來,陝甘地區先後舉行過大大小小70多次兵變,都失敗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軍事運動沒有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沒有建立起革命根據地。」因而「最根本的一條,是要有根據地」。1932年2月,劉志丹、謝子長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抵達照金,在陝甘邊界開創了照金根據地,依託橋山同敵人周旋。而當時「左」傾錯誤代表者不顧敵我力量懸殊,先是要紅軍北上,打通「國際線」,后又要南下打關中。劉志丹等同志據理力爭,但被扣上「游擊主義」、「土匪路線」等帽子,並被解除職務。「左」傾路線的錯誤,很快導致紅二十六軍紅二團覆沒和照金根據地喪失。「左」傾錯誤給陝甘邊革命運動造成的損失是嚴重的,其教訓是深刻的。
始終植根於人民群眾之中,充分相信和緊緊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最顯著的標誌。只有緊緊依靠群眾,密切聯繫群眾,始終代表群眾利益,才能凝聚起強大的力量,永葆黨的先進性。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堅持為廣大人民群眾求https://read.99csw.com解放、謀幸福。在創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始終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魚水相依,始終堅持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形成了密切聯繫群眾的工作路線和優良傳統,並在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持下,建立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和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
(中共甘肅省慶陽市委黨史研究室)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發展時期,「左」傾錯誤對根據地的各項工作尤其是群眾工作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留下了十分深刻的教訓。
3.在工作實踐上進行了殘酷鬥爭的錯誤「肅反」
(2)保障群眾享有基本生產資料的權利。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回答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有關革命、農民和土地問題的提問時說:「誰贏得了農民,誰就贏得了中國,誰能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開展土地革命,剷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廣大農民的迫切要求。在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之前,劉志丹等就開始了領導以打土豪、分浮財、廢除地主債權等為內容的土地革命鬥爭。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后,隨即按照中央蘇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和陝甘邊區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的《土地決議案》的精神,並結合陝甘邊地區的具體實際,制定了一系列有關土地革命的政策、法令,開展土地改革,解決和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在分配土地的過程中,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還依據農戶經濟狀況,劃分了階級成分。陝甘邊區的土地革命的開展,消滅了千百年來存在的封建剝削制度,解決了農民最迫切的土地要求,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貧苦農民的革命積極性,為擴大紅軍和革命根據地,鞏固新生的紅色政權,奠定了可靠的群眾基礎。

三、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群眾工作的現實啟示

(2)堅持以誠待人。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陝甘邊的黨和政府在鬥爭中認識到這個法寶的重要性。在開闢陝甘蘇區的過程中,紅軍力量較為弱小,如不注意搞好統戰工作,化阻力為助力,還會處處受到制約。陝甘邊黨和政府吸取了杜衡破壞與夏老幺互不侵犯關係而招致失敗的教訓,積極與哥老會等幫會組織搞好關係。正寧縣西渠有一位勢力很強的哥老會大爺陳某,在紅軍和當地游擊隊經過多方努力,與其建立友好關係后,他不僅為紅軍和游擊隊來往西渠提供方便,而且給予了很多幫助。華池縣南梁哥老會大爺鄭德明也經反覆做工作,與游擊隊建立了統戰關係,為游擊隊做了大量工作,後來還擔任了陝甘邊蘇維埃政府保衛大隊副大隊長。
改善民生是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陝甘邊革命鬥爭時期,黨的群眾工作也是圍繞改善民生展開的。目前民生問題突出表現在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保民生也成為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一條重要措施。只有代表民意,傾聽民聲,關注民生,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只有解決了民生問題,人民生活安定、富裕了,社會才能保持良性的和諧發展狀態;只有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群眾謀發展、促發展的積極性,重視民生問題的解決,才能促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劉秉政
1.在思想政治上,貫徹了一些脫離群眾的極「左」政策
在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黨的一切工作有賴於黨員發動群眾去做,依靠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繫,使黨得以生存,使根據地得以發展。在創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陝甘邊的黨和政府從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採取靈活有效的群眾工作方法。
陝甘紅軍創建初期,部隊指戰員的成分和來源比較複雜,尤其是少數九*九*藏*書人帶人部隊一些不良習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部隊的聲譽,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為了克服部隊中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的問題,糾正部隊少數成員的嚴重違紀行為,樹立為勞苦大眾服務的思想,陝甘邊黨和政府不斷加強對紅軍部隊的政治教育,在教育中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使之成為團結群眾、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決定因素之一。
1.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是實現黨的正確領導、推進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的廣大黨員幹部在實踐中能夠自覺地聯繫群眾。但是不能否認,目前的確有一些黨員幹部脫離群眾,一些黨員領導幹部以權謀私,甚至個別人墮落成腐敗分子。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破壞了黨群、幹群關係。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我們的每一個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都要做聯繫群眾的模範,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切實落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民主政治、發展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一是尊重民權。要多深人群眾、了解群眾、關心群眾,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原原本本交給群眾,把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明明白白告訴群眾,把發展前景清清楚楚講給群眾,把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變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二是暢通民意。要充分發展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進一步暢通人民群眾參与國家和社會建設與管理的渠道,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保證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三是順應民願。要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並以此為標準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把人民群眾的願望作為第一責任,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讓廣大人民群眾普遍富裕起來,不斷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一、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群眾工作的成功經驗

1.保障群眾的切身利益是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群眾工作成功的前提
(3)堅持以情感人。劉志丹、習仲勛認為,只有壯大革命力量,爭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能保證革命的勝利。陝甘邊界的子午嶺和陝西黃龍山有多股土匪,其中不少人出身貧苦,是迫於無奈上山為匪的。對那些同情和傾向革命的,劉志丹、習仲勛都向其積極宣傳黨的政策,宣傳革命道理,耐心爭取,肝膽相照,使其棄暗投明。1934年夏,他們派人上黃龍山做收編郭寶珊的工作,並及時送去慰問信和馬匹等慰問品。在劉志丹、習仲勛的感召下,10月20日,郭寶珊毅然在新堡宣布起義,率部120餘人進入慶北蘇區。習仲勛與紅四十二師師長楊森即率紅三團、騎兵團前往柔遠城南一帶接應。11月10日,陝甘邊黨政軍機關在荔園堡召開歡迎大會,並將郭部改編為「西北抗日義勇軍」。之後,一些土匪武裝也接受了改編,壯大了革命武裝力量。
為此,不論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都應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到首位。必須結合我國國情和具體實際,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我們應當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式來觀察、思考和解決中國的發展問題,走科學發展的道路,這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最好的堅持和發展。
(3)保障群眾享有基本生活資料的權利。陝甘邊的黨和政府在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同時,還十分注意關心群眾日常生活中的疾苦,切實解決群眾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南梁政府成立后,部隊和政府機關的經費相當困難,人民群眾負擔比較重。為渡過難關,陝甘邊特委、政府和軍委的工作人員,一律實行供給制,幹部戰士一律平等。為了減輕群眾負擔,政府在向敵人奪取的同時,號召黨政軍機關經營紅軍公田、興辦小牧場、種糧種菜、養豬九九藏書養羊,補充紅軍和機關所需。打土豪或繳獲敵人的財物,除留給政府一部分外,其餘全部分配給貧苦農民。
2.在軍事路線上,執行了「左」傾盲動主義的戰略方針
(1)堅持以理喻人。在陝甘邊照金根據地的建設問題上,當時有的人不顧敵強我弱的客觀條件,只知道機械地按省委指示辦事,去攻佔敵人強固的城鎮據點。剛打下一塊地方,還沒有把群眾組織起來,就要馬上平分土地,結果中農恐慌,富農逃跑,造成根據地不鞏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習仲勛堅決反對這種「左」的錯誤做法,他非常贊同劉志丹提出的「革命要建立統一戰線,敵人越少越好,朋友越多越好。我們增加一份力量,敵人就減少一份力量」的主張。他注意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爭取團結同國民黨政權有矛盾的地方武裝,對根據地周圍的民團能團結就團結,能使其中立就使其中立,只打擊頑固的。對一時不明白黨的政策的國民黨內開明人士、老知識分子,習仲勛也首先尊重他們,耐心地向他們講清道理。他們稱讚道:「上面把你們說成是反賊,我也以為你們是草莽英雄,胡鬧哩。你們原來都是治世英才。」後來一些知識分子也參加了革命,群眾說:「共產黨本領真大,人們都願意跟他們走。」這樣,使革命根據地的建設有了新的發展。習仲勛後來回憶說:「我一生注意聽不同意見,聽民主人士的意見,注意做好統一戰線工作,就是遵從志丹同志的教導和從那時的實際經驗得來的。」
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鬧革命的根本目的。陝甘邊革命鬥爭時期,黨領導革命武裝開展創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鬥爭的目的,是為了不斷保障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權利和生產生活的權利。
作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劉志丹,他密切聯繫群眾,嚴於律己,充分發揮著模範作用。在南梁革命鬥爭時期,劉志丹自覺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想到的總是人民群眾,戰士們都親切地稱他「老劉」。他作為部隊的總指揮配備有一匹馬,但他幾乎從來不騎,行軍總是步行,把馬讓給病號騎。他穿的一件繳獲來的破呢子大衣,白天搭在馬鞍上當坐墊,晚上蓋在身上當被子。每到一地宿營,劉志丹總要找當地群眾談話,詢問周圍敵情,了解當地的社會情況和群眾要求。正因為如此,他對陝甘邊一帶的情況非常熟悉,大家都說他是活地圖。紅軍打下合水縣后,分發沒收來的豪紳衣物時,他要求先分給戰士和群眾,分到最後給他分了一條女人穿的花棉褲,他就將它翻過來穿。劉志丹犧牲時的遺物,只有幾份黨內文件和六支繳獲來的香煙。毛澤東為其題詞:「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周恩來稱讚他:「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
(1)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權利。1934年11月4日至6日,在華池南梁荔園堡召開了陝甘邊工農兵代表大會,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習仲勛當選為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並選舉產生了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土地、勞動、糧食、財政、工農監察、文化和婦女等委員會委員長。同時還成立了陝甘邊區革命軍事委員會和陝甘邊赤衛軍總指揮部。隨後,各縣陸續建立了革命政權。南梁蘇維埃政府的建立,是黨在陝甘邊施行民主政治的有益嘗試。蘇維埃政權給予一切過去被剝削被壓迫的民眾以完全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人民群眾從民主制度中首次表達自主的意願,首次掌握自己的政治命運,首次成為自己的主人。同時,蘇維埃各級政府實施工農兵代表會議制度,吸收工農群眾參加並管理自己的政權,極大地增強了陝甘邊區人民的民主意識,促進了各級政策法令的貫徹執行,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了當家做主的權利。獲得新生的人民群眾熱愛自己的政權,積極保衛自己的政權,使陝甘邊區根據地得到迅速發展。到1934年底,根據地發展到包括淳化、耀縣、中部、宜君、旬邑、正寧、寧縣、合水、慶陽、保安、安塞、靖邊、富縣、甘泉等18個縣的部分地區,面積約達2.3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