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篇 激戰印緬 親歷

第三篇 激戰印緬

親歷

在胡康河谷的戰鬥中,我很難忘的一幕是中緬印戰區的總司令史迪威將軍偕同廖耀湘師長視察前線時曾幾遭不測。但他絕不坐在司令部里發號施令,還是頭戴鋼盔,身穿夾克,架著一副老花眼鏡,肩上挎一枝卡賓槍,在紛飛的戰火中舉止沉著,談笑自如,鼓舞我們的士氣。
由於走在後面,各種慘境我也一一見到。因為氣候惡劣,地形險峻,糧食匱乏,又是盲目行軍,官兵情緒都非常低落,老弱病傷不時掉隊。沿途死屍無數,有的已經腐爛,有的絕氣不久。掉隊的,大都躺在棚內,有的昏睡不醒,甚至個別因為陷於絕望而有掛樹自盡的,慘不忍睹!
在這裏,兩軍相處頗為融洽。總部每有酒會,中美將校級軍官也一起聯歡,戰術班每期結束都要會餐,兩軍軍官私下也聯絡感情。

艱難歷程

我們到達雷多后,也投入緊張的備戰。為了適應叢林戰的特點,我們在營地附近的山林中作適應性的戰鬥演習。總部參謀長柏德諾少將多次召集營長以上指揮官,在地圖或沙盤上進行推演,作出戰術指導。同時,我們師三個團的團參謀長同師部的作戰課長乘車赴前方考察取經。當時的情況是:新38師已推進到新平洋以南與敵人戰鬥中,近百公里的山地公路已大部分修築完成。新平洋敵軍所派警戒部隊一經我軍壓迫,即行後退,進入胡康河谷地帶。考察完后,我們回後方時,正遇到史迪威將軍在前方視察完畢歸來,於是就在一個簡易的機場同機起飛。途中,和善的他向我們問長問短,態度平易近人,言語幽默。我們看見駕駛員請他簽名,也拿出筆記本,請他一一在上面寫「史迪威」三個漢字。到雷多下機后,他同我們一一握手告別,並要我們「向廖耀湘師長問好!」
這段中國軍隊在蘭姆伽整訓的日子,也確實為最後的反攻勝利打下堅實基礎。從1942年10月開始,一方面中國開始空運新兵到印度,轉送蘭姆伽,按新編製補充各部隊;一方面從加爾各答運來美式軍用裝備:105口徑榴彈炮、重型坦克、GMC、大小吉普車、工兵和通訊器材等特種裝備,以滿足各部隊。步兵團原有的武器一律換成新型的,並增加了不少衝鋒槍、六0炮、戰車防禦炮、騾馬和無線電台等——這就是最早的我國美式裝備軍隊。部隊的服裝、給養則由英方供應,給養品以大米、牛肉或罐頭為主,蔬菜少;並按官兵等級另外配給香煙、牛奶和咖啡;薪餉也改為按印度盧比發給。
渡江后,我團為後衛,沿伊洛瓦底江西岸向東北方向急行,後來由於杜聿明從臘戍撤退受阻,又拒不入印,試圖將五軍帶回國內保持元氣。但遭日軍多方阻截,而孟拱、密支那等地又先後被敵快速佔領。我軍從英多附近開始陷於被動,忽而西行,忽而北進,九*九*藏*書在緬北平原迂迴曲折達半個多月,最後在交通阻絕、回國無望的情況下,被迫進入了「野人山」。
戰鬥持續到了第三天,敵人火力人力不斷增強,除敵55師團外,又發現了56師團番號。在敵人強大的陸空壓力下,我們22師放棄南洋車站,全線後退數公里。下午接到師的命令:「第200師已經撤離同古鎮,我師從即日黃昏起,三個團交替掩護,逐次撤退,爭取10天至半月時間阻擊敵人,以掩護軍主力在平滿臘地區集結,利用有利地形殲滅敵人。」暮色降臨后,撤退開始,同古戰鬥就此結束。
在大洛休息數日後,繼續前進。因為目的地已經明確,即向東北行經新平洋,再北折進入印度境內,加上得到了補給,雖然仍是翻山越嶺,但腳腿有力,不到一周就到了新平洋。
1944年2月,我們新22師抵達新平洋以南,接替新38師向據守胡康河谷之敵展開攻擊。從新平洋至孟拱長100多公里,胡康河谷蜿蜒其間,全是森林覆蓋,地形十分複雜。尤其是河谷北部兩旁大山對峙,大奈河從中流過,隘路狹窄,丘陵起伏,部隊運動十分困難。其中孟關最為險要,是入緬的咽喉。敵軍第18師團在大奈河畔構築半永久性堅固陣地已有一年多了,層層設伏,步步為營,但日本軍人拚死頑抗,寸土必爭,雖然我們佔得先機,打得卻異常艱苦。持續了兩個月先後攻克大奈河畔、孟關、丁高沙砍、堅布山等敵大小堅固陣地10餘處,終於肅清胡康河谷敵人之狹長陣地帶,接連攻佔入緬之要隘而進入孟拱河谷,為我軍攻佔孟拱、密支那這兩個城鎮創造了有利條件。
當精良而充足的物資準備做好之後,緊張的訓練工作也從1943年全面展開。總部成立了初、高級「戰術訓練班」,前者為排連長級、後者為營團長級,軍官分批參加受訓,每期兩三周,教練新型兵器的使用、戰鬥動作和戰術演習。教官全由美軍軍官擔任,但中國軍官受訓后,在練兵時並不照搬,因為各部隊都有自己的固有模式。孫立人本是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畢業歸來的,結合我軍特點有他自己一套訓練方法;而廖耀湘則是黃埔第六期畢業,並去法國留學軍事回來,他把中法兩國的軍事教育方法有選擇地揉合在一起,編了一本《小部隊戰術講話》,著重班組和單兵的訓練。在我師成立軍官教育隊時,我擔任了隊副,負責實際教育工作,就以他的《講話》為內容,分期把全師排連長施以輪訓,統一和加強了隊伍的戰鬥教育。
新平洋是緬北小鎮,在這裏留下全部傷病員,大部隊仍繼續前進。所經山頭,由於英方出面交涉,「野人」也不逃避我們了。部隊每過一座「野人」村寨都繞山腰而行,「野人」聚集觀望。每逢大隊經過,酋長出面https://read.99csw.com手持托盤盛蛋十余以表歡迎,我們也給些大米罐頭作為回敬。行了三天,雨也停了,看見山下沃野千里,火車頭冒煙,官兵歡聲雷動,一路下山飛奔英方所設兵站,洗澡理髮,互慶再生!此時已是1942年8月了。
野人山逶迤于中印緬邊境長達幾千余里,除少數未開化的土著民族外,人跡稀少,全是崇山峻岭,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藤蔓叢生無路可循,螞蝗蚊蟲更令人恐怖。我們進入野人山不久,便遇到雨季,終日大雨成災,山洪爆發,溪河成川,攀越山巒更是舉步維艱!

蘭姆伽整訓

記得當時,雖然我們握有制空權,地面火力也壓制住了敵人,敵炮兵處於劣勢,但其炮位機動,發射準確,也頗具殺傷力。我們第一線攻擊部隊在後方遠射程炮火掩護下,向敵陣地接近。經過一番搜索摸清敵情后,先集中各種炮火對敵陣地進行壓制,再發起衝鋒。一次不成,即行後撤,再發起第二次炮轟,而對於敵人堅固縱深陣地需要反覆多次才能攻下來。每攻下一個陣地,人力、騾馬、JEEP車等就將彈藥源源不斷送上來,充沛的物資讓我們能保持持續的火力,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敵人最怕我們的重迫擊炮彈,使用延期信管,入地數尺然後爆炸,其火力點及死角蔽部都無一倖免。遇到縱深大的主陣地,我們就用集中主力從正面滲透和側翼抄襲的辦法。敵人則多採取夜間增援反撲。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派一部分兵力在較遠距離迂迴包圍,對敵人進行兩面夾擊。
我們在黃昏時到達了曼得勒市以北的伊洛瓦底江渡口。因連日遭到轟炸,渡口只有幾條木船,全師在天亮前渡完很是困難。廖耀湘正急得團團轉時,偵察兵報告下游隱蔽一艘輪船,於是他當即派我率領一排前往交涉。等登上該輪,見是一艘英國商船,被新38師所徵用,裝有該師軍需用品,並有一具裝殮陣亡營長的棺材,準備晚上通過渡口駛往密支那。英國船長佯允支援,但經過渡口時並不靠岸,仍繼續上駛。此時已是入夜,江面又寬,我急中生智,一面命令士兵朝天開槍,一面用手槍威脅船長。岸上也發現情況不妙,用重機槍封鎖江面,一時子彈紛紛從耳旁呼嘯而過,迫使輪船靠岸,全師方從容渡江。
當我們行軍在深山密林時,盟軍的飛機就在上空盤旋偵察,我們以為是敵機,不予理會。同時笨重的無線電台都被摔壞了,與外界完全失去了聯繫。直到先頭部隊到達大洛,方與空中取得聯繫,開始空投食物、藥品和電台。此時,糧秣俱盡,騾馬已被殺光,有些人煮食鞋底和皮帶以充饑腸;偶爾在野人村附近發現一頭逃牛,幾股士兵因為爭奪而互相火併;最初為搶空投物資被未張傘的米袋砸斷腿的也不少。
1943年九*九*藏*書底,我們新22師循著來印度時的路線,開赴雷多附近的山麓,準備反攻作戰,而駐印軍總部也已經遷移到此。我們的火車駛近雷多時,只見鐵路兩邊帳幕林立,軍用物資堆積如山,機場內飛機不時起落,呈現出一派緊張的備戰氣氛。這裏還有一支龐大的築路軍隊,是由皮可將軍率領的美國機械化築路部隊。他們使用各種先進的重型機器擴展公路,修築橋樑,輸油管和電話線同時敷設,沿線分段施工。這支美軍工兵部隊的工兵多系黑人,身材高大。其實這也是美國種族歧視的表現,一般這樣的苦活、累活、重活都是由黑人來承擔的。而在他們內部,白人軍官毆打黑人士兵視為常事,黑人不堪壓迫而開槍打死白人軍官的事情也有所聞。但有一點很相同,就是官兵都嗜酒如命,酒瓶隨身攜帶。他們還酷愛繳獲的日軍戰利品,每遇從前線回來的中國軍人則攔路婉言索要,甚至重金收買。

勝利反攻

入緬抗敵

1942年3月初,我隨所在的新22師乘汽車抵達滇西國境的芒市,時任第五軍新22師64團參謀長。到達后迅速做好戰前準備:領發英制緬甸軍事地圖;每個團、營都分配了英緬語翻譯官,向官兵介紹異國風俗習慣;制定軍紀條例等。數日後,全師又繼續乘汽車向緬甸的舊都曼得勒駛去。我團通過臘戍行抵梅苗時,擔任駐滇參謀團主任的軍令部次長林蔚,已在這裏設立了「前進指揮所」,師長廖耀湘已先到達。我隨團長劉建章被召到指揮所,廖師長指著地圖介紹了緬甸南方當前的戰況和到達曼得勒后應注意的事項。我師的任務是攻佔南洋車站,壓迫敵之側背,與據守同古鎮的第200師內外夾擊,消滅正面之敵,進而協同英軍收復仰光。明確形勢、任務后,我們繼續趕路。
師臨先(中國駐印軍第五軍新22師64團參謀長)
我們團在曼得勒停留了三四天,就登上了夜間的火車向南疾馳,次日拂曉到達仰光以北的同古車站。而此時鄧軍林率領的第65團正在車站以南與日軍戰鬥,前方機槍聲不絕於耳,車站附近敵人射來的炮彈爆裂,硝煙瀰漫。我們馬上進入狀態,在同古車站以西一片森林地帶展開,在一個坦克連的掩護下,向敵人左翼猛攻。敵人猝不及防,雖死力抵抗,終於被迫後撤。下午,第65團攻佔南洋車站,我們則與敵人對峙。緬甸南部地形平坦,鐵路、公路兩側是茂密的林木,林木之間的農田四周有多種巨竹,夜間敵我都在竹林下修掩體,掘土之聲清晰可聞,冷槍互射以防夜襲。次日拂曉,雙方首先展開炮戰,之後是敵我輕重機槍、小鋼炮和迫擊炮彈向對方陣地傾瀉。衝鋒與反衝鋒此起彼伏,戰況甚九-九-藏-書為激烈。我方人員傷亡不斷增加,擔架不時通過團指揮所將傷員后運。中午,我團使用預備隊,在坦克掩護下再次向敵人發起猛攻,推進了兩段林間空地,終因我方坦克被敵人戰車防禦炮擊毀數輛,攻勢受挫。雙方陣地犬牙交錯,戰況開始呈膠著狀。
經過一年多的整補訓練,中國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空前提高。固然裝備給養的完善,提高了士氣,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高漲的愛國情緒讓官兵空前的團結,全都一心一意地為消滅敵人投入訓練,加上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吃苦耐勞的傳統精神,練就了一支抗日勁旅。
當我們在平滿臘以北地區集結完畢時,戰局突然惡化,使原定在平滿臘作戰的計劃又成泡影。我新22師經10餘天的苦戰喘息未定,又奉命晝夜兼程趕到曼得勒市南郊沿河布防。一周后,因執行掩護軍的直屬部隊及第96師的東撤,我師終因未能及時通過臘戍,而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只能掉頭北行,經曼得勒市區強渡伊洛瓦底江。
不久,我們進入印度東北從阿薩姆邦的雷多附近登上英方專列火車,中途改乘輪船在恆河行駛一段路程,到巴特拉又改乘火車,最後到達了比哈爾邦的蘭姆伽。
有如此的統帥,加上我軍勢如破竹之勢,接下來的戰鬥怎能不節節勝利!最終,我們和盟軍一起贏得了印緬戰場的勝利。
我們團撤退經過曼得勒車站時,見英軍逃走時遺棄的軍用物資有幾個列車,內裝被服、器材、藥品、罐頭、自行車等,車廂內凌亂,站台狼藉,物資遍地,士兵任意拿取,軍官也不質問。團衛生隊從車上找到了一批藥品如奎寧丸等,這在以後過野人山時,派上了大用場。
接下來,65、66和我們64團在逐次抵抗、互相掩護的轉移戰鬥中,利用沿途有利地形和重要村鎮,層層設防,構築掩體,以一個營或一個團,每次與敵人周旋一二日,在大量人員傷亡未得到補充的情況下,戰鬥非常艱苦。第五軍所謂機械化,僅僅是軍直屬炮兵、坦克和汽車團等部隊為機動,所屬步兵師仍是與一般步兵師裝備相同,況且大部分尚在運輸途中;各師的裝備仍很簡陋,除步兵團的輕重機槍、迫擊炮外,只有一個山炮營。敵人不但在火力上占絕對優勢,制空權也在其掌握中。因此,敵機轟炸後方,臨陣掃射,配合坦克,企圖迅速擊潰我軍之阻擊。但我們的草鞋兵滿懷抗日熱情,用機槍對付敵軍低空飛機,持英式磁性手雷伏擊坦克,英勇搏鬥,使敵不能為所欲為,最終還是完成了掩護軍主力集結的任務。
部隊到達曼得勒郊區時,當地富家巨賈多已遷避,所遺留的空房經英緬方面安排,作為我軍部隊的宿營地。當時市內秩序比較安定,緬甸各界華僑視我們為親人,還派代表進行慰問,陪同廖耀湘等將領參觀該市的名勝古迹,讓我們備受鼓舞。九九藏書
部隊進山前,在當地緬甸人的村莊收購了糧食和必要用具,除隨身攜帶的步機槍和迫擊炮外,所有重武器和車輛等統統毀掉,以免資敵。每個連隊都增加了幾把緬刀,是從土人那裡收來的,鋒利無比,用之劈樹搭棚宿營,十分得手。我師65團為前衛,利用指北針在前開路、搭橋,以掩護軍直屬部隊和新22師主力,我們團負責擔任後衛。在山中跋涉極其艱難,前方團過去了很久,我們後衛團才到。沿途營地棚房排列路旁,床鋪必須離地兩尺以防水淹,屋頂蓋芭蕉葉,四壁遮掩嚴實。因為前面部隊的不斷修整,我們省了很多事。
作為一位親歷者,見證了這段包含著苦難與輝煌的遠征之旅,是何其幸哉!也是何其哀哉!希望戰爭不要重演,我們都能敲響和平的鐘聲。
蘭姆伽是個市鎮,鐵路公路橫貫其間。離鎮數里處有大型營房10餘座和庭院式樓房多處,每座營房可容納一個團的部隊。環繞操場則有平房並列,室內外的生活設備齊全。這裏原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關押義大利俘虜的地方,後來,改為英軍駐營地逐步擴建改善而成。
(尤穎整理)
在這最後一段行抵大洛的路程中,我受命率一個加強排,帶些糧食藥品擔任收容督進工作,最後才到達大洛。大洛位於伊洛瓦底江一條支流的西岸,是個較大的村鎮。杜聿明軍長聽說我走在最後,找去了解情況,他和軍參謀長羅友倫及廖耀湘師長同在一個竹樓上,這是我進入緬甸數月以來第一次見到他。當時杜聿明病容憔悴,狼狽不堪,過去那種講話時「攻必克,守必固」的有力手勢完全消失了。據說,他在途中病倒,光抬他就死了幾個擔架兵。他走在前面,對於沿途屍骨累累,一片「一將無能,千軍受累」的詛咒是不會知道的。我也不便向他直言不諱,只是建議:必須在大洛留置軍醫,設立收容站,以安定軍心。
日軍單兵作戰能力較強,他們曾把狙擊射手捆縛在前進路旁的大樹上,專門狙擊我軍的指揮官。一般情況下,他們轉移陣地不留屍體,萬不得已,也要砍去手臂運回後方。但這次戰役中精銳的日本兵卻被我們打得屍橫遍野,在其屍體身上多藏「武運長久」布標和「護身符」等,可見他們也有迷信和怕死的心理。戰爭確實是很殘酷的。
我們師全部抵達蘭姆伽后,史迪威將軍召集全師官兵講話。這個年近六旬,在中國出生,當過美國駐華武官,會說一口中國話的美國人給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衣履儉樸,態度平易近人,對我們在緬南戰役作戰英勇,尤其是能帶著輕重機槍和迫擊炮攀越野人山通過原始森林的吃苦耐勞精神,連連翹起大拇指讚揚。還表示要全力裝備這支堅強部隊,作為反攻緬甸的主力,幫助中國打敗日本侵略者。令人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