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劉凱是那種說干就乾的人。他動用了家裡的全部積蓄,一連幹了好多天,才把自己的想象變成了現實。這是一個空中樓閣,一個屬於劉凱家的空中樓閣,雖然它比鴿子籠大不了多少,但它卻盛滿了全家的期望。
筆者在海珠區文明辦副主任朱美英的引領下來到南華西街,並且參觀了幾個頗具古典色彩的街道。說是古典,是說它的街道民居大都像是年代久遠的建築,這些高門深宅防範嚴謹的土木結構里,滲透著南國人民生活的智慧。這些街區,筆者似乎在電影《鴉片戰爭》和舊時畫報上見過,只是穿行其中的人們變了模樣,脫去了長袍大褂,剪去了辮子。文明辦的同志告訴我,這就是廣州人過去居住的地方,這樣的街道,如今在廣州也不多了。給你們看的目的就是給你一個真實的西街,雖然它的一切並不現代,但是它卻創造了華南第一街的美譽。
從1979年算起,距今整整20年過去了。這個既抓經濟建設又抓精神文明的街道,當時給人們凸現了另外的意義,這就是社區存在的意義。那時人們的眼睛大都停留在企業、工廠、公司等領域里,雖然眼見國營企業漸漸氣力不支,但仍然百思不離其宗,不會在另外的領域里尋找出路。而南華西街的經驗一下子打開了人們的思維,這就是街道、居委會、社區不但不會成為社會的包袱,只要認真抓好,很有可能成為解決重大社會問題的一種新的途徑。
第三個台階是創建文明城區。這項活動從1998年開始推動,目前正在加緊實施。所謂文明城區,是按行政區域劃分。在本市率先開展這項活動的是黃浦、盧灣、靜安三區。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和理論探討,我們制定了《上海市創建文明社區指標體系》,提出了城區的文明標準,創建成效的檢驗標尺和評估機制。我們計劃在2000年前後先創建文明城區12個。
老城廂社區里的動人故事很多很多,該區文明辦的同志把它們分為許多類型,像以上兩個故事為鄰里互助友愛型和反饋回報型,另外還有社區公益性型、志願服務型等等。
但是,還沒等女兒的哮喘聲把閣樓堆滿,難題就來了。

採訪手記

逢年過節,王一鳴帶著全家就會來到陸阿毛身邊,讓老人品味天倫之樂。
初時,兩家做飯是分開的,吃飯先後岔開,菜肴彼此端來送去。
這三個台階相互聯繫,互相推動,互相影響,線點面一體,由點代面,由表及裡,塊面結合,就像一種結構方法,把兩個文明澆築其間,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把整個上海覆蓋……
那時,圍繞在鄭金勝和唐小梅身邊的大都是老弱殘兵(病),這是典型的弱勢群體。可能就是沒有退路的緣故,人們把惟一的希望寄托在街道,就像一退再退的士兵,而街道就是他們的最後一道塹壕。這裏要不就是絕境,要不就是再生之地。和當時風風光光的國營企業人員相比,他們有些早熟。他們過早品嘗了孤獨和無助的滋味,同時也真正認識了生活的真諦。他們是新一代痛苦的人,但決不是新一代可憐的人。當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未雨綢繆的時候,南華西街的人們已經完成了心靈歷練,從而很快就揚帆出海,成了改革初期第一批趕海的人。
於是劉凱就把閣樓讓了出來。
20年來,南華西街創造的四個一,即抓住一個中心努力發展經濟,為文明街道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牢記一個宗旨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抓住一個根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培養四有新人;形成一個核心建設具有團結、理想、熱愛、拼搏、開拓、超越自我的工作作風和思想作風的領導班子,這個經驗已經深入人心。而南華西街5年一個台階,如今已經完成了經濟發展歷程中的四次飛躍。1989年南華西街就已經組建了企業集團公司,從而更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整體優勢。1996年12月,南華西街企業集團控股68%股權的南華西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街區企業中首家上市公司。1998年,全街完成工業產值6.78億元,營業收入18.36億元,利潤8764萬元,出口創匯4680萬美元。
老城廂社區里的動人故事許多屬於邊緣不清的文明樣式,它既有傳統意蘊又有現代風格,參差read.99csw.com相連很難剝離。但不管是何種形態,只要屬於真善美的範疇,當地政府一律大力倡導和扶持。特別是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集體主義協作精神一直是社區內的主流品格。因此,這裏新型的人際關係不僅在理論上得到了升華,而且在實踐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劉凱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他的精神文明來自於他的神奇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他是一個40多歲的漢子,通常這個年齡的人一般都是極其務實的人,但務實的人往往缺乏想像力。可是劉凱卻既能務實又能想象。他的家僅有10平方米,三口人,他和殘疾的妻子、患有哮喘病的女兒。雖然家有這麼大的不幸,但劉凱追求幸福的信念一點沒有消退。閑著沒事時,他會在女兒細弱遊絲般的哮喘聲中展開想象,女兒遊絲般的哮喘聲爬得多高,他的想像力也就多高。通常的時候,女兒的哮喘聲總會在房間的頂部堆集,就像黑黑的烏雲一樣越積越厚。這就總迫使劉凱往房間的頂部去思量。時間長了,劉凱終於有了把10平方米當做20平方米去用的想象。倘若把房間攔腰再搭一層,不就是有兩個空間了嗎?兩個空間不就是兩個房間了嗎?雖然這個房間小一點,但四五平方米總該有了吧?讓女兒住在上邊,這樣她的哮喘聲就不用費勁就爬到天花板上了,自己聽著也不再費力。這樣一來,三口人住15平方米房子,在上海也應該算是幸福生活了吧!
從1978年開始,陸阿毛家的水電費都是王一鳴交的。
後來,兩家就乾脆合在一起開伙,同做同吃,其樂融融。從來沒有紅過臉,從來沒有鬧過彆扭。
劉凱看出了張慧君的難處。雖然她沒有張口,但她是把整個家搬回上海了呀,她沒有去別人家落腳,卻首先來到了他的家。在張慧君的心裏邊,自己家或許就是她的最後的依靠。劉凱想起來窮不幫窮誰照應這句戲文,現在,他們都成了老城廂里最下層的人,這就是眼下最真實的處境。他劉凱還有個10平方米的家,可是張慧君只有一個上海人的虛名,她比自己還可憐,唉,窮不幫窮誰照應,把她推出去不管?不,自己的良心不允許,多年的鄰居感情不允許!
一間10平方米的房子,住了兩家人。平均每人只有兩平方米。但是,正因為他們擁有美好的心靈,才有如此和諧的生活。
當小區內三國志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居委會的同志出來平息了這場鏡子風波。之後,他們從破除迷信人手,搞起了科普活動周。居委會的同志到本區的16個主治醫師、高級工程師等科研技術人員家中拿來科研成果,借居民家的客堂間辦起了科技成果展;在弄堂里掛出科普信箱,組織大家投稿宣傳科普知識;又辦了一個科普畫廊,成立了一個科技人員沙龍。很快,提倡科學的風氣在龍門村小區形成了。
上海的這三個台階最終的目標是將城市提升到文明城市的層面。這就是徐建平所說的覆蓋。文明覆蓋上海之日,就是文明城市到來之時。即使城市已經文明了,仍要以文明社區為基礎,同時,文明城市又將在新的文明社區創建活動的基礎上發展和提高。這是一個從一種水平、一個階段走向另一種更高的水平和階段的過程。上海市的這種社區建設的理論支持來源於黨的十五大中強調的初級階段理論。這一階段至少需要100年時間,因此,在這樣一個較長的歷史進程中,社區建設會呈現持久性、階段性和特殊性。如果說,在初級階段建設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近百年的時間,那麼,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設與發展也將是長期的,是不斷發展和完善的。
這真是一隻妖魔化的鏡子!
南華西街是個老城區,居住擁擠,街道狹窄,在0.24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住了3萬多人口,經濟基礎薄弱,文化設施落後。街上的小學是區管,中學是市管,商店歸商業部門管,工廠由主管部門管。而街道只管湯湯水水雞毛蒜皮,既無權力,又無資金,這樣一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基層組織,怎麼能有所作為呢?
豫園街道傅家街居民劉凱一家的故事讓人嗟嘆不已。
因為這樣的情況,南市就和周邊各區的人文特點不盡相同。南市人均住房面https://read.99csw.com積6平方米,並且成套率低,有80%的住宅還是石庫門、舊式工房和危棚簡屋,在這人員密度極大的地域,還有3萬隻煤爐、10萬隻馬桶,而每隻煤爐和馬桶後面,都有與文明相關的故事。這種七十二家房客式的住房格局、簡易工房內多戶居民合用公用部位、設施的生活方式以及危棚簡屋地區擁擠狹窄的居民空間下人們不得不藉助于戶外活動這樣的生活習慣,決定了這裏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超越自家居室房舍的公共交往。
在談到南市區老城廂人當下的生存狀況和社區建設的主要特點時,該區文明辦王紹基說:南市區的城市建設正在加緊進行,那麼,老城區的基本格局在短時間內很難調整過來。但是,居住格局是否會限制社區建設的開展呢,答案是否定的。居住條件好,要搞社區建設;居住條件不好,更應該搞社區建設。只是二者的側重點不一樣。南市區老城廂特有的住房特點,既造成了人們生活上的許多不便和心理上的壓抑,又有形成人們較高的互助需求交往密切的特點。如果處理不好,容易引起鄰里之間的矛盾,如果引導得好,就有利於增進友愛、感情,易於形成互助觀點。因此,在社區內注入精神文明的意識就顯得格外重要。
這一段時期,可謂南華西街卧薪嘗膽的時期,也可以說是磨劍的時期。十年磨一劍,到了1979年,街道的全部利潤達到90萬元,凝聚了南華西街十年心血,也正是有了這90萬元,才有了原始積累,為趕上下一班改革船舶揚帆出海購買了船票。
南華西街不是一條街,而是一本書。
廣東是我國經濟改革的前沿省份,廣州則是廣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於它最早涉及經濟體制改革,因此,廣州人較之內地領略市場經濟的年頭要早許多,他們曾經先天下之憂而憂,也因此先天下之樂而樂。南華西街黨委書記鄭金勝、副書記唐小梅告訴筆者,如果從年頭算起,他們應該是新中國第一代下崗工人,在八字方針工業調整時期他們就相繼離開了各自的企業,回到了街道,干起了居委會的工作。那時是1964年。他們那個時候似乎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別人都在享受著體制內的快樂,但他們卻被計劃經濟列了出去,成了另類。而那時回到街道,就像見不得人似的。我們經常聽到處分人時的一句話叫遣返原籍,就是這樣的意思。因為街道就是一個市民的老家,是他的窩,是他再也不能往後退的地方,是一個人的終點站。而在計劃經濟時期,在街道干往往是沒有什麼出路的。
老西門街道龍門村有位美籍華人胡某,他和太太相濡以沫相敬如賓,本來他可以和太太同在美國生活,但太太故土難離,不願離開上海,胡某也就依了她,回上海陪伴夫人。哪知太太卻突然得了肺癌,而且不久就撒手人寰。哀傷不已的胡先生難以自已,不免就浮想聯翩,覺得太太的死有些蹊蹺。一天,正在百思不得其解的胡先生驀然見對面樓上似有東西幽幽射來,遠遠看去,既像有人用望遠鏡在窺視,又像火光在閃動。胡先生為了看個清楚,特意跑下樓去,一看,原來是一戶人家把一面鏡子吊在窗外,方向正對著自家的窗戶!
就在這本書里,它最早給我們解讀了一個成功的文明街道和社區對社會有著多麼重大的意義。
正是因為這樣的發現,當時的廣州市委做出了把南華西街經驗推廣到全市各街道的決定,先後組織了5批學習南華西街,創建文明街道的競賽,參加競賽的53條街道先後獲得了文明街道的稱號。後來,廣東省委又做出了決定,號召全省學習南華西街的經驗,這樣,南華西街又走出廣州,成為全省的榜樣。
於是全家一致決定,買一面大大的鏡子,架到外邊去,好好照照那個方人的人家!
第二個台階是創建文明社區。文明社區是指以行政區劃的街道、鎮為載體,其轄區內有一定數量的文明小區,能夠連點成塊,能發動轄區內所有企事業單位和居民群眾共同參与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整體合力,做到社區環境整潔、社區持續安定、社區組織健全、社區共建普遍、社區服務完善、社區教育全面、社區文化豐富、社區風尚良好的社區,我們於1995年提出文明九-九-藏-書社區創建,1997年正式開展全市評比,評出市級文明社區57個,占社區總數的60%。
住進了閣樓,張慧君漂泊不定的心才算有了著落。臨來上海前,夜夜夢上海,夜夜總哭醒。夢裡總是不停地走,走,總是停不下來,不是不想停,而是別人不讓停,一停就被人轟被人趕。現在她終於停泊在這閣子間啦,她可以睡個安穩覺了,她這是真正回到生她養她的大上海啦。而這一切都是因她攤上了一個好鄰居!
30年前,王一鳴的母親、祖母相繼去世。父親又在外地工作。家裡只剩下未成年的王一鳴兄妹四人無人照管。鄰居陸阿毛一家主動承擔了照顧王一鳴兄妹的責任。那時正是困難時期,陸阿毛家寧可自己挨餓,也把口糧省下來接濟王一鳴兄妹。孩子們正是成長的年代,衣服不夠穿,陸阿毛就把自家的布票省下來讓給四兄妹。在成長的歲月里,鄰居的親情就像冬日里的爐火一樣溫暖著王一鳴兄妹,他們就在陸阿毛家的關愛和照顧下度過了他們人生中最困難的日子。
上海市文明辦徐建平處長談到本市社區建設時說:我們10年內上了三個台階。
上了船的南華西街很快就顯示出來他們的不同凡響。從1979年到1984年的5年時間里,他們的經濟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利潤達640萬元,比過去增長了6倍,他們嘗到了甜頭。1985年,他們又花了70萬元從日本引進一套電腦控制的全自動彩色沖洗機,花35萬美元購置了大型注塑機設備,繼續擴展自己的工業項目,使自己經營的項目達到14大類,品種3000多個,獨立生產的產品有266個,七成產品遠銷國內27個省、市、自治區。就在他們經濟上厲兵秣馬繼續衝擊的時候,而另一條與之匹配的精神文明建設工程也同時啟動。南華西街從1979年起就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兩個建設一起上,在第一個5年裡,有利保證了經濟建設騰飛的翅膀平穩健康地飛行。這個嘗試使南華西街黨委看到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從投入來算的話,南華西街用於文化設施等項目上的資金有80多萬,這在當時已是了不起的超前投入了,正是這80多萬的投人,才換來另一個640萬元的利潤!因此,人們稱讚南華西街是抓了兩個中心,創了600萬利潤。這兩個中心就是南華西街的文化中心和職工培訓中心等精神文明建設基地。他們通過這兩個中心,基本完成了青工脫產政治輪訓任務,組織了50%的青工參加了振興中華讀書活動,70%的職工參加了文化、科教培訓,通過培訓,使三級以上技工從原來佔總數的10%增至60%。他們還舉行年度運動會,每年一屆。由南華西街組成的街道職工運動隊,在參加全市街道職工運動會時,曾一舉囊括了全部競賽的冠軍。他們重視職工隊伍素質的提高和人才的選拔,除了每年拿出2萬元搞智力投資外,還拿出10萬元辦文化中心和圖書館。他們提拔了60多名年輕有為、有文化技術專長的業務、技術骨幹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聘請了一批社會上的知名人士和有識之士當街道的文明建設顧問,並且還派到省內外去學習培訓。街道大抓凈化、綠化、美化,有近70%的居民成為五好家庭,基本實現老有所養,壯有所用,青有所學,幼有所管,嬰有所託,殘有所輔。至此,南華西街一時名聲大噪,成為廣州市聞名遐邇的街道。有詩人贊日:綠街花巷陽春景,此是珠江第一街。
上海是一個類型多樣的城市。關於對文明社區的解讀,因所在地域不同,詮釋也就色彩紛呈。
就在筆者採訪鄭金勝書記時,她興緻勃勃地說:江總書記剛剛視察過這裏。江總書記問她,你們的企業是集體所有制嗎?她說是。他又重複地問了一句,她說是。她說他們全街道741個黨員,80%在區內都是榜上有名,是先進分子。他們是一手抓經濟,一手抓文明。江總書記將他們的材料很認真地看了一遍,不斷點頭說好,給他充分肯定。她還說,等中央領導也來過這裏,給我們很大的鼓舞……
這個發現使胡先生大吃一驚,多少天鬱結在心頭的疑雲瞬間得到證實,果然有人在暗中向他家使壞!這個將鏡子伸出窗外的古怪做法絕對不是好事,因為通過了解得知,這一家正好有人得了read.99csw.com肺病。而且是非常嚴重的肺病,得的時間既長病情又重,但是他卻至今了無大礙。誰能保證他是不是用這個怪鏡把災難引到自己家的頭上?聽說古代有益人之法,將禍端轉移到別家頭上而使其自保。想到這裏,胡先生大怒,於是就找上門來理論。誰知這戶人家不認賬,說自己並無惡意,把鏡子伸出窗外完全是一種玩鬧,沒有害人的意思。見對方不理不睬,胡先生回家如法炮製,也在窗外懸挂了一個比對面還大許多的鏡子向其反射,就像戰場上交戰雙方截擊對方發射過來的導彈那般,每天樂此不疲。幾天下來,對方敗下陣來,向胡先生表示,只要你不把鏡子對準我家,我就把鏡子射向別處。見對方軟下陣來。胡先生就依了他。兩家鳴金收兵之後,對方不再把鏡子對準胡先生家,卻把鏡子照向另外一家。這一家起初並不知道,哪知幾天後,被照的人家竟有人腿腳骨折!當這家人痛定思痛尋找原因時,全家人一致認定,這次橫禍,肯定是對面那戶人家的鏡子在作祟!
於是,又一面鏡子懸挂了出來……
老鄰居返滬知青張慧君大姐回來了。當年,張慧君響應黨的號召,到安徽當了插隊知青,並且在當地結了婚,生了孩子,她是一個真心實意聽黨的話的人。現在,當她帶著兒子隨著返城風又回來的時候,才發現偌大的上海已沒有她的立足之地了。她沒有什麼親戚朋友好依靠,如果說鄰居算親戚的話,似乎只有劉凱家了。可是,劉凱家的日子也不好過呀,三口人住著10平方米的房子,咋張這個口呢?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居處好了比親戚還要親。張慧君是那種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人,她知道劉凱不易,一個人拉扯著病女兒照顧著殘妻,本身已經困難到了極點,但他仍又接納了她們母子,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他的妻子也是個善良的人,雖然殘疾,但她通情達理。張慧君感到劉凱家的恩惠,每每費盡心力幫助劉凱操持著這個全上海最困難的家。
老城廂已經生存了幾百年了。在這樣一個環境結構里,尤其是在社會精神文明還沒有成長之前,它靠什麼來維繫其穩定的態勢呢?從民俗學和文化傳統看,主要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淀的重人倫,講仁愛,重義輕利,與人為善的傳統美德在起作用。這是一個與之相匹配的精神層面的穩定劑。雖然是陋舍簡居,雖然是衣衫襤褸,雖然是粗茶淡飯,但人們仍然在心頭涌動著仁者愛人之類的精神暖流。仁者並不一定是封建士大夫,並不一定是達官貴人,也不一定是富家大賈。你就是一介布衣,你就是一貧如洗,只要你有對人的關愛之心,你就是達到了仁者的高度。你完全有資格對人同情,對人憐憫,對人關愛。這種人與環境相契合的天然狀態想必在老城廂地區找到了最佳的平衡點,因此它才能持續數百年之久。顯而易見,這是古代精神文明籠罩老城廂的結果。這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精神太陽,它穿越了歷史時空,直到今天,仍然會給老城廂人以光照和溫暖。
這就是王一鳴和陸阿毛家的故事,一個普通的上海人家的故事。
然而,鄭金勝和唐小梅他們就是在沒有出路的地方找到了出路。
張慧君和兒子就住在了閣樓上。
時事難料。就在王一鳴兄妹四人相繼成年之後,陸阿毛的家裡卻屢遭不幸,先是1978年丈夫撒手而去,然後是三個兒子相繼得了精神病,好端端的家一下子塌了天。從1978年以來,成家立業的王一鳴主動挑起了照顧陸阿毛家的擔子。
在中國,社區是一個長期被人忽略的詞彙。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人們的政治生活和社會活動都在所屬的企業或單位組織中進行,社區只有寄宿或客居的功能,同時條塊分割的體制使得社區組織獲得的權利資源十分有限,人們自身利益的獲得和維護很少通過這一級組織來實現,因此,社區一直沒有完成人們的心理認同。加上諸多限制,社區嚴重發育不全,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等等更是無從談起。今天,由於經濟體制的轉換,社會生活呈現多元性發展,社會主體的社會性、自主性日益增強,更多的社會成員從以往的單位人向社會人轉化,越來越多的人回歸社區,於是,社區作用開始浮出水面。
看別人家用上了液化氣,王一鳴便為陸家搭了一個灶間,使陸阿毛https://read.99csw.com一家安全用上了液化氣……
廣州市海珠區南華西街是筆者所採訪的第一家城市基層組織。所謂社區的認知和解讀也是從這裏開始的。
第一個台階就是創建文明小區。我們1989年開始創建文明小區。小區有五條標準:一、自然環境整潔優美。二、治安秩序安定良好。三、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四、社區服務周到全面。五、鄰里關係親密和睦。現在,我們已經有了558個市級文明小區,820個區縣級文明小區,市區兩級文明小區1478個,佔全市3566個居民住宅區的38.8%,已有400萬市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
張慧君找到了一份臨時工,這樣她和兒子有了生活來源。她回上海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兒子,她想自己苦不算苦,兒子有出息就是福。但她不會忘記了是誰幫助她實現願望的。於是就主動把家務活兒攬了下來。上海舊式里弄的生活雜而瑣碎,淘米切菜,生火做飯,搬煤送柴,洗洗涮涮,這些活兒張慧君全都包下了,她盡量不讓劉凱為家裡的事分心,就連劉凱妻子的飲食起居,張慧君也幫著照料。
改革開放以來,南華西街受全國表彰的工作有25項(次),受省表彰的工作有48項(次),受市表彰的工作有327項(次),受區表彰的工作有66項(次),先後被評為全國雙文明建設先進集體、中國街道之星、全國最佳街道等。1997年3月,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示範點。在黨的十五大召開前夕,街道黨委被中組部和中宣部確定為全國集中宣傳的八個先進基層黨組織之一。1998年10月,中宣部印發文件介紹南華西街黨委加強街道黨建工作的經驗。
家住復興東路的王一鳴和陸阿毛兩家的鄰里情也非常感人。
南市區是上海的中心城區之一,東南與浦東新區隔江相望,西南與盧灣區接壤,北面和黃浦區為鄰,是上海的老城廂,佔地面積6.87平方公里,48萬人口。南市歷史悠久,公元1291年設縣,是現代上海城市發展的搖籃。鴉片戰爭以後,上海城北被闢為租界,法租界以南的華界老城廂地區,俗稱南市。是華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人集中,建築稠密,著名的石庫門建築,大部分就集中在南市。由於戰亂連連,南市又成了華東最大的避難所,從江蘇、安徽擁人的難民,在此地修建了大批的危棚簡屋。這些老舊建築和舊式里弄佔據著南市區的大部分街區,成為老式上海的經典寫照。目前,南市雖然加大了改造力度,新建了具有現代都市標準的住宅小區多個,但與周邊地區比較,仍然呈現多、少、小、高的特點:多,是舊式里弄多、危棚簡屋多。全區二級以下的舊式里弄佔總數的40%,住房成套率不足20%;少,綠地面積少,人均公用綠地0.24平方米,是全市人均綠地最少的地區之一。
家裡每要添置家電什物,必須先從陸家,電扇、冰箱、彩電等等,一應俱全。
社區一詞,最早由德國社會學家騰尼斯提出。他在1887年出版的《社區與社會》一書中,最早使用了社區這個概念。騰尼斯認為,社區是指那些由具有共同價值取向的人們所組成的關係親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撫、富有人情味的社會團體。之後,西方社會學家又對社區提出各自的解釋,有人理解為社會團體,又有人理解為生活組織,也有人把它稱之為小社會等等。一般說來,社區是以一定的生產關係或社會關係、親緣關係為基礎組成的人群。它有一定的區域界限或具有一定的特點的行為規範和生活方式,它有著地緣、氣候、民情風俗,地方文化所浸潤感染的歸屬特徵。它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社會實體,包含了社會有機體的最基本的內容,社會普遍存在的各類現象都可以在這裏找到證實。真正的社會概念還要求它應該具有相對完整的社會功能,能夠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精神層面的需求。社區概念是一個歷史範疇,它的範圍、功能、作用,內容都在不斷變化,尤其是作為工業化成果的城市社區,它的作用也因人們的社會化程度更高而變得十分重要。
許是童年印象太深刻的緣故,王一鳴早已把陸阿毛當成了自己的親媽媽。兒子孝敬老人的心愿許是從陸阿毛當年照看他兄妹第一天時就立下的,因此,現在是他回報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