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三章 暫時平靜 麥克阿瑟繼續推進

第十三章 暫時平靜

麥克阿瑟繼續推進

國家安全委員會11月9日開會時,沒有準備採取任何決定性的行動。杜魯門沒有出席會議,主持會議的艾奇遜建議國家安全委員會「僅僅討論形勢」,由工作人員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並起草一份建議。他說:「我們需要更確切地知道我們目前的處境,然後再決定如何行動。」
——中國人力圖保護鴨綠江沿岸的水電設施,並在江南岸建立一條警戒線。如果這些便是中國人的動機的話,那麼中國人就可能撤退,以換取聯合國的一項保證,即「滿洲」的主權以及水電設施都不會受到侵害。如果聯合國做出了保證而中國人仍繼續參戰的話,「那麼就可以排除對中國人行為的一種可能的解釋了」。
我們其實當時應該做的是停止在朝鮮頸部這個地方(他用手指著一個地球儀說)……那是英國人所希望的。……我們知道中國人在邊界線有近100萬人左右的軍隊。……但(麥克阿瑟)是戰地指揮官。你挑選了他,就必須支持他。這是一個軍事組織得以運轉的唯一方式。我得到了我所能夠得到的最好的意見,而在前線的這個人說了,這件事應該這樣做……所以我就同意了。這是我做出的決定,不管事後怎樣來看。
參謀長聯席會議在11月9日開會前幾小時收到了麥克阿瑟的這份電報,實際上沒有人理會這份電報。參謀長聯席會議要商討的首先是中國人的意圖,然後是美國可能做出的反應。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中國人的干預出自三個動機:
參謀長聯席會議顯然傾向於第二種選擇,即在鴨綠江以南建立防線,這種做法「在澄清由中國人的干預造成的軍事和政治問題以前,可以作為一個權宜之計」。參謀長們敦促說:「要不惜一切努力……以政治方式,最好是通過聯合國……刻不容緩地解決中國干預的問題。」參謀長聯席會議要求得到公開的保證,即聯合國無意把戰爭引向中國。他們還建議通過承認紅色中國的國家來進行和談。
布雷德利回答說,麥克阿瑟分散兵力是為了執行他佔領全朝鮮、舉行選舉的指令。(實際上,布雷德利對麥克阿瑟的命令所做的解釋過於籠統,儘管與會者沒有人對此質疑。)
國家安全委員會11月9日提出的建議read•99csw.com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它使得美國在政治和軍事路線上自相矛盾。在中國人干預以前,政策制定者們設想,戰爭可以在不牽涉北京的情況下結束。根據這一設想,如果中國人進行干預,聯合國軍就要停止軍事行動,轉入防禦,以待事態發展。然而,中國人的初次干預雖然為時很短,卻足以提醒華盛頓:中國能夠迫使聯合國軍離開朝鮮。儘管如此,國家安全委員會卻打算允許麥克阿瑟繼續以同樣的方式進攻,現在又認識到(據布雷德利承認)轟炸「滿洲」對取勝也許是必要的。然而,艾奇遜在第二天,即11月10日向總統報告會議情況時,他不誠實甚至是愚蠢地談到一項與之平行的外交努力,以便開始談判。艾奇遜的辯護士們——以理查德·諾伊施塔特最為著名,他是一位學究型的政治學家,朝鮮戰爭期間曾在白宮供職——爭辯說,這位國務卿不願插手軍事戰略,特別是在他執行的遠東政策已經遭到攻擊的時候。「直截了當地說,」諾伊施塔特後來寫道,「風險在『軍事方面』。如果更換戰地指揮官已經是勢在必行,那麼參謀長聯席會議必須做出判斷,並報告杜魯門。」這種說法是書獃子的胡言亂語。朝鮮戰爭的戰略就是軍事和外交行動之間微妙的平衡關係,當一項軍事行動使一個外交和政治的目標難以或不可能實現時,艾奇遜有權利甚至有義務向總統提出忠告。艾奇遜卻反其道而行之。這樣,他的心懷城府和麥克阿瑟的自以為是結合在一起,把美國一步步引向災難。
國防部長馬歇爾注意到,美國的軍事形勢「已複雜化,原因是我們在朝鮮東部兵力分佈過散,易受攻擊」(他是指第10軍所在地區,陸戰1師正在從那裡向「滿洲」推進)。
討論結束后,國家安全委員會決定不採取任何行動。「目前」不改變給麥克阿瑟的訓令,這位將軍「在軍事方面可以自由行事,但不得轟炸『滿洲』」。與此同時,在中國共產黨人到達聯合國時將舉行政治討論。(艾奇遜承認,國務院一直在試圖「尋求與北京當局打交道的某種方式,但均無結果」。)
參謀長聯席會議雖然認為最佳方案是在鴨綠江以南建立防線九*九*藏*書,但卻未做任何努力讓麥克阿瑟實行之。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那麼可以想象,戰爭的停歇期將讓艾奇遜獲得時間,在聯合國和其他地方尋求一項政治解決。參謀長聯席會議提議,麥克阿瑟的任務不應改變,儘管應「經常予以審查」。這樣又讓麥克阿瑟得以隨心所欲地發動攻勢了。
在中央情報局局長沃爾特·比德爾·史密斯將軍看來,沒有弄清的問題是「中國人在多大程度上……願意充當……蘇聯人的……馬前卒」。史密斯說,中央情報局估計,在蘇聯的物質援助下,中國軍隊的捲入表明蘇聯人會冒著在朝鮮進行一場全面戰爭的風險。蘇聯人應該願意美國與中國打一場全面戰爭,「這將意味著我們在歐洲的承諾……成為空談」。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杜魯門對這一問題的把握似乎比他的謀臣策士們更勝一籌。1950年的11月之後很久,顧問諾伊施塔特問杜魯門,他是否曾經對麥克阿瑟的「結束戰爭的攻勢」感到過擔憂。儘管諾伊施塔特承認杜魯門的回答是馬後炮,但他認為,這反映了當時杜魯門觀點的實質:
儘管麥克阿瑟認為,授權讓他轟炸鴨綠江橋樑可以把中國人趕走,但布雷德利卻認為這種觀點「有些太樂觀了」。然而他接著說:「麥克阿瑟畢竟是戰地指揮官,在給他下達的訓令發生改變之前,他可以隨意推進。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現在不應改變訓令,但應經常檢查這一訓令。」
——第三種可能是中國人力圖把聯合國軍趕出朝鮮。但如果沒有蘇聯海上和空中力量的支援,這一努力是無法成功的。蘇聯的干預標志著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也預示著聯合國軍將被迫撤出朝鮮。
艾奇遜探討了一項政治解決的前景。他指出,美國已經小心翼翼地避免在公開聲明中描述自己的目標。「在聯合國,我們從未贊成過要求把共產黨人從整個朝鮮驅逐出去的任何決議。」國務卿說,「我們也沒有說過我們要一直待在那裡,直至實現我們的目標。因此,在政治上,我們沒有承諾要征服整個朝鮮,如果除此之外能夠找到某種令人滿意的解決方式的話。」在這裏,艾奇遜無視聯合國以前關於朝鮮統一的決議,而麥克阿瑟眼下read.99csw.com正把它們作為他在朝鮮北部採取行動的根據加以引用。但是,艾奇遜和參謀長聯席會議都沒有採取行動,來協調華盛頓和東京各自奉行的不同的政策目標。
艾奇遜繼續就此提問。顯而易見,「俄國人對縱深防禦特別有興趣」,緩解蘇聯人擔憂的一個辦法是在朝鮮東北部建立一個緩衝區,由聯合國委派的警察部隊而不是武裝部隊來管轄。艾奇遜接著說,就國務院來說,它打算「在聯合國公開地猛烈抨擊中國共產黨人,使人們清楚地知道,他們的軍隊不是志願者」。艾奇遜私下(有時是公開地)說:「我們也許要探尋這樣的可能性,即在鴨綠江兩岸各10英里的地域內建立一個20英里寬的非軍事區。根據這個方案,要求中國共產黨人撤出朝鮮,我們將舉行選舉,然後撤出朝鮮。」但艾奇遜也指出,他的這個想法有一個缺陷。如果中國人接受這一方案,他們會堅持要求所有外國軍隊撤出朝鮮,並建立一個能同時代表朝鮮南北兩方的政府,「而這就意味著它將是一個共產黨的政府」。
對於英國人提出的沿鴨綠江建立一條緩衝區的建議,麥克阿瑟也不屑一顧,他將這一計劃與1938年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德台區割讓給德國的行為相提並論。他認為,聯合國的正確做法是:通過一項譴責中國的決議案;如果中國人不撤退的話,還應以軍事制裁相威脅。放棄朝鮮的任何部分,哪怕只是將其作為緩衝區,「都會是自由世界近期以來最大的挫折。事實上,如果採納如此糟糕的主張,我們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和影響就會破產,在政治上和軍事上也會難以立足」。如果不讓他的部隊前進到鴨綠江,就「顯然會步英國人之後塵,英國人以綏靖政策承認了共產黨中國,失去了其他所有亞洲國家的尊重,也沒有贏得中國人的敬意。……」麥克阿瑟「以極其誠摯的心情」提議,「絕不能在此關鍵時刻減弱攻勢,我們必須一往直前,直至徹底勝利。……」
然而,麥克阿瑟並無這種打算。在前一天即11月7日,他在要求解除對空中行動的限制時還抱怨說,中國軍隊「大規模」介入朝鮮「已徹底改變了整個局勢」。現在,他悄悄繞過了這一許可,拿read.99csw•com參謀長聯席會議10月9日授權予他的訓令作為擋箭牌,即在「中共……在朝鮮境內任何地方公開或隱蔽地使用大量的部隊」的情況下,只要他「有可能獲得勝利」就應繼續採取行動。在麥克阿瑟看來,「聯合國最根本的和基本的政策,即『摧毀朝鮮所有進行抵抗的武裝力量,以使朝鮮成為一個統一和自由的國家』如有動搖,就會有致命的後果」。在這一小段電文中,麥克阿瑟設法把參謀長聯席會議賦予他的軍事使命與聯合國大會10月7日就朝鮮統一問題的提案糅在一起,混為一談。儘管有中國人的干預,但他顯然不願意受到約束。
——另一種可能是中國人「不宣而戰」,以把美國的軍力牽制在朝鮮。參謀長聯席會議不希望朝鮮戰爭傷了美國的元氣,從而使美國在其他地方出現麻煩時無從應付。然而,中國人的這一目的也許能為通過談判解決朝鮮問題敞開門戶。
這樣,麥克阿瑟就繼續籌劃一次攻勢,以便在年底贏得戰爭,而且仍然遵循了初秋時他就在執行的訓令。
史密斯的結論是,因此「我們……面臨的問題是要麼前進,要麼後退」。「維持原狀或是撤退,在政治上都會造成可怕的後果。」他認為沒有「確實的理由去改變(中央情報局)以前的估計,即蘇聯人並沒有做好進行一場全面戰爭的準備」,儘管他們願意讓美國在亞洲打仗。在史密斯看來,「危險的是,蘇聯人像東方的地毯商一樣對我們步步緊逼,直到非打一場戰爭不可」,蘇聯人能夠而且將會接受全面敵對的狀態,就像在「滿洲」的情況那樣,而無須進行全面戰爭。他說:「但是民主國家卻無法接受這種有限的敵對狀態。」中國人在某些時候會被迫對美國飛機轟炸「滿洲」做出反應,「因為這牽扯到中國人的面子」。
布雷德利在回答艾奇遜提出的一個問題時說,麥克阿瑟看來對西部的戰局並不擔心。艾奇遜追問道:從軍事上看,有沒有比麥克阿瑟目前的陣地更好的戰線?布雷德利答道,「從軍事觀點來看,戰線越靠後,我們的處境就越好」,然而「這種後退行動可能會使我們失去政治支持,並可能會使南朝鮮人喪失鬥志」。
這位將軍相信,他的空中力量能夠阻止中國人從「九九藏書滿洲」越過鴨綠江進行增援,還能消滅已在朝鮮的中國軍隊。在這些空中轟炸以後,他打算在11月15日發動攻勢,徹底消滅敵軍,飲馬鴨綠江邊。麥克阿瑟再次拋出他的計劃,其條件暗示著參謀長聯席會議除了批准,別無他擇:
如不這樣,任何計劃都會徹底削弱我部隊的士氣,其心理後果將無法估計。這會使我們的軍事力量在北朝鮮無期限地停滯在一條極其困難的防線上。毫無疑問,這會引起南朝鮮人的極大不滿,以致他們的軍隊會垮掉,甚至可能轉而反對我們。
「這樣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什麼情況下美國將被迫……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即從莫斯科而不是其外圍解決問題。……蘇聯人沒有任何風險,因為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在任何時候對他們的衛星國釜底抽薪,並開始和談。」史密斯接著說,但「蘇聯人不太可能考慮放棄朝鮮,並在那裡遭受一次重大的挫折」。
布雷德利將軍代表參謀長聯席會議發言,他回顧了軍方在前一天討論過的中國人的三個可能意圖(保護鴨綠江水電設施的警戒線;在更南的地方建立一條固定的戰線;把聯合國軍趕出朝鮮半島)。布雷德利認為,美國可以保住其目前的陣地,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是,如果我們不進攻『滿洲』的基地,究竟經受得住多大的壓力」,守住目前的防線「將會造成嚴重的局面,因為長此以往,我們將損失大量人員」。布雷德利指出,蘇聯人最近向中國運送了200至250架飛機,由於這些飛機編隊飛行時已聽不到俄語對話,他推測這些飛機「已交付給中國人,俄國人已經回國」。
從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會議記錄中看不出任何緊迫的意思。委員會在給其工作人員下達的研究任務中沒有規定時限,唯一的指導意見是他們應與國務院、參謀長聯席會議和中央情報局進行磋商。
那麼,美國應如何行事呢?聯席會議的參謀長們認為有三種選擇:重新發動攻勢,迫使戰爭以美方勝利告終;在「滿洲」邊界以南建立並守住一條防線;或者撤退。第一種選擇要求增兵朝鮮,即便中國人不會在實質上擴大他們捲入的規模。第三種選擇是無法接受的,一旦美國被迫做出這種抉擇,「它只能作為全球戰爭的前奏加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