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武場領軍——少將李德生 第三節

十、武場領軍——少將李德生

第三節

在大別山非常困難的時刻,鄧小平還時刻惦念著黨中央、毛主席的安危。有一次,區黨委負責同志到黃安七里坪中原局的駐地彙報工作。鄧小平破例請大家喝了一次酒,他髙興地說:「我們已有三天沒有得到延安方面的消息了,今天收到黨中央發來的電報,電報說毛主席和中央機關安然無恙,所以請大家喝一杯酒慶祝!」
10月3日,軍區紀律檢查組在總路嘴檢査,發現有一個副連長公開搶奪商販的粉條、花布,影響極壞,把老百姓都嚇得往山裡跑。為了維護紀律,檢查組賠償了群眾6兩黃金,然後公開槍斃了那個副連長。
就在眾人發愁之時,傳來劉鄧首長親自動手縫製棉衣的消息。
劉鄧首長對此是有預見的。鄧小平告誡部隊「敵人一定會在我立足未穩時,扭住我們。不過敵人的空子仍然很大,可以抓住機會殲滅它,結束敵人的尾追堵擊。只要我們有思想準備,幾個回合后,一定能站住腳,能建成鞏固的根據地。」這一指示迅速傳至全軍上下,大家都做好了與敵人進行反覆鬥爭的思想準備。
代表中央前去看望劉鄧部隊的陳毅感動地說出這樣的話:「正因為劉鄧大軍大別山拖住了敵人,各地才能順利轉入進攻,打了不少勝仗。要記功的話,各地只能記一半,另一半要記在堅持大別山鬥爭的指戰員身上。」
路過七里坪,李德生離家很近了,他已17年沒有回故鄉,決定回去看一看家鄉的山水和親人。李德生幼年喪母,父親當長工,家中貧窮,兩個弟妹先後因飢餓疾病死去。李德生14歲即參加紅軍離去,重返家鄉時他已到而立之年了。李德生帶了一個騎兵班回到村裡,進村卻找不到故居舊宅了。李德生一路打聽,找到叔伯嫂子的家。因李德生離家時尚是少年,十幾年過去,叔伯嫂子已經不認識他了。
消滅宋埠之故,還震驚了鄂東一帶土頑。因為他們知道,國民黨的正規軍,是臨時調來掃蕩的,不可能長期留駐,若與已在當地建立了政權的共產黨為敵,遲早要遭到剷除,宋埠之戰就是殺一儆百的實例。特別是國民黨政府已日見衰敗,共產黨日益強大,大別山也許很快就會像紅軍時期、抗日時期那樣,全部回到人民的懷抱,還不如留點後路好。一些干過壞事的土頑,紛紛向當地人民政權自首,表示願意改過自新。一些地主土頑,為留後路,自願或被迫地做了些好事。
大別山區一到初冬,就下霜落雨,氣候寒冷,不|穿棉衣簡直無法保持部隊正常生活。但當時各部隊湊湊合合籌集到的面料,都是五顏六色的棉布、綢緞,做出來的衣裳五花八門,不成樣子!而且到哪裡去找這麼多裁縫,來趕製成千上萬套棉衣呢?
3.陳毅說出這樣一個「隱情」:如果劉鄧大軍在大別山沒有站住腳,毛澤東是不敢開12月會議的;也不敢講「偉大的轉折點」
李德生是大別山區人,1930年他從家鄉河南光山縣(今新縣)參加工農紅軍,1932年10月,隨紅4方面軍踏上西進征途,經歷了紅軍長征、八年抗日,轉戰千萬里,直到1947年7月才隨劉鄧大軍重新回到家鄉。
具體的部署是:野戰軍的主力,配合地方武裝,留在大別山內線作戰,採取寬大機動,敵向內,我向外,敵向外,我亦向外。以小部牽制敵人大部,以大部殲滅敵人小部https://read.99csw.com、以這種機動靈活的戰術打擊和拖散敵人。
1930年,李德生走出了大別山,他那時只有14歲,他是不堪反動勢力的壓迫,隻身投奔革命隊伍。18年後,他再度走出了大別山,這一次他帶著是一支英雄之師,走向了更廣闊的戰場,直至迎來新中國的建立。
鄉親們聽說李德生冋來了,紛紛趕來看他,問這又問那,格外親熱。李德生對鄉親們談了這些年革命形勢的發展,告訴大家,這次回大別山再也不走了。鄉親們聽了都很興奮。因為戰鬥任務緊張,李德生在村裡只待了兩個小時便趕回了部隊。返回途中,他望著熟悉的家鄉山水,感慨萬端,鄉親們這些年在反動派壓迫下,不知道吃了多少苦,為了家鄉,為了家鄉的親人,為了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解放,為了孩子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他決心為之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高山鋪,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盆地,兩側山巒起伏,公路蜿蜒其間,南端為一狹長山谷,西南有缺口,是一條1300多米長的丘陵,表面是稻田,底下卻是深及膝蓋的淤泥,敵人如果想由此處逃跑,將遇到真正的陷阱。
劉鄧大軍一進入大別山區,鄧小平政委就指示各部隊,儘快和當地游擊隊取得聯繫。9月2日,李德生率17旅向黃安進發,當部隊來到一個叫黃石沖的村子里宿營時,來了一位游擊隊的領導人,名叫劉名榜。李德生一聽口音,竟是同鄉人!劉名榜抗日時期是鄂東地委委員。新四軍5師北撤時,李先念預見到主力撤離大別山後,革命鬥爭將遇到很多困難,為了保留老根據地的革命火種,指令劉名榜留下,負責重組羅、禮、經、光4縣中心縣委,擔任中心縣委書記。李德生與劉名榜越談越激動,這是十幾年沒見的家鄉親人呵!
還有一次,49團一個連,從麻城向南轉移,為了便於在敵區行動,他們大多穿著繳獲的國民黨軍裝,還戴著鋼盔。半路上,遇到敵人鄉公所100多名土頑,正押著我們的14個民兵,往麻城送。看見這一連人,敵人誤認為是國民黨軍隊,趕忙前來報功,說抓了16個「共匪」,已經用石頭砸死了兩個。我們的連長說:「你們集合,給我們帶路去打共匪。」土頑們集合站隊,一下子就被我軍全繳了械。當時戰士們氣極了,要用刺刀捅死這些敵人。
大別山,是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老根據地,在我軍歷史上曾有過「四進四齣」的戰鬥經歷,即:紅四方面軍西征,徐海東率紅軍北上,髙敬亭率新四軍東進,李先念率中原解放軍突圍。革命的火種在這塊土地從未熄滅過。特別是李先念率部隊突圍時,留下了大批幹部,仍在大別山打游擊,堅持對敵鬥爭。當他們獲悉劉鄧大軍南下的消息,興奮不已,日夜盼望和主力會師。
這時,國民黨「武漢行轅」的將軍們還蒙在鼓裡,一個勁兒地打電報給40師打氣:「高山鋪只有共軍1個旅,可大胆放心前進。」國民黨軍的飛機也飛到高山鋪上空助威,繞著先到達蘄春的敵40師師長李振清,還在報話機上催促他的部隊趕到蘄春去吃晚飯哩!而陷在包圍圏里的敵人則在喊爹叫娘了。
叔伯嫂子端詳了一會兒,這才認出,頓時流出眼淚:「哎呀,你可回來了!你還活著啊!」
為了牽制敵人,將其拉回大別山腹地,以掩護我野司九_九_藏_書後方指揮所北上,從12月21日起,李德生率領17旅開始了向敵人包圍圈內鑽的「壯舉行動」。之所以稱為壯舉,是因為這一行動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當時在大別山中心集結的敵人多達10個師,而17旅偏向敵群堆里鑽!
劉伯承繼續說:「有些同志打起仗來,顧慮重重,行動遲緩,錯過了殲敵機會。」
看到這場景,老百姓們大受感動,當地的一大批商販也都回來了。
「高山鋪一仗的勝利,其意義不僅僅在於我軍消滅了1萬多敵人,它表明劉鄧在那裡已經站住了腳,天王老子也趕不走他們了!」
劉伯承隨後強調了一定要樹立以大別山為家的思想,堅決克服怕打仗、紀律鬆弛等右傾思想情緒。劉伯承和鄧小平這次會議上的講話,對晉冀魯豫野戰軍將士們鼓舞很大,這次會議后,部隊的戰鬥意志更加堅強了。後來,有些人就笑說這次會議是一次「安卵子」會議。
歷經艱苦卓絕的鬥爭,從大別山走出來的部隊依然邁著雄赳赳地步伐,但是從嚴格的意義上講,他們已很難稱之為「雄師」了。經過嚴冬和戰火,他們自製棉衣裂開了一道道口子,樹汁染成的棉布早已褪色,許多人亂髮蓬散,面容憔悴。然而,就是這樣一支衣衫襤褸的部隊,贏得了黨中央及其他戰區野戰軍的尊敬!
劉伯承接過話去:「政委說是『不握手會議』,我說這是一次『安卵子會議』!我們有些幹部缺乏勇猛精神,沒有卵子,不像個男子漢,怎麼辦呢?只好給他安上一副!」
過了兩天,劉伯承司令員接見了劉名榜,並根據鄧政委的意見,任命劉名榜同志為新縣縣長。
與會者的心情陡然沉重起來。
高山鋪大捷使遠在陝北的毛澤東等人懸著的心放了下來,毛澤東對周恩來說:
真還有撞到槍口上的人。
號令一下,全軍指戰員紛紛染布、剪裁,穿針走線,互相幫助,自製棉衣。儘管這些衣服染得不灰不綠,自己縫的棉衣也不怎麼合身,但穿在身上人人都感到特別暖和。到11月初,劉鄧大軍12萬將士基本解決了棉衣問題。這是古今中外軍隊從未有過的事,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才能做到的。
部隊一面艱苦行進,一面還要和敵人作戰。1948年過新年時,各連隊都想辦法買了一些肉,正要過節,敵人又上來了,而且不止一股,敵人是分三路圍上來的。李德生帶領部隊與敵人打了一仗后,馬上率部隊轉移,這個「新年」最後就留在夜行軍中過了。在與敵周旋的鬥爭中,險象環生,生死交替常常就在一瞬之間。
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使蔣介石坐卧不安,他立即調集重兵進行圍堵。9月上旬,國民黨軍23個旅,從北、東、西三面,對劉鄧大軍形成包圍。並以對大別山情況十分熟悉的桂系7師、48師,進入大別山腹心地區尋我主力作戰,妄圖在我立足未穩之際一舉消滅。桂系的這兩個師抗日時期就在大別山活動,各地建立有諜報網,有的軍官還在大別山與當地土豪劣紳結有姻親,所以要對付這些敵人很棘手。
1948年的元旦,條件、環境那麼艱苦,鄧小平還是組織警衛部隊進行新年團拜、檢閱。戰士們連夜剃頭刮臉,把破破爛爛的軍裝縫補整齊。元旦那大,天還沒大亮,部隊就成營橫隊。排列在山坡下的田埂上,鄧小平、李先念、李達來到隊列前面檢九_九_藏_書閱。鄧小平用洪亮的聲音向大家拜年,對眾人說道:只要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克服暫時困難,站穩腳跟,將敵人緊緊拖在大別山區,就是勝利!
面對嚴峻的形勢,根據敵人的作戰部署,又根據大別山迴旋餘地小,糧食困難等因素,劉伯承、鄧小平決定採取「避戰」方針對付故人。
戰場選在哪裡?劉鄧等人親自勘察戰場,他們走了幾十里的高坡,登上了鄂東最高的三角山,在那裡俯看周圍地形,對照地閣,選定了由浠水到廣濟的必經之路髙山鋪作為殲敵戰場。
17旅出發了。當時正值冬季,高山上覆蓋著厚厚的雪,凜冽的朔風迎面刮來,像刀子割臉般疼痛,雪花鑽進領子、袖口,寒冷刺骨,有的老戰士鬍子上結了冰,就像長了許多冰錐子。崎嶇的小路上凍結了冰層,踩上去就像在倒了油的路上走,一步一滑,不斷有人跌倒又爬起來。馱機槍和迫擊炮的騾子,經常滑到岩邊,幹部們就和戰士們一起拉騾子尾巴,抬騾子的腿,硬是把牲口救了起來。下山後又過冰河,官兵們只能脫下棉褲淌水,凍得全身麻木,上岸,褲子上的冰塊嚓嚓響,像穿了鎧甲。
原來天冷后,有的縱隊領導關心劉鄧衣衫單薄,曾送去打土豪得來的皮大衣,皮袍,還有繳獲國民黨軍官的呢大衣等等。劉鄧一律拒收,卻親自動手縫製棉衣,並要求全軍將士也自己動手縫製棉衣,部隊不準穿得花花綠綠的綢緞衣料,要保持軍容,白布、雜色布料,可用稻草燒灰染黑。
當敵人被牽到高山鋪一帶我軍「口袋」里后,首先遭到我1縱的堅決阻擊。敵人還是沒在意,只派了2個排去搶山頭,想掃清前進的道路。在我軍猛烈火力打擊下,這2個排基本被殲。敵人這才驚醒過來,逐漸增加兵力,連續發起衝擊。但除7留下一大堆屍體外,始終未能前進一步。
有一段時間,糧食十分困難,簡直到了吃飯都成問題的地步。即便這樣,部隊也不向貧苦農民要糧,于部們帶頭少吃。李德生和旅里幾位領導每頓飯只吃一小碗。一個副政委甚至只吃鍋巴,把飯留給戰士們吃。這種嚴格的紀律和領導以身作則的良好風氣,不但在大別山群眾中留下極好印象,而且還震撼了敵人。全國解放后,在繳獲的國民黨國防部的檔案中,對李德生所在的部隊就有這樣的評價:「該縱,長於攻堅,指揮及紀律均佳。匪稱為主力縱隊。」可見,國民黨軍不但畏懼能打仗的部隊,也畏懼紀律好的部隊。
白崇禧受命后,立即組織了15個整編師又3個旅近80個團的兵力向我大別山部隊進行空前規模的圍剿。
在堅持大別山鬥爭中,鄧小平功不可沒。為了調動敵人,劉伯承帶領1縱和野司機關一部北渡淮河,在淮西地區展開。而鄧小平、李先念、李達帶著野司前指,指揮著3縱、6縱一直堅持在大別山腹地與敵周旋。儘管在敵人的重重包圍圈中活動,鄧小平依然是十分沉著鎮定。每天晚上,一到廣播時間,無論敵情多麼緊張,他都不走了,一定要停下來,收聽延安電台的廣播。有時明明知道附近就有敵人,他也不管,非要聽完才走,身邊的同志再著急也拿他沒辦法。
李德生率部轉戰大別山的經歷,也就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縮影。
6縱有兩個傷員留在了麻城山溝一個小村子里,一個住在貧苦農民家,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另一個傷員放在了地主家裡九*九*藏*書,地主不敢不收,但招待極壞。一次國民黨部隊要進村了,我軍偵察隊長對地主說,「你如果把這兩個傷兵交給了敵人,就殺你仝家!」後來敵人到了村裡,窮老漢把傷員背進山裡藏起來;而那個地主在應付國民黨軍時,不敢講兩個傷員的事。這兩個傷員在這個小忖里一直安然無恙。
李德生率領17旅繼續留在了大別山區,主要任務是與敵周旋,拖垮敵人。12月2日夜,17旅和18旅突然遠距離奔襲宋埠,將敵人四面包圍,乾淨徹底地殲滅了國民黨麻城縣政府及8個保安中隊和1個義勇團。這一仗,不僅給黃安、麻城地區反動勢力以毀滅性打擊,直接支援了詼區地方工作,而且嚴重威脅敵人後方補給線,迫使進入大別山中心的一部分敵人回援。
這時,李德生才知道,他參加紅軍后,父親因為是紅軍家屬,被國民黨反動派抓走了,後來死在外地。受苦一生的老人,最終沒有能看到兒子回來,沒有能看到革命勝利!李德生心中一硨絞痛。
經過激烈的鬥爭,我軍在大別山深深地紮下了根,勝利地實現了毛澤東估計的三個前途中最好的前途。此期間,我中原三軍相互配合,機動作戰,大量殲滅了敵人,在4500萬人口的江淮河漢廣大地區,建立了中原根據地。
高山鋪戰役之後,蔣介石再也沉不住氣了。而此時解放軍陳賡兵團和陳粟大軍也分別挺進豫陝鄂地區和豫蘇皖地區,解放軍已在中原地區擺出「品」字陣,直逼長江,威脅到國民黨政權的中心地域。蔣介石急得親自出馬,主持召開大別山作戰檢討會,宣布成立「國防部九江措揮部」,由白崇禧擔任主任,統一掌管津浦路以丙,長江以北,平漢路以東,淮河以南的作戰指揮權。蔣介石簡直把江南半壁河山的指揮權、都給了潛在的對手白崇禧了,可見其是不顧一切要與我中原部隊拼一死戰。
鄧小平這種不畏艱險的精神,給許多老戰士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位老戰土這樣回憶道:
有一次,敵人有襲擊我駐地黃龍岩跡象,李德生及時派出偵察員,黑夜捕俘,了解敵情。偵察員在一個山坡上發現了幾股電話線,就順著摸過去,到村口,抓住了一個敵兵,經審問,了解到敵人要合圍黃龍岩,先頭部隊已出發了。偵察員飛跑回來,向駐黃龍岩的第50團報告了情況,部隊僅用20分鐘,就集合出村,而這時,大批敵人已從村子另一頭到達了。如果那次50團不是及時發現敵情,及時撤離,就有可能遭受重大損失。
敵人果然中計,和中原獨立旅接觸后,所見的是陳舊槍支的稀疏槍聲,一反擊馬上逃跑,就認定這隻是「土共游擊隊」進行騷擾,無足輕重,越發猖狂起來,竟然在公路上排成三路、四路縱隊,大搖大擺行軍,全不把「土八路」放在眼裡。
當然敵人也是很狡猾的。一次,有個敵人的特務,偽裝貧苦農民,要求參軍,我分隊的領導很麻痹,將其收下了。第二天,這個敵特裝病,趁無人時逃跑回去向敵人報信,引來敵軍襲擊我分隊蛀地,幸虧我大部隊及時趕到將敵人擊退,才未受大的損失。
陳毅還說出了這樣一個「隱情」:
李德生說:「我是德生啊!」
進入大別山後,劉伯承、鄧小平一直在尋找整師、整旅殲滅敵人的戰機,以打擊其囂張氣焰。劉鄧得知敵82旅已歸40師指揮,兩敵將南下廣濟。劉鄧即令各縱隊集結兵力,準https://read.99csw.com備打殲滅戰。
我十幾萬大軍,採取躍進方式,深入敵人縱深地區,遠離後方依託,所帶來的困難,是難以想象的。部隊戰士大多是北方人,到了南方吃大米說肚子痛;草鞋穿不慣,語言也難懂;習慣平原打仗,缺乏山地作戰經驗,因無安全後方,傷員難以安置,更成了指揮員打仗最大的顧慮。由於以上各種原因,有的人對建立大別山根據地的信心不足,遇到困難時,講怪話發牢騷的現象便出現了,甚至營、團指揮員也有產生右傾情緒的。一次行軍途中,有位以往很能打仗的團長,夜裡從酣睡的敵群中穿過也不打,主要是顧慮打開後有了傷員無法處置,在誘殲敵85軍時,因迂迴部隊動作遲緩,結果讓敵人跑掉了。另外,部隊中違犯群眾紀律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針對這狴情況,劉伯承、鄧小平決定召開旅以上高級幹部會議。過去開會時,劉伯承、鄧小平總是面帶微笑,熱情地向大家打招呼,而這一次劉鄧的態度非常嚴肅。劉伯承、鄧小平走進會場時,門口的幾個人迎上前,敬過禮后習慣地伸出了雙手。鄧小平的手在空中一擺,說:「仗沒打好,不握手了!」待眾人坐下后,鄧小平嚴肅的目光掃視全場,說:「今天召集大家來,開個不握手的會議。」
1948年2月,中央軍委電請劉鄧率指揮部和野戰軍主力轉出大別山,進至淮河、隴海路、沙河、伏牛山之間,設立南線指揮中心,統一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陳士榘兵團,展開中原作戰。
為了迷惑敵人,劉鄧條令中原獨立旅派出少數部隊,佯裝游擊隊,沿途襲擾敵人,作運動防禦,遲滯敵前進,以待各參戰部隊能按時到達,並將敵人誘入我設伏包圍圈內。
國民黨「武漢行轅」的將軍們沒有料到他們的部隊會垮得這麼快,還從武漢派了幾架飛機,空投下了許多熱乎乎的燒餅、饅頭,正好都慰安了得勝的解放軍。
10月27日,我軍總攻開始,各參戰部隊從四面八方向敵人壓將過來,四面逃竄的敵人像沒頭的蒼蠅一樣,東邊碰壁往西逃,南邊無路又向北鑽,在我政治攻勢配合下,紛紛投降。
1947年12月,中央召開了12月會議。毛主席寫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毛主席親自對我說:「我軍在大別山各兵團如果沒有站住腳,我是不敢開這個會的,我也是不敢講這個話、寫這篇文章的;我也不敢講偉大的轉折點。文章可能要等一年半載后才能寫。現在中原的部隊站住腳了,勝利靠得住了,我這個文章就可以寫了。我們現在就要向全國人民發號召,準備在幾年內奪取全國勝利。」
大別山,雄峙于鄂豫皖二省交界地區,西至平漢路,東接淮南路,北連淮河,南臨長江,突出於武漢、南京之間,山脈東西橫直,南北平原廣闊。依託該區,可以瞰制中原,直逼長江,威脅武漢,是我軍奪取中原和進軍江南的重要戰略地區。如我軍在此重建大別山根據地,則猶如一把尖刀插入敵人心臟。所以在1947年6月入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時,第一記重拳就由劉鄧大軍打出,千里躍進直插大別山。
為了嚴肅群眾紀律,劉鄧當時作出嚴令:以槍打老百姓的槍斃;搶掠民財者槍斃;強|奸婦女者槍斃。
27日下午兩點,戰鬥勝利結束,我軍全殲敵人40師及82旅,共5個團,1.26萬餘人,還擊落敵機1架,繳獲大量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