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武場領軍——少將李德生 第四節

十、武場領軍——少將李德生

第四節

這一期《軍訓通訊》專輯也呈送到了當時分管軍事訓練的葉劍英元帥的桌上。
看完了這份報告,毛澤東對羅瑞卿說:「葉帥找到了一個好方法。」
毛澤東仔細看了這份報告,當他看到「把兵練得思想紅、作風硬、技術精、戰術活,而且身強力杜,一個個都像小老虎一樣」文字時,用紅鉛筆在下面劃了一條杠,很高興地說,「這一條我最感興趣!」
1958年,已是12軍軍長的李德生去了北京高等軍事學院(今國防大學)學習。整整上了3年,收穫很大。畢業后,仍回12軍任軍長。
「要狠!」
過了一些日子,12軍召開了一個訓練現場會,郭興福沒有辜負李德生的期望,他負責教學的戰鬥小組進攻形式活、作業內容豐富,符合實戰要求。
如利用土包,他首先講,如遇樹叢和土包,要利用土包,因為它既能隱蔽身體,又能作射擊依託。如何利用呢?他講清,土包分左側、右側和頂部,一般利用右側出槍,因為大多數人是慣用右手和右眼瞄準,這樣,身體大部可隱蔽。但個別人是「左撇子」,用左眼瞄準的,就得從左面出槍。當側面無法觀察時,則可利用頂部,雖然危險,但消滅敵人和保存自己,前者是主要的,就應在頂部射擊。一個土包講出許多學問,講得細緻全面,使戰士們聽得津津有味,印象深刻。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一大批軍隊領導人受到迫害。大比武運動中的典型人物郭興福竟被打成「反革命」,遭到連續殘酷批鬥,逼得他憤而自殺,被人救活后即被長期關押。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央軍委才正式下文給郭興福徹底平反,並恢復其黨籍、軍職。
從那以後,全軍大練兵、大比武運動,進入了空前未有的高潮。1964年6月15日、16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鄧小平、賀龍、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了北京軍區、濟南軍區「郭興福式」尖子分隊的技術、戰術表演。毛澤東對每項精彩的表演都鼓了掌。在看完擒拿格鬥表演后,毛澤東還對畫有蔣介石頭像的沙袋打了幾下,邊打過說道:「老朋友,久違了,我也打你幾拳。」
「在一二百米內,在猛烈的敵火下,你們連的戰十,能不能勇猛地衝上去?敢不敢同敵人拼刺肉搏,最後消滅敵人?郭興福想也不想,答:不行!」
2連全副武裝跑了十幾里以後,李德生突然命令:改變方向追擊敵人。
當年的大比武運動,使整個中國大地上的軍營呈現了生龍活虎的壯觀景象,許多經歷過大比武運動的老戰士們回憶起往事,禁不住熱血沸騰,那真是一個火熱的年代啊!
首先是方法多樣,教活練活。情況誘導,因人施教,正誤對比,形象教學,這是郭興福把兵練活的重要方法。郭興福出情況不是直來直去,而是「逼」著戰士動腦筋想辦法。他對一個戰士出情況時說:「read.99csw.com敵人的半自動槍手,向你打了八九發子彈以後,突然停止了射擊,你應怎麼辦?」戰士想,敵人火力中斷有幾種可能,被我消滅、槍發生故障、有意欺騙……但半自動步槍一次只能裝10發子彈,現在打了八九發,很可能是裝子彈,於是戰士就飛身躍起前進了。
郭興福想了想,答:「根據現在訓練水平,不行!」「在各種距離上,在表尺規定的射程內,不論出現什麼目標,你們連的戰士,能不能舉槍就把敵人消滅掉?」郭興福又想了想,答:「不行!」
1月下旬,總參謀長羅瑞卿趕到南京,主持召開了全軍推廣郭興福和郭洪福式教學方法現場會。這次會議規模很大,參加會議的有各大軍區、軍兵種、各軍事院校主管訓練的領導,還有海軍艦隊司令,陸、空軍所有軍長,以及總部有關部門的領導,僅將軍就有100多人。
郭興福心服口服地帶連隊回營房了。郭興福是山東鄒平縣人,1930年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幼年喪父,家中生活艱難,只讀了3個月書後,就在家拾柴、放豬。1944年14歲時,到國民黨吳化文部隊當勤務兵,1948年濟南戰役隨吳部起義,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補充到華野13縱隊戰鬥連隊當兵,參加過淮海、渡江、淞滬、漳廈戰役,當過戰士、副班長、班長。1951年進陸軍步兵學校學習,1955年畢業後分配到12軍來的。
結果,2連這個在全軍被認為是訓練好的連隊,只打了個「及格」成績。
李德生和軍里領導決定抓住郭興福的教學法不放,逐步完善和提髙,將2連3班作為試點班,讓一名副排長當班長,讓郭興福當教練員。
這樣練出來的兵,怎麼能拉到戰場上去打仗?
第二天,李德生陪他們頂著烈日觀看了郭興福班的戰術訓練表演。那天氣溫髙達37度,郭興福和戰士們在作業場上渾身汗水濕透,但始終情緒飽滿,操演認真,要求嚴格,訓練中還開展群眾性的政治工作;研究問題時,熱烈爭論,暢所欲言,一派活躍氣氛,再現了我軍戰爭年代開展軍事民主互教互學的優良傳統。
羅瑞卿回北京后,又給黨中央和毛主席寫了報告,說:郭興福教學法在軍事和政治、理論和實際、行動和思想、戰術和技術、演練和講解、言教和身教、都結合很好。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因人施教。表揚多於批評,善於啟發誘導,把工作做活了,把兵練活了,把自己頭腦也使活了。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說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學方法。是以毛澤東思想為指針的教學方法。
一天,總參軍訓部《軍訓通訊》雜誌的副總編帶著幾位編輯來到12軍軍部,《軍訓通訊》當時是指導全軍訓練的刊物,發到全軍團以上單位,李德生每期都讀得很仔細,以求開闊眼界,了解全軍訓練動態及解決一九*九*藏*書些訓練中碰到的難題。這次刊物副主編來到軍里,是個極好的交流機會。當時郭興福這個班的訓練試點工作,正處於探索階段,12軍既沒有向南京軍區訓練部門報告,也沒讓對外進行報道。現在總參專門研究軍訓的雜誌社來了人,是否藉此偶然機會請他們看一看呢?李德生試探地問了一下雜誌的副主編:是否多留一天,看了郭興福教學法提些意見再走?副主編欣然同意。
正在這時,他突然停住,問后而跟來的戰上,「對敵人要不要狠?」
郭興福剛在軍區表演沒幾天,總參分管軍事訓練的張宗遜副總長,就奉葉劍英的派遣來南京觀看了郭興福的表演,看后指出:像郭興福這樣嚴肅、認真、靈活的訓練單兵、小組的方法,是個方向問題,也是我軍傳統的練兵方法,應該推廣。
「槍托打!」
練習打火力點,當爆破手抱著炸藥包衝到地堡跟前,郭興福說,雷管失效,爆破手馬上取下手榴彈往射孔里塞;郭興福又說,射孔有鐵絲網擋住,爆破手就地一滾,想繞到地堡後門投彈;郭興福又說,後門關上了,爆破手就立即取下小鐵鍬往射孔里揚土,掩護戰友上去把地堡炸了。
郭興福教學法傳播開后,推動了全軍群眾性練兵熱潮的興起。總參為適應這種形勢需要,於1963年底,在鎮江召開了有各大軍區、軍事院校領導幹部參加的現場會。葉劍英元帥專程趕到鎮江,觀看了郭興福單兵進攻戰術作業表演。
郭興福在教學中,既全面講解,又能抓住重點精講多練。他首先把課目的本質吃透,如單兵進攻,最核心的就是在戰術情況誘導下,訓練戰士勇敢、機智、靈活,巧妙地運用五大技術,學會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本領。郭興福圍繞此核心內容,先全面講解,如利用地形地物,有開闊地、起伏地、溝、坎、包、墳,以及房屋、田坎、樹木等。眾多地物中,他又抓住高於地面的「包」,和低於地面的「坑」,這兩種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物,反覆講解,反覆演練,使戰士掌握其基本特點后,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
在戰場上及時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是我軍優良傳統。郭興福在訓練過程中也運用較好。有一次,他給一個戰士出情況:現在敵人火力很猛,部隊正要發起衝擊時,只聽見班長喊出一聲口令,後面的話全被槍聲淹沒了,你該怎麼辦?這個戰士一躍而起,提起槍就向前衝去。郭興福當即表揚這個戰士做得對,他說:向敵人衝鋒時,有命令要前進,沒有命令也要主動前進。要提倡戰爭年代那樣勇往直前的精神,如果戰鬥中指揮員傷亡,陣地上無人指揮時,應主動帶領戰友作戰。
「大比武」的發源地就在12軍,當時的軍長就是李德生,「郭興福教學法」是李德生一手抓起來的。
李德生和郭興福談了一個下午,告誡他訓練是為了打仗,不是為了擺花架read.99csw.com子,一定要從實戰出發,嚴格要求,嚴格訓練,使每一個戰士都練出真本領。
戰爭年代,戎馬倥傯,征戰不停,部隊主要是通過實戰學習打仗,和平時期,提高部隊戰鬥力就要靠軍事訓練。部隊訓練應該如何搞,李德生是帶著這個問題重新當他的軍長的。
副主編等人看過後,大感意外,連聲稱好。併當場表示:他們不再南下了,就留在金華,請軍里派幾個人,一起到2連總結郭興福的教學經驗,將3班全部作業過程整理出來,向全軍推廣。
經過半年艱苦努力,郭興福和他帶的這個班進步很大,在教學上已經有了一套較成型的辦法。李德生見他們已經練出些成效,就先後組織34師營、連、排幹部參觀了兩次,要大家提出改進意見,又組織全師幹部看了一次,普遍反映較好。李德生又讓作訓處參謀帶小分隊到另外兩個師表演,也獲得好評。
「怎麼狠?」「堅決消滅他!」
一次,郭興福帶著示範班進行演練,在炮火顯示的硝煙中,他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高喊殺聲,勇猛衝上了「敵人」的塹壕,他左右開槍,打死了兩個從兩面撲上來的「敵人」,接著用刺刀朝擁上來的「敵人」猛刺過去。
郭興福教學法從此起步。
歷史已經過去了30多年,當年轟動全軍的「郭興福教學法」因紀錄手段有限,留下的真實生動畫面資料不多,今天的軍人和普通人對郭興福教學法多數只是風聞。那麼,郭興福教學法的特點究竟有哪些呢?
李德生把分管訓練的幹部找來,要他們如實彙報部隊訓練狀況和存在的問題。結果發現一些幹部抓訓練顧慮多,因為原來搞正規化訓練時,許多是蘇軍的訓練方法。中蘇關係惡化后,反了「教條主義」,否定了蘇軍那一套,強調繼承我軍的優良傳統。但具體起來哪些是應當繼承發揚的我軍優良傳統?怎樣繼承?蘇軍的方法又有哪些不能用?都不很清楚。所以部隊訓練五花八門。
1964年1月3日,中央軍委向全軍發出指示,號召全軍立即掀起學習郭興福教學方法的運動。
「對!」說著他一槍刺穿草靶。然後又問:「刺刀斷了怎麼辦?」
4.李德生試探地問了一下副主編:是否看了郭興福教學法以後再走?誰也沒想到,這一看,引發了中國軍隊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練兵運動
郭興福再問:「槍斷了!」
郭興福有作戰經驗,又經過軍校專門訓練,比戰士們條件當然好得多,但他也能放下架子,虛心聽取戰土意見,吸收別人長處,這一點十分難得。一次練習利用地形地物,前面是一人高的斷牆,郭興福本想利用它的右側,可是班裡有個愛用腦子的戰士卻說:斷牆只有一人髙,當中有一個人頭大的缺口,利用缺口,比在右側更利於隱蔽身體,發揚火力。郭興福端槍上前試了試,果然如此,就推翻了自己九_九_藏_書的預案,照這個戰上的意見做了。
一天,李德生在2連進行了一次檢驗性的事先不打招呼的實彈射擊考核。
班裡有個戰士,衝鋒時動作乾淨利索,兩眼始終能緊盯著「敵人」,一面衝擊,一面裝退子彈。郭興福覺得自己不如他,就虛心向這個戰士請教要領,刻苦學習,練好才罷。誰手榴彈投得遠,槍打得好,刺殺有力,他都學習,集戰士們的長處於一身,做到訓練中各種動作,都能示範。
1961年10月2日,《軍訓通訊》為介紹郭興福的教學經驗,特地出了一期專輯,並擴大發行量,從原來只發行到團一級擴大發行到連隊。專輯中載有2連戰術訓練經驗、郭興福任班長的單兵進攻戰術作業筆記。編輯部還撰寫了《既嚴又活》的專論。第一次向全軍介紹和推廣了郭興福教學法。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1964年的「大比武運動」對提高人民軍隊軍事素質、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它像里程碑永載史冊,至今仍令許多人緬懷與嚮往。
從1962年3月到10月,郭興福帶著他的小分隊除在南京軍區多次表演外,還應邀到廣州、武漢、瀋陽軍區作了數十場表演,受到熱烈歡迎。李德生專門派出軍政幹部組成的工作組隨同郭興福小分隊巡迴表演,幫助郭興福提高思想、業務水平。他們每次出發和歸來,李德生和軍里幾位領導都要和郭興福談話,對他提出要求和鼓勵。
在李德生的連續提問下,郭興福頭腦清醒了,開始認識到自己連隊的訓練確實存在不少問題。
葉劍英肯定了「郭興福教學法」這一創造。《軍訓通訊》專輯同樣也引起了南京軍區領導的關注,分管訓練的王必成副司令員,立即要郭興福去南京表演。王必成看過後,連聲稱讚,併當即對軍區有關部門作了三條指示,一是南京步校畢業班的學員,要把這一套教學法學會了才能畢業分配;二是軍區司令部立即組織郭興福到全區部隊巡迴表演;三是做好推廣郭興福教學法的宣傳工作。
郭興福示範后,戰士兩人一組開始了演練。他們像郭興福一樣,一邊向山上飛奔,一邊連續射擊。一對對戰士,快如旋風閃電,在震耳的喊殺聲中,近百米距離,僅十幾秒鐘就沖了上去,在硝煙、火光中完成了作業。
李德生早已看出,沒有批評郭興福,只是連問了幾個問題:「在深山密林里,刮著狂風,下著暴雨,既沒有指南針也沒有嚮導,你們連能不能夜行百里?」
葉劍英看了郭興福小分隊的訓練表演后,即給中央軍委寫了報告,介紹郭興福教學法及觀感。他在報告中寫道:「郭興福教學法是我軍傳統練兵方法的繼承和發揚,是領導培養、群眾支持和他個人努力的結果。」
戰士們一片響亮的回答。
可是,後來林彪出於個人野心私慾,為了陷害羅瑞卿,就別有用心地誣衊「大練兵衝擊了政治」,「犯了read.99csw.com路線錯誤」,把全軍轟轟烈烈的大練兵、大比武熱潮打了下去。
出的情況是:敵人在離營房十幾裡外的三角山空降,2連的任務是立即緊急集合,跑步前進消滅敵人。
由於毛澤東如此高度的評價,使學習郭興福教學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會議結朿話,李德生還陪同羅瑞卿到12軍部隊防地進行視察,羅瑞卿對李德生培養了郭興福這個典型給予了高度評價。
「石頭碰!」「手掐!」「牙齒咬!」
2連又翻了十幾個山頭,趟過三條小河,來到了三角山下,剛一到達預定地點,李德生立即命令全連進行實彈射擊。
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羅瑞卿收到葉劍英的報告后,立即送呈毛澤東,併當面彙報了情況。
軍隊的大比武熱潮,也推動了地方各行各業的「崗位練兵」活動。許多大專院校,中、小學教師,也都認真學習郭興福的教學法。當時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林彪,看了葉劍英的報告后,也對郭興福教學法表示過讚許。
一次郭興福做示範動作,衝擊前進時,「敵人」一個手榴彈投過來落在身邊,他一腳將手榴彈踢飛,繼續前進。輪到戰士衝擊了,手榴彈飛過來,落在距他5米遠的地方,這個戰士跑過去踢手榴彈。郭興福立即叫停!告訴戰士,剛才手榴彈離我近,應該踢,現在離你遠,就不應停留,要趕快避開,爭取時間快速衝過去。這樣就使戰士明白每一個動作的道理,而不是做樣子,走過場。
到了部隊后,李德生看到戰士練兵熱情很髙,勁頭很大,但是下部訓練方法缺乏靈活性。射擊訓練時,幹部檢查預習忙得團團轉,戰上趴在那裡半天只能瞄幾槍;戰術訓練時,戰士滿山跑,不講究隊形。戰士們自己還編了一些順口溜,說「練射擊,磨肚皮」、「練戰術,走起來一條線,卧倒一大片。進攻滿山跑,防禦沒事幹」。有的連隊為了出好成績,射擊專選無風的天,戰術考核專選無坡度的平地進行。
了解到這些情況后,在1961年初,李德生就帶著軍、師、團聯合組成的工作組,到34師100團2連蹲點,去摸第一手材料,尋求解決辦法。
歷史是公正的。20世紀60年代初在中國軍隊里興起的「郭興福教學法」和「大比武運動」,經過歷史進程的考驗,至今仍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光輝,它對加強我軍部隊訓練和院校教育,促進部隊的全面建設,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李德生把負責2連訓練的副連長郭興福找來,詢問一些問題。這時郭興福正在生悶氣呢!他對軍長的「突然襲擊」式考核想不通。他悶聲不響,卻是一臉的委屈情緒。
作為「郭興福教學法」的發現者、培養者,作為「大比武運動」發源地主官的李德生,其功績卓著,猶如軍史將永久記載上甘嶺大戰中他的功績一樣,軍史將永久地記載「大比武運動」,並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面大放異彩。
必須讓幹部戰士清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