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六計 辨好風向使好舵 在風聲里謀出路

第二十六計 辨好風向使好舵

在風聲里謀出路

武媚娘拜謝而去,一旁的太子李治卻如遭晴空霹靂,動也動不了。唐太宗卻在自言自語:「天下沒有尼姑要做皇帝的,我死也可安心了。」
當唐太宗自知將死時,還不忘如何確保李家江山的千秋萬代,要讓頗有嫌疑的武則天跟隨自己一同去見閻羅王。臨死之前,李治和武則天都在他床邊,他當著太子李治的面問武媚娘:「朕這次患病,一直醫治無效,病情日日加重,眼看著起不來了。你在朕身邊已有不少時日,朕實在不忍心撇你而去。你不妨自己想一想,朕死之後,你該如何自處呢?」
當唐太宗有意要武則天陪葬時,她為了挽救性命,選擇了既九九藏書讓太宗安心又讓自己保命的出家這一條出路。面對太子的不理解和深情,她道出心機,並獲得了太子的信物,為將來重歸後宮做下準備。
唐太宗受方士蒙蔽,大服丹丸,雖一時精神陡長,但縱慾過度,沒過多久,便形容枯槁,行將就木了。
李治聽得莫名其妙,也不去管他,藉機溜了出來,徑直去了武媚娘的卧室,見她正在檢點衣物,便對她嗚咽道:「你竟甘心撇下我嗎?」武媚娘滿臉無奈的憂傷,她回身仰望太子,嘆了口氣說:「主命難違,只好走了。」「了」字未畢,淚如雨下,語不成聲了。太子道:「你何必自己說願意去九_九_藏_書當尼姑呢?」武媚娘鎮定了一下情緒,把自己的擔心告訴了李治:「我要不主動說出去當尼姑,只有死路一條。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殿下登基之後,不忘舊情,那麼我總會有出頭之日……」
唐太宗一聽,連聲說「好」「省得朕為你勞心了」,並命她即日出宮。唐太宗本來是要處死武媚娘,但畢竟自己很喜歡她,心裏多少有點兒不忍。現在武媚娘既然敢於拋卻一切,脫離紅塵,去當尼姑,那麼對於子孫的皇位而言,她不可能有什麼危害了。
太子李治佩服武媚娘的才智,當即解下一個九龍玉佩,送給她作為信物。太子登九九藏書基不久,武則天很快又被召入宮中。
而武則天此時風華正茂,一旦唐太宗離世,便要老死深宮,所以她時時留心擇靠新枝的機會。
武則天一方面深知太宗和太子的心思,利用兩人對自己的感情及時辨別風向,為自己留了後路。她見唐太宗不久於人世,知道這是一次事關自己命運的機會,於是她對太子展開了交際攻勢,取得了太子的信任。
武媚娘是冰雪聰明之人,哪裡聽不出自己身臨絕境的危險!怎麼辦?她心裏清楚,只要現在能保住性命,就不怕將來沒有出頭之日。然而要保住性命,又談何容易!唯有丟棄一切,方有一線希望。於是她趕緊跪下九-九-藏-書說:「委蒙聖上隆恩,本該以一死來報答。但聖躬未必即此一病不愈,所以妾才遲遲不敢就死。妾只願現在就削髮出家,長齋拜佛,到尼姑庵去日日拜祝聖上長壽,聊以報效聖上的恩寵。」
「辨好風向使好舵」,是一句比喻句,自然不會只用在航海中。在身處交際的不利當口,更要辨風使舵,知進退,尋找靠山,以圖走出困境。
太子李治見武則天貌若天仙,仰羡異常。兩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只等唐太宗撒手人世,便可仿效比翼鴛鴦了。
武則天的聰明之處在於能識別「風聲緊」還是「風聲松」,能仔細分清形勢是否有利,慎之又慎地作出是否撤離的決定九_九_藏_書。在危難面前能迅速分清主次,並能果斷地「退」,從而保住自己的性命;「風聲松」了,又再回來。後來時機成熟,武則天果斷地由退轉進,成為中國歷史上聲名赫赫的一代女皇。
武則天年方十四時便已艷名遠揚,被唐太宗召入宮中,不久封為才人,又因性情柔媚無比,被唐太宗昵稱為「媚娘」。當時宮中觀測天象的大臣紛紛警告唐太宗,說唐皇朝將遭「女媧」之亂,有一個女人將代李姓為唐朝皇帝。種種跡象表明這個女人多半姓武,而且已入宮中。唐太宗為子孫後代著想,把姓武之人逐一檢點,並給予可靠的安置,但對於武媚娘,由於愛之刻骨,始終不忍加以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