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篇 第十七章 五胡漢化

第四篇

第十七章 五胡漢化

苻堅建都長安,一大批中國人逃到甘肅、寧夏、五涼等西北地區,稱為「塞外江南」。士大夫避難五涼,尚有避難東北的與鮮卑族人合作,后又打下五涼,故中國的知識分子都與鮮卑族人合作了。有此條件,故漢化特別高。後來出了魏孝文帝,極端主張漢化。他做皇帝后,其母攝政,其二十五歲時親政。他的第一大政策是遷都大同。大同有雲岡石窟,和宗教藝術大有關係。因大同天氣冷,地方太小,可耕之地少,且其有統一中國之野心,以南京太遠,而遷都洛陽。但人們不願遷都,想在大同苟安,且洛陽地區濕熱,大家反對。於是魏孝文帝提出南征,遂帶兵親征,時孝文帝二十七歲,眾人亦不反對。至洛陽,大雨,朝廷不好反對,遂遷都洛陽了。最重要的,此時期要推行漢化。於是下令規定:
周武王攻入商紂都城,第一個命令要拜訪商容〔編按:商紂王時代的賢臣。〕read•99csw•com
第二,禁講北語胡語。當時有中國士人李沖說:「四方之語,竟知誰是?意即誰講的話對,並沒有一定。帝者言之,即為正矣!意即以皇帝所說的為標準。」魏孝文帝說:「你的話犯了死罪。」可見魏孝文帝推行漢化很努力。
北魏後分成東、西兩魏。東魏為高歡篡位,叫北齊,遷都鄴;西魏為宇文泰篡位,叫北周。〔編按:高歡、宇文泰分別專擅東魏、西魏朝政多年,但均未直接稱帝,北齊、北周各由其子正式建立。〕北齊富而大,北周小而窮,但漢化較高。
鮮卑內遷后,另一批外族柔然族入侵,故在北方留軍隊駐鎮以防外族,留駐的read.99csw.com均為皇族。因此在南方的成了文化程度高的文人,在北方則仍是武化的,仍是化外人,故家族分成了兩個不同的集團。兩者相形見絀,引起北方鮮卑人不滿,後來南方的鮮卑人被打垮了。今日社會分成兩個對立集團亦是如此。故在一個民族中間不能突出有高文化的,更不應看不起低文化的人。於是北方人打進洛陽,此輩濁流打進清流。
中國的國防線,河北省只有一條,經山海關到南口。山西則有兩條,一為雁門關,其外為大青山,故山西較河北易守。文化區則在東漢、西晉曾經營過的洛陽。然董卓之亂后,再經劉淵、石勒一打已廢。
宇文泰任用蘇綽為西魏宰相,請他改革政制。蘇綽是用《周禮》的第二人,蘇綽有友人名盧辯,兩人同研習《周禮》。苻堅時期曾請一老太太講《周禮》。
https://read.99csw.com元魏後來又分成東魏北齊與西魏北周,后北周滅北齊,北方再統一,北周仍續漢化。
蘇綽三十多歲死,死前告訴其子〔編按:即蘇威,隋代名臣,在職期間力主減輕賦役。〕說:「有件事心中不安,為了國家而賦稅加重,你以後為政,應減輕賦稅,切勿忘記此事。」後來其子成為隋朝財政學家,隋代在中國最富,賦稅也最輕。只要鄉里中有一線,便是一光明,一揚開,光明就來了,謂之一線曙光。
魏孝文漢化后,鮮卑人變了,生活得奢侈而舒服。
第四,改鮮卑姓氏。孝文自己姓拓跋氏,改姓元,稱元魏。後來與白樂天齊名的元稹,即是鮮卑族子孫。又有姓長孫的,唐時有長孫無忌。共有一萬一十二個姓,一律改為中國姓。其中唐代出了很多大人物。
鮮卑族的漢化是九*九*藏*書五胡漢化中最成功的一族,因為它處於東北部的農業區,故易於漢化。后建立北魏,統一了十六國,建都平城山西大同。雁門關外是塞外了。
魏孝文帝的理想並不錯,但為時只有五年,後人只學到生活的享受,卻沒有學到孔孟之道。今日我們學歐洲人的長處是可以的,但只學到坐汽車、穿西裝、吃西餐,卻是太膚淺了,應該同時學習他們優秀的地方才好。
第五,獎勵鮮卑人與中國人通婚,提倡混合漢化。孝文自己擁有四位王妃,即太原王氏、滎陽鄭氏、清河崔氏與范陽盧氏。以上為北方出名的大家族,崔鶯鶯之母即鄭氏。當時鮮卑人反對的很多,其兒子亦不喜歡,又反對離開大同,因為北方可以打獵,不愛穿華服,又想逃回老家,後來被賜死。
北周滅北齊后,隋朝楊氏篡位,再征服南朝、北朝,五胡亂華遂告一段落,中國統一九*九*藏*書,此乃北方之情況。
當時北齊有熊安生,對《周禮》素有研究。北周滅北齊時,熊吩咐手下打掃所堂,說今日有人會來拜訪我,後來果有人來訪。
魏孝文帝二十七歲南征,二十九歲遷都,是位青年皇帝。可惜他壽命不長,三十三歲死了。如再多活幾十年,中國可能會統一,歷史可能也會變成另一種樣式。
魏孝文帝用的中國士大夫很多,又建新洛陽。今日中國傳下《洛陽伽藍記》一書,專講洛陽有很多寺廟,可看出整個洛陽的市容,足以與今日西方的名鎮巴黎、柏林媲美。〔葉按:錢先生說,他喜愛洛陽,它代表中原,山平水遠,緩帶輕裘,和平寬博,太平安逸,易使人平俗。〕
第一,禁鮮卑人穿著胡服。
第三,禁北魏的人歸葬。死在何處,便葬何處,使大家可安心住在洛陽。
胡人復興中國仍靠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