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篇 口才資本——好口才改變你的一生 第一章 口才是一種資本

第一篇 口才資本——好口才改變你的一生

第一章 口才是一種資本

艾森豪威爾說:「為祖國犧牲沒有什麼可以遺憾的,遺憾的是我只能犧牲一次。」
亨利.福特曾說:「無聊的人是把拳頭往自己嘴裏塞的人,也是『我』字的專賣者。」的確,很多人在說話中總是「我」字挂帥。比如在一個雞尾酒會上,主人10分鐘內用幾十個「我」字:我的車子、我的別墅、我的花園、我的小狗,我想……令聽眾十分反感。
談話時首先要尊重對方,其次要誠懇,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也就是談話時要掌握分寸,避免任何可能傷害別人的成分。即使對方確有缺點也不可抓住不放,喋喋不休,禮貌的做法只能是委婉批評,適可而止。總之,不論談話內容如何,只要你對別人尊敬,就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6、有沒有打斷別人
言為心聲。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苦樂觀、審美觀,常常支配著人的話語品位。「良好的口才」與「巧舌如簧」是兩個感情|色彩不同的詞語,後者有時候可以用來作為貶義詞。我們說某人具有「良好的口才」,儘管是側重於語言技巧上的讚美,但往往也包含著對其說話所表達出來的正確的觀念、信念和人格品位的讚賞。
4、藝術素質
平心而論,中國傳統並不鼓勵人研究交談方法,頂多不過提出若干基本原則,讓各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但是,我們中大部分人卻沒有能力去體會並運用這些原則,甚至曲解「巧言令色,鮮仁矣」的道理,弄得簡直不敢開口。然而在當今社會,社交場合交談藝術卻已是處世的第一要訣,不可不細加研究。律師出身的美國參議員,也是美國最著名的演說家之一——戴普曾經說過:「世界上再沒有什麼比令人心悅誠服的交談能力更能迅速獲得成功與別人的欽佩了,這種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培養出來。」
如果說思想素質在「水面」以下,那麼藝術素質則是直接露在「水面」上的一種素質。一個人說話的好壞,首要因素就是發音,這也是說好話的一個基本條件。著名演講者如李燕傑、曲嘯、彭清一等,首先都是發音清晰洪亮、吐詞清楚、話音美妙動人的典範。
5、有沒有冷落人
一個人說話的美醜優劣,與其道德素養是分不開的。人們在評論一個人的文章時常說「文如其人」。其實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的說話,更如其人。因此,說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人的道德水準。《光明日報》1994年7月25日有一篇題為《不同尋常的足跡——記我國傑出的女工程物理學家王承書》的長篇通訊,讀來令人十分感動。王承書1954年從美國回來,回國幾十年中,她只有一次是主動去看病,因為這個病太影響她的工作了。當她得知,她的眼病已無法治療的時候,她既不緊張,也不懊喪。醫生對她說,有一種進口葯,可以打十針試一試,王承書問:「能治好我的眼病嗎?」「恐怕不能,最多只能暫時控制。」醫生答道。「多少錢一支?」「600元。」王承書笑了,幽默地說:「你看,我這眼睛還值6000元嗎?」王承書沒讓醫生給她治療眼睛,她覺得自己這麼大年紀了,既然自己的青光眼和白內障只能暫時控制,無法治好,又何必浪費國家和集體的錢財呢,即使眼睛看不見了,也可用嘴、用手為黨和國家做點貢獻。她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黨的忠誠,始終貫穿著她的全部事業,成為她思想、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怎樣稱得上有口才

不要冷落任何人,即使他的言行舉止是多麼令人生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應該想想自己被人冷落的滋味。要想使別人覺得你的談話洋溢著飽滿的熱情,因而對你有好感、感興趣,就不要讓人「冷」在那裡。
馬雅可夫斯基曾說:「語言是人的力量的統帥。」意即精湛的口語表達藝術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魅力和偉力。公元前14世紀,商朝明君盤庚用生動質樸、雄辯有力的語言,說服了難離故土的民眾,實現了遷都的主張;周恩來、陳毅在風雲變幻的國際政治生活中善於辭令,口才橫溢,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聲望,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國際金融家薩克斯說服美國總統羅斯福儘快研製生產原子彈,從而為儘快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當今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商務談判時中肯有力的言辭會迫使對方作出讓步,或取得共識,以利於達成協議;慷慨陳辭,促成外引內聯,就會振興一方經濟。九-九-藏-書所有這些,都說明通過充分發揮口語表達技巧的口才藝術,能夠創造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不重視或不懂得口語表達規律,總是會帶來或輕或重的不良影響甚至造成失敗。赫魯曉夫曾在聯合國大會上作過一次感情充沛、內容豐富的演講,但因為演講最後他激動得幾乎忘乎所以,用脫下的一隻皮鞋代替手掌在講台上使勁拍打而使整個演講宣告失敗——粗魯無禮的體態語,引起全場一片嘩然,不但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留下了笑柄。
說話是一種藝術,需要一定的技能去表現,我們必須認識和掌握這種技能,然後才能獲得想要擁有的成功。一個人會說話,首先得會聽話。在說話的時候要認清對方,考慮對方的反應,坦白直率,細心謹慎,說話時間不宜太長,更不要一人說到底。說話的時候不可惟我獨尊,把大家排除在外面,因為說話的目的是說明一些事情,使人發生興趣。所以,說話要清晰、要明白、要坦率、要易懂,而且要給足對方說話的時間。
曾經打敗過拿破崙的庫圖佐夫,在給卡捷琳娜公主的信中說:「您問我靠什麼魅力凝集著社交界如雲的朋友,我的回答是:真實、真情和真誠。」可以毫無疑問地說,真實、真情和真誠的態度是成功的說話者的法寶。用真的情感、竭誠的態度去呼籲人們的心靈,對真善美熱情謳歌,對假醜惡無情鞭撻。用誠摯的心去彈撥他人的心弦,用虔善的靈魂去感化他人的胸懷。讓聽者聞其言,知其意,見其心,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就會令講話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以發生磁鐵般的影響,喚起群眾的熱情,這樣就能以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發生「共振效應」。
富蘭克林的自傳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在約束我自己的時候,曾有一張美德檢查表。當初那表上只列著12種美德。後來,有一個朋友告訴我,說我講話時有傲氣,這使人覺得盛氣凌人。於是我立刻注意這位友人給我的忠告,我覺得它足以影響我的前途。然後我在表上特別列上虛心一項,我決定竭力避免說出一切直接觸犯別人感情的話,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確定的詞句,像『當然』『一定』『不消說』……而以『也許』『我想』『我認為』『就是這樣』『大概』『或許』……來代替。」富蘭克林又說,說話和事業的進展有很大的關係,是一個人力量的主要體現。
即既能準確地接受和理解,又能作出恰當、必要的應付。這是與人交談很關鍵的一條。在口語交際時,說話者不僅要表達,而且還要接受,即領悟對方話語或表情動作等體態語所蘊涵的意思,同時還要作出有針對性的反饋。1969年9月,基辛格就越戰問題與前蘇聯駐美國大使多勃雷寧舉行會談。正當發言時,尼克鬆總統打來電話,談了幾分鐘之後,基辛格對多勃雷寧說:「總統剛才在電話里對我說,關於越南問題,『列車剛剛開出車站』,現在正在軌道上行駛。」老練的多勃雷寧試圖緩和一下氣氛,接過話頭說:「我希望是架飛機而不是火車,因為飛機中途還能改變航向。」基辛格立即回答說:「總統是非常注意措辭的,我相信他說一不二,他說的是火車。」在這段對話中基辛格從堅持自己的立場的原則出發,不僅明確地理解多勃雷寧變「火車」為「飛機」的用意,而且採取「借言」的方式維護了自己的觀點,顯示出機智的外交家風采。
「我會說話嗎?」這是一個看似十分簡單實則常常困擾我們的問題。
1、思想素質
他在《鳳凰周刊》2000年試刊號的一篇文章中說:「人要珍惜每一個當眾出醜的機會。我在上初中的時候,教師讓我參加演講比賽,寫了演講稿,也倒背如流了,我讓家裡的人說任何一個自然段的頭一個字,我唰唰地就把下面的給背出來了。上台的時候,底下黑壓壓的一片,我背了第一段,就想第二段開頭的字,背完了第二段,我的大腦一片空白,衝著全校師生沉默了足有一分鐘,嚇得尿褲子了,全校師生目睹我跑出校門。後來我回學校總覺得旁邊有女生笑我。老師對我說:『雖然你沒有講得完,在學校沒有名次,但是你朗誦的那兩段挺好的。你不要緊張,能背下來肯定能得一個名次,我推薦你去區里參加比賽。』我這次答應得比上次痛快,好像覺得無所謂了,結果背下來真得了一個名次。從此之後我就有點變化了……卸下這個負擔后,我覺得自己還行,也能經常在這種場合露露臉。再往後,我就慢慢總結出一read.99csw.com個道理,只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講話,就要設法進入一個心理上的自由王國和無我的狀態。」
不說過頭話,就是人們說的「慎言」。「慎言」,是針對言與行的關係提出的。「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多聞疑,慎言其餘,則寡尤」。這就是說,做事情要勤勞敏捷,說話要謹慎講究分寸,做不到的事情,壓根就不說,如果在言與行實在無法一致的情況下,寧可多做事,少說話,也絕不能說多做少,言過其行。
比如求職應聘,最重要的是表現自己的資格和能力,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是不宜的,只能虛騙一時。如果應聘令你膽戰心驚,那麼這也許是你深深地明白自己肚子里究竟有幾滴墨水的緣故。這時談話的範圍要守在一定的界限內,不要談辦公室的陳設,不要談對方的一身裝束,而且要有一定的時間觀念,你必須把你的資格和能力濃縮表達,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將其交代清楚,所以這時就是檢驗你所受訓練、教育及能力如何的關鍵時刻。
4、說話內容的深淺要與對方的接受能力相宜
再者,失言是常有的事。不要故作糊塗,或者虛張聲勢。應該立即承認自己犯了錯誤,認錯同樣能贏來尊重,而且還會大大增加你說話的力量,使你往後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擲地有聲。
口語表達是人們運用聲音和勢態語言對一個人思維活動的掃描和表達。也就是說,說話是人思維的物質外化,人們常說想得清才能說得好,說得好才算會說。因此,我們可以簡明扼要地說,說話是一個人素養、能力和智慧的一種綜合體現。具體地說,說話是在交談、演講和論辯等口語交際活動中,表達者根據特定的交際目的和任務,切合特定的言語交際環境,準確、得體、生動地運用連貫、標準的有聲語言,並輔之以適當的體態語表情達意以取得圓滿交際效果的口頭表達能力。

語言是人的力量的統帥

如果不顧場合,不看對象,夸夸其談,滔滔不絕,這種「能說會道」的行為只會引起反感甚至厭惡,不能稱之為有口才。荀子在《勸學》中曾明確指出:「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急躁),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瞽」,就是瞎子。這說明講話應隨境而發,相機行事。
近代美國詩人弗洛斯特從說話的角度,把一般人巧妙地分成兩類:第一類是滿腹經倫,卻說不出來的人;第二類是胸無點墨,卻滔滔不絕的人。弗洛斯特的觀察非常深入,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一肚子學問而訥于言辭的人,也經常聽見不學無術的人廢話連篇。所以,交談最根本的條件是:既要有充實而有價值的內涵,又要善於表達,使人聽得痛快,而且回味無窮。所以「有話可說」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要達到「言之有物」的境界,更要不斷學習,力求充實自己。
說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們天天都在說話,但並不見得個個都會說話。「口齒伶俐」「三寸不爛之舌」這種讚詞,完全是對於會說話的人的稱讚。話說得好,小則可以歡樂,大則可以興國;話說得不好,小則可以招怨,大則可以喪身。
2、道德素質
今天,人們對口才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沒有良好的口才,已作為衡量一個人素質的基本標準之一。從一個人的口才上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綜合實力,口才幾乎在每一個人的命運里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口才好,有可能改變你的命運。我們拿面試來說,現在國內外大小公司,已把面試作為人才招聘的必要途徑,其中有太多行業尤其看重口試。在這種情況下,「口才」這門課程在許多高校已經屬於必修課,即使設為選修課,選修的人也很多。因為,現在高校一般不包畢業分配,絕大多數學生根據人才市場需要來尋找職業,在最後一學年,也就是說在學習尚未完成、畢業論文尚未啟動或剛啟動的時候,他們已首先通過口才叩擊著求職的大門,學生們越來越感到口才的重要性。

你會說話嗎

4、有沒有「我」字滿天飛
聞一多說:「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大變動時期,各諸侯國之間及其內部的階級鬥爭和政治鬥爭錯綜複雜,加上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九_九_藏_書,促進了「士」這種階層的出現。再加上王權發生動搖,人們對「天」產生了懷疑,私學悄然興起,促進了各種學術思想的發展。而其傳播的主要途徑無一不是通過學者的辯論和對學生的口授。儒家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莊子,法家的韓非子,名家的惠施、公孫龍等,都紛紛表述自己對治理天下的政治見解和思想,對社會大眾進行遊說,形成了「百家爭鳴」、遊說風氣極盛的時代。這也是我國古代演講學、口才學的第一個鼎盛時期。
在工作上,要能勝任並心情愉快,不要擺一副冷麵孔,盡量減少情緒上的困擾及不切實際的空想。你可以和同事談談工作上所需要的知識,談談工作上的經驗,要誠心誠意,不存任何成見。在一塊兒工作的人,必須彼此尊重、關心,互道平安,態度溫和,坦誠相待,心中有話,就要直言不諱。
好口才通常要具備以下四種素質: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荷蘭被德軍佔領,荷蘭流亡政府在倫敦設立總部。荷蘭總理原來很少出國,幾乎不會說英語。有次會見丘吉爾時,他剛剛看到丘吉爾就伸出手友好地說:「Good-bye。」丘吉爾愣了一下,回答道:「先生,我真希望所有政治性會見都如此簡短而且切中要害。」這裏,表現了丘吉爾反應的迅速和善意的幽默,同時也看出了荷蘭流亡政府總理的心情有一點緊張,他雖然「很少出國」,但畢竟出過國;雖然是「幾乎不會說英語」,但畢竟懂一些客套語。再說作為歐洲的一個政府的總理不見得連何時該說「Good-bye」也不懂吧!鬧出這個笑話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他見到丘吉爾這位大名鼎鼎的首相,心裏有些緊張的緣故。香港鳳凰衛視的著名節目主持人竇文濤,上初中時還很靦腆,曾被人誤認為是女孩子,而且還有點結巴。後來經過刻苦練習,長大后居然成為著名主持人。

天天說話不見得會說話

「會說話」,即善於說話,就是指說話者能夠準確自如、恰到好處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圖;能夠把道理講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動;能夠輕鬆自然、簡潔明了地使他人聽清和理解自己的話語。同時,還要能夠從與他人的交談之中,測定他人說話的意圖,增多自己對他人的了解,跟他人建立良好、和諧的友情。善於說話的人,一定也要敢於說話,並有巧妙的言辭和精彩的語句,如果不敢於向他人表述,不敢直言,便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

好口才必備的四種素質

的確,能夠在交談中把意思有效地表達出來的人,走到哪裡都可以出人頭地。他們不但可借口才引起旁人的重視,也比一般人擁有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一個人必須了解:如何探尋事物,如何說明事理,以及如何進行說服性的言談,才能獲得他人的支持和事業上的成功。
據1993年6月份的報道,幾年中,他在全國的許多講台上為國家幹部、企業職工、大學師生演講1280多場,聽眾達200萬人次。他是全國一百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27個大型企業的高級思想政治工作顧問,受聘如此眾多的單位,堪稱全國之最。1992年6月29日,他被請到中南海給領導人演講20分鐘。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現場錄音,並在全國新聞聯播中播放了4分鐘,在全國性的新聞聯播中播發一位普通人的講話錄音達4分鐘時間,還是第一次。彭清一的講話為何吸引聽眾?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藝術素質起著最主要的作用。國內著名美學家張道一教授,雖然年過古稀,但音色仍然渾厚、圓純如男中音。有一年,在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的開幕式上,他的聲音如樂聲在會場內震響。其中有這樣兩句特別耐人尋味:「牛郎織女每年相逢一次,那是為了愛情,我們每年相逢一次,則是為了美學。」話語充滿感情而又具有對仗、錯綜美,再加上音色非常好聽,引來台下長久不息的掌聲。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或許都有這樣一種感受:與朋友在一起,興高采烈、高談闊論,回來后猛然想起自己還有一句關鍵的話沒有說出來,或者有一句話說得不合時宜,心中不免頓生遺憾。於是便問自己一句:我會說話嗎?
如果你在說話中,不管聽者的情緒或反應如何,只是一個勁兒地提到我如何如何,那麼必然會引起對方的厭煩與反感。談話如同駕駛汽車,應該隨時注意交通標誌,就是說,要隨時注意聽者的態度與反應,總以自我為中心,必然招致別人反感。
2、具有明確的對象意識和語境意識
3、具有較高的領悟能力和反饋能力https://read.99csw.com
我們在日常交往中,不要企圖揭露他人的隱私,更不要去「攻擊」別人,這是與人談話的最基本準則。
隨著人們越來越認識並熱衷於口才修鍊和培養,口才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一躍成為當今世界十分走俏的一門學問,而它的前身,或者另外一種形式或分支——演講學,則是一門更古老的學問。中世紀前的中國、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古巴比倫、印度等具有悠久歷史文明的古國,演講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在中國,演講這一形式在先秦的古代社會已廣泛盛行。中國傳世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獻彙編《尚書》裏面就記載了盤庚「動員民眾遷都」的演說。這是中國至今發現的最早的一篇有文字記載的演說,也是世界演講史上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演說稿。此演說稿分上、中、下三篇。中篇為遷都前的演說,上篇、下篇為遷都后的演說。其中以中篇最為精彩,它無論在構思立意、遣詞造句上,還是邏輯思維的演繹、歸納和情感的發揮上,都相當成熟,真切感人。《尚書》中還有《甘誓》、《湯誓》、《牧誓》等好幾篇演講辭。其中《甘誓》是公元前21世紀夏啟與有扈氏戰于「甘」這個地方的戰前動員,文字雖簡短,卻義正詞嚴、氣勢恢弘。
一個人如果講話華而不實,缺乏真摯而熱烈的情感,雖然能欺騙聽眾的耳朵,卻永遠得不到聽眾的心,只有講話時袒露情懷,敞開心扉,才會達到語調親切、說理虔誠、激|情迸發、內容充實的效果,也就會字字吐深情,句句動心魄。
一個人的心理素質雖無實體可觸可摸,但卻實實在在地決定著人的表達和反應。「心慌意亂,語無倫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魯迅先生分析認為,某些人「『急不擇言』的原因並不在沒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時候沒有想」。魯迅先生剖析的是深層次的原因,是平時積累的問題。但我們要看到,「急不擇言」與心理素質、心理因素總是有關係的。情緒緊張,不善於控制和調節情緒,易受周圍環境干擾,就很可能使本來準備好了的話發生障礙。
彭清一曾是一名出色的舞蹈表演藝術家,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85年,有一次他排完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后,給青年演員做示範動作時,不幸摔傷左腿。從此,他由舞台走上了講台,開始了自己的演講藝術生涯。彭清一認為,給當代青年人作報告,必須講求藝術美,「入腦入心首先要入耳」。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知識面寬,口味高,宣講大道理不願聽,必須要有較高的藝術性,才能打動聽眾。「我在演講時,根據報告的內容和聽眾的情緒,不時插入一段舞蹈動作,或引吭高歌,或朗誦幾句古詩,把聲音與態勢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會場的氣氛熱烈起來,能使聽眾消除疲勞,在聽眾興奮過後,再引發出一段革命道理,聽眾就容易接受。」面對眾多喜愛他的聽眾,他講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2、有沒有用情
別人談話時有打岔習慣的人最容易惹人厭煩,這是缺乏禮貌的表現。沒有比打斷別人說話更讓人難以忍受的了。比如在別人講話時不要用他人的話來打岔,也不要提出不相干的意見來打岔,更不要用雞毛蒜皮的小事來打岔。
正確的觀念、信念、人格品位,是良好的口才不可或缺的深層基礎,當它們從「水面」下顯露出來的時候,很可能形成語言的氣勢、強烈的感情|色彩以及話語的針對性。語言的藝術性完全是受正確的觀念、信念、人格品位支配的,其中,信念又顯得特別重要,它是精彩演講如響箭呼嘯前行的一股強勁的動力。當一個人將自己確信的觀點、原則和理論當作行為動力的時候,信念往往首先從語言上呈現出來。1998年3月,剛剛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的朱鎔基面對中外記者莊重地講道:「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偉大的承諾,給全國人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被廣大人民稱頌不已。
1、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
3、心理素質
你如出言不慎,跟別人爭辯,那麼,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別人的合作、別人的助力。這是千真萬確的。所以,一個人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必須具有能夠應付一切的口才。要使別人瞧得起自己,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決不可露出乞憐的樣子。你可九-九-藏-書以謙遜,但決不可諂媚。你不可單是唯唯諾諾,使人覺得你語言沒有動人之處。你發表意見時不可肆意批評別人;更不可告訴對方說你的計劃一定成功,如果僱用你,必可使業務發展等語——這隻能讓對方心裏稱許,不應由自己說出。自誇必連帶著固執,這種態度只會使人厭惡。去訪問一個人,把目的簡單地說出之後,你就應該告辭。即使環境許可你逗留一些時間,你也應該立刻把話題轉到別處。
「口才」一詞,遠在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已有所見。據孔丘門人所撰《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稱:「宰予,字子我,魯人,有口才著稱。」正如古時也有將「人才」寫為「口材」,「口才」抑或寫為「人材」。如宋王明清《揮塵后錄〈十〉》有載:「周望,字仲弼,蔡州人,有口材,好談兵。」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語言表達能力的傳統,並已充分認識到口頭表達在安邦定國、社會交際中的作用。如我們常說的「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便典出劉勰的《文心雕龍.論說》。
在工作及事業上,會說話的人,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來說服他人,使工作順利進行,左右逢源。可以說,會說話的人,必定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也能為他的事業成功打下基礎。為此,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測試一下自己:
清朝著名的文藝批評家葉燮曾提出,「才、膽、識、力」是人才成長的重要因素。這裏的「才」,其一就是「口才」;這裏的「膽」,更是在強調人在社會交往中敢於說話、在大庭廣眾前敢於演講的「膽」。
即能根據交際意圖和目的熟練地運用語言技巧來展開話語,同時應具有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即對應情況而說話。《論語?選進篇》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子路和冉有都問「聞斯行諸」,聽到的事就馬上做嗎?孔子在回答子路時說:「有父親、哥哥在,應聽聽他們的,怎能聽到了就做呢?」在回答冉有時又說:「聽到了就幹起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回答,使在座的公西華大惑不解。孔子解釋說:「冉有膽量小,平時做事退縮,所以我說一聽到了就幹起來,是鼓勵他,給他壯膽;子路膽量大得超過一般人,勇於作為,所以我說,有父親、哥哥在,要壓一壓,使他有所退讓。」這件事一向被用做孔子「因材施教」的例證,其實也是說話看對象、針對不同實際情況而選擇不同說話內容的範例。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動人之心者莫先於情。」一個說話者如果感情不真切,是逃不過成百上千聽眾的眼睛的,是不能打動聽眾的心的。1858年,美國著名政治家林肯在一次競選辯論中說:「你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時候欺瞞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所有的人。」這句著名的政治格言成了林肯的座右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年近70歲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對秘書口授反擊法西斯戰爭動員的講稿時,激動得像小孩一樣,哭得涕淚橫流。他的這一次演講,動人心魄,極大地鼓舞了英國人民的反法西斯鬥志。
5、不說過頭話
1、會不會聽話
根據口語交際的構成要素和口才的含義,說一個人有口才應當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論語.雍也篇》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對中等水平的人可以講說高深的道理,對中等以下水平的人就不可以講說高深的道理,說話的內容超過或低於對方的接受能力都不會收到好效果。

口才一詞的來源

人天天都在說話,但是,有的人說起話來,娓娓動聽,使人聽了全身的筋骨都感覺到舒服;有的人說起話來,鋒芒銳利,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覺到十分恐懼;有的人說起話來,一開口就使人感覺到討厭。所以人的面貌各不相同,而人所說的話和獲得的效果,也正像面貌一樣各個不同。
3、有沒有讓別人感到不安
談話時排除他人,就如同宴會時趕走客人一樣荒唐和不可思議。千萬記住,不要遺漏任何人,讓你的雙眼環視著周圍每一個人,留心他們的面部表情和對你談話的反應。在眾多人的聚會中,常有少數人被無情地冷落,假如被你冷落的恰巧是來日對你事業前途至關重要的人物,那將是怎樣的後果呢?
總而言之,盡量不要打斷別人的講話。除非講話成了「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把時間拖得太久,或講話受到眾人起鬨,或者講話者口出狂言而旁若無人時,打岔才會顯得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