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卷 1942年6月~1945年9月 第三十八章 我願意追隨他們到任何地方

第三卷 1942年6月~1945年9月

第三十八章 我願意追隨他們到任何地方

中國駐印軍官兵向世界展示出中國人的頑強不屈,他們英勇無畏的犧牲以鮮血和生命鑄造了中國人的光榮。美國《皇冠》雜誌刊登戰的記者的評述:「中國軍隊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軍隊」,緬北之戰「表現出中國軍隊忍受無限艱難的偉大,世界上任何軍隊都望塵莫及」。而感受最深的,則是那些被史迪威安插在中國駐印軍中的美軍聯絡員。這些美國軍官剛剛與身材瘦小的中國官兵接觸時,趾高氣揚,盛氣凌人,他們自認為在肉體上和精神上都是上等人。但是,緬北殘酷的戰鬥讓他們不得不對中國官兵肅然起敬。
乙、巴鄰旁及龐卡蘭布蘭丹地區。
(九)敵如以少數兵力拒止我軍或企圖脫離戰場時,軍應迅速南下,做參加曼德勒會戰之準備。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在中、美、英三國首腦舉行的開羅會議上,蒙巴頓報告了反攻緬甸的作戰計劃,這位勛爵把他的計劃取名為「錦標保持人」。「錦標保持人」含糊不清,僅規定了佔領緬甸北部的孟拱、密支那和八莫,沒有明確攻佔上述三地后的行動,也沒有提及英軍在緬甸南部的兩棲作戰和水陸夾擊,甚至連攻佔緬甸中部重鎮曼德勒的行動都沒有。蔣介石認為,這一計劃滿足不了中國打通滇緬公路的戰略需求。美軍的參謀長們對蔣介石表示了高度支持,由此,羅斯福不顧丘吉爾的反對,決心支持中國。他向蔣介石保證:美國可以向英國提供登陸必需的艦船,督促英軍在孟加拉灣進行兩棲作戰,配合中國遠征軍對緬甸境內的日軍實施南北夾擊。為了鼓舞蔣介石的鬥志,羅斯福還答應著手制訂裝備中國九十個陸軍師以及向中國貸款十億美元的一攬子援助計劃。
英國人的不合作,給了史迪威沉重打擊。在向蔣介石彙報時,他不得不縮小「安納吉姆計劃」:使用印緬軍六個師以及英軍的一個師奪取密支那;中國滇西部隊若干師同時出擊奪取曼德勒。蔣介石表示,中國可以出動十個師的兵力,前提是英國人必須調來足夠的海空軍,奪取並掌握孟加拉灣以及緬甸全境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同時,英國人還要負責阻擊日軍可能從新加坡等處對仰光的增援。蔣介石認為,如果英國人做得到,此戰穩操勝券;如果英國人做不到,此戰註定失敗。而「中國軍隊絕不能再受第二次之挫敗」。
第一,方針
為了督促中國方面出兵,史迪威飛赴重慶面見蔣介石。
特急。重慶委員長蔣、總長何:甘馬因(加邁)會戰自六月一日突破馬拉關敵堅固陣地,九號包圍敵十八師團于湖沼地帶,殲其主力。十六晚進克甘馬因。賴友軍協力,再將敵殘部包圍于卡馬南以南山地及孟拱河間,其雖作困獸之鬥,終因我官兵士氣旺盛、用命所致,於二十九日完成掃蕩,田中新一率領殘卒約一千五百余,鑽隙辟路,攀援雪邦山崖壁,向南逃竄。我俘大炮共四十門(內一五〇及一〇五重炮十二門、野炮六門、山炮兩門、新式四七戰防炮七門、三七平射炮七門、七〇榴彈炮兩門、中迫擊炮四門),高射機槍一挺,載重汽車一百六十七輛,田中新一以下乘車十二輛,輕重步槍、擲彈筒一千六百余支,倉庫三十余所。生俘敵原藤大尉以下七十余名,重要文件、裝具彈藥等甚多,尚難統計。查此次敵重武器及軍用車輛遺失之大,人員死傷疾病、轉于溝壑者之眾,狼狽潰散慘狀,有甚於兩年前國軍野人山之轉進。追昔睹今,因此痛雪前恥,官兵大奮。
史迪威決心就從這條路打回緬甸去。
于邦一戰,中國駐印軍傷亡百餘人,打死日軍二百餘人,俘虜十三人,日軍第五十六聯隊聯隊長藤井小五郎大佐和大隊長管尾少佐被擊斃。
三月二十日,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赫恩將軍把羅斯福以備忘錄形式發來的電報轉給蔣介石。備忘錄除了讚揚中國駐印軍的作戰之外,特地把美軍和英軍發動胡康河谷作戰的作用描述了一番,然後強調中國遠征軍如不出兵後果非常嚴重:
新編第三十八師攻佔于邦后,史迪威下達八號作戰命令:新編第二十二師六十五團附工兵一個營為右縱隊,向打洛方向攻擊前進;新編第三十八師為左縱隊,向太白家方向攻擊前進。
接著,英軍遠程突擊隊第七十七旅和第一一一旅,由美軍的二百五十架運輸機和滑翔機運載,突然出現在卡薩上空。突擊隊員乘坐的滑翔機首先在林間降落,隨即開闢小型機場跑道以供運輸機降落。此後的數天之內,英軍和美軍聯合運抵了七千五百人的部隊以及火炮、吉普車和一千三百多匹騾馬。隨後,這支遠程突擊隊依靠空投補充給養,穿越四百公里的山地和叢林向緬北秘密推進。英軍的這一舉動完全出乎日軍的意料,日軍第十五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接到相關情報時還不相信,嚴重低估了美國和英國現代化裝備實力的日本人認為,在緬甸的密林中實施如此大規模空降是不可能的事,這隻不過是英國人的那種「打了就跑」的游擊戰術。於是,牟田口廉也派出了一支小部隊去捉拿英軍空降人員,並派出飛機轟炸英軍的空降場。結果空降場上空空如也,英國人早就沒影了,日軍的轟炸機卻遭到英軍戰鬥機的攔截。兩天之內,牟田口廉也損失了六十一架戰機。等到英軍空降的情報得到確證后,日軍緬甸方面軍才緊急調集部隊前往清剿。
(三)軍集中時,應派有力部隊佔領新平洋以北各山路口,掩護集中及築路。躍進時應增強掩護隊兵力,推進至孟關東西之線,擔任掩護及搜索敵情。
史迪威的建議也符合美國陸軍部「充分利用中國人力資源」的初衷。美國不缺錢也不缺武器,就是缺人。因此,美國陸軍部很快批准了史迪威的計劃,表示中國軍隊的質量提升符合美國利益,中國軍隊在對日作戰中取得戰果將是美國繼續支持中國的唯一保證,美國願意為中國軍隊提供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並派出最好的軍事教官。
史迪威的全盤計劃,被盟軍方面稱為「安納吉姆計劃」。計劃之雄心勃勃令人吃驚,其作戰目的甚至包括一舉收復越南、泰國、中國的海南島和廣州城——此時的史迪威並不認為他僅是美國陸軍部派到中國戰場的一位普通軍事將領,他自覺至少是與麥克阿瑟平起平坐的盟軍方統帥。第一步,英國出三個師,美國出一個師,中國出兩個師,由印度的阿薩姆向東入緬,分別經過加里瓦、達木、霍馬林進攻緬甸中部重鎮曼德勒。同時,中國再出十二個師由滇西向西攻擊,佔領緬甸東北部的臘戍和八莫后,與從印度入緬的中、美、英聯軍在曼德勒會師。第二步,入緬大軍呈扇形展開南下,直趨緬甸南部和首都仰光,向印度洋海岸驅趕日軍;而英國海軍和空軍借陸軍進攻之機,重新確立孟加拉灣制海權,收復安達曼群島,並派出強有力的部隊從仰光登陸,南北夾擊,水陸並用,一鼓作氣,拿下仰光。第三步,在收復緬甸后,集結中、美、英聯軍主力揮師向東,收復泰國和越南,直達中國北部灣沿海;而此時中國軍隊再出動九個師,從滇越邊境向越南出擊,攻佔河內和海防港,最終奪回海南島、香港和廣州。在這一反攻計劃實施的過程中,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將分成兩路,向新幾內亞、新不列顛島以及西南太平洋上的其他島嶼發動全面攻擊,阻斷日軍的增援,徹底摧毀日軍在台灣和菲律賓的海軍能力。結局是:不僅在緬甸,包括整個東南亞以及南中國,日本人將被殲滅殆盡,盟軍的旗幟高高飄揚。
―、確保西南方面現在佔領地區。但緬甸方面需要確保要地,定為怒江以西、密支那、甘馬因、加里瓦、甘高、若開一線
(二十八)東京路沿線,應利用森林、房屋,設置醫院及醫療所收容傷病官兵。
一九四二年,中國遠征軍部隊退入印度后,史迪威向蔣介石呈送了一份《在印度組織訓練中國軍隊計劃書》。史迪威表示,通往中國的運輸線路已被日軍切斷,今後美國的武器裝備很難運進中國,建議精選十萬中國官兵分批空運到印度,讓他們在那裡接受美軍教官的訓練。訓練規模應該能夠組成兩個軍六個師,再加上一個步兵師和六個傘兵營的預備隊以及若干的炮兵和坦克部隊。在印度,還可以輪訓空運來的中國軍隊軍官,這些軍官回國后將作為教官訓練國內更多的士兵。史迪威的訓練計劃得到蔣介石的批准,蔣介石指示先空運五萬官兵去印度接受訓練,並任命史迪威和羅卓英為中國駐印軍的正、副總指揮。
真正全面接受美式軍事訓練的中國軍隊當屬駐印軍。
作戰指導方針
只要下決心乾的事,美國人的求真務實與堅持不懈令中國人十分驚訝。無論英國人為緬北作戰設置多少障礙,史迪威反攻緬甸的決心始終毫不動搖。美國軍方對史迪威提出的各種要求——除了不能派遣陸軍部隊參戰外——幾乎都是有求必應。史迪威認為,如果中國駐印軍要從利多攻入緬甸,就必須修築一條從印度邊境穿越緬北的高山峽谷、原始森林以及縱橫交錯的湍急河流直通密支那和八莫的公路,並同時鋪設一條可供機械化裝備使用的輸油管線。英國人的第一反應是:在這樣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修出一條公路,其難度猶如架著梯子登天,史迪威不是異想天開就是精神錯亂了。但美國陸軍部認為,史迪威非常高瞻遠矚,這樣一條公路對中、緬、印戰場乃至整個東南亞戰場只有好處。於是,立即派遣安魯遜准將和皮克准將率領美國航空工程團和機械化工兵團,帶著大批的施工機械浩浩蕩蕩地抵達了印度。史迪威把這六千多美軍工兵與中國駐印軍的工兵團合編成一支中美聯合工兵部隊,由中緬印戰區美軍後勤供應總司令惠勒少將統一指揮。美國人的雷厲風行讓英國人十分尷尬,英國人不得不出錢為中美聯合工兵部隊招募了一些印度和尼泊爾勞工。
只是,新編第二十二師又傷亡了七百余名官兵。
這是「安納吉姆計劃」的最後定案。
他得到了蔣介石給他增援一個師的承諾,但蔣介石對從滇西出兵反應冷淡。
(四)軍集中后,應分遣有力一部至葡萄附近,掃蕩該地區以南及孫布拉蚌附近之敵,並與滇西兵團聯絡。
瓦魯班日軍殘敵土崩瓦解,遺屍七百七十五具后潰散。
「安納吉姆計劃」正是中國人所期望的。
蔣介石早就預料到這一局面肯定會發生。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國單獨抗擊日本侵略的局面結束,中國人對利用盟國的軍事力量在亞洲結束戰爭寄予厚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蔣介石發現美英秉承的「先歐后亞」的戰略無法改變,對日作戰始終被美英置於次要地位,中國戰場在羅斯福和丘吉爾那裡只是一個泄洪區——利用中國牽制並拖住日軍,把日軍這股渾濁的洪水攔蓄在中國戰場上——因此,美英對中國的所有援助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能讓這個「泄洪區」的大壩垮了。對此,蔣介石的基本立場是:如果反攻緬甸,中、美、英須一起作戰。中國軍隊在一九四二年第一次入緬時已有血的教訓,決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韋維爾通知史迪威:英軍將用三個師組成一條防線以保衛印度,對於反攻緬甸的作戰不能給出任何承諾。
孟關和瓦魯班之戰,中國駐印軍以僅兩師兵力,擊傷日軍四千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僅裝滿炮彈的倉庫就有五個。盟軍東南亞戰區總司令、英國皇家海軍中將蒙巴頓勛爵在史迪威的陪同下,從印度飛抵孟關和瓦魯班視察,在遍地被打壞的日軍坦克、火炮、汽車以及堆積如山的戰利品面前,蒙巴頓同樣對中國官兵的作戰能力感到「愕然」。
除了不能將兵力派往緬甸外,美國人沒提出反對意見。
史迪威策劃的緬北作戰,似乎一切都已準備就緒,但無論從哪個方面看,能否取勝還是令人生疑:面對緬甸境內多達數個師團的日軍,英軍雖然號稱有六個師,可沒有主動作戰的慾望,能參戰的只有一支歸史迪威指揮的特種部隊;中國駐印軍雖然士氣高漲,可目前僅有兩個師,按照每師滿員一萬二千人計,與英軍加起來總兵力不過四萬。史迪威原指望馬歇爾給他派來兩到三個陸軍師,可馬歇爾只給他派來一支番號為「美國陸軍第五三〇七團」的小部隊。即使是這支小部隊,也不是美軍的正規軍,而是由三千多名志願者組成的民間武裝。美國兵厭惡地說,這個團的名字聽起來就像洛杉磯街道上的一個通訊處!這群志願者將自己部隊的戰場代號定為「搶劫者」,從代號就能看出他們不過是一群追求人生冒險的狂熱分子。史迪威一直期望有一支能夠「解決問題」的美軍,而「第五三〇七團」的三個營中,居然有大量駐紮在特立明達的第三十三師的步兵——第三十三師被認為是美國陸軍中的垃圾場,專門放置種種不合格和智力低下的人。正如他們的一位軍官所說,「他們來參加『搶劫者』突擊隊,只是從如下意義上說是志願者,即『這些人只要能離開特立明達,什麼事都願意干。』」更令史迪威惱怒的是,就是這樣一支部隊,馬歇爾還應英國人的請求,把它交給了指揮著由英軍和山民共同組成的「欽迪克遠程突擊隊」的英軍准將溫格特。
第四,兵團部署
蔣介石複電羅斯福,闡述了中國遠征軍不能立即出兵的理由,其中一條竟然是國民政府要防備「布爾什維克」:
(十九)左縱隊(軍主力)沿東京路由新平洋向孟拱前進。
一九四三年十月,隨著中美聯合工兵部隊即將向日軍據守的新平洋推進,急需更大的掩護兵力。重慶軍事委員會和盟軍聯合參謀部緩商后,決定中國駐印軍于年底向緬甸發動反攻。
蘭姆伽兵營的軍事訓練一開始,中國方面以每次數百人的規模向印度空運中國官兵。由於每個人都要經過美國軍醫的體檢,而中國人普遍營養不良,導致按照美國的標準幾乎都不合格,降低標準之後還是有不少人被淘汰,最終被空運至印度的中國官兵不足四萬。這些被挑選出來的中國青年,在異國他鄉開始了特殊的生命歷程。美軍教官的訓練方式與中國軍隊完全不同。美國人把訓練場當工廠,把士兵當原料,分工細緻,要求嚴格,用最簡單的、最實用的方式將每個士兵迅速地加工成合格產品。隊列、操槍等形式上的動作適可而止;長官檢閱和升國旗時身體站直就可以了;因為有強大的炮兵、工兵和航空兵,美軍不重視挖戰壕、修掩體等土工作業,更不搞中國軍隊熱衷的夜戰,因為美國人晚上基本不打仗。美軍教官只是在戰術、武器使用和技術性很強的專業上進行強化教學。由於語言障礙,美軍的教學基本上靠示範,而中國人善於模仿的天賦令美國人驚訝不已:「從來沒有見過機器的鄉下農民,一個星期就學會了使用手榴彈和機槍,並且興緻勃勃地學習操作戰的電話和電台。後來的作戰中,一些個人受到嘉獎,這是中國士兵第一次受到嘉獎。」
十月,陳誠因病辭去遠征軍司令長官職務,軍事委員會任命衛立煌為司令長官。此時滇西地區的中國軍隊經過整訓,面貌一新。每個軍轄二至三個師,每個師編製為一萬三千餘人,儘管仍然缺額,但基本各師都保持著八千兵力。軍直屬部隊有炮兵團或炮兵營,還有輜重營、工兵營、通信營、戰防炮營、特務營和搜索營。最為重要的是,美式武器使得作戰火力明顯加強:每個軍擁有一個榴彈炮營,每個師擁有一個山炮營,每個步兵團擁有一個戰防炮連,每個營擁有一個火箭筒排。士兵使用的單兵武器也全是美式步槍或卡賓槍,威力強勁但外形小巧的美式手雷得到了中國士兵的普遍喜愛。
可是,美國的軍人們——包括史迪威在內——完全是從純軍事角度考慮問題的,他們關心的不是政客們的勾心鬥角,而是如何減輕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壓力,同時為進攻日本本土進行富有成效的準備。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認為:「只要我們的空軍力量打擊了日本,日本就會向我們反撲,那時保護機場的任務就得依靠中國軍隊」,因此美國必須支持中國戰場,而目前支持中國的最便捷的途徑就是重新打通滇緬公路。「這是要考慮的最嚴肅的問題」。即使「未來增強空軍對日本的出擊」,也「需要中國地面部隊配合」,中國戰場無論如何不能垮。如果不打通滇緬公路,僅僅依靠「駝峰航線」,很難說中國戰場能撐到一九四五年底。出於對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利益的考慮,羅斯福的態度悄然發生了改變。他私下向蔣介石表示,如果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緬甸反攻隨時可以開始,屆時不管英國人的態度如何,美國當鼎力相助,與中國軍隊並肩作戰。
堅布山是胡康河谷與孟拱河谷的分水嶺。位於胡康河谷最南端的山中隘口全長十六公里,北起丁高沙坎,南至沙杜渣,隘路兩側懸崖陡,森林密布,易守難攻。史迪威決定一鼓作氣拿下堅布山,把日軍徹底趕出胡康河谷,然後沖入孟拱直搗密支那。
開羅會議結束,當羅斯福和丘吉爾去德黑蘭會見斯大林時,丘吉爾得到了蘇聯在打敗希特勒后發動對日作戰的承諾,於是更加堅定了反對緬甸作戰的理由。丘吉爾認為,只要蘇聯出兵,日本必定崩潰,那時候緬甸不戰便可回到英國人手裡。因此,無論美國準備提供多少登陸艦船,英國人不但自己不參加緬甸作戰,更不準中國軍隊進入緬甸南部。
這位中國指揮官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覺得,既然這些士兵定能領到新軍服,讓他們把舊軍服穿走就是愚蠢,是浪費。部隊分成小隊從昆明乘飛機,都穿著短褲,唯一的行李就是防止嘔吐用的紙袋。好幾個人被凍死了。蘭姆伽的接應人員要求在飛機上放上棉衣,供每趟乘坐飛機的中國兵禦寒,但是中國當局認為沒有必要這麼做。人們到了印度下了飛機之後感到寒冷和暈機,但是坐在陽光下曬個把鐘頭,大都很快就恢復過來了。
一九四三年五月十二日至二十三日,羅斯福、丘吉爾以及他們的高級軍事幕僚在華盛頓舉行「三叉戟會議」。這一次,不但邀請了中國代表宋子文出席,還特別邀請了韋維爾、史迪威和陳納德列席。會議在討論「安納吉姆計劃」時再次爆發激烈的爭執:丘吉爾聲稱,讓日本人在緬甸待著吧!盟軍完全可以繞過緬甸,先「攻佔蘇門答臘的北端,作為進攻新加坡的第一步」;而中國方面態度強硬,表示如果英國人不但不出兵,還限制中國軍隊必須停止在曼德勒附近,反攻緬甸不但對中國戰場沒有任何幫助,還要讓中國官兵付出巨大的犧牲,中國絕對不幹。
第二,指導要領
而英國人卻被這一龐大的計劃嚇壞了。
美國人接著給了英國人一個台階:「美國將幫助補足登陸艦艇和海軍方面的缺乏,艦艇和海軍將從太平洋抽調。」九九藏書
(八)敵如以重兵來犯,軍應利用地形極力拒止而抑留之,俟友軍攻勢得手再勇猛前進,期與友軍包圍敵人而殲滅之。
在繳獲的日軍第十八師團的一份文件中,中國駐印軍官兵看到這樣一句話:「支那軍歸家心切,銳不可當。」這句話令他們淚水濕潤眼眶。身處異國他鄉兩年多,即使衝鋒陷陣的時候,打回祖國去與妻兒老小團聚的夢想依舊縈繞心頭。祖國越來越近,他們是那樣焦灼地盼望著走進家門擁抱白髮滿頭的母親和喜淚漣漣的妻子的那一刻,如果在這一刻成為現實之前他們還活著的話。
由於第一次指揮入緬作戰失敗,史迪威重新奪回緬甸的決心鋼鐵一般堅定。他的反攻設想是:利用美國運至印度的裝備,訓練中國陸軍的兩個軍,指揮他們由印度攻入緬甸;與此同時,保持在雲南西部的中國軍隊大舉入緬冊應,東西兩路夾擊,一舉打通中印公路。然後揮師向南打到仰光,把日本人趕下印度洋,收復緬甸全境。——「我堅信中國在戰略上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史迪威致電美國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要求至少給他派一個陸軍師來,「我認為美國不向這一地區派遣作戰部隊是犯了一個嚴重錯誤。」
美國人雖然對反攻緬甸態度積極,但基於「先歐后亞」的戰略必須首先顧及歐洲戰場,不可能派出足夠的部隊,特別是陸軍主力參加緬甸作戰,也不可能單獨承擔緬甸作戰期間所需全部軍事物資的供應。目前,美國人能做的是,派史迪威指揮中國軍隊,同時督促英國人趕快行動。
包括史迪威在內,美軍指揮官們沒有想到,他們一開始就犯了一個低級錯誤,那就是他們對當面日軍的動向並未掌握。史迪威和波德諾都認為,緬北日軍第十八師團和第五十六師團主力,依舊在中國雲南境內的騰衝、龍陵一帶,一一二團當面的日軍防禦鬆散且兵力薄弱。而實際情況是:日軍第十八師團已從中國雲南境內調回緬甸,且幾乎在駐印軍反攻命令下達的同時,接到了攻擊中國駐印軍的作戰命令——醞釀甚久的中國駐印軍反攻緬甸的作戰,竟然在兩軍迎頭對進的態勢中拉開了序幕。
中國駐印軍新一軍軍長鄭洞國致電重慶:
擔任正面攻擊的六十四團,其先頭部隊二營遭到日軍優勢兵力和猛烈炮火的三面圍攻,形勢數度危急,但該營官兵頑強作戰,不但頂住了日軍的攻擊,且令當面日軍漸感不支,遺留七十多具屍體後向南潰逃。戰鬥中六連連長高世欽陣亡。二日,六十六團切斷了孟關至般尼的公路,把增援孟關的日軍包圍在孟關以南。這股日軍拚死突圍,向二營阻擊陣地發射了大量燃燒彈。二營官兵一邊滅火,一邊組織火力對日軍實施攔截,將衝鋒的日軍大部殲滅在陣地前。日軍遺留下一百三十多具屍體后,殘部逃入密林。進入原始森林中迂迴前進的六十五團曾一度迷路,經過艱苦跋涉終於抵達般尼以北地區,協助六十六團圍奸增援孟關的殘敵。
因此,反攻緬甸的計劃始終在醞釀之中。
五連進入密林后槍聲驟起。
一月十九日,日軍發動了對英帕爾的進攻。第三十三師團突擊部隊很快將英軍第十七師包圍。英軍第二十三師奮力增援,被包圍的英軍部隊才得以突圍。但是,日軍第三十一師團渡過欽敦江后直趨科希馬,並向英帕爾的北部和東部迅速迂迴。科希馬是距英帕爾八十公里的一個小鎮,英軍第十四集團軍主力負責守衛英帕爾,防守科希馬的只有三個營。日軍第三十一師團切斷科希馬通往英帕爾的公路后,向科希馬發起攻擊,三個營的英軍且戰且退逃進了山裡,並呼叫飛機儘快給他們空投給養。
二、對下列地區的戰備,尤須優先儘快加強之。
一、確保並穩定西南要地,迅速加強戰備,主動地隨時隨地徹底粉碎敵人的進攻企圖,藉以摧毀敵人的戰鬥意志。
乙、對敵人主要攻勢的反擊作戰
在沒完沒了的苦雨的澆淋中,史迪威和中國駐印軍官兵得到了一個令他們振奮的消息:中國遠征軍從滇西出擊了。
向敵後迂迴的另一支部隊,是新編第三十八師一一三團以及美軍「第五三〇七團」。他們以一營為前鋒,團部和二、三營隨後,一路保持無線電聯絡,在缺水少糧的情況下,在峭壁密林中跋涉十四天,迂迴一百多公里,三月二十八日秘密渡過南高江,突然出現在日軍背後堅布山隘口南端重鎮沙杜渣附近,並開始迂迴攻擊距沙杜渣以南僅六公里的拉班。日軍第十八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獲悉后,大驚失色,急忙抽調部隊反擊,企圖打開退路。在日軍的反擊面前,美軍「第五三〇七團」一營支持不住向後撤退,中國駐印軍一團以三營增援美軍,一營固守拉班,二營則不顧一切地直接攻擊沙杜渣。此時,北面的新編第二十二師正向沙杜渣推進,與新編第三十八師形成南北夾擊態勢。日軍兩面受敵,後路已斷,軍心大亂,丟棄了大量的槍支彈藥向南潰逃,堅布山天險遂被中國駐印軍突破。
中國遠征軍的反擊炮聲在一條大江的岸邊隆隆響起。
英國人在「先歐后亞」的戰略上與美國人一致,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有自己的小九九。英國人普遍持有的觀點是:英國本土是戰爭的樞紐,確保本土安全最為重要,即使馬來亞、印度,乃至亞洲所有的殖民的全部丟失,只要保住本土,戰爭就可以堅持下去。因此,雖然他們為緬甸失守感到痛心,為日軍有可能攻擊印度感到擔憂,但仍秉持這樣一種應對方略:只要日本不主動進攻印度,英國就不用急於反攻緬甸。等到美國對日本實施大反攻,甚至等到美國兵踏上日本本土的那一刻,日本人自然也沒有力量守衛緬甸了,英國便可坐享其成地收復緬甸。所以,沒什麼理由讓英軍馬上就與日軍在緬甸拚命。同時,英國人始終不贊成把中國大陸當成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認為盟軍完全可以從海上給予日本毀滅性的打擊。
一九四三年十月,中國駐印軍新編第三十八師一一二團(欠迫擊炮、戰防炮、汽車、騾馬部隊)作為反攻緬甸的前鋒,以佔領打洛至大龍河與塔奈河的交匯點,掩護後續部隊進入野人山為任務,分成三路向指定目標前進:三營為右縱隊,目標拉家蘇髙地;團部和一營為中縱隊,直趨新平洋;二營為左縱隊,目標是新平洋以東的下老和寧邊。與此同時,日軍第十八師團搜索部隊和第五十六聯隊也從新平洋附近出發,在同一條小徑上向北推進。兩軍在雨季剛剛結束后的濕漉漉的緬北密林中撞上了。
對美國而言,緬甸的失守也干擾了美國「先歐后亞」的整體戰略。在與日本爭奪太平洋控制權的同時,美國人希望通往中國的運輸補給線暢通無阻,以保持住中國戰場對日軍的牽制,同時確保中國大陸未來作為攻擊日本本土的前進基地。
孟拱之戰擊斃日軍第五十三師團炮兵聯隊聯隊長高見量太郎大佐和第五十三師團第一二八聯隊第一大隊大隊長釘本昌利少佐等以下官兵三千四百餘人,俘虜日軍官兵四百三十人。
可是,沒過多久,這一方案被英國人否定了。
四月十一日,新編第三十八師一一二團開始了遠程迂迴。這是一次異常艱苦的行軍,沿途全是深山密林和懸崖絕壁,配屬的山炮連和運輸給養的騾馬因無法通行返回了,全團攜帶的糧食很快用盡,官兵們只能以野菜和芭蕉根充饑。二十日,一一二團抵達瓦蘭西北地區后,三營向曼平推進,切斷了由甘馬因和曼平兩地至瓦蘭的交通線。日軍第十八師團第一一四聯隊第一大隊發起反擊,三營苦戰數天,擊斃日軍二百餘人,陣地寸土未失。
馬歇爾回復的口氣相當強硬:如果中國不從滇西出兵進入緬甸,美國將停止向中國輸送租借法案物資,同時取消中國航空公司的空運租借法案合同,中國滇西部隊每個月經由「駝峰航線」運送的七百三十四噸物資也將停止供應。
中國駐印軍的反攻計劃是:
史迪威心情惡劣。
中國駐印軍官兵決心不顧雨季惡劣的氣候,繼續分道南下向甘馬因前進。
美軍上校布朗這樣說道:
英軍的危局對史迪威來講是災難性的。
廖耀湘的新編第二十二師也推進到新平洋。
中國駐印軍對堅布山發起了攻擊。
史迪威請求蔣介石儘快命令中國遠征軍出兵入緬。
在史迪威看來,中國人將局部利益置於全局利益之上的習性,導致了中國軍隊在戰場上的一次次軍事失利。比如側翼部隊每一次都不會竭盡全力援助正面受敵的友軍。但他認為中國軍隊的士兵吃苦耐勞,能夠接受並忍受長時間的奔襲、作戰以及飢餓、傷病,只要有好的將領,他們完全可與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抗衡。所以,史迪威堅決要求駐印軍「只要中國兵,不要中國軍官,尤其不要中國高級將領」,主張營以上軍官全部由美軍擔任。為此,專門從美國調來了三百多名軍官。史迪威的這一主張,立即受到中國方面的強烈抵制。蔣介石雖然大為光火,但為了緩和關係,同意撤銷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司令長官部,成立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由史迪威出任總指揮。可這還不能令史迪威滿足,他把調來的三百多名美軍軍官全部安排在駐印軍各級指揮部里,名義上是聯絡員,實際上控制著中國軍隊的指揮權。只要美軍聯絡員認為某個中國軍官不好,不經過任何人就可以把這名軍官撤職,直到這名軍官上了回國的飛機,中國軍隊的將領們才會知道。史迪威的參謀長波德諾將軍也是個中國通,還是個大國沙文主義觀念相當嚴重的人。他堅持中國駐印軍按照美軍的慣例由參謀長直接指揮部隊,中國的將領們認為這不符合中國軍隊的慣例。由此,史迪威認為所有的中國將領無不礙手礙腳。他千方百計地壓縮駐印軍軍級指揮部編製,以達到削弱軍長職權的目的。按照他的規定,軍部沒有任何直屬部隊,能做的事僅是管理軍容風紀。部隊的指揮、訓練、人事、財物等權力,全部集中在總指揮部。他還認為在他身邊的中國軍隊將領無不心懷叵測,總指揮部副參謀長溫鳴劍給國內軍政部發了一封電報,因為電文沒有經過史迪威審查,史迪威竟然不和重慶打招呼解除了溫鳴劍的職務,然後指派蘭姆伽兵營行政指揮官博金接替了副參謀長一職。此事在中國駐印軍中引起大嘩,嚴重激化了史迪威與中國軍方的矛盾。
五連當即與日軍短兵相接,廝殺持續一個小時后,日軍全部橫屍於密林中,五連連長江曉垣、排長劉治陣亡,活下來的士兵僅是幾名重傷者。——兩軍首次交戰,便是同歸於盡。儘管傷亡了一個連,二營依舊果敢地向前推進,一直抵近距日軍主陣地僅五十米的位置。當面日軍的炮兵陣地設置在大龍河南岸,晝夜不停地向二營猛烈炮擊以掩護步兵衝鋒,機槍連連長吳瑾陣亡,但二營堅守的小高地巋然不動。
(十八)右縱隊以步兵一團、山炮兵一營為基幹,由打洛經隆京向孟拱西側地區前進,並酌派一部掩護右側背之安全。
陳誠以昆明為基地,開始了對集結在雲南境內的中國軍隊的大規模培訓,計劃參加培訓的部隊共計三十二個師,預計訓練完成後編成二十四個新式攻擊師、兩箇舊式攻擊師和六個調整師,總兵力達四十一萬。為提高軍官的作戰素質並掌握美式裝備,蔣介石在昆明成立「軍事委員會駐滇幹部訓練團」並親任團長,訓練團先後舉辦了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和戰術等訓練班,訓練對象主要是部隊團以下的各級軍官。至一九四四年,先後有一萬多名軍官接受了訓練。而團以上軍官,則被分批空運到印度,接受美式軍事訓練。
毫無疑問,美軍秉承的建軍理念,在文化上對中國官兵影響極大。自覺守紀,遵守時間,講求效率,忠於職守,熱愛榮譽,愛護戰友,勇於犧牲和渴望勝利等品質,潛移默化地提升了中國官兵的基本素質。但是,也正是由於文化上的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人對中國人慣有的歧視,漸漸引發了雙方的矛盾衝突。兵是中國兵,統帥卻是美國人,史迪威在中國官兵心中是「皇上」派來的嚴酷的「監軍」,而中國官兵憎惡的「皇上」就是總在中國人面前擺出「施主」姿態的美國人。
(二十五)利多為兵站主地,應儲備糧株三個月份、彈藥三十基數及必要衛生材料。
就在中國駐印軍攻擊甘馬因之際,英國人又出了麻煩:英軍第七十七旅參謀迪克少校突然出現在新編第三十八師指揮部,說他們被日軍包圍后傷亡慘重,現在僅剩下不足五百人,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了。——英軍第七十七旅即是在緬北空降的部隊,他們認為甘馬因受到中國駐印軍的圍攻,日軍必定顧不上孟拱城,於是乘虛向孟拱城發動了進攻,誰知遇到從密支那增援而來的日軍第一二八聯隊,英軍第七十七旅被包圍在距孟拱城僅三公里處。
雖然史迪威將軍深入叢林,並聚精會神于作戰,對於目前良機認識之程度,不無可疑,但據余所得之情報,除非敵之增援部隊及時趕到,則第十八師團之殘敵,定為我軍所殲滅。敵之增援部隊,可能將現在雲南方面之第六十五師團中抽出一團赴援,蓋因有力之部隊,突現於卡道附近,使敵軍不敢抽調對利多方面之任何後備隊也。在阿拉坎及伊姆法爾兩線之劇烈戰鬥,暨挺進隊之向曼德勒及密支那間敵之交通線前進,可使敵軍陷於紛亂之狀態,並迫其退卻,同時予我軍以有利之機會。但我軍如不採取攻勢,則敵軍勢必死灰復燃。
三、預定:緬甸方面進行的主要作戰及作戰要領,大致確定如下。
可是,僅僅一個月後,英國人又提出了反對意見,理由仍然是沒有足夠的艦船:目前北非戰場幾乎佔用了英軍的全部艦船,根本不可能在緬甸對仰光實施兩棲登陸作戰。
「另一個陰天。我們坐著,感到消沉。第二十二師有五十七個連級軍官陣亡。在這種情況下,不能逼著第二十二師前進,也不能幫助他們。真是苦境。」史迪威懷疑廖耀湘和孫立人之所以攻擊不力,是得到了蔣介石的讓他們消極進攻的暗示,「孫和廖對軍事行動的指揮只能以大元帥(指蔣介石)要他們放慢步伐的秘密命令來解釋。」史迪威的猜疑,來自攻擊孟拱河谷前蔣介石給他發來的一封電報,電報說孟拱河谷「便於攻,也便於守」,似乎在暗示不要不惜一切地進攻,至少要謹慎些為好。史迪威向馬歇爾告狀,說中國駐印軍已拔除了日軍的核心據點,最重要的是已把日軍的士氣打垮,目前只要稍微努力作戰,便可以迅速拿下甘馬因。史迪威把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廖耀湘找來,問他是否接到了蔣介石消極進攻的命令。廖耀湘表示蔣介石確實與他直接通過電報,但蔣介石要求他對史迪威要絕對服從,「即使史迪威是錯誤的」。史迪威還是不放心,通過副總指揮赫恩將軍向宋美齡詢問蔣介石是否說過這樣的話。蔣介石直接給史迪威回了一封電報,其含糊其辭的措辭令史迪威的心情更加惡劣:「雖然我兌現時緬甸戰役的聯合行動不負責任,我希望我們不至於引起我們朋友和部隊的意外損失和失敗。這是為什麼我對薩爾溫地區總的局勢十分關心的原因。」
斯大林對日作戰的承諾,也改變了羅斯福的態度。羅斯福致電蔣介石說,由於歐洲將有一場大戰,美國不能供應足夠的登陸艦船到孟加拉灣,反攻緬甸作戰要麼按照「茶碟計劃」去打,要麼推遲到一九四五年底再說。——羅斯福也知道,如果斯大林說話算話,到了一九四五年底,日本在蘇聯的打擊下早就垮了,那時候也就沒有緬甸作戰這回事了。
日軍用攻佔英帕爾來挽救緬甸危局的企圖破滅了。
他不知道英國人給他造成的磨難還在後面。
(二十七)各部隊補給除利用汽車、馱馬及人力輸送外,並用飛機投擲。
被中國駐印軍從胡康河谷趕出來的日軍第十八師團殘部面臨的最大困境依舊是補給:「從去年十月末以來,接連五月連日同優勢敵軍殊死搏鬥的第十八師團官兵的疲勞和損失簡直慘極了。步兵中隊的兵力只剩下了五十名左右。」即使那些還活著的官兵,也是「上衣破爛,襯衣撕碎,露出脊背,褲子已不成形,大腿膝蓋露在外面,拖著透底的皮鞋,滿腳長著一層『叢林瘡』」。「本來計劃盡量使傷病員留在戰場上醫治,早日恢復,但戰場上缺乏衛生材料,連替代患者破舊軍服的大衣、毛毯都不夠,往後方輸送的大卡車更不能指望。第一線中隊的官兵,包括中隊長在內,一般不足三十人,甚至只有軍曹以下十數人者。即使這些人,幾乎也都是半病員狀態,可以說全都患有瘧疾和腳氣病」。
日軍第十八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已於中國駐印軍攻入孟關的前一天晚上帶領師團指揮部、第五十五聯隊和第五十六聯隊各一部,向孟關以南、秦諾以北的瓦魯班撤退,而此時據守瓦魯班的是美軍「第五三〇七團」。這群美國志願者不但沒能對日軍實施阻擊,反而在日軍的攻擊下丟棄裝備,倉皇潰退,結果被日軍包圍了。史迪威聞訊后,急令孫立人的新編第三十八師火速派兵解救。孫立人派出的是一九四二年曾在仁安羌解救過英軍的一一三團。一一三團急行軍后抵達戰場,一舉擊潰了日軍,把那群驚慌失措的「美軍」解救出來並轉移到安全地帶。
日軍緬甸作戰計劃的要點是:
至此,在胡康河谷心臟部位孟關地區,中國駐印軍部隊全面控制了其外圍重要據點,對孟關形成了合圍態勢。
日軍佔領緬甸后,由於在太平洋島嶼作戰中接連失利,其東南亞戰略也隨之由進攻轉入防禦。實際上,從一九四三年起,日軍就一直在進行應對盟軍反攻緬甸的準備。其基本思路是:首先確保緬北佔領區,繼續阻斷中國的國際援助通道;其次是防止緬甸南部被盟軍攻佔;再其次是伺機攻擊印度。為此,日軍大本營專門成立了緬甸方面軍,任命河邊正三中將為方面軍司令官,下轄第十五軍、第五十五師團和方面軍直屬部隊。第五十五師團負責緬甸西南沿海的防禦,緬甸境內的防禦則由第十五軍承擔。
(七)軍攻擊前進時應與友軍密切聯繫,並對通敵各溪流小徑嚴防敵之滲入及擾亂,確保軍側背之安全。
中美聯合工兵部隊進入野人山區,在悶熱的叢林峽谷中砍伐樹木,開鑿山嶺,不顧毒蛇猛獸和螞蟥蚊蟲的襲擊,風雨無阻地艱苦作業。山體塌方和洪水暴發曾讓工程數次返工,但工兵作業依舊保持著每天推進一英里的高速,甚至還在這條公路上修建起數座可以通行中型坦克的堅固橋樑。美軍的築路部隊和油管鋪設部隊,官兵大多數是黑人,他們身強力壯,吃苦耐勞,一絲不苟,日夜勞作,毫無怨言,其極端的盡職盡責是中國官兵前所未見的,其作業能力超強的機械化程度同樣令中國官兵大開眼界。美軍黑人士兵操縱著重型築路機械,在叢林峽谷中披荊斬棘,所到之處無難不克,九*九*藏*書無堅不摧。一九四三年二月,這條起始於印度利多的公路,總長已鋪設了四十三英里,到達印度東北部邊境,即將進入緬甸北部。築路部隊官兵在這裏豎起一塊路標,上面寫著:「歡迎來緬甸,此路通向東京!」——中美聯合工兵部隊為反攻緬甸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也開創了人類戰爭史上的築路奇迹。
一一二團遠程迂迴解救美軍的同時,一一四團三營越過一一三團陣地,向孟拱河谷東岸日軍的一線抵抗陣地推進,於十七日與日軍遭遇。三營以九連正面攻擊,七連和八連兩翼迂迴。日軍在炮火支援下猛烈反攻,雙方混戰在一起。二十三日,一一二團將二營投入戰場,連續攻克了日軍數個地勢險要的據點,二營四連滲透到日軍陣地側后,日軍殘部倉皇逃竄。與此同時,一營則在密林中秘密奔襲,攻克拉吉和大龍陽,與奔襲至曼平附近的一一二團迂迴部隊取得了聯絡。
英國人以無法提供在緬甸南部進行兩棲作戰的艦船以及懷疑同盟國能否提供足夠的補給和醫療保障為由,拒絕任何承諾。甚至提出,如果必須由英軍登陸仰光,就要減少英國在歐洲戰場上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作戰任務。
史迪威執拗的試圖由他來完成對中國軍隊的改造,他不明白的是,「從根本上說,誰也不能違反統治者的意志來改造他的軍隊。不首先改造社會,就無法改造屬於其產物的軍隊」。
日軍第十八師團損失巨大,每個步兵中隊減員至不足六十人,且殘部疲憊不堪,驚魂未定。自中國駐印軍在胡康河谷開戰以來,盟軍方面發揮了高度機動作戰的優勢,不懼艱險,大胆穿插,日軍的側背常常受到出其不意的攻擊。加之制空權完全被盟軍掌握,缺乏空中偵察手段的日軍只能盲目抵抗,處於極其被動的態勢中,毫無還手之力。在瓦魯班僥倖逃脫的師團長田中新一,退守堅布山後緊急收容殘兵,並調來第四聯隊以及第二師團一部,集中起三十余門火炮,企圖依靠堅布山天險阻滯中國駐印軍的攻擊,爭取時間,等待增援。
(十五)各部隊前進間之防空自行處理,兵站及飛機場之防空由航空隊長負責。
羅斯福給蔣介石的回電更是強硬:如果中國不出兵緬甸,將再也得不到美國的武器支援。
史迪威的計劃顯然符合蔣介石的願望。蔣介石原本計劃讓撤退到印度的遠征軍部隊經西藏返回國內,但如果能在印度接受訓練並裝備美式武器,顯然比費時費力地回國要合算得多。更重要的是,美國人還承諾,在訓練和裝備駐印軍的同時,另以美式武器全面裝備國民黨軍的第二、第五、第六、第八、第十三、第五十三、第五十四、第七十一、第七十、第七十四、第七十九、第八十五、第九十四共計十三個軍。在蔣介石看來,這不但能全面提升素質低下、武器簡陋的中國軍隊的對日作戰能力,而且一旦哪天需要與共產黨一決勝負的時候,手中擁有十多個美械軍一定會勝券在握。
(十二)軍航空隊應搜索孟拱、密支那及卡薩、八莫方面之敵情,並妨害其行動。
英國人的擔心終於變成了現實。
三營營長陳耐寒指揮官兵奮力作戰,拉家蘇陣地前橫陳著上百具日軍的屍體,但陳營長和連長趙振華也先後陣亡。在臨干方面,日軍的一個大隊向三營的一個連猛攻七晝夜,該連官兵火力兇猛,意志頑強,重機槍手葉先貴和余元亨把機槍掩體築在被炮彈炸倒的大樹邊,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猛烈的機槍火力一次次把衝進鹿砦的日軍打得掉頭跑。戰鬥中,日軍大隊長田中勝、中隊長原良和吉五先後被打死,日軍付出近四百名士兵的生命后,仍舊沒有攻陷該連守衛的陣地。
英軍在緬北日軍後方的空降,雖然沒有取得預期的戰果和效應,但確實擾亂了日軍的後方,對中國駐印軍的反攻作戰起到了協同作用。
側背出現中國軍隊且後勤基地被毀,日軍急忙派第二師團第四聯隊和第五十三師團第一二八、第一五一聯隊各一部,攜帶重炮四門、山炮十六門和坦克五輛,前來對二團進行圍剿。—一二團轉為死守陣地,數日之內擊退日軍多次輪番進攻。六月二日,日軍的進攻達到十四次,陣地北端的一營三連官兵與蜂擁而上的日軍混戰在一起,連長周有良陣亡,一排官兵和日軍肉搏五小時后全部殉國,但一一二團的陣地巋然不動。
一九四三年一月十四日至二十三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以及他們的高級軍事幕僚,在北非摩洛哥舉行討論今後戰爭總體戰略的卡薩布蘭卡會議。由於歐洲戰場局面大好,對日作戰便被列入會議議程,而反攻緬甸是需要討論的重要事項。可是,討論亞洲地區的對日作戰問題,竟然沒有邀請中國參加,雖然話題總是圍繞著中國。此時,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打得艱苦,與日軍進行的殘酷島嶼爭奪戰令美軍傷亡嚴重。所以,美國人認為,利用中國巨大的人力資源來對付日本是最有效的辦法,中國戰場的前景與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前景是無法分割的。美國人堅決要求儘快實施「安納吉姆計劃」。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歐內斯特·金說:「在歐洲戰場,從地理位置和人力資源方面來看,俄國處於最有利的地位對付德國;在太平洋,中國和日本有類似的關係。我們的基本政冊應是為俄國和中國的人力資源提供必要的裝備,使他們能夠作戰」。而反攻緬甸,打通中印陸上交通線,正是「朝著這個方向採取的一個重要步驟」。美國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更是強調,英軍必須與中國軍隊聯合進攻以牽制日軍。如果英國人不這樣做,不但是太平洋戰場的災難,也會斷送歐洲第一的戰略。同時他認為,反攻緬甸並打通進入中國的通道,便於日後集結空中力量打擊日本本土,因為「從澳大利亞向北伸展的一系列島嶼來進攻日本,遠比從中國為基地攻擊日本困難得多」。美國人敦促英國人發動緬甸戰役的最終理由是: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不打誰來打?
在過去兩年反覆商討反攻緬甸的過程中,蔣介石曾多次警告羅斯福、丘吉爾和史迪威:反攻緬甸的作戰,中國軍趴必須和英美主力部隊聯合,特別是英國應派出有力部隊在緬甸南部實施兩棲登陸作戰。不然的話,只要日軍發動反擊,緬甸戰局將立即惡化。果然,儘管美國人在空軍支援上很出力,但地面部隊只派來了那個「搶劫者」;而英軍根本沒有發動兩棲作戰,英軍于這一期間發動的攻擊,與其說是在協助反攻緬甸,不如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補給線。所謂的反攻緬甸,實際上仍是中國軍隊在獨立作戰。現在,英國人要求中國軍隊入緬參戰解救其危機,說好聽了是請求中國方面幫助,實際上還是一種居高臨下的脅迫。
三月十日,新編第二十二師六十四團帶著一個炮兵營,一路上與阻擊他們的日軍連續發生戰鬥,但日軍是從瓦魯班退下來的殘部,毫無鬥志,六十四團很快就突進到丁高沙坎(今丁高瑟坎)。同時,六十六團也掃蕩了叢林里的日軍殘兵,推進到丁高沙坎西側。十五日,六十四團向丁高沙坎攻擊,一經接戰日軍就倉皇撤退,六十四團佔領了堅布山隘口的北端。接著,六十四團在隘路以東陡峭的山崖密林中開路前進,奮力向日軍的側背迂迴;六十六團在炮兵營和坦克營的配合下,沿著隘路發動正面攻擊。守衛隘路的日軍至少有兩個步兵大隊,在山炮、重炮和速射炮的支持下,憑藉險峻地形頑強抵抗。但複雜的地形令雙方火力都得不到有效發揮,只能在隘路兩側的叢林里短兵相接。混戰一直持續到十九日,當面日軍開始動搖,而六十四團的迂迴成功令日軍的作戰意志最後崩潰,殘部開始向後潰逃。六十六團抓住戰機猛烈追擊,一舉攻佔整個堅布山隞路。此戰,新編第二十二師傷亡一百九十一人,擊斃日軍七百人以上,僅在隘路上就清點出日軍遺體四百多具。
十二月,史迪威回來了。
孫立人的部隊還在攻擊甘馬因,但迪克少校聲稱,如果二十四小時之內他們得不到解救,就只能放棄對孟拱城的攻擊而撤退到山裡。孫立人師長認為,如果攻擊孟拱城的英軍潰敗,將危及孟拱城前線整體戰局。於是命令一一四團強渡孟拱河,向孟拱城急行軍,一部解救英軍,主力攻佔孟拱城南的日軍據點,切斷鐵路和公路后圍攻孟拱,既不能讓英軍散了伙,更不能讓日軍跑了。
(二十)軍直屬部隊隨左縱隊前進。
空運至葡萄,掃蕩該地區以南及孫布拉蚌之敵後,即向密支那前進。
中國駐印軍反攻作戰開始后,為冊應緬北作戰,英軍出動第十五軍,在「噴火式」戰鬥機的支援下,沿著阿拉干海岸發起了一次攻擊。
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廖耀湘致電蔣介石報告甘馬因戰果,說兩年前被日軍趕進野人山遭受的苦難今天得以雪恥:
三、將作戰及防衛重點放在緬甸方面與重要資源要地,把治安的重點放在菲律賓。
我不能想象你的獲得美國裝備的「X」部隊(盟軍方面把史迪威指揮的駐印軍稱之為「X」部隊),不能前進以抗擊現時實力已空虛的日軍第五十六師團。在我看來,你的第七十一軍的一部分不再延遲立即進軍佔領騰衝一龍陵地區的時機已經成熟。在薩爾溫江上與你對峙的只是一個裝備不全的師。你向西進軍必然成功。為了利用這樣一個機會,在過去一年,我們曾經裝備並訓練你的「Y」部隊(盟軍方面把中國滇西遠征軍稱之為「Y」部隊)。如果不使用它們于共同事業,我們空運裝備並提供教練人員的最勤奮最廣泛的努力就沒有道理了。
突然,戰場上傳來向縱深穿插的美軍「第五三〇七團」二營被日軍包圍的消息,率領該部的梅里爾准將緊急派聯絡參謀乘小型聯絡飛機趕到新編第三十八師師部求救。孫立人師長立即派一一二團一營星夜馳援。一營官兵再次翻越絕壁密林,當他們突然出現在美國人面前時,被解救的美國人驚訝不已。梅里爾准將給孫師長發電說,增援的中國部隊竟能通過地圖上都沒有標出的絕壁神速趕到,足見士氣旺盛,精力超人,訓練有素。他本人異常欽佩,能夠和中國軍隊並肩作戰令他感到榮耀。
甲、補給線位於受敵機威脅的海面方面,如緬甸和班達(安達曼)海方面。
中國駐印軍從印度東北部向緬甸實施反攻的路線,則是沿著野人山中的胡康河谷一直向東南方向打下去,攻佔沿途日軍佔領的新平洋、于邦、打洛(今德羅)和孟關等一系列堅固據點,然後繼續向東南方向推進,直搗接近中國雲南西部邊境的重鎮密支那。
……七年的抗戰,消耗了中國的物質和軍事力量到了如此程度,如果堅持要她做超過她能力的事,勢將招致災難,其後果將不僅嚴重影響雲南、四川,並且也將嚴重影響中國戰區的整個局勢。倘若此事發生,日軍將侵入雲南及四川,新疆的叛亂及共產黨在山西的活動將出現新局面以推進他們布爾什維克化這個國家的計劃,因而我們的政府在全球戰爭中將處於不能盡其本分的地位,而盟國在遠東將會失去對抗日本的作戰基地。由於這些原因,並念念不忘我們對盟國的義務及我們對自己的責任,我認為只要我們的防禦線沒有適當地加強,我們的主要兵力不可能從雲南發動攻勢。
(十四)掩護隊應努力搜索當面之敵情,並妨害其行動。
但是,此刻史迪威遠在中國重慶,前線指揮權在駐印軍參謀長波德諾手裡。這個傲慢的美國人,戰前認為胡康河谷地帶沒有日軍主力,在前鋒部隊已經與日軍接戰的情況下,仍然輕信美軍聯絡員的電報,認為大龍河和塔奈河沿岸不過分佈著一些日軍的據點,每個據點里只有一兩個日軍指揮著幾十個緬甸兵以及當地土著。無論前線如何向他報告說「當面都是地道的日本人」,他就是不相信,堅決拒絕新編第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率領主力和炮兵向前增援的請求,而在遙遠的後方異想天開地下達了一一二團保持現陣地等待調整的命令。——中國駐印軍向日軍實施攻擊的大好戰機,就這樣耽誤了整整一個月。
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一日,日軍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到達甘馬因,會見了從前線趕來的第十八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在了解了第十八師團的戰況和處境后,河邊正三叮囑田中新一:第一,「太平洋戰爭全面戰況不容樂觀,將來令人感到悲運重重」;第二,第十五軍的英帕爾作戰已得到大本營認可,此戰的利害得失還「不能立即作出判斷」,只有盡全力爭取一個好的戰果;第三,由於第十五軍主力將致力於英帕爾作戰,與「第十八師團的作戰地帶已被隔絕」,因此緬北方向的作戰只能是交給第十八師團了。
這是英軍在亞洲戰場上對日作戰的首次勝利。
孟拱城的攻佔,標志著孟拱河谷作戰結束。
在新編第二十二師攻擊孟關的同時,新編第三十八師向塔奈河、南比河右岸的日軍發動了凌厲攻勢,於三月二日攻佔拉曼渣卡和瓦卡道一線,把塔宛河以北的日軍全部肅清,有力支援了新編第二十二師攻擊孟關的作戰。
中國駐印軍調整了部署:新編第二十二師六十五團配屬六十六團三營繼續沿公路向前攻擊,六十四團在公路以西向沙遜山前進,冊應正面作戰。四月二十日,六十五團二營越過瓦拉河,與六十六團三營的一個連一起,跟隨坦克一營向南推進。二十五日,攻擊部隊擊潰日軍的層層阻擊,推進到英開塘以北地帶時,遭到日軍的猛烈反撲,兩軍進行了近距離的手榴彈戰和白刃戰後形成對峙。二十七日,新編第二十二師的兩個團聯合再次向當面日軍實施攻擊,但進展緩慢。六十六團三營從各連抽出三十名精壯士兵編成突擊隊,由排長姜有霖帶領,在強大火力的掩護下強行衝鋒,當面日軍仍舊堅守不退。二十九日,六十五團二營五連和坦克營一起衝鋒,天氣陰沉,中美聯合空軍無法起飛助戰,五連在日軍的火力攔截下傷亡慘重,五連連長李紀元陣亡,攻擊再度受挫。五月二日,六十五團在北、六十四團在西南、六十六團三營在東北,中國駐印軍官兵向日軍發起三面攻擊,但仍舊久攻不下。
……日本人在緬甸得手后不久,美國就開闢了一條飛越喜馬拉雅山駝峰的空中航線,在難以想象的困難條件下,冒著風險開始向中國西部空運物資。但駝峰航線僅僅是一項應急措施。眾所周知,根本的解決辦法在於開闢一條突破日本封鎖的道路,使足夠裝備全軍的物資從陸路或水上得以發運。緬甸看起來是一個理所當然的起始點,因此在史迪威的參謀部里,收復緬甸成為一個使人著迷的話題,一個發自內心又令人嚮往的目標。
無論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都心知肚明,英國人最大的心結他們無法明確說出口,那就是防止中國軍隊深入緬甸,即使目的是為英屬緬甸驅逐日本人。英國人的擔心是:中國和緬甸是鄰國,歷史上往來密切,現在緬甸正在興起反對殖民的獨立運動,一旦中國軍隊深入緬甸境內,很可能和緬甸人一起不僅打日本人也打英國人,那時候中國就可以取代英國成為緬甸殖民地的主人了。——英國人不知道中國人有句俗語叫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擔任沿公路正面進攻的新編第二十二師六十四團,在英開塘以南的馬拉高附近與日軍陷入苦戰。日軍陣地前地形開闊,機槍火力極其兇猛。二營六連攻佔日軍陣地大部后,日軍退守陣地一角頑強抵抗。一營在坦克的配合下加入了戰鬥,但無進展。三營上來接替一營,一營叢山地向日軍陣地側后迂迴,在懸崖上攀爬了兩天,才抵達敵後的一個高地,並開始從側后實施攻擊,但即刻遭到日軍的圍攻。而此時正面進攻仍舊膠著,雙方都傷亡慘重。
為了說服蔣介石,蒙巴頓來到中國當面向蔣介石解釋。蔣介石再次強調:反攻作戰的勝敗不僅僅在陸地,必須擁有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才行,英國應該派遣強大的艦隊控制緬甸南部海面,阻截日軍的增援部隊。總之,反攻緬甸只有南北夾擊才有勝算。另外,要絕對保證對中國的空運始終維持在每月一萬噸的水平。蒙巴頓承諾,英國海軍的增援艦船不久就可抵達,盟軍每月為中國空運一萬噸的軍用物資不成問題。可是,會見結束后,蔣介石私下囑咐參謀總長何應欽,中國軍隊的出擊要謹慎從事,英美不控制孟加拉灣,不從緬甸南部配合夾擊,中國軍隊絕不出兵。
順頌
卡薩布蘭卡會議結束后,羅斯福派美國陸軍航空兵司令阿諾德將軍率領特別代表團飛赴中國,向蔣介石通報會議情況。代表團途經印度時,阿諾德和韋維爾、史迪威一起,就反攻緬甸計劃進行了詳細討論。之後,這份作戰計劃得到了蔣介石的同意。——蔣介石的條件是:每個月經喜馬拉雅航線運輸一萬噸的補給,至本年度十一月底支援中國五百架作戰飛機。
孟關是從北向南通往緬甸內地的樞紐,從新平洋往南的大道經過孟關才能抵達孟拱或密支那,因此這裏也是日軍第十八師團阻止中國駐印軍反攻緬甸的戰略重點。師團長田中新一集中了七個步兵大隊,並把師團司令部推進至此親自指揮作戰。在孟關的核心區域,日軍依據險要地形修築了大量工事,且配備了強大的防禦火力體系,僅炮兵就有兩個山炮大隊、一個重炮大隊和一個戰防炮大隊。
至少美國人對丘吉爾如此固執的原因明白無誤:「英國人並不希望看到中國在戰爭結束時,取得日本曾經擁有的那種強大地位。如果中國居於強大的地位,英國的旗幟就不能長期在香港上空飄揚了。」——就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而言,列強對待中國的一個原則始終如一,那就是決不能讓中國強大起來,因為中國一旦強大,列強在這個世界上的特殊權益就將受到質疑或者發生動搖。這一原則演變至今,便是列強世界流行的一個理論體系,叫作「中國威脅論」。
原來日軍早已埋伏在這裏。
面對英國人的訛詐,美國人發出了這樣的威脅:除非英軍實施反攻緬甸的作戰,否則「美國不得不遺憾地取消對歐洲戰場所承擔的義務」。
攻克孟關后,新編第二十二師南下追擊殘敵,坦克一營的坦克也沿著公路全速追擊。三月七日,中國駐印軍各部隊對瓦魯班形成合圍之勢。而此時,新編第三十八師一一三團二營已攻佔秦諾,瓦魯班日軍退路斷絕。
日軍戰史記載道:
九_九_藏_書在炮火的掩護下,六十四團二營首先突入孟關北關,與日軍展開巷戰。接著,六十六團三營也在孟關的西南與日軍展開了肉搏,並且最終突入西關,與六十四團二營在城內會合。晚上,守城日軍丟下八百多具屍體棄城南逃,胡康河谷的核心據點孟關被中國駐印軍攻克。
第三,搜索及防空防毒
以一部分精銳兵力確保國境線方面要線,主力大體集結于曼德勒——東吁(同古)公路周圍,隨時迅速對所需方面採取攻勢,各個擊破英印軍和重慶軍,尤其主要力求與英印軍決戰,將其殲滅在阿拉干山隘路口附近。為此,要注意整備和確保交通、城堡設施。此次作戰的時間預計在本年雨季結束(十月)以後,可用於緬甸的總兵力預定為六至七個師團。
(十)要請美空軍對緬北各要點盡量以轟炸摧毀,並配屬有力空軍協助本軍作戰。
此時是中國駐印軍擴大戰果的絕佳時機,因為日軍第十八師團主力尚未完全推進至此。史迪威的原定計劃是在緬甸下一個雨季到來之前,把當面日軍包圍在胡康河谷內予以殲滅,然後迅速南下奪取孟拱和密支那。那麼,新編第三十八師一一二團攻佔新平洋后,如果中國駐印軍迅速調集新編第三十八師主力、新編第二十二師全部以及炮兵、坦克等特種部隊,儘快對大龍河、塔奈河沿岸的日軍實施猛烈突擊,攻佔大龍河與塔奈河的交匯地孟關,把日軍壓縮在胡康河谷南端予以圍殲,便極有可能一舉奪取孟拱和密支那。——這是史迪威制敵的預先設想,如果得到實施則勝算極大。
(二十六)東京路為主要兵站線,除在沿線設置倉庫補給站及空運投擲場外,並須準備能逐漸向孟拱、卡薩方面推進。
科希馬的丟失,使距科希馬二十多公里的迪馬普爾受到嚴重威脅。
黃昏時刻,日軍漸漸不支,開始趁著昏暗天色向南潰退。中國官兵猛烈追擊,幾乎將日軍全殲。四日正午時分,中國駐印軍完全控制了英開塘。
日軍大本營、南方軍、緬甸方面軍和第三航空集團軍的高級幕僚們,於一九四三年六月在仰光緬甸方面軍司令部進行了一次圖上模擬推演。推演結果是:為完成緬甸北部和中部的防禦任務,必須急襲和摧毀盟軍的反攻基地英帕爾,至少要把防線推到英帕爾以西的山區,但前提是確保怒江以西和緬甸北部的戰線穩定。於是,日軍制訂了「烏號作戰」計劃,即在盟軍不從海上攻擊仰光的情況下,於一九四三年緬甸雨季過後進攻英帕爾。
日軍不但開始進攻英軍,且有攻入印度的態勢。
日軍防禦孟拱河谷的部署是:第十八師團第五十六聯隊和第一一四聯隊第三大隊,在孟拱河西岸沿公路進行縱深配置,以英開塘為主要據點阻擊中國駐印軍的正面攻擊;第十八師團第五十五聯隊、第五十六師團第一四六聯隊和第一一四聯隊一部,在江東防禦,以馬諾塘、高利、瓦蘭為主要據點;河谷中心地帶的甘馬因同時部署著重兵。
(二十二)軍與各部隊間之通信以有線電為主,無線電及飛機補助之。
史迪威立即批准了孫立人的作戰計劃。
二十四日,孫立人師長親自指揮一一四團對於邦發起攻擊。一個營從正面進攻,其餘部隊從左右兩翼強渡大龍河,包抄日軍的退路。火炮在怒號,新編第三十八師官兵跟隨炮火的延伸連續衝鋒,一波未成再上一波,直至衝進日軍陣地上的塹壕內開始肉搏戰。彭克立營長首先陣亡,接著連長許炳新也倒下了。連長湛茂棠帶領一排攻擊日軍的一座地堡時,因官兵傷亡嚴重受挫,跟上去的二排也傷亡殆盡,湛連長帶領三排最終將地堡攻佔,但他自己卻中彈倒下。一一四團攻擊時,一一二團一營從「李家寨」衝出,切斷了于邦兩側的日軍交通,封鎖了渡口,然後死死地把企圖增援的日軍擋在大龍河南岸。最後時刻,美軍的飛機猛烈轟炸,新編第三十八師的火炮同時轟擊,日軍的核心陣地如同被挖掘機鏟過一般崩塌,殘存的日軍無處躲藏,在密林和山谷里四處逃命時受到埋伏在外圍的中國官兵的捕殺。
在政治上,史迪威無疑是美國的代言人,他的第一要務是維護和擴大美國的在華利益,同時負責監督數額巨大的美援在中國的具體運用,防止用美國納稅人的錢採購的物資和裝備被中國軍政權力階層中飽私囊。一九四二年入緬作戰的失敗,令他決心用美國的裝備和中國的人力打回去。他對掌握中國反攻緬甸軍隊的指揮權抱有極大的渴望,而這一點恰是把權力當成第一要務的蔣介石、視兵權為命|根|子的中國軍隊將領不能容忍的。——史迪威與蔣介石和國民黨軍高級將領間的矛盾,無不起源於他對中國人固有的看法、他倔強而固執的性格、他不顧一切反攻緬甸的強硬意志。
英開塘一戰,中國陸軍和美國空軍首次實施了一次空地聯合攻擊作戰,顯示出各兵種協同作戰的巨大威力,也令日軍為之魂飛魄散。
第五,通訊
六月十六日,中國駐印軍對甘馬因的總攻開始。一一三團領到了緊急運到的橡皮艇和山炮煙幕彈,三營在炮火和煙幕彈的掩護下強行渡河成功,隨即攻佔了可以俯瞰甘馬因的六三七高地。日軍已經完全亂了方寸,紛紛往城內撤退,三營緊追不捨,跟著撤退的日軍衝進西南城區。到下午時分,中國官兵完全控制了甘馬因,傷亡慘重的日軍倉皇出逃,紛紛抱著原木跳進孟拱河,除了溺水而亡者外均被擊斃。日軍第十八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率領少部分官兵向南落荒而逃。
作戰指導要領
(一)令以第五十五師團為基幹的部隊儘速擊敗進攻若開正面之敵,大致進到布齊敦、孟都一線。
牟田口廉也的防區從中國境內的怒江向西,經過緬北的密支那、甘馬因(今加邁),直到緬甸中部的加里瓦和甘高,寬達一千多公里,在劃歸他指揮的第三十一、第十五師團尚未抵達時,現有的三個師團的兵力根本不夠用。牟田口廉也曾是攻佔新加坡時的日軍第十八師團師團長,該師團在日本陸軍中雖有善戰之名,但進入緬甸以來備嘗艱辛困苦:「太平洋戰局的不利,印度政治形勢的發展等,加上中將敢作敢為的性格,使他的作戰思想有了進一步的飛躍發展。」——牟田口廉也的「飛躍發展」,與其說是「敢作敢為」,不如說是破釜沉舟。他決定在盟軍反攻前搶先動手,而這一設想迎合了日軍高層因戰局全面惡化而急需擺脫焦灼的心理需求:「這種積極主張,引起了緬甸方面軍司令部和南方軍司令部的關心,並引起了大本營的注意,於是又喚起了進攻印度東部的潛在的心愿。」
日軍已經判斷出,中美部隊從緬甸北部發起的反攻,意在收復緬甸全境,可他們依舊把進攻印度東部的英帕爾,當成緬甸作戰的主要任務,為此再次向緬甸境內調入第二、第五十三師團以厚兵力,且把第十八師團在緬北的防禦任務僅僅規定為「保持持久態勢」。——日軍並不認為史迪威指揮的中國駐印軍能夠製造多大的麻煩,理由很筒單,中國駐印軍充其量只有兩個師,儘管這兩個師的作戰能力一反常態地令人「愕然」。
一九四三年二月,陳誠被任命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
二月二十一日,史迪威下達第十號作戰命令:新編第二十二師主力由腰班卡、拉征卡沿公路南下,從正面攻擊孟關;新編第三十八師主力渡過塔宛河,從孟關的側背協助攻擊;坦克一營和新編第二十二師的一個步兵營攻擊孟關東側並佔領大班,防止日軍逃跑;美軍「第五三〇七團」在新編第二十二師左翼前進,伺機攻擊秦諾北面的瓦魯班。
茲將拙見詳述電達閣下,望即令雲南方面之指揮官,協力同心,共赴此良好機會為幸。
左縱隊二營行至於邦附近的一個小高地時,突然發現密林里有一塊長六百多米、寬一百多米的林間空地,營長頓生警覺,立即命令部隊停止前進,同時命令五連向前搜索。
至三月四日,新編第二十二師已從三面包圍孟關,般尼的日軍因被牽制無法增援。
中國駐印軍的迅猛推進,令緬甸日軍的後方危機四伏,在英帕爾圍攻英軍的日軍第三十一師團也逐漸顯露出頹勢:出發時攜帶的糧食和彈藥消耗殆盡,制空權喪失后無法得到空中補給,地面運輸中跟隨師團推進的騾馬已大部分死掉,長時間的叢林行軍作戰令官兵病餓交加。本來準備在雨季之前解決戰鬥,但是雨季就要來臨,英軍不但沒有潰散的跡象,而且還發動了反擊。四月,英軍反攻科希馬,日軍死傷四千多人。五月,英軍的增援部隊已達一萬五千人,被日軍圍困的英軍四個師突破包圍圈,與增援部隊一起對日軍形成內外夾擊之勢。大英帝國強大的工業能力盡顯威力,大批的火炮、坦克和飛機源源不斷地抵達戰場,日軍被緊緊壓縮在狹窄的山谷里,曬一件衣服就可能招致重炮轟擊或飛機轟炸。日軍第十五軍司令官牟田口廉也孤注一擲發動反擊,結果苦戰一個月也未能向英帕爾前進一步,反而戰死了不少聯隊長和大隊長,各部隊的戰鬥力都下降到無法維持的地步。六月,日軍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請求南方軍司令部增援,可南方軍此時正在太平洋上苦戰,根本無暇顧及緬甸戰場。糧食和彈藥完全斷絕的日軍前線部隊反覆請求撤退,而牟田口廉也命令他們最後時刻用牙齒和靈魂作戰。第三十一師團師團長佐藤幸德忍無可忍,擅自下令部隊一直撤退到能得給養的地方為止。牟田口廉也聞訊大發雷霆,不但當即將佐藤幸德撤職,還連帶把第十五師團師團長山內正文和第三十三師團師團長柳田元三的職務也一併撤了。——在一次戰役中撤換所有的師團長,這在日本陸軍史上尚屬首次。由於日軍第三十一師團的撤退,英軍乘機全面突破日軍的防線,上千輛坦克、數百門重炮和大批軍用汽車沿著打開的公路湧入英帕爾戰場,迫使牟田口廉也不得不宣布終止「烏號作戰」,命令他的部隊全面撤退。撤退中的日軍潰不成軍,許多人因傷病飢餓而倒斃或自殺。擁有十萬余兵力的日軍第十五軍,此戰一共損失五萬多人,剩下的五萬人一半以上是傷病員,且幾乎將所有的武器都丟棄了。
中國駐印軍的坦克部隊表現神勇。此刻,他們在一個步兵營的協同下,穿越原始森林,高速度實施超越攻擊,先佔領了日軍一個來不及轉移的補給基地,繳獲一百多箱炮彈和大批子彈,以及可以供應新編第二十二師全師食用三天的糧食。然後,坦克轟隆隆地開到瓦魯班西北側,步兵們急忙在南比河上架設了簡易橋樑,坦克過河后發現一群日軍逃進路邊的密林里。坦克營營長趙振宇當即命令全營攻擊。日軍官兵沒料到中國駐印軍的坦克能夠通過崎嶇的山路、茂密的森林和大片的沼澤,如此之快地追到這裏,在猝不及防中頓時大亂。中國駐印軍的坦克對著驚慌失措的日軍橫衝直撞,頃刻間,日軍第十八師團作戰課課長石川中佐、經理部部長木村大佐、第五十六聯隊聯隊長山崎大佐、第七中隊中隊長原良大尉等四百五十多名日軍在鋼鐵履帶和機槍火力之下喪命。中國駐印軍的坦克還衝入了日軍第十八師團指揮部,繳獲司令部印章一枚、裝甲車兩輛和指揮車一輛,還有大量的重要文件。
到達戰場交戰後才搞清楚,敵軍原來是中國軍第三十八師一支勁旅,和第十八師團過去在中國大陸上接觸過的中國軍隊在素質上完全不同,因而大吃一驚。過去,日軍以一個營消滅中國軍一個師乃是家常便飯,尤其是這個在九州編成的師團,在中國戰場久經戰鬥,縱橫馳騁,同中國軍交戰最有自信。然而,此次在富昆的中國軍,無論是編製、裝備,還是戰術、訓練,都完全改變了面貌。儘管第五十六聯隊奮勇猛攻,敵軍圓形陣地在熾密的火力網和空軍的支援下毫不動搖,而我軍的損失卻不斷增加。敵軍雖已遭到了將近九百名的損失,卻仍頑強抵抗,堅守陣地,毫不退讓。於是立即向上級報告了這個情況,使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金錢、影響和職位是領導人唯一考慮的事情。陰謀詭計,欺騙出賣,虛假報道。索要他們能得到的任何東西;他們獨一無二的念頭是讓別人打仗;對他們的「英勇鬥爭」作虛假宣傳;「領袖們」對人民漠不關心……全然愚蠢無知的參謀機構,無力控制派系爭鬥,繼續壓迫民眾,拯救他們的唯一因素是老百姓的麻木服從。「知識分子」和富人們把他們寶貝的崽子送去美國,農家子弟離家去死……而我們則處於這樣一種位置:只能支持這個腐敗的政權並讚美其挂名首腦,那個英明的愛國者和戰士——「花生米」。
中國駐印軍的南進以及英軍的遠程空降,令日軍醒悟到在緬甸戰場上面對盟軍的優勢攻勢,單純防禦無濟於事。於是,斷然開始了預先策劃的「烏號作戰」,預定發動攻勢的時間在二月十一日——據說這是日本神武天皇即位之日——攻擊目標是英帕爾附近的英軍主力。
一九四三年五月,中國駐印軍新編第三十八師一一二團前進到野人山中,接替了一一四團掩護築路的任務。十月二十四日,根據既定作戰計劃,奉中國駐印軍參謀長兼緬北前線指揮官波德諾將軍的命令,作為駐印軍反攻緬甸前鋒的一一二團,從野人山中的唐家卡等地出發,向新平洋(今欣貝延)、大龍河和塔奈河一線攻擊前進。
一九四三年二月,中、美、英三方在印度的加爾各答召開高級軍事會議,中方與會代表是參謀總長何應欽和外交部部長宋子文。會議達成的最終作戰計劃是:一九四三年十一月至一九四四年五月為作戰期;英軍三個師由加里瓦出擊;中國駐印軍向胡康河谷出擊;滇西中國遠征軍向臘戍方向出擊;英國海軍封鎖仰光海岸,並攻佔緬甸西海岸的實兌和蘭里島,於一九四四年一月前佔領仰光。
勛祺
如果數萬英軍垮了,導致日軍攻進印度,不但通往中國唯一的運輸通道:「駝峰航線」很難確保,且中國駐印軍也會因為後勤補給線被截斷而陷於孤立。到那時,緬北反攻將功虧一簣,或許還要重蹈一九四二年緬甸作戰失敗的覆轍。
二十一日,史迪威和孫立人率領新編第三十八師主力,經過二十多天的艱苦行軍抵達前線,一一二團的危局得以結束。史迪威當即命令一一四團三營為右翼,從康道附近強渡大龍河,沿著塔奈河左岸向于邦以南的太白家攻擊;一一二團二營(欠第五連)為左翼,把下老的防禦交給一一三團三營后,秘密渡過大龍河,沿著河左岸的密林向太白家靠近;一一四團主力則在於邦的正面實施攻擊。史迪威決心在美國空軍的支援下,圍殲位於于邦的日軍。
(一)軍以協同友軍殲滅敵人之目的,於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中旬先向緬北進攻,奪取孟拱、密支那要點,然後經八莫向曼德勒前進,將敵壓迫於曼德勒附近地區,包圍而殲滅之。
甘馬因一戰,僅新編第二十二師就斃傷日軍五千人以上,清點出的日軍屍體達一千六百多具,同時還活捉了七十多名日軍官兵——屢經補充的日軍第十八師團,經過此戰已基本被中國駐印軍全殲。
日軍第三十三軍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將為挽救危局,開始向甘馬因大量調集部隊,企圖再次與中國駐印軍決一死戰。
此時,新編第二十二師和新編第三十八師都上來了,甘馬因的日軍已被緊緊包圍。
大雨如注,天地迷濛,河水洶湧,道路泥濘。一一四團官兵一夜強行軍來到孟拱河邊,冒險乘坐橡皮艇渡過湍急的濁流,當夜便把包圍英軍的日軍趕跑,然後開始攻擊孟拱城外的日軍陣地。孟拱城的日軍沒想到中國軍隊的行動如此迅速,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一一四團連續攻佔孟拱城外的數個據點后,迫使日軍全部退守孟拱城內。
此時傳來了中國遠征軍即將出征的消息。
中國駐印軍自進入孟拱河谷以來,殊死作戰四個月有餘,由堅布山口南端的沙杜猹向南推進了百余公里,基本上全殲了日軍第十八師團,重創日軍第二、第五十三、第五十六師團各一部。此戰後,甘馬因、孟拱至密支那的公路和鐵路暢通無阻,緬北反攻作戰徹底勝利的基礎已經奠定。
羅卓英在史迪威的一再要求下已被調回國內軍政部。
沒有美國人,英國人恐怕連本土都難以保住。
中國和美國在那段歷史中的關係微妙而奇特。
一九四四年一月九日,新編第二十二師六十五團和工兵營強渡塔奈河,在塔奈河左岸密林覆蓋的崎嶇山路上不斷擊潰日軍小股部隊的阻擊,前衛一營於十四日推進到百賊河北岸,發現日軍第五十五聯隊正在南岸集結。為了迅速攻佔打洛,六十五團決定先把該敵包圍殲滅。二十三日上午十一時,六十五團在炮火支持下發動了攻擊。數小時后,當面日軍支持不住,退守核心陣地。六十五團從三面強攻,逐漸縮小包圍圈,以驚人的勇敢抵近日軍進行近距離拼殺。戰至二十五日,日軍傷亡慘重,少數倖存者向南潰逃,第五十五聯隊岡田大隊的四百余名官兵全部橫屍在百賊河邊,無一生還。接著,六十五團乘勝前進,一路掃清殘敵,於三十一日上午攻佔打洛,日軍沿著塔奈河右岸河穀倉皇敗走。
(二)軍應于攻勢開始前集中於利多附近地區,俟利新(利多至新平洋)公路完成後,即向新平洋附近躍進。
一一二團團部被包圍時,負責護衛的只有一個特務排。陣地很快被日軍突破,團長陳鳴人幾經拼殺突圍而出,但駐團部的美軍中校聯絡員由於躲在掩體里不敢突圍被日軍俘虜。與團部一起行動的一營與日軍激戰多時,營長李克己率領的二連、機槍一連一部和迫擊炮連的一個排,被日軍包圍在叢林中一個長七百多米、寬二百多米的狹窄範圍內。不足一個營的中國官兵,身處險境卻顯示出驚人的沉著,他們利用從美國教官那裡學到的熱帶叢林作戰技能,迅速修築了八個具有典型美軍風格的野戰據點:每個據點派一個班防守,各據點之間可以用火力相互支援,陣地周圍設置了六道鹿砦,鹿砦邊埋設了大量的觸髮式手榴彈,形成一個環形防禦體系。主陣地北面有一棵直徑足有三米多的巨樹,粗壯的枝條覆蓋了數十平方米的地面,官兵們在樹上和樹下都架起機槍,交叉火力可以控制三百六十度的方向,而四周伸展的枝條上則掛滿了手榴彈。同時,哨兵在這棵巨樹上觀察敵情,日軍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因為天氣惡劣和地形限制,雖有空投但數量有限,中國官兵砍樹藤解決飲水和做飯問題,還研究出一套節省彈藥的辦法:日軍進攻的時候,他們躲在掩體里不出來,連警戒哨兵都不開槍,因為在熱帶叢林中超過五十米開槍就會被濃密的樹枝阻擋而徒然浪費彈藥。他們要等到日軍衝到二三十米的距離觸響鹿砦前的手榴彈時,樹上樹下的輕重武器才一起開火,手榴彈也投擲得相當準確,日軍傷亡慘重,數次進攻都被擊潰。營長李克己率領一營官兵,竟然在這個被日軍圍困的陣地上生存和戰鬥了近一個月。這塊雖然狹窄卻始終固若金湯的林中陣地,後來被稱為「李家寨」——這一地名頗有點天不怕的不怕佔山為王的豪氣。
(十七)左側支隊兵力約步兵兩團、山炮兵一營,由利多
孫立人的新編第三十八師控制了大龍河一線。
中、美、英三國對於反攻緬甸沒有分歧,但https://read.99csw.com在如何反攻以及何時反攻等具體問題上,雖經反覆磋商,始終爭執不休,以致反攻緬甸的計劃被拖延了將近兩年。拖延的根本原因,還是各國從不同的利益出發,並持有不同的戰略目的。
委員長鈞鑒:謹轉 羅斯福總統來電,呈候 鈞鑒
六月二十四日,炮兵上來了,一一四團在強大炮火的支援下對孟拱城發動總攻。激戰六小時攻入城區開始巷戰,到黃昏時分已佔領了大半個城區。入夜,殘存的日軍瘋狂反擊,雙方在殘垣斷壁間用手榴彈和刺刀拚死搏鬥。天亮了,仍有部分日軍在城西北角頑抗。二十五日上午,殘存日軍堅持不住,紛紛跑出城外跳河逃生,大部溺水而亡或被擊斃在河邊。
赫恩代呈
廖耀湘受命后,率領新編第二十二師由康道附近渡江,六十四團向東南直取拉征卡,六十五團攀登高達數千米的懸崖絕壁橫越托克山,與六十六團會合後攻佔了位於拉征卡西南方向的腰班卡。二十三日,中國官兵先後擊潰駐守腰班卡的日軍第五十六聯隊主力以及駐守拉征卡的第二大隊,完全佔領了這一地域。
這一個月,使得日軍第十八師團有時間向胡康河谷大舉增援,山炮兵第十八聯隊和獨立重炮兵第二十一大隊先後趕到,師團主力在大龍河附近全面展開后強渡大龍河,切斷了中國駐印軍一一二團的退路。——這時的一一二團反而被數倍於己的日軍包圍了。
羅斯福
在一一二團于敵後給日軍造成極大恐慌的同時,新編第三十八師一一四團披荊斬棘,經過大班等杳無人煙的地區,不分晝夜地潛行,於六月一日出其不意地攻佔了拉芒卡道,席捲了東、西瓦拉日軍各據點,切斷了卡南、納昌康以北日軍的交通線。然後沿著丹邦河繼續向南追擊逃敵,五日佔丹邦卡,六日佔大高和卡當,十五日前鋒一營前出到孟拱與密支那之間的交通要衝。一一三團掃清了當面殘敵向前推進,攻克納昌康,八日晚直抵孟拱河邊與甘馬因一水之隔的日軍重要據點支遵,斃敵二百餘人后將其佔領。甘馬因近在眼前,一一三團官兵急不可耐,試圖用竹筏強渡泛濫的孟拱河,河水兇猛,數次強渡均未成功。
史迪威多年前曾任美國駐華武官,他對中國政府官員、中國軍隊將領以及中國式的人際關係,既了如指掌又深惡痛絕。在他的心目中,蔣介石政權對中國百姓的苦難無動於衷,充斥於國民政府內部的是腐敗、無能和失職;而中國軍隊的多數將領為了一己私利隨時可以做出傷天害理之事:
為了安撫惱怒的蔣介石,羅斯福給蔣介石頒發了一枚最高榮譽軍團勳章。最高榮譽軍團勳章由華盛頓設立,是美國可以授予外國人的最高榮譽。蔣介石在勉強同意「荼碟計劃」的同時依舊強調:儘管中國確實有優厚的人力資源,但中國人的命也是命,緬甸作戰絕不是中國一家的事,美國應派遣強大的地面部隊參戰,而英軍必須控制孟加拉灣以及緬甸全境的制空權。
那條大江的名字叫怒江。
師團長置司令部于南比河渡河點南岸附近,指揮戰鬥;但於五日晨受到在飛機掩護下的優勢坦克攻擊。坦克逐步侵入師團司令部和長久聯隊中間。師團長抓住敵人行動的瞬息間隙,勇敢突破,好不容易到達瓦魯班。但敵坦克群似在尾追師團司令部,不久也出現在瓦魯班,與長久聯隊一部及獨立速射炮大隊之間展開激戰……敵逐漸縮小包圍圈。我師團主力在南比河與瓦魯班之間狹小地帶內失去行動自由,各地陷入混戰。師團長以長久部隊壓住敵人,企圖在此時間內,將相田部隊及其師團直轄部隊轉移到瓦魯班南方,順著大道向南方突破,但敵封鎖了大道,未能成功。
限本晚到。重慶。蔣委員長,侍從室主任林,何總長,商主任:六八二密。史迪威將軍本日突然下令,調副參謀長溫鳴劍為高參,委美人博金為副參謀長。查溫自到職以來,努力整頓,遇事力持大體,成繢斐然,竟為宵小所陷,全軍憤慨。假使必須更換,亦應報明中央明令處理,並仍以華人接替,方符中美合作之旨。自羅長官(羅卓英)奉調回國后,經半年之努力,中美關係已漸好轉,今竟有此不幸事件,則人無保障,勢必媚外圖存,軍隊紀綱如何維持,國家體制其何以堪,職雖極端忍耐,實無法維繫軍心,更何以言戰鬥。謹電鑒核,伏候鉤裁,職鄭洞國。
右縱隊的三營經過一晝夜的猛攻,佔領拉家蘇高地后,立即派出小分隊向打洛方向搜索和襲擊,努力保持著與日軍接觸的戰鬥態勢。中路的團部和一營攻克新平洋,繼續南下接近於邦。
廖耀湘根據史迪威的命令對部隊作了調整:六十六團附工兵一個排,在公路的西側穿過森林迂迴到敵後;六十四團主力沿公路一直向南對孟關進行壓迫;六十五團附工兵和炮兵各一個連,自腰班卡向東南方向攻擊,奪取般尼並切斷該地通往孟關的道路。
胡康河谷——日軍稱之為「富昆溪谷」——位於那加山之南,堅布山之北,庫芒山之西,三盤山之東,是緬甸北部東與中國、西與印度的接壤地帶,也是印度通往緬北密支那乃至中國雲南省的必經之地。胡康河谷由高山密林以及鑲嵌茌密林峽谷中的打洛和新平洋兩個小盆地組成,其間大龍河、塔宛河、塔奈河、打洛河以及無數條溪流縱橫交錯,樹木遮天蔽日,地面泥濘潮濕,谷間瘴氣瀰漫,林中毒蟲遍布。河谷的北端隘口,是印緬邊境處緬甸一側的克欽族小鎮新平洋,大龍河從小鎮東面的寧邊、下老和于邦流過,然後與東南方向的塔奈河交匯。由此向北,是通往印度利多的一條蜿蜒于那加山懸崖峭壁之上的小徑。——出擊的中國駐印軍,將沿著這條小徑前行,向南穿過堅布山溢口和孟拱河谷,抵達甘馬因以及位於滇緬公路上的重鎮孟拱。
英國決定實施縮小了的「安納吉姆計劃」,預定的戰役發動時間為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左右。
負責迂迴敵後的新編第三十八師一一二團,翻越高山峻岭,抵達西同附近,截斷了日軍後方的公路。該團在迂迴的沿途數次擊潰日軍的阻截,銳不可當,僅繳獲的日軍各種單兵武器就有千余件、子彈近萬發。他們還攻佔了日軍的一座倉庫,打進去才發規裏面存放著大量日軍喜歡的味精、醬油、乾菜和海帶。一一二團截斷的公路是日軍補給的生命線,日軍因此調集兵力向西同發動了輪番攻擊,兵力從中隊到大隊,最後甚至出動了整個聯隊,循環往複夜以繼日地實施攻擊。殘酷的敵後截擊戰令一一二團出現嚴重傷亡,連長和排長大多數或陣亡或負傷。但一一二團自開戰以來就沒丟過陣地,這次也不例外。上士班長陳應明獨自守一塊陣地。陳班長已經負傷,血流不止,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可他一個人用兩挺重機槍頑強阻敵,打退了日軍的多次衝鋒,直到增援部隊趕上來。由於傷勢嚴重,陳班長最終死在野戰醫院的手術台上。
但是,英國人剛一出手,日軍第五十五師團立即實施了代號為「哈號作戰」的反擊,把英軍第七師的三個旅和第五師的一個旅共計三千多人以及一百多輛坦克和一千多輛汽車包圍了。英軍以優勢坦克和火炮組成環形防禦圈,並得到優勢空軍的不間斷補給,沒有制空權的日軍補給困難,火炮也很少,加上英軍第十四集團軍司令官斯利姆急調三個步兵師增援,日軍反又處在了英軍包圍中。最後日軍彈藥耗盡,傷亡增加,不得不把部隊分成小股,在茂密的叢林中且戰且退。
于邦之戰,不過是不足一師兵力的中國軍隊發動的一場局部陣地攻堅戰,但這畢竟是中國駐印軍主力在反攻緬甸后與日軍強悍的第十八師團進行的第一次較量,中國官兵顯示出的與以往迥然不同的作戰能力令日軍十分「愕然」:
緬北情況已達緊張階段,此誠吾輩千載一時之機會,吾如不把握此良機,則或將陷於不利之逆境。貴國軍隊在利多路線重創日軍,使敵之兵員陣地及聲威均蒙重大損失,誠屬偉大之成就,史迪威指揮美軍有方;同時運用重大壓力,加於敵第十八師團,使其趨於崩潰,可稱一重要之勝利。英國軍隊在阿拉坎海岸,曾對企圖切斷英軍交通線之敵軍,予以重大之打擊,其中最重要之作戰,系以曾經特別訓練而有組織之美國空軍,輸送受高度訓練之英國遠程挺進隊,與美國工兵隊,深入敵後約一百六七十英里之卡道(卡薩印道)附近著陸,並獲得充分給養及大量高射炮、無線電偵察飛行器、交通工具、驅逐機隊及轟炸機隊之援助,故得穩固陣地,該飛行隊在一日之內,曾擊毀緬境敵機約百分之二十。該挺進隊之出現,對於利多路線敵軍(第十八師團)之補給線,予以意外之奇襲,並威脅雲南方面敵軍之補給線。
美英首腦最終達成了妥協:以奪取密支那、實兌和蘭里島為作戰目標,成立一個東南亞戰區盟軍統帥部,統帥部總司令是英國駐印度總督、英國皇家海軍中將蒙巴頓勛爵,副總司令是美國陸軍中將史迪威。——打仗以中國人為主,指揮權卻被美英瓜分了。
一九四二年中國遠征軍撤退時分成了兩部分:遠征軍主力撤回到雲南西部;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六百餘人以及孫立人的新編第三十八師四千餘人撤退到印緬交界處的英帕爾,杜聿明率領的第五軍軍部和新編第二十二師四千五百餘人撤退到印度東北部的迪布魯加爾(今迪布魯格爾)。由於日軍從緬北突入中國雲南邊境,重慶軍事委員會急調宋希濂的第十一集團軍填補雲南邊防。宋希濂的部隊炸斷怒江上的惠通橋后,中日兩軍隔著怒江天塹形成重兵對峙。這時候,蔣介石立即開始大規模地整編部隊:撤回來的第六十六軍新編第二十九師番號被撤銷,保留新編第二十八師番號,編入第七十一軍序列,同時把第七十一軍第三十六師改為獨立師,歸第十一集團軍直接指揮。撤回來的第六軍,取消其暫編第五十五師番號,余部編入第九十三師,在車裡、佛海一帶整訓並守備國境線;第五十四軍由昆明向邊境開進,歸宋希濂指揮。到一九四三年,在滇西方向,中國軍隊共計有第十一集團軍的八個師和第二十集團軍的四個師。
通往孟拱河谷的大門已經敞開。
五月三日,天氣終於晴朗,史迪威立即下令對英開塘的日軍展開陸空聯合進攻——只要空軍的戰機能起飛,日軍的災難就降臨了——美軍的三十六架轟炸機飛抵英開塘上空,輪番向日軍陣地實施俯衝轟炸。日軍缺少對空武器,更沒有戰機前來攔截,美軍飛行員隨意上下翻飛投下大量的重磅炸彈,或者超低空掠過日軍官兵的頭頂,機槍子彈驟雨般傾瀉而下。地面上,中國駐印軍的火炮集中向日軍陣地前沿轟擊,炮火延伸后,坦克一營的五十七輛坦克集團衝鋒,步兵簇擁著坦克殺聲震天。坦克和步兵突入日軍陣地后,日軍在輕重機槍的掩護下孤注一擲地發動反衝鋒,敵我犬牙交錯,一片混戰。但是,天上是美軍的飛機來回俯衝,地上駐印軍的大炮不停地轟擊,中國官兵膽力倍增,越戰越勇。
甲、若開附近反擊作戰
我們不得不通過一個耗子洞,還要一邊前進一邊繼續打洞。這個耗子洞就是三個河谷地帶:胡康谷地,其重點是叫做堅布本(堅布山)的山脊;第二條是通往南北鐵路幹線的孟拱谷地;第三條就是位於鐵路另一側、是緬甸中央走廊的開闊的伊洛瓦底江谷地。日軍在最北面的重要駐軍和空軍基地密支那,就位於孟拱谷地以南四十英里,在鐵路線和河流的一側;從密支那有一條公路向南,連接著通往中國境內的舊滇緬公路。指定北部戰區司令部所屬各部所走的道路是一條茂密的叢林小路,長滿枝藤,有的時候一小時只能前進一英里。這條路的兩邊是連綿的山脈,由於大雨的沖刷,山坡方向多變,這裡是世界上最難作戰的地方。
為了讓第十八師團支撐下去,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河邊正三多次向該師團調兵補充。除了從滇西調來的第六師團第一四六聯隊和從緬甸西南調來的第二師團第四聯隊外,還把方面軍預備部隊第五十三師團以及原來駐守緬甸南部的獨立混成第二十四旅團也調到了緬北地區。並於四月八日成立了以本多政材中將為司令官的第三十三軍,統轄第十八、第五十三、第五十六師團,全面負責緬北作戰。
孫立人率領的新編第三十八師以一一二團在左,一一三團在右,開始向日軍縱深迂迴前進,中國官兵長驅直入九十多公里,一路上遇到日軍據點就發起猛烈攻擊,幾乎每天都打下一個據點,被攻克的日軍第五十五聯隊的據點竟有三十多個。三月四日,一一三團抵進至孟關南側的瓦魯班附近,孫立人親率一一二團同時攻佔孟關東南面的于卡,逼近了瓦魯班以南的秦諾。
孟拱河谷是一個狹長的山間盆地,北起堅布山的出口沙杜渣,南至孟拱城,南北長約一百二十公里,東西寬僅十六公里,孟拱河縱貫其間蜿蜒注入伊洛瓦底江,順流可直下八莫。雨季時,盆地里河水泛濫,一片汪洋,到處是沒膝的泥濘。孟拱城位於河谷水陸交通中心,與東面的密支那和西面的甘馬因互成犄角,乃軍事戰略要地,依據孟拱河屏障易守難攻。
(二十三)軍與最高統帥部及友軍間通信聯絡以無線電為主,有線電及飛機補助之。
史迪威就這一計劃,與英印軍總司令韋維爾反覆磋商。韋維爾表示,英國的海空軍能否調來緬甸南部他說了不算,即使調來,能否控制孟加拉灣的制海權和制空權也不可預知。雖然現在讓英軍收復仰光是難以做到的,但他堅決拒絕中國軍隊南下仰光,要求中國軍隊推進到緬北的胡康河谷(又譯胡岡河谷)一帶就必須止步。——「他們不想要中國人參與收復緬甸,韋維爾說得很明白,不歡迎中國人。沒有地方,沒有運輸工具,沒有供應,或其他東西。」史迪威據理力爭的結果是:由他指揮中國駐印軍攻佔緬北的密支那和八莫,以便利用密支那機場,與從雲南邊境進入緬甸的中國軍隊取得聯絡。
由於公路被中國官兵封堵,潰敗下來的日軍逃不出去,白天便藏在密林里,晚上三五成群地抱著木頭從旁邊的河裡漂流逃命。中國官兵徹夜不眠地死盯著河面,只要發現河面上有漂浮物,就用輕重機槍掃射。連續數天,每天清晨都會發現河面漂著日軍的屍體。
此時的牟田口廉也並沒有把中國駐印軍放在眼裡,他認為由幾個美國人指揮的一群中國人對他的第十五軍無法構成嚴重威脅,僅用一個師團的兵力足以把他們封堵在野人山裡。
蔣介石將中國駐印軍新編第三十八、新編第二十二師合編為新一軍,由鄭洞國出任軍長,但部隊可以歸史迪威直接指揮。
(十六)森林及隘路內之防毒由重迫擊炮團(即化學兵團)擔任之。
(二十一)交通以東京路為主幹,其道路、橋樑之修綣由工兵團擔任之。
無論如何,必須抓緊攻擊,因為中美聯合突擊隊已接近密支那了。
一九四二年緬甸失守后,儘管滇緬公路被切斷了,抗戰中國的國際援助只能依靠運量有限的「駝峰航線」支撐,但英國人還是認為他們的損失最大。日軍佔領緬甸全境,直接威脅著印度東部,而印度是大英帝國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也是其在亞洲的核心軍事基地。丘吉爾擔心如果中國戰場崩潰,日軍至少能夠騰出十五至二十個師團進攻印度;一旦印度失守,日軍便可直趨中東控制印度洋,切斷盟軍的海上運輸線,在軍事上與德國相互呼應。到那時,英國人的末日也就來了。
新編第二十二師六十五團(欠一營)配屬六十四團三營和六十六團一營,在坦克一營和美軍航空隊的支援下,於三月三十日開始沿著公路向前攻擊。新編第三十八師一一三團攻擊東、西丁克林,一一四團越過丁克林向南迂迴,一一二團在左翼掩護。新編第二十二師六十五團和配屬部隊掃清沿途日軍小股部隊的阻擊,於四月四日開始對日軍主要據點瓦康實施攻擊。瓦康日軍據險防守,但抵擋不住中國駐印軍猛烈的炮火轟擊,紛紛潰退。瓦康一戰,中國駐印軍擊斃日軍三百九十四名,新編第二十二師付出了傷亡七百余名官兵的代價。左翼的新編第三十八師一一三團,於四月三日攻佔巴杜陽,然後繼續向西南方向推進,連續攻克了丁克林一線日軍的據點,沿公路防禦的日軍第五十六聯隊一部退守瓦拉渣,主力退守英開塘和沙遜山。孟拱河東岸的日軍第五十五聯隊一部退守丁克林東南山地,主力則位於高利、瓦蘭等地。日軍的兩個聯隊企圖利用險要地形和堅固工事阻擊中國駐印軍,並伺機反擊。
新編第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仔細分析了當前戰局:甘馬因日軍在外圍作戰中傷亡極大,其兵力都調到了第一線,後方肯定十分空虛;中美聯合突擊隊已接近密支那近郊,急需配合作戰;廖耀湘的新編第二十二師仍在馬拉高地區與日軍激戰。此時,如果能趁日軍增援甘馬因的部隊尚未完全抵達,一舉拿下甘馬因並南下孟拱,將是一個難得的戰機。為此,孫師長主動請纓:由他率領新編第三十八師向甘馬因敵後穿插,切斷日軍的後方補給線,協同正面的新編第二十二師對甘馬因實施夾擊。
至此,孟關外圍已全被中國駐印軍佔領,日軍第十八師團各部退守孟關核心據點。
被日軍佔領的緬甸,如同一個大楔子向南插在西邊的英屬印度和東面的中國之間。要想將日軍趕出緬甸的叢林地帶,並修建一條盤山公路,這就需要英國方面和中國方面的合作。史迪威的任務就是力勸、請求、威嚇以至乞求中英雙方——他對兩者並沒有真正的指揮權——組織戰鬥,立即收復緬甸北部,以打破日本的封鎖……從理論上講,中英雙方都肯定實施緬甸戰役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雙方又都不願提供作戰所需要的部隊。
敵軍細心的研究了我慣用的戰術,預先在陣地前布置了大量的障礙物,當我軍剛一接近突破該線時,猛然間重火器,特別是迫擊炮一齊集中射擊,使我軍的每次突擊都被粉碎。其迫擊炮中更包括有多數八十六毫米的重迫擊炮。熱帶森林內的戰鬥,原本是我軍的特長,但在障礙物和猛烈的迫擊炮火面前,則無法發揮威力。無論在哪一戰場,都是由於敵人逐次滲透到側背而被迫撤退。特別是敵機獨佔戰場上空,發揮強大威力,冰雹般的槍炮彈的低空射擊,經常出現戰況扭轉。
根據「烏號作戰」計劃,日軍第十五軍第五十九九藏書六師團和第十八師團一部,將首先在中國境內的怒江邊向中國遠征軍前哨部隊發動進攻,在佔領前進據點后,第十八師團主力立即返回緬北的密支那和孟拱地區,而後向西北方向的胡康河谷推進,對掩護盟軍築路部隊的中國駐印軍發起攻擊。
第二十二師自出戰以來,傷亡嚴重且久戰疲憊。師長廖耀湘增調剛剛抵達戰場的第五十師一四九團前往助戰,並採取迂迴穿插、分割包圍的戰術再次發動猛攻,於五月二十日包圍了馬拉高地區的日軍主力。在新編第二十二師堅持不懈的攻擊下,日軍陣地不斷被壓縮,終於在一個大雨傾盆之夜,日軍意志崩潰,在放棄陣地逃竄時受到中國官兵的追擊圍殲。
此時的英國人也在「助戰」。
(十一)軍作戰地域內之游擊隊應不斷擾亂敵之後方,冊應軍之攻擊。
新編第三十八師兵分三路向南推進:一一三團為左,一一四為右,一一二團為預備隊並沿著大龍河牽制當面日軍。一一四團為四團一月十二日渡過塔奈河,向日軍縱深實施迅猛穿插,連續拔除了日軍的一系列防禦據點。為把日軍主力吸引住,一一四團官兵在孟陽河附近藉助層層工事拚死防守日軍第五十五聯隊主力和第五十六聯隊一部,數日苦戰中擊斃日軍大隊長室禧大尉、中隊長大森文一中尉等官兵三百余名,但一一四團也付出了巨大代價,近百分之六十的尉官傷亡。一一四團的縱深穿插和頑強作戰,為一一三團迅速南下創造了有利戰機。一月十一日, 一一三團在寧邊附近成功偷渡大龍河,攻克數個日軍的據點後向太白家逼近。三營沿著塔奈河東進,迂迴至太白家左側;一營則沿著茂密的森林小徑邊掃雷邊前行,迂迴至太白家右側。三十日,一一三團部隊均抵達指定位置后,向太白家日軍守軍第五十六聯隊第二大隊發起攻擊。日軍憑藉堅固工事和複雜地形頑強抵抗,但最終無法抵擋中國官兵的衝擊,太白家的日軍被悉數全殲。在一一三團攻擊太白家期間,中路的一一二團二營配屬炮兵一個連,在密林中穿行至日軍的背後,出其不意地重創了第五十六聯隊第三大隊,於十六日攻佔甘卡。
三月一日,新編第二十二師各團開始行動。
(二)為便於確保若開,迅速修建陸上補給線道路;加強海上補給與掩護,增強城堡工事,整修航空基地。
關係緬北反攻勝負的最後戰機將稍縱即逝。
日軍第十五軍的戰鬥序列是: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將;所轄田中新一中將指揮的第十八師團,擔任緬甸北部的作戰任務;柳田元三中將指揮的第三十三師團,擔任緬甸中部的作戰任務;松山祐三中將指揮的第五十六師團,擔任中國境內雲南西部佔領區的防禦任務。日軍大本營十分清楚,僅憑第十五軍的三個師團,要想抵擋盟軍的反攻可謂勢單力薄。為加強第十五軍的兵力,日軍在泰國曼谷臨時編組了由佐藤幸德中將指揮的第三十一師團,命其儘快抵達緬甸北部,加入第十五軍的作戰序列;同時命令駐紮在中國南京的由山內正文中將指揮的第十五師團立即開赴緬甸,劃歸第十五軍指揮。
史迪威立即部署主力部隊向前推進。
面對中國和英國的各不相讓,美國人提出了一個以收復緬北為主要作戰目標的計劃,即「茶碟計劃」。這一計劃將本已縮小的「安納吉姆計劃」再次縮小——主要是縮小了英國人在反攻緬甸作戰中承擔的義務,但卻大大加重了中國軍隊的負擔,使得在收復緬甸的作戰中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成為主攻,英軍只是助攻:「配合從雲南出發的中國軍隊的進攻,採取強大的、進攻性的陸空軍事行動,從阿薩姆經過利多和英帕爾向緬甸挺進,以期達到下列目的:儘可能牽制最多的日本部隊,掩護去中國的空中路線以及作為打通滇緬公路的重要步驟。」——「茶碟計劃」中沒有攻佔仰光的內容,這就意味著,從仰光港北上通往中國的交通線在一九四四年仍舊不通。
史迪威對英國人的憤怒無以復加。
顯而易見者,我奇襲敵之交通線,可使敵軍感到不安。苟敵軍前進,威脅伊姆法爾,及中、印空運之地面交通線,則形勢頗嚴重,因此奇襲之結果,照目前之狀況而言,可能使敵軍就殲。史迪威將軍報稱中國在利多作戰之軍隊,已進至堅布山,在最近數日內,可進至沙杜渣,並雲,貴國軍隊富於戰鬥意志,在過去三個星期中,環境雖然困難,但仍能達成任務,被以為貴國在滇西境之軍隊,若能推進至騰衝或龍陵,則利多方面之軍隊,可乘機推進至密支那。
一九四四年,中國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已經曙光初現,中國西南邊境線內外的對日作戰必須實施了。然而,單靠中國的力量不足以把日軍趕出西南國境,也無法重新控制緬甸北部使國際交通線暢通。所以,中國人必須和美國人聯合在一起,無論中國人對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列強存有怎樣的複雜心緒。
一九四三年夏,美英首腦和高級軍事幕僚在加拿大魁北克召開會議,中國沒有被邀請。會議在達成「打敗德國后十二個月內必須打敗日本」以及「美國向太平洋吉爾伯特島和馬紹爾群島進攻」的兩項決定后,再次討論了反攻緬甸問題。美國人敦促英國在盟軍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同時,與中美兩國軍隊聯合對日作戰,以儘早收復緬甸。英國人在中國不在場的情況下對美國人實話實說了:中國並非戰爭中必不可少的夥伴,中國戰後的強大很可能是大英帝國遠東厄運的開始。印度雖然是英國的殖民地,可印度人獨立的願望比緬甸人還強烈,如果讓英軍從印度反攻緬甸,參戰的印軍是否真心為英國打仗很難說。所以,如果非要實施反攻緬甸作戰,英國人所能做的僅是為支持中國軍隊在緬甸北部冒險助攻一下而已。
五日,新編第二十二師對孟關發起攻擊。
二、如果整個形勢允許,抓住良機,對印度東北方面實施地面進攻作戰。
緬甸的雨季來了。
迪馬普爾是阿薩姆鐵路的終點,不但是盟軍在印度東北部的重要後勤補給基地,那裡還儲存著準備經過「駝峰航線」運向中國的大批軍用物資。英軍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斯利姆不得不緊急調集援軍:第二師動用鐵路運輸,第五師和第七師使用空運手段。總之,要爭分奪秒地趕在日軍衝進迪馬普爾前,到達預設陣地。補給少了英國人就無法打仗,為給援軍補充物資,英軍從美軍的「駝峰」空運隊調來二十多架運輸機,並向國內提出了再調七十架運輸機的請求。丘吉爾只有親自出馬,把東南亞戰區原準備調往地中海的七十九架運輸機全部留下來支援英帕爾作戰。只要陷入困境,英國人就會想到中國人。此刻,英國人將他們始終堅持的中國軍隊不得深入緬甸的原則忘得一乾二淨,迫切要求中國駐印軍迅速奪取孟拱和密支那以威脅日軍後方;同時希望集結在中國雲南西部的遠征軍儘快入緬參戰,從滇西方面打過來,以減輕英帕爾戰場上英軍的壓力。
在長達兩年的爭執中,蔣介石雖然態度強硬,但他明白在列強為自身利益爭鬥的夾縫中,中國除了隱忍負重之外別無選擇。滇西和緬北之戰早晚要實施,只有把滇西和緬北的日軍打垮,才能確保中印公路和滇緬公路的暢通,抗戰中國的後方才能穩固,大量的美援才能源源不斷地運至重慶。更何況,美國人為了未來的對日決戰,也有維持中國戰場地位的願望。最低限度,可將緬北的密支那機場奪回來,這樣美國運輸機就能避開危險的「駝峰航線」,更多的美國飛行員會因此活到戰爭結束。所以,無論在反攻緬甸的問題上如何爭執,中國方面一直在進行著作戰準備。
中國人是我看到的最勇敢的軍隊,我必須向他們脫帽致敬。我願意追隨他們到任何地方。
英國人和史迪威的請求,得到了羅斯福和馬歇爾的高度重視。
第六,補給衛生
守衛孟拱城的日軍是個大雜燴:第五十六師團第一二八聯隊主力、第一五一聯隊一部、第五十四師團第十四聯隊一部、第二師團第四聯隊一部、第五十三炮兵聯隊以及逃到此地的第十八師團第一一四聯隊殘部。
史迪威把駐印軍司令部前推到剛剛攻佔的太白家,他決定不等雲南境內的中國遠征軍發起冊應作戰,也不指望英軍從英帕爾方向出擊以支援駐印軍的許諾,他單獨指揮孫立人和廖耀湘的兩個師以及那個由美國志願者組成的「第五三〇七團」,採取正面牽制、兩翼迂迴的戰術,以鉗形攻勢拿下孟關,力爭在雨季到來之前進攻到孟拱、密支那和八莫。史迪威下達了第九號作戰命令:廖耀湘的新編第二十二師為右縱隊,向孟關以南實施遠距離迂迴,攻擊孟關南面的瓦魯班地區,切斷日軍潰逃的退路;孫立人的新編第三十八師為左縱隊,向孟關以東遠距離迂迴,攻擊孟關東南面的秦諾地區。
為了掌握反攻緬甸的指揮權,史迪威慫恿蔣介石派出一支「中國遠程突擊隊」,他希望把中國遠程突擊隊與英軍特種部隊合編成「中英聯合突擊兵團」,由他親自指揮。為此,中、美、英三方又開始了討價還價,最後達成的協議是:史迪威如果指揮「中英聯合突擊兵團」,就必須接受英軍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斯利姆的統一指揮,而美國「搶劫者」部隊的指揮權還屬於溫格特——陰鬱多疑的英國人就喜歡這種互相矛盾錯綜複雜的指揮關係,如同他們喜歡倫敦令所有事物都影影綽綽的濃霧一樣——史迪威無奈的表示:只要英國人參加反攻緬甸,他就可以在名義上隸屬斯利姆。為了給史迪威一個台階下,馬歇爾同意「搶劫者」部隊可以不參加英軍每天例行的《天佑吾王》合唱,但在英軍唱歌的時候這些美國人還是應該起立。但是,同時,馬歇爾致信盟軍東南亞戰區總司令蒙巴頓勛爵:「如果透過表面現象,你將會發現,他(史迪威)希望的只不過是辦事毫不拖延……他對任何進攻建議和作戰方案都會拿出極大的精力、勇氣、智謀和無限的才能與想象力。他的頭腦比我們所有的將領機敏得多,他所經受的鍛煉和理解能力達到了一種不平常的高度。他的缺點是對保守和行動遲緩有急躁情緒——但是在這次非常任務中是個好樣的。」
(五)軍應先發動攻勢,將敵兵力吸引于緬北方面,使友軍由緬南登陸容易。
「花生米」是史迪威私下給蔣介石起的綽號。
轉眼又過了半年。
聽說這個消息后,史迪威立即從堅布山前線飛往新德里會晤蒙巴頓,並從蒙巴頓的口中得到了英軍無需中國駐印軍的援助也能在英帕爾取勝的承諾。回到沙杜渣前線指揮部后,史迪威果斷作出了「奇襲密支那,向甘馬因、孟拱全速前進」的決策:新編第二十二師附坦克營和重炮團為右兵團,沿著公路向甘馬因攻擊前進;新編第三十八師為左兵團,沿著南高江東岸、庫芒山西麓,向甘馬因和孟拱以南迂迴,切斷日軍的退路;同時梅里爾准將率領美軍「第五三〇七團」以及剛剛加強到前線的中國新編第三十師八十八團、第五十師一五〇團聯合組成一支中美突擊隊,秘密穿越庫芒山,遠程奇襲密支那。
中國駐印軍自一九四三年十月開始進攻胡康河谷,半年內經過大小數十次戰鬥,從緬北新平洋向南推進了近二百公里,官兵們克服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取得了輝煌戰果。此戰令日軍第十八師團傷亡高達一萬二千多人,其中被擊斃士兵四千一百餘人,軍官六十餘人。日軍第十八師團自盧溝橋事變入侵中國后,登陸杭州灣、攻佔廣州、進攻南寧。一九四〇年特意在越南進行叢林作戰訓練,隨後參加了南太平洋各島嶼以及馬來亞和緬甸作戰,在緬甸戰場上打棠吉、破臘戍,一直攻擊到中國雲南境內的惠通橋,在日本陸軍中有「常勝師團」稱號。而這一次,這支日本陸軍的精銳部隊遭到殲滅性打擊。此戰,中國駐印軍新編第二十二師戰死一千零三十三人,負傷二千九百五十八人;新編第三十八師戰死八百七十六人,負傷一千五百五十六人;坦克一營戰死二十四人,負傷五十人。
中國駐印軍在印度的存在以及即將進行的反攻緬甸作戰,從某種角度上講也是在為英國的殖民的作戰,因此英國人必須做點什麼。經過反覆磋商,英國人終於同意把可以容納數萬官兵的蘭姆伽兵營騰出來,供中國駐印軍使用;同時為中國駐印軍支付所有的生活費用,包括膳食費和官兵的薪金。
牟田口廉也將為他的判斷失誤付出代價。
史迪威縮小了的作戰計劃,經過中、美、英三國討價還價,最終似乎取得了一致:一九四三年春天發動攻勢,從印度的阿薩姆方向打開一條通道,與滇緬公路連接起來,以打通進入中國的外援補給線。中國的駐印軍和滇西部隊按計劃實施作戰,英軍則負責從戰場西部進攻冊應作戰。——這一磋商的結果,將作戰限定在了緬北的狹窄區域內。至於英國人在仰光的兩棲登陸,各方都迴避了這一話題,既沒有明確規定,也沒有徹底否定。
堅布山的佔領,標志著胡康河谷作戰結束。
駐印軍官兵的生活待遇是國內無法想象的。軍裝由英國供給由美軍轉發,除了全套的夏裝之外,還外加呢夾克和毛衣。主食以大米和麵包為主,肉類、蛋奶和蔬菜供應充足。由於戰時運輸緊張,罐頭食品佔據很大比例,吃久了容易膩煩,但高質量、高熱量的食品給中國官兵注入了充沛的體力。士兵每天都要服用預防瘧疾的藥品並配發防蚊油,以美軍軍醫為主的野戰醫院設備先進,負傷或患病都有美軍的小型飛機接送。令駐印軍官兵感到與國內最為不同的是,這裏沒有腐敗軍官剋扣他們的軍餉和伙食。為了嚴防國民黨軍剋扣軍餉的惡習在駐印軍中重演,美國人取消了將軍餉交給長官發放的慣例,以公開點名的方式將每一份軍餉發放給每一名士兵。美軍「補給到連,供應到人」的「追送補給制」,杜絕了國民黨軍隊陳腐落後的供給漏洞。這裏也沒有國內普遍存在的逃兵現象。官兵們遠離祖國,歸家心切,但愛國熱情始終高漲,「打回祖國去」是大家共同的口號。
第一次入緬作戰結束后,史迪威去重慶面見蔣介石,蔣介石曾詢問羅卓英是否應留在印度,史迪威的回答是:「我兩人合作無間,余甚喜其為人。」根據杜聿明的說法,那時的羅卓英唯史迪威之命是從。而當羅卓英成為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后,史迪威要求蔣介石將他調離的理由是:他想染指蘭姆伽訓練營地的指揮權;他要求把四十五萬盧比的津貼交給他分發;當空運中國官兵的運輸機只能擠進三十五到四十個人且絕不能有一個胖子時,羅卓英的指令是:「把五十個人光著身子塞進一架飛機」,因為他們也就「擠三個小時嘛」。
甘馬因,孟拱河谷中的第二大城鎮。日軍第十八師團在此建立了龐大的後勤基地,修築了堅固的大縱深防禦工事。日軍知道,甘馬因一旦丟失,密支那必定不保。為此,除了集中第十八師團的三個步兵聯隊加強防衛外,還從孟拱調來了第二師團的第四聯隊以及第五十三師團第一二八聯隊、第一五一聯隊各一部前來增援。
(十三)高射炮營應沿東京路(由利多經新平洋至孟拱)逐次躍進,佔領陣地,擔任防空。
(二十四)軍與航空隊間之通信由航空隊通信隊任之。
蔣介石對美國人的威脅十分惱怒,說中國無法接受這樣口氣的電報。但是,有史料表明,儘管蔣介石態度強硬,可他早有一個預定計劃,即只要史迪威指揮的中國駐印軍顯示出他們有能力向密支那推進,他就立即命令位於滇西的遠征軍出擊。而蔣介石之所以強硬地對待英、美的脅迫,與中國人無法接受列強傲慢指使和強詞侮辱的心結有關。
根據史迪威下達的第十二號作戰命令,新編第二十二師將沿孟拱河西岸順公路南下,向甘馬因推進;新編第三十八師從甘馬因以東的山地南下,向甘馬因以南進行遠程迂迴,然後兩師合力對甘馬因實施夾擊。
一一二團大胆迂迴作戰的意義在於:孟拱河谷里的日軍從此再也得不到一粒米、一顆子彈的補充。日軍潰敗的命運已成定局。
「茶碟」在桌子上一放又是三個月。
瓦魯班作戰結束后,史迪威下達了進攻堅布山的第十一號作戰命令,要求中國駐印軍衝進堅布山隘路,奪取兩翼高地,以攻佔堅布山隱口南端的沙杜渣。部署是:新編第二十二師配屬坦克一營擔任正面攻擊;新編第三十八師一一三團配屬炮兵連和工兵連,與美軍「第五三〇七團」一部配合,向堅布山日軍陣地側后迂迴,截斷其退路;新編第三十八師主力則沿著塔奈河向縱深穿插。這一次,英軍出動了一個旅,在中國駐印軍右翼協同搜索前進。
更令反攻緬甸前景莫測的是,史迪威將反攻路線選在了印度東部重鎮——英軍軍事基地英帕爾,因為從這裏通向緬甸的地勢相對平緩,有利於重型裝備的開進。史迪威認為,中、美、英聯軍合力在這個方向東渡欽敦江,不但能迅速攻取孟拱和八莫等戰略要點,還可以切斷密支那鐵路,斷絕緬北日軍的交通線,也有利於自身的後方補給和空中支援。如果作戰進展順利,駐印軍在曼德勒附近與從中國雲南西部出擊的遠征軍會師后,就可直搗緬甸南部;如果這時英國人兌現在仰光登陸的承諾,收復緬甸全境應該勝券在握。但是,英國人堅決反對從英帕爾出擊,理由還是那一條:中國軍隊不得涉足緬甸南部。——英國人把史迪威逼進了一條死胡同:中國駐印軍只能從印度東北端的利多出發,進入被英國人稱為「無法通過的谷地」的野人山中——胡康河谷,然後向南折往密支那,再從密支那以南的八莫附近打到滇緬公路上去。這條路易守難攻,將令日軍處在「一人守隘,千人難過」的有利態勢下。如果選擇這條路線出擊,對於中國駐印軍來講無異於背靠絕地而攻天險。
先遣隊還是那個總是在翻山越嶺的一一二團。全團官兵每人攜帶四天的乾糧和一個基數的彈藥,不帶炮兵和騾馬,開始了又一次艱苦的遠程迂迴。他們翻過大山,穿過密林,在沒有任何渡河器材的情況下於泛濫的洪水中強渡孟拱河,五月二十七日突然對西同的日軍第十二輜重聯隊、野戰重炮兵第二大隊第一中隊和守護倉庫的兩個步兵中隊發起了攻擊。這裏處於戰線後方,正在用早餐的日軍沒有任何防備,槍聲響起時還以為盟軍要在這裏空降,慌亂間竟然拉響了防空警報,但很快就發現攻擊來自地面而不是天上。混戰之後,七百多名日軍被打死打傷。而繳獲之豐厚令中國駐印軍官兵感到驚喜:大口徑榴彈炮四門、步槍四百余支、卡車四十五輛、小汽車兩輛、馬車一百多輛。中國駐印軍官兵還佔領了一座汽車修理所,以及十一座糧彈倉庫。一一二團官兵沿著公路繼續攻擊前進,二十八日攻佔公路上的制高點,切斷了甘馬因日軍唯一的後援補給線。
(六)軍攻勢作戰應分期實施,第一目標位於孟拱、密支那之線,第二目標為卡薩、八莫之線,第三目標為曼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