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卷 1942年6月~1945年9月 第三十九章 山河震眩,聲折江河

第三卷 1942年6月~1945年9月

第三十九章 山河震眩,聲折江河

十一日,幾十個日軍由東城垣缺口處跑出,向城東的飲馬河附近逃竄,當即被中國官兵阻截,未被打死的殘敵又跑回城內。
火焰噴射器發揮了效力,日軍的堡壘一個個被摧毀。
集團軍為攻略龍陵、芒市,決以主力由惠仁橋,迄七道河間地區各渡口,渡過怒江,重點置於右翼,向龍陵、芒市包圍攻擊。
陰登山山頂陣地上有一段四五十米的交通壕,是日軍躲避猛烈炮擊時唯一可以藏身的地方,也是中國官兵與日軍肉搏最為集中的地方。這裏已經躺著上百具兩軍官兵的屍體,交通壕內已被污血染成黑色。由於日軍不斷地反擊,沒有時間處理屍體,且屍體每天都在增加,天氣炎熱,屍體腐爛,交戰兩軍只能站在屍體上和血潭中進行著沒完沒了的衝鋒和反擊。這種情形一直持續了半個月,直到陰登山陣地上的日軍在如此的消耗中被殲滅。
二四五團攻擊已高地和辰高地,被已高地反斜面以及午高地和未高地之間無名高地上的日軍火力所阻,二四五團傷亡極大。三〇八團猛攻未高地並將其攻佔,但殘餘日軍躲藏在下層工事里,不斷地用冷槍射殺中國官兵,經過幾天的搜索,中國官兵才將其肅清,最後發現在下層工事里始終抵抗的日軍只有五人,五人因數天沒吃沒喝,都已是骨瘦如柴。
五月十一日上午,集結在怒江東岸的兩萬多遠征軍官兵,沿著怒江一百五十多公里的十二個渡口開始了大規模強渡。北面,第二十集團軍第五十四軍第一九八師五九四團,首先在栗柴壩、孫足渡渡口利用船筏衝過激流,登上怒江西岸高黎貢山麓陡峭的岩坡,在預先埋伏在那裡的預備第二師游擊營的配合下,迅速攻佔邦瓦寨,並向北齋公房方向警戒。接著,沿著怒江自北向南,第五十四軍第一九八師主力在勐古渡、水井渡,第三十六師並配屬第五十三軍第一一六師三四六團由康郎渡、勐瀨渡、緬戛渡、大沙壩渡、龍潭渡強渡怒江。由於準備周密,行動隱蔽,至十二日拂曉,遠征軍第一線兵團各部隊均強渡成功。為冊應第二十集團軍的作戰,第十一集團軍新編第三十九師加強團在惠仁渡渡江后,迅速攻佔紅木樹;第八十八師加強團于打黑渡、第七十六師和第九師聯合加強團于罕拐渡強渡后,合力攻擊平戛街。由於行動機密,攻擊果斷,日軍僅留少量兵力固守平戛,大部收縮至西北方向的芒市。而在怒江下游接近緬甸邊境附近,新編第三十三師加強團順利渡江后,已開始向緬甸境內的滾弄攻擊前進。——中國遠征軍部隊分成多個「能在數日內獨立自給戰鬥的戰鬥群」,運用高度的機動性,向分佈於怒江以西,北起片馬、南至滾弄的廣闊地域里的日軍防線進行著迅猛的縱深穿插。
八、敵如集中主力迎擊我攻擊軍時,我攻擊軍應即與敵決戰。此時防守軍部隊,第七十一軍之預備隊,第八十八師及第六軍之新編第三十九師主力,應以全力加入,該師加強團由惠仁橋附近渡河,徑向騰衝攻擊前進,以包圍殲滅敵人于騰北地區。敵如以主力由惠通橋、三江口或滾弄方面渡河攻擊時,我防守部隊應極力拒止,並牽制抑留之,使攻擊軍之作戰容易。
在北齋公房方向,第五十四軍第一九八師依舊久攻不克。六月九日,日軍第五十六師團主力前來增援,馬面關和橋頭再次被日軍佔領。第五十四軍命令第三十六師主力攻擊橋頭,協助第一九八師對北齋公房的再次進攻,第六軍預備第二師也奉命前來增援。從怒江岸邊陡立而上的峭壁間,山路兩側布滿了日軍的碉堡,遠征軍攻擊部隊一面艱苦地攀援,一面持續不斷地消滅碉堡,官兵們裝備的美式火箭筒和火焰噴射器發揮了作用,在火箭彈的轟擊和火焰噴射器的烈焰中,日軍被趕出地堡,在森林中四處逃命。接近位於山頂的北齋公房據點時,遠征軍官兵接到指令:撤離一千米,等著航空兵來收拾日軍。官兵們撤到北齋公房北側的叢林里,燃起篝火烤衣做飯,然後就聽到了美軍第十四航空隊的戰機呼嘯而來:九架偵察機先在怒江上空盤旋,隨之向北齋公房俯衝掃射,同時發射了指示目標的彩色曳光彈,接著轟炸機就來了,成噸的航空炸彈傾瀉在日軍盤踞的地堡上,劇烈的爆炸聲震撼山巒,地堡的殘片和日軍的殘肢高高地騰起,地面上的遠征軍官兵歡呼雀躍。
龍陵戰局轉瞬間處在了極端不利的態勢中。
第五十三軍以第一一六師三四六團為右翼,攻擊南齋公房;以第一三〇師為左翼,攻擊南齋公房以西的江苴街。在陡峭的山路上,三四六團無法展開火力,官兵們不斷地發起仰攻,每次都在日軍的火力壓制下後退。就在正面部隊一次次進攻的同時,三四六團的一支敢死隊在絕壁間攀爬了兩天,終於迂迴到南齋公房的背後發起突襲。南齋公房的日軍猝不及防,倉皇撤退。六月十一日,南齋公房被遠征軍官兵攻佔。
(軍隊區分、兵團任務等略)
向密支那外圍日軍據點的攻擊一開始就進行得十分慘烈。五月十九日,H縱隊的一五〇團打到南面的車站附近,在向日軍堅固工事發動攻擊時,三營營長郭文干陣亡,官兵們經過苦戰才攻佔車站。但日軍發動持續反擊,集中炮火猛烈轟擊,一五〇團與指揮部的聯絡中斷,駐團的美軍聯絡官也不見了,結果部隊無法得到戰機和火炮的支援,車站得而復失。被困在車站附近狹窄地域里的一五〇團得不到補給,最終只能撤出來,日軍趁機把丟失的前沿陣地全部奪了回去。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日,日軍進佔騰衝。經過兩年的苦心經營,城外高地地堡密布,城垣和街市處處設防,騰衝已變為一座具有縱深防禦空間的堅固堡壘,而且是滇西日軍最大最堅固的據點。守城的日軍大部為從江苴、明光等處南撤下來的第五十六師團第一四八聯隊主力,另外加之第十八師團第一一四聯隊殘部,總兵力約二千餘人,由第一四八聯隊聯隊長藏重康美大佐指揮。
來鳳山是高黎貢山余脈,由五座山峰相連呈筆架形,中間的山峰高出騰衝城牆一百多米。山峰由堅硬的岩石構成,陡坡直上直下,光禿禿的無林木。日軍在五座山峰上都築有堅固堡壘,每個堡壘之間有塹壕相連,山腰的一條隧道直通騰衝城內。這裡是日軍外圍防禦的重點,若要攻下騰衝必先攻佔此山。
以上實施,可免於我步兵直接攻擊,減少傷亡,並可將敵人全部葬身於堡壘之內。
大雨中,美軍戰機不顧惡劣天氣,不斷地向密支那前線運送炮兵並補充糧食彈藥。前沿官兵也在努力向日軍的防禦陣地壓縮,但每一次就為爭奪幾十米的空間也要付出沉重代價。到六月九日,駐印軍僅從密支那戰場撤出去的傷亡官兵已達一千八百六十七人。中國官兵開始在泥水中挖掘通向日軍陣地的坑道,試圖利用這些坑道拔除日軍的據點,但坑道挖掘的速度非常緩慢。
五月二十三日,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參謀長波德諾以及中國駐印軍新一軍軍長鄭洞國、新編第三十師師長胡素、第五十師師長潘裕昆等將領飛抵密支那前線商討戰事。史迪威決定解散中美混合突擊隊,各部隊回到原編製序列中,中美兩軍將領分別指揮各自的部隊,再由波德諾將軍替換梅里爾准將統一指揮。同時下達作戰命令:二十五日日拂曉,新編第三十師攻擊密支那西郊之敵;第五十師一五〇團和第十四師四十二團三營在機場以南的跑馬場一帶構築工事,固守陣地並負責牽制日軍。
二、攻擊開始時,先以有力之一部,協同惠通橋我岸炮兵,攻擊臘勐、松山,吸引敵之注意力於該方面,然後以主力直趨龍陵、芒市,依飛機、炮兵之協力,包圍而攻略之。
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九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同意召回史迪威,任命魏德邁接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和駐華美軍總司令的職務。
史迪威回到他在重慶的住所,看到長江岸邊的山城「燈火齊明」。
中午時分,美軍的三十架轟炸機、二十七架戰鬥機,對來鳳山和騰衝城實施了猛烈轟炸。第二十集團軍也集中其一百多門火炮猛轟來鳳山日軍陣地,一天之內發射的炮彈多達五千余發。在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中,來鳳山上日軍的堡壘一片火海。預備第二師官兵隨即發起總攻,奮力向山上攀登,用衝鋒槍、手榴彈和火焰噴射器掃蕩殘破工事里的日軍。六團團長方誠親率特務排衝到日軍堡壘的射擊死角,首先攻佔了那條通往騰衝城內的隧道,然後把炸藥包、爆破筒、火箭彈和手榴彈一股腦地塞進了主峰上的日軍地堡里,六團官兵在隨即響起的震天的爆炸聲中蜂擁而上。主峰上日軍的側射火力威脅解除后,左右山峰的攻擊部隊連續肅清日軍多個地堡,殘餘的日軍開始向騰衝城收縮,來鳳山被遠征軍官兵攻佔。
駐印軍和遠征軍的官兵們高呼著「打到東京去」的口號,不禁熱淚橫流。自一九四二年日軍進攻緬甸直至中國滇西,迄今已經整整三年,駐印軍官兵遠離祖國,遠征軍官兵枕戈待旦,在之後發起的反攻緬北和滇西的作戰中,他們吃盡人間苦楚,英勇無畏,頑強不屈,十三萬官兵付出了年輕的生命,其中數萬忠骸長眠在緬北的崇山峻岭和密林河谷中。這些浸滿鮮血的英靈,永遠光耀著中國抗日戰爭史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
與此相比,深入中國滇西境內的日軍就顯得勢單力薄了:負責雲南西部防禦的日軍第五十六師團,一九四二年四月攻到怒江邊后與中國軍隊形成對峙,師團滿編時兵力為兩萬多人。雖然之後日軍陸續調來第十八、第二、第五十三師團部隊,但一般都是聯隊的規模,以致在滇西防禦的日軍總兵力加起來只有六萬八千餘人。
三、攻擊奏效后,即以一部向畹町、九穀(以上兩地均在芒市西南)挺進;主力暫集結于龍陵、芒市整頓待命。
負責空運的美軍軍官這下清醒了,把中國軍隊第十四師四十二團空運到密支那。
中美混合突擊隊從塔奈河以東出發,在克欽人的帶領下,穿越懸崖陡立、森林密布的庫芒山,官兵們常常要在連羊腸小路都沒有的絕壁上攀登,每天只能艱難地向南推進幾公里。五月六日,K縱隊抵達密支那日軍前哨據點雷邦隘口,並對據守在這裏的日軍一加強中隊發動進攻。隘口狹窄,日軍居高臨下,中美官兵採取兩翼迂迴的戰術,激戰三天將雷邦攻下。十二日,K縱隊進抵丁克路高附近,美軍一營與日軍第一四聯隊第二大隊遭遇,結果被日軍包圍。駐印軍新編第三十師八十八團趕到后,向包圍美軍的日軍猛攻,十三日下午美軍解困。留下八十八團三營在丁克路高掩護后,K縱隊主力繼續向密支那前行。十四日,H縱隊抵達密支那外圍的升尼;第五十師一五〇團一營切斷孟拱至密支那的公路后,團主力於十六日零時全部抵達密支那西面的機場附近;K縱隊也同時抵達了密支那以北十公里處的遮巴德。
六月四日,八十二團和八十三團在竹子坡修築起臨時工事,軍直屬山炮營也趕上來開設了陣地,準備第二天向陰登山發動進攻。可是,半夜時出了情況:大約二十三時左右,八十二團七連的李排長帶隊沿著前沿草叢中的小路巡邏,突然草叢裡躍出一個黑影,刺刀瞬間便戳進了一名中國士兵的胸口。那名士兵大叫一聲倒地的瞬間,李排長下意識地想把他扶起來,但感覺到一把刺刀正朝他刺來,他猛地一閃同時打開了衝鋒槍的保險。對方的槍先響了,他一隻手的兩個手指被打斷。李排長把衝鋒槍的槍口直接戳向對方的胸膛,打出一串聯發,然後指揮巡邏隊一起開火。激烈的槍戰後,日軍丟下六具屍體消失在黑暗中。李排長專門查看了刺死中國士兵的那名日軍的屍體,從肩章上辨認出是一名軍曹。
已是九月中旬,儘管龍陵城裡的日軍不多,但中國遠征軍依舊未將其攻佔。
(三)炮兵部隊:抽調三個山炮菅及重迫擊炮一個團(欠一營),先在攻擊渡河地區進入陣地,準備掩護強渡。
飛越「駝峰航線」的運輸機終於可以避開險峻的雪山,向南選擇寬闊、低平的航線。密支那戰役結束后,運往中國的國際援助物資從五月的一萬三千多噸、六月的一萬八千多噸,增至七月的二萬五千多噸。
清晨,遠征軍的各種火炮向城內發射了三千多發炮彈,美軍的六十多架戰機同時對城垣實施了輪番轟炸。中午,第三十六師和第一九八師從南北兩面同時發動衝擊,官兵們先用炸藥包破壞城牆,用火箭筒和火焰噴射器掃清城垣上的日軍火力點,然後扛著竹梯強行登城。日軍的火力極其兇猛,拚死封堵城垣突破口,首先登城的第三十六師一〇七團二營二連,因後續部隊上不來而陷於苦戰,連長劉恩憲陣亡。第一九八師在城垣東北角的攻擊,在日軍的火力壓制下很難接近城垣,只能衝到距城垣二百米處構築工事。第一一六師在東門的攻擊也不順利,連續攻克城垣邊的四座地堡后,攻入東門外的幫辦衙門。三四八團官兵利用美軍戰機在東南角炸開的一道十米寬的缺口衝上去,日軍在反撲時施放了毒氣彈,雙方在狹窄的缺口處混戰一夜,日軍不斷向缺口反擊,三四八團誓死不退,同時用炸藥再次擴大缺口,四日天亮時缺口已被擴大到五十米。
滇西和緬北日軍的後方因失去密支那而崩潰。日本人自己的評述是:「密支那失守,在雲南和胡康谷地我軍的西側背,將被打進楔子,進而導致緬北一帶的防禦破產。」
同一天,中印公路通車典禮在滇緬交通要衝畹町舉行。
第五十四軍第三十六師和配屬該師的第一一六師三四六團渡過怒江后,向大尖山、唐習山、雞心山方向的日軍發動攻擊,日軍第五十六師團第一四八聯隊第三大隊拚死防守,第三十六師官兵一度攻入大尖山,但又被日軍反擊回來。戰鬥進行到第三天時,第二十集團軍命令第五十三軍主力渡江接替攻擊任務。
史迪威先飛昆明,在他戰鬥過的地方短暫停留——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所在地保山、密支那——然後飛抵印度的新德里等地。這是他此生最後一次看見中緬印戰區,因為這一戰區自他離任時起,已被分割成由蔣介石指揮的中國戰區和由索爾登指揮的緬印戰區。史迪威於十一月二日飛回美國本土,在機場迎接的只有他的妻子。
從中國遠征軍攻入龍陵市區的八月二十四日開始,集結在芒市附近的日軍第五十六師團和第二師團的七千多兵力,沿著芒市到龍陵的公路急速向北推進,企圖以強大的攻擊態勢迫使中國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退出龍陵。二十五日,日軍先頭部隊在龍陵以南與第七十一軍搜索營遭遇,一部日軍直接衝進了岌岌可危的龍陵城。接著,日軍在龍陵城下與新編第三十九師、新編第二十八師和第九師等部隊展開大規模激戰,日軍孤注一擲的進攻令新編第二十八師八十二團的陣地三次得而復失。新編第三十九師與日軍反覆爭奪南天門、張金山和雙坡等陣地,最後全師竟然僅剩下百余官兵,師長洪行單人乘吉普車突圍,中途翻車身亡。
完成以上安排后,水上軍藏獨自走進岸旁密林,自盡。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贏得全部勝利后,史迪威提出想到勝利后的中國去看看,馬歇爾沒同意,蔣介石也不同意。
中國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當面日軍,是以龍陵為防禦核心的日軍第五十六師團主力。在通往龍陵的沿途有兩大據點:北為滇緬公路上的松山,南為康芒公路上的平戛,其中以松山據點最為堅固。在松山與龍陵之間防禦的日軍第一四六聯隊主力,自一九四二年佔領松山以後,驅使大量當地勞工,在第五十六師團工兵部隊的支持下,圍繞松山核心陣地修築了一系列永久性防禦工事,大型地堡均由粗木和重型鋼板構成,上面覆蓋的泥土厚達三米以上,可以抵禦重炮的轟擊和航空炸彈的轟炸。
騰衝已是一座孤城。
聞近日尊體康復,無任欣慰。中國遠征軍已於昨日強渡薩爾溫江(在此指中國雲南境內的怒江,怒江流出國境進入緬甸后稱為薩爾溫江)完畢,現在向敵軍猛烈進攻中,中國甚願竭盡綿薄,能冊應盟軍在印緬之作戰有所補益,以副閣下之殷望。惟中國本為貧弱之國,加以今日七年之抗戰,其艱難困苦,甚於其他之盟邦,必為閣下所深悉。而且中國戰場,一方面在其戰場中心河南平原作戰,正在大規模發展之時;而一方面又欲在薩爾溫江作戰同時進行,以中國疲弱之身,而當此兩面作戰之重任,其危艱之狀,更倍于往昔,尚望閣下體諒此苦情是荷。蔣中正。
一九四四年五月,雨季中的怒江峽谷陡立在滇西的崇山之中。
(工兵、通訊、兵站等行動計劃略)
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戰後報告:
職部自巳陽(七日)圍攻龍陵,各官兵連日浴血苦戰,逐漸將包圍圈縮小,先後攻克猛林坡、廣林坡、老東坡、南東坡、封家坡、桅杆坡、文壁坡腳、文營營、趙家祠堂各據點,之敵不過二百人,僅憑西山坡、黃土坡、觀音寺三據點負隅頑抗。龍陵收復,本已指顧可期,惟敵工事堅固,決非步兵兵器所能摧毀,乃因連日天雨,飛機既未能輸送彈藥,又不能協力轟炸。兵站輸力薄弱,亦不能及時追送糧彈,以致遷延數日,未能將敵防禦核心迅速掃蕩。又因第二十集團軍方面進展稍緩,未能同時進出騰衝附近,致騰敵抽出兵力二千余附大野山炮,用汽車輸送南下增援。雖經我八十七師主力刪日(十五日)在邦乃以南高地佔領陣地,激戰兩日,我已傷亡甚大,銑日(十六日)黃昏被敵突破陣地左翼,沖入龍陵。各官兵目睹功敗垂成,各個噓聲嘆氣。現騰敵主力已南移龍陵,難免不豕突狼奔,企圖向我第七十一軍先行擊破。為謀整頓態勢,先事站穩腳步,即令第七十一軍除以一部固守現有陣地外,主力暫轉移鎮安街以西坌田壩、趙家寨、五四五〇高地及紅木樹之線;第二軍除以一部聯繫我第七十一軍左翼,固守邦武山、象達各陣地外,主力暫位置於小黑山、大硝河各高地之線,一面向松山、平戛之敵嚴行肅清,然後再以第二十集團軍協力圍攻龍陵。惟第二十集團軍主力應飭先行進出龍陵以北地區,俾使敵不敢繼續東犯,並懇加派得力部隊及大批飛機,協攻松山,期將該敵迅速肅清,俾而後補給圓滿,後顧無憂。
中國遠征軍拿下龍陵后,滇西戰事的勝利已無懸念。
怒江從西藏進入雲南后,流經海拔三千米的高原,于崇山之中穿開條深邃的江谷,江水自北向南湍急流淌。遠征軍官兵要想反攻滇西日軍,必須先下到深谷,渡過奔騰的怒江后,攀登聳立在江岸的陡坡山崖,進入連綿起伏的高黎貢山,而日軍第五十六師團的精銳部隊正扼守著各個山頂據點。
六日,美軍一下子來了三十二架戰機,繼續對騰衝城垣實施不間斷轟炸,這一次把南城樓炸塌了。第三十六師官兵不顧側射火力帶來的傷亡強行攻擊,一〇七團一部在南城樓缺口處登城,一〇六團在西南缺口處登城,日軍一次次地反擊,最後騎兵連加入了戰鬥,終於鞏固了突破口。
二十五日,蔣介石複信羅斯福,口氣揶揄且強硬,表示他和史迪威都可以單獨指揮中國軍隊,但兩個人實在無法共同指揮。既然他現在是中國國民政府的首腦,那麼美國人史迪威就必須離開。——「我看得很清楚,史迪威將軍無意同我合作,而實際上是認為他在奉命指揮我。如果你處在我的位置,我相信你會理解,日後史迪威將軍將完全不聽從我的指揮。我必須嚴肅的聲明,我將根本不能企望史迪威將軍會遵從我的指揮。假如不顧理智和經驗,我竟然決定任命史迪威將軍為最高司令官,我就會明知故犯地招致不可避免的災難。」
二、第二軍之加強團,于攻略滾弄我岸之敵橋頭堡后,即行停止,但仍作佯渡以欺騙敵軍。新編第三十九師之加強團,于惠仁橋強渡后,向橄欖寨挺進,以吸引騰衝附近之敵軍。特別游擊區之部隊,于攻略拖角后,一部向西警戒,主力向茶山河(明光北方)、明光南進,威脅騰北敵軍側背,協助攻擊軍之攻擊。
一、自五月十日以來死守陣地已達一百二十余天,卒因卑職指揮不力,彈藥罄盡,將士死傷殆盡,未能作到支撐全軍的攻勢,已達到最後時刻。為此焚燒軍旗和密碼,準備全體靖國。
中國軍隊使用了火焰噴射器。對於遠征軍官兵來講,美軍提供的火焰噴射器很新鮮。化學品和汽油混合液被壓縮在鋼瓶里,噴射時液體自槍口|射出,遇到空氣后劇烈燃燒,形成一條兇猛的火龍。如果噴射準確,便能引起堡壘內物體燃燒或爆炸,人員或窒息而死或燒死燒傷,堡壘內瞬間的高溫也可阻擋救援部九九藏書隊進入。
一、遠征軍為冊應駐印軍攻擊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以第二十集團軍為攻擊軍,由栗柴壩、雙虹橋間渡江,以騰衝為攻擊目標。
蔣介石與史迪威不可調和的矛盾,作為中國抗戰期間中美外交史上令人矚目的事件之一,所折射出來的軍事、政治、文化等諸方面的深層次問題,遠遠超出中美兩國對一位軍事將領在任命和使用上的矛盾。一般說來,矛盾可大致歸結為三個方面:
第五十三軍渡過怒江后,第一一六師攻佔唐習山、大坪子高地。第一三〇師攻擊大塘子和馬蹄山時,日軍憑藉險要山勢以猛烈火力抵抗,第一三〇師官兵不斷傷亡,攻擊持續數天後卻仍無進展。師長張玉廷增派三八九團加入攻擊,於五月二十四日終於佔領南面的馬蹄山,但北面的大塘子仍處於苦戰中。為冊應第一三〇師的作戰,第一一六師三四七團的一個營插入到日軍的側背。二十六日,第一三〇師終於攻下大塘子。
為了確保滇緬公路上的要衝龍陵,日軍從騰衝方向派出一千五百名官兵,沿著騰衝至龍陵的公路南下增援,其前鋒已經越過龍川江。第八十七師奉命前往迎敵,兩軍激戰後雙方的傷亡都很嚴重。十五日,增援日軍調集重炮再次向第八十七師的阻擊陣地突擊,二〇五團據守的二五五高地被突破。親自督率作戰的張紹勛師長,眼看著戰局不斷惡化,「誠恐無法挽回,乃憤自殺,彈由左乳左肋下出」。張師長被送往後方由美軍醫生治療,第八十七師副師長黃炎代理師長職務。與此同時,從芒市出發的六百余日軍也向龍陵增援而來,新編第二十八師八十四團在龍陵以南的放馬橋對其實施阻擊,儘管八十四團的阻擊陣地始終未丟,仍是讓一部分日軍突進了龍陵城。
八月十四日,炮兵對龍陵開始猛烈轟擊,美軍的十四架戰鬥機和二十四架轟炸機也前來助戰。老東坡是龍陵外圍日軍最重要的堡壘群,堅固堡壘多達十九個,新編第二十八師在第八十八師一部的協助下苦戰一周,終於把十九個堡壘全部攻佔,斃敵四百余名,但新編第二十八師的主攻團傷亡慘重,全團千余官兵僅剩二百余名。二十四日,攻擊部隊突入龍陵市區,市區內的殘餘日軍不足四百人,龜縮在西山坡、紅土坡、伏龍寺等幾個孤立據點內頑抗。
戰前,中國遠征軍對松山日軍的防禦部署知之甚少,渡江后在攻擊陰登山的過程中才發現松山之敵不可輕視。
鑒於日軍隨時可能撤退,第十一集團軍代總司令黃傑命令加速攻擊(此時宋希濂奉軍令部之命去陸軍大學受訓)。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七日,第七十一軍主攻畹町,畹町周邊的日軍據點相繼被攻佔,日軍守軍殘部向西南方向潰敗。與此同時,為堵住日軍的後路,第五十三軍在畹町以南截斷了滇緬公路。
第八軍已對松山發起四次攻擊,各攻擊部隊都已傷亡過半。何紹周軍長認為,失利的主要原因還是火炮無法徹底摧毀日軍的堅固堡壘。於是,命令重炮儘可能地向前推進,集中炮火直接轟擊堡壘,以求徹底將其摧毀。同時命令步兵挖掘交通壕,一寸寸地向前推進。連日大雨,第八軍官兵近乎瘋狂地在雨中挖壕,炮兵的抵近射擊始終未停,各部隊組織的小規模襲擊也在持續。三十日,第一〇三師三〇八團將戊、乙高地的大部拿下,第八十二師二四六團的戰壕也挖到了距日軍碉堡僅六十米處。
三、兩攻擊軍之作戰地境:為打黑渡、大雪廠、大水河、七河邊、竹壩、放馬橋、大定白相連之線,線上屬右。
乙、攻擊實施
歷史終於到了這樣一個時刻:日軍侵入中國國土時那種肆無忌憚的長驅直入已經不再,中國軍隊終於看到了日軍陷於絕境的情景。
而蔣介石在那一天的日記中寫道:「上帝使我恥辱與痛苦,何一至於此!」
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二日,史迪威因胃癌在美國去世。
四、經上述之攻擊,堡壘內之敵人當已或死或傷,但因堡壘之下尚有地道,該地道內之敵人,必又進入堡壘,故我每一攻擊分隊之第五小隊,必須乘堡查內敵人死傷之瞬間,用衝鋒槍對準敵射孔內連續射擊,並依狀況以手榴彈投入而殺傷之。但堡壘仍未破壞,此時第四小隊管理爆炸竿點火兵已無事,應將原已準備之大包黃色葯迅速提起前進,而置敵堡壘之裂縫中,或埋于堡壘之下,並安置電氣點火索,及導火索牽至後方(其距離以爆炸時,我兵不受損失為度)。
第七十一軍自六月五日發起攻擊后,第八十七師在龍陵以北、第八十八師在龍陵以東和以南,官兵冒著大雨連續強攻,迫使日軍逐次放棄大部主陣地,「退至龍陵城外側的復廓陣地」。在基本掃清日軍的外圍據點后,第七十一軍已將龍陵城包圍。但是,第十一集團軍從防守軍轉為攻擊軍后,嚴重缺乏運輸工具和能力,後方補給線從怒江渡口直到龍陵前線都是崎嶇的山路,連日大雨無法空投,運上來的糧食和彈藥難以滿足部隊需要。到了六月十三日,第七十一軍前線各部隊只剩下數十發炮彈,官兵的伙食先是由乾飯改成稀飯,後來只能自己漫山遍野地挖山芋和芭蕉根。十四日,運輸隊終於抵達,運來了八百發山炮彈,依舊是一粒糧食也沒有。
第三 兵團區分及任務行動
騰衝城內的日軍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陰登山是松山日軍的屏障。
松山主峰三分之二的山頂消失了。
騰衝,舊名騰越,位於高黎貢山西麓,東為龍川江,可通保山、大理,西為大盈江,可通密支那、八莫,北連片馬、瀘水,南臨龍陵、芒市,鎖鑰滇緬,四通八達,是貫穿川滇、西出印緬的交通重鎮。始建於明代的城牆,下部是巨石、上部是巨磚,高八米、厚四米,方圓周長四千米,蛇立五百年仍堅固無比。城池坐落於狹長的盆地中,飛鳳山于城東,來鳳山于城南,寶鳳山于城西,高良山于城北,為天然環城屏障,諸山中以能俯瞰全城的來鳳山最為險要。
連續攻擊三次,雖佔據了周圍的數個小高地,但對松山主峰的攻擊依舊失利。第八軍決定將炮兵陣地前移,對日軍各高地上的據點以及側射火力點逐個清除,而一線步兵則挖掘戰壕準備衝擊出發地。第八軍決定於二十日開始炮擊,二十二日發動第四次攻擊。軍長何紹周命令組織一個尖兵團,由師長任團長,團長任營長,各級軍官都向下降一級,全部充實到前沿第一線。
可能被輕易得手的勝利沖昏了頭,中國駐印軍指揮部負責空運的美軍軍官,竟然把留在丁克路高掩護主力前進的八十八團三營忘記了,連續十幾天沒給該營空投給養,導致五百多名官兵只能吃野菜和芭蕉根度日。而等他們被想起來的時候,接到的命令是向密支那攻擊前進。
史迪威不是一名政客,只是一位軍事將領而已。從軍事上講,他嚴格按照西點軍校的準則行事,渴望打勝仗並獲得軍人的榮耀,為此既執著又強硬。從政治上講,他幻想著即使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度里,也能按照美國的樣式有所建樹。史迪威賦予自己的職責,是訓練出一支能夠作戰的中國軍隊,配備美式裝備后反攻緬甸,重新打通抗戰中國的國際援助通道,然後帶領這支經過作戰洗禮的部隊,參加盟軍對日本本土的總攻。雖然這一職責是純軍事的,可自始至終無不關涉政治,甚至是中美兩國的政治。史迪威沒有明白的是,「戰爭在最高一級是受政治支配的」。——「一百年來無數的西方傳教士、顧問、牧師始終想改造中國,其結果只是把這個國家弄得動蕩不安,而史迪威可視為這些人中的最後一位。」
來自天空的炸彈和地面的手榴彈是日軍最怕的。
二、傷病員已排除萬難登上木筏,沿伊洛瓦底江順流而下,請在八莫附近予以營救。
二十三日,雖有濕霧,但是雨停了,第八軍的第四次攻擊開始。
六、新編第三十三師及第九師之一團,配屬第二軍山炮兵之一部,除以一部佯攻滾弄外,主力調整配備,固守既設陣地,特須置重點於四方井附近地區。
從第十一集團軍的作戰計劃上看,宋希濂試圖先以兩個軍的兵力攻佔平戛、象達和鎮安街,進而攻克龍陵和芒市。如果得手,北面的松山日軍會因後方補給線被截斷而撤退。因此,他在攻擊松山的方向上,只投入了新編第二十八師的八十二、八十三團,而把該師的八十四團劃歸第八十八師打龍陵去了。後來的事實證明,無論對龍陵還是松山的敵情判斷,中國遠征軍都作了過低的估計。
二十九日,第二〇〇師六〇〇團率先從右翼出擊。接著,第八十七師和第三十六師從左翼出擊,榮譽第一師直接攻城。十一月一日上午,榮譽第一師一團攻佔城內海關和觀音寺,三團攻佔段家祠堂和段家公館。晚上,龍陵日軍殘敵分成小股突圍,中國官兵分路圍追堵截。芒市方向的日軍多次試圖增援,因遠征軍部隊切斷了公路,炮兵在芒市以東制高點上開設了陣地,芒市已完全被置於火力打擊下。十一月六日上午,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在龍陵城內舉行了升旗儀式,宣告收復龍陵。
十日,十架日軍戰機冒險飛來企圖挽救危局,當即被美軍戰機擊落了四架,其餘倉皇而逃。
第一一六師搜索連代理連長蔡斌回憶:
但是,中國西南一隅傳來的捷報,反而加劇了一九四四年下半年國人在審視戰局時的恍惚:在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贏得反攻勝利的同時,在中國國土的南部日軍長驅直入衝進了廣西。
密支那是緬北日軍最重要的戰略基地。這座位於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小城,是貫穿緬甸南北鐵路幹線的終點,自此放射出去的公路四通八達,這裏還是緬北重要的行政中心、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小城四周被山的包裹,中間是一個灌木叢生的小平原,伊洛瓦底江環繞流經城東和城南,城西和城北各有一個小型機場。
密支那戰役結束后,奉重慶軍事委員會的命令,中國駐印軍所屬各師進行重新編組:新編第一軍,軍長孫立人,下轄新編第三十八、新編第三十師;新編第六軍,軍長廖耀湘,下轄新編第二十二師,第五十、第十四師。一九四四年十月,新編第一軍沿著密支那至臘戍的公路進攻八莫;新編第六軍則在密支那至曼德勒鐵路線以東進攻瑞古,以在八莫以西切斷日軍的退路。戰至十二月十五日,新一軍攻佔緬北水陸交通要地八莫。之後,大軍急速南下,向緬北最東端靠近中緬邊境的南坎發起攻擊。駐印軍指揮部向南坎戰場配屬了大量的戰車和火炮。新編第三十師的兩個團,在一個濃霧繚繞的早晨,一個團從背後一個團從側面發起攻擊。一月十五日,新編第三十師官兵攻佔南坎——「戰壕中到處都是被擊斃的敵人的屍體和被毀的武器。」因為英國人不允許中國軍隊向南深入緬甸,於是中國駐印軍轉頭向北,即向著國境線的畹町方向急速前進。
中國遠征軍的便衣偵察隊,在當地山民的引導下一直在秘密偷渡。——遠征軍官兵攀爬于江邊陡坡考察地形,數千木匠和船工晝夜打造大型船筏,四千多名經過美軍訓練的中國工兵開闢出數個渡口,美軍工兵帶來的幾百條橡皮艇已經運達,遠征軍各部隊在瀾滄江上的強渡訓練業已完成。
二十七日,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下達攻擊命令:第五十四軍附重迫擊炮一營,攻擊騰衝城南門、西門和北門,預備第二師負責固守城南面的來鳳山;第五十三軍第一一六師附迫擊炮一營和軍直屬山炮營,攻擊東門,第一三〇師擔任外圍警戒。
密支那的日軍已別無出路。
二十六日,天晴了。
(二)第二線兵團:集結于漕澗地區,準備隨第一線兵團之進展,參加作戰。
陰登山是一座形狀如鍾的小山,山頂處有一個約三十度左右的斜面,接下來便是六十度以上的陡坡。斜坡上的樹木已被日軍砍光,陡坡上依舊林木茂密。日軍在山頂修築的大量地堡,儘管數天來受到重炮的持續轟擊和戰機的猛烈轟炸,但看上去損壞得並不嚴重。
赫爾利來華的重要使命有二:一是調和國共兩黨的關係,說服兩黨領袖能相互讓步,以建立一個帶有美國民主樣式的聯合政府;二是調和蔣介石與史迪威的矛盾,並說服蔣介石把軍隊指揮權交給史迪威。但是,赫爾利的兩個基本立場意味著他無法完成使命,即一切為了美國利益以及堅決反共。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英國那樣在軍事歷史上大吹大擂。無論是撤退還是前進,贏還是輸,膽小還是勇敢,極端愚蠢還是頑強不屈,統統都說得很體面,描繪得很光榮。每一次交戰都是勇敢的,每一仗都是決定性的行動。最高一級中從來沒有退縮的人,因而每一次戰役都有人升為將軍,或顯示出將才被譽為戰爭中最傑出的人。每個人都是出色的,因而士兵是堅強的,指揮官是冷靜的,戰鬥是漂亮的,無論敗得多麼慘重始終是沉著冷靜的。錯誤、失敗、愚蠢或引起災難性後果的其他原因都神秘地消失了……其他國家也是想自尊的,但從未達到英國這樣的程度。英國達到的這種程度的自尊不是憑藉其威力,是依賴於英國百年以來左右世界的那種自我想象力。
至此,緬北的殘餘日軍全部撤到緬甸南部去了。
遠征軍司令長官部認為,龍陵戰事膠著的原因之一,即是騰衝方面的日軍不斷增援,而駐守騰衝的日軍第一四八聯隊,由於兵力薄弱正在收縮防禦線。於是,衛立煌決定先打騰衝。六月二十二日,衛立煌命令位於滇西戰場北面的第二十集團軍主力,迅速向西推進到固東至江苴一線,然後南下對騰衝實施攻擊。
九時,攻擊部隊回撤到安全地帶。
但是,駐防松山附近小高地的日軍仍在頑抗。
十九日,由於史迪威以及馬歇爾的作用,羅斯福給蔣介石發來一封幾乎帶有「最後通牒」性質的電報,且他要求這封電報須由史迪威面交蔣介石,以避免中國外交部對電文進行使其變得溫和的修飾:
二十五日,新編第三十師八十八團和八十九團整整攻擊一天,僅僅向前推進了不到三百米。二十七日,負責攻擊北郊機場的八十八團得到美軍兩個營的增援,攻擊仍然艱難。——「密支那戰事像拉鋸似的進行著。我軍在長約十五公里的正面防線上成了一個弓形,伊洛瓦底江恰像弓弦,把密支那的敵軍夾在大江和中美軍弧形包圍之間。戰鬥起初是自距城十里左右的小山頭和村莊里進行,我軍逐步推進,每天跟敵軍爭奪三十碼、五十碼的陣地,這樣敵我都付出極大的傷亡代價。二十幾天後,敵人被迫放棄村落,改守距城六里的叢林山地。」大雨傾盆,遍地泥漿,攻擊中渾身泥水的駐印軍官兵在日軍的側射火力和藏在樹上的狙擊手的射擊中傷亡很大,攻擊因此被迫停滯。幾天後,第十四師四十二團加入戰鬥,又增加了美軍的兩個營,但因為沒有足夠的重型武器,日軍的堅固堡壘還是難以突破。
美國人要求中國遠征軍攻擊部隊針對日軍的每一堡壘群組成一個特攻隊,然後再視堡壘群內的堡壘個數,在特攻隊之下組成若干攻擊分隊,每個分隊下再組小隊。因日軍的堡壘群多系一個大堡壘外環繞五個小堡壘,所以每一個特攻隊共需六個分隊。——美國人大工業流水線式的攻擊樣式,在日軍堅固的堡壘與密集的火網面前有如兒戲。儘管美軍的目的是減少遠征軍官兵的傷亡,但特攻隊的百余名中國官兵幾乎全部陣亡于松山的霧氣之中。
松山日軍三千餘人被全殲。
四月中旬,根據史迪威的命令,由中國新編第三十師八十八團、第五十師一五〇團和美軍「第五三〇七團」組成的中美混合突擊隊,已經開始秘密南下。這是中國戰爭史上第一支,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支中美聯合作戰部隊:第一縱隊,代號K縱隊,由新編第三十師八十八團、新編第二十二師山炮四連和美軍「第五三〇七團」三營組成,指揮官是美軍上校肯利生;第二縱隊,代號H縱隊,由第五十師一五〇團、美軍「第五三〇七團」一營和山炮一個排組成,指揮官是美軍上校亨利;第三縱隊,代號M縱隊,由美軍「第五三〇七團」一部和三百多名緬甸克欽人組成,指揮官是美軍上校馬基。——美軍「第五三〇七團」初到緬甸時有三千多人,經過不斷的作戰消耗,現實際兵力只有一千四百人左右,所以,所謂中美混合突擊隊,作戰主力還是中國駐印軍官兵。
五日,新編第二十八師的兩個團,在重炮和轟炸機的助戰下,分別向陰登山和山腳下的臘勐發起進攻。八十三團經過激戰衝進臘勐街,日軍後撤。八十三團擊潰日軍的數次反擊,切斷了通往大壩的公路。之後,八十二團在攻擊陰登山時,遭遇日軍猛烈的火力抵抗。先頭部隊三營衝到山腳下開始攀爬陡坡,陡坡上的密林中到處都是日軍暗藏的射手,三營只有以全方位的密集掃射開路,不顧傷亡地前仆後繼向上推進。推進到陡坡與緩坡交界處時,由於緩坡上的樹木乃至茅草都被日軍清除,光禿禿的山頂上日軍的主陣地清晰可見。遠征軍的炮火轟擊開始延伸,三營的兩個連在機槍掩護下發起第一次衝鋒,可士兵們剛剛躍出稜線,就遭到來自南、北、西三面交叉火網的攔截。緩坡上沒有任何隱蔽物,幾十名士兵瞬間便倒在光溜溜的坡面上。只是,日軍的攔截暴露了中國軍隊事先沒有發現的暗火力點,炮兵立即校正射擊。除了山炮營之外,怒江對岸的榴彈炮群也加入了對陰登山的轟擊,日軍的陣地上一時間硝煙瀰漫。炮火打擊后,八十二團連續組織三次衝鋒,包括機槍連連長在內傷亡了百餘人,直到天黑攻擊仍沒取得進展。官兵們只能在距山頂很近的稜線上挖掘戰壕,準備天亮后再戰。
八月二日,遠征軍對騰衝城的攻擊開始。
果然,八月五日晨,美軍戰機又一次飛臨騰衝上空。十五架B-25轟炸機專門向城牆俯衝投彈,轟炸持續了整整一天,把騰衝城牆炸出十個大小不等的缺口。但是,向缺口衝鋒的中國官兵在日軍嚴密火力網的阻擊下依舊傷亡慘重。
二十日拂曉,松山主峰一片寂靜。
松山在當時就像一座血肉磨坊,縱然我方有美軍飛機的幫助,也有比日軍強勁很多的火炮支援,但因為敵人的工事全部是修建在山腹以內,因此,這些重火力的轟炸都成了無用功,反而使日軍在工事里就能輕易射殺攻山的中國軍隊。
九時十五分,沉悶的爆炸聲彷彿自松山山體的深處傳來,然後是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宛如山崩地裂。
騰衝城垣之堅固,日軍防禦體系之完備,令遠征軍官兵激戰兩天終是沒能攻破騰衝城垣。日軍在城垣上構建了三層火力網,每隔幾米就修築一個碉堡或機槍掩體,城牆的中部和底部也開鑿了無數射擊孔。騰衝城垣的東、西、北三面地勢開闊,攻擊部隊接近城垣十分困難。——日軍破譯了遠征軍第五十四軍軍長方天的電報:「連日經數次肉搏攻擊,大量傷亡,並未奏效,希空軍配合攻擊,將城牆炸出突破口以便突入。」同時,方軍長還要求空運兩萬枚手榴彈來。
新編第二十八師被換下去,第八軍上來了。
此時,從保山到龍陵的公路暢通無阻,前線部隊給養充足。龍陵城內的殘餘日軍不足千人,芒市方面的日軍因損失過大已沒有增援和反擊的能力,中國遠征軍攻佔龍陵只需最後一擊。但是,在龍陵周邊,第十一集團軍的休整補充時間長達一個多月。
日軍第五十六師團師團長松山祐三給騰衝守軍指揮官藏重康美下達的命令是:死守到最後一個人。
史迪烕則說:「蔣介石這個人想要用武力同一種思想作鬥爭。他不懂得那種思想,也不懂如何使用武力。」
四日,美軍戰機的轟炸更加猛烈,把西南城垣也炸開一個缺口,第三十六師和第一九八師官兵乘勢突入。一〇七團二營的數十名官兵組成敢死隊與反擊的日軍死戰,後續的兩個連拚死增援,終於佔據了缺口處日軍的兩處地堡,但日軍的側射火力十分猛烈,缺口處的中國官兵無法進一步擴大戰果。
由於新編第二十八師的八十九_九_藏_書二團和八十三團在攻佔陰登山的戰鬥中傷亡過大,第七十一軍軍長鍾彬親率八十四團主力加入松山作戰,並得到何紹周的第八軍榮譽第一師二團三營的增援。但是,直到六月底,參戰部隊都已傷亡過半,對松山的攻擊卻沒有顯著進展。往往是一個營上去,在日軍交叉火力的覆蓋下,十幾分鐘后便傷亡殆盡。究其嚴重失利的原因,除日軍的工事異常堅固、防守異常頑強外,中國遠征軍從將領到士兵誰都沒有攻堅如此堡壘群的作戰經驗。為此,美軍提供了似工藝流程般精細的作戰方案:
新編第二十八師在陰登山血戰的同時,王凌雲的第二軍攻佔了平夏和象達;鍾彬的第七十一軍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師,配屬新編第二十八師八十四團開始向龍陵推進。八十四團越過象達,插到龍陵與芒市之間的華達嶺,擊潰日軍兩個中隊的阻擊,佔領龍陵至芒市公路上的要點放馬橋;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兩師於六月十日抵近龍陵近郊后,對外圍的日軍陣地發起猛攻,其前鋒逐漸逼近龍陵城下。
最近幾個月來,我曾再三敦促你採取果斷行動,以抵禦愈來愈迫近中國和你的災難。現在你仍然沒有任命史迪威將軍指揮中國的一切軍隊,我們將面臨失去華東重要地區可能帶來的災難性後果。日軍佔領桂林將使昆明空運終點站處於不斷遭受襲擊的威脅中,減少「駝峰」噸位,並可能切斷這條航線。雖然我們正在世界各處迫使敵人敗退,這在相當時期內對中國的局勢也無所裨益。我們的部隊通過太平洋迅速前進,但除非你現在採取有力行動,這個前進對中國來說也為時過晚了。只有你方立即採取果斷的行動,才能保全你多年來奮鬥的成果以及我們為了支持你而作出的努力。否則,政治和軍事方面的考慮都將因軍事上的慘敗而落空。
密支那城不像曠野中的機場那樣可以輕易奪取。
二十二日,由防守軍轉為攻擊軍的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發布作戰計劃:
五月十三日,蔣介石致電羅斯福:
二是包括史迪威在內,抗戰時期到達中國的美國人,無論是軍事將領、新聞記者、政府顧問,乃至散布在中國軍隊里的教官和聯絡官,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從美國的政治觀念出發,認為國民黨政府是一個獨裁專制的、與美式民主理念完全相反的政權。曾在中國任駐華武官的史迪威的看法更為透徹,而由於性格所致,他對國民政府乃至蔣介石本人的抨擊露骨而尖銳:「蔣介石是一黨政府的頭頭」,「他現時組織了十萬人的特務系統」;「他不會努力認真打仗。他想不費力氣的結束戰爭,獲得大量供應物資,從而使得他的體制可以永久存在」;「他對戰爭的重大損害應負責。南京、蘭封。長沙和衡陽。桂林和柳州。對共產黨人的封鎖」。幾位美國記者對史迪威進行採訪后,有過如下記述:他要我們知道,從珍珠港事件發生的那天起,「這個狗娘養的無恥之徒就從來不想打日本」——「這場戰爭中每次犯下的大錯,都可以直接從蔣介石那裡找到根子」:蔣介石隨意撤銷史迪威發布的作戰命令;蔣介石「以電話命令前方部隊在他一無所知的邊遠地區進攻或撤退」;「蔣介石說謊,盜竊和囤積軍用物資」以為「在未來的內戰中打共產黨」。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在這場爭議中支持史迪威,你就會失去蔣介石,也就很可能會失掉中國……假如我們讓中國崩潰的話,假如我們無法使中國軍隊繼續抗日的話,儘管上天所有的天使都認為我們支持史迪威是對的,它也不能改變歷史的定案,美國將在中國遭遇失敗……因此,我恭請您解除史迪威的職務,另派一名美國將軍在蔣介石的領導之下,指揮所有在中國的陸空軍部隊。
史迪威將軍勛鑒:欣悉密支那城完全克複,敵軍雖頑強抵抗,終於全部就殲,不勝欣慰。我盟軍獲此重大之成就,皆由麾下指揮有方,謀略悉當,我美英中盟軍將士協同一致,忠勇效命,用能克服氣候與地理之困難,殲滅敵人,造成此次光榮之戰績,中正對我部隊能達成任務,同所嘉慰,特電馳賀閣下之成功與盟軍之勝利,並請轉鄭洞國、孫立人、廖耀湘各將領暨各師師長副師長參謀長及全體官兵代達余嘉勉之意為盼。蔣中正。
日軍緬甸方面軍從曼德勒機場起飛了四架運輸機,在四架戰鬥機的護航下,試圖給騰衝城內守軍空投彈藥和食品,但無論是緬北還是滇西,制空權已不在日軍手裡。日軍的八架戰機剛剛飛臨騰衝上空,便遭到美軍戰機的攔截,兩架戰鬥機首先被擊中栽到來鳳山上起火燃燒,運輸機急忙把物資扔下來想逃走,結果不但大部分物資未能投在城裡,四架運輸機連同剩下的兩架戰鬥機全部被美軍擊落。
十六日,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召集軍長和師長們開會,決定加大對來鳳山的攻擊力度,命令預備第二師和第三十六師,配屬山炮和重迫擊炮各一個營,繼續對來鳳山實施攻擊;另派第一一六師和第一三〇師的兩個團,配屬山炮和重迫擊炮各一個連,肅清來鳳山東南部日軍據點。連日大雨,美軍的戰機無法配合作戰,遠征軍加強兵力后的攻擊依舊沒有進展。
七、炮兵第十團(兩營)及炮兵第七團之混合營,均歸炮兵第十團胡團長指揮,即于惠通橋我岸,選定陣地準備對松山:臘勐各要點射擊,限於五月三十日以前,進入陣地,準備完畢,待第七十一軍所部之部隊(第二十八師主力)向臘勐、松山攻擊時,即向各要點射擊,支援該部隊之戰鬥。
傷亡慘重的第三十六師被預備第二師替換下來。
為減少傷亡,各部隊輪流抽出一個營,到前沿的後方進行短期攻擊演練。同時,美軍空運來了裝備著一百五十五毫米榴彈炮的重炮連。十三日,中美聯合部隊在三十九架B-29轟炸機、大量的戰鬥機以及強大炮火的支援下再次發動攻擊,連續激戰三天,除攻佔了外圍的幾個據點外,對密支那城的攻擊再度受挫。——指揮部責怪部隊進展緩慢,部隊責怪指揮部指揮不力,部隊上下皆急躁不安。
久攻不下的松山卡在填緬公路的咽喉部位。
如果這封電報屬實,確是宋希濂決定暫時停止圍攻龍陵。他的理由是:由於松山和騰衝方面作戰不力,導致龍陵承受的壓力過大。第十一集團軍已筋疲力盡,如要拿下龍陵,須等騰衝和松山方面都打完了,再與第二十集團軍部隊一起攻打龍陵。同時,還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給第十一集團軍提供「圓滿」的補給。
十六日,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決定:H縱隊向機場攻擊;K縱隊繼續向密支那抵近;美軍戰機將開始轟炸密支那外圍以及城區,美軍的C-49運輸機將在十七日為突擊隊空運來增援部隊以及高射炮。十七日上午,H縱隊在美軍戰機的支援下,向密支那西面機場發動襲擊。防守機場的日軍只有百餘人,H縱隊行動隱秘迅速,一五〇團的兩個營攻到機場邊日軍才發覺,但為時已晚。三營和一營從日軍的兩翼夾擊,營官兵率先攻入機場,日軍向密支那城內潰退,三營一直追到伊洛瓦底江邊。H縱隊的指揮官亨利上校立即以約定暗語「威尼斯商人」向總指揮部發出佔領機場的電報。沒過多久,大批美軍的C-49運輸機在戰鬥機的護航下降落,運輸機運來的增援部隊是新編第三十師八十九團的兩個營。
稍有軍事常識的人就會意識到:重慶的後門安全了,但前門卻岌岌可危了。
八月三日,在二四六團的掩護下,第八軍工兵營由松山主峰下距主堡壘一百五十米處開始挖掘作業。同時挖掘的四條壕溝深一米八、寬一米,相互橫向貫通,挖好的壕溝上加著遮蓋物以防止日軍向下投擲手榴彈。在日軍的眼皮底下,工兵們輪班作業,晝夜不停,每條壕溝竟然可以每天向前推進十米。越接近主峰堡壘,日軍越是瘋狂地射擊並不斷發動反擊,二四六團官兵拚死阻擊,美軍的戰機和遠征軍的火炮進行著持續打擊,第八軍的其他部隊也適時在四周實施攻擊以保持對松山主峰的壓力。工兵們在彈雨中不顧生死,拚命挖掘,挖到最後由於需要木粧支撐而速度稍緩,但依舊每晝夜向前推進五米。經過第八軍美軍顧問的測算,已經挖到主峰堡壘下方的時候,工兵們開始挖掘左右兩個炸藥室,然後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在右室內安放了炸藥七十箱,在左室內安放了五十箱,每箱炸藥二十五公斤,都是美軍運來的高爆炸藥——松山主峰日軍堡壘下的炸藥總計多達三噸。
年年歲歲,國殤墓園內花樹繁茂。
騰衝城內由太田正人指揮的日軍只剩下七十人,收縮在東城一角面臨著末日。——「市區的慘狀遠非野戰,逐次被追到城內東北角的守備兵,在瓦礫中忍耐著城牆倒塌聲和火焰噴射器的火焰,仍以超人的毅力繼續死斗。」
第二天,太田正人大尉帶領殘部進行自殺式反撲,全部戰死。
松山日軍守軍以第五十六師團第一一三聯隊為主,加上炮兵、工兵、輜重、通信、衛生和防疫等部隊,總兵力約為一千五百餘人。第一一三聯隊聯隊長松井秀治帶兵增援龍陵后,松山日軍指揮官為野炮第五十六聯隊第三大隊大隊長金光惠次郎少佐。
九月九日,蔣介石的電報又到了:「騰衝必須在九月十八日國恥日之前奪回。」
一九四四年七月二日拂曉,雨霧瀰漫,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的兩個軍五個師,向騰衝外圍日軍據點發起進攻。左翼第五十三軍先後攻克飛鳳山和五八三〇高地,右翼第五十四軍攻佔蜚鳳山和五一三八高地。戰至七日,騰衝城外日軍的據點基本被攻克,只有預備第二師攻擊的來鳳山仍處於兩軍激戰中。
為支援密支那作戰,美軍陣亡二百七十二人,負傷九百五十五人;盟軍在密支那機場降落飛機達一萬四千架次,運來各種器材和物資超過四萬噸。而中國駐印軍第十四師、新編第三十師和第五十師,傷亡達六千六百五十五人,其中陣亡二千四百一十四人,負傷四千二百四十一人。
七日,在吸收了攻擊失利的教訓后,第八軍決定先攻擊主峰兩側的滾龍坡和黃土坡。擔任攻擊滾龍坡任務的是第八十二師二四六團。炮兵集中火力轟擊滾龍坡后,二四六團先後攻佔了兩個小高地。接近滾龍坡頂時,由於已靠近核心地堡,日軍的交叉火力全部指向攻擊部隊,並不時地發起小規模反擊,二四六團堅持了一個晚上,終於支撐不住退下來,其先頭營除五名傷員外,其餘官兵全部陣亡。十二日,第八軍發起第三次攻擊,主攻部隊換上了第一〇三師三〇七團,第八十二師二四六團和二四五團三營以及榮譽第一師三團冊應。炮火整整轟擊了兩個小時,炮火延伸后,三〇七團主力向滾龍坡發動衝鋒。官兵們在抵近日軍主陣地約五十米時,突然受到日軍側射火力的襲擊。天降驟雨,雨水混合著血水橫流。面對日軍的堅固堡壘,三〇七團爆破手只能抱著炸藥包拚死向主碉堡接近,但一個接一個的爆破手都陣亡在日軍的彈雨里。日軍接連三次發動反擊,三〇七團用光了彈藥,部隊傷亡過半。與此同時,冊應作戰的二四六團對滾龍坡北面的大埡口的攻擊也嚴重受挫;而榮譽第一師三團在試圖接近松山主峰時,遭遇兇狠的火力攔截,高地上遍布著中國官兵的屍體。主攻的三〇七團終於退下來,兩名連長、四名排長以及一百五十多名士兵傷亡。
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會師后,掉頭向南,與英印軍第三十六師一起兵分三路直指臘戍。從二月底至三月初,東路的新一軍官兵,翻越山嶺,渡過南圖河,一路猛戰拿下日軍的一百四十多個大小據點,最終力克臘戍以北的戰略屏障新維;然後通過綿延的山地,渡過南育河,採取正面強攻、兩翼包抄的戰術,攻下緬甸東北部的戰略要地、滇緬公路上的重要物資中轉地臘戍。而位於戰場西路的英印軍第三十六師于伊洛瓦底江東岸不斷清除日軍的據點後向南推進,抵近曼德勒東北方向的喬梅(今皎梅)以北;位於戰場中路歸新一軍指揮的第五十師攻佔南渡后,沿著南渡通往曼德勒的公路清掃日軍殘敵,日軍面臨著最後的崩潰不守即退,第五十師官兵風捲殘雲一般一直打到曼德勒東北方向的喬梅,三月三十日與英印軍三十六師會合。
第二 指導要領
一、各攻擊部隊,務於三十日以前,分別向攀枝花渡、軍寨渡、葛蒲廠及平戛東側(七道河)各附近地區集結完畢,準備攻擊。
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乘勝全線進攻,十一月二十日攻克芒市,十二月一日攻克遮放。遮放戰線崩潰后,日軍在中緬邊境組成新的防線:五十六師團約九千人在畹町附近;第四十九師團第一六八聯隊約一千二百人在新維附近;第十八師團第五十五聯隊約一千二百人和第二師團第四聯隊約一千人在南帕卡附近;第三十三軍直屬部隊約三千人防守臘戍附近。
(工兵、偵察、通信、交通、糧秣、彈藥、兵站輸力、兵站衛生等略)
「斷」作戰停止了。
赫爾利在給羅斯福的信中表示,既然美國的目的是為防止中國戰場的崩潰,那麼除了蔣介石之外沒有任何一個中國人能與美國有現在這種程度的合作。總統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在蔣介石與史迪威之間作出選擇——「您和蔣介石之間其實沒有其他的歧見。蔣介石已經答應了每一個您的要求和建議,唯一的例外是史迪威的任命問題」——那麼,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必須撤換史迪威:
十一日,城外的中國官兵開始向城內挖掘地道。
第八軍六次攻擊松山,基本掃清了主峰四周的各個小高地,但參加攻擊的五個團的殘餘官兵,集合在一起人數已不足一個團。
一、第七十一軍(欠搜索營)配屬第五軍之山炮營,為右翼攻擊軍。其現在平戛附近之第八十八師主力,俟第二軍到達,將第二軍地區內陣地交代后,即向大雪廠附近集結。軍其餘部隊,俟將江防任務移交第八十二師及新編第三十九師之一一七團后,軍主力即向攀枝花渡、軍寨渡各渡口附近,一部向葛蒲廠附近地區集結,限五月三十日以前集結完畢(但應先派一部,在各渡口左(西)岸佔領掩護陣地)。待渡江攻擊命令頒發后,應即以一加強步兵團,依惠通橋我岸炮兵之協力,先攻擊臘勐、松山,隨即以主力直攻龍陵,但特須注意右側之警戒,向右梯次配置。
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八日,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芒友舉行盛大的會師典禮。會場設在一座小山的下面,中國駐印軍新編第三十八師政治部和工兵營的官兵,用絲質降落傘為主席台搭建起一個頂蓋,還在台前鋪設了一個巨大的表示勝利的紅色英文字母「V」,並在通向祖國那邊的路口懸挂起上書「歡迎駐印新一軍凱旋迴國」的橫幅。上午九時,身穿黃色卡其布軍裝的中國駐印軍官兵和身穿灰色軍裝的中國遠征軍官兵從不同方向走進會場。中、美兩軍高級軍事將領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美國緬印軍總司令索爾登、中國駐印軍新一軍軍長孫立人等走上主席台,樂隊高奏中、美兩國國歌,兩國國旗冉冉升起,禮炮聲在山谷中回蕩。
一、第五十四軍(欠第一九八師),附預備第二師,及重迫擊炮一營,於二日前到達順江街及其以東地區,再沿順江街、騰衝道,逐次驅逐敵之警戒部隊,先攻佔寶鳳山、來鳳山,再協同第五十三軍,對騰衝實施包圍攻擊。在攻擊前進時特應對西警戒,並與第五十三軍切取聯繫。
實際上,即使沒能得到充足的補給,第十一集團軍也沒有停止作戰,因為增援龍陵的日軍對第七十一軍的反擊越來越猛。六月二十一日,日軍沿著滇緬公路,在坦克的助戰下,向第八十七師二五九團陣地發起猛攻,傍晚深溝陣地被日軍突破,長嶺崗陣地也岌岌可危。宋希濂命令第二軍第七十六師二二七團增援第八十七師,日軍也向長嶺崗陣日軍再次發動全線猛攻,第七十一軍主力開始後撤。日軍緊追,位於勐冒街附近的集團軍總部指揮所遭到日軍的炮擊。宋希濂決心一拼,命令投入第七十一軍的全部預備隊,再從第二軍第七十六師將二二六團調來。雙方在黃草壩、周家寨、空樹坡、香菰嶺一線激戰——陣地犬牙交錯,戰局極其險惡。最後時刻,宋希濂把剛配置給他的第八軍榮譽第一師投入了作戰,同時命令第二軍主力猛攻日軍的後方交通線。至二十七日,戰局稍緩。二十八日,宋希濂親抵第一線督戰,第七十一軍的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師,第二軍的第七十六師,第八軍的榮譽第一師分別在龍陵外圍轉入攻勢,官兵們晝夜輪番搶攻以扭轉戰局。戰至三十日,自增援龍陵一個月以來,日軍已傷亡千人以上,武器彈藥消耗很大,已經呈現出衰勢。第十一集團軍抓住時機頑強推進,終於再次逼近龍陵城區,恢復了包圍態勢。
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三日,重慶軍事委員會決定:以遠征軍一部進攻怒江以西的日軍,冊應正在反攻緬北的駐印軍。
中印公路,就是中國駐印軍官兵在前面作戰,中美工兵部隊在後面修築的那條公路。公路從印度東北邊界處的利多起始,穿越緬北和滇西抵達昆明,主線全長一千五百多公里,其間跨越了十三座海拔兩千米以上的高山以及無數條貫穿中緬兩國國土的江河,還有緬北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地帶渺無人煙的原始山林。與這條公路一起鋪設完成的,還有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長達一千八百多公里的輸油管道。為了這條國際援助通道,無論是作戰還是築路,中美兩軍官兵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因此這條公路也被稱為「華美路」。而盟軍正是沿著這條路向緬北日軍發起反攻的,所以這條公路還被稱為「到東京之路」。
十七日,攻擊開始。
我們和一九八師打進南門街,共同圍攻秀峰山日軍據點。這時滿街全是正在著火冒煙的殘梁斷柱,破磚爛瓦都是燙的,一下雨磚瓦還會「嗞嗞」作響。到處是槍聲,到處是敵我雙方官兵的屍體,三五個躺在一起的也不少。新鮮的紅血和凝固的黑血混在一起,紅血消在黑血上,手榴彈一炸,蒼蠅就成堆地飛起來,發泡的屍體上全是蛆。我在上海、武漢都和日本鬼子干過,但沒有像在騰衝時這麼慘烈。
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一日,中國駐印軍新編第三十八師攻克滇緬公路上的日軍殘餘據點,與滇西中國遠征軍第五十三軍第一一六師二四八團取得了聯繫。二十三日,新編第三十八師與第五十三軍部隊同時推進到畹町以南位於緬甸境內的芒友東南地區。二十七日,經過四天的激戰,新編第三十八師攻克芒友。至此,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在芒友勝利會師。
晚上,司令部、護送軍旗的官兵和尚可步行的輕傷員首先渡江。看著撤退的官兵和傷員遠去,水上軍藏給本多政材師團長發出了訣別電報:
六、又敵每一堡壘群,除各小堡與大堡間有地道聯絡外,尚有一或二個出口,我仍細密偵察,預先將機槍排列出口之外,敵如開啟鐵門,我即向之射擊。
第五十四軍第一九八師渡江后,連續攻克大寨和茶房,之後擋在官兵們面前的便是高黎貢山上的險要據點北齋公房日軍第五十六師團第一四八聯隊第二大隊憑藉堅固工事頑強防守,第一九八師攻擊受挫。該師滯留少量部隊監視正面,主力則繞過北齋公房,在航空兵和炮兵火力的支援下,於十六日攻佔北齋公房側后的馬面關和橋頭,切斷了北齋公房日軍守軍的退路。二十一日後,第一九八師多次對北齋公房發起攻擊,由於屢攻不克,雙方形成僵持之勢。
位於怒江西岸的松山,與東南方向的龍陵以及西北方向的騰衝互為掎角之勢,是從滇緬公路至滇西重鎮保山的必經之地,因此這裏對於日軍有著雙重戰略意義:對南面的緬北而言,為掩護側背的重要據點;對北面的怒江正面而言,是抗擊中國遠征軍的前沿支撐點。松山主峰海拔五千三百米,遠眺可以俯瞰百里,主峰東南為陰登山,西北為黃土坡,後面是小松山,群山深谷層層疊疊猶如怒濤起伏,滇緬公路蜿蜒其間則如絲如帶。
蔣介石給史迪威發出賀電:
松山日軍指揮官金光惠次郎給師團長發電:
蔣介石要給史迪威頒發一枚青天白日特級大勳章。
第八軍本是遠征軍的戰略預備隊,轄榮譽第一師、第八十二師和第一〇三師九_九_藏_書,軍長何紹周,副軍長李彌,全軍總兵力約五萬。第一〇三師曾是貴州軍閥王家烈的黔軍第二十五軍第一師,出征抗戰以來戰績不俗,一九三九年奉命駐紮滇南,兩個月前調赴滇西,現任師長熊綬春。第八十二師由貴州地方武裝編成,戰鬥力稍弱,現任師長王伯勛。榮譽第一師十分特殊,全部由傷愈官兵組成,原師長杜聿明,曾在崑崙關戰役中有上佳表現,現任師長汪波。第八軍是美械裝備的部隊,軍部駐有美軍聯絡組,官兵均接受過美式訓練。為加強第八軍的攻堅能力,除軍直屬炮兵外,遠征軍司令長官部還把炮兵七團、十團的各一個營以及第五軍炮兵營、第七十一軍炮兵二營都配屬過來,軍指揮部抵近前沿設在陰登山上,大有一舉拿下松山的決心。
……于馬(二十一日)晨開始向城內之敵攻擊,我預二師、一九八師、三十六師、一一六師各主力奮勇直前,由南面城牆下城,突入市區,激烈巷戰于馬展關。惟城內人煙稠密,房屋連椽,大都堅實難破。且頑敵家家設防,街巷堡壘,星列棋布,尺寸必爭,處處激戰,我敵肉搏,山川震眩,聲折江河,勢如雷電,屍填街巷,血滿城沿。嗣以各部損失慘重,而各級預備隊既早用罄,又無援兵以濟急難,不得已將原任南甸、騰龍橋阻敵增援之一三〇師調入騰城,聊增實力。苦戰二十余晝夜,所賴將士忠勇,克敵致果,業於九月十四日將困守騰城之敵全部殲滅。青白之旗乃復飄揚邊陲重鎮,萬民鼓舞,同聲慶幸。綜合自渡江起,至克服騰衝止,所歷大小戰役四十余次,共生俘敵軍官四員,士兵六十余名,營妓十八名。斃敵少將指揮官及藏重康美大佐聯隊長以下軍官一百余員,士兵六千余名。鹵獲野山炮七門,步兵炮六門,迫擊炮十門,重機槍十九挺,輕機槍四十七挺,步、騎槍千余支,汽車十余輛,有、無線電機二十五部,及其它軍用品無算,我亦傷亡官佐一千三百三十四員,士兵一萬七千二百七十五名。
松山戰役從第七十一軍新編第二十八師六月四日發動第一次攻擊,到第八軍九月七日全殲松山之敵,歷時百余天,遠征軍參戰部隊達四個師以上,投入總兵力六萬餘人。
蔣介石命令位於龍陵的第十一集團軍就的休整補充。
通車典禮會場設在中緬邊境第三十七號界碑邊,在公路上搭起來的巨大牌樓上,「ROAD TO TOKYO」(到東京之路)的標語十分醒目。中國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宋子文專程從重慶趕來主持典禮,美軍第十航空隊司令戴維斯、第十四航空隊司令陳納德和中國駐印軍、中國遠征軍以及美軍緬印軍的部分將領與官兵應邀參加。索爾登將軍宣布「中印公路通車」之後,當他在致辭中說到「今天是同盟國最高興的一天,是日本最不高興的一天」時,幾十架前來助興的美軍飛機從上空呼嘯而過,典禮會場歡聲雷動。而一支浩浩蕩蕩的車隊在歡呼聲中駛入了中國國境——沿著中印公路開往中國的第一支運輸車隊,在美軍工程兵少將、中印公路指揮官皮克的率領下,中美各一百二十名官兵駕駛著一百二十輛滿載各類軍火的卡車、牽引著各種火炮的拖曳車、配備著醫藥救護物資以及食品的特種車,還有八輛軍用吉普車,於一月十二日從印度的利多出發,翻越野人山、穿過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在典禮氣氛到達高潮時駛過了中緬邊境處那座公路上的小橋。進入中國國內的畹町后,皮克的車隊在三架美軍戰鬥機的護送下,一路向北經過龍陵、保山、下關、楚雄到達昆明。皮克少將把首次運達的物資清單,交給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昆明行營主任、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龍雲回贈的禮物是一面錦旗,上面綉著四個大字:勝利之路。
松山日軍殘部最後八十餘人,全部死在中國西南邊陲那座已經沒有了山頂的大山上。
下午四時,第五十三軍第一三〇師攻佔東門城樓,推進到東門大街,第一一六師主力推進到東城垣內的文家巷和李家巷;第五十四軍預備第二師攻克李家巷北面的龍王廟和南面的李家塘,第一九八師推進到距東城垣不足百余米處。
二十一日,史迪威飛離重慶。他佩帶著自己的戰利品——一柄日本人的武士刀。陰雨中,宋子文前來送行,接著何應欽也趕來了,史迪威並沒跟他寒暄,直接登上了飛機。
甲、攻擊準備
二、第十一集團軍為防守軍,負怒江左(東)岸防守之責;另以該集團軍之新編第三十九師、第八十八師、第七十六師、新編第三十三師各派一加強團渡江攻擊,冊應第二十集團軍之作戰。
七日,八十二團再次以兩個營的兵力對陰登山實施攻擊,摧毀了日軍的幾個地堡后又一次衝上山頂,沒想到再次被日軍反擊下來。如此得而復失,失而復得,日軍只要還有一口氣便不放下武器,最後時刻用手榴彈與衝殺過來的中國士兵同歸於盡,那些身邊沒有手榴彈的則用刺刀戳進自己的腹部自殺。向山頂衝擊的遠征軍官兵還遇到一個令他們不知所措的情景:當一個地堡里的日軍傷亡殆盡時,最後從地堡里衝出來的竟然是一群披頭散髮的女人——遠征軍官兵曾聽說過日軍陣地上有營妓——這些女人號叫著朝他們投擲手榴彈。中國官兵還吃驚地發現,日軍修築的地堡如此堅固,即使被大口徑榴彈炮直接命中也可以毫髮無損——一個地堡被轟炸機投擲的重磅炸彈將頂部炸開,露出裏面被數條鐵軌支撐著的直徑達一米多的原木和厚達兩厘米的鋼板,地堡內部因此損毀不大,且生活設備齊全。
三、攻擊軍第一線兵團,于開始渡河前,務積力秘匿行動,以主力于栗柴壩、雙虹橋間各渡口,實施強渡,並於佔領橋頭堡后,立即架設軍橋,向馬面關、江苴街之線攻擊前進。另以一小部,由西郎渡(栗柴壩北方)附近渡河,驅逐當面之敵,迂迴橋頭堡之側背。攻擊軍于第一線兵團攻略橋頭街、江苴街各據點后,再以第二線兵團加入擴張戰果,以一部向明光前進,以主力作旋迴,向固東街、江苴街之線前進。此時須保持重點於左翼,佔領固東街、江苴街后,整頓態勢,準備進攻騰衝。
龍陵日軍城垣之堅固、作戰意志之頑強、儲備物資之充足,皆出乎中國遠征軍的預料。龍陵城外那些尚未被攻克的據點,雖已孤立無援仍各自為戰,死拚死打,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師官兵反覆攻擊均未奏效。細雨綿綿,陰雲密布,糧秣彈藥消耗巨大而空投補充杯水車薪,從怒江邊的渡口沿著狹窄山路的補給運輸因異常艱難,所運物資難以支撐數萬官兵的需求。由此,第七十一軍對龍陵的攻擊力度逐漸減弱。
滾龍坡被攻佔后,北面就是松山主峰。
美軍的戰機已能從騰衝機場起降。
這次攻擊有了不小的進展,龍陵城外日軍的數個據點被攻克,遠征軍大大壓縮了對龍陵的包圍圈。而在西北方向,隨著松山戰局的發展,日軍已不能控制滇緬公路,運輸物資的汽車可沿公路抵達臘勐,把物資卸下來后,人背馬馱繞道二十公里,抵達滇緬公路的八百零一公里處,再從那裡用汽車將物資運至黃草壩前線。第十一集團軍官兵的供給因此得到極大改善,到了八月上旬,宋希濂認為補給已經絕對「圓滿」,於是決定對龍陵發起第三次攻擊。
日軍自一九四二年五月侵入滇西后,兩年間以松山主峰為核心,在滾龍坡、大埡口、小松山、黃土坡等處修築了四十多個堅固的堡壘群。每個堡壘群都由一個主堡和若干個子堡構成,無論是主堡還是子堡均以粗大原木和加厚鋼板建成主體,上面覆蓋著數米厚的泥土;堡壘里糧食庫、彈藥庫、被服庫和材料庫一應倶全,至少可供半年使用;甚至還有發電、抽水和衛生設備。各堡壘群之間,都有坑道或戰壕相連,既能相互支援也可獨立作戰,彼此之間構成了嚴密的交叉火力網。山上的炮兵陣地射界寬而深,可覆蓋怒江兩岸七十公里以上的範圍。——松山已經成為一座中空的山體,裏面遍布著各式永久性軍事工事,整個山體猶如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軍事堡壘。
撤換史迪威,被認為是美國扶蔣反共政策的開端。在以後的歷史中,史迪威事件始終被當成一個政治事件,他被描繪成一個受到中國共產黨影響的人,說共產黨人試圖利用他搞垮蔣介石。但是,只要了解中國以及中國抗戰史的人,對此會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騰衝日軍進行的是決死之戰,那些只剩一隻眼、一隻手、一隻腳的傷兵仍心甘情願地在戰場上作戰。太田正人向師團發去戰報說,騰衝守軍已經無所顧忌,唯獨「渴望得到手榴彈」。
松山主峰四周是甲、乙、辛、未、辰、已、午、卯、子、丑、寅等高地。第八軍的第六次攻擊開始了。整整三天,炮兵持續轟擊日軍據守的各個高地。這似乎是松山的最後一戰,可誰也沒想到中國官兵的傷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慘重。七日晨,左翼三〇八團攻佔辛高地,三〇七團也在中午攻佔了壬高地,但榮譽第一師二團三營突入已高地時陷入肉搏戰,廝殺進行了兩小時,雙方官兵的屍體填滿了山頂戰壕。最後,雙方所剩無幾的官兵相距僅十米對峙著,遍身血污的士兵們雖怒目對視但都已無搏鬥的氣力。傷亡最慘烈的當屬二四六團,該團一營衝到距午高地頂端百米處,在日軍猛烈的火力壓制下,營長謝夢熊中彈身亡,黃昏撤下來時全營只剩下八人;二營突上了未高地,與不斷反擊的日軍苦戰三小時,終因增援部隊沒能及時趕到而不得不撤下來,這時候二營活著的官兵僅剩下十人;三營攻擊受挫后也于黃昏時後撤,清點人數后全營只剩下二十多人。——第八十二師二四六團傷亡殆盡了。
松山主峰終於被攻克。
史迪威黯然離開中國的第四天——一九四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耽擱一個多月的龍陵總攻令終於下達。
得知城裡的日守軍沒有了指揮官,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下令再次總攻。
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三十日下令:「飭即迅速攻克騰城,茲特規定自明(三十一)日起,限五天內將各該軍攻擊區域內之敵肅清,並將每日進展情形具報。如有觀望不前,或借故推倭,不能如限肅清,致使外敵增援,影響整個計劃者,各該軍長、師長應負貽誤之責。」
八月六日,密支那市區被盟軍控制。
此時,第一三〇師官兵已抵達南齋公房以西的江苴附近。這是一個很大的山寨,盤踞兩年的日軍把工事修築得極為堅固。第一三〇師指揮官面對日軍的嚴陣以待,不但怕打不下來,更怕日軍一旦增援將會導致全師陷入絕境,加之在翻越高黎貢山時,很多官兵因凍餓交加而病倒,於是猶豫再三后決定撤退。周福成軍長得知后,當即撤了張玉廷的師長職務,命令副師長王理寰接任師長指揮權,率領第一三〇師立即對江苴發起攻擊,並派第一一六師前來增援。
在蔣介石的嚴令下,十二月二十五日,衛立煌下達了攻擊畹町作戰命令:第五十三軍在右翼,推進到日崗、景坎和遮勒一線,阻擊勐卯附近的日軍增援畹町,然後轉進畹町以南截斷滇緬公路;第六軍為中央軍,第二軍為左翼軍,分別在帕賴至拱撒、謝連至猛古街之線向畹町實施猛攻,把日軍包圍在畹町盆地中加以殲滅;第七十一軍為攻擊總預備隊。為了儘快攻克畹町,衛立煌還把第七十一軍第八十七師配屬給了第二軍。
此時蔣介石與美國方面的矛盾再次加劇,導火索是中國境內的日軍發動了新的攻勢,蔣介石命令衛立煌把部隊從龍陵撤到怒江以東以保衛昆明。
三十一日,巷戰中的日軍被逐步壓縮。
蔣介石與史迪威由來已久的面和心不和註定要公開化了。
距離怒江惠通橋七十七公里的龍陵,是坐落在一個小盆地里的交通重鎮。這裡是從雲南保山到緬甸八莫和臘戍的必經之地。與騰衝一樣,日軍在佔領期間修築了堅固的外圍陣地和城防工事。日軍守軍是第五十六師團工兵聯隊、第二炮兵大隊、第一一三聯隊一部、第二師團第二十九聯隊第二大隊等,總兵力約為千人,由工兵聯隊聯隊長小室鍾太郎中佐統一指揮。
戰局極度危急之時,由昆明馳援而來的第五軍第二〇〇師——中國陸軍中最精銳的機械化部隊——於九月六日抵達龍陵前線。接著,九月七日和十四日,中國遠征軍攻佔松山和騰衝的消息傳來——「斷」作戰的主要目的是解救松山、騰衝和龍陵,松山和騰衝的失守導致「斷」作戰立即失去了意義。同時,日軍第三十三軍集結在滇西和緬北的總兵力約為兩萬一千人,但目前「病、傷、亡的人數已達七千二百名」。中國遠征軍攻佔松山後,炮兵十團和七團立即趕到龍陵附近支援第十一集團軍作戰,第十一集團軍部隊乘勢反擊日軍後續增援部隊,日軍因無心戀戰掉頭向芒市回撤收縮——撤退中被擊斃者甚多,僅運進芒市的「重傷員就有一千二百多名」。
軍長何紹周把副軍長李彌,參謀長梁筱齋,榮譽第一師師長汪波,第八十二師師長王伯勛、副師長王景淵,第一〇三師師長熊綬春、副師長郭惠蒼等將領召集在一起,傳達了蔣介石的命令。各位將領會商后決定:用坑道作業的手段對松山主峰實施爆破,第一〇三師師長熊綬春為左翼攻擊指揮官,指揮本師和榮譽第一師三團攻擊大埡口和長岡嶺一線;第八十二師副師長王景淵為右翼攻擊指揮官,指揮軍部工兵營和第八十二師經過補充后的二四六團攻擊松山主峰。
三、我軍飛機進行勇敢的低空飛行,竟為敵炮火所傷,守軍深感痛心,務請今後不必過於冒險。
史迪威沒有接受。
日軍區區兩千人,火炮和機槍數量有限,且糧彈供給中斷,面對的是中國軍隊裝備精良的兩個軍和美軍航空兵的全力作戰,無論從哪方面講,騰衝日軍覆滅的下場已定。但是,誰也沒想到,在城垣已經殘破,中國官兵佔據著多處城垣缺口的情況下,從八月十日起,騰衝城內殘存的日軍竟仍固守城池達一個月。
密支那城日軍總兵力不足千人,指揮官為第十八師團第一一四聯隊聯隊長丸山房安大佐。但是,如同滇西的騰衝城,日軍在長達兩年的佔領期內,在密支那修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儲備了充足的糧食彈藥。城郊陣地均構建在叢林、溝壑和岩穴中,火力點隱蔽而密集。市區防禦體系依託伊洛瓦底江為側背屏障,利用城內建築物修築了密集的碉堡掩體,在每一處十字路口和房屋拐角處都配置了重武器,射界相互交叉,形成覆蓋嚴密的火力網。由於能夠得到八莫方面的增援和補給,丸山房安大佐自信最少可以守三個月以上,不得已時還可退守伊洛瓦底江對岸繼續抵抗。然而,西郊機場的丟失,讓丸山房安有些緊張。他一面請求第三十三軍司令官本多政材火速增援密支那,同時把所有的後勤人員甚至是傷員都調到了防禦陣地上。
密支那對於盟軍來講萬分重要:如果將其佔領,不但可以打通中印陸路交通,「駝峰航線」也能得以拓寬,美軍的大型運輸機可降低飛行高度,從而增加安全係數。密支那也是緬北日軍的生死之地:一旦丟失,入侵中國雲南境內的第五十六師團將陷於孤立,伸向緬甸南部的主要交通線將暴露在盟軍面前,日軍在整個緬北和滇西將失去立足支撐點。
此時,無論是松山還是騰衝都尚在苦戰中,但日軍還是從這兩個地方都對龍陵派出了增援部隊。其中最大的一股,是日軍第一一三聯隊聯隊長松井秀治大佐帶來的——他把危如累卵的松山交給了金光惠次郎少佐,自己帶著一千五百餘人前來增援龍陵。六月十四日,增援松山的日軍受到第七十一軍第八十七師、軍直屬搜索營、第六軍新編第三十九師等部隊的阻擊。這也正是第七十一軍再次向龍陵城發動攻擊的時刻,遠征軍官兵吸取了之前的教訓,步兵盡量避免過早地發起衝鋒,而是依靠持續猛烈的炮火消耗日軍。六月十五日,遠征軍的火炮和美軍的轟炸機從天空和地上持續打擊,日軍「連野戰醫院里的軍醫和野戰倉庫的軍屬都用手榴彈參加了戰鬥」,最終大部分復廓陣地還是被第七十一軍官兵攻佔。
查松山、大埡口橫亘惠通橋彼岸,我軍能否早日攻下,對騰龍作戰之關係甚大,刻雖業已分別攻至其核心陣地並包圍之,但敵工事極為堅固,據鍾軍長報稱,我軍此次攻擊前後已傷亡一千六百餘人,雖重炮連續命中,而敵壘屹然不動。據我前線及美工作軍官視察報告,松山敵壘之構成,系鋼骨水泥及山洞工事並加鋼板防護,凡一個大堡壟,蓋以五個小堡壟編成,火網由地道彼此聯繫,有側防,四周自外有屋頂形鐵絲網三層,竹刺一層,屋頂有鐵絲片兩層(各高約三尺),共六層。大埡口敵核心堡壘,其堅固程度亦與此相同。據悉此一帶工事系敵以一個工作團構築八個月而成。刻敵守兵雖已殘餘不多,但我攻擊仍極為困難,其最難解決者,實為技術問題,而非戰術問題。我組工兵作業隊一百二十人,用黃色炸藥包及莫洛托夫炸藥瓶近迫向炸,梗(二十三)敬(二十四)兩日共死一百餘人,仍無效果。刻擬集中火力轟擊,如再無效,則惟有實施坑道作業或對壕作業……
七月二十四日,天氣出現好轉跡象,遠征軍司令長官部決定再對龍陵發動攻擊。
松山日軍殘部指揮官金光惠次郎少佐已把文件和徽章埋入地下,把軍旗纏在了腰間。他命令炮兵隊隊長木下昌已中尉突出重圍,去向軍司令部報告戰況。然後,給松山祐三師團長和本多政材軍司令官發出了訣別電報:
至此,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對騰衝城的攻擊已持續一月有餘。
蔣介石嚴令:限第八軍九月上旬必須拿下松山,逾期不克,軍長、師長和團長均以貽誤戎機論處。
(一)第一線兵團:依守備部隊之掩護,徑行展開于栗柴壩、勐古渡、雙虹橋間地區,準備渡河攻擊。
從中美混合突擊隊出發,到最後攻佔密支那城,整整用了一百天。以中國駐印軍為主力的中美聯軍,先後投入三個師、七個團以上的兵力,擊斃日軍二千餘人,俘虜六十九人,密支那日軍第十八師團第一一四聯隊主力、工兵第十二聯隊,第五十六師團第一四八聯隊主力以及機場守備隊等後勤部隊,基本被全殲。
最後令羅斯福改變態度的是總統特使赫爾利。
為徹底肅清松山殘敵,第八軍各部隊投入了所有兵力,而殘剩在小據點里的日軍拒不投降,對每一個小據點的肅清都會讓中國官兵付出生命代價。在寅高地和五號高地的肅清戰鬥中,三〇九團三營包栝營長黃人偉在內傷亡二百餘人,日軍戰死八十餘人,雙方官兵的傷亡均是肉搏戰的刀傷所致。
六月二十五日,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致電蔣介石:
十九日,爆破作業全部完成。
第七十一軍從龍陵撤出的消息,在盟軍方面引起軒然大|波。美軍聯絡員問中國將領為什麼撤退,得到的是令美國人一頭霧水的「窘笑」:
四、新編第三十九師(欠——七團)應在現陣地略加整頓,續向紅木樹之敵攻擊,俟佔領紅木樹后,再相機向騰衝攻擊。新編第三十九師之一一七團,及配屬之第七十一軍搜索營,第六軍山炮營之一連,即接替新編第二十八師,自來貢渡(含),經惠仁橋迄拋石渡以南無名河(不含)之一帶江防,限定五月二十六日以前接替完畢。以上統歸第六軍黃傑軍長指揮,該軍軍部應即移至蒲縹附近。
四、炮兵部隊,于步兵部隊強渡成功后,第六軍山炮營歸還建制,留置怒江我岸,其餘隨攻擊軍渡河前進。
三、第一九八師,為集團軍預備隊,先在瓦店集結,俟第五十三軍挺進后,再進至江苴街待命。
接替藏重康美指揮的是太田正人大尉。
殘存的日軍雖然人數極少,竟仍能向松山主峰實施夜襲。榮譽第一師三團三營自營長以下官兵,在與反擊日軍的混戰中傷亡殆盡,三團其餘官兵在主峰的反斜面上與日軍展開肉搏,待第八十二師副師長王景淵帶領增援部隊趕到時,斜面上散落著六十二具日軍的屍體,每一具屍體都與一同戰死的中國士兵纏在一起。在一個掩體內,有十二名中國官兵還活著,他們四周堆積著二十多具日軍的屍體。
邊陲名城騰衝,一九四二年被日軍佔領,兩年後已成一片廢墟。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對日作戰的勝利近在眼前。
騰衝之戰結束后,軍民于城西南一公里處的來鳳山北麓修建了一座國殤墓園,將戰死在這片邊陲之地的近萬名將士遺骸安葬在這裏。
蔣介石向羅斯福提出了撤換史迪威的要求。他告訴羅斯福,中國戰場與同盟國其他戰場有著「不同之特性」,在這read•99csw•com一戰區內作戰的只有中國的軍隊和人民,戰場本身也皆為「中國本國之土地」,因此無論什麼情況下都必須保持中國戰場「獨立自主之主權」。那麼,戰爭期間的人事應由中國政府進行抉擇,否則即會損害同盟國一貫主張的「尊重各國主權之精神」。具體到史迪威的問題,蔣介石認為他已多次拒絕執行自己的命令,這嚴重妨礙了中美兩國「軍事互助之宗旨」,要求美國另派能與中國合作的指揮官,且最重要的是「能誠意接受」作為中國戰場統帥的他的命令。
二、第二軍(欠新編第三十三師及第九師之一團)為左翼攻擊軍,應先派一部(接替第八十八師之加強團)協同現在平戛附近之第七十六師加強團,迅速掃蕩平戛殘敵,確實佔領之。軍主力應哿日(二十日)由現在集結地區出發,限五月三十日以前,到達平戛東南地區集結,待攻擊命令頒發后,即向芒市攻擊前進。但須注意破壞芒市、遮放間之交通,阻止敵之增援。
松山附近幾座山上的日軍可從不同方向對陰登山進行火力支持。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史迪威參加了在東京灣舉行的日本投降儀式。五天以後,作為美軍第十集團軍司令,他主持了琉球群島日軍投降儀式。
但是,十天之後,城內的殘留日軍依舊在抵抗。
按照第十一集團軍的計劃,自五月二十九日開始,第七十一軍主力附第六軍新編第三十九師,自北向南,分別由惠通橋、攀枝花、軍寨渡、火石地、打黑渡、七道河等渡口大規模強渡怒江。至六月二日,所有部隊均順利登上怒江西岸。集團軍司令部得知日軍後方空虛,決定以一部攻擊臘勐和松山,主力直指龍陵和芒市。
連日大雨,日軍不斷地向密支那增援。日軍第三十三軍司令官本多政材命令第五十三師團部隊向密支那推進;命令第五十六師團步兵團團長水上軍藏少將帶領部隊進入密支那,並擔任密支那作戰總指揮。密支那的日軍得到了四門山炮、兩門野戰炮以及近兩千兵力的增援。
此時的日軍已經無力反擊。
史迪威在獲悉密支那被攻克的那一刻感嘆道:「謝天謝地,今天上午在這個世界上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三、攻擊準備限四月底以前完成。攻擊開始時機,另命之。
二、承蒙軍司令官、師團長閣下長期特別關懷,全體不勝感激,今後尚乞對陣亡官兵家屬多加照顧。我們將在九泉之下,遙祝我軍勝利。
一是兵權問題。史迪威有著堅定不移的指揮要求,在與蔣介石對中國軍隊的指揮權進行了明爭暗鬥后,如今由美國總統直截了當地提出讓史迪威指揮中國的一切軍隊,這讓蔣介石忍無可忍。兵權是包括蔣介石在內的中國軍閥的命|根|子,不要說中國軍隊的兵權絕不能也沒有任何道理交給一個外國人,從蔣介石維持其統治權的角度上講,他也絕不會把中國軍隊的指揮權交出去。對史迪威而言,他的雄心是全面指揮中國抗日軍隊與日軍作戰,他堅信只要把那些腐敗無能的軍事將領剔除乾淨,最為吃苦耐勞的中國軍隊一定能打勝仗。為此,他運用代表美國監督對中國援助的權力不斷向蔣介石施壓。不願意放棄哪怕局部兵權的蔣介石,一方面必須獲得美援,一方面又要保持對軍隊的絕對控制,兩難之中對史迪威的積怨逐漸堆積,已逼近爆發的臨界點。
九、攻擊軍渡河成功后,戰術方式須多用滲透戰術,並須先掃蕩其據點外敵之野戰部隊,然後再對敵各個據點分別攻擊。
十九日,第二十集團軍發起第三次總攻:第五十四軍第一九八師、第三十六師、預備第二師和第五十三軍第一一六師,分別肅清城外殘敵,同時從四面進攻城垣。當晚,第一九八師五九四團在南門外秘密設置了重機槍掩體,百余名官兵潛伏在事先埋好炸藥的城垣下。攻擊開始后,五九四團的二十挺重機槍一起開火,城垣下的官兵引爆了炸藥,騰衝城南門附近被炸開了兩個缺口,後續部隊立即向缺口處衝鋒。下午,第一九八師和預備第二師之間的城垣被攻佔。二十日拂曉,第一一六師三四六團在城東門成功登城。預備第二師一部從城西城垣突入市區,先後攻佔東嶽廟、電報局和督辦公署。接著,第一九八師五九三團和五九四團以及第三十六師也突入市區。接下來的巷戰進行得異常殘酷,日軍在每一條街巷、每一座房屋,每一個屋頂和每一處拐角都設置了交叉火力,中國官兵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生命代價。
一、軍企圖向靠近龍陵方面之敵發起攻勢,仍需要繼續防衛八莫、南坎地區。
新編第二十八師的兩個團渡江時,兩個美式榴彈炮團和一個山炮營的上百門火炮向江對岸猛烈轟擊,天上還有九架美軍的轟炸機助戰,因此渡江時沒有遇到日軍的任何抵抗。過了江即是人馬難行的陡峭山路,所幸在遠征軍猛烈炮火的打擊下,一個中隊的日軍守軍難以支撐,已從前沿竹子坡陣地撤退到臘勐,新編第二十八師八十二團官兵得以不戰登上竹子坡。一上來他們便看見了矗立在眼前的陰登山,山上日軍防禦工事外的鐵絲網在日落時分閃閃發光。
一九四四年春,在緬甸北部,中國駐印軍官兵也在爭奪著一座小城,這就是緬北重鎮密支那。
松山日軍的主峰堡壘巨大而堅固。自遠征軍的攻擊開始以來,主峰堡壘每天都承受著轟炸和攻擊,但始終未被完全摧毀,且還能在阻擊中發揮火力中心的作用。——這座地面上無法摧毀的堡壘開始受到來自於地下的威脅。
七月七日十三時,中美圍城部隊在戰機和炮火的支援下開始了全面攻擊。激戰到黃昏,右翼部隊第五十師一五〇團只向前推進了一百三十多米;第十四師四十二團佔領密支那西南面的火車修理廠,該團三營越過團主力迫近市區的八角亭據點;左翼部隊與日軍接戰後,殘酷的肉搏持續竟日,也僅向前推進了不足兩百米。——即使這短短的距離,也是中美官兵一次次擊退日軍的逆襲用生命換來的。
赫爾利認為戰爭時期,要維持抗戰中國的戰場,就必須維護蔣介石的政權。來華之前,他特地繞道蘇聯,在得到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不支持中國共產黨的保證后,來往于重慶與延安之間調和國共兩黨關係的他,顯然傾向於支持國民黨。關於史迪威的問題,蔣介石似乎早有準備,他把撤換史迪威的理由以及中美關係的重要性都講述得淋漓盡致,令赫爾利意識到事情已無任何斡旋的可能。蔣介石決意在三方面決不讓步:一是中國信仰的三民主義,美國人別把美國式的民主和中國扯上關係;二是國家主權,美國人不要試圖控制中國,包括軍事指揮權;三是個人尊嚴,美國人必須為蠻橫無理付出代價。宋子文明確地告訴赫爾利,為了上述三項原則,中國將不惜任何犧牲,否則,中國留在同盟國內贏得戰爭,還不如沒有同盟國輸掉戰爭。
日軍第三十三軍司令官本多政材正在制訂一個在中國雲南西部採取攻勢,以鞏固中緬交界處的戰略要地八莫與南坎的作戰計劃。為此,必須盡一切可能堅守密支那,以阻止從胡康河谷南下的美中軍與雲南方面的遠征軍會合。由於密支那的門戶孟拱已經失守,第三十三軍司令部向密支那守軍指揮官水上軍藏發出了如下作戰命令:
首相(指丘吉爾)和我在魁北克剛剛決定全力加緊軍事行動以打通中國陸路交通線,這一決定是假定你將堅持不懈地從薩爾溫江方面發動進攻而作出的。我確信你當前要阻止日軍達到其在華目的的唯一方法,就是立即增援你方在薩爾溫江的部隊並發動攻勢;同時,讓史迪威將軍能夠毫無約束的指揮你方的全部軍隊。我要求採取這樣的行動,不僅有利於實現我們的上述決定,而且也可以使得美國建議繼續維持和增加對你方的援助所做的努力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我們是在歐洲和橫渡太平洋進行另外兩個戰役的時候這樣做的。由於你的遠見,在這次戰爭中你領導並鼓舞了你的人民,我相信你將意識到立即採取行動的必要性。在這封信中,我十分坦率的表達了我的想法,因為我們這裏的人都清楚地看到,如果再事拖延,你和我們為了挽救中國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預備第二師四團由團長吳心庄指揮,攻擊西南面的兩山;五團由團長李頤指揮,攻擊西北面的兩山;六團由團長方誠指揮為預備隊,只待左右兩團攻擊成功后,一舉拿下中間的主峰。攻擊開始后,左右兩山的日軍火力兇猛,陡峭的山岩上沒有任何遮蔽物可利用,主峰上的日軍火力可向兩翼支援射擊,同時日軍利用四通八達的塹壕不斷實施短促出擊,預備第二師的攻擊屢屢受挫。
一、于攻擊前一日下午,用重炮猛射二小時,除予敵以損失外,並造成多數彈坑,夜間仍繼續射擊,使敵神經緊張不能休息,次日晨二時三十分停射。
一、渡河攻擊軍準備如次:
遠征軍第七十一軍新編第二十八師自渡江以來,共斃傷日軍五百多人,但付出了傷亡近兩千人的代價,其中士兵陣亡八百餘人,負傷七百餘人,各級軍官陣亡五十人,負傷一百零八人。
密支那城內能作戰的日軍只剩下不足一千五百人了。由於彈藥已接近消耗殆盡,水上軍藏不得不作出每門炮每天只能發射六發炮彈和每名士兵只能配發兩顆手榴彈的限制。而傷員們則被提前放在木筏上用繩索固定,然後放入伊洛瓦底江中任其順流而下。水上軍藏企望如果運氣好的話,他們可以被下游八莫的日軍撈上來。——所謂的竹筏,多為兩個汽油桶捆綁在一起,上面再放上一塊木板,雖有浮力但不能操控,木筏順水而去,每到轉彎處便會自然地接近江岸,於是木筏上的日軍多被中國官兵擊斃。
而在中國軍隊發動的第三次攻擊中,美軍的戰機已對騰衝城共計投下了一萬五千枚炸彈。
八、集團軍指揮所,定於五月二十九日由保山推進至白旺(白肚)。
史迪威日記記載:「我把這包辣椒面遞給了他,然後嘆了一口氣坐下來。這一槍打中了這個小東西的太陽神經叢,然後穿透了他。這是徹底的一擊。但他沒有臉色發青,喪失說話的能力,他的眼睛眨都沒眨。」——蔣介石對史迪威說了句:「我知道了。」然後坐在那裡,「輕輕地搖著一隻腳」。
集結在龍陵附近的日軍,除了第五十六師團的第一一三、第一四六聯隊外,還得到了第五十三師團第一一九聯隊和第二師團第二十九聯隊的增援。日軍開始向第七十一軍發動反擊。儘管得到第二軍一個團的增援,第七十一軍的作戰形勢依然嚴峻,既要掃除龍陵的外圍據點,還要阻擊增援而來的日軍,結果導致戰鬥持續數日後不但沒能對龍陵城發起攻擊,反而在日軍的衝擊下節節後退。危急時刻,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動用了預備隊第八軍。第八軍榮譽第一師迅速推進,加入第七十軍的作戰,中日兩軍在龍陵城外圍再次形成對峙。
畹町周圍第五十六師團的陣地,按正面方圓十公里構築,敵人兵力超過我守備部隊兵力十餘倍。由於敵人從陣地的間隙到處均能侵入,炮兵陣地終於受到攻擊而陷入混戰……敵我戰線,自畹町至南坎縱深達三十公里,師團無一名預備兵力,為處置與日倶增的傷亡者,以及積聚在戰線內,特別是在南坎的軍需品,尤其是彈藥的後送而苦惱……敵我兵力之比恰好是十五比一,與龍陵會戰當時比較,雖無大的差別,但敵人現在已把全部兵力集中到一個戰場,且佔有東西夾擊的有利戰略態勢。相反,我方全部兵力,因大範圍地分散展開,已經沒有採取任何計策之餘地。預測軍的命運也只有一周的時間了。
騰衝城和密支那都被攻克了,但滇西戰場上松山和龍陵的攻堅戰依舊屢屢受挫。
第一 方針
午夜裡又出了情況:二十四時左右,日軍潛行到八十二團稜線戰壕的後方,刺死了兩名中國哨兵,然後摸到機槍三連的陣地上。機槍三連班長聶正容正在給自己的機槍裝填子彈,被日軍從背後一刀刺死。他的慘叫聲驚動了排長王保成,王排長正試圖查看情況,富有戰鬥經驗的副連長吳俊臣的槍響了。日軍哇哇地叫喊著衝上來,機槍三連的六挺重機槍迅速掃射,密集的機槍子彈令日軍無法招架。山頂上的日軍衝下來企圖接應,遭到中國官兵的火力攔截。待稜線上終於平靜下來時,中國官兵立即搶救傷員,同時在戰壕邊清點出三十多具日軍的屍體。
一、感謝今天的空投。全體官兵對手榴彈合掌致意,在奮戰中誓保每發必中。傷員約五百名(七月下旬),一隻眼、一隻手和一條腿的人也都在火線上奮戰。
而中國遠征軍對一座小城的收復戰,竟然傷亡了上萬名士兵和上千名軍官。
日軍緬甸方面軍(陸軍)共計出兵三十萬三千五百零一人,戰死十八萬五千一百四十九人,其餘全部撤出戰場。
巷戰進行了半個多月後,騰衝依舊還有半個市區在日軍手裡。而一個消息令人格外焦灼:日軍第三十三軍正在調集兵力準備進行一次大規模反撲。
二、第五十三軍附重迫擊炮一營,須立即派兵一部,佔領杭猛山,向酒店以南一帶高地進出;其餘各部隊,應於二十六日以前,在干榨山、打豆山、龍川江右岸地區發起攻擊,沿打豆街、觀音寺,向蜚鳳山攻擊;再以一個團,沿龍川江左岸南下,渡過龍川江后,隨軍主力之進展,向飛鳳山攻擊,攻略各該處據點后,再協同第五十四軍,包圍騰衝,攻擊而佔領之。攻擊前進時特應對左側注意警戒,右與第五十四軍切取聯絡。
這是一個傳令兵向第八十八師副師長熊新民報告的。很快,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的電話追過來了,問是否真的攻佔了龍陵。熊副師長說,他剛吃了傳令兵從龍陵帶來的日本牛肉罐頭,看來是佔領了。——「攻克龍陵的消息連夜震動了國內,也傳到了國外,但聽說日本天皇卻一口否認,說龍陵還在日軍手中。」熊副師長帶著部隊向龍陵趕去,「剛開到城邊,就遭到敵人的猛烈攻擊」。果然,龍陵城還在日軍手裡。——「這是我一生在戰鬥中所發生的一大錯誤。前方沒有一個連營長向我報告過佔領龍陵的情況,只聽傳令兵說,便輕率地說是佔領了,錯誤更大。」——或許,這是中國軍隊久攻不下的焦灼所致?
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的反攻作戰結束。
蔣介石督促衛立煌立即攻擊中緬邊境處的重鎮畹町。
突然,榮譽第一師三團對主峰發起攻擊,目的是吸引四周據點上的日軍向主峰增援——遠征軍官兵盼望聚集在那三噸炸藥上的日軍越多越好。
遠征軍傷亡七千餘人,其中第八軍傷亡高達五千零三十二人,軍官陣亡一百零七人,負傷一百二十八人,士兵陣亡三千零三十八人,負傷一千七百四十一人——戰死者人數遠遠超過負傷者。
二十二日,陰雨連綿,霧氣瀰漫,攻擊時間只好推遲。
八月一日,水上軍藏決定撤退。
二、昨晚,由步炮各部隊派出十組偵察兵潛入敵陣,炸毀敵炮四門、迫擊炮三門,鹵獲重機槍兩挺,七個組平安返回。
六日,八十二團使用了火箭筒和火焰噴射器,數十挺輕重機槍掩護著步兵輪番衝鋒。中國官兵曾一度衝上山頂,但很快就在日軍的反擊下再次退回到稜線上。這一天八十二團官兵傷亡數十人。
中國遠征軍第五十三軍是東北軍舊部。該軍兵強馬壯時曾擁有四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兵力達六萬之眾。西安事變后,蔣介石縮編東北軍,第五十三軍的番號下只剩下兩個師。全面抗戰爆發,第五十三軍曾參加平漢路作戰、武漢會戰,並冊應了薛岳指揮的兩次長沙會戰。一九四三年,全軍編入遠征軍序列。現任軍長為周福成,下轄趙鎮藩的第一一六師和張玉廷的第一三〇師。
蔣介石發來電報稱:國軍名譽沉浮即在今日。
突然間,傳來了龍陵已被攻克的消息。
十二晚,太田正人認為,最後的時刻已經來臨,他向軍司令官和師團長發出了訣別電報:「我等辜負軍、師團長官期待,深感歉憾,現已焚毀軍旗,準備全體一齊沖入敵陣。」
羅斯福的這封電報,無論從哪方面講,都超出了外交文件應有的禮儀底線以及國與國之間應有的關係準則。更令蔣介石憤怒的是,他注意到羅斯福這封電報簽署的時間是九月十八日,這是日本入侵中國的國恥日,儘管不能斷定羅斯福是有意要在中國人的傷口上撒鹽,但蔣介石的苦悶無以復加。
日軍的防禦部署是:第五十六師團師團部駐芒市,第一一三聯隊附屬炮兵一部分別據守臘勐、松山、大壩子、黃草壩一線,第一四八聯隊分別據守騰衝、橋頭、馬面關、瓦甸、江苴一線,師團搜索聯隊防守緬甸境內的滾弄,師團工兵聯隊據守龍陵及附近地區,第一四六聯隊第一大隊防禦平戛、象達一線,聯隊主力為師團反擊預備兵力;第十八師團第一四聯隊第一大隊據守片馬、拖角、明光、固東一線;第二師團第二十九聯隊第二大隊和第五十三師團搜索聯隊等部隊警戒遮放、畹町至緬甸境內臘戍之間的公路,同時充當師團機動預備隊。
一、卑職指揮無能,未能堅守密支那,形勢已臨最後關頭,深深歉憾。
戰事又持續了一個月,戰場上每一座民房、每一簇栗樹林都能成為日軍抵抗的據點,中國駐印軍官兵面對的攻擊形勢險惡而殘酷,交戰雙方在密支那周邊仍進行著艱苦的拉鋸戰。新一軍軍長鄭洞國認為,密支那戰事長期僵持,對緬北戰局十分不利。經過與將領們磋商,決定在七月七日——抗戰七周年紀念日——對密支那發動全面進攻,力爭一舉拿下密支那。
第二 指導要領
從據點逃出來的日軍,只能利用山林樹木和地堡廢墟頑抗,這是一種無可名狀的絕望處境。他們從遙遠的日本被徵召而來,從沒想到會命喪中國西南部連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罕至的高山之上。高山之上的景象令他們不寒而慄:雲霧之中的高黎貢山巒,到處可見中國怒族、傈僳族、苗族、獨龍族的婦女孩童為遠征軍官兵帶路、運送物資和傷員;青年們則手持打獵的槍支、弩箭和鐵叉,與手持美式武器的遠征軍官兵一起,對他們進行毫不留情的追殺。追殺持續了三天,中國軍民清除了崎嶇山路兩側所有地堡里的殘敵——「留下的是遍地敵屍、死馬,那人血、馬血混合的血漿與大雨後山間小道上的泥土拌合著,結成一種臭不可聞的殷黑色的泥巴」。
得知騰衝和龍陵守軍均被殲滅,日軍第三十三軍司令官本多政材黯然感嘆道:「活到現在還沒有嘗到過如此悲痛的滋味。」
此時,松山還沒攻克,滇緬公路尚未通車,第十一集團軍的補給依舊十分困難。後勤部門似乎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因運輸物資的路線在險峻山巒中繞行,僅馱馬就在崎嶇的山路和連日大雨中倒斃了三千多匹,運上來的無論是食品還是彈藥均不能滿足作戰的基本需求。
第二十集團軍部署:
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展開全面攻擊后,重慶軍事委員會鑒於中國駐印軍已經開始攻擊密支那,緬北的日軍難以調兵增援滇西,隨即決定將遠征軍全部兵力投入滇西反攻。並於五月二十一日下達了遠征軍主力乘機渡江,猛烈擴張戰果,向騰衝、龍陵和芒市全線攻擊的命令。
包括史迪威在內,盟軍方面懷疑蔣介石是在保存實力,撤退的命令似乎是他下達的。蔣介石聽聞后,嚴厲質問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到底是誰下的撤退命令,衛立煌沒作解釋,只把宋希濂打給他的電報給蔣介石轉了過去:
此時,攻擊密支那前沿陣地的中美部隊,在兵力上遠遠大於日軍。密支那守軍被壓縮在伊洛瓦底江與周邊僅幾公里的狹長地域內,但顯示出的強硬作戰意志令人心驚。
二、于攻擊前一日下午,以戰防炮接近敵堡壘至六百碼,用穿甲彈及爆炸彈,對準敵射孔,如能穿read.99csw.com入敵射孔,當可殺傷壘內之敵兵,否則亦可將射孔打壞,入夜後即停止射擊。
這種說法簡直把事實歪曲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它把封建中國崩潰的責任強加在幾個美國人頭上,簡直好像是宣稱一所房子的倒塌是由於鄰居打了一個噴嚏。其實這所房子一個世紀以來一直在腐朽傾塌,而房子的主人還不斷地挖自己房子的牆腳,這樣房子難道不會倒塌嗎?
五、原卡瓦山游擊支隊張振武部,即改編為本部別動隊,限五月三十日前,向于浩附近集結,待命渡江,由新城以南地區,向鎮安街、臘勐、松山攻擊。
七月五日,第八軍開始對松山實施第一次攻擊。炮擊之後,榮譽第一師三團由陰登山向松山主峰和北側高地發起衝擊,兩小時后三團官兵就衝上了主峰。但是他們根本無法立足,日軍各個方向的交叉火力十分兇猛,山頂上無以遮蔽,後續部隊一再增援,只是令傷亡不斷增加。最後,三團退到距主峰一百多米處構築工事隱蔽,而那些因為負傷已經退不下來的士兵,只有躺在松山主峰上等著血流盡氣斷絕。
中國西南的國際交通線完全打通了。
戰事膠著之際史迪威再次來到前線,他把前線指揮權從波德諾手中交給了一直跟隨他訓練中國駐印軍的韋瑟爾斯准將。
通過無線電偵聽獲悉中國遠征軍即將大舉反攻,日軍立即意識到這將是關乎滇西乃至緬北日軍生死的一場惡戰。擔任怒江前線防禦任務的第五十六師團,自北向南加固了瓦甸、騰衝、松山、平戛等一系列防禦支撐點的工事,使其達到可承受中等口徑火炮直接命中的堅固程度,並在每一個據點內儲存了至少能維持三個月戰鬥和生活的物資。為確保滇緬公路,日軍在沿途主要渡河點預先架設起備用橋墩,儲備了可供架設整座橋的材料。日軍還擴展了龍陵一騰衝一瓦甸一線的公路,並對怒江各渡口以及高黎貢山麓的地形進行了詳細偵察測量,使手中的作戰地圖得到補充和修訂。
但是,眼看就可攻陷全城之際,戰局再次發生逆轉。
衛立煌因兵力不足和準備不夠而要求推遲,但蔣介石認為中國駐印軍已經攻佔八莫,正向中緬邊境的南坎推近,這是中國遠征軍徹底將日軍趕出雲南國境,與駐印軍會師的大好時機,於是一再急電催促。
這一情況令中國官兵意識到,天亮后的進攻必是一場血戰。
大塘子南面的南齋公房,是日軍在高黎貢山主峰附近的險要據點,海拔四千多米。陰雨連綿,第五十三軍從大塘子和唐習山向南齋公房推進,一路上都是險峻的陡坡,有的地段坡度達八十度以上。山勢的陡峭使得糧秣彈藥的補給成了問題。美軍聯絡官想當然地認為,依靠強大的空投能力完全能夠解決,但是高黎貢山上風雨交加,雲霧繚繞,飛行員根本找不到在崖壁間攀爬的部隊在哪裡;即使看見了,空投下去的物資也大多墜入了深淵。而依靠當地馬幫的有限運輸根本無法滿足部隊的需求。
密支那的雨季來臨了,戰場變成了一片沼澤。
中美混合突擊隊雖然佔領了機場,但無論是中國官兵還是美軍官兵,經過連續的行軍和作戰都已筋疲力盡。由於長途奔襲不能攜帶重武器,官兵們不可能對堅固的密支那城防發起攻擊,而所有的補給全靠空投和空運,後方負責這項工作的美軍軍官沒把急需的重炮和食品空運過來,運來的竟是一個高射炮連——制空權在盟軍手中,弄來高射炮去打誰?更重要的是梅里爾准將的指揮有點問題:面對日軍不斷向密支那增援,當務之急應是集中兵力,趁密支那日軍兵力未厚之際,實施猛烈突擊,一舉拿下市區,然後迅速調動後續部隊擴大戰果。可梅里爾准將部署遲緩且分散使用兵力,結果在日軍的頑強抵抗和不斷增援面前戰局逐漸膠著,令中美混合突擊隊對密支那的攻擊從遠程奔襲的突擊戰演變成了緬北反攻戰中持續時間最長、投入兵力最多、打得最為艱苦的一次城市攻堅戰。
美軍的運輸機不斷地運來彈藥和給養。
但是,直到十八日,中國官兵的攻擊還是沒有進展。
二十日,第八軍的炮擊開始。
為挽救緬北和滇西危局,日軍第三十軍制訂了代號為「斷」的作戰計劃,其目的是:「軍要將主力集結于芒市周圍,在龍陵方面擊滅雲南遠征軍主力之後,前出到怒江一線,在援救臘勐(指松山)、滕越(指騰衝)守備部隊的同時,並切斷中印聯絡線。」為此,第三十三軍所有兵力開始向芒市集中:第五十六師團得到了從國內補充的二千多兵力,在芒市附近趕修據點式防禦工事,並大量儲備物資;由今岡宗四郎大佐指揮的第一四六聯隊也從緬北撤往芒市;第二師團由師團長岡崎清三郎親率第十六聯隊全部、第四聯隊和第二十九聯隊各一部也轉移到芒市附近;再加上芒市原來的守軍,日軍在芒市及其周邊集結的兵力達到了萬人以上。本多政材的軍戰鬥指揮所也從緬北撤到了芒市。
這一天,蔣介石在重慶發表了題為《中印公路開闢之意義》的廣播演說:「我們打破了敵人對中國的封鎖。請允許我以約瑟夫·史迪威將軍的名字為這條公路命名,紀念他傑出的貢獻,紀念他指揮下的盟軍部隊和中國軍隊在緬甸戰役中以及修築公路的過程中作出的卓越貢獻。」——「史迪威公路」自此蜚聲全世界。而遠在美國的史迪威也在美國廣播電台發表講話,他讚揚了為修築這條公路而戰鬥的所有人,步兵、工程兵、醫務人員、空軍人員、汽車人員、勞工——唯獨沒有提到他自己,好像他沒有到過那裡一樣。
龍陵日軍不可能支持太久了。
中國抗戰進行到第七年的時候,為保住大後方的國際援助通道,中國方面超乎尋常地將重兵傾斜於國土一隅,在雲南西部集結了四十萬之眾的陸軍主力,且這些部隊無論武器裝備還是作戰能力都居抗戰中國各戰區之首。
一、防守部隊第一線師之游擊營,最先開始渡河;其次新編第三十九師加強團,在惠仁橋開始強渡;再次第二軍之加強團,向滾弄進攻;然後攻擊軍之第一線兵團,在預定之攻擊正面,突然開始強渡。
中美混合突擊隊H縱隊攻佔密支那機場的消息,令史迪威非常興奮,認為這是反攻緬甸作戰成功的好兆頭,但是這一消息令英國人很尷尬。丘吉爾來電問詢蒙巴頓勛爵這是否是真的,要求蒙巴頓對此作出合理的解釋——當初,英國人堅決反對緬北作戰的重要理由之一,便是蒙巴頓曾向丘吉爾報告說,要佔領孟拱和密支那至少需要五個步兵師、一個傘兵師,再加上一個突擊旅,而且即使有這些部隊,在一九四四年底之前發起反攻作戰也十分困難。英國人的尷尬是:蒙巴頓不同意史迪威反攻密支那的計劃,而史迪威根本沒有理會名義上是他的上級的這位英國勛爵的反對,堅持向密支那方向派出了人數不多的中美突擊部隊。如果這支突擊隊被日軍消滅,史迪威要承擔擅自行動的責任;可現在突擊隊不但開始攻擊密支那,而且還把機場搶先佔領了,這讓大英帝國的顏面往哪裡放?丘吉爾向史迪威發出了一封祝賀電報,稱奪取密支那機場是「將載入史冊的功績」,同時聲稱此次勝利很大程度上是英軍在密支那以南切斷了日軍交通線所致。
盤踞在主峰上的日軍,除了四名奄奄一息外,其餘全部死亡。
第五十三軍的兩個師,第一一六師和第一三〇師,官兵隨身攜帶的給養已消耗殆盡,高黎貢山間雲霧迷漫,與企圖空投的飛機聯絡不上,大山深處方圓百里杳無人跡,只能依靠採挖野菜和竹根為食。高黎貢山是中國西南垂直落差最大的山脈之一,山下怒江兩岸夏季悶熱,而山頂的氣溫卻僅有幾度,入夜甚至會降至零攝氏度。森林密布,冷雨飄搖,穿著單薄軍服的官兵腹內空空,雖然每個人都發了美式雨衣,但凍餓還是會讓他們面臨死亡的威脅。更何況,頭頂上是居高臨下的日軍火力阻擊,腳下是濕滑陡峭的崖壁山路,部隊每推進一步都要憑藉極大的勇氣和意志。日軍第一四八聯隊主力從北向南,第一一三聯隊從南向北,夾擊進攻江苴的第五十三軍。第五十三軍的兩個師苦戰至六月二十一日,終於攻下江亘。
讀了關於中國局勢的最近報告之後,我的參謀長聯席會議和我都深信,你于最近的將來將面臨我所擔心的災難。你的Y(指中國遠征軍)部隊渡過薩爾溫江,奮勇作戰,對緬北戰役作出了有價值的支援。但我們認為,除非他們獲得增援和你的全力支持,你就不能指望從他們的犧牲中有所收穫,除非他們對打通滇緬公路繼續作出協助,他們的犧牲就將毫無價值。再者,你中止渡過薩爾溫江的進攻,或提議撤退部隊,正是日軍所企求的,他們之所以在華東發動攻勢也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軍知道,如果你繼續進攻以配合蒙巴頓即將發動的攻勢,通向中國的陸路交通線就會在一九四五年初期打通,中國的繼續抵抗和你的控制權的保持就將得到保證。反之,如果你不對你在緬北的師提供人力,如果你不向薩爾溫江部隊派遣增援,並撤退這些部隊,我們就將失去打通中國陸路交通的一切機會,並立即危及飛越「駝峰」的空中航線。對此,你自己必須準備接受其後果,並承擔個人責任。
儘管如此,步兵的衝鋒還是未獲顯著進展。右翼部隊榮譽第一師二團三營受到主峰上日軍火力的阻擊;中央一路第八十二師二四六團攻佔一個小高地后,日軍連續發動了四次反擊;左翼滾龍坡方向的第一〇三師三〇七團,官兵們在炮火延伸後攻佔了丙、丁兩個高地,隨即繼續向北面的乙和戊兩高地攻擊,受到日軍堡壘的火力攔截以及兩側機槍的猛烈封鎖,衝上己高地的官兵全部陣亡。自下午開始,日軍不斷地發動反擊,滾龍坡各小高地上都發生了肉搏戰。晚上,丁高地得而復失又失而復得,最終丙、丁兩高地被二〇七團佔領。
十七日,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發布作戰計劃,其主要內容是:
最後的殘敵集中在松山一系列據點以北的黃土坡附近。三〇九團在攻擊的過程中,團長陳永思和代團長王光煒先後負傷,全團官兵最後只剩下數十人。榮譽第一師三團攻擊一號和二號小高地,苦戰數小時,待一號小高地被攻佔時官兵只剩下十八人,而二號小高地被攻佔時官兵只剩下六人。
密支那的日軍處境並不樂觀。近兩個月里,盟軍成百上千噸的炸彈和炮彈不分晝夜地落在頭頂上,防禦工事雖然覆蓋有鋼板,但大部分還是被摧毀了,為避免在炸塌的掩體里被埋窒息,每名士兵都需攜帶以供維持呼吸的竹筒。直到七月中旬,密支那日軍戰死七百九十人,負傷一千一百八十人,「戰鬥力已經下降到了最低限度」。
二十日,中美聯軍經過艱苦作戰,終於接近密支那市區的核心陣地。美軍戰機的轟炸更為猛烈,日軍的防禦工事已無一處完整,作戰人員均因毫無掩護而暴露在炮火下。中美聯軍的援軍不斷抵達:第十四師四十一團、新編第三十師九十團、第五十師一四九團陸續被美軍大型運輸機運來了。從二十五日開始,中美聯軍再次展開全面攻擊,各部隊隨著炮火的延伸相繼攻入市區,然後展開逐街逐屋的清剿。戰至三十一日,密支那大部分市區已在聯軍之手。
十三日,騰衝城內的日軍大禍臨頭了:二十四架美軍戰機對城內進行了大規模轟炸,數枚重磅航空炸彈直接命中了位於城東門的日軍指揮部,指揮官藏重康美大佐等三十二人被當場炸死。
從六月五日第一次攻擊龍陵開始到徹底結束戰鬥,歷時五個月的龍陵城攻堅戰其進程緩慢而蹉跎。參加攻堅戰的中國遠征軍各部共傷亡和失蹤二萬八千三百八十四人,其中士兵陣亡九千六百三十三人,負傷一萬四千六百零二人,失蹤二千四百六十二人;軍官陣亡五百二十五人,負傷一千一百零九人,失蹤五十三人。龍陵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在滇西反攻作戰中斃敵最多的一戰,共斃傷日軍一萬零三百六十四人,俘虜二百六十六人。
原主峰處變成了兩個深約十五米的漏斗狀巨坑:其中一個直徑四十多米,另一個直徑三十多米,兩個巨坑相距十米。
八月二日,第八軍的第五次攻擊開始。滾龍坡前雨水和血水使坡面泥濘不堪,雙方官兵歷經數天的殘酷作戰,都已進入一種無所謂生死的狀態。在己高地上,殘餘日軍拚死防守,二四六團官兵向炮兵呼喊不要管是否誤傷只管猛烈開炮。最終,髙地上的殘餘日軍全部死於炮火下。第一〇三師一部突擊甲高地,在距高地頂端二十米處,官兵們將火焰噴射器集中在一起向堡壘大門噴射,數十名日軍衝出熊熊燃燒的火焰,大部死於機槍的掃射中,殘存者被壓縮在高地的一角。很快,驟雨般的炮彈就落到了他們的頭上——甲高地上的日軍大部被倒塌的堡壟活埋,或被火焰噴射器燒死,堡壘四周遍布著六十多具殘缺不全的日軍屍體。
五、上述各項完成後,約為晨五時前,天已漸明,攻擊隊長應命令各小隊齊後退至安全距離,由後面輕重機槍及戰防炮監視敵人,使不能由堡壘內爬出,截斷我炸藥引線,我即點火炸毀全壘。
龍陵攻堅戰,從一開始就一波三折。
第三十三軍參謀野口省己少佐回憶:「這項命令是遷政信參謀起草的,遷參謀一邊簌簌落淚一邊起草,然後默默無言地把草稿放在我們這些參謀面前。」在場的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電文中沒說「水上部隊」,說的是「水上少將」。水上軍藏接到電報后的回復是:「謹領軍命令。守軍將誓死確保密支那。」——「接受這項命令的水上少將,當時恐怕比誰都強烈感受到命令的異常性。而且大概已經覺察到這項任務的含意:在最後時刻,以斷送自己的性命,換取守軍殘兵得以逃生。」
蔣介石決心面對與美國決裂的最壞局面。
在美軍戰機的轟炸下,整個龍陵城已成一片廢墟,日軍在據點被炸壞后,只能連夜從街市上搬運燒剩的木材,以圖在拂曉前將陣地修復完畢。第七十一軍攻城部隊冒雨衝鋒,最後時刻幾乎將龍陵全部佔領,城內的日軍據點只剩下幾處,殘敵也不足五百人。但是,松井秀治很快就突破了第八十七師二六〇團的阻擊,於六月十六日抵近龍陵城。接著,從芒市方向增援來的七百余名日軍也抵達龍陵城下。攻城部隊拚死作戰,想在增援日軍進擊城垣前拿下全城,可突破阻擊的增援日軍兵分兩路突入城內,立刻與殘餘守城部隊一起對第七十一軍攻城部隊展開兇猛反擊,第七十一軍部隊苦戰三天後被迫撤退。結果,不但攻城戰功虧簣,且聚集在龍陵地區的日軍增至近五千人。
二日,第五十師組成百人敢死隊,潛入頑固守城的日軍後方,切斷了所有的通訊設施,然後向日軍最後的指揮所發起攻擊。密支那日軍殘餘官兵在丸山房安大佐的帶領下渡江逃跑。渡江時,淺井廣中中尉指揮六十多名士兵用最後的幾發炮彈掩護,之後這六十多人用手榴彈集體自殺。丸山房安度江逃離戰場后,在伊洛瓦底江東岸收容的殘兵約八百余名。
此刻,被遠征軍包圍的龍陵城還沒有打下來。
儘管得到許多報告說(日軍)第五十六師團正在集合增援部隊準備反攻,第七十一軍並未加強和集中其可供動用的部隊……龍陵城內的日軍猛烈反攻,六月十六日結束時,第八十七師從龍陵被迫後退三里……第二天,宋希濂將軍下令,第八十八師放棄龍陵附近陣地,向東北撤退八里到第八十七師的陣線上。美國第七十一軍的聯絡員一再試圖弄清楚日軍一支小守備隊怎能擊退中國的一個集團軍,所得到的只是中國官員的窘笑……第十一集團軍沒有派遣增援部隊以迎擊日軍的反攻。六月十四日第十一集團軍在龍陵後方的二十一個營只有九個營參加戰鬥。日軍因此能以一千五百人的進攻擊退一萬名精兵。
第一 方針
九月十五日,史迪威被蔣介石召到重慶。蔣介石的談話令史迪威對他的反感達到了頂點——「一個半小時的廢話和胡說八道。他想從龍陵撤退,這個瘋狂的小雜種。」史迪威立即給馬歇爾發去電報,說他堅決反對蔣介石的決定:「我們是為通向中國的一條公路而作戰,只要龍陵在我們手中,我們就能整個控制這條公路。」史迪威認為蔣介石之所以作出這一決定,是因為中國國內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連續潰敗——「他害怕如果我們在龍陵打了敗仗,日軍就要進軍昆明。」
二、水上少將要死守密支那。
三、晨前三時,每一攻擊分隊之第一小隊,即開始剪斷敵之鐵絲網,而第二、三、四、五小隊,即匍匐跟進,特需利用彈坑躍進。此時堡壘內之敵,必用機槍向我掃射,須俟其停射始能前進。若敵不斷掃射阻我前進,我第二小組即投擲一個爆炸瓶,命中敵射孔固好,如不能命中,但因該瓶燃燒而生火光照明敵射孔,我第三小隊即用火箭瞄準敵射孔射擊。假定進行順利,則晨前三時第一小隊開始剪鐵絲網,四時可剪通。此時天尚未明,第四小隊可迫近敵射孔,將爆炸竿之綁有黃色炸藥及爆炸瓶之一部,伸入敵射孔,但是后須立即將竿端橫撇于敵射孔內,使敵不能推出,又在伸入之瞬間,應立即點火,其方法即前持竿者將竿伸入射孔時,即喊後面點火人之名字,如此則不致與其他分隊中之第四小隊相混,可免發生錯誤。
至於蔣介石為什麼在攻堅龍陵的最後時刻提出終止作戰,由於檔案資料匱乏,一時難以窺其真相。僅從表面上看,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國軍隊在滇西和緬北作戰時,廣西方向的對日作戰局面正在極度惡化,日軍大有衝進雲南乃至四川的態勢。
三是共產黨問題,這或許是史迪威與蔣介石之間矛盾的最深癥結。史迪威主張應該同時武裝共產黨的抗日部隊,提出把美國援華武器撥出一部分武裝敵後戰場;認為蔣介石部署在陝甘寧邊區周圍的二十萬精銳部隊,對於正在對日作戰的中國來說「是巨大的人力浪費」。——「中國所有政黨的團結是至關重要的。進一步說,這樣一種由對共同敵人進行的共同戰爭所決定的團結,將會使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大國走向和平,使她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面對和驅逐一切外來敵人」。而且,一旦美軍為進攻日本本土在中國華北登陸,「共產黨的幫助是必不可少的」。史迪威寫信給馬歇爾:「如果允許蔣介石及其一夥控制(租借法案)供應物資,你知道誰將得到供應,你也知道誰得不到供應。我們總得想辦法將武器交給共產黨,他們是要打仗的。」史迪威說他僅憑自己「所見到的一切來判斷國民黨和共產黨」,而在目前階段只要對日作戰就是美國的盟友。——將選擇的天平向共產黨傾斜,無論是出於樸素的看法還是出於政治脅迫,都是蔣介石絕對不能容忍的,尤其是史迪威代表著美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