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章 自然之流變 6.1 均衡即死亡

第六章 自然之流變

6.1 均衡即死亡

發白的黑麥草高及胸口,在風中喃喃低語。我跋涉其中,仔細觀察加利福尼亞的崎嶇海岸。這是一塊無序的土地,大都是多山的沙漠,相臨的大海雖然水量充足,卻無法提供雨水。海洋在夜間展開濃霧,偷偷地運送著生命之水。清晨來臨,霧氣凝結成水滴附著在嫩枝和樹葉上,滴滴答答地落到地上。整個夏天,水大都以這種方式傳送過來,而在其他地方,這本是雷雨雲團的份內之事。生命中的龐然大物紅杉樹,就在這雨水替代物的涓滴滋養下茁壯成長。
「均衡即死亡」,博格斯如是陳述。這個觀點在生態科學圈內流行時間還不很長。「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們所有人都在前人學說的指導下工作,即生物群落正趨向不變的均衡,形成頂極群落。而今,我們看到,正是紊亂和多變真正給自然賦予了豐富的色彩。」
這些「小聯邦」之間保持著動態的平衡,它們相互間自我維持的姿態持續保持著將跌未跌的狀態,就像春天溪流中的駐波。當大量的自然界生物互相推搡著擁進共同進化的懷抱之時,在不均衡的地貌和氣候環境中,它們的相互作用令彼此無法聚集,於是成為一片片隔離的斑塊,塊內的動植物互相依存。這些斑塊的位置亦隨時間改變而游移。九*九*藏*書
近年來,學者們提出了上千種非均衡態模型;事實上,現在有一個小圈子,專門研究混沌非線性數學,微分方程和複雜性理論等,所有這些研究都有助於改變這樣的舊有觀念:大自然和經濟活動都會收斂到平衡穩態。這個新觀點——流動即常態——重新闡述了歷史數據。博格斯能夠向人們展示沙漠的老照片,表明巨樹仙人掌叢林的生態地塊在一段相對較短的時間——幾十年——正在圖森盆地內漂移。「從我們監測的沙漠帶發現,」博格斯說,「這些地帶的發展不同步。而正因如此,整個沙漠帶內物種較為豐富,如果自然災害徹底毀滅了一個地塊上的物種,處在另一發展階段的地塊可以輸出生物體和種子到這片地帶。甚至在沒有降雨量變化的生態系統,比如熱帶雨林,由於周期性的暴風雨和倒折的樹木,也存在這種斑塊生態動力系統(patchdynamics)。」
風和春季洪水侵蝕著土壤,暴露出地下土層,新組成的腐殖質和礦物成分初露地表。土壤混合物上下攪動翻身的同時,與之息息相關的動植物也混雜著攪動變遷。鬱鬱蔥蔥的仙人掌樹叢,比如巨樹仙人掌叢林,可以在短短不到100年之內遷進或遷出西南部的小塊沙漠地帶。如果延時拍攝後用普通轉速放映的話,會發現巨樹仙人掌叢林在沙漠景觀里蔓延的過程就像水銀瀉地。能遊走的不僅僅只有仙人掌樹叢。在同樣縮時拍攝的畫面里,中西部稀樹大草原的野花繞著橡樹叢漫溢上來,猶如湧來的潮水,有時,將樹叢盡沒在茫茫草原里;有時,山火過後,花草的潮水又會退卻,復現擴散膨脹的橡樹林。生態學家丹·鮑肯曾這樣描述過,森林「和著氣候變換的節拍緩緩地穿行於地貌之中。」九_九_藏_書
結果就形成了拼貼畫一樣的風景。我屋后的小山就披著由三塊截然不同的「料子」拼成的植被,一面斜坡上是匍匐的草地群落,居住著老鼠、貓頭鷹、薊和罌粟——一直延伸到海邊。小山頂上,粗檜林和柏樹把持著另一個單獨的群叢,其中有鹿、狐狸和青苔。而在另一邊的高地上,無https://read.99csw.com邊無際濃密的毒葛和常綠灌木叢中隱藏著鵪鶉以及其它種群成員。
生態學家偏愛自然界中的各種均衡狀態,其主要原因和經濟學家偏愛經濟中的各種均衡狀態相同:均衡態可以用數學模型來表達,你可以為一個過程寫出你能夠求解的方程。但如果你說這個系統永遠處於非均衡狀態,你就是在說它的模型是無法求解的,也就無從探究。那就相當於你幾乎什麼都沒說。而在當今這個時代,生態學(還有經濟學)上的理解發生巨大改變並不是偶然的,因為用廉價計算機就能輕鬆地為非平衡和非線性方程編程求解。在個人電腦上為一個混沌的共同進化的生態系統建立模型突然不再是難題了。你看,這和行進的巨樹仙人掌叢林或稀樹大草原的奇異行為多像啊。
博格斯認為,自然界對擾動和變化的依賴是個現實問題。「在自然界,如果作物(包括蔬菜,種子,或肉)的收成年復一年差異很大,那沒什麼問題。自然實際上在此差異中增加了其豐富性。但是當人們要靠一個生態系統中的作物維持生計,比如受變化驅動演化的沙漠系統,他們能做的僅僅是將這個系統簡化成我們所謂的農業——根據變化的環境提供固定的產品。」博格斯希望沙漠的變遷能教會我們如何不用簡化系統就能和變化的環境共處。這並不是一個完全愚蠢的夢想。信息驅動的經濟模式為我們提供的是一種能夠適應調整的基礎結構,它能圍繞無規律的產出靈活地做出修正;這就為靈活的「即時」製造業提供了基礎。理論上,對於提九*九*藏*書供食物和有機資源的豐富多變的生態系統,我們可以利用信息網路調節投入,以適應其極不規律的產出。但是,正如博格斯承認的,「眼下,除了賭博,我們還沒有由變化驅動的工業經濟模式。」
「均衡態不僅意味著死亡,它本身就是死亡狀態」,博格斯強調。「系統要變得豐富,就需要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但變化太多也不行。你會一下從生態漸變群轉到生態交錯群
「如果沒有變化,沙漠就會退化,」托尼·博格斯斷言。他是一位身材魁梧,留著一大把紅鬍鬚的生態學家,深愛著沙漠。他全身心地學習研究與沙漠相關的知識和資料。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附近,博格斯頂著酷熱一直監測著一塊沙漠帶。幾代科學家在此進行了持續80年的read.99csw.com測量和拍攝。對這塊土地上的觀察在所有無間斷生態學觀察中時間是最長的。通過研究這80年來沙漠變化的數據,博格斯得出結論,「多變的降雨量是沙漠存續的關鍵。每年降雨的情況稍有不同,才能使每個物種略微脫離平衡態。如果降雨量變幻多端,那麼物種的混合群落就會增加兩到三個數量級。反之,如果相對於每年的氣溫循環周期,降雨量保持不變的話,美麗的沙漠生態將幾乎總是向著單一乏味潰縮。」
雨水廣施恩澤,涵蓋萬物,包羅萬象且一視同仁。相對之下,霧氣卻只能逡巡于方畝之間。它依賴於微弱的空氣對流,漂浮到最容易到達的地方,然後滯留在適當而平和的丘陵間的凹陷處。地形以這種方式掌控著水汽,也間接地掌控了生命。丘陵形成合適的地形就能留住濃霧,或凝結水滴滴入峽谷。與陰面的北部斜坡相比,朝南向陽的山丘會因為蒸發作用失去較多的的寶貴水分。而某些地表的土壤能夠更好地保持水分。當這些變數彼此疊加組合時,便會造成許多小片的動植物棲息地,構成拼貼畫般的風景。在沙漠地帶上,水決定著生命去留。而當一塊沙漠地帶上水的傳送無法做到普降恩澤、其所達範圍有限且反覆無常時,那麼決定生命去留的就是土地本身。
今晚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舊金山唐人街鬧市區內,華僑們一邊互贈月餅,一邊講述著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家在距此12英里陡峭堤岸的後面。金門的大霧積聚在我家屋后堤岸的上空,將附近地區籠罩在茫茫霧氣中。我踏著午夜的月光,出去散步,猶如雲中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