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冒出」的生態圈 9.4 生命科學的回旋加速器

第九章 「冒出」的生態圈

9.4 生命科學的回旋加速器

建造生物圈二號的生態技術學家們已經理清了一些基本技巧。他們知道如何密封玻璃,如何在非常小的面積里更替種植作物,如何回收自己的排泄物,如何平衡大氣,如何適應無紙生活,以及如何在其中和睦相處。這對任何規模的生物圈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將來還會出現各種規模、各種類型的生物圈二號,可以容納各種各樣的物種組合。馬克·尼爾森告訴我:「將來,生物圈會在無數個方向上開枝散葉。」並且他認為,規模各異、組合不同的生物圈就彷彿是不同的物種,為開疆拓土而爭鬥,為共享基因而結合,以生物有機體的方式雜交。它們會在星球上安家落戶。地球上的每個城市中也都應該擁有一個用於實驗和教學的生物圈。
當一切運轉順利、能騰出時間自由幻想時,生物圈人可以想想,這個系統將會走向哪裡?下一步是什麼?是一個南極生物圈二號綠洲?還是一個更大的生物圈二號,裏面有更多的蟲子、鳥類和漿果?最有趣的問題可能是:生物圈二號到底能有多小?日本人是微縮化的大師,他們如痴如醉地迷戀上了生物圈二號。日本的一個民意調查顯示,超過50%的人口認同這項實驗。對於這些生活于幽閉的方尺之居以及孤零零的島嶼上的人們來說,微型read.99csw.com生物圈二號似乎相當有魅力。事實上,日本的一個政府部門已經公布了一項關於生物圈J的計劃。據他們所說,這個「J」代表的不是日本,它代表的是Junior,意即更微小。官方草圖顯示了由一個個房間構成的小雜院,由人造光源照明,內里塞滿了緊湊的生態系統。
技術圈支撐著生物圈。巨大的鼓風機每天要把生物圈二號的空氣循環好幾次;重型水泵抽排雨水;造波機的馬達不分晝夜地運行;各種機器嗡嗡作響。這個毫無掩飾的機器世界不是在生物圈二號外面,而是在它的肌體內,就像是骨骼或軟骨,是一個更大有機體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什麼算是明確的成功?八個人住在裏面兩年?那麼十年,或者一個世紀又怎麼樣呢?事實上,生物圈的復現——那個在內部回收和再造人類生活所需一切的棲息地——開啟了某種我們無法預知其結局的東西。
或許生物圈二號真的是一個更好的諾亞方舟,一個大籠子里的未來動物園。在那裡,包括自詡為智人的觀察者在內的一切事物都可以順其自然地發展。物種們無拘無束,並與其它物種一起共同進化出任何可能的結局。
譬如說,生物圈二號的珊瑚礁離開了藏有藻類清潔器的read.99csw.com地下室就不能存活。清潔器是個桌子大小、布滿藻類的淺塑料盤。照亮整個房間的是鹵素太陽燈,和展覽館內為人工珊瑚礁照明用的燈一樣。事實上,清潔器就如同生物圈二號內珊瑚礁的機械腎臟。它們與池塘過濾器凈化水質的功能相仿。藻類消耗珊瑚礁排泄出來的廢物,在強烈的人工陽光下它們迅速增殖成粘稠的綠毯子。綠色的粘絲很快就會堵塞清潔器。就像水池或魚缸的過濾器一樣,每隔十天就需要有個倒霉蛋來把它刮乾淨,這是那八個人的另一個工作。清洗藻類清潔器(清潔下來的東西成為肥料)是生物圈二號里最不討好的工作。
馬克·尼爾森說過,生物圈二號是「生態和技術的聯姻」,他是對的。這正是生物圈二號的動人之處——它是一個生態技術的極佳範例,是自然和技術的共棲。我們並不太了解如何在沒有安裝水泵的情況下構建生物群落,但是在水泵的輔助下,我們能夠嘗試著將系統建立起來並且從中學習。
所有這些意義,其實都是某種演變的宣示。多里昂·薩根在其著作《生物圈》里對此做了精闢的描述:九*九*藏*書
整個系統的神經中樞是生物圈二號的電腦控制室,主持工作的「人工大腦皮層」則由周圍的電線、集成電路片以及感測器構建而成。一個軟體網路對設施中的每個閥門、每條管道、每部馬達都進行了模擬。方舟里的任何風吹草動——無論是自然的還是人工的——很少能逃過分散式計算機的知覺。生物圈二號就如同連為一體的怪獸。空氣、土壤和水中的約百種化學成分都被不間斷地測量。生物圈二號的管理機構SBV寄望于從該項目中剝離出一種潛在的盈利技術——精密的環境監控技術。
這些被稱為生物圈的「人造」生態系統歸根結底也是「自然的」——它是一種行星尺度上的現象,屬於生命整體上可復現的奇特表現的一部分……我們正處在行星演變的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明確無疑的是要復現個體——既不是微生物,也不是植物或動物,而是作為一個整體的、鮮活的地球……
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個學習新的控制機制的過程。托尼·博格斯表示,「NASA追求的是對資源利用的九*九*藏*書優化。他們選中小麥,就對小麥的生產環境進行優化。但問題是,當把一大堆物种放在一起時,你不可能分別優化每一個物種,你只能對整體進行優化。如果依次優化的話,你就會變得依賴於工程式控制制。SBV希望能夠以生態控制取代工程式控制制,最終也會降低成本。你也許會失去生產過程中的某些最優性,但卻擺脫了對技術的依賴性。」
就在生物圈的草原、森林、農場以及生物圈人的居所之下,藏有生物圈二號的另一副面孔:機械的「技術圈」。「技術圈」的存在正是為了協助生物圈二號「冒出」。在這片荒野的幾處地方,有盤旋向下的樓梯通向塞滿各種設備的洞穴狀地下室。那裡有手臂般粗細、以顏色編碼的管道,順牆蜿蜒五十英里。還有如電影《巴西》中的巨大的管道系統,綿延數英里的電子線路,布滿重型工具的工作間,擠滿脫粒機和碾谷機的走廊;備件架、開關盒、儀錶盤、真read.99csw•com空鼓風機、兩百多部馬達、一百台水泵、六十個風扇。恍若潛水艇的內部,又彷彿摩天大樓的背面部分。這片地盤為工業「廢墟」所佔有。
生物圈二號是一個用於生態實驗的巨大燒瓶,對環境的控制需要比野外實驗所能(或應該)做到的更多。我們可以在實驗室里研究個體生命。但是要想觀察生態生命和生物圈生命就需要一個更加龐大的空間。在生物圈二號裏面,我們可以很有把握地引入或剔除一個單獨的物種,並確信其它的物種不會受到改變——這都是因為這個空間足夠大,能產生某種「生態的」東西。約翰·艾倫說:「生物圈二號是生命科學的回旋加速器。」
是的,人類捲入了這場複製,但難道昆蟲沒有參与花的複製嗎?鮮活的地球現在依靠我們和我們的工程技術來完成其復現,但這並不能否定,表面上為人類搭建的生物圈,實際上代表的是行星尺度內的生物系統的複製……
與此同時,那些夢想駕馭太空的人們把生物圈二號視為脫離地球神遊銀河系的一個務實步驟。從空間技術的角度看,生物圈二號是自登月以來最震撼人心的進展。而NASA不僅在概念階段就對此冷嘲熱諷,更是自始至終都拒絕施以援手。最終他們不得不吞下高傲的苦果,承認這個實驗確實有所收穫。失控生物學有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