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冒出」的生態圈 9.5 終極技術

第九章 「冒出」的生態圈

9.5 終極技術

太陽快要下山了。柔和而溫暖的陽光照在這座白色大教堂上。我想,我可以在這兒住一陣子。這裡有一種空間感,是一個溫暖舒適的洞穴,而晚上則依然會向星空開放,成為一個孕育思想的地方。馬克·尼爾森說:「如果我們真想在太空中過人類一樣的生活,那麼我們就必須學會如何建立生態圈。」他說,在蘇聯的太空實驗室里,那些無暇做無聊事情的大男子們從床上飄起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侍弄小小的豌豆苗「實驗」。這種和豌豆的密切關係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我們都需要其它生命。
如果在火星上的話,我只會生活在人造生物圈裡。而在地球,生活在read.99csw•com人造生物圈裡卻是一項崇高的實驗,只有那些先驅者才會去做。我能想像,這給人一種生活在一個巨大試管里的感覺。在生物圈二號里,我們將學到有關地球、我們自己以及我們所依賴的無數其它物種的大量知識。我堅信,有朝一日,我們在這裏所學的知識必將用在火星或月球上。事實上,它已經教會我這個旁觀者,要像人類一樣生活就意味著要和其他生命一起生活。我的內心已經不再擔心,機器技術將替代所有生物物種。我相信,我們會保留其他的物種,因為生物圈二號幫助我們證明了,生命就是技術。生命是終極技術九-九-藏-書。機器技術只不過是生命技術的臨時替代品而已。隨著我們對機器的改進,它們會變得更有機,更生物化,更近似生命,因為生命是生物的最高技術。總有一天,生物圈二號中的技術圈大多會由工程生命和類生命系統替代。總有一天,機器和生物間的差別會很難區分。當然,「純」生命仍將有它自己的一席之地。我們今天稱之為的生命將依然是終極技術,因為它具有自治性——它能夠自立,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自主學習。任何種類的終極技術都必然會贏得工程師、公司、銀行家、幻想家以及先行者們的支持——而他們都曾經被視為純生命的最大威脅。
九*九*藏*書1991年春天的一個晚上,由於某個管理上的疏忽,我被一個人留在了快要完成的生物圈裡。當時,建築工人已經收工回家,SBV的員工正在關閉山頂上的照明燈,只有我一個人呆在蓋亞的第一代後裔裏面。這裏靜得離奇,彷彿置身於一座大教堂中。我在農業群落中遊盪,可以隱隱聽見遠處大海傳來沉悶的砰砰聲,那是造波機每隔十二秒湧起一個波浪時發出的撞擊聲。造波機吸進海水,再吐出來形成波浪。正如琳達·利所說,在造波機附近聽到的聲音就像灰鯨噴氣的聲音。站在園林里,那遠遠傳來的低沉呻|吟,聽起來如同西藏喇嘛在地下室里吟唱誦經。
read.99csw.com生物圈二號之旅收穫的大都是疑問。我在裏面興緻勃勃地呆上幾個小時,就得到了需要考慮許多年的問題。足夠了。我轉動氣塞門上的巨大把手,走出安靜的生物圈二號,走進黃昏的沙漠。如果能在裏面呆上兩年的話,那一定會充實整個人生。
外面,是黃昏時刻的褐色沙漠。裏面,是充滿生機的綠色世界。——高高的草叢,漂浮在盆中的海藻,成熟的蕃木瓜,魚兒騰躍濺起的水珠。我呼吸著植物的氣息,那是一種在叢林和沼澤中聞得到的濃濃的植物味。大氣緩緩地流動;水不斷地循環;支撐起這個空間的框架逐漸冷卻,發出嘎嘎的聲音。這片綠洲生機勃勃,卻寂靜無九-九-藏-書聲,一切都在靜靜地忙碌著。這裏看不到人影。但是,某些事物正在一起上演,我能夠體會到生命共同進化中的「共同」二字。
在這片沙漠中停泊的玻璃宇宙飛船被稱為生物圈,因為其中貫穿著生物圈邏輯。生物圈邏輯(生物邏輯,生物學)正在融合有機體和機械。在生物工程公司的廠房裡和神經網路計算機的晶元內,有機體和機器正在融合。不過,沒有哪處能夠把生物和人造物的聯姻像在生物圈二號容器中那樣呈現得淋漓盡致。哪裡是合成珊瑚礁的終點,哪裡又是嘩啦作響的造波機的起點?哪裡是處理廢物的沼澤的起點,哪裡又是廁所排水管的終點?控制大氣的究竟是風扇還是土裡的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