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十三章 教皇與皇帝

第三十三章 教皇與皇帝

這種兩選一的抉擇實在是太難了。碰上一些能力過人、經濟富足的皇帝,就有可能組建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進軍羅馬城,必要時還會圍攻教皇的寢宮,以嚴峻後果作威脅逼迫教皇陛下就範。
要真正理解古代的人們絕對是一件極端困難的事情。你雖然每天都能見到你的老祖父,但他的思想、行為甚至穿著,都使你覺得他簡直就是一個怪人,彷彿是從另一個世界來的。而我們現在所要講的故事,正是有關你的第二十五輩曾曾曾曾祖父的。我想你得反覆閱讀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
教廷與帝國之間的激烈爭鬥是中世紀城市得以發展的重要條件。
格列高利與之針鋒相對,他革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並號令德意志王公們合力消滅這名瀆職的皇帝。日耳曼諸貴族本來就有幹掉亨利的念想,乘機強烈請求教皇陛下駕臨奧格斯堡,在他們中間選擇一位新的皇帝。
改革發生在1059年。教皇尼古拉二世命令,由羅馬及附近教區的主教組成一個紅衣主教委員會,下一任教皇就由這個委員會選舉出來。
中世紀的人們有兩個需要效忠的對象,這導致教皇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間舊仇新怨不斷。

亨利四世在卡諾薩
格列高利欣然北上。亨利是個聰明人,一眼看清了自己的危險處境。他深知現在只有一個辦法可以解除危險,那就是不惜一切向教皇求和。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九*九*藏*書亨利冒著寒風暴雪翻越阿爾卑斯山,以最快的速度趕赴教皇歇腳的卡諾薩。在1077年1月25日至28日的整整三天時間裏面,亨利像一個衷心懺悔的虔誠教徒一般長久站立在城堡之外(當然長袍裏面穿著極保暖的毛衣)。格列高利心一軟就寬恕了他的罪行。但是亨利的屈從極其短暫,他一回到德國就重新囂張起來。教皇再次宣布革除他的教籍,亨利也再次召開德國主教會議並宣布廢除格列高利。不過這次亨利做了充分的準備,他是帶著一支強大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的。然後他迅速包圍了羅馬城,格列高利連夜逃往薩勒諾,最終在流亡途中凄慘地死去。但流血解決不了實質性問題。亨利一回到德國,新教皇與皇帝之間的鬥法就又重新上演。

城堡
中世紀早期的人們沒有從書本上學習過古代羅馬的文明,在各方面都顯得很無知,照現代的眼光看甚至還比不上小學三年級學生。但問題是羅馬在我們現代人的意識中只是一個極抽象的概念,而在他們眼裡卻是極活潑、極生動、極鮮明的,甚至能感知其存在。他們真的覺得教皇就是在精神上領導他們前行的領袖和導師——他就住在羅馬,代表著古代帝國的偉大和莊嚴。後來查理曼大帝和奧託大帝重新復現了偉大的世界帝國,建立起了神聖羅馬帝國,人們為此感到歡欣鼓舞——這就是他https://read.99csw.com們夢想中世界的本來面目。
老百姓的生活狀態是很艱苦的。尤為甚者,是那些生活在公元11世紀下半葉的人們。當時德國皇帝亨利四世和教皇格列高利七世連續發動了兩次戰爭。結果誰都沒有佔得便宜,卻使歐洲人民遭了五十年災。
然而在羅馬帝國的譜系中卻有兩個繼承者,這使得那些虔誠的中世紀自由民感到極為彆扭和為難。儘管中世紀自有一套明確的統治觀念:皇帝是世俗領袖,要看護子民的物質和肉體;教皇則是精神領袖,負責守護教眾的靈魂。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當上了德意志皇帝。他對長途跋涉趕去羅馬接受加冕的事情毫無興趣。教皇當然也不會強迫他,只是淡然處之。看來和平終於降臨歐洲。然而令人痛惜的是,歐洲人把整整二百年的時間都耗在了毫無意義的相互攻訐與廝殺之上,這本可用於功在千秋的文明建設之上。
幸好萬事皆是有利有弊的。義大利的許多小城市通過在教皇與皇帝之間搞牆頭草兩邊倒,暗中發展起了自己的勢力。當去往聖地耶路撒冷的東征運動開始時,面對熙熙攘攘成群結隊的十字軍戰士,他們想方設法為之提供便利的交通和充足的給養。當十字軍東徵結束后,這些在此過程中一夜暴富的城市已經羽毛豐|滿,不必再對教皇和皇帝唯命是從了。
更嚴重的是,教皇還擁有這樣的特權,能夠使民眾對皇帝的神聖宣誓失效,從而指使民眾起來反抗皇帝。但如果真有人打算聽從遠方教皇的命令,那他就要冒被近在身邊的皇帝抓住並弔死的危險。這可開不得一點玩笑。
九九藏書霍亨斯陶芬家族在不久后佔據了德意志的皇位,他們比以前的德國皇帝更為強硬地追求自主權。當時格列高利提出了這麼一個理論,認為教皇要比所有世俗的國君都更為優越,因為教皇要在末日審判的時候為自己的羊群負責,而皇帝在上帝眼中只是將要被審判的普通眾生之一。
老百姓們面對這種兩難的困境到底應該怎麼辦?做一個合格的公民就必須服從皇帝,做一個好的基督徒又必須對教皇忠誠,可現在皇帝和教皇公開決裂了,是應該做守法公民,還是做虔誠教徒?究竟該如何選擇?
但更多時候,教皇似乎要強勢一些。教皇有權力對那些忤逆教廷的皇帝連同其子民一起開除教籍。開除教籍就意味著教堂都要被關閉,不準施授洗禮,沒有人去接受垂死者的懺悔並代表上帝赦免其罪行。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這意味著中世紀政府將近乎癱瘓。
11世紀中期,教廷內部開始改革。這以前一直沒有明文規定教皇的選舉方式。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當然覺得,應該選一位溫順柔善、對帝國有好感的神甫來做教皇。所以每次到了教皇遴選的關鍵時刻,皇帝們都會親自趕赴羅馬,採取種種手段努力把自己的朋友推上台。
對此,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有人稱之為「紅鬍子」巴巴羅薩)提出一個針鋒相對的理論。他聲稱,神聖羅馬帝國是神聖的上帝賜予他祖先的榮耀。上帝既然把「羅馬帝國」恩賜給他,那他當然要為了上帝的榮譽而戰,去收回「失落的羅馬行省」。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腓特烈率部參加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不幸在小亞細亞淹死了。其繼任者腓特烈二世https://read.99csw•com能力出眾,小時候曾在西西里島對伊斯蘭文明耳濡目染。他一如既往與教皇展開鬥爭,並被教皇斥為異端。平心而論,腓特烈其實深深不滿北方基督教眾的鄙俗、德國騎士的平庸以及義大利教士的奸詐。不過,對這些問題他始終一言不發,他把全副身心致力於十字軍東征,並從異教徒手中搶回了耶路撒冷,從而被奉為聖城的王者。但是這些功績並沒有使教皇對他另眼相看。教皇革除了腓特烈二世的教籍,把義大利領土賜給安戎的查理,即著名的法蘭西國王聖路易的弟弟。此舉帶來了更多的流血與犧牲: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最後一位皇帝康拉德五世在搶奪義大利領土的戰爭中失敗,被殺死在那不勒斯。二十年後爆發了著名的西西里晚禱事件,那裡的居民把外來的法國佬殺得乾乾淨淨。流血衝突仍然在不斷上演。
人們對過去時代的了解往往很大一部分都來自口耳相傳的傳說。即便如此,這些經歷了一代代人的嘴巴的信息依然可以令人驚異地把史實的主體部分保留下來,出入只是細節性的。在印度,儘管已經過去兩千多年,那裡的母親們為了讓吵鬧的小孩安靜下來,還是會以這樣的話來嚇唬他:「別吵,再吵伊斯坎達就要來抓你了。」這裏說的伊斯坎達大名鼎鼎,正是公元前330年縱橫印度大陸的亞歷山大大帝。事情過去幾千年了,但依然銘刻在人們的記憶中。
在中世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都是極其簡單平淡的。那些理論上可以隨心所欲來往于各地的自由民其實很少外出。除去極少量的手抄文獻,那個時候沒有任何大規模印刷的書籍。你只能非常偶然地看到一小撮勤https://read.99csw.com奮的教士在向人傳授讀書、寫字以及計算的技術。至於科學、歷史、地理等各科學問,早已隨著希臘和羅馬的覆滅而常年沉睡于地下,不會有人去關心。
1073年,第一次以紅衣主教委員會選舉的方式推選出了新教皇,這就是格列高利七世。這位原名希爾德布蘭特的新任教皇生於圖斯坎納一個平民家庭。他身上有著超強的精力,並堅信教皇的權威高於一切。格列高利七世用以維繫這一信念的執著和勇氣有如花崗岩一般堅固。按照他的理解,教皇一方面是基督教會的絕對領導者,另一方面又是一切世俗事務的最高裁判官。教皇有權冊封某位日耳曼王公為皇帝,同時也享有彈劾罷免他的權力。大公、國王或皇帝頒布的任何一種法律,都隨時可以因遭到教皇的否定而失效,但對於教皇的命令誰都必須絕對服從,否則將對其施以最嚴酷無情的懲罰。
教皇與皇帝之間的爭鬥看來永無止歇。直到很久很久以後,這兩個宿敵才終於學會了各自為政,不再對對方的權力範圍產生僭越的想法了。
格列高利派人到歐洲各國傳達他的指令,要求各國國王全力執行。「征服者」威廉立刻表示服從。但亨利四世卻是個厲害人物,他六歲的時候就已經經常跟人打架鬥毆,如此脾性的他當然不會向教皇服軟。他把德國教區的所有主教聚在一起召開大會,控訴格列高利的滔天罪行,然後就在沃爾姆斯會議的名義下宣布廢除教皇。
事實上這一體制從來不能正常實現。皇帝千方百計要涉足教會事務,教皇則指手畫腳指點皇帝應該在政務方面做這做那。雙方都經常威脅對方不要擅自僭越職權,最後終於免不了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