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快樂的知識 哲學的命題

第一章 快樂的知識

哲學的命題

孤立的判斷是根本不可能是「真實」的,根本不可能是認識的,保障首先來自於多種判斷的綜合關係。真實的信仰和虛假的信念區別是什麼呢?認識到底是什麼呢?他「知道」那是在談玄!
但是,那種對立的起源不是一定要追溯到理性的超自然根源上來。因為,概念的真正起源只要是放在對面,就完全能夠說明問題了。這種起源是來自實際方面,來自功利性,因而它擁有強大的信仰(假如人們的推論不是依照著這種理性,那麼他就會因此而毀滅:但是,這證明不了理性所主張的東西)。
1.我們認為有一些說法是普遍有效的和必然的;
康德的神學偏見,他的不自覺的教條主義,他的道德觀是引導性的、統治性的和命令式的。
「邏輯的原則,矛盾和同一性的原則是純認識,因為它們在一切經驗的前面。」——但是,這絕對不是認識!而是有協調性的信條。
判斷是綜合性的:即不同的觀念相互之間是有聯繫的。
為了對數學九九藏書判斷的先驗性(即純合理性)進行論證,應將空間理解為純理性的一種形式。
任何孤立的判斷都是不存在的!
這些錯誤的結論,形成了兩種針鋒相對的概念——因為,如果二者之一符合某種現實性,那麼另一種也「定然」符合現實性。「要不然,人們怎麼會得出一事的相反概念呢?」這麼一來,理性就成了關於「自在存在物」這個啟示的來源。
第一個謊言:這個事實是可能被認識的嗎?認識皆是事實?什麼是認識呢?假如我們連什麼是認識都不知道,我們也就回答不了有沒有認識這樣的問題了——太妙了!但是,倘若我已然是「不知道」是否有認識、是否能夠有認識,那我就完全不能合理地提出諸如「認識是什麼」的問題了。康德相信認識這個事實,因為,他所憧憬的東西是天真:認識的認識!「認識即判斷!」但是,判斷是一種認為某物是如何如何的信仰!而非認識!一切認識都在於帶有普九-九-藏-書遍有效性的特徵的綜合判斷之中(即事情在任何場合都表現為這樣,而不是別的樣子),帶有必然性的特徵(這種說法的對立面是不可能存在的)。信仰認識的合法性總是被看作是前提。在這裏,道德本體論乃是處於統治地位的判斷。
這麼說來:問題就是,我們對這些說法的真理信仰是在什麼地方取得自己的論據的?不,什麼是信仰的原因?但是,信仰、強大信念的產生乃是心理學的問題:非常有限的和狹隘的經驗,常常會產生這種信仰!這種信仰的先決條件就已經是如此,即不但有后驗的論據,而且連先驗的論據都有,即「在經驗之前」。即認為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絕對不會從經驗里得來。這麼一來,很明顯就產生一個問題:沒有經驗又如何會有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呢?
形而上學家們那裡,偏見的產生是因為痛苦,十分幼稚。「永恆的歡樂」:心理學的荒誕不經。勇敢和創造性的人絕對不會將快樂和痛苦看作是最九*九*藏*書高價值問題——這是伴隨狀態:倘若人們的某個目的希望達到,人們就一定想要這兩者——宗教學家和形而上學家身上的某些疲倦和病態表現,他們認為主要的是快樂和痛苦的問題。因此,對於他們來說道德有很大的重要性,道德被認為是消除痛苦的基本條件。
第二批問題:什麼才是我們受苦的目的?這裏就得出了我們表面的、善變的、受動的、有著諸多矛盾的世界與真實世界的關係問題:1.痛苦是謬誤的結果,謬誤又是怎麼可能會發生的呢?2.痛苦是過失的結果,過失又是怎麼可能會發生呢(將來自自然領域,或社會中的純經驗普遍化反映到「自在」裏面)?但是,倘若從因果關係上來說,有條件的世界是絕對的世界所決定的,那麼犯錯誤的自由、犯過失的自由定然也都是由絕對世界決定的。因為,又會出現像目的這樣的問題——這麼說來,表面的世界、變幻的世界、矛盾的世界、痛苦的世界是人們願意看到的。那麼什麼才九_九_藏_書是目的呢?
(康德的推論:1.有一些說法,它們只對某種條件適用;2.這種條件就是:那些說法不是源於經驗而是源於純理性。)
2.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不可能從經驗里產生;
這麼說來,推論就是:
同樣,由於表面和錯誤所引起的偏見也是如此:痛苦的根源在於迷信,即認為幸福與真理是緊密聯繫的(混淆:幸福在於「信念」,在於「信仰」)。
論形而上學的心理學——這個世界是表面的,所以,一定存在一個真實的世界——這個世界是有條件的。所以,一定存在一個絕對的世界:這個世界是矛盾重重的,所以,一定存在著一個沒有矛盾的世界;這個世界是變幻不定的,所以,一定存在著一個存在的世界。這些都是荒誕不經的推論(盲目信仰理性:如果A存在,那麼它的對立概念B也應存在)。這種結論是由於痛苦激發而來的。從根本上說,這些推論都是願望,它們想要這樣的世界;與此同理,對一個製造痛苦世界的仇恨也表現在九*九*藏*書對另一個世界的幻想上,一個彌足珍貴的世界。這裏形而上學家們對現實的怨懟真是有創造性!
休謨說過:「綜合的先驗判斷是根本不存在的。」康德說,有!數學的判斷就是!而倘若存在這樣一種判斷,也許同時存在形而上學,也就是用純理性來認識的事物!
由於形而上學在產生數學的條件下產生是根本不可能的,那麼所有人的認識要麼是經驗,要麼是數學,必定是這二者之一。
先驗的,就是表明那種聯繫是必然的和普遍有效的,它們根本不是產生於感官知覺的,而僅僅只是由於純理性的原因。
倘若應該有先驗的綜合判斷,那麼理性就一定要有能力去聯繫:聯繫就是一種形式。理性就一定要佔有塑造的能力。
他認為,普遍性和必然性根本不會產生於經驗中!這也就意味著是不依靠于經驗而在一切經驗之前!這種先驗的認識也就是來自純理性的「純認識」 而不依賴於任何經驗嘍!
3.因此,沒有另外論證自身的經驗,而肯定有一種另外的認識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