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只在紅人手下工作 朝里有人好做官

第七章 只在紅人手下工作

朝里有人好做官

先說阿桂。阿桂(1717~1797年),字廣庭,號雲岩,姓章佳氏,原籍滿洲正藍旗,后被抬入正白旗。他出身於達官顯貴之家,父親阿克敦是乾隆朝協辦大學士、刑部尚書,很受乾隆帝的器重。他自幼聰敏過人,「聞人談史事,即了了,能記其大略」。雍正十年(1732年),16歲的阿桂入官學讀書,兩年之後補為稟生。乾隆元年(1736年),為副榜貢生,隨後以父蔭授大理寺丞。乾隆三年(1738年),阿桂中舉人後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長期戍守西北邊疆。阿桂一生屢統大軍,運籌決策,用兵持重,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定伊犁、討緬甸、平定大小金川,戰功赫赫,封誠謀英勇公。
按照大清朝的規矩,祖先留給後代的世襲職務,只能由一個人承襲。所以,和珅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的職務后,和琳就不能再承襲這個職務了。
和珅的這個希望會實現嗎?很難實現!為什麼呢?
第二,要想迅速升遷,就要充分依靠當朝權貴、國家的股肱之臣的力量。
所以,依照和珅、和琳兄弟二人的身份和行事的習慣,他們只要能夠做到不得罪阿桂和福康安這兩個人就很了不起了。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呀。沒有根基的人,你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夠做到迅速升遷嗎?
機會很快就來臨了,首先是和珅被吏部錄用,承襲了read.99csw•com祖先留給他們家的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襲職務,正式踏上了仕途。
與阿桂和福康安這兩個人搞好關係?在他們的手下順利工作?這是非常困難的,簡直難於上青天。為什麼呢?原因有以下三點:
在和珅看來,這些官場中的遊戲規則至少應該包括如下內容:
首先,如果把和琳派到他們二人的手下去工作,和琳就能迅速出成績,就能迅速升遷。您想啊,強將手下無弱兵啊!和琳迅速干出成績、迅速升遷的話,我們兄弟二人就可以出將入相,萬無一失了。
其實,由於和珅在咸安宮官學的內容側重於文科,又比他的弟弟大幾歲,所以為人處世的經驗要比他的弟弟和琳多一些。
正是因為如此,和珅心想,如果把自己的弟弟和琳派到他們二人的手下去工作,就能達到一石三鳥的功效:
此時的和珅已是乾隆身邊的一個紅人了。俗話說:「朝里有人好做官。」和琳在和珅的幫助下更是如魚得水了。
三是在不久前,和珅又剛剛與阿桂鬧了些矛盾。
和珅是怎麼樣幫助和琳的呢?
矛盾從何來呢?據《清史稿》記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境內發生蘇四十三(撒拉族、回族穆斯林反清起義首領之一)領導的人民起義。乾隆皇帝下令派一些將領帶兵征討,隨後又命和珅為欽差大臣,偕大學士阿桂前往督師。阿桂身體不舒服read•99csw.com,敦促和珅先行。和珅到達甘肅之後,軍中的戰將瞧不起他,也不聽他調遣。等到阿桂到達甘肅之後,和珅向阿桂告狀,說這些將領不聽調遣。阿桂聽后不置可否,立即升帳派兵,諸將都聽從號令,不見一絲不敬。阿桂轉身問和珅說:「諸將殊不見其慢,當誰誅?」意思是說,我怎麼看不出來誰不聽調遣呀?您說應該殺誰呀?後來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後,迅速調和珅先於阿桂回到京師,嚴厲地譴責了和珅一番。和珅從此才知道阿桂的厲害以及阿桂在乾隆皇帝心目中的位置。
經過在咸安宮官學的學習生涯,厚積薄發的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已經具備了為官處世所有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了。應該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阿桂和福康安二人長期征戰在外,可以說是出將入相,樣樣都能,是國家的股肱之臣。這樣的人,是一點兒也看不上那種靠鑽營起家的人的——尤其是和珅這樣的每天都在家裡研究乾隆皇帝的詩文筆體的人。他們認為官場中的遊戲規則的第一條,應該是全力以赴忠於皇帝而不是伺候好皇帝,為人臣子的就應該在戰場上為國立功,而不是每天都想著如何討好皇帝。可以說,他們的想法在當時的社會裡還有些赳赳武夫的味道,但實際上是行不通的。
二是這兩個大臣素來看不上和珅這樣的在朝廷中沒有根基的人。https://read.99csw.com
第一,全力以赴伺候好當時自己能夠接觸到的最高領導人。
因此,和珅迅速地利用時機把和琳派到了大學士、軍機大臣阿桂手下。問題在於,和琳能夠適應在阿桂手下工作嗎?阿桂又會如何對付和珅的弟弟和琳呢?
這個最高領導人在當時來講就是乾隆皇帝。要掌握乾隆皇帝的喜怒哀樂和個人好惡,要利用各種時機在乾隆皇帝面前充分展示兄弟二人的才華,這樣才能達到迅速出人頭地的目的。
最後,我們兄弟二人性格不同,處世方式不同,就如同唱戲的那樣,一個演紅臉,一個演白臉,一唱一和,互相扶持。如果把和琳派到他們二人的手下去工作,他還可以替我解釋解釋,替我為為人不是?
各位讀者,您想啊,軍機大臣阿桂,比和珅大33歲,其父阿克敦是康熙四十八年的進士,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元老,阿桂又是乾隆三年(1738年)的舉人;福康安的父親是乾隆朝的大學士,福康安的姑姑又是乾隆皇帝的皇后,福康安則是乾隆皇帝的內侄。俗話說得好,「道不同,不相謀」。有這樣家庭背景的人能輕易看得上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嗎?
一是這兩個大臣不但非常正直,而且很有些本事。
再說福康安。福康安(1754~1796年),字瑤林,富察氏,清滿洲鑲黃旗人。他是經略大學士傅恆的第三子,乾隆皇帝的嫡后孝賢皇后九-九-藏-書的侄子。因為福康安是富察家族的子孫,乾隆皇帝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殤的嫡子端慧皇太子永璉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乾隆皇帝追思愛妻嬌兒,便把富察氏的嫡侄接入宮中親自教養,待之如同親生兒子一般,以求安慰。福康安長大成人以後,他更是被乾隆皇帝委以重任,成為一代寵臣之最。福康安19歲時即以頭等侍衛統兵的身份隨定西大將軍溫福征剿大金川。此後擔任過吉林將軍、盛京將軍、成都將軍、四川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武英殿大學士等要職。福康安還參加過平定大小金川、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擊退廓爾喀入侵等重大戰役。福康安作戰英勇,足智多謀,但生活奢侈,他統率的大軍所過之處,地方官都要供給巨額財物。前線血肉橫飛,而福康安的兵營之中仍歌舞吹彈,餘音裊裊不絕。但乾隆皇帝對福康安的信任卻絲毫不減,乾隆皇帝承認自己和福康安的感情有如家人父子。乾隆皇帝早就想封福康安為王,讓他像諸皇子一樣享受榮華富貴,只是礙於家法,不能如願。於是便令福康安率軍作戰,建立軍功,以作為封王的基礎。所以福康安每次出征,乾隆皇帝都精心為他挑選將領,選派勁旅,使其必勝。而其他將領也迎合乾隆皇帝旨意,有意不取勝爭功,以歸美於福康安。
其次,如果把和琳派到他們二人的手下去工作,和琳還可以替我監視他們九_九_藏_書的行動,可以隨時為我通風報信,讓我幹什麼事都能提前有個準備,我也可以更快地升遷。
正因為如此,與他的弟弟和琳相比,和珅更加懂得在官場中的遊戲規則。這些遊戲規則現在我們通常稱為「官場厚黑學」。
和珅知道「強將手下無弱兵」的道理。和珅心想,在當時的朝廷中,最為乾隆皇帝信任的滿洲大臣就要數當時任軍機大臣的阿桂和當時任兩廣總督的福康安二人了。因此,若把和琳放到當時最為有本事、最讓皇帝放心的大將阿桂或福康安手下,和琳最容易成功。因此,他決定,一定要與這兩個人搞好關係,讓和琳在他們的手下工作。
但是,很快,和琳也被吏部錄用,他以滿洲文生員筆貼式這一職務開始了自己的官宦生涯。「筆貼式」是滿語,意思是「辦理文件、文書的人」,主要掌管翻譯滿漢奏章文書、記錄檔案文書等事宜,相當於今天的秘書工作。筆帖式升遷較為容易,速度較快,被稱為「八旗出身之路」。由於和琳工作認真細緻,政績卓著,所以更是理所當然地不斷升遷。
上述這兩種遊戲規則,正是和珅本人的強項,在此遊戲規則指導下,和珅做出的實際行動,我們在前面領略過一些。此時的和珅認為,自己已經出人頭地,現在自己的弟弟和琳還暫時幫不上什麼忙,倒是自己應該幫和琳一把。但是,自己應該如何幫助和琳呢?和珅想到了他心目中的官場遊戲規則中的第二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