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戲校生活 二、報名戲校

第一章 戲校生活

二、報名戲校

晚年的顧正秋,在回憶錄中寫道:
宋梅珍說不服父親,忽然靈機一動——索性改個姓,將來唱戲登了報,不沾宋氏的邊,家裡族公長輩不會找上門來,不就沒事了嗎?
要從上海戲校的第一次對外演出說起,那是孩子們進校9個月後,準備首次公演。演出前要登報廣告,並登載全體演員的名字。校董、校長和老師們考慮再三,認為只有學生們統一排字,才能顯示出學校的氣魄和陣容,日後也好鑒別是上海戲校的畢業生。經過校董會的商議,最後決定選用「正」字排名,即每人名字中間,都用一個「正」字。
梅珍答:「不會。」
張正芳笑了。她說,當時自己雖然年紀小,但從老師的語氣中她便肯定地感到——自己考中了!於是,她恭恭敬敬地給老師們鞠了個躬,響亮地說了聲「謝謝老師」,便退出考場,飛一樣蹦蹦跳跳地下了樓梯。
平靜優渥的生活,就這樣分分秒秒走到了1937年。這一年的7月7日,中國人不會陌生。
然而,有一些原名不太好改,如只改中間一個字顯得不太理想。比如關正明原名關寶永,如改叫正寶或正永,都不響亮,於是選用開蒙老師關盛明的「明」字,改為關正明;再如王正堃原名王大慶,學校想培養他成為前輩著名武生孫毓堃那樣的名角,故選用了「堃」字,改為王正堃。
「生活真的很優越。」儘管時間已經遠去,但張正芳的記憶依然清晰。她還記得,四五歲時自己就進入家附近的幼稚園接受西式教育;稍年長后,又在家馬路斜對過的陪元小學讀書。
1939年初冬的一天,離上海大沽路女子夜校不遠的一堵牆邊,圍著一群個頭參差的孩子,指手畫腳地討論著。一個10歲的女孩費力地擠進人群,踮腳仰頭,衝著牆上那張密密麻麻的告示看去——上海戲劇學校招生簡章。磕磕絆絆地讀完告示全文,她震動了,因為簡章中說有一個叫上海戲劇學校的地方要開始招生了,只要考進了這所學校,不僅可以免費學九*九*藏*書戲、學文化課,而且學校還負責食宿。
梅珍還沒明白過來,老師隨即又讓她彎腰、踢腿,用手勢讓孩子跟著比畫,又讓她用眼睛看著老師的手,上下左右正轉、反轉。
白天,她到食品工廠去當包糖的童工。把吃的糖放在糖紙里捏起來,再扔進筐子里——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梅珍一天要重複數百次。當時的她實在太過年幼,工廠的案子都上不去。只能在工廠的大板凳上再放個小板凳,才勉強夠到工作台。工廠採用計件制,每包一斤糖給兩毛錢,每天下班時按筐子里包好的糖的重量發錢。梅珍記得,冬天的早晨天不亮就要出門,七點開始工作,晚上七點才能下班。往往腰酸背痛一整天,只能掙個「塊兒八毛」的。中午飯就在工廠里啃大餅油條,簡單一吃。
梅珍哭鬧著跟父親理論:「你不能供我上學,又不能讓我吃飽飯,我學戲,自己養活自己,自己學能耐怎麼不行?」
這下壞了!這種喊法和梅珍平時唱歌的聲音不一樣,她擠著嗓子學了幾聲,可老師搖搖頭,對後面幾位老師說:「可惜啊,沒小嗓。」
「他是我藝術征途上的第一位引路人啊!」張正芳感慨。
她從原本無憂無慮的童年,走進了半工半讀的生活。

1942年時的少年張正芳。
老師說:「別緊張,哪個歌唱得好,就唱哪個。」
對上海來說,戰爭早已開始。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持續了近三個月;11月9日,國軍撤退;11月12日,進入「孤島時期」,那段期間,上海的工廠被毀5255家,實業界的損失高達8億元。1918年由姚伯鴻先生所建,佔地60餘畝的上海名園「半淞園」,也被日軍濫炸、洗劫,完全損毀。死的人,傷的人,流離失所的人,出走到香港或重慶的人……黃浦江忙碌依舊,上海也仍是冒險家的樂園。戰火在世界許多角落燃燒,也在中國的許多角落燃燒;然而,「孤島上海」維持著表面的繁榮,「戰時的和平」……read.99csw.com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大約兩年,直到上海戲校招生了。
後來,不肯放棄孩子教育的宋家人發現,上海有不少學校在自己的學生放學后,利用校舍開設了難童夜校。於是,梅珍每天傍晚就會早早離開工廠,走去當時九星大戲院對面的上海暨南中學上夜校。
為了這事,老師們可真是絞盡了腦汁,最後決定,一般情況下都保留原名,只改中間的一個字。例如:顧小秋改為顧正秋,張梅芬改為張正芬,周其榮改為周正榮。
3天後,這個日子張正芳一直記得那麼清楚,是1939年12月3日,是看榜的日子,她看到自己名列第二,僅在顧小秋(即顧正秋)的後面。她也是後來才知道,那位決定她命運的主考老師,便是後來她口中時常提起的恩師關鴻賓先生。
梅珍從小最愛好文藝。從上幼稚園開始,每逢學校開懇親會,總有她主演的節目。《賣報歌》《蝴蝶姑娘》……連唱帶跳,往往得到全校師生的讚許。如今有了這麼好的機會還有什麼猶豫的?當時她便自作主張地到戲校報了名。
一顆文藝的心一下子被召喚出來。
他說:「張梅珍如果改為張正梅或者張正珍,名字都不很響亮。我們給她選擇了一個『芳』字,很響亮,誰不知道梅蘭芳、李世芳都是好角兒,我們也很希望你張正芳能成為好角兒,所以把這個最好的『芳』字給你了。儘管你現在已經能唱幾齣不錯的戲了,可你嗓子還不行,也只能算是『半拉角兒』吧!你一定要爭口氣,如果嗓子出來,就https://read.99csw.com是好角兒;就算嗓子不出來,只要你肯練真功夫,爭取掌握『一招鮮』,同樣可以吃遍天,照樣也是個好角兒。」
接著,又教梅珍跟著他念:「啊哈!青春正二八,生長在貧家……」那時雖然口音不太准,但模仿得還比較像。他聽了便和別的老師說:「都好,就是沒小嗓。」
這是她在難童夜校學的歌曲,還是全班的領唱,所以唱得信心十足,頭也慢慢抬起來了。抬頭時,梅珍才發現考官一共是6位,只見他們都正在點頭讚許。
沒等梅珍唱完,剛才問話的老師便站起身向她走來,瘦瘦的身材,眉目清秀。他讓梅珍隨他喊「咿——」「啊——」
父親卻有自己的道理:「你丟人現眼去當戲子,讓我怎麼去見宋家的長輩和親屬?告訴你,『宋梅珍』三個字,絕不許落在戲子的名單上!」
後面坐著的一位老師說:「讓她學老旦。」
這個家庭之後所有的命運轉折,大概就是從父親帶回失業消息的那天開始的。
「七七事變后,我的父親失業了……」
再問:「會唱歌嗎?」
作為這個家庭迎來的第四個孩子,也是第一個女孩子,本就喜歡女兒的母親特別寵愛於她。梅珍幼年時家庭條件很好,有一個照顧母親和孩子的保姆,還有一個負責做飯的傭人。梅珍出生后,家裡又專門為她請了奶媽,斷奶后還請過一位保姆,專職照顧這位小女兒的起居。
這一年出生的宋梅珍,兒時也過著平靜而小康的生活。
「都這麼艱難啊!」如今的張正芳感慨,但她也很欣慰,「至少可以幫助媽媽維持生活嘛。」
她家住上海法租界聖母院路蓀吉里五號,聖母院路後來改為象山路,也是現在的上海人熟悉的瑞金二路。梅珍的親生父親當時在上海黃金交易所工作,母親是一位賢能的家庭婦女。梅珍出生前,這個家庭已經有了三個男孩:大哥宋興元,屬狗,比梅珍大七歲;二哥宋隆元,后改名叫宋承憲;三哥宋宏元,屬兔的,比梅珍大兩歲。
這一段,歷史書上往https://read•99csw.com往只有簡單的一句:淞滬會戰歷時3個月,國民黨軍隊傷亡30萬人,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怎麼辦?自己很想上戲校,可父親堅決不讓。
望著這個突然站起來的女孩子,候考的人們都笑了。不知是哪個孩子還冒出一句:「她是聾子!」於是大家鬨笑得更厲害了。
但很少有人想,抑或不敢去想:在宏大戰爭面前,一個普通家庭,一個平凡女孩的命運,會發生怎樣的轉變?!
「其實上夜校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呢。」張正芳說出了當年自己不願輕易吐露的原因。原來,暨南中學夜校每天四點到六點上課,三點半集合,上課前由年長的男女學生帶領救濟難童到學校領一個大餅子,充當孩子們的晚飯。這個大餅子是上海人所說的「六穀面」做的,也就是北方人所知道的「棒子麵兒餅」。雖然南方人吃不慣棒子麵兒,梅珍每次都吃到嗆嗓子,但為了充饑解餓,還可以幫家裡省下一個人的晚飯,這個不到10歲的女孩兒都是乖乖吃完,從不抱怨。後來,由於暨南中學夜校停辦,梅珍又每天不辭路途遙遠地去大沽路女子中學難童夜校繼續學業。
沒等老師說完,宋梅珍便連珠炮似的回答:「老師我行,我在家就能吃苦!什麼苦功我都能拚命練好,收下我吧!」
這個10歲的女孩就是本書的主人公——張正芳。
這時,梅珍又破例得到老師們的恩寵。關鴻賓老師在宣布排「正」字改名的大會上,對梅珍的改名加了注語。
然而,當她興緻勃勃地跑回家,把這個消息告訴抱病的父親時,卻遭到了嚴厲斥責:「唱戲是下九流!宋家是書香門第,你祖父是前清的秀才,後來還是《申報》編輯,再窮也要有骨氣,怎麼能去吃那讓人瞧不起的開口飯?」父親的態度嚇壞了孩子。
宋梅珍就這樣變成了張梅珍,可張正芳這個名字又是如何來的呢?
老師問:「你會唱戲嗎?」
這下,梅珍更臊得滿臉通紅,心跳不停。本來,別的孩子都由家長帶著,可她是偷偷來的九*九*藏*書,又改了姓,偏偏還讓同學們取笑,所以還沒上考場就顯得很緊張,進了考場更是連頭都不敢抬。
在中國歷史上,1929年是個相對冷靜的年份:北伐戰爭已經結束;中原大戰還未打響。這一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中,發現了北京人頭蓋骨。
梅珍答:「會唱歌。」
老師態度挺和氣,梅珍這才稍稍平靜,拉開嗓門,唱起了「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這位老師搖搖頭說:「那就可惜了這個小扮相和這雙眼睛了。」說著,就用手按住梅珍的眉梢往上挑了挑說:「兩個大酒窩,真夠甜的,學刀馬花旦吧!」說著又看著梅珍說道:「這行可苦啊!你能吃苦嗎?肯下苦功練嗎?」
「這不比讀夜校強得多麼!」女孩的心中馬上升起一個強烈的念頭:「我要去報考!」
「行,這孩子挺沖,回去等著看榜吧!」
張正芳,原名宋梅珍,生於1929年農曆三月十七日。
就這樣,梅珍獲得了「正芳」這個響亮的藝名,並用她自己的努力把這個名字留在了中國京劇史的很多篇章中。從此,原名宋梅珍反而很少有人知道了。
就因為這個名字,考錄的時候還鬧出了一點笑話。
1939年11月30日考試,老師叫張梅珍入場應考,叫了幾聲,她始終沒有反應。這時,張麗珍猛地推了她一下,她這才恍然大悟自己已經改了名字,趕忙應了一聲「啊,我來了」!
梅珍為自己的主意在心中暗暗叫好,於是便和兩名之前一同報名的夜校同學作起了商量。這兩個同學,一個叫沈玉珍,比梅珍大兩歲,另一個叫張麗珍,比她大三歲。她們聽說梅珍的遭遇后,就決定讓梅珍跟著張麗珍改姓張,算是她妹妹。於是梅珍又第二次來到戲校,從此,「宋梅珍」三字成了「張梅珍」。
梅珍邊轉,那位老師邊說:「好!好!」
失去了經濟來源后,宋家辭退了保姆,兄妹四人因交不起學費也全部停學。當時,梅珍正在上小學二年級第一學期,如何才能既幫家裡減輕負擔,又不中斷文化課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