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拉馬佐夫兄弟》 (五)

十、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拉馬佐夫兄弟》

(五)

有關斯美爾佳科夫的自殺,也沒有給出任何解釋。他被刻畫成卡拉馬佐夫的四個兒子當中最有心計、最無情、頭腦最清楚、最為自信的一個。他事先謀划計策,鎮定自若地抓住命運交給自己的機會,殺死了老頭子。他以誠實而聞名,誰也不曾疑心是他偷的錢。證據指向的是德米特里。在我看來,斯美爾佳科夫懸樑自盡實在沒有道理,只不過是給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個機會,可以十分戲劇化地結束一章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個感傷主義作家,而非現實主義作家,所以他覺得自己用的都是後者不用的方法,也沒什麼不對的。
費奧多爾·巴夫洛維奇·卡拉馬佐夫是一個糊塗蛋,他有四個兒子:前面我已提到過的德米特里、伊萬、阿廖沙,還有一個私生子斯美爾佳科夫,在他家裡做廚師和隨從。長子和次子痛恨自己這個不光彩的父親;全書中唯一可愛的人物阿廖沙卻誰也恨不起來。E·J·西蒙斯教授認為,德米特里應當被視為小說的主人公。他屬於那種被寬容者形容為自身最大敵人的人,而這種人對女人頗具吸引力。「直率而深情是其性格之根本,」西蒙斯教授說道;他接著說:「他的靈魂之中富有詩意,這些都反映在他的舉止以及多彩的語言當中。他的整個一生如同一部史詩,狂暴的活力在偶然的快樂飛翔中得以釋放。」誠然,他高調宣布自己的道德追求,可是其行為卻沒有任何改善,所以我覺得人們不把這些當回事也不是沒有道理。誠然,他有時甚為慷慨大方,可也有吝嗇小氣、讓人震驚的時候。他是個酒鬼,自以為是,欺凌弱小,花起錢來大手大腳、不計後果,滿嘴謊話,聲名狼藉。他和父親都瘋狂地愛著一個住在鎮上的情婦格魯申卡,他對老頭子萬分忌妒。
在德read.99csw.com米特里被認定有罪后,他說了一席話表明自己的無辜,末了是這樣說的:「我接受指控之苦,也接受當眾受辱。我要受苦,通過受苦,我將凈化自身。」陀思妥耶夫斯基篤信受苦的精神價值,認為心甘情願接受苦難可以彌補自己的罪過,從而實現幸福。由此似乎可以得到以下不可思議的推論:既然罪過導致受苦,而受苦又引發幸福,罪過反倒必不可少、大有益處了。可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這種觀點(即受苦可以凈化和改善品格)對嗎?《死屋手記》中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受苦對他的難友能有什麼影響,對他自己當然也毫無效果:我在前面已經說過,他入獄時是什麼樣兒,出來還是什麼樣兒。就身體上的受苦而言,我的體驗就是:長時間的病痛只會讓人牢騷滿腹、自私自利、心胸狹窄、卑鄙嫉妒,遠遠不是讓他們變得更好,而是更壞。當然了,我也知道有些人(我本人就認識一兩個)長期為病所困、無法恢復,反倒充滿勇氣、沒有私心、忍耐順從,但他們之前就有這些品質,只是特定場合將之展現出來而已。再就是精神上的受苦。但凡在文學界浸淫時間夠長的人,都見過一些先是大獲成功,而後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又完全失去的人。這讓他們沉淪痛苦、怨恨忌妒。我僅僅能想出一個人能夠勇敢、體面、坦然地忍受這種不幸以及由之帶來的屈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這種感受)。毫無疑問,我所談論的這個人曾經擁有過這些品質,但他如今的輕薄草率卻已讓人無法看出來了。受苦是人類我們命運的一部分,但這絲毫不能減少苦難的罪惡。
儘管人們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冗長行文深感惋惜(他也很清楚自己的這個缺點,但不能或者說不願九-九-藏-書糾正),儘管人們期望他能夠看出,自己最好還是避免那些不可能(人物的不可能、事件的不可能);儘管人們或許感覺他的一些想法有問題,《卡拉馬佐夫兄弟》依然是一部鴻篇巨製,其主題具有深刻的意義。很多評論家都說,這本書是上帝的求索;我倒想說,它是有關罪惡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在《爭論的問題》這一節里被涉及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不無道理地把這一節看作是小說的高潮。《爭論的問題》包括了伊萬對可愛的阿廖沙所做的一番長篇獨白。就人類思想而言,全能全善之上帝的存在,似乎跟罪惡的存在相互矛盾。人類為自己的罪過受苦,這是合情合理的,可無辜的孩子居然也要受苦,這就是情感與理智所不能接受的了。伊萬給阿廖沙講了一個可怕的故事。一個小奴隸,只是個八歲的孩子,扔了一塊石頭意外打瘸了主人寵愛的狗。擁有大量地產的主人剝掉孩子的衣服,讓他光著身子跑,然後放出自己的那群獵犬去追他,當著孩子母親的面把他撕成碎片。伊萬願意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他無法接受上帝所創世界的殘忍。他堅持認定:無辜者不該為罪人的罪過受苦;如果受苦(也確實受苦),那麼上帝就同樣是惡的,或者說根本就不存在。這個論點頗有說服力,但卻跟他內心所期待的信仰(即世界雖有各種罪惡,但依然美麗,因為它是上帝所造)相矛盾。他不願寫那篇責難上帝的文章。沒有誰比他更清楚:他未能成功。這一節沉悶乏味,責問也難以令人信服。
就我看來,伊萬是個更為有趣的人物。他頭腦聰穎、行事謹慎、一心出頭、雄心勃勃。年僅二十歲時,就憑藉投給評論雜誌的精彩文章而小有名氣。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他形容成一個實幹之人,其聰明九*九*藏*書才智遠遠勝過那些貧苦大眾和在報社遊盪的倒霉學生。他也恨自己的父親。這個好色的老傢伙藏了三千盧布,假如格魯申卡答應跟他上床,就把這筆錢給人家,為此斯美爾佳科夫便殺了他;而常常揚言要殺死父親的德米特里卻被控犯罪,遭到審判並定罪。這樣就符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安排,不過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被迫讓相關人等的舉止表現極不可信。在審判前夜,斯美爾佳科夫找到伊萬,向他坦白說,是自己犯的罪,並把偷盜的錢財悉數歸還。他還對伊萬明白無誤地說,自己殺了老頭子是受到他(伊萬)的教唆,也得到了他的默許。伊萬聞言徹底崩潰,就像殺掉老典當商的拉斯柯爾尼科夫一樣。然而拉斯柯爾尼科夫當時畢竟神經狂亂、飢腸轆轆、一貧如洗,可伊萬沒有。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去找檢察官,告之實情,可他決定等到審判時再說。為什麼呢?就我看來,僅僅是因為陀思妥耶夫斯基覺得如此一來,坦白將會具有更加激動人心的效果。而後便是十分奇怪的一幕(我已經提到過):伊萬產生幻覺,他的靈魂化身為一位衣衫襤褸、境遇不佳的先生,同他那卑鄙虛偽的自身相遇。這時候有人猛敲門。原來是阿廖沙。他進來告訴伊萬,斯美爾佳科夫上吊自殺了。形勢十分危急,德米特里的命運懸而未決。不錯,伊萬確實心情煩亂,可他並沒有精神錯亂。根據我對其性格的了解,照理說在這一時刻,他應當靜下心來理智而行。再自然和明顯不過的是,兩人應到自殺現場,然後去找辯護律師,把斯美爾佳科夫坦白和自殺的事情告訴對方,並將他偷走的三千盧布也交給人家。憑藉這些材料,辯護律師(小說告訴我們他是個能力非凡之人)完全可以讓陪審團產生足夠的疑心,從而https://read.99csw.com不做出有罪的判決。阿廖沙把冷布敷在伊萬的頭上,給他蓋好被。我在前面已經提過,這位溫柔男士儘管為人善良,可實在無能得出奇,在這裏表現得最為明顯。
箇中原因是這樣的:加內特夫人共計八百三十八頁的《卡拉馬佐夫兄弟》譯本,只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計劃所寫小說的一部分。他打算再寫幾卷以繼續阿廖沙的故事發展,讓他飽受滄桑,其中他要經受罪過的重大體驗,最終通過苦難而實現救贖。然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去世使得這一設想未能實現,《卡拉馬佐夫兄弟》依舊不完整。但它卻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在少數幾本傑出的小說作品中當數首位,這幾部小說憑藉其強度和力量,擁有不同於其他小說的地位,儘管它們各自的長處顯然並不相同,其中兩個震撼人心的例子,就是《呼嘯山莊》《白鯨》
阿廖沙被構思為《卡拉馬佐夫兄弟》的中心人物,這在小說第一句便已點明:「阿歷克賽·費多羅維奇·卡拉馬佐夫是我縣地主費奧多爾·巴夫洛維奇·卡拉馬佐夫的第三個兒子。老費奧多爾在整整十三年以前就莫名其妙地慘死了,那段公案曾使他名聞一時(我們縣裡至今還有人記得他哩)。關於那個案子,請容我以後再細講。」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個極為老練的小說家,不可能無意中就在全書開頭用明確的話語突出阿廖沙。但在小說中,同哥哥德米特里和伊萬比起來,他扮演的只是配角。他在故事中時隱時現,好像對那些扮演更重要角色的人物沒有什麼影響。他自己的活動主要跟一群男生有關,除了表現阿廖沙的魅力和善良之外,這些男孩子的所作所為跟主題的發展毫無關係。
有關罪惡的問題仍待解決,伊萬·卡拉馬佐夫的起訴也沒有得到答覆。
陀思妥耶夫斯基費了https://read.99csw.com很長時間思考《卡拉馬佐夫兄弟》,他花在這本書上的精力很大,自從其第一部小說問世后,經濟上的困難根本不容許他這麼做。總體而言,這是他結構最完善的作品。從其信中可以看出,他暗中相信那種我們稱之為靈感的神秘事物,並且依靠靈感來確保自己寫出想象世界中的模糊景象。此時的靈感仍是變化無常的,往往只能出現在隻言片語中。構建一部小說,你需要esprit de suite(流暢下筆的靈感),通過這種邏輯感,你可以把材料整理連貫,於是各個部分十分逼真地彼此銜接,整體也就隨之完成,沒有留下什麼尚未處理的細枝末節。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這方面並無太大才能。這就是為什麼他最擅長情景描寫的原因。在製造懸念和渲染場景上,他具有極為出色的才華。我不知道有哪出小說場景能比拉斯柯爾尼科夫謀殺老典當商那一幕更為恐怖,也很少有場景比《卡拉馬佐夫兄弟》中伊萬遇見自己不安的良心(以魔鬼的形式)那一幕更加引人入勝。陀思妥耶夫斯基無法改掉自己的啰嗦習慣,而是沉迷於長篇累牘的對話。然而即使相關人物如此恣意地表達情感,以至讓你很難相信還有這樣做事的人,他們也幾乎永遠都是那麼迷人。我順便提一下他常用來激發讀者恐懼感的一種方法。他筆下的人物焦慮不安,跟自己所說的話極不相稱。他們時而激動得顫抖,時而彼此間惡語相向,時而淚水奪眶而出,時而臉色通紅,時而面色鐵青,或者蒼白得可怕。而讀者難以弄清的一個含義,卻用平常的幾句話一帶而過,很快,這些肆無忌憚的姿態、這些歇斯底里的爆發,就令他激動不已,以至他自己的神經也都瀕臨崩潰,當有什麼事情發生(如果沒這種事他就不會煩亂)的時候,他準備接受一次真正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