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九章 從科學小說、空想科學小說到SF 第十三節 《日本沉沒》的出現、科幻的「滲透和擴大」

第九章 從科學小說、空想科學小說到SF

第十三節 《日本沉沒》的出現、科幻的「滲透和擴大」

還要提一下,小松左京在《日本沉沒》中投入情感、惋惜的並不是日本這個國家的政府、政治體制等,而是日本列島這塊土地上的自然、這一風土所培育的文化、傳統等。在日本即將消亡的時候,田所博士說:「日本人這個人群……將與日本列島上的四個島嶼、自然、山川、草木及生物、城市及鄉村、前人居住留下的遺迹成為一體。(中間省略)日本列島在氣候上、在地形上這般富於變化,她精心培育出這般精緻的自然,她是一座在其中生活的人們經歷了幸運的歷史的島嶼,可以說,她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對我來說,對日本這個島的迷戀如同對最具日本特色的日本女性的迷戀一樣。」
這本《日本科幻小說史話》就是延續到現在的科幻作家、科幻讀者的每個人的歷史物語的一個開端。
《日本沉沒》最終成為發行400萬冊的熱銷書。此時,科幻小說已經不再是負面的、不知道何時才會銷聲匿跡的體裁了。
在科幻小說中,尤其是少年作品中,確實表現了奧特曼式的人物存在,很多都帶來意外的美好的大結局。不過,奧特曼並不存在。從科幻手法描寫的「世界」讀取那樣的事情,或是說是讀者的任務吧,那才是怪獸時代培育的科幻的根基。這是我的基本認識。
《日本沉沒》中所描述的政府在現九九藏書實中也不存在。那些不是為了自己逃走,義無反顧地為了國民的政府高官,明知毀滅卻堅持到最後並高效發揮作用的政府機構,與海野十三小說中出現「新武器」一樣,都不過是虛無的幻想。描寫不存在的「理想」,就是小松和海野小說在揭發缺失這種作風的現實社會。而我從中看到的是這才是在《復活之日》中已經描寫了世界毀滅的小松左京敢於描寫日本一國毀滅的「小問題」的真正理由。
《日本沉沒》中,以政府首腦為首的國家權力竭盡全力採取應付地震和沉沒的對策,在意識到事情不可避免之後,迅速全力以赴保護國民的生命,即使只剩下一個人也要為了更多的日本人逃到國外而奔忙。今天重讀《日本沉沒》,雖然對職業性熱情所支撐的工程師們的挑戰還算讓人感到真實,但是,對政治家們的高姿態,並沒有產生任何悲傷的真實感受。
在這種情況下,大江健三郎在昭和48(1973)年《世界》雜誌上連載的隨筆「致某種狀況」,雖然有對怪獸電影的微妙偏見,但是批評尖銳:「像所謂的『日本列島改造計劃』一樣,藉助科學的機械力來大規模破壞自然,雖然是奧特曼式的活動,但是作為正義的、科學的行為宣傳,那些習慣於奧特曼式的想象力的人們就容易接九*九*藏*書受吧。假如要購買政府向國民宣傳『日本列島改造計劃』的電視網路的話,奧特曼式超人科學明星活躍的怪獸電影節 目肯定是最合適的商業媒體了。不過,現在痴迷怪獸電影的孩子們長大以後,在被大大『改造』的日本列島所有地方,即使發出求援的呼叫,被污染的海洋中也不會有『透明人』出現,被污染的天空也不再有奧特曼到來。就像成群的透明怪獸通過一樣,只有破壞的痕迹活生生地展現在他們的眼前……」
這一時期,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雖然屬於傳統文化體系,但是以具有革新思想自居的很多進步文化人,往往漏讀了科幻小說、亞文化具有的批判精神。基於對其表現手法的偏見,這些人誤解、否定了具有與自己的主張、思想相同內容的對象。或者說是雖然感覺與自己的思想相似,但是憎惡採用與自己不同的方法、容易(看上去是那樣吧)表現的人。
《日本沉沒》引用約翰·圖佐·威爾遜的「海底擴張說」,描述了由於地殼運動日本列島消失的情景。那時候,日本人、日本文化會如何呢?小松左京在整體構思小說時,極力排除思想性、政治性的主張,也不把國際政治的暗區、日本政治行政體系低效率的機能等作為主題,而且在這種框架下去描寫人類能做什麼。我認為在這個意義上,該作品達到了與海野十三的《空襲送葬曲》嘗試的理想結局一樣的目的。九-九-藏-書
昭和50(1975)年,神戶科幻小說大會召開,擔任名譽執行委員長的筒井康隆將大會的主題定為科幻小說的「滲透與擴散」,作為總部計劃,召開了科幻作家座談會。平井和正又將筒井康隆說的「滲透與擴散」換成了「變質與解體」,這是科幻作家特有的幽默。儘管在風格上有不同,但是科幻作家都相信自己寫的才是科幻。而且科幻小說今後還能夠在多種多樣的領域出現,只有熟悉其廣闊的空間,才是科幻小說,才能延續。
科幻的體裁也擴大到其他文藝體裁中。一些純文學作家中也有吸取科幻手法的動向。而科幻作家自身也確立了各自的主題領域,其表現空間逐漸多樣化。另外一方面,「科幻為何物?」的疑問再次變得模糊不清,中心課題不容易看九_九_藏_書清了。
由於這樣「讚美日本(風土)」,當時把《日本沉沒》看做是保守的、復古思想創作下的作品的人也不少。科幻的反話式的手法很容易引起讀者誤讀,引發脫離目標的批評。事實上,去年田中角榮提出了「日本列島改造論」,就是以開發的名義去從事破壞自然的行為。
這一年還可以說是戰後科幻小說大轉折點的一年。一直以月刊發行的《宇宙塵》改為不定期刊,另外,雜誌《幻想與怪異》創刊。早川書房開始出版文庫本《早川文庫JA》。安部公房工作室的成立也是這一年。既然有什麼東西成熟了,而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那麼也就意味著有什麼要結束了。
跑步來到了昭和50(1975)年,在此前後,田中光一、山田正紀、山尾悠子等第二代作家陸續作為職業作家登場。昭和49(1974)年,科幻期刊《奇想天外》創刊。昭和50(1975)年,幻想文學研究期刊《牧神》和偵探小說專刊《幻影城》創刊。(《奇想天外》短期休刊后,旋即又復刊。當時漣澤文彥負責的法語方面的幻想文學作品、種村季弘負責的德語方面的幻想文學作品的介紹對科幻小說迷影響很大。英九九藏書美方面的幻想文學由《幻想與怪異》的紀田順一郎、荒俁宏陣容和《牧神》的由良君美陣容雙方承擔。雖然兩家雜誌都在很短時間內停刊了,但是對後世也產生了很大影響。《牧神》有小冊子一樣的特輯3~1號。)從此以後,科幻小說真正興盛了起來。不僅是科幻小說,現在來看,推理偵探、恐怖、幻想文學、動漫、遊戲等也都是從這時起興盛起來的。雖然都是「從此以後」,但是我們已經擁有「這樣豐富」的歷史性積蓄,是多麼幸福啊!
《日本沉沒》出版時的昭和48(1973)年又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呢?眾所周知,當時是石油危機、物價飛漲、高度經濟增長出現陰影的不安的年代。當年,寫實作家(內容是虛構歷史般的構思)五島勉的作品《諾查丹瑪斯的大預言》熱銷,雜誌《從結局開始》(築摩書房)創刊。赤瀨川原平、中井英夫、井上廈、野坂朝如、小松左京都為該雜誌執筆。另外,還刊登了宇井純、丹羽五郎、三里塚青年行動隊的採訪等。當時也正處於70年安保鬥爭、聯合紅軍事件(1971~1973年)以後的新左翼衰退期,社會上營造出一種特異的氛圍。這與60年代作為青年文化抬頭的亞文化是非政治化的一般社會印象相反,這一時期明確地刻上與革新思想、地下組織的各類活動相關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