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篇 唇槍舌劍,各顯神通 第四章 爭取聽眾的方法

第一篇 唇槍舌劍,各顯神通

第四章 爭取聽眾的方法

傅玄接著說:「毫無疑問,斐秀是當今英才,可他帶頭否定馬鈞,說明心胸狹窄,文人相輕,同行相忌,這是很不應該的。傳說春秋時期,楚國有位叫卞和的人,他找到一塊未經雕琢的寶石,兩次獻給楚王,楚王卻輕信讒言,反誣美玉為石頭,一怒之下,砍去了卞和的雙腳。後來,楚文王即位,卞和抱著這塊未經雕琢的玉石痛哭于荊山之下,楚文王知道后便派人將這塊玉石雕琢,果然是一塊寶玉。這就是『和氏璧』的由來。這個典故說明衡量是美玉還是石頭,應以考察結果為標準,切不可輕信讒言,不要標準。人才的選擇也是這樣。」
「請整理屋子!」
藉助權威術就是藉助權威形象或權威言論來取得論辯勝利的方法。在論辯的雙方對壘中,根據人們對權威信賴的心理定勢,藉助于權威的形象或權威的言論,可以使我們的語言具有不可抗拒的雄辯力量。
要培養聽眾對辯論活動的興趣,這樣才能促使聽眾參与到辯論中來。正因為他們有濃厚的興趣,才能對辯論比賽的內容有把握,才可能主動參加法庭公開審訊的旁聽,才可能主動當好辯論比賽的觀眾。
服飾打扮能使辯者具有儀錶美,使聽眾愉悅的同時,還能給人以精神鼓舞。
另外要注意的是,藉助權威時要注意適可而止,防止逆反心理,掌握時效,以充分發揮權威效應。所謂適可而止,是指不能字字句句皆權威,而失去辯者自己。藉助權威的目的在於表現辯者自己,可以適當地靠攏權威,到足以證明辯者觀點的正確為止。所謂防止逆反心理,是指防止利用權威效應不當而引起聽眾厭惡的逆反心理,如果辯者張口「某專家」,閉口「某領導」,必然引起聽眾的厭煩,甚至反感,如此便適得其反了。
◎對非語言因素的理解能力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聽眾,其體態語的表達習慣不盡相同。比如西方人無可奈何時喜歡聳聳肩,如果用拇指和食指做成圓圈,另三指伸直並列,表示「OK」;而信仰佛教的一些東方人雙手合十,可以表示虔誠、尊敬、友好、忍耐等複雜的含義。在辯論中,辯者使用體態語表達某種含義,要充分考慮到符合在場聽眾的習慣,使他們易於理解、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語言進行交際,語言越親切,越容易被人read•99csw•com接受。有人曾擬出這樣三句話來分析,看看哪一句更能使人感到悅耳:
一、利用時間接近聽眾
★主動接近聽眾
辯者使用體態語來幫助說話時,要做到姿態優美、舉止大方、風度瀟洒、氣宇軒昂,讓人感到英姿勃發、智慧過人、理直氣壯、充滿信心,使聽眾一看便心悅誠服,這樣才能更好地喚起他們的情感支持。
他說:「侯爺,想聖人孔子選人時,並不限於用一種標準,而是重在一技之長。孔門的得意弟子中,顏淵的長處是德行好;宰予、子貢的長處是口才佳;冉有、季路的長處是富有政治才幹;子游、子夏的長處是精通文學……儘管聖人通達事理,但也不是萬能。就文學而言,他只好去問子游、子夏。作為聖人的孔丘是這樣,更何況不如他的人呢?而今馬鈞在科學技術上有所創造發明,並能立見成效,對國家有益。可是斐秀等人抓住一點,不顧其餘,隨便嘲笑馬鈞口拙無才。如此下去,朝廷又怎麼能出優秀的人才呢?」
辯論者由於觀點主張、辯論技巧和辯論風格的不同,對聽眾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層次、背景不同的聽眾,對辯論者的辯論會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接受,有的拒絕,這都是正常的反應。
引證具有引用言論的科學性、確切性和典故的喻理性的特點。它會產生一種權威效應心理。引證辯論有極為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其引用的名人名言、哲人哲語、方言民謠,都是令人無可辯駁的。其權威性有一種懾服力量,使對手無法回擊。
聽了這話,斐秀低著頭默不作聲,知道了自己的不是。
權威形象式是藉助權威人物形象本身來取得論辯勝利的方法。
好的儀錶、體態通常能吸引大眾的注意。辯論中,辯者需要運用非語言符號,在增強表達效果的同時,應特別注意對在場聽眾的吸引,這主要側重於情感方面的激勵與訴求。辯者非語言因素的吸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引用名人的話
如果自己的能力很難說服聽眾,我們可以藉助權威的力量。引用名人的話或者借用權威人士的形象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詭辯家鼓唇搖舌,指鹿為馬,辯術層出不窮、無奇不有,但只要一抬出封建社會皇帝這一至高無上的權威,對方就無可九九藏書再辯了。
在辯論中,有時候用自己的話很難說服對方,因為作為常人,其影響力自然是十分有限的,可是如果能夠使用引言證理的方法,說服的效果就會好得多。
聽眾應該意識到自己不只是被動地接受辯論的宣傳、教育和影響,還能施影響于辯論,聽眾的支持或反對,對辯論活動是舉足輕重的。聽眾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力量所在,就會主動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一、培養聽眾的興趣
一、表現良好的體態
二、培養聽眾的責任感
二、化用原意
辯者可以利用地域、親緣、年齡、職業、社會地位等的近似去接近聽眾,使聽眾感到辯者屬於或者接近自己的社會群體,從而更容易溝通交流。
一、藉助權威形象
不同的聽眾有不同的素質,了解聽眾的素質是認識聽眾的基礎,也是爭取聽眾首先要做的基本工作。
★藉助權威的力量
聽眾要對辯論影響作出較好的接受,必須對辯論的內容具有準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對辯論技巧和辯論風格要具有較高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聽眾的選擇會受到哪些條件的制約呢?我們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辯者在辯論選材時,應力求時間接近聽眾。也就是講求選材的時效,盡量使用最近發生的新情況、新問題,最近出現的新人物、新經驗、新成就。這樣就能靠近聽眾的生活、工作,使聽眾感到辯論所涉及的就是現在的自己、自己所處的環境。在亞洲大學生辯論比賽中,辯論「貿易保護主義可以抑制」這一辯題時,我國代表隊引用東西方各國著名領導人、政治家的言論,特別列舉了當時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近期言論,在時間上很好地拉近了和聽眾的距離。
怎麼培養聽眾的參与意識呢?我們要從聽眾參与辯論活動的興趣、責任感和主動發揮作用等方面來考慮。
這時,一個名叫石動筒的人被高祖請來了。石動筒在座前把衣服提起,問法師:「看弟子有幾隻腳?」法師說有兩隻。石收一腳獨立,另一腳后翹,又問有幾隻腳。法師說有一隻。石問:「剛才是兩隻,現在又是一隻,怎麼能說無一無二呢?」
◎聽眾的參与意識
聽眾要對辯論活動懷有強烈的責任感。聽眾應該認識到,參与辯論活動是為了擴大認知領域,提高認識能力,更好地探尋真理read.99csw.com,並以此為己任。只有這樣,才能主動地促進辯論活動的開展。
北齊高祖的時候,有位法師極喜詭辯。一次,他立了個「無一無二」的詭辯命題,聲稱世界上既無一的東西,也無二的東西,難住了許多著名的儒生學士。
★了解聽眾的素質
②聽眾的認識層次;
①聽眾的知識水平;
二、在空間上接近聽眾
3.要符合聽眾的習慣
當時,哲學家傅玄在朝中做官,見許多人嘲笑馬鈞,特別是斐秀到處對別人說馬鈞無才,很是不平。
這是在辯論中,對在場的直接聽眾在素質方面的特殊要求。辯論中,辯論主體往往藉助一些非語言因素來強化表達效果,增強其感染力。辯者的一顰一笑,一蹙額,一凝視……形形色|色,千變萬化,皆有蘊意。聽眾若能準確把握辯者所用非語言符號的含義,就能作出正確決策,從而表現出支持力量。非語言符號大多是中性的,它並無固定的含義,如凝神這一無聲靜姿,既可以表示「專註」,也可以表示「獃滯」;揮手這一無聲的動姿,既可以表示肯定、贊成,也可以表示否定、反對。因此,聽眾要想準確理解辯論者的非語言符號,就必須對辯論者所處的文化背景、所屬社會群體的語言與非語言溝通的習慣,以及辯論的整個環境有充分的理解。這樣也有利於辯論者和聽眾的溝通。
魏晉之際,有一位叫馬鈞的發明家,革新了紡織機,還製造了指南車和連弩車等。但是,馬鈞有一個弱點,嘴巴笨,不善於表達。就因為這一點,不僅朝廷不重視他,就連當時一些文人也譏諷他,甚至認為他無才無能。如著名的地圖學家、文學家斐秀因為同馬鈞辯論時,馬鈞張口結舌,斐秀便到處對別人說馬鈞無才。
《世說新語·賢媛篇》說到,許允和阮家之女結婚,行禮;以後,發現新婦奇醜。許允不肯進房,桓范勸他進房,許允又想逃走,新婦攔著他,於是,他們之間發生了一場辯論。許允謂曰:「婦有四德,卿有其幾?」婦曰:「新婦所乏唯容爾。然士有百行,君有幾?」許雲:「皆備。」婦曰:「夫百行以德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允有慚色,遂相敬重。新婦此時化用孔子所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的話,大帽子一壓,許允感到慚愧,就接受了她。
辯者九-九-藏-書的儀錶要大方莊重、色彩和諧、服飾得體,才能給聽眾以美感,才具有吸引力。
2.所表達的含義要明確
「來,我們整理屋子去。」
石動筒緊逼不舍,追問道:「如果你認為你的論題能站住腳,那我再往下問你,你可不能不回答呀!弟子聽說一天不會有二日,一國不會有二君,你能說無一嗎?卜有乾坤,天有日月,皇后配天子,這就是二人,你還能說無二嗎?」
只有第三種的說法,使人親切,聽眾很容易附和,而且聽眾會產生贊同的認同感。辯論同此理,辯者在辯論中儘可能地使用貼近生活、接近聽眾思維表達習慣的語言,而這語言又通俗易懂、生動活潑,那麼聽眾感到親切無比,這樣聽眾自然會支持論辯者。
◎藉助權威的具體方式
◎接受聽眾的選擇
③聽眾的心理素質;
在辯論活動中,辯者如能緊緊抓住與聽眾心理上的相容點展開自己的辯論,就可以達到心理上的接近和情感上的交融,使聽眾產生親近感,從而全力支持自己。
三、培養聽眾的主動發揮作用
怎樣才能接近聽眾呢?
辯者在辯論選材上所涉及的人和事,在考慮其典型性的同時,也要注意接近聽眾生活、工作等特點。比如亞洲大學生辯論比賽在新加坡舉行,我國大學生代表隊在辯論發言中,注意列舉東南亞國家及我國港澳台地區的人和事;引用權威言論,注意選用上述國家和地區權威人士的言論,因為辯論賽場的觀眾大多來自上述國家和地區。這樣他們自然感到親切,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產生「自己人效應」。於是,辯者與聽眾在空間不由自主就接近了。
法師回答:「如果說有兩隻腳是真的,就不應該有一隻腳;如果說有一隻腳,那兩隻腳就不是真的。」
法師只好嘿嘿一笑,不再說什麼了。
1986年亞洲大學生辯論會,中國代表隊的服飾打扮大方美觀。為了適應賽場的燈光條件,四名參賽隊員的面部化了淡妝,身著合體的深灰色西服。女同學將白襯衣領反襯出來,端莊大方,精神煥發;三位男同學都系斜紋領帶,英俊瀟洒,風度翩翩。四位同學在台上一亮相,就使聽眾感到一種生氣勃勃的誘人的魅力。
「整理屋子去!」
二、展現良好的儀錶
四、在語言上接近聽眾
不久,傅玄又去拜訪安鄉侯曹羲。這位侯九九藏書爺也認為馬鈞口齒笨拙,全無才能。傅玄便想出了引經據典的說理方法,使這位侯爺口服心服。
聽眾是辯論活動的最終裁判,也是辯論賽的重要組成要素。他們只有具備明確的參与意識,才能自覺地發揮自身的作用。辯論者要能夠讓聽眾對辯論活動的進程起推動而不是阻礙作用。
比如說某局長到基層進行調查研究,起先工人們很拘束,沒有人說話。這時局長開始拉家常,說自己也是工人出身,講了許多幹活的事,「咱們都是幹活的,有什麼話都好說」。於是工人們感到與局長的距離縮短了,成為「一樣的」了,大家打開了「話匣子」,暢所欲言,局長獲得了豐富的第一手調研材料。
使聽眾一看即懂,即使體態語的含義複雜豐富,比較朦朧,也應當讓聽眾能把握其基本含義;不要使用讓人無法理解的體態語,這樣不但不能吸引聽眾,反而使聽眾感到莫名其妙,莫衷一是,甚至引起誤會,而適得其反。
藉助權威人士言論,有時也可以體現為化用其中意思。
★利用非語言因素
三、在心理上接近聽眾
1.姿態要美觀
體態語與儀錶均是非語言符號。辯者使用體態語要有吸引力,無論是使用無聲的靜姿還是無聲的動姿,辯者都應努力做到:
權威是永遠具有魅力的。信仰權威是人們最自然的一種心理傾向。使用藉助權威言論術時,必須注意不要斷章取義,不能篡改歪曲,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④聽眾的審美能力。
這天,他找到斐秀質問道:「斐先生,聽你到處說馬鈞無才,這樣做很不好。先生同馬鈞,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能言善辯是你的長處,是馬鈞的短處;而手藝靈巧則是馬鈞的長處,你的短處。可是你用自己的長處攻馬鈞的短處,他必然會輸給你;如果以你的短處去比馬鈞的長處,你一定會敗給他。因此,我們應多看到馬鈞的長處,不必計較他的短處,更不要讓他難堪。」
不同的時間地點,有不同的權威模式。所謂掌握時效,是指權威模式並非固定不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聽眾,均有不同的權威模式。知識分子所敬仰的權威大多是科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等;公務人員所信任的權威大多是黨政領導幹部等。
傅玄在這場勸說中,引經據典,力排眾議,使馬鈞得以重用。傅玄所用的就是引證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