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五回 教太子示以帝范 敬玄奘終為經序

第二十五回 教太子示以帝范 敬玄奘終為經序

父子二人又談了一會兒,李世民覺得有些倦意上來,遂揮揮手道:「我有些乏了,你先退下去吧。」
「兒臣見此寺規模宏大,又是為母后追福所建,須覓一高僧為此寺上座。兒臣左思右想,覺得國內高僧中,唯玄奘法師最為著名,因請父皇恩准,讓玄奘法師為此寺住持。」
李世民以飯、馬之喻,告誡李治要理解百姓之苦,讓其不奪農時,與民休息,不得輕用民力。
李治不明所以,急忙問道:「父皇,不知兒臣疏忽何事?」
李治對李世民的關心確實發乎真情,多次讓李世民怦然心動,使他認可了李治「仁孝」的名聲。自從李治當了太子,李世民對其一言一行觀察甚細,知道李治的稟性所致,絕不會像楊廣那樣掩藏惡性,在其父隋文帝面前裝模作樣,以騙取寵愛。
李世民此次入玉華宮避暑,起初十余日與玄奘長談了一番,隨後又將玄奘譯出的佛經翻閱了一遍,再其後即伏案書寫,將《帝范》諸篇悉數寫出。
李世民見李治在那裡默默無言,遂問道:「治兒,你以為呢?」
大慈恩寺于貞觀末年建成,歷朝不衰。其最盛時,有院十余所,房一千八百九十七間。
大慈恩寺建於長安晉昌坊內,進入寺院山門,左右有鐘樓、鼓樓對峙,再向前依次為大雄寶殿、法堂、後院。該寺佔地一百二十畝,是長安佔地面積最大、規模最宏偉的建築。
李治答道:「兒臣為追憶母后慈恩,發心愿造此寺,不敢敷衍了事。」
那沓寫就的《帝范》散著墨香,靜靜地躺在李世民手側的案頭上。李世民手指《帝范》,對李治說道:「我窮數月之功,將多年的為政經驗集而成冊,名為《帝范》,今賜予你。其中共分為十二篇,皆為帝王之綱,你可細細讀來,用心體會,以修身治國,你拿去吧。」
李世民見此院面積不小,房舍甚多,遂對李治道:「治兒,你為母追福,心愿不小。觀此寺建築,堪稱京城第一。你為建此寺,大約將所有薪俸都舍在這裏了吧?」
這番道理,李世民能從親身經歷中體會,而李治就不能了。所以李世民在《帝范》中特彆強調此點。
「請父皇命筆,惠賜『大慈恩寺』及『翻經院』之墨。」
玄奘想起那爛陀寺之規模及其豐富的經卷,心想中國若成就此規模,非一日之功。不過李世民今日隨口提起,即為皇帝之金口,對佛界而言為榮耀之事,遂躬身施禮道:「托陛下金口玉言,貧僧定窮畢生精力,盡譯梵文經卷,弘演佛旨,精研佛理,以成就陛下之志。」
京城士庶看到皇帝現身,一面歡呼,一面叩拜。
貞觀之時,人們常把景教、摩尼教、拜火教並稱為「三夷教」。
李世民此後見李治乘船,又問道:「你知道舟船的道理嗎?」李治回答道:「兒臣不知。」李治深沉說道:「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終有一日要繼位,須常懷恐懼之心。」某一日,李世民見李治立於曲木之下,又問道:「你知道此樹的道理嗎?」然後諄諄告誡道:「此木雖曲,然得繩則正,為人君者無道,受諫則聖。」
「嗯,你說吧。」
馬周不敢說李世民因與玄奘長談耽擱了詔敕的發出,委婉說道:「臣前幾日見陛下與玄奘法師深談,深恐擾了陛下的興緻,所以不敢來奏。這些詔敕不能按時發出,皆為臣之過錯。」
褚遂良和馬周覺得李世民一生著述甚多,而從未在佛學方面有所涉及,不免遺憾,遂贊同蕭瑀之言。
馬周答道:「陛下所言甚是。然學問一途,看似紛紜駁雜,其深處亦有相通之處。譬如玄奘法師一生精研佛理,未涉其他學問;陛下一生博覽經史,對佛典涉獵不多,陛下與玄奘法師卻能長談十余日而不倦,蓋緣於此也。」
「前代君主或暴虐而治,或刑法苛重,其結果使國事衰敝。到了貞觀年代,父皇無為而治,出現了農不勸而耕者眾,法不施而犯者寡,吏貪者士恥于同列,忠正清白者比肩而立之局面。兒臣以為,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皆是父皇于貞觀初年定下的『撫民以靜,唯重教化』國策所致。」
李治愣了一下,覺得此話題太大,一時不好回答,過了片刻,方期期艾艾答道:「父皇將朝中重臣多授為東宮屬官,兒臣猜測父皇的心意,是想讓他們把貞觀年間的好做法繼續下去。」
全寺上下頓時忙碌起https://read.99csw.com來,沙彌們洒掃庭院,僧侶們在大雄寶殿內預習演禮誦經,以候李世民的到來。
李世民在樓上面露微笑,然後擎起手中香爐,向玄奘及僧眾致禮。再看李治、後宮嬪妃手中,皆有一個冒著裊裊香煙的香爐,他們目送下面隊伍起動,然後再目送其漸漸遠去。
玄奘此一住玉華宮,竟然連住十余日。李世民將一幫大臣拋在一邊,不理會朝中庶務,日日與玄奘一起談論。李世民戎馬一生,對經史辭賦皆有涉獵,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關注佛學之事,其對佛學教義僅聞其名,從來沒有靜下心來深索其深層含義。如今有了這位精通佛理的玄奘法師講釋,讓他洞悉了佛學的底蘊,所以十余日的談論,李世民並不感到枯燥,而是津津有味,不覺得時辰的快速飛逝。
李世民見玄奘堅決謝絕,又知譯經之事若離開玄奘主持,國內目前還難以尋出一個精通漢、梵文且深識佛理之人來替換,遂不再勸其入仕。
拜佛事畢,玄奘引李世民進入殿後法堂。李世民到了堂前,環顧左右道:「不用入此堂了。法師,那翻經院在何處?你可領朕去那裡走走。」
李世民聞言,心頭晃過了「孺子可教」的話,點頭道:「治兒,你能想到這些不同之處,不枉了你的這一番學習。不過,我並非採用漢朝初年的『無為而治』,其中又有新意。你下去后可將『文景之治』的做法與今日相比,看看有何不同之處,相信對你又有裨益。」
李世民接書後細閱一遍,感受到了玄奘的真誠感激之情,遂提起筆來,又給玄奘寫了一封答書:朕才謝硅璋,言慚博達,至於內典,尤所未閑。昨制序文,深為鄙拙。唯恐穢墨于金簡,標瓦礫于珠林。忽得來書,謬承褒讚。循躬省慮,彌益厚顏,善於足稱,空勞致謝。
「兒臣心想,此寺剛剛建成,寺內尚未完全收拾乾淨,待諸物備齊,僧人入住,再請父皇入寺觀看。」
李世民用硃筆在詔敕上略略修改了數處,說道:「無妨。事並不緊急,緩上數日也不打緊。馬卿,你提起玄奘,讓朕又憶起那日我們在後山談話的事。你推薦玄奘來此,果然得人。此人不僅洞徹佛法,更精窮奧業,實為大學問者。」看得出來,李世民現在對玄奘的學問功底無比傾倒。
玄奘沉思良久,慢慢抬起頭來,委婉答道:「陛下,貧僧一生虔心向佛,到如今更是陷入佛經典籍中不能自拔。入仕高位為許多人企慕之事,貧僧今日得陛下金口相許,心中鼓盪不已,唯感激聖恩浩蕩。然朝廷命官關乎天下安危,其所作所為更是關係庶民百姓之禍福,所以儒家之學側重治世之旨,入仕者以儒生為多,不像釋家重在修持靜心。」
李治每每到了這位嚴父面前,連大氣都不敢出,今日也不敢張狂,見父皇稱許自己,遂恭恭敬敬道:「兒臣在父皇教導下,又在重臣督教下,感到君王之學實在深奧,所以學習不敢稍許懈怠,唯想以勤補拙而已。」
李世民嘆道:「是啊。朕一生自視兼通文武,以為窺盡天下書卷,然到了玄奘面前,才知道自己才疏學淺。可見以一人之能,難以博通不同學問。」
李世民大喜,伸手從中取出一冊,說道:「法師前次在玉華宮談論,讓朕了解了瑜伽大義。你攜去的前半部分《瑜伽師地論》,朕已細讀了一遍,覺其蘊理深遠,回味無窮。遂良,你將此本攜回,依之敕寫九本,將之頒與雍、洛、並、兗、相、荊、揚、涼、益等九州,讓其刺史閱后再輾轉流通。」
玉華宮四處山色如黛,谷內氣候涼爽宜人,李世民呆在宮內靜心書寫,兩個月後方把《帝范》全部寫完。此時已為夏末時分,李世民即起駕返回京城。
李世民點頭道:「嗯,你母已逝去十余年,你有此心情為其建寺追福,不枉她養你一場,世人也知你的一片孝心。我近幾日若有暇,可到此寺觀望一回。」
是日,自弘福寺至大慈恩寺的兩旁街道上,立滿了金銀寶剎和珠玉寶帳香舁。這些寶剎小者高一丈,大者高二丈,刻香檀為飛簾、花檻、瓦木、階砌之類,其上遍以金銀覆之;寶帳香舁鮮艷如花,輔以珊瑚、瑪瑙、珍珠、瑟瑟等珠寶裝飾幡幢。巳時正牌時分,載著佛舍利、佛經的香車最先起行,佛樂亦同時奏起。身穿大紅袈裟的玄奘帶領隨行僧人https://read•99csw•com護持佛寶,緩緩而行,其後為全城的僧侶,有一千餘人;再其後為文武百官。僧人邊行走邊一路梵誦,儀式顯得非常神聖。
李世民微微頷首,認為李治的這幾句話說到了自己心坎上。
「兒臣謹記父皇訓導。」
李世民點點頭,說道:「馬卿所言有理。那日我們漫談儒、道、釋諸學深處是否有相通之處,朕與玄奘長談不倦,心靈相通,正基於此點。看來人若深索一門學問,即能旁通其他。只是這相通之處到底為何,朕一時說不出來。馬卿,你能說出來嗎?」
至於回教,當是自大食國(今阿拉伯地區)傳入。
李世民問道:「玄奘法師,近來譯經進程若何?」
他們邊說邊行,不覺已到翻經院前。李世民舉目一望,見此院青磚青瓦,掩映于綠樹之中,果然為一處清幽所在,遂贊道:「此院建得不錯,與弘福寺相比,實有天淵之別。玄奘法師,朕曾聽你描述過天竺那爛陀寺之勝景,你不妨以此寺為本,逐漸弘揚佛法,亦形成為中國之那爛陀寺。」
「臣不能。」
李世民環顧院內,點點頭道:「此寺規模確實不小。治兒,你建造此寺,又請玄奘法師入寺為上座,卻疏忽了一件事。」
「也好。」
李治隨後來拜,此寺因是其為母追福所建,其拜佛之時更為虔誠。
李世民接著道:「佛學非為中土所生,其傳入中國之後,信者日眾。看來不論何種宗教,只要能深入人心,皆有可取之處。遂不分國界,流布天下。」
玄奘再謝道:「貧僧再謝陛下聖恩。貧僧所攜數百部佛典,如今僅譯數部,以貧僧一生努力,恐怕也難以完成。陛下曾說過要直譯梵文經卷,達到糾正錯訛之目的,貧僧餘生定遵陛下聖意,傾全力多譯經卷,若入仕途,定會耽擱譯經之願。」
「為君者雖統馭八極,然要以舟水之喻常戒,常懷恐懼之心,我在這裏送你兩句話,即是要戰戰兢兢,若臨深淵而馭朽;日慎一日,思善始而令終。」
摩尼教由波斯人摩尼創立,其向西傳播時吸收基督教之成分,在羅馬帝國及法蘭克王國等地流行甚廣;其東傳之時吸收佛教之成分,由此更能被中國及西域諸國之人接受,流行漸廣,隱然與佛教并行。
「兒臣那日入寺見其後院建得還算整齊,其廳堂明亮,通風甚好,因想此處可為玄奘法師譯經之所。兒臣又想玄奘法師在此處譯經,更為母后追福不少,特請父皇予以賜名。」
「貧僧以前曾提起過,即是想讓陛下為所譯佛經作序。貧僧領人所譯佛經,至今已有九本,計五百多卷,小有規模。若陛下能為作序,則能一統佛學派別之紛爭,使佛法能夠正確地傳揚天下。」
原來李世民想在此寺內建一高塔,以貯舍利子、佛像及經卷。玄奘聞言,口念佛號,以表謝意。李治則說道:「父皇明見,此為兒臣之失。今日之後,兒臣找閻立德來此踏勘,以成圖紙,爭取早日建成。」
「兒臣明白。」
玄奘入大慈恩寺的第五天,這日午後,蕭瑀匆忙入寺向玄奘傳旨:明日李世民要入寺觀禮。
李治捧起《帝范》,恭恭敬敬地退出殿外。
玄奘見李世民答應為佛經作序,激動不已,急忙斂身合十為禮,拜謝眾人。
李治恭恭敬敬上前取過《帝范》,躬身答道:「父皇日理萬機,猶潛心於教導兒臣。兒臣即日起定日夕誦讀,細心體察聖意。」
此塔後來果然建成,不過為李世民逝去以後的事了。該塔建成后高五層,內土外磚,用以保存玄奘從天竺取回的佛經、佛像、舍利子,即是後來聞名於世的大雁塔。此塔所以取名為「雁塔」,緣于玄奘所撰的《大唐西域記》里講述的一個佛經故事。
李治先到大慈恩寺走了一回,行到後院,看到此處環境清幽,房舍青青,心中想起了一個好主意。這日早朝之後,隨李世民進罷早膳,李治小心說道:「父皇,大慈恩寺已建成,兒臣昨日去寺內觀看,覺得此寺建得還算妥當。」
拜火教起源於波斯的瑣羅亞士德教,曾數度被波斯立為國教。此教與景教、摩尼教不同之處,在於其有較強的排他性,不向中國人傳播,僅在波斯商人及移民中流行。
李世民手指院內正中,說道:「你們看,此院開闊,似少一物點綴。少了何物呢?玄奘法師自天竺回國時,攜回舍利子、佛像及多卷經書,這些經書翻成https://read.99csw.com漢文後,又可增加一倍。如此多的經卷,最怕潮濕,須有高塔貯存,方為萬全。」
馬周知李世民原來對佛教的態度,現在聽其言,知其又有新轉變。
李世民一直認為李治比較懦弱,認為此是君主的大忌。遼東之戰後,李治一直候在其身邊殷勤伺候,時刻關注自己的飲食起居,讓其心中有了不少暖意。他還從李治身上,回想起與長孫嘉敏恩愛相處的場景,如此就抵消了李承乾和李泰為爭皇位帶給自己的冷意。李治今日呈請玄奘為大慈恩寺住持,李世民這一段時間與玄奘過往甚多,衷心欽佩玄奘的學識和修為,自然遂其心意。此事又與長孫嘉敏相連,讓李世民心中更添暖意,他不事思索,當即答道:「如此,就命名為翻經院吧。」
李治接著道:「不管世事如何變化,父皇定下的國策,兒臣務必遵守,父皇辦過的事,說過的話,兒臣絕不改動半分,總而言之,兒臣按父皇的法子來治理國家,那是一點兒都不會錯的。」
「有什麼好做法呢?」
玄奘接到李世民寫就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自然滿心歡喜,對李世民充滿了感激之情,遂寫就千余句之書呈與李世民。
李世民笑容上臉,笑道:「治兒何以如此性急?」一邊說一邊走至案前,取筆題字。
李世民那日自玉華宮回京后,將李治召到太極殿西暖閣,要對其教導一番。
褚遂良答應后亡前將《瑜伽師地論》包起。玄奘更是喜出望外,因為李世民此舉,表明朝廷大力支持天下人讀佛經,代表了一種趨勢。
馬周聽李世民說出這等言語,心中愈贊李世民胸襟之博大。歷來君主為鞏固統治之位,一些目光短淺者採取了閉關鎖國、不與他國來往之策略,且將諸教視為洪水猛獸。而李世民對四境綏之以德,容許中國人與外國人來往自由,不加限制,長安街上舉目可見各色人種,即為例證;其對邪教即持如此態度,對正教則更是寬容之極。
李治想了想道:「兒臣遵父皇之命,多閱前代史事,再與我朝相對照,感到有些不同。」
李世民看到李治那稚嫩的臉龐,心想陰差陽錯,此子最終被定為儲君,則千鈞國家重擔,終究要落在此子的肩頭,心中又生出無限的感觸,遂嘆道:「治兒,你自繁華叢中長大,未辨君臣之禮節,不知稼穡之艱難,這副千鈞重擔落在你肩上,我心中確實為憂。你明白我心嗎?」
是日,朝廷下令京城衙署放假一天,許多人來到弘福寺至大慈恩寺的沿街觀禮。他們臨街瞻仰盛事,散施祈福,只見幡花鼓舞,迎呼道路。
玄奘接著道:「陛下納士時用人所長,當知貧僧所長在於研修佛理,所短在於未曾在仕途上磨鍊。若讓貧僧入仕且居高位,大處講有可能誤國,小處講有可能害民,伏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書中言詞謙遜,可以看出其對玄奘充滿了尊敬之意。李世民一生以文才武略縱橫天下,晚年得遇玄奘竟然傾倒如斯,實為罕見。
殿內香煙繚繞,香燭勁燒,僧侶們皆盤腿坐在兩側,低眉齊聲誦經。李世民進入殿來,一徑走到香案前,伸手取過一炷香,點燃后插入香爐之中,然後行禮。
大隊行到安福門下稍微停頓了一下,玄奘帶領僧眾向樓上施禮。原來李世民帶領李治及後宮嬪妃此時站立在樓上,也來觀禮。
李世民知道玄奘又想讓自己為所譯佛經作序,遂躊躇答道:「法師為我朝增輝不少,但有所求,朕自然相允。」
說話間,他們入院進入翻經堂內。就見室內窗明几淨,臨牆的書櫥里擺滿了經卷,案頭上也攤滿了經卷、筆硯等。因迎候李世民,這裏的譯經之僧皆入大雄寶殿內誦經,所以此堂暫時無人。
「是的,我李家天下得你爺爺之力取得,那是何等的艱難。今後要想保有天下,不敢有一絲懈怠。你明白此節,就知道了肩頭上的責任。我問你,近來你一面監國,一面修習,有什麼新感悟嗎?」
「嗯,朕與玄奘這段日子談論許多,皆是從佛學切入。看來佛學的確是一門大學問。舉目天下,對教義詮釋最多者,以佛學為首。朕以前對佛學之因果報應、輪迴之說不以為然,此次與玄奘深談,方知佛學之旨汪洋恣肆,如因果報應、輪迴等不過為其皮毛。究其深理,實乃恢宏淳正,有教化之功。」
數日後,由李世民親筆書寫的「大慈恩寺」和「翻經院」被製read.99csw.com成鎦金匾,懸于寺院山門和後院門頭上。
玄奘手指堂后,說道:「陛下,翻經院就在此後。」說完,在前引路,帶領眾人向翻經堂行去。
「兒臣剛才觀《戒盈》篇里寫道:『夫君者儉以養性,靜以修身』,是為父皇的為政之道。兒臣定以父皇為標,修身養性,撫民以靜。還有,要繼續推行二法,以詩賦取士,勇於納諫,寬法慎刑。」
李世民與玄奘的這一番長談,對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玄奘辭歸長安之後,群臣方能到其面前稟報政務,這日馬周覲見,請李世民閱批所起草的詔敕。李世民看過後,問道:「這些詔敕早幾日就該發出,緣何積壓至今?」
翌日辰時三刻,玄奘帶領寺內有地位的僧人,立於山門前迎接李世民的車仗。街道的石板路上,被打掃得乾乾淨淨,街道兩邊,薛仁貴安排宿衛每隔十步站立一人,他們身板挺直,目不斜視。
「嗯,貞觀以來已有兩部輿地之書可以流傳後世。一本是魏王府文學館所撰之《括地誌》,再一本即為法師所撰之《大唐西域記》。這兩本書一寫國內,一寫國外,可謂相得益彰。」
「稟陛下,貧僧等人近日已將《瑜伽師地論》譯完,凡一百卷。這裏已為陛下準備好了一本,近日正好呈上。」玄奘說完,轉身取來那套譯就的《瑜伽師地論》。
隨著大唐國勢愈強,外國人多集長安,異域宗教相繼傳入中國,貞觀年間,波斯之摩尼教、拜火教,以及回教(伊斯蘭教)相繼傳入中國。
李世民見眾人皆贊同自己為佛經作序,遂笑對玄奘道:「法師好大面子啊,他們皆為你說情。也罷,他們既然為你相請,你就謝謝他們吧。」
「父皇,兒臣有一事相請。」
李世民還不死心,繼續勸道:「朕讓法師入中書省,其本意即是想讓法師佐朕執大政,以緝熙帝載、統和天人,間以深蘊佛理來教化天下。至於其他庶務,自有他人辦理,並不用法師親自動手。」
李治自從當了太子,也知二位兄長被逐出京外,自己方有今日之位,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他這些年來,眼瞅著父皇一日老於一日,愈感自己肩頭上的責任重大,所以學習時比較上心,理政時比較留心,到了如今,與其初登太子之位的稚嫩相比,畢竟多了一些老成。他看到李世民在那裡陷入沉思,遂說道:「父皇為教兒臣,如此嘔心瀝血書成此冊,又諄諄逐條講解,父皇日理萬機,怎能因兒臣分心太多?兒臣下去后定細細誦讀,有不懂的地方先問師傅,再不懂,方請父皇釋解。父皇自遼東之役后,身體一直不大好,切莫過於操勞了,如此讓兒臣難以心安。」
李世民聽其言,知道玄奘有推託之意。
「嗯,你這一段日子勤謹學習,沒有辜負我的期望,我心甚慰。這篇《帝范》,雖為我的經驗之談,然畢竟是紙面語言,你讀來不免有枯燥之感,你須以平日的事例來加以對照,方有裨益。」
李世民又問道:「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可曾撰完?」
「有何不同?」
「臣以為,對諸教流行,要明其宗旨,若其不利於國,不利於民,亦要禁止。」
古天竺摩羯陀國有一座王舍城,城外帝釋山上有一寺院,寺院和尚信奉小乘教,開「三凈」之食。所謂「三凈」之食即所食肉類以未殺、未見、未聞為準。這些僧人進「三凈」之食每日進一餐,過午不得食,歷來如此。一日午時將過,眾僧飢腸轆轆,因午飯尚無著落,甚為埋怨。一僧忽見空中有群雁經過,隨口戲言道:我們今日無飯可吃,若菩薩有靈,應知我們的厄難啊!其話音剛落,就見那隻頭雁停飛,投身自盡于眾僧面前。眾僧大為震驚,既愧疚又傷感,都說此為菩薩的旨意,信奉大乘教才是。於是他們改信大乘教,在寺前埋雁建塔,從此將菩薩稱為雁王,將此塔稱為雁塔。玄奘為了弘揚大乘教,將新建此塔名為雁塔。雁塔建成后,朝廷每年科舉時,新中進士都要來此塔前遊覽一番,在塔上刻名題詩,名為「雁塔題名」,士林又多了一段佳話。
玄奘自弘福寺移居大慈恩寺,又成為京城佛界的一件盛事。
李世民如此遇物則教,自己也覺得有些零碎,遂決意將自己多年君臨天下的經驗集而成篇,將之單獨頒賜李治,作為其繼位後效法的榜樣。《帝范》共有十二篇,計有《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九*九*藏*書、《去讒》、《戒盈》、《崇儉》、《賞罰》、《務農》、《閱武》、《崇文》篇目。
李治答道:「兒臣以為,弘揚佛法,止其教派紛紜爭論,是為今日佛學首務,這樣做,對教化天下有益,兒臣認為可以作序。」
李世民此時想起裴寂之事。裴寂當時閑居在家,邀法雅和尚入宅講經說法。這名僧人口無遮攔,妄言朝政,被大理寺捕入獄中,裴寂亦因此獲罪。李世民想起法雅,頓時感嘆道:「不錯,那法雅為僧人,卻不思佛理故弄玄虛,如此就歸入邪道,定要禁止。不過,一些邪教摘取大宗片言隻語,雖能蒙蔽一時,卻斷斷不能長久。馬卿,你看儒、道、釋之教義,無不懷抱日月,教人向善,所以千余年來傳遍天下,歷久不衰。再觀邪教,其為了追逐私利,導人入邪惡之途,能為人容忍嗎?這些邪教其實不用禁止,大浪就能淘沙,就由其自生自滅吧。」
蕭瑀一生信佛,此時唯恐李世民不答應,遂上前躬身道:「陛下一生閱遍群書,引禮度而成典則,暢文辭而詠風雅,則一通百通。老臣以為,陛下可以為佛經作序。」
李世民笑對李治、蕭瑀、馬周、褚遂良等人道:「法師有此請,朕不應該推辭。可是呀,朕對佛學了解甚少,若序中錯訛一句,即會流毒天下,所以朕萬分慎重,不敢輕易答應。」
為了教導太子李治,李世民選派朝中重臣以為東宮屬官,自己也利用各種場合和機會,向李治傳授治理天下之要旨。見到李治準備吃飯,遂問道:「你知道飯之何來否?」李治惶惶然答應道:「兒臣不知。」李世民於是教導道:「稼穡艱難,皆出於人力而來,為君者須不奪其時,方能常食此飯。」看到李治在苑中騎馬,又問道:「你知道馬嗎?」李治想,此時父皇問此簡單問題,定有深意,遂老老實實答道:「兒臣不知。」李世民進而說道:「馬為代人勞苦者也,須與其休息,不能盡其力竭,則可以常有馬也。」
李世民回宮后遂玄奘之請,頗下了一番工夫,為玄奘所譯佛經作序一篇,因佛學以經、律、論(經為佛所自說,論是經義的解釋,律是戒律)為三藏,故此序名為《大唐三藏聖教序》,凡七百八十言。
李世民聽到這裏,心裏形成了這樣一個觀念:讓此子如自己這樣開創一代盛世,那顯然是不可能的事;然讓他延續自己的做法,國運可以繼續昌盛,他也不失為一位守成之主。至於今後呢?子孫們能否千秋萬代永為中國之主?李世民難以看到今後之事,也就懶得繼續想了。
李世民如此評價《大唐西域記》,玄奘急忙謝道:「貧僧撰述太慢,以致讓皇上未睹此書,實為有罪。貧僧見過魏王府所撰《括地誌》,深知此書汪洋恣肆,史料翔實,則貧僧所撰無論如何不能與其相比。陛下剛才說要將《瑜伽師地論》頒行九州,此為佛門之幸。為了更好地弘揚佛法,貧僧斗膽相求一事,不知陛下能允否?」
時間倏忽過了數月,這日,李治為母親長孫皇后追福而造的大慈恩寺落成。
李世民點點頭,問道:「治兒,你讀此冊,再以實際對照,可以有成。我問你,終有一天你要來主政,屆時你如何來發號施令呢?」
李世民當即答應,說道:「好哇,玄奘應該為京中最大寺院之住持。那弘福寺由王君廓舊宅改建,如今已顯得破舊,我早想為其翻建一番。現在大慈恩寺落成,倒免了一番工夫,可讓人將弘福寺稍加修繕即可。治兒,你這個想法很好,我照準。」
玄奘介面道:「皇太子仁孝,造此寺更為佛門之幸。陛下,寺內現有別院八所,房屋八百余間,可容僧人三百,為京中寺院之首。」
馬周恭恭敬敬等李世民批完,然後上前接過詔敕,答道:「玄奘法師夙標高行,搜妙道而辟法門,實為賢者。陛下,盛世方能人才輩出,即使佛門之中,亦有如此法師出現,為我朝增色不少。」
李世民經歷了隋末亂世,親眼看到隋文帝造就的一個花花世界,竟然被隋煬帝敗亡,對此感觸良深。他即位之後,即對群臣說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言,可見其恐懼之心。
「該書已近尾聲,待貧僧再潤色校勘一遍,十日內定呈于陛下御前。」
李世民今日僅帶領李治、蕭瑀、褚遂良、馬周等人入寺觀禮,可謂輕車簡從。他們到了大慈恩寺下車,玄奘等僧人前來施禮,並引導李世民等人進入大雄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