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八章 天下亂戰 劉文靜疑案

第十八章 天下亂戰

劉文靜疑案

其實劉文靜與裴寂之爭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矛盾出在李淵和李世民身上,因為裴寂的朋友是李淵,而劉文靜也有一個可以交心的朋友,李世民。
本著寧可信其有的目的,李淵將劉文靜一家打入死牢,派裴寂和蕭瑀擔任主審。李淵這一招很黑,也不厚道,明知劉文靜與裴寂不和,卻派裴寂擔任劉文靜一案的主審,這等於把劉文靜往死里審!
王世充眾叛親離,李世民如虎添翼,然而春風得意的李世民很快也遇到了麻煩,這個麻煩出在他的智囊劉文靜身上。
「時文靜有愛妾失寵,以兩把柄告其兄,妾兄向高祖李淵告密」,這下劉文靜的麻煩大了!
有了人生的落差,恃才傲物的劉文靜心裏有些不平衡,在他看來,晉陽起兵的主謀是他,談判東突厥的主力還是他,就連平叛薛舉的主力也還是他,那麼憑劉文靜的能力,為什麼要屈居裴寂之下呢?
劉文靜曾經與其弟、通直散騎常侍劉文起一起喝酒,一邊喝酒一邊發牢騷,喝到半酣時,拔刀擊柱曰:「必當斬裴寂耳!」
劉文靜走了,李世民失掉了早期的智囊,倘使劉文靜一直挺到貞觀年間,或許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就要黯然失色很多,只可惜劉文靜光芒露得太早,沒有機會與盟友李世民一起開創貞觀長歌。
兩年前,九-九-藏-書落魄縣令劉文靜說動李淵直取大興,席捲天下;一年前,李淵詔令特恕李世民、裴寂、劉文靜三人兩次死罪,也就是說在李淵手下,這三個人可以免死兩次,相當於有三條命,然而君王心,似海深,看似一言九鼎,實際上人家始終保留著最終解釋權。只要皇帝保留著最終解釋權,那麼免二死就只是一句空洞的廣告詞。
李淵猜忌,裴寂落井下石,李世民單方力挺,三方角力的結果將起兵功臣劉文靜送上了斷頭台。武德二年九月六日,李淵聽從朋友裴寂的勸告,誅殺劉文靜、劉文起,此時距離晉陽起兵僅僅過去兩年,距離大唐建國僅僅一年,距離李淵詔令特恕劉文靜二死也僅僅一年!
也該劉文靜有事,很快他自己把兩條關鍵的把柄送到了裴寂的手中。
回歸官場的劉文靜沒有迎來官職的再度上升,迎來的卻是與裴寂的死磕。
面對審判,劉文靜很坦然:「起義之初,忝為司馬,計與長史位望略同;今寂為僕射,據甲第,臣官賞不異眾人,東西征討,家口無托,實有觖望之心。因醉或有怨言,不能自保。」
也就是說,起義之初劉文靜與裴寂地位幾乎平等,劉文靜為司馬(軍政官,類似參謀長),裴寂為長史(秘書長),職務幾乎平行,而建國九*九*藏*書后裴寂貴為僕射,劉文靜只是勉強享受六部尚書的級別,而且有過起落,這自然讓劉文靜不平衡,因此酒後失言,發發牢騷。
不久劉文靜的家中總有奇怪的事情發生,家人居然說幾次在家中看見妖怪(多半是人裝的),劉文起憂心忡忡,遂召巫者于星下披髮銜刀,為厭勝之法,期待通過巫師降妖除魔,度過劫難。
同一年,李世民追復劉文靜官爵,以子劉樹義襲封魯國公,許尚公主。此時距離劉文靜被誅殺已經過去十年。(遺憾的是,劉樹義后與其兄樹藝怨其父被戮,又謀反,伏誅。)
劉文靜以為此言一出,其心自明,然而沒有想到,這些話在李淵看來正是劉文靜謀反的證據。李淵謂群臣曰:「文靜此言,反明白矣。」
劉文靜選擇了同裴寂開戰,從此兩個人成了朝堂上的鬥雞。凡是裴鬥雞反對的就是劉鬥雞支持的,凡是裴鬥雞支持的就是劉鬥雞反對的,時間一長,朝堂之上都知道這兩個當年的朋友已經變成死敵。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李淵被逼退位為太上皇。
如果此時的李世民不力挺劉文靜,而是做出一副落井下石的樣子,或許劉文靜還有一線生機,李淵念在晉陽起兵的功績上放劉文靜一馬,然而李世民恰恰相反,他力挺了劉文靜。
read.99csw.com從晉陽起兵開始,劉文靜就是李世民的智囊,李世民征戰自然也少不了劉文靜的份。兩戰薛舉,李世民帶的都是劉文靜,結果這兩戰都很艱苦,第一仗把劉文靜打成了白丁,第二仗又把劉文靜從白丁打回到戶部尚書領陝東道行台左僕射。
在劉文靜的身後,李世民在心中暗暗發誓,總有一天,大唐欠劉文靜的都要如數奉還!
事實證明,李淵的擔憂不無理由,在他執政的九年裡,三個兒子斗得一塌糊塗,最終以李世民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告終,而他本人在武德二年的擔憂也終於變成了現實。試想,如果劉文靜一直留在李世民的身邊輔佐,或許李淵根本就坐不到武德九年,以劉文靜的智謀和果斷,玄武門之變或許將提前發生!
貞觀三年,李世民借故免除裴寂所有官職,遣回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市)居住,后念其開國起兵有功召回長安任用,裴寂卻沒來得及上任,就於家中病逝,時年六十。
文靜臨刑,撫膺嘆曰:「高鳥逝,良弓藏,故不虛也。」時年五十二歲。
富貴總成浮雲,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隋末唐初,小人物劉文靜布下一盤天地大棋,他以為會成為舉世無雙的棋手,卻沒有想到他始終只是一顆別人的棋子!在歷史的棋盤上,其實每個人都是棋子https://read.99csw.com,包括李淵,包括李世民!
剪不斷,理還亂,想救人,卻把劉文靜徹底推向了深淵。年輕氣盛的李世民並不知道,此時父親李淵最忌諱的就是結黨,最擔心的就是篡位,而李世民與劉文靜偏偏有了密切交往的跡象,假以時日,後果不堪設想。
這兩件事如果沒有人告發,劉文靜也會平安無事,然而劉文靜流年不利,偏偏有人告發,而且告發的人就是劉文靜的一個寵妾,這個寵妾把兩個把柄說得有鼻子有眼!
公元618年李淵登基之後,裴寂與劉文靜的人生落差出現了,雖然劉文靜的能力在裴寂之上,然而從李淵那裡論,裴寂是核心層,劉文靜頂多算邊緣層,核心層的裴寂自然要比邊緣層的劉文靜吃香,畢竟裴寂與李淵的感情是帶血的。
說起來劉文靜與裴寂還是很有淵源的,當年他們二人感情深厚,劉文靜擔任晉陽令,裴寂擔任晉陽宮監,兩個人不止一次地發誓,要共做大事,同享富貴。然而世間最靠不住的就是發誓。
滿朝的大臣多數不認為劉文靜謀反,李綱、蕭瑀更是直言劉文靜不會謀反,然而他們的話李淵都沒有聽進去,因為李淵只聽一個朋友的話,這個朋友就是裴寂!
李世民怎麼也不會想到,父親會如此絕情地處死起兵功臣劉文靜,直到他自己當了皇帝,他才明九_九_藏_書白原來有些事情對於皇帝而言是情非得已,與父親處死劉文靜相同,李世民也在日後處死了玄武門守將李君羡,也沒有正當理由,但在他們的心中,理由同樣冠冕堂皇:江山永固,社稷永存!
老於世故的李淵不會不知道劉文靜對於大唐的作用,但他更知道這個人對於大唐、對於李淵本人的反作用,因為這個人的智謀太深了!這個人能以晉陽一隅說動李淵席捲天下,如果假以重兵,後果不堪設想,現在一個不妙的苗頭已經悄然出現,那就是劉文靜與李世民經常裹脅在一起,如果這兩個人聯手,又會發生什麼呢?
李世民以文靜義旗初起,先定非常之策,始告寂知;及平京城,任遇懸隔,止以文靜為觖望,非敢謀反,極佑助之。李世民的意思是說,晉陽起兵的大計是劉文靜定下的,然後才告訴裴寂,等到唐朝建國之後,兩個人待遇差別比較大,劉文靜有點怨氣,不過僅僅是抱怨而已,絕不是謀反!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劉文靜已經到了生死的邊緣,救人心切的李世民急切之下,徹底將劉文靜推向了無底深淵。
書生意氣的劉文靜把裴寂想得太簡單了,雖然裴寂本人能力有限,但需要看看他的後台,他的後台是誰呢?李淵!有當今皇帝做後台,劉文靜如何斗得倒裴寂呢?劉文靜啊劉文靜,書生意氣害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