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八章 新氣象 三省六部

第八章 新氣象

三省六部

在三省六部制下,通常的程序是這樣的:中書省負責制令決策,門下省負責封駁審議。凡軍國要政,皆由中書省預先定策,並起草為詔敕,交門下省審議復奏,然後付尚書省頒發執行。門下省如果對中書省所草擬的詔敕有異議,可以封還重擬。凡中央各部、寺、監及地方各部門所呈上的奏章,重要的必須通過尚書省交門下省審議,認可以後,方送中書省呈請皇帝批閱或草擬批答,門下省如果認為批答不妥,也可駁回修改。
在引入「內閣」概念以後,李世民開始實行三省六部制,其實這不是他的首創,而是延續隋朝的制度,在老爹李淵時代就已經實施,只不過李世民貫徹得更徹read.99csw.com底而已。
中書省首長稱中書令,門下省首長稱侍中,尚書省由於武德年間李世民曾經擔任過尚書令,因此在他當皇帝之後沒有人再敢擔當尚書令這樣的高位,這樣尚書省原來的首長稱呼尚書令就消失了,而由尚書左僕射和尚書右僕射執掌尚書省。
相比之下,李世民的「三權分立」非常巧妙,既給三省當家做主的權力,又不放棄背後操縱的手。說到底,唐代三省分割的是相權,鞏固的是皇權,相權分散了,皇帝就安全了。
其實在唐代,內閣純粹是一個空間概念,李世民執政時期平常在兩儀殿上朝,每月一日、十五日則在太極殿上朝,而九*九*藏*書在太極殿前有東西兩排房舍,稱為「上閣」,李世民所說的內閣就是太極殿前的「上閣」,簡單地說,就是高級官員開小會的地方,更高級的權力中心而已。如果能進入「上閣」開會,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是唐朝的核心了。
唐朝初年,宰相併不多,只有三省首長等六人為宰相,還經常有空缺,等到李世民執政時,宰相的群體開始龐大起來,除了三省首長,其餘的一些高官也可以是宰相,只要加授「參与朝政」「參知政務」「參議得失」「平章政事」,那麼恭喜你,你也是宰相了,以後印名片時可以加一括弧——(享受宰相級待遇)。
貞觀元年正月十五日,李世民下詔,read•99csw•com從即日起,中書、門下以及三品以上官員進入內閣議事,「內閣」一詞,由此而來。
宰相是哪些人呢?三省的首長,即中書令兩人,侍中兩人,尚書左僕射和尚書右僕射,這六個人就是宰相,沒有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實。如此一來,唐代的宰相實際採用的是群相制,委員制。秦漢時期的宰相是獨相,同一時期只有一根獨苗,而唐代不是,同一時期,可以有一群。
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均為國家最高的政務機構,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國家的政務,尚書省原有諸曹確定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戶部原本叫民部,為了避李世民的名諱,九九藏書改名為戶部。
那麼三省六部制里真的沒有宰相嗎?這個可以有!
無論李淵願不願意承認,貞觀一朝的確比武德年間呈現出越來越多的新氣象。
一個大型企業,總經理就如同秦漢時代的宰相,而董事長相當於封建王朝的皇帝,如果宰相的相權過大,那麼皇權就必然受到壓縮,直到成為壓縮餅乾。為了避免成為壓縮餅乾,隋唐都採用三省制,三省就如同三個大部門,大部門經理權力適中,且相互制約,更為關鍵的是,三個大部門經理都不足以衝擊董事長的大權,如此一來,董事長安心了,大部門經理也安心了,兩下心安,其實是最好的選擇。
如此一來,三省有互相制約的功能,相當於早期的「read.99csw.com三權分立」,然而此「三權分立」與現代的「三權分立」完全不是一回事。唐朝的三省,說到底是群臣相互制約,皇帝坐收漁翁之利,三省即便斗得死去活來,最後受益的一定是皇帝,因為最後的決定權在他之手。而現代的「三權分立」,以美國為例,總統、國會、最高法院三權分立,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只是三權中的一極,跟唐太宗的權力根本沒法比,用趙本山的話總結說,「國外比較亂套,天天彈劾領導,今天內閣下台,明天首相被炒」,說到底都是「三權分立」給鬧的!
六部下有司,部的首長稱尚書(部級),副首長稱侍郎(副部級),各司正、副負責人稱郎中(正司局級)、員外郎(副司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