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二章 九齡時代 第三隻眼

第十二章 九齡時代

第三隻眼

李隆基的意思是說,你張九齡不要拿「王夷甫識石勒」說事,那會枉害忠良。
安祿山的母親阿史德是一名巫師,居住在東突厥汗國,與丈夫結婚幾年還沒有孩子,便前往軋犖山進行祈禱。軋犖山是突厥的神山,傳說是斗戰神的化身,安祿山的母親到那裡祈禱,便是希望得到神的保佑。
後來,石勒果然造反,建立了「後趙」國,大規模入侵中原,導致西晉亡國。值得一提的是,「慧眼識珠」的王夷甫也落入了石勒的手中,此時他不再宣稱「石勒將亂天下」,而是反過頭來向石勒獻媚,勸他早日稱帝。石勒對這個以清談聞名的高官並不感冒,他把王夷甫關到一個石屋裡,他打心眼裡煩這個人。
接下來就是鴻門宴的俗套了,奚部落三百餘人遭遇伏擊,除名聲在外的瑣高外,其餘人等有來無回,他們全都成了史思明的投名狀。
他骨瘦如柴,雞胸,駝背,眼睛突出,鼻子歪斜,頭髮稀少,明白人知道這是孩子長得難看,不明白的還以為是史前人類,或者是濃縮版的阿凡達人。然而,名人馬雲有一句名言:男人的智商與相貌,往往成反比。這句話適用於馬雲,同樣適用於史思明。
奚王頓時大怒,然而轉念一想,禮儀中確實有這樣的規定。
這時安祿山大呼一聲:「大人難道不想消滅奚和契丹嗎?那麼又為什麼要殺我這樣的壯士呢?」
「王夷甫識石勒」說的是慧眼識珠的故事。
得到消息的范陽節度使張仁願來了,他是來斬草除根的,然而任憑張仁願把帳篷里裡外外搜了個遍,還是沒有找到安祿山,張仁願只能作罷。
以上是關於安祿山出生前後的記載,有點神乎其神,按照我的推測,其中演繹的成分多了一些,我權且一寫,你權且一看。
這時要說說一個人的面相,一個人的面相里真的包含著未來的命運嗎?為什麼古往今來,神乎其神的相面史不絕書?
安祿山,營州(今遼寧省朝陽市)柳城的胡人,本不姓安,而姓康。
一眨眼的工夫,史思明就把三百多人的使節團給賣了。
作為一代名相,張九齡不僅是文學大家,而且風度翩翩,而且品格高尚,更讓人信服的是,他居然具有預見未來的第三隻眼。
明晃read.99csw.com晃的大刀片已經舉了起來,留給安祿山的時間數以秒計。
李隆基回應說:「卿勿以王夷甫識石勒,枉害忠良。」
不知是模仿還是巧合,安祿山這聲大呼的背景以及語法結構,跟歷史上的兩位名人如出一轍,一位是韓信,一位是唐朝名將李靖。
儘管安祿山一出生便與眾不同,但他的童年還是很苦的,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不久,安祿山便跟隨母親改嫁到突厥人安延偃家。
見到奚王,史思明依然擺著「唐朝使節」的譜,故意不拜,嘴中振振有詞:「天子使節見到小國國君不必參拜,這是禮數規定的。」
不妨便把這個人才留下吧。
安祿山第一次給張守珪洗腳,便對著張守珪腳下的痦子發愣,張守珪一看,胡人果然沒見過世面,連痦子都不認識。
「昔日,田穰苴誅殺庄賈,孫武斬宮嬪,都是為了保證軍令暢通,張守珪軍令如果要保證暢通,安祿山就不能免死。」
張九齡個人之大幸,同時也是大唐王朝之大不幸!
張守珪不甘心,他想作最後的努力。
安祿山不僅精通六門外語,而且對轄區的地理環境非常熟悉,憑藉著對地形的熟悉,他創造了以五名騎兵生擒契丹數十人的經典戰例。之後,張守珪有意給安祿山創造機會,又給他增加了一部分兵力,結果安祿山再接再厲,戰果不斷。
張守珪說:「這是痦子,據說長痦子的人都有富貴命。」
再看史思明,奚王有點懷疑自己的眼睛,唐朝沒人了?派這麼一個歪瓜裂棗的傢伙。
半夜,石屋被人推倒,那個有著驚人遠見的王夷甫便無聲無息地從世間消失了。
為了將禍患消滅在萌芽之中,王夷甫派人去抓石勒,然而沒能抓到,石勒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說白了,給安祿山一個立功贖罪的機會。
韓信臨近被斬,大喊一聲,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後來成為漢朝開國名將;
使節團一行三百多人,來到了平盧城(今遼寧省朝陽市),臨近進城,史思明說,你們先等候一下,容我進去通報。進城之後,史思明便對平盧守將說:「這次奚部落來了好幾百人,名義是入朝進見,實際是想偷襲平盧城,請大人提前做好九九藏書準備。」
回過頭再來說張九齡這次慧眼識珠,他跟王夷甫、羊祜一樣,都有著精準的預言,並因為他們的預言被後世推崇不已。
羊祜、王夷甫、張九齡之所以能斷定對方將來「誤天下」「亂天下」,或許是因為他們本身了解對方的能力,又從面相上看出了對方的性格,進而得出了神乎其神的判斷。
一度,張守珪失算了,因為安祿山面對的宰相是張九齡。
張守珪命人將安祿山押解長安,安祿山是死是活,由李隆基親自決定。
就這樣,安祿山和張守珪的關係越走越近,最後一步到位,兩人升級為父子關係:安祿山認張守珪為乾爹。有了這層父子關係,安祿山的仕途就被裝上了螺旋槳,一路直升,從偏將一直升遷到平盧兵馬使、幽州節度副使(節度使副手)。
再轉念一想,或許唐朝天子不以貌取人,眼前這人沒準還真是使節,那可得罪不起。
王夷甫(王衍)是西晉的宰相,在石勒還是少年的時候,兩人曾有一次偶遇,王夷甫一看石勒的面相便大吃一驚:將來亂天下者必是此人!
史思明知道,奚部落里有一個能人正擔任瑣高(奚部落的高級官員),此人非常有名,唐朝很多官員知道他的名字,如果把此人詐進陷阱,就將是自己的投名狀。
開元二十二年(一說開元二十四年),一直順風順水的安祿山遇到了一道生死坎。
長大后,兩個掌握六門外語的發小便當上了互市牙郎,憑藉著自己的語言優勢混口飯吃。然而,好景都不長,安祿山因為偷羊栽了一個跟頭,史思明則因為欠政府的錢不還被迫遠走他鄉,流落到奚部落。
漸漸地,安祿山長大了,並找到了一份職業:互市牙郎。
時間走到開元初年,安延偃所在的突厥部落也破落了,沒有辦法便前去投奔唐朝。投奔路上,遇到了唐朝將軍安道買的兒子,因為這個緣故,安延偃一家便住進了安道買家。
從此,你就叫康軋犖山,你就是戰神的化身。
安祿山出生時,靈異現象出現了。
史思明,名字聽起來像漢人,實際也不是漢人,而是突厥人的後代。
長相歪瓜裂棗的史思明,智商超出常人數倍。
安祿山嘿嘿一樂:「大人說的是真的嗎?末將九*九*藏*書腳底全是!」
由王夷甫延伸一下,其實在王夷甫慧眼識石勒之前,他也曾被人「慧眼識珠」,這個人就是三國後期的名將羊祜。
相比于安祿山的相貌不凡,史思明就沒臉見人了。
張守珪聞言,仔細端量了一下安祿山,他發現此人身材魁梧,皮膚白皙,相貌不凡,而且又是胡人,懂得六門外語,或許真是個人才。
由於安延偃和安道買都姓安,因此便讓兩家的子弟互認為兄弟,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康軋犖山改姓為安,並更名為祿山,安祿山由此而來。
沒想到,一進入奚部落,史思明就被巡邏的騎兵當作姦細抓住了,按照規矩,殺無赦。
李靖臨近被斬,大喊一聲,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後來成為有唐一代名將。
此時管轄安祿山所在地區的是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張守珪嚴格執法,準備將安祿山殺雞儆猴,一刀兩斷。
經此一戰,史思明今非昔比,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接到彙報,對這個其貌不揚的傢伙產生了興趣,一高興,便把史思明收入帳下,與安祿山一起出任捉生將。
安祿山給張守珪洗。
也就是說張九齡了解安祿山的能力,但同時從面相上看出了安祿山的性格以及若隱若現的野心,因此得出「此人將亂天下」的結論。
張九齡隨後寫道:
李隆基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免死,但免除官位,以白丁身份代理現有職務。
這個結論原本只是一個模糊判斷,然而卻不幸言中。
張九齡在處理意見欄上寫上了自己的處理意見:殺!
要了老命了。
後來的事實不幸被羊祜言中,侃侃而談登上高位的王夷甫成天以清談為榮,於國無益,最終導致了西晉的亡國。當然西晉亡國原因有很多,不能把責任都推到王夷甫身上,但他身為宰相,成天清談,誤國不淺。
如果這一刀砍下去,或許就沒有後面的「安史之亂」了。
史思明原名史窣干,「思明」是他發達以後,皇帝李隆基賜的名。
安祿山到了生死關頭,張守珪坐立不安。
經歷了這一場虛驚,安祿山的母親認定這不是一個普通嬰兒,於是便給安祿山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軋犖山(斗戰神化身)。
這是安祿山與張九齡的第一次面對面,也是兩人人生中的唯一一九*九*藏*書次,這次面對面,讓張九齡一眼看透了安祿山。
一直以來,李隆基在張守珪的奏章里屢屢看到安祿山的戰功,在他眼中,這是一個有才幹的將領,僅僅因為一次戰敗就處死,他捨不得。
這聲大喊引起了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的注意。
史思明便對奚王說:「跟隨我入朝的人雖多,但沒有一個配朝見天子的,唯有瑣高,可以與我一同前往。」
在我看來,相面其實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對一個人的綜合判斷。
高智商的史思明馬上開動自己的大腦,瞎話張嘴就來:「我是大唐使臣(有長你那樣的使臣嗎?),如果大唐聽說你們殺了大唐使臣,對你們國家沒好處,不如帶我去見你們大王,如果你們大王留下我,自然就少不了你的功勞。」
在這之後,安祿山就與自己發小史思明一起,成為張守珪手下的捉生將(類似於偵察排排長)。
事實證明,張守珪的眼光很准,他所提拔的史思明和安祿山都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尤其是安祿山。
巡邏的騎兵智商也不高,一下子就被史思明給忽悠住了,便領著史思明來見奚王。
有一道光衝出他所在的帳篷直刺蒼穹,野獸頓時跟著號叫,似乎在迎接一個新狼王的誕生。擅長望氣的人看到這一幕後,不禁感嘆,這是祥瑞,這個帳篷將出貴人。
憑藉戰功,安祿山被擢升為偏將,而安祿山與張守珪的關係也越走越近。
年輕時的王夷甫非常健談,尋常人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因此很多人高看他一眼,認為他的將來不可限量,然而名將羊祜卻搖搖頭:「將來誤天下的必是此人!」
這次押解是張守珪使出的勝負手,同時也增加了安祿山的活命概率。如果繼續留在幽州,安祿山必死無疑,而到了長安,安祿山是生是死各有一半可能,活命概率達到了百分之五十。
張九齡說完這話,李隆基便到了一個生死攸關的臨界點,這個臨界點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就看他能不能抓住。
按照軍法,安祿山必死無疑,然而張守珪卻捨不得,因為他知道安祿山的能力,這麼有能力的一員大將就這麼殺了,太可惜了。
遺憾的是,李隆基沒有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便在他手邊溜走,這一錯過就是一輩子。
臨近告別,奚王準備派https://read•99csw•com一百人跟隨史思明前往唐朝朝見,史思明馬上意識到,這是自己的一個機會,他要利用這個機會為自己賺一個向政府表功的投名狀。
這樣,欠款不還的史思明便被當成了唐朝使節,在奚部落結結實實過了一把使節癮。
安祿山出現后,所有難題迎刃而解,因為他是複合型人才,他懂六種番語,放在現在,相當於六門外語。靠著語言的優勢,再加上他足智多謀、善解人意,他的互市牙郎當得還不錯,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靈異現象之後,危機隨之來臨。
這一年,安祿山奉張守珪命令出擊奚部落和契丹部落,本想藉此建立戰功,沒想到卻因為輕敵冒進,遭到一場慘敗。
可能是得到了神的保佑,不久,安祿山的母親懷孕了,大約十個月後,安祿山出生了。
安祿山是一個有心計的人,他知道張守珪對自己人生的重要性,因此他處處陪著小心,以博取張守珪的信任。安祿山知道張守珪嫌自己胖,於是他便控制自己的食量,在張守珪的手下,他從來沒吃飽過,不是飯不夠吃,而是有飯不敢吃,怕胖!
安祿山一時性起,偷了一隻羊,結果被人發現報了官,這下問題嚴重了。
這一留便留出了千古禍害。
至此,「安史之亂」的兩大主角閃亮登場,他們的伯樂都是張守珪。
奚王哪裡知道史思明的算盤,一揮手,瑣高就加入了奚部落使節團。
栽在一隻羊身上。
在安祿山的苦心經營下,安祿山和張守珪的關係更進一層,兩人到了可以一起洗腳的地步。
遺憾的是,張九齡的真知灼見並沒有得到李隆基的認可。
安祿山得對這場慘敗負責,按律當斬。
安祿山所在的地區,多民族聚集,多民族間貿易往來非常頻繁,不過在貿易往來之中,一個難題很難解決:彼此間語言不通。
然而滋潤的日子沒過幾年,安祿山栽了。
這下,張九齡不幹了,他爭執道:「安祿山違反軍令導致軍隊覆沒,按照軍法不可不誅。況且臣觀察他的容貌中有反相,不殺必為後患!」
那麼安祿山這聲大喊呢?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就當他是唐朝使節吧。
他一眼看透了安祿山。
史思明之所以是安祿山的發小,因為兩人從小是鄰居,巧合的是,史思明比安祿山早出生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