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五章 二帝歸天 刀兵相見

第十五章 二帝歸天

刀兵相見

李豫淚流滿面地說:「現在聖上已經病危,這兩個人都是聖上的有功之臣,不稟告聖上就將他們誅殺,恐怕會引起混亂,局面無法收拾。」
成天「稱孤道寡」,到最後,真成了孤家寡人。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這也可能是張皇后布了一個「螳螂捕蟬」的局,先遊說李豫跟自己一起聯手除掉李輔國,然後再找機會除掉李豫,立自己的兒子為帝。
撥開歷史的偽裝,事實很簡單:
回望李隆基的一生:
如果奇迹出現,李隆基還會多一個頭銜——太太上皇(或者叫太上太皇、無上皇)。
李輔國的同黨程元振得知了張皇后的陰謀,他火速通知了李輔國,李輔國立刻行動,調集禁軍在凌霄門外埋伏,只等一聲令下,開始動手。
這時,張皇后才發現,自己其實兩手空空,早年自己還有政治同盟李輔國,現在連李輔國也沒有了。
第一,他們兩個在爭權奪利的過程中產生了矛盾,誰也不買誰的賬,於是曾經的政治同盟分道揚鑣;
程元振說:「社稷安危關係重大,太子不能進去!」
公元762年四月五日,大唐王朝的標誌性皇帝之一、久經考驗的浪漫皇帝、太上皇李隆基在神龍殿去世,享年七十七歲。
就在李亨即將撒手人寰的同時,張皇后開始著手行動,她居然想拉太子李豫當自己的同盟軍!九*九*藏*書
張皇后遲疑了一下,說:「太子先回去吧,容我再考慮考慮!」
李亨是一個苦命的人,當太子時是苦命太子,連續上演「斷臂求生」,當天子時是苦命天子,整個天子生涯充滿內憂外患。如果沒有安史之亂,他的天子生涯不知何時開啟;然而當他趁著安史之亂自行登基后,卻在有生之年沒能看到安史之亂的平息。
所謂「李亨」的詔書,其實是張皇后偽造的,目的是把李豫騙進宮,只要李豫進入埋伏圈,二百個武裝宦官將讓他有來無回。
悲喜交加。
就像當年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一樣。
這段記載令人生疑,因為張皇后和李豫本來是敵對雙方,怎麼會突然有了聯手的慾望?張皇后難道不知道李輔國已經站到李豫一邊了嗎?
事實上,這段記載欲蓋彌彰,真實的史實是,張皇后與越王李系達成了交易,他們要一起對付李豫和李輔國,事成之後,可能是張皇后扶助李系登基稱帝。
這段記載表明,張皇后矛頭對準的是李輔國,她要跟李系一起誅殺這個背叛自己的狗奴才。
李豫說:「肯定沒有這回事,如今聖上病危,急著見我,我哪能因為怕死就不去見父皇呢?」
可惜,這個頭銜最終沒有出現。
說完,程元振派兵將李豫護送到皇家飛龍馬廄。
如果李隆基再硬挺read.99csw.com幾天,或許就能創造一個奇迹,太上皇還在,皇帝卻死了,太上皇把皇帝熬死了的案例在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李隆基差點兒創造奇迹。(明英宗朱祁鎮勉強算是以太上皇身份把皇帝熬死了,不過他們是兄弟,不是父子。)
李豫抵達凌霄門,李輔國攔住了李豫,一下子抖出了張皇后的陰謀。
如果給李隆基一個總結人生的機會,或許他會仿效弘一法師寫下四個大字:
四月十五日,李亨再次下詔,改年號為寶應元年。
李隆基駕崩后,李亨只能卧在自己的寢殿里哭泣,由於身體原因,他已經無法親手送父親最後一程了。
四月七日,李亨病情加重,於是下詔令太子李豫監國。
這就是真實的李隆基,一個將大唐帶到巔峰,又親手將大唐推到低谷的皇帝。
以上這段在凌霄門的對話我認為也是編的,很可能是李豫登基之後授意史官填補的,如此一填補就造成一個假象:李豫的所作所為都是被逼的,他是正當防衛。
李輔國大搖大擺地走了,對李亨他甚至沒有多看一眼。
長生殿中剩下的宦官和宮女都嚇呆了,他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過了一會兒,不知誰帶了頭,所有宦官和宮女都逃出了長生殿,把李亨一個人孤零零地扔在裏面。彌留之際的李亨只能孤苦伶仃地九*九*藏*書躺在那裡,他曾經富有四海,如今卻成為徹徹底底的孤家寡人。
三國時,曹魏皇帝曹睿就曾經逼死皇太后郭氏,理由很簡單,郭氏曾經逼死曹睿的生母甄氏(傳說曹植筆下的《洛神賦》原型)。
第二,嗅覺靈敏的李輔國早就知道張皇后與太子李豫的矛盾,兩相對比,太子明顯比張皇后潛力大,一旦老皇帝歸天,必定是新皇帝的天下。
令張皇后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就在李亨的病榻前,李輔國指揮士兵將她抓了起來,然後不顧她的喊叫,強行拖出了大殿。與張皇后一起被抓的還有她的貼身宦官和宮女總計數十人,他們一起被囚禁到後宮。
可能也不高!
張皇后不想經歷噩夢,她要行動起來,拯救自己的命運。
在病危期間下詔改元,其實是皇帝想要衝喜的信號,一方面可以自我安慰說,我又挺過了一年,另一方面還可以給自己強烈的心理暗示:新年新氣象。然而無論如何改元,李亨接近生命終點的事實已經不可改變,只是他沒有想到,身為皇帝,生命的最後時刻竟然會那麼凄涼。
同樣的悲劇也曾經在齊桓公身上上演,在南北朝梁武帝蕭衍身上重複,他們都曾經雄霸天下,到生命最後,不過是一個沒人理睬的糟老頭子。
沒有搞錯吧!
我們不知道,在彌留之際,李隆基想到了什麼,是想到了https://read.99csw.com開元天寶盛世,還是想到了石破天驚的安史之亂;是想到了進入蜀郡路上令人傷感的《雨霖鈴》,還是想到了那曲風華絕代的《霓裳羽衣》。
張皇後設想得很完美,可惜是紙上談兵。
當晚,李輔國、程元振帶兵直闖麟德殿,逮捕越王李系以及朱光輝等一百余名宦官。李輔國對此的解釋是,奉太子之命幫你們搬家。
時間走到公元762年,李亨和李隆基雙雙接近生命終點,這時張皇后再次活躍了起來,因為她看到噩夢正在向自己逼來。以自己與李豫往日的恩怨,一旦李豫登基,絕不會放過自己,歷朝歷代,這種事情時有發生。
基於這兩點原因,李輔國毅然離張皇后而去,轉而堅定地投入太子李豫陣營。
李輔國離張皇后而去,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我對接下來的描述持有懷疑,一方面又覺得有部分可信,那就一起來看看這段令人生疑的記載:
總而言之,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在利益面前,曾經的死敵暫時聯手也是有可能的,沒有什麼不可能。
看李輔國殺氣騰騰地進來,張皇后緊張地看著李亨,她以為李亨還會是自己的護身符。
李亨進入彌留之際,張皇后和李豫都想動手,張皇后依靠的是武裝宦官,李豫依靠的是李輔國手中的禁軍,雙方徹底撕破臉皮,進入決戰!
張皇后馬上開始行read.99csw•com動,選出了二百多個勇武有力的宦官,她把他們埋伏在長生殿後,然後發放了武器鎧甲。
四月十六日,「李亨」的一紙詔書傳到了東宮,宣太子李豫進殿。
問題是,張皇后的智商高嗎?
張皇后對李系說:「太子仁慈懦弱,不能夠誅殺亂臣賊子,你敢嗎?」
接下來,張皇後進入了正題,她找到了另外一個皇子——李亨的次子、越王李系。
接下來,李輔國的目標是張皇后。
他的前半生活得偉大,人到晚年卻活得憋屈;
他的前半生是個英雄,人到晚年卻是個狗熊;
李系乾脆地回應道:「敢!」
李隆基沒有給我們答案。
張皇后對太子李豫說:「李輔國掌管禁軍多年,皇帝的敕令都從他那裡發出,他甚至強迫太上皇搬家,罪孽深重,他所忌憚的也只有你我二人。如今聖上進入彌留之際,李輔國和程元振圖謀作亂,不可不誅。」
張皇后此刻正在長生殿,陪伴在李亨身邊。
兩天後,唐朝皇帝李亨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享年五十一歲。
相比于父親李隆基,李亨差距明顯,李隆基青年得志,開創唐朝盛世,一生多數是甜少數是苦,而李亨呢?他的一生,無處不是黃連。
雙方各取所需,瞬間融合。
一切就這麼簡單。
他的前半生唱《霓裳羽衣》,人到晚年卻只有《長恨歌》
如此一來,是不是把李豫的智商想得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