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十五章 二帝歸天 母子之間

第十五章 二帝歸天

母子之間

在前往靈武郡的路上,張良娣的表現可圈可點,每次入住驛站,身懷六甲的她總是沖在前面,夜晚就寢時,她主動睡在李亨的床外側,而把相對安全的內側讓給李亨。
李亨說:「李倓是朕的愛子,性格果斷勇敢,在艱難之時立下大功,朕的心裏都有數。但是他後來受小人教唆,竟然想謀害兄長,圖謀儲君之位,朕為了江山社稷,不得已將他處死。這些細節你不是都知道嗎?」
由於李豫繼承了父親善於藏拙的優點,因此最先與張皇后發生矛盾的並不是李豫,而是建寧王李倓。
李亨不再去管原告被告,當務之急是洗脫自己的嫌疑,於是他再次「斷臂求生」,把太子良娣杜氏趕出家門,貶作平民。
建寧王李倓是李亨的第三子,馬嵬坡前後為李亨立下汗馬功勞,正是李倓,首先提議前往靈武郡,接著在前往靈武郡的路上組織敢死隊為父親保駕護航。
吳氏去世后,李豫開始了自己「孤苦伶仃」的生活,雖然有父親,但畢竟生母已經不在。李豫的「孤苦伶仃」一直在繼續,在他「孤苦」的同時,他的父親也在不斷經歷著「斷臂求生」的痛苦經歷。
李亨的王府內雜亂無章,很長時間沒有用心清掃過,樂器上也蒙上厚厚的灰塵,而且侍奉李亨的侍女也少得可憐(也有一種可能,眼前這一幕是精心偽裝的)。李隆基看著有些心疼,轉頭對高力士說:「皇子的生活條件如此艱苦,你怎麼不早點讓我知道?」
事實證明,李泌這根稻草起到了救生圈的作用。
李泌無所謂地說道:「我跟皇上早有約定,兩京收復,我就回山歸隱,不再參与朝政。」
眼看即將牽連到自己,李亨只能選擇「斷臂求生」,主動上疏請求與韋氏離婚。
一年後,吳氏為李亨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李豫。
當一個女人對男人用心到如此程度,男人還有抵禦能力嗎?
李亨看似閑聊,跟考功郎中李揆說:「成王李俶年齡在眾皇子中年齡最大,而且為王朝立有大功,朕準備立他為太子,你意下如何?」李揆立即意識到皇帝是在考驗自己,馬上跪地向李亨祝賀道:「此乃社稷之福,臣覺得無比慶幸!」
李泌回應說:「如果果真如此,廣平王李俶應該忌恨李倓才是。事實上,每次廣平王跟我談到李倓的冤情,都會淚流滿面。臣今日已經下定辭別陛下的決心,所以才敢跟您說這些實話。」
一副馬鞍,引出這麼多波折,張良娣心中憤憤不平九九藏書,從此恨上了建寧王李倓。
自古,叢林法則也存在於皇帝的後宮之中,從沒有絕跡。
李豫是李亨的長子,他的生母有一段傳奇。
李泌說:「陛下只要銘記在心,何必隨身攜帶!」
李亨聽完,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先生所言很有道理。既然已經過去了,朕不想再提了!」
李俶回應道:「我這麼做也是為先生考慮,他們看先生深受皇上信任,早晚會對先生動手。」
這一年的一天,李隆基攜高力士前往李亨的王府做客,一進門,李隆基大吃一驚,他沒想到李亨的王府居然是這個樣子。
一位是李亨的張皇后,一位是李亨的太子李豫。
李亨跟父親李隆基一樣,對待自己的兒子真是心狠手辣,憑藉這條無中生有的小報告,建寧王李倓被處死,從此再也無法跟張良娣和李輔國作對。
皇家資政李泌對李亨說:「天下大亂,王朝分崩離析,陛下正是展示自己節約美德的時候,這副馬鞍太奢侈了,張良娣(當時還是良娣)並不適合用它。不如將七種寶玉摘下來,收進國庫,將來可以用來賞賜有功的將士。」
在掖庭精挑細選的三人名單中,吳氏名列其中,藉著這個機緣,吳氏從掖庭一躍進入李亨的王府。
公元757年九月,李俶帶兵收復長安,這時,不利於李俶的流言又在李亨耳邊蔓延。
李倓眼看張良娣越來越得寵,心中很是不安,長此以往,張良娣必定會替自己的兒子瞄準儲君之位,那樣的話,自己和兩位哥哥都沒指望了。
這回出事的是他的太子良娣杜氏。
李俶頓時緊張了起來:「先生一走,我的處境會越來越危險。」
更令李倓不安的是,張良娣居然跟新貴李輔國走得很近,裡應外合的態勢非常明顯,這不正是皇家最忌諱的後宮與宦官聯合嗎?
安史之亂給整個王朝帶來了災難,也給很多人帶來了機會,比如李亨,比如李輔國,再比如時任太子良娣的張氏。
在李亨的眾多茶杯中,張皇后是其中一個,但太子李豫並非出自這隻茶杯,因此矛盾在所難免。
說完,張良娣低頭自顧自地縫製起軍衣。
高力士勸諫道:「在長安城中挑選良家女子當侍女,可能會讓人說三道四,不如從掖庭中選幾個相貌端莊的,陛下以為如何?」
李隆基、李亨雙雙接近生命的終點,長安皇宮中有兩個人格外忙碌起來。
經過李泌的反對,李亨放棄了讓李倓挂帥的念頭,轉而讓李俶(李豫https://read.99csw.com)出任元帥。
此時,他的太子妃是韋氏,原本他與韋氏恩愛有加,不料韋氏的哥哥韋堅被李林甫打落下馬,而韋堅的弟弟們為了解救韋堅,竟然病急亂投醫,在給李隆基的奏疏中引用李亨曾經說過的話。
自然界中存在著一個法則——叢林法則,叢林法則很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弱肉強食。
李泌阻止道:「大王說什麼呢!難道沒看到建寧王惹出的禍事嗎?」
五個月後,李亨為李俶改了名字——李豫。
李亨在兩者之間有些猶豫,便想試探一下大臣的意思。
李豫的生母姓吳,濮州濮陽人,她的父親做過官,不過官做得很失敗,不僅沒能給家族帶來幸運,反而帶來了巨大的禍事。
張良娣和李輔國決定報復,這次報復一定要讓李倓永無翻身之日。
李泌嘆息一聲:「這必定是出自小人之口,建寧王仁孝友愛,怎麼可能幹出這種事?就說當年挂帥之事,我力主廣平王挂帥,如果建寧王真的圖謀不軌,應該忌恨我才是;恰恰相反,他把我當成忠臣,而且跟我很親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建寧王並沒有圖謀不軌之心。」(注:歷史上的人物都是複雜的,言行不一、心口不一的人比比皆是,建寧王李倓究竟是發自肺腑地對李泌友善,還是刻意偽裝的友善,很難分得清。我權且一寫,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李亨不可抵擋地寵愛起張良娣。
不過,造化弄人,就在張皇后蓄謀奪儲時,她的大兒子李佋夭折!
張良娣看著李亨,誠懇地說道:「如今亂世,意外的事會很多,如果一旦有緊急情況,妾用自己的身體延緩盜匪的攻擊,殿下就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差逃離危險!」
建寧王李倓因為沒當上天下兵馬元帥,心中不滿,口出怨言,而且有試圖謀害兄長李俶(李豫)的嫌疑,曾經在夜間趴在李俶的房門口竊聽。
如果說一副馬鞍還不至於讓張良娣動殺機,那麼接下來李倓的話就捅了張良娣的腰眼。
這次風波本該平靜地過去了,沒想到讓張良娣和李輔國抓住了機會。
隨著張皇后的崛起,她與年長皇子的矛盾也漸漸產生。
身為長子的李俶目睹了這一切,他一下子看清了張良娣和李輔國猙獰的面孔。
李隆基點頭表示同意,吳氏的機會就此到來。
李佋夭折后,張皇后名下只剩下小兒子李侗,李侗年齡比李佋還小,更無法與李豫相提並論,張皇后只能嘆口氣,壓下read•99csw•com了奪儲之心。
李泌點撥道:「大王只需在皇上面前盡到孝道,張良娣不過一個女人,只要大王委曲求全,她不能把你怎麼樣!」
開元年間,吳氏的父親因為犯事被李隆基處死,年幼的吳氏便被收入掖庭,充當宮中雜役。吳氏以為自己的一生將會在掖庭中度過,不承想,她的生命中還有一段傳奇在等著她。
產後三天,張良娣拖著虛弱的身體下床了,開始給戰士們縫製軍衣。李亨連忙阻攔,張良娣平靜地說:「如今王朝多事,哪裡是我靜養的時候?」
公元758年五月十九日,煎熬多年的李俶終於得立太子。
李俶只能緊急尋找援助,他一下子抓住了李泌,把他當成了救命稻草。
這一舉報非常致命。
李泌這次進言意義重大,他巧妙地為李俶套上了一道護身符。每當李亨聽信讒言想動李俶時,李泌的話就會不經意地出現在他的腦海里。
張良娣的「賢淑良德」很快得到了回報,公元757年十二月十五日,張良娣被冊封為淑妃,三個月後,張淑妃再進一步,晉陞皇后。
這次機會與高力士有些淵源。
開元十三年,十三歲的吳氏迎來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李亨勸解張良娣說:「抵禦盜匪不是你們女人的事,你不用操那麼多心!」
李亨不提,不意味著張良娣和李輔國不提,他們得知李倓背後彈劾自己,更對李倓恨得咬牙切齒。
對於這副馬鞍,張皇后愛不釋手,令她沒想到的是,有人竟然打起了馬鞍的主意。
到靈武郡不久,張良娣為李亨生下一個兒子,取名李佋。
李亨考慮到李倓有軍事能力,準備讓李倓出任天下兵馬元帥,本已板上釘釘,然而遭到了皇家資政李泌的反對。李泌反對的理由是,如果李倓出任元帥立下大功,將來身為長子的李俶(李豫)將無處立足,而儲位之爭也會非常慘烈。
杜氏的姐夫柳因為跟岳父杜有鄰不和,居然舉報岳父勾結太子李亨圖謀不軌。
李隆基一下子出離憤怒,他居然當起了葫蘆僧,把原告柳、被告杜有鄰全部亂棍打死。
同樣的狂喜曾經出現在李世民身上,李治身上,只可惜,他們的第一個皇孫都是空歡喜一場,最終沒能繼承王朝的大統。
李亨「斷臂求生」五個月後,厄運再次來臨。
李泌說這話時,張良娣就坐在帘子後面,她連忙說道:「都是長安老鄉,李大人何出此言。」張良娣和李泌都是長安人,她沒有想到李泌這麼不給她這個老鄉面子。https://read.99csw.com
不知不覺之中,吳氏創造了一個紀錄,她所生的李豫竟然是李隆基的第一個孫子,這讓李隆基喜出望外。這是人之常情,但凡是人,看到自己的孫子出生,都會情不自禁,甚至比當年兒子出生時更加狂喜。
國學大師辜鴻銘有雲,男人是茶壺,女人是茶杯,只見過一個茶壺配幾個茶杯,沒見過幾個茶壺配一個茶杯。辜鴻銘的茶壺茶杯理論,折射出男權社會的本質,這套理論適用於一般的大戶人家,更適用於李亨這樣的帝王之家。
正巧,此時發生了「挂帥風波」。
李亨敷衍了李倓幾句,便把此事按下不提。
相比而言,把帝國委託給一個三十多歲的人,總比委託給兩歲的娃娃靠譜。
但凡一個皇帝,誰不是一把茶壺配N個茶杯?
駐紮靈武郡期間,李亨賞賜給張皇后一件寶物:鑲嵌有七種寶玉的馬鞍。
這個小報告一下子要了建寧王李倓的命。
李泌回應道:「臣之所以舊話重提,不是為了追究過去的責任,而是想讓陛下將來處理事情更加慎重。昔日,天後武則天有四個親生兒子,長子是太子李弘,武則天想自己稱帝,忌憚李弘聰明,就把李弘毒死,改立雍王李賢做太子。李賢被立太子后,心中惶恐不安,就寫了一首《黃台瓜辭》,想以此感動天後。天後還是不聽,最終李賢也在黔中被幽禁而死。《黃台瓜辭》是這樣寫的: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為可,四摘抱蔓歸。如今陛下已經摘了一個,以後別再摘了!」
不過李佋也有一個劣勢,年齡太小,時年只有兩歲。
同哥哥李豫相比,李倓顯得話有點多。
李俶暗自對李泌說:「張良娣和李輔國狼狽為奸,害死了建寧王李倓,早晚是帝國之禍,不如早點除掉!」
兩個得寵的新貴一起向李亨打小報告:
李豫則是第一個幸運兒,他是李隆基的第一個皇孫,最終也得以繼承大統。
後來吳氏被追尊為皇后,與李亨合葬。眾人打開她的棺木移靈,這時大家發現,已經去世多年的吳氏面容竟然與生前一樣,似乎她並沒有死去,只是睡著了。眾人唏噓不已,感慨之餘將吳氏與李亨合葬,吳氏就此完成了自己的傳奇。
李亨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李俶,優勢是年齡最長(三十二歲),經驗豐富,另一個選擇是興王李佋,優勢是生母是張皇后,正宗皇后嫡子。
原告、被告居然都輸了,這官司判得太有才了。
公元758年三月六日,張良娣九九藏書被晉封為皇后,此時立誰當太子就進入議事日程,李亨必須攤牌了。
李隆基當即下令,從長安挑選五位良家女子給李亨當侍女。
李亨吃了一驚:「怎麼會有這樣的事?你幫我把詩寫下來,我留在身邊時刻牢記。」
不過他的母親吳氏沒有能夠看到這一天,開元二十八年,吳氏撒手人寰,沒有等到兒子繼承大統的一天。
一天夜裡,李泌與李亨對床而眠,這時兩人談起了建寧王李倓。
李豫得立太子之後,儲位也不是十分穩定,張皇后依然心存奪儲之心。
換作一般老百姓,接連兩次「斷臂求生」必定傷筋動骨,幸好李亨是太子,相當於章魚,斷幾次腕也無傷大體。
進入王府之後,容貌端莊、性格謙讓的吳氏深得李亨寵愛。
儘管他的話說得很對,但在一些人聽來並不入耳。
只有武則天是個例外,想多配幾把茶壺,還得提防大臣們的嘰嘰歪歪。
李倓很快向李亨建議:提防張良娣和李輔國,兩人有狼狽為奸的跡象。
李豫不是新出現的人物,他在此前有過出場,原來的身份是廣平王李俶。李亨延續了父親喜歡給兒子們改名的傳統,後來他為李俶改名叫「李豫」。
不過從這之後,李亨身邊再也沒有特別受寵的女人,直到安史之亂髮生。
看著李揆的舉動,李亨明白了,隨著李俶率軍收復兩京,百官對李俶已經是人心所向,此時再用兩歲的小娃取代李俶,百官心中也會不服。
張良娣登上歷史舞台是在馬嵬坡,當時她跟隨李亨逃亡到馬嵬坡,在去留兩難的彷徨之際,張良娣跟李輔國一起,勸說李亨前往靈武郡,開闢一片新天地。
李俶半信半疑地點了點頭。
李亨辯解道:「李倓曾經在深夜趴到李俶的房門口竊聽,肯定是圖謀不軌。」
李隆基一想,有道理,身在掖庭的女子雖然是有罪之身,但基本上都出身官宦世家,她們的素質要比一般的人家高。況且,這樣的女子會更加珍惜機會,服侍起皇子來盡心儘力。
天寶五載(公元746年)七月,李亨第一次「斷臂求生」。
危險時刻,又是李泌的一席話幫了李俶一把。
李泌正想回應,建寧王李倓插話,他完全同意李泌的提議,強烈建議李亨將馬鞍收入國庫。
太子妃就這樣離李亨而去,出家為尼,直到多年後在尼姑庵中去世。
前面說過,李隆基最怕皇子與大臣勾連,現在韋氏兄弟引用李亨曾經說過的話,正說明他們有過勾連。李隆基一怒之下將韋堅貶官,韋堅的弟弟們流放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