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南北會通 第六節

第一章 南北會通

第六節

「殿下,如今朝廷不寬裕,要想多拿一兩百萬貫出來,怕也殊為不易吧?」望著瞻基略帶幾分稚氣的臉龐,宋禮有些擔心地道。他生怕這位小皇孫不知天高地厚濫打包票,到時候朝廷一個沒錢,自己空歡喜一場倒也罷了,瞻基自己也因此會受到影響。
可是現在,前期勘探遭遇梗阻,能否順利開工未嘗可知。面對皇長孫期盼的目光,宋禮覺得又羞又愧。
宋禮苦笑道:「殿下有所不知。去歲大清河決堤后,東平、壽張、都有好些流民,現在還有一部分未有歸家。東平這邊是州城還好些,壽張不過是一中縣,開河口離縣城又遠,怕是更不安全。藺芳雖也算是欽差,但畢竟只是九品,到那邊去,排場大了不合適,可要帶的人少了,災民們見著鬧將起來,反而壞事,倒不如微服過去,如此也可少許多麻煩!」
瞻基卻似乎並不擔心,他瀟洒地一揮手道:「這是我的事,二位就不用管了!眼下最要緊的就是水源!藺芳既言元代舊道不可用,要另尋河道,那你們準備何時去尋?」頓了一頓,他又強調道,「這事可拖不得,要儘快進行!」
藺芳話一出口,瞻基的神情便有些凝重。待他講完,瞻基呆了一呆晌,旋將左手摸向腰間的扇袋,掏出一把摺扇展開,輕輕扇了起來。
潘叔正抿嘴一笑,道:「裡頭那位不讓聲張,大人進去便知!」說著又做了個請的手勢。宋禮遂不再說話,只趕緊整了整衣冠,直接向後院走去。藺芳不知內情,此時又沒聽著二人說話。但瞅著宋禮神態,便知他要見的人來頭不小。不過宋禮只顧著自己入內,也沒囑咐他要不要跟著,藺芳頓時有些猶豫,潘叔正瞧著,便上前道:「藺司務也一起進去!」藺芳聽著,這才心裏有了譜,遂也效著宋禮將衣冠整理好,旋亦步亦趨跟上。
「你們不用再勸!」朱瞻基矍然而起,不容置疑地道,「及早準備,明日我便與藺芳出城!」
宋禮一愣,正不知該如何作答,一旁一直沒有說話的藺芳已先一欠身,苦笑道:「微臣有罪,先前把這事想得太容易了!」接著,他把這期間發現的種種問題向瞻基詳細解釋一遍。
汶河分大汶河和小汶河兩條。其中大汶河出自泰安的仙台嶺南,小汶河則出於濟南府新泰縣境內的宮山下,兩河在濟南府與兗州府交界的徂徠山西合流,經寧陽縣北堽城,在這裏再一分為二,其中幹流汶水又再往西南一百余里,抵達汶上;而其支流則是洸河,另向罡城西南向流三十余里,在濟寧城外與泗水匯合。元朝初年曾在堽城築壩,再分汶水主幹之一部分流入洸河,以資濟寧與徐州之間的南截河道。到至元年間,因北截水量不足,又重新在堽城分流,將一部分河水北調,流入濟水,再至臨清通漳、運二河流入大海。這才保證了元代會通河的貫通。
紙上談兵易,臨陣破軍難。直到親自參預其間,藺芳才明白為什麼像郭守敬這樣不世出的河工大家,修出來的運河也如此中看不中用。不過他已在永樂面前打了保票,現在想反悔也不可能,何況藺read•99csw•com芳也不是那種遇難即退的人,現在他最想的,就是拋開元代引汶濟漕的舊道,另闢他途,使汶河水得以流經會通河全線,並盡量將這花費減下來。
「是……」三位臣子互相一對眼,不約而同地咽下口唾沫,無可奈何地拱手應諾。
「不知二位大人勘察得怎麼樣了?方案擬定了嗎?」宋禮正自為難,瞻基偏偏就提到了這茬。
宋禮之前接到的密旨中有不得外泄瞻基行蹤的話語,再加上此時他本人的解釋,宋禮也就明白了他之所以會住這間偏僻陋室的緣故。不過與簡明扼要的密旨不同,瞻基說的比較詳細,連宋禮本不知道的周長亦將前來的事也都道了出來。待瞻基說完,宋禮再分析一番,愈發覺得心憂。
不過要再尋路徑,能否成功且不說,勘察的時間肯定會有所延長,這需要重新奏請朝廷。藺芳不過是個九品司務,並無上書之權,只能由宋禮上奏,故藺芳必須先取得宋禮的諒解。
聽典吏這麼說,藺芳有些迷惑,宋禮卻突然意識到了什麼,遂也不多言,對藺芳一打手勢,道:「趕緊回城!」說著便急匆匆地走下河堤。藺芳一愣,旋也趕緊跟上。
瞻基說話間,宋禮與藺芳已經起身。他們舉目一望,這才發現,瞻基這間廂房的確簡陋得可以,除了一張炕、一套桌椅,一個書架,竟是一件其他的傢具也無。宋禮當即眉頭一皺,道:「這潘叔正也太不像話了,怎能拿這種地方來給殿下歇息?回頭臣一定狠狠參他一本!」
藺芳倒也罷了,宋禮是正二品下部尚書,堂堂九卿重臣,瞻基雖是金枝玉葉,但也不敢過於託大,遂跳下炕伸手一虛扶,道:「二位大人請起!」又朝著房門方向對外面守著的李謙大聲道:「拿兩個手爐進來!」說完又略有些不好意思地對宋禮笑笑道:「二位大人剛從河邊過來,想來也冷壞了。我這裏寒磣,除了這個炕,就連個火爐都沒,只好委屈你們用手爐湊合著了!」
「殿下乃千金之軀,怎可親赴險地?白龍魚服,萬一出個差池,臣萬死難辭其咎!」宋禮一口駁回。
「仲文,關於這引汶濟漕,若前元舊道不可用,那你覺得應從哪裡過比較好!」
李謙給三位臣子一人一個手爐,又將三張椅子搬到瞻基面前,自己才躡腳出屋。宋禮他們重新落座,瞻基道:「我與金大人此來的目的,想來宋大人也都知道了。此次疏浚會通河,乃是關係到我大明千秋之基的大事,我年幼識淺,便想藉著這個機會多歷練歷練,皇祖父與父親殿下也都允了。只是慮著我年紀小,又礙著這勞什子的皇孫身份,明裡放出來怕惹得地方官府雞飛狗跳,所以就讓我微服前來,跟在宋大人身邊學習便是了!」說完,他又一指金純道,「不過金大人倒不用隱姓埋名,他是皇祖父派過來參謀治河的。此外他老人家還想著一旦確定開工,立刻就要徵調大批民夫,故又再遣了行在後府都督僉事周長過來打前站。周長人在北京,待接了旨再趕過來,恐怕還要過個幾日!」
聽瞻基這麼說,宋禮和read.99csw.com藺芳就是有疑慮也只得放下。宋禮遂道:「臣打算過兩日便去東平瞧瞧。那裡原先有一條沙河舊道,后被淤塞,若能打通,可作為運河水源之一補充!至於藺芳,則準備微服前往開河站和壽張,看能否找到合適路徑建渠,將汶河水引到會通河裡來!」
當然,朝廷完全可以像以前那樣,將這些人移往北直隸,充實行在人口。不過經過永樂初年的幾次大遷徙,現已有好幾十萬山西、河南、山東的百姓移往北直隸,現在那裡的上好土地都被分盡,再要把這幫山東農戶移過去,就只能是到塞上的貧瘠之地了。想當初派分富饒好地,朝廷都耗費巨資,還免了移民三年賦稅,這才使他們得以自食其力。要再將這些運河移民遷到鳥不拉屎的塞上,那朝廷得花上多少錢?
「只說是有貴客造訪,具體小的也不知!」典吏老老實實地答道。
出濟寧城東門便是洸河。每年這時,濟寧士民便會攜親邀友,出城到河畔踏青,今年也不例外。這一日天剛剛亮,洸水河畔上便可看見好些人影,待到日上三竿,河堤上放眼望去更是人潮湧動,處處可聞歡聲笑語。人們在冰雪寒風中好不容易熬過冬日,現在終於可以將這積蓄許久的悶氣一吐而光,換上朝氣蓬勃的神態,去迎接又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
無論如何,也要保證河工順利進行!稍一思忖,瞻基便拿定了注意。他將摺扇猛的一合,對藺芳道:「聽爾所言,當下之難,一在開支,一在水源!我說的准不?」
「殿下所言正是!」
「什麼?」宋、藺、金三人嚇了一跳,脫口而出道:「萬萬不可!」
「下官準備這兩天再到開河口和壽張轉轉……」藺芳正回答著宋禮的話,忽然身後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二人轉身一看,一個頭戴四方平定巾、身穿穿皂色盤領衫的州衙典吏正跑上堤來。待到近前,來人來不及抹汗,便急聲道:「二位大人,潘大人派小人前來,請您二位速回州衙!」
藺芳一開始也想採用此法,但問題是,汶河畢竟不是大河,水量有限,會通河四百五十多里河道大部仰仗於它,貫通倒是可以做到,但想水量充足可就難了!尤其是東平境內的開河口至大清河這百余里河道,由於地勢綿延起伏,想找到合適的通道建引水渠頗不容易。
「倒是這麼個理!」瞻基點點頭,忽然腦子一轉,興緻沖沖地一拍手,對藺芳道,「既然如此,那我也跟著你一道去!」
宋禮與藺芳躡著腳進入房內,見一個年約十三四歲的少年正坐在裡間炕上,二人趕緊一撩袍角跪下,行了一叩之禮,山呼道:「臣宋禮、藺芳叩見殿下!」
「可是……」
踏青的人群中,有兩個中年男子顯得有些不同尋常。此二人頭戴網巾大帽,身穿土灰色直裰袍子,從裝束上看與一般士人無二;不過卻有四個頭戴平頂巾,身著皂色盤領衫的州衙皂隸威風凜凜地站在他們身後守護。如此氣派,尋常百姓一見就躲得遠遠的,倒讓他們耳邊少了好些聒雜訊的滋擾。
「那就勞煩公公了!」宋禮https://read.99csw.com掏出一張五兩面值的洪武寶鈔,遞到李謙手裡。李謙一笑,不動聲色地塞進自己的袖中,旋道:「二位大人請!」說完便轉身往內走去,宋、藺二人也忙跟在他身後。
「都說宋大人待人嚴苛,今日一見果然不假!」瞻基哈哈一笑,又道,「不過這與潘叔正沒關係,是我自己要住這裏的!」瞻基說著,房門又打開,李謙拿了幾個手爐進來,身後還跟著工部左侍郎金純。宋禮兩日前已收到永樂的密旨,言瞻基與金純一道前來協助自己治河,此時見到自己的這個副手自也不奇怪,倒是藺芳又吃了一驚,趕緊向金純行禮。
「哦?」瞻基奇道,「何以要微服前往?」
宋禮與藺芳一前一後進了後院,一個約莫二十齣頭的青年男子便出現在眼前。雖然男子身著一襲大戶人家僕役常穿的方領對襟罩甲,但嘴上卻一根鬍鬚也無,也沒有喉結,在京中待久了的藺芳一看便知十有八九是內官。果不其然,宋禮上前一拱手,沉聲道:「請李公公稟告皇長孫,工部尚書宋禮與刑部司務藺芳求見!」
「多謝大人體諒!」藺芳感激地回道。
「這個無妨!我的大伴李謙,在燕藩時便是數得上的好手!有他貼身保護,必然無虞!」
藺芳也勸道:「流民成百上千,真要鬧將起來,一個李謙濟什麼事?而且據潘知州言,大清河決堤后,東平一帶白蓮教也鬧得凶,愚民不曉事,多有依附其中的。此等邪教,一向反對朝廷,要讓他們得知殿下行蹤,定會心生歹意!」
「何須如此麻煩!」瞻基有些不耐煩了,眉頭一皺道,「此次我本就是微服來魯,除了這個濟寧的潘叔正,其餘地方官員都不知道。你一抽調駐軍,滿山東都知道我來了,那便違了皇祖父之意!」想了想,瞻基又補充道,「何況這麼一來,我整天被軍士和官吏圍著,還能看到什麼民情!」
回到州衙,濟寧知州潘叔正便迎了上來,宋禮翻身下馬,將一旁從人摒開,壓低聲音問潘叔正道:「是小殿下來了嗎?」
藺芳聽著大驚,這才明白朱瞻基來了濟寧。而眼前這位,正是皇長孫跟前的大伴李謙。藺芳正揣測瞻基來意,李謙已還了宋禮一揖,客氣地笑道:「不用咱家通稟了,殿下命我在這裏候著,只待二位一到,便直接帶進屋去見他!」
連負責調度民夫的周長都已先派了過來,宋禮明顯的感覺到了皇上對疏浚會通河的重視。而且,瞻基前來歷練這個行動本身,就還包含著東宮的期待。現在皇帝、太子,以及最有希望成為大明第四任天子的皇長孫,都出於各種目的,對疏浚運河寄予厚望,宋禮作為監督治河的工部尚書,立時覺得身上的擔子有千斤重。
瞻基眼珠一轉,心中頓有了主意,當即道:「開支的事,包在我身上。只要不是三五百萬貫的超額,我還是有辦法的!」
殘雪暗隨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經歷了數月的朔風洗禮,齊魯大地終於迎來了明媚的春光。此時的濟寧郊外,冰雪消融,山披綠裝,春風和煦,蝶舞花間,好一派人間勝景!
瞻基把永樂和高https://read.99csw.com熾給抬出來,宋禮和藺芳便只能啞口無言了。一旁的金純思忖一番,抬頭道:「既如此,臣便行文兗州府,從任城衛駐軍中抽幾個武藝好的隨行護衛!」
雖然設想不錯,但真到現場勘察之時,則發現情況完全不是那麼回事。藺芳早年曾在臨清居住,對會通河北段頗為熟悉,所以他治理北段的方案一經提出,便受到廣泛認可。但對於南段,藺芳的了解就要稍遜幾分,而他洪武二十二年被舉孝廉入仕,從此就再也未回過山東,此次故地重遊,才知道當地地理已與自己在時有了很大的變化。
除了耗費外,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水源。元代會通河河窄水淺,年運糧不過三十萬石,現在朝廷要將運河的運力提高到二百萬石以上,這不光是要拓河道,清淤泥,更重要的是還要尋找到足夠的水源以資運河!水從何來?無非是周邊河流而已。而綜合水量、地勢以及距離等多種因素,藺芳認為唯一合適的水源便是汶河。
濟寧州衙後院不大,但布局錯落有致。據說是因為潘叔正之前的兩任知州都是蘇杭人士,在當初修繕後院時,便亭台樓榭、池塘假山都搬了進來。不過到底是官衙,不敢太過鋪張,故只是借了江南庭院大致的形,要論雕飾和選料做工上仍是遠遠不如。不過饒是如此,在山東能見到這麼一座宅院,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自來濟寧后,宋禮和藺芳就住在後院西首的兩間廂房裡,有時得閑也會出來賞梅觀雪,一弄風雅。不過這時他二人卻絲毫沒有賞景的心思。李謙左彎右拐,帶著他們來到西北角一間不起眼的廂房前,方止步回頭道:「殿下就在裡頭,二位請進!」說著推開房門。
不過儘管環境閑適,眼前景色也美不勝收,但二人的臉上卻毫無喜悅之色,反而不約而同地眉頭緊鎖。沉默了好一陣,其中一個年紀稍輕的文士方側過身,對身旁年約四十開外的男子拱手一揖,道:「宋大人,藺芳預估有誤,看來咱們只能再尋他法了!」
「為何不可?」瞻基被他三人的態度逗得一樂,道,「此次我本就是來幫辦河工之事,現前往勘察河道,正是職分所在!」
瞻基不以為意地道:「我出京前,父親殿下曾特地囑咐,此次前來山東,除了隨辦河工外,還需多了解民間疾苦。且皇祖父賜我的《務本之訓》中,也有命我多察民情風俗與田野農桑之語。既如此,我更當微服前往,藉機一觀民風,否則便有違皇祖父和父親殿下之意!」
洪武二十四年,黃河在原武決堤,河水漫過東平境內的安山湖而向東流,於是會通河道被徹底淤塞,許多河段甚至被完全填平。如今再要疏通,費用大大增加不說,而且當初的河道被黃河泥沙填滿后,當地百姓又私自在上頭排淤墾荒,如今已經成了良田。本來,官府應該過問此事。不過山東人多地少,許多農戶本就無地可耕,這才找到這麼一塊新形成的「膏腴之地」,若強將他們驅走,那這些百姓就會成為流民。無奈之下,當地官府索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雖未將這些「新田」造冊,但卻比照官田稅額九_九_藏_書徵稅,百姓對此也已接受,十余年下來已成成例。現在要重新疏通會通河,這些農民立時就沒了衣食。而且,按照計劃,會通河道也要拓寬,這又要侵佔許多良田,這兩樣加起來,僅會通河道沿線就得多出大幾萬的農民需要朝廷安排生計。
說話的正是刑部司務藺芳,而那位年長男子則是工部尚書宋禮。二人奉皇命來山東勘察運河河道已有月余。這段時間內,二人將會通河以及周圍的河流都探訪了個遍,結果卻大大出乎所料:按照藺芳事先的設想,是在疏浚會通河河道的基礎上,分汶水一部至壽張與濟寧的運河河道中,由此打通位於大清河南面的會通河南段部分。至於大清河至臨清的北段,則只需挖開淤泥,拓重修河道即可。
這摺扇又名聚頭扇,原出自日本,唐宋時曾一度傳到過中原,但流行不廣,當時的漢人仍習慣用團扇。待到元朝,中日交惡,兩國斷絕往來,摺扇在華夏大地也就幾乎絕跡。但到永樂登基后,遣鄭和出使日本,他又將摺扇作為海外方物帶回中國,這一次卻受到永樂的青睞。永樂常在扇紙上題字,然後再賜予臣下。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從此以後,摺扇風行華夏,成為王公大臣和士林學子所喜愛的隨身之物。洪武朝時,士人出行多是佩劍,而到現在,腰間的劍已多改為裝著摺扇的扇袋。瞻基也深受此風影響,平日總是扇不離身,尤其是思考事情時,更喜歡輕搖摺扇,就是寒冬也不例外。
「哦?」宋禮有些意外,「潘知州找本官所為何事?」
不過此時的瞻基看似氣定神閑,但內心卻一點也不平靜。在出京前,金忠曾找到瞻基,言道待今年萬壽聖節時,周、楚、遼、谷等諸位藩王將循例進京賀壽。屆時他將代表東宮請周王朱橚出面,率領諸王聯名奏請皇上冊立他為皇太孫。永樂的萬壽聖節是兩個月後,如果這段時間內疏浚運河進展順利,對瞻基如願當上太孫無疑是大有幫助的。可沒曾想,他剛一到濟寧,河工就遇到了大麻煩!
「真的?」這下不僅藺芳,連宋禮的眼中都冒出狂喜的目光。在臨行之前,永樂給他二人交過底,疏浚運河的費用最多不能超過六百萬貫。可光從眼下看,就算找到合適的引汶濟漕河道,開支也會逼近八百萬貫。二人對此束手無策,只能想著將來上書請朝廷增撥錢餉,但又怕永樂不允,不料瞻基卻輕而易舉地將它攬了過去。
宋禮也是心事重重。本來,對於疏浚會通河,他也是極力倡言,並希望以此作為自己的一大政績。只是沒料到,自己一向視為水利奇才的藺芳,卻在這關鍵之處出了岔子。宋禮本是個急躁剛烈的性子,若在平時,下屬出這麼大婁子,他必然勃然大怒。不過今日他反而未有發作。在宋禮看來,事到如今,想抽身也不可能了,與其訓斥藺芳,倒不如多加撫慰,反過來促使他把事情做好。而且藺芳看上去仍信心十足,這也讓宋禮稍覺安心。想了想,他道:「事已至此,也只能另尋通途。至於時限,仲文不必擔心。仆回頭給朝廷上奏,請再寬限一兩個月,想來陛下不會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