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15計 不計前嫌——往事如浮雲一笑泯恩仇 精彩案例

第15計 不計前嫌——往事如浮雲一笑泯恩仇

精彩案例

晉文公說:「那都是過去的事了,我相信他。」
晉文公將計就計,命宮中的人從南門走。呂省、郤芮覺得很奇怪,原因是沒有一個人從東門、西門跑出來,更不用說晉文公。正當二人還在指揮時,晉軍大將上前將二人擒住,押到了晉文公面前。晉文公大怒:「我放了你們,不怪罪你們,你們卻還想殺死本王,推出去,斬首!」
意外的是,桓公馬上任用管仲為宰相,這連管仲自己都沒有想到。
桓公為了保命才歸還土地,並非真的要歸還,於是在魯王離去后,立即向群臣說:「盟約另行書寫,絕不退出佔領地,原有盟約無效。」此時管仲勸諫桓公道:「主君的心情我理解,但那樣做必定因小失大。輕易破壞既定的法則,失信于諸侯,將會失去天下最重要的後盾,千萬不要迷戀于這樣小的土地。」
這是管仲留給後世的著作《管子》中的一節。
晉文公的擇才態度是只要能共事,共謀大業,不管以前發生過什麼恩怨、糾葛和不快,都過往不咎。晉文公能夠原諒不斷暗害自己的履鞮,捲走自己錢財的頭領,還有什麼人不可原諒。晉文公年過花甲始稱君,經歷了大半個人生的坎坎坷坷,他深切地懂得人的弱點,也悲憫人的弱點,能做到這樣的高風亮節,實在是生活苦難磨鍊出的。正是抱著盡釋前嫌,原諒過去的寬容之心,晉文公擇才方才海闊天空。普天之下,唯看到賢才,小人也被感化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文中的頭領不是最好的說明嗎?
魏武子始終咽不下這口氣,執意要回老家,晉文公左右為難,心想:殺了頭領,頭領就沒有改過的機會;不殺他,我的左膀右臂魏武子就要離我而去,要沒有他的出生入read.99csw.com死,豈有我晉文公的今天。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為谷,一分耕耘十分收穫是為樹,一分耕耘百分收穫是為人才。」
●用人者要有不計前嫌的高風亮節——晉文公盡釋前嫌
我們說擇才,總是強調對人才的要求,人才要具備哪些標準,才為人才,殊不知擇才者自身的道德修鍊也是重要的一環,唯有擇才者以身作則,超越常人的私心、恩怨和得失,人才聞聲而來。
桓公在位43年,管仲在桓公死後兩年也去世,這期間管仲一直擔負著重大的責任。
呂省說:「晉文公遲早會殺我們的,他連自己的侄兒都會殺,還會放過我們嗎?我們三番五次追殺他,他忍辱而逃,在外漂泊整整19年,他會忘掉過去的恩怨嗎?」
「你無須負起任何責任,卻把你的理想通過我來實現,沒有性命之憂就實現了理想。但是能為天下做點事,也是應該無悔了。」管仲臨終時對最好的朋友鮑叔牙說。
管仲之所以能夠當上宰相,這與他的好朋友鮑叔牙有很大關係。他們年輕時曾秘密約定輔佐齊桓公建立霸業。當時在公子糾處當師傅的管仲對當小白師傅的鮑叔牙說:「齊國必定是由糾或小白當上君主,其他公子不配繼承。很幸運,我們在這兩個優秀的公子旁邊當師傅。不管誰繼承王位,我們都要合力輔助君主。」
齊國統治山東半島一帶,從整個中國來看,只不過是東邊的一個小國。如何使這個小國登上天下霸主的地位,這是管仲日夜思索的問題。
「我答應。」桓公只得聽命。
正當晉文公胡思亂想之時,那個當年逃跑的頭領,手拿寶劍,見到魏武子,說道:「大將軍若不能容我,https://read.99csw.com那就請殺了我,以免主公左右為難!」說著把寶劍向前一推,魏武子也深受感動,一為這個頭領所為,二為主公如此愛惜自己,心想:主公不忘往日的情意,我雖老,仍捨不得我離去。想著想著,魏武子伸手相攙,扶起了頭領,君臣合歡。後來晉文公又重用了頭領,那個頭領百般努力,幾年後,把晉國的財務管理得井井有條。
鮑叔牙不因為管仲貪小財而看不起他,知道他是一個有大才幹的人,而齊桓公也是要用人治國,不計較他曾射了自己一箭的小仇。正是這樣,管仲才發揮了他的才能,齊國也得到了治理,成為強國。如果只是一味地考慮這個人的小毛病,那麼這世界上哪有完人呢?用人就是要用他的大才幹,不可糾纏于小過失,否則天下就沒有真正的能人可用了。
由於短劍抵在桓公胸前,誰也不敢插手,於是簽訂了歸還土地的盟約。
消息傳出后,大家都同情管仲,因為被遣送到敵方去無疑是要被折磨致死。有人建議說:「管仲啊!與其厚著臉皮被送到敵方去,不如自己先自殺。」但是管仲只是一笑了之。他說:「如果要殺我,當初就該和主君一起被殺了,如今還找我去,就不會殺我。」就這樣,管仲被押回齊國。
齊國與魯國相鄰,由於國界綿延相連,武力衝突不斷。齊桓公五年,齊國打敗魯國,魯國只得割讓自己一塊土地求和。魯王與將軍曹沫一起前往齊國談和。議談中,曹沫突然站起來舉起短劍抵在齊桓公胸前,以必死的眼光逼視著桓公說:「我魯國是個小國,如今由於大國的侵略,國土越發狹小,無論如何請齊王退回所奪去的土地。」
桓公名小白,原是齊國公子九_九_藏_書。管仲原本是小白之兄公子糾的師傅。齊國的君主僖公死後,各公子相互爭奪王位,到最後剩下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奪。管仲為了替公子糾爭王位,還曾用箭射傷公子小白。爭奪的結果是小白回到齊國繼承了王位,是為齊桓公。幫助公子糾爭王位的魯國在與齊國交戰中大敗,只得求和。桓公要求魯國處死糾,並交出管仲。
「我感謝你所做的一切,因為你使我沒有性命之憂就實現了理想!」鮑叔牙如此回答。
晉文公不計前嫌,重用履鞮,又重用當年逃跑的頭領。眾人見晉文公如此豁達大度,深感佩服,一時間,有才能的人紛紛投靠晉文公。晉文公愛民如愛子,很重視農業的發展。漸漸地,晉國的國勢越來越強。百姓安居樂業,到處是一片太平的新景象。晉文公勤于朝政,廣納賢士,得到了天下人的尊敬。
桓公立刻冷靜下來,接受管仲的建議,收兵而返。這件事很快傳到鄰近諸侯的耳里,大家傳頌齊王的果斷,更敬畏桓公的英勇,齊國的信譽大大提高了。
●大胆用仇人——齊桓公稱霸
晉文公大器晚成,62歲才做了晉國國君,後來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
鮑叔牙年輕時就發覺了密友管仲卓越超凡的才智,彼此奠定了篤深的友情。有一次,兩個人一起去做買賣,鮑叔牙將所得利益的3/4送給管仲。因為管仲窮困,所以鮑叔牙認為這是應該的。又有一次,管仲為鮑叔牙做了一件事情,反而使鮑叔牙陷入窘境,然而鮑叔牙並沒有怨恨管仲。
履鞮本是一位重臣,他兩次追殺晉文公,都是受晉獻公和晉惠公之命。而這一次,他想:晉文公已是國君了,我若再殺晉文公,豈不是殺君嗎?天下之人豈不笑我不忠嗎?於https://read.99csw.com是履鞮沒有聽呂省、郤芮的話,而將二人的密謀告訴了晉文公。
結果,公子糾失敗,桓公繼位,因此鮑叔牙召來管仲,救了他的命,並且推薦他為宰相,遵守了彼此的約定。
齊國北方的燕國受到異族山戎的攻打,因而求救于齊國。齊桓公出兵征討山戎,燕王為了感謝,親自把桓公送回齊國境內。這在當時是違反禮法的行為,因為越境送別只限於對待天子。桓公在自己與燕王之間挖了一道鴻溝,把燕王所到之齊地都給了燕國。
「那麼,就在這裏訂下歸還土地的盟約吧!」
這一天夜裡三更時分,宮門突然失火,火光衝天,而又有風,火勢越來越猛。宮內亂作一團。這火正是郤芮所放,呂省、郤芮各帶一班人馬在東西門口把守,準備殺晉文公。而晉文公這時早已安全地從南門口出來了,南門是履鞮把守的。原來履鞮早已告訴了晉文公。
桓公贈給燕王一部分領土,小小的恩惠卻得到很大的利益,諸侯聽說桓公所為,均歸順齊國,齊桓公霸業乃成。
對於一個幾乎把自己射死,又曾經保護和追隨自己政敵的人,你敢用嗎?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則大胆地使用了這樣一個與自己有「仇」,但確實能輔佐自己的良才——管仲。正是齊桓公能夠忍住個人的恩怨,不拘小節,大胆重用人才,才使他在春秋戰國時代首先稱霸。
履鞮這次救駕有功,而且對君王一心不二,得到了晉文公的重用。有人勸阻晉文公:「主公不要相信履鞮,他兩次暗殺你,一次還斬斷了你的一節袍袖,害得你四處奔走,您難道忘了嗎?」
於是他們找到履鞮,商議謀殺晉文公。履鞮說:「晉文公剛一做國君,晉國百姓的生活就安定了下來,可見晉文公深得https://read.99csw.com人心。而且也沒有殺你們二位,可見度量很大,我們為什麼還要殺他呢?」
春秋戰國時代,首先稱霸的是齊桓公,而齊桓公稱霸,全靠他的參謀管仲。
由這些事,可以看出鮑叔牙對管仲有如兄長一般。而鮑叔牙自己也是個有才略的人,深謀遠慮,處事恰如其分,正確無誤,推薦管仲為相只是他自己策略轉嫁而已。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之下,齊桓公平定亂世,成為開創霸業的先驅。
他決心要先整頓「法制」,謀求中央集權的強國富民政策。人性本是趨利避害的,因而必須實行以法為基準、賞罰分明的政治,以達成嚴格的君民統治。而富足民生,拉攏人心更是成為明君之大道。此外,還需同時致力於遠播威名於四海的工作。這些思想不只是小國思想,也是稱霸天下的統治思想。
郤芮說:「殺了晉文公,我們還有一條出路,不殺晉文公我們只有死路一條。」
晉文公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派人殺了他的侄兒晉懷公,也就是晉惠公的兒子。晉懷公被殺,嚇壞了晉懷公的隨從呂省、郤芮。他們二人想:晉文公只是為了穩定軍心、民心,才放過了他們,一旦地位鞏固了還會殺了他們的。
「一年之計,如植谷。十年之計,如植樹。終身之計,如植人。」
履鞮點頭答應。
當年晉文公逃跑時,管理財務的頭領捲走錢財,害得晉文公差點餓死在路上。他一聽說晉文公做了國君,心想:晉文公要怪罪下來,早晚難逃一死,我不如去請罪,晉文公豁達,或許還能饒我一死。於是那個頭領前來向晉文公請罪。這可氣壞了魏武子,他氣呼呼地說:「主公你若不殺了這個可恥的頭領,我就告老還鄉。」晉文公說道:「這是為何,頭領一時貪財,我們就原諒他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