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正統推理 《羅絲安娜:馬丁·貝克刑事檔案》

正統推理

《羅絲安娜:馬丁·貝克刑事檔案》

偵探小說中的異數——推薦「馬丁·貝克刑事檔案」

這一套馬丁·貝克系列,被稱之為史上最佳「警察辦案小說」(police-procedural novel)之一,也是同類型小說中的不朽經典,英國推理界權威H·R·F·基亭甚至對它做出「人生盡在其中」的高度評價;此外,它們亦是瑞典推理小說自始以來第一次打入國際市場、而且深獲歐美推理界推崇、並在銷售數字上展現傲人成績的深刻作品,至今對犯罪小說仍舊影響深遠,獨樹一幟。
寫實寫人的警察世界
讀荷瓦兒和法勒的作品,可以從兩個角度去欣賞,第一個角度是從他們的寫作技巧來欣賞,另一個角度則是可以從刑事與心理的專業角度來欣賞。第一個角度,是因為他們的確是長於經營情節的作家,例如《上鎖的房間》一書,在同一個時段里出現了三個刑案,首先是出現了一件女子搶劫銀行的案件,無論是案情或是犯罪者,都是極富戲劇性的,但是荷瓦兒和法勒卻在敘述完案情的高潮時,不顧讀者,逕自將情節轉到另一個案件上,吊足了讀者的胃口;更令人扼腕的是,從https://read.99csw•com中攔入的另一個案,雖然在情節上與銀行搶案不同,但其懸疑和令人忍不住要去推理的緊湊感,仍與銀行搶案相同。就在讀者行將顧此失彼時,這兩位令人既愛又恨的作家,竟然還推出另一個也是讓人急於推理,且因交錯著幫派複雜脈絡而難以釐清的案件;想提筆去做分析筆記,又不甘心自己的智慧受到挑戰,想逐一去檢查每個案情細節,又不願意離開溫暖的卧鋪;讀荷瓦兒和法勒的作品,那種隱隱的痛楚,就是:「提不起,也放不下」。誰知道,正在躊躇之間,三件案件排山倒海而來的個個角色、人物,幕幕場景、街容,又佔據了本已紛雜的腦海,荷瓦兒和法勒的小說,寸管難以名狀,言語無以形容……
●SJOWALL,MAJ/ WAHLOO,PER/著
瑞典奧司特高蘭省的伯倫運河,平時負載著來來往往的觀光游輪、交通船,充份扮演著溝通地域、人類感情的角色。然而某個夏日晴朗的午後,沿岸的防波堤附近竟然浮出了一具裸體的女屍,霎時平靜的河流變成了犯罪謀殺的共犯!
她說:「這是瑞典一對夫婦的合作成品,一共寫了十九-九-藏-書年,出了十本書,而且一本比一本精采,說出了洞視人生百態的警察探案過程,更重要的是對犯罪探源的結果,往往會導致我們對文明社會的成就感到懷疑。這絕對不只是一套普通的警察探案小說而已,作者藉由一些看似毫無來由的謀殺案事件,討論人類現代文明社會的迷失。你非看不可,否則怎能自稱是有良知的偵探小說迷呢?!」
●廖曉泰/譯

在北風料峭中聽見良知的呼嘯

全書呈現警察辦案抽絲剝繭的細膩與身先士卒的剽悍,是喜愛推理小說的讀者不可錯失的作品。
一九八一年元旦,我被大雪困在新英格蘭的麥迪遜鎮(在耶魯大學東北方三十裡外的一個小鎮)。

作者簡介

這對夫妻都是媒體工作者,時常接觸實際的犯罪案例,因此內容描述極具真實感,筆鋒如報導般簡練有序,細膩順暢,娛樂性十足,仿若真實辦案的氛圍,初時線索凌亂、步調緩慢,然而隨著情節發展氣氛亦逐漸熾熱、緊湊且緊扣人心,有令人非一口氣閱畢的流暢感。
雖然天都黑了,但實際上才七點多,想起漫漫長夜,更是坐立難安,我抓起電話,打算向鄰近的同事一一發出SOread•99csw•comS的求救訊號,問問他們有沒有好的偵探小說可以借給我,我願意冒風惡雪滑之險,到他們家去搜集一些心靈糧食,好度過那寒冷的年假!也真是很幸運,第一通電話就有了正面的回應,一位來自奧立岡大學的博士后研究員告訴我,她剛看完一套馬丁·貝克警探全集,很精采,我也一定會喜歡,要我馬上去拿。我問她,馬丁·貝克是誰?她很驚訝我這位偵探小說迷居然沒聽過馬丁·貝克警探的故事,話里夾帶著點責怪的意味。
女屍身上沒有任何的飾物,從腰到臀部有一道紅而明顯的刮痕,手腳相當小巧,沒有塗指甲油,眉毛濃黑,有張寬闊的嘴唇……
大雪紛飛,路上積雪盈尺,戶外寸步難行,只有窩在房子里,躺在火爐旁的懶骨頭沙發上看偵探小說,倦了就睡,睡醒再看,看完一本后就到廚房找泡麵吃,吃完后回到沙發再抓起另一本小說,直到書桌上新來的小說全看完。外面一片黑,而雪更大了,路燈的光影都像被凍住了,實驗室回不去,新買的小說也看完了,幾本舊書橫躺在書架上,卻一點也沒有重翻一次的意願,我閉上眼睛,想在暖暖的火爐旁小憩,但心裏空蕩蕩的,越來越慌,就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https://read.99csw•com房間,到處找書看,充份體會到讓腦筋閑著是多麼無聊的心情。那是一九八一年的新年假期,大雪封住新英格蘭的麥迪遜鎮,愛看書的人沒有書看,坐困愁城。
MAN WHO WENT UP IN SMOKE
黃富源/文
曾志朗/文
沒人認得出她,沒有人登報找她,瑞典失蹤人口登記簿找不到她的特徵,她似乎註定要被這世界放棄了——然而,她遇上了馬丁·貝克。
麥·荷瓦兒&派·法勒(Maj Sjowall&Per Wahloo)瑞典籍夫妻檔作家,共同創造出犯罪小說史上著名的「馬丁·貝克探案」系列。這對左翼文學家,決意運用小說來提供社會省思:「我們把創作犯罪小說當作一種解剖刀,一刀一刀劃開資本主義福利國家的假象與弊病。」兩人藉著馬丁·貝克所共事的團隊,呈現資本社會日漸惡化的問題,如毒品、性犯罪、盜竊等各種犯罪事件,而且藉著他同僚的作為,來描寫處身國家機器中的無奈。
對一個必須要在大學里教書、作研究,還要負責行政工作的人而言,想要撥出時間去讀偵探小說,可算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不過當我收到這部麥·荷瓦兒(Maj Sjowall)和派·法勒(https://read.99csw.comPer Wahloo)的推理作品集后,沒想到我竟然一開始讀起就欲罷不能,無法自拔。這部作品集確實是吸引人的,它的迷人之處不止在於荷瓦兒和法勒善於營造每部作品的戲劇張力,也在於他們對刑事、鑒識、法律與犯罪心理學的豐富知識;更在於荷瓦兒和法勒對人性與社會的深刻關懷與批判。
這位研究員是我非常敬佩的社會弱勢的關懷者,平日的言行與嗜好都代表六十年代「討伐資本主義」的精神。她的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二話不說就到車房把鐵鏈掛在車輪上,以防雪地滑溜,不易掌控方向,就那麼搖搖晃晃把車開上零下八度的雪路。二十英哩來回,竟然走了一個多小時,但也捧回來五本這一對瑞典夫婦(派·法勒和麥·荷瓦兒)的大作。那一夜,我浸淫在充滿北歐風情的人物中,也是那一夜,我迷上了馬丁·貝克……
馬丁·貝克及堅強的團隊以全球五大洲為搜索範圍,證實了她的存在;更發揮膽大心細的心理策略,計誘了無情的神秘陌生人。
兩人從一九六五年開始計劃性的每年出產一本以馬丁·貝克探長為主角的系列推理,有意識地逐年觀照社會環境的變遷及人心世情的轉折,直至一九七五年法勒去世為止,兩人共完成了十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