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正統推理 《惡夜追緝令》

正統推理

《惡夜追緝令》

黑人神探

《惡夜追緝令》最大的歷史貢獻,在於打破了有色人種在推理小說中缺席的不公平;但深入黑人角色,寫出真正的黑人偵探的性格與內心世界的作品,並不是這一部,而是來自黑人自己的同胞作家。遠的是與約翰·鮑爾同時的切斯特·海姆斯;近的是活躍于當今文壇的沃爾特·莫斯利(Walter Mosley)。海姆斯創造的兩名黑人警探「棺材艾德」與「掘墳瓊斯」在哈萊姆區辦案的獨特小說,近年來被重新發掘賦予極高評價;而莫斯利的黑人私家偵探「易老林」則是備受國際矚目,新作《藍衣魔鬼》更被拍成了好萊塢大片。看來黑人偵探的縱橫書海,還是方興未艾呢!
古典推理小說的主軸是「解謎」,是一種作者與讀者較力的心智遊戲。小說一步步推進,謎題線索也逐漸出現,在小說結束時,神探(即「解謎者」,也代表著隱藏的作者)指出書中線索的相關性,做出完美的解釋,讀者(我們)都看見了線索,卻都沒猜中兇手。神探得一分,我們零分,因此掏錢買書心悅誠服。這就是典型的https://read.99csw•com傳統「偵探」小說(也就是日本人稱的「本格派」)。
1967年,好萊塢影藝學院把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頒給了敏感的《惡夜追緝令》(諾曼·傑維遜導演,薛尼·鮑迪、洛·史泰格主演)。這在意識極端保守的好萊塢影業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雖然處理黑白種族問題並不自《惡夜追輯令》片始;但影片的得獎,以及薛尼·鮑迪的走紅(同年鮑迪還主演了另一部成功的電影《誰來晚餐》,兩部影片都觸及了過去好萊塢不敢正視的問題),這畢竟暗示了美國人「終於」比較全面地承認黑人形象是被扭曲的,黑人受到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南北戰爭解放黑奴儘管已經是一百多年前的舊事,但即使到了六十年代,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博士率領的民權運動如火如荼燃遍美國之際,在美國南方各州,社會還處於廁所分黑、白,兩種人不能同車、同桌的真實情境。
●王祥芸/譯
通過《惡夜追緝令》的提醒,全世界白人讀者才注意到自己的偏見:古典神探里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古人有今https://read.99csw.com人;職業上更有警察,有和尚,有作家,有莎劇演員,甚至還有坐輪椅的、目盲心不盲的,眾生皆可為神探,黑人為什麼不能?
因為古典推理小說重在解謎,有的理論家甚至反對在推理小說中放進太多寫實的元素,避免讓讀者分了神。
在六十年代美國南方白人的眼中,黑人不是人,而是動物;黑人不可以住在白人的區域,不可以擔任有社會地位的工作,不可以在白人的餐廳進餐,也不能在白人的月台候車。小說就設景在這樣的一個南方小鎮威爾斯,有一天晚上,鎮上的巡警在路上發現了一具屍體,(這是這個平靜小鎮不曾有過的大事!)隨後又在火車站候車室發現一名可疑的陌生黑人男子——沒想到這位黑人竟是在加州帕沙第納市刑事組工作的警探,他因而留下來,在充滿敵意的環境里辦案。
不,我說錯了,這樣的角色正是推理小說史上典型的「神探」,只是這一回他換了一種膚色,陷入一種極不利的辦案處境。(想想看福爾摩斯或波羅之類的神探,他們都帶有貴族的身份地位,辦案時對下層read.99csw•com社會人士居高臨下;但狄博思不同,即使是下三濫的嫌犯,地位也高他一級)因而其角色也變得史無前例。
然而電影《惡夜追緝令》的衝擊力是延續原著小說而來,原著與電影同名,本來都叫《暗夜熱浪》,中譯書名遷就當年享有盛名的電影,也譯做《惡夜追緝令》;原作者叫約翰·鮑爾(John Ball,1911~1988),書的出版時間是1965年,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說。
但在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美國興起的「犯罪小說」則不然,美國作家發展出一種「冷硬派偵探」的新類型;在這些小說中,解謎並不重要,偵探與社會的關係、犯罪與社會的糾纏反而是重點。一般說來,美國犯罪小說對社會處境的描寫,要比正統推理小說著重得多。
小說最有意思的是它的雙重結構,黑人警探狄博思逐漸發現案情真相,其他人(主要是兩位白人警察山姆·伍德和比爾·吉勒史比)卻逐漸「發現」他。這是一個白人的啟蒙過程,狄博思不同於他們成見中的黑人,他穿著白人的服裝(記得嗎?電影裡頭薛尼·鮑迪穿的是整齊的西裝打領帶),https://read.99csw•com安靜沉著,坐下來就讀康南特的《論了解科學》;他觀察入微,心思縝密,又兼舉止優雅,言語得體。他一步一步贏得白人的敬重,也一步一步解開了兇殺之謎。這樣的偵探是前所未有的。

黑與非黑

小說《惡夜追緝令》一出版就震撼書市,第二年立刻獲頒美國推理小說大獎「愛倫坡獎」的「最佳新人作品」。「愛倫坡獎」是「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簡稱MWA)所設置的文學獎,與「英國犯罪作家協會」(簡稱CWA)所頒發的「金匕首獎」同被視為是推理小說創作的最高榮譽。1966年,《惡夜追緝令》不僅被MWA選為「最佳新人作品」,也被CWA選為「最佳外來作品」。約翰·鮑爾的第一本小說,在大西洋兩岸推理小說界所引起的轟動,由此可見一斑。
鮑爾創造了一個不朽的黑人神探,一方面因為環境不公而謹言慎行;一方面卻因為智慧過人而發出幽光,讀小說的人很容易對這位斯文有教養的黑人印象深刻。但這是黑人嗎?其實不一定是,他可能是一位黑皮膚的「白人」,我的意思是說,這是一位「照白人的形象」寫read.99csw.com出來的黑人。

寫實異例

《惡夜追緝令》為什麼會成功?為什麼後來更成為經典?原因之一,它創造了一位令人讀後難忘的黑人神探維吉爾·狄博思;原因之二,它緊守古典推理小說的格局,卻又栩栩如生地運用美國南方小鎮的風情,增添了幾許社會寫實的控訴色彩——這兩樣成績,都是推理小說前所罕見的。
《惡夜追緝令》卻是一個異例,它的特色建立在一個真實的社會環境,黑白種族衝突是全書的基調;但故事卻是個古典黃金時代的推理作品,一個冷靜的解謎思考機器,在情節推演中,一步步揭開謎底來。
●JOHN BALL/著

南方黑暗

這兩種特性之融合,造就了一部獨樹一幟的小說。但也因為這個融合太巧妙了,無法複製,你不能讓黑人神探重新面對一次種族張力而能讓讀者再有震撼的感受。約翰·鮑爾在寫完第一本小說《惡夜追緝令》之後,又寫了幾部以狄博思為主角的小說,都沒有成功。推理小說史家西蒙斯在他的名著《血腥謀殺》中就把鮑爾列為推理小說中的「一書作家」,顯然史家沒把鮑爾的其他作品當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