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其他作品 《十八號病房》

其他作品

《十八號病房》

此後的短短數天之中,發生了接二連三的慘劇,醫師、護士、死者親屬等相關人士似乎都涉有重嫌,且看睿智、迷人的年輕警探藍斯·奧里利與莎拉·凱特如何聯手抽絲剝繭,一一破解謎團,揪出真兇,還給聖安醫院原有的祥和寧靜。
●刁筱華/譯
我在這裏特別列舉另外兩位天後的豐功偉業,目的是要解釋,這兩位「新大陸妹」作者比起大西洋對岸島國的兩大天後也絕不遜色;但因著歷史上某種「長期的非理性」(相對於黃仁宇說的「歷史長期理性」,店長杜撰的名詞),把某些一樣好的東西或者甚至是更好的東西,糊裡糊塗淘汰出場。那就要等百年之後,有知音能將之發於幽微,重新評估,為之平反;在文學史上,作家作品的評價起落如股價,有時候就是這種現象。
拿上面這個例子來說,英國的阿嘉莎·克莉絲蒂和桃樂絲·賽兒絲至今仍然享有廣大讀者的愛戴,也受推理史家與評論家read.99csw.com的討論青睞;但同時期一樣受歡迎的兩位美國天後作家,瑪麗·蘭哈特只剩一本《迴旋樓梯》仍能見於書肆,其他作品多半已被打入冷宮,曼儂·愛波哈特的書則時時絕版,推理界熱鬧騰騰的各種評論與討論,也幾乎完全冷落了她。阿嘉莎·克莉絲蒂和桃樂絲·賽兒絲的作品,真的比瑪麗·蘭哈特和曼儂·愛波哈特的作品更優秀、更突出,或者更吸引人嗎?
另一個我要為曼儂·愛波哈特抱屈的理由是,她其實也創作了一個持續出現的小說主角,也就是我們今天要閱讀的《十八號病房》里的女英雄莎拉·凱特(Sarah Keate);這位女英雄是位未婚、年紀早已不小的護士,她個性堅強,見義勇為,當然也就經常闖入危險之中,弄得小說緊張萬分,也連累小說中另一位年輕偵探藍斯·奧里利(Lance O'Leary)為了拯救她九-九-藏-書疲於奔命。這是一個極有趣味的角色設計,也很能讓讀者喜歡認同;莎拉·凱特第一次現身就在一九二九年的《十八號病房》,三0年代一共出現在作者的五本書中,同一時間立即被好萊塢改編成六次電影,可見她受歡迎的程度。
The Patient in Room 18
在推理小說黃金時期的二0年代和三0年代,大西洋兩岸兩個推理小說重鎮(大國),曾經各自擁有兩位「天後級」的女性推理小說家。在英國,那是創造了神探白羅與梅波阿姨的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1890~1976),以及推出末代貴族偵探溫西爵爺的桃樂絲·賽兒絲(Dorothy L· Sayers,1893~1957);而在美國,則有寫出經典作品《迴旋樓梯》(The Circular Staircase,1908)的瑪麗·蘭哈特(九_九_藏_書Mary Roberts Rinehart,1876~1958),以及寫出本書《十八號病房》(The Patient in Room 18,1929)、活了將近百歲的長命女作家曼儂·愛波哈特(Mignon G· Eberhart,1899~1996)。但是,幾十年過去,新作家、新面孔不斷更換翻新,新作品、新把戲也不斷出籠流行,有些長青作家的作品仍然被閱讀、被討論、被喜愛,但有些作家的作品卻已淹沒在歷史洪流中。終究,眼球是有限的,讀者總是必須選擇,然而,這些選擇是怎麼決定的呢?

導讀推薦

●曼儂·古德·愛波哈特(Mignon G· Eberhart)/著
我剛剛才說,大西洋彼岸的英國作家克莉絲蒂和賽兒絲把小說創作的賭注押在「謎案布局」與「神探角色」之上,而美國的蘭哈特與愛波哈特則把賭注押在各九*九*藏*書種面臨危險的「單身女性」與懸疑驚險的「情節氣氛」,但隨後推理小說的發展,漸漸單方面偏向有偵探、有謎題的這一派,弄得這兩大美國天後也逐步失去了讀者和市場的關愛眼神。我們後來從好萊塢的經驗也明白,擁有相同主角和相似故事的「續集」,比較容易讓不花大腦的觀眾認識並認同;擁有同樣偵探的系列推理小說,直到今天,也還是閱讀市場的主力。這種閱讀的慣性和惰性,有時候是會讓我們錯失許多值得一讀的佳作。
然而在二0年代,蘭哈特是美國稿酬最高的作家,而愛波哈特則是稿酬最高的第二位;蘭哈特只手創造出一個推理小說的流派(論者稱之為「早知如此」Had I but known,或簡稱HIBK),愛波哈特著作等身(她也被歸到「早知如此」這一派),長篇小說就有五十九部,她的作品被翻譯成近二十種語言,曾經擔任美國推理小說協會的主席,也擔任過享有盛名的「名作九_九_藏_書家學校」的指導教授。
一個雷電交加的暴風雨之夜,聖安醫院因停電而陷入一片漆黑、混亂之中,在南側廳值大夜班的護士莎拉·凱特急忙去關十八號病房的窗戶,卻赫然發現病人傑克森老先生死在病床上,而價值不菲、正用來治療他傷口的鐳也不翼而飛!
作家聲名的獲得與維持究竟是出於必然?還是偶然?有些例子可能會讓你我心生感慨,低回不已。

內容簡介

直到她後來回想起來
可惜愛波哈特自己並不重視這個角色,五本小說之後要再等十年才有第六本,然後要再間隔十二年才有第七本,這七本小說稀釋在她創作的近六十本小說中,使得讀者根本忘記她曾經塑造過一位令人難忘的主角人物。(拜好萊塢幾次重拍二、三十年代舊片成功之賜,最近傳出的消息,他們終於要重拍莎拉·凱特的故事了)。
如果我當時知道的話